论“赛博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时代的文化形式——赛博文化以其独特的自由开放性、虚拟性、自治性等特点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从而也给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有充分的认识与思考,使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 一、赛博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赛博空间”(cyberspace,又可译为电脑空间、网络空间、计算机多维空间等)这个词是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于1984年在他的著名科幻三部曲小说里创造出来的。他在其科幻小说中描写了一位进行神经移植术的患者,难以适应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化把人、机器、信息源都联结起来的新阶段,难以适应新型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他的小说所揭示的一种人们在信息时代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新型空间正在成为现实,人们将活动、航行在这个虚拟世界。 在赛博空间中,人们通过诸如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板(BBS)等电子通讯方式建立起一种新的意义上的社会,并由此形成了计算机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多维信息文化——赛博文化(cyberculture)。从我们今天的认识水平来看,赛博文化较好地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文化特征,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文化。[1] 就文化的意义存在看来,赛博文化应包括赛博文化的创造主体、赛博文化行为及其规范、赛博文化产品三个部分。[2]所谓赛博文化的创造主体,具体指的是那些在网上发布、搜集、创造、反馈、交流信息的人们。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上网人数已突破9400万人。正是这些人创造并推动了赛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所谓赛博文化行为是指主体在网上信息的浏览、发送电子邮件等行为。赛博文化行为规范是指网上礼仪、网上道德规范、对网络知识产权的尊重等。赛博文化产品指的是属于bit形态的数字化产品。在赛博空间中,赛博文化主体通过其活动创造赛博文化产品,进行网上交往,推动了赛博文化的发展和完善。[3] 二、赛博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赛博文化有利于未成年人开阔视野,促进德性成长 在网络社会中,代表未来的不是成人群体,而是未成年人一代,他们不再遵从成人世界传统的生存规则,而是创造自己的生存规则,未成年人在网络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出来的地位与作用也为其德性的创造奠定了基础。开放化的网络也能以宽容的态度,认可和接受未成年人群体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规范、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从而为网络社会和赛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异常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世界,无疑开阔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视野,并进一步作用于他们的道德层面,使其认识到价值的多元性以及道德生活的丰富性、相对性和境遇性,促使其依据其自身经历的网络社会的种种境遇,不断构造自身的道德体系。 (二)赛博文化有助于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念创新 实存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开放自由的社会,网络社会较之这种实存的社会,其开放自由性与价值多元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政治立场、价值观念、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的人,都可大显身手,他们可以在赛博空间里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一些“奇异”设想。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标举创新的时代,更是一个富有创新的时代,网络社会将人类创新的意念和行为推向更高的起点,专家们创造了网络技术,而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一代新人则创造了网络社会,当提及‘创新’一词时,人们会更多地将其与工艺学或某种观念联系在一起,很少与人的‘德性’联系起来,其实,创新是一个广义的省略,涵盖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包括德性的创新。网络社会是刚刚介入现实生活的一种生存形态,网络社会的生存规则尚处在始建状态,全新的网络社会需要年轻一代去开发、创建,处在创新之中的年轻一代更需要适应网络生存的新道德的规约,这种规约不是社会主体道德的‘硬性规定’,而有赖于年轻一代的自创自建,从这一意义上说,网络社会是未成年人亚道德创新的热土。”[4] 我们认为,网络社会之所以能成为未成年人道德创新的场所,在于网络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未成年人认识世界的传统方式,带来了人性的更大解放,从而为未成年人创新性道德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网络社会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情感沟通方式。未成年人在网络中既可无限制地汲取信息,也可以无拘束地创造信息,还可以无节制地传播信息,这些都为未成年人道德生长,更进一步建构新的道德提供了可能。 三、赛博文化对未成年人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负面影响 尽管赛博文化对未成年人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作用,然而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道德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道德上的麻烦。 (一)容易导致道德“相对主义” 赛博文化的自治性特点使网上道德具有环境的“非熟人社会”和道德监督机制的“少人干预、管理和控制”的特点。“非中心性”使人们不愿对任何事情负责,从而为道德相对主义盛行提供了土壤。赛博文化的自由开放性使赛博空间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不仅会引起不同文化观念的冲实,也为上网用户自由访问各类网站提供了方便。未成年人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查看黄色和暴力信息,最终使道德意识弱化,严重的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在因特网上的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而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未成年人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5]因此,建立正确的网上伦理道德,用法律制度规范主体网上的行为,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克服道德相对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二)赛博文化容易消解我国未成年人道德的民族性 道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不同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内容。德国著名伦理学家费里德里希·包尔生(FriedrichPaulsn)指出:“同一民族的不同团体……都是服从于自己的特殊道德准则的。”[6]就是同一民族的同一团体,道德主体都会有自己服从的道德规范。赛博文化的全球性、开放性特点,带来社会道德的多元性。这既有助于民族性的道德融入全球性的共同道德体系之中,又有可能使民族性的道德被西方道德价值观念突破而瓦解,也可能导致未成年人道德价值混乱或民族精神的丧失。某些西方信息输出大国通过网络传播来进行“文化侵略”,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渗透进来,使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产生认同依赖感。[7]有学者还指出:当前未成年人对西方国家的道德价值观念表现出相当大程度的认同:59.8%同意“个人主义、自我中心”的观念,75.1%同意“性自由”的观念,97.2%同意“信仰自由”的观念,64%同意“有钱就有一切,金钱万能”的观念,92.7%赞成“享受人生”的价值观念,信仰自我奋斗的学生占44.5%,信仰上帝、宗教的占11.4%。[8]可见,由于赛博文化的开放性、全球性特点带给我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三)赛博文化带来未成年人道德的非秩序性 道德规范是形成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的基础,道德规范的目的是使道德主体养成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赛博文化借助于赛博空间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存在等级上的中央管理控制,因此网络行为表现的是一种非中心的自主行为,崇尚平等、自由、无限制、无束缚的交流方式。网络行为的自由化与个性化方式,有利于信息的广泛传播,但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品德发展的非秩序化、自由化和个人主义倾向。在缺乏管理与监督的状态下,网络色情与暴力对网络无秩序化的未成年品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是造成未成年人品德不良问题的主要“杀手”。 四、对策研究 (一)加强赛博空间的法制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未成年人道德发展的网络环境 针对赛博空间中传输数据的安全及黄毒泛滥等一系列问题,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利用法律对网络进行管制。我国199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是对我国公民使用网络的法律要求,是每一个网民都应遵守的。其中第十三条规定:“从事国际联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的信息和淫秽色情等信息。”新加坡在其《关于国际互联网管理的部分规定》中,明确列出了在网络中禁止传播的内容,其中包括公共安全与国际方面的导致不和谐的以及公共道德方面的共11项内容。[9]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一部全球统一规范所有因特网使用者的法律,这就要求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相互配合,尽快共同制订一部全球性的互联网的法律,用法律打击黄毒、黑客的泛滥,给未成年人的道德形成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 (二)建设网络主导文化,营造网络道德环境的“生态园” 赛博文化作为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化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具有必然性与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虚拟性、非中心性、无政府主义以及非秩序化等特征的影响,造成了网络时代道德的某些“失落”与“滑坡”。网络色情、暴力、犯罪等信息,毒害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从此意义上而言,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给人类特别是给广大未成年人带来的是一个危及人类生存质量与发展走向的世界性问题,是一个甚至比“生态园”破坏更严重的影响道德环境“生物圈”的严肃问题,是一个危害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大是大非问题。 建设网络道德文化,确立网络主流道德文化的地位,是防止未成年人价值观被完全西化,保护人类道德文明,形成网络道德“生态园”的主要路径。 (三)加大网络道德教育力度,形成“赛博空间”的个体道德自律 为防止与克服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加强政府、社会对网址的管理、立法、监控,提高网络的信息过滤技术。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而最根本途径是加大对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高赛博空间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重视赛博空间个体道德情感与意志的培养,养成赛博空间未成年人个体道德行为习惯,使未成年人成为新时代具有较高网络道德自律水平的合格公民。

时代呼唤道德

时代呼唤道德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道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过人们的自律或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制约作用。这样说来,道德其实就是用来约束人的。中国古代思想大家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道德是宇宙的终极所在,它创造了万物。“独立不改,固行而不殆”又谓道德是独立存在的,循环往复地运行,永不衰竭。这种“道生万物而无所不至”的绝对观点我们当然该保留质疑立场。然而,《老子》中另一种对道的解释确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道德礼节的始祖。“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定义了道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要用道来治理天下。相对于把老子的这种道看成道纯任自然或者自然无为的为政之道,我更倾向于将其解释为将道和德结合起来的揭示仁、义、礼、智、信与行为准则的关系。孔子围绕礼和仁回应秩序的紊乱和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孟子用仁义、仁政回应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庄子以无用为大用回应把生命当作工具的价值观饯害。在“纯中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下,道德作为一个宏大深刻的话题在历史长河中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并且用这一丝火花燃亮整个华夏文明,使智慧在这里繁衍,德行在这里生根,道法在这里安家。然而,21世纪的中国,打着文明大国的旗号,用无数的绚丽高科技以及消费热点,诸如奥运会、圣诞节、灾区送真情等来掩饰随时代消逝的道德观。道德沦丧已成为时代不可忽视的暗点。君不见礼堂上烟火璀璨大倡绿色文明之风,人们脚底下却踩着二厘米厚的爆米花袋;君不见宴会上人们用最规范的餐桌礼仪品尝着用杀害生灵换来的鱼翅;君不见贿赂包庇之门永远为权贵敞开;君不见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被文化快餐席卷得“一丝不挂”;君不见21世纪中国璀璨如东方明珠却无法抹去市井中那一点点暗瘤……时代呼唤道德。我们需要一条绿色的准则,来指引我们“低碳生活”;我们需要一条仁义准则来保护亲如弟兄的生灵;我们需要一条光明准则,来践行正义的职责;我们需要一条信义准则,来守护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时代呼唤道德。中国要用用礼法来约束秩序;用诚信来约束誓言;用仁义来约束残暴。时代呼唤道德。中国人要用道德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作者简介姓名:江洁谊笔名:一二性别:女年龄:18班级:高三(16)班在读学校地址: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邮编:526300联系电话:13527042431QQ:836250270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博客:meichengchanyuan.163.com座右铭:有些事,时间会告诉我们爱好:看书,写作,幻想,朗读职务:小犊文学社社长体裁:散文、记叙、小说绰号:江get、江姨、小金鱼、小愚人(源于4月1号的生日)

道德永胜于智慧

道德永胜于智慧望着现代社会上的种种乱象,真让人无言。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文化的缺失,也是道德与智慧颠倒的结果。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虽然不完全是,但已大部分是了,或者说很有这种趋势。日常生活中按利益至上来做的人,不得不说已经跌入了利益至上的深渊。人们用利益至上来指控着他们的生活,一个一个这样的人融入了社会中,才出现了目前种种的问题与危机,它们是空前的。父母把儿女养大,到老却没人管,已很常见;在社会、集体中,自私自利的现象愈加严重,人们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与做事,根本不顾及他人,且越来越多的人渐形成了一种风气,也就是崇尚自我,以自己的快乐为中心——这其实会让人们更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甚至伤天害理的行为,只是那些深陷其中的人还没意识到,还可以说无法意识到;甚至看当今世界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归根结底还是一些人仍在为眼前的利益而大肆破坏环境……这都是颠倒道德与智慧先后顺序所导致的啊!其实,在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里,无数的先贤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先道德,后智慧。有古训言:“要成才,先成人。”按孔子的儒家学说整理成的《弟子规》亦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都放在了“学文”之前。是的,在古代那么长的时间里,环境都非常和谐,而到了近代,尤其是现代,为什么社会会面临这种种危机,还一年比一年重呢?明显,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欠缺。目前往往先智慧,后道德,与古代传统恰恰相反,很少有人把道德品质放在首位。这是只学习了西方文化,却把自己民族的精神弃之不顾!崇洋媚外,只学习西方,觉得倒是先进,但可曾想过,两千四百余年前,我国的墨子就能不用任何能源,让木鸟自飞三天?与这比起来,汽车、飞机又算什么呢?这都远远不足以成为因为拥有所谓的“现代文明”就将传统的道德与智慧先后顺序颠覆的理由!缺少智慧但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亦是真人,亦能对社会有贡献;缺少道德而空有智慧的人,其实是危险的,对社会是有危害的。我们何不传承先贤们的共识,而做一个对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有贡献的人呢?不成人,连个人都不是,又怎么能成材呢?这就是道德与智慧的先后!

道德与智慧

道德与智慧山东省陵县宋家初级中学八年级三班葛瑶瑶新时期什么是道德?道德以什么为标杆?我认为:道德就是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八荣”就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八耻”言行的人就是缺少道德的人,只是躯体的组合,没有精神,没有道德,是非不明,是一个思想上残疾的人。什么是智慧呢?我认为:智慧并不是哪一个人生命之树的特产,而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的甜美的果实,就如阳光不会偏爱哪一朵花,每一片绿叶都能沐浴到她的光辉。智慧是我们心灵世界里一条涌动的河流,只要我们心中的梦想还在,创造的激情还在,炽热的爱心还在燃烧,它就会永远存在,并把我们的生命之舟送进更加广阔的充满创意的生活之海,是我们的生命之曲里更加精神与现实和谐的音符。那么道德与智慧到底哪个重要呢?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充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我看来生活中最主要的是道德,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德造就文明人。也许有些人认为这只是片面之词,其实里面蕴含了许多道理。只有智慧而没有道德会什么样呢?学校中有些同学以自己学习好为理由去欺负小同学,甚至连老师的话都不愿意听,我认为这样的学生还不如学习差的同学呢?这种人将来走向社会,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呢?现在的贪官还不少吗?现在中花民族的正气正遭受腐败之风的来袭,不时有高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丑闻,也许是我想的太深了,可是没有一个盗窃犯不是由小错误积累起来的。现实生活中也许有些人既具有智慧,又具有对人宽容,对人平等所谓的“道德”,可这就算是道德吗?在家里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呢?对于父母的大事小事的唠叨,他们置之不理;对于父母体贴入微的关心,他们毫不满足;对于父母早出晚归的劳累,他们视而不见。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吗?我认为,不孝者永远是不道德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文化的积累,人类文明正在以不可抗拒的历史步伐阔步前进。人类文明的进程雄辩的证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类文明不仅要求我们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适应这种发展的思想观念,开发自己的智力,让自己融入社会发展中。道德虽高于智慧,但社会发展中智慧、道德是缺一不可的,只有道德与智慧并重的人,才堪称高尚的人。指导教师:姜仁信

道德与智慧

外国有一位教授,在他家中无意发现对面楼上的一妙龄女郎在健身,他拿着望远镜以此偷窥。一次偶然,他在电视选美节目中看到了那女子,后来选美赛中的谋杀按牵连到那女子,需要有人作证。那天她的行踪没有人可以作证。除了,那位那天偷窥她的教授。教授在想到底是否应出席作证,这将影响他的名誉。最终,他心中的道德告诫他要作证,他勇敢的站了出来。这件事到此,一切真相大白。教授的行为公布于世时,人们惊讶,那女子也在惊讶中洗清罪行。这个事通过两个角度说明了智慧与道德两者的关系。这个教授,学业有成,也事业有成,明知偷窥人是不道德行为,而且还有可能进警察局,但却没及时改正,依旧如故。但最终那名女士深陷泥潭时,他内心的道德观将他推向了正义一方。道德理念让他的头脑还算清醒,也填补了有再多智慧也无法弥补的道德漏洞。如今这个社会,道德问题早已成为人们谈论的很多的一个话题。就像看那电视所演,如一学者,一个专家,一名教授等,我们无法评论他们的道德观,但是想说的是,有一些文化不高的人,他们并不比他差,不可说他们没有道德观念。而但丁说的那句: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应该也是明知故放!有许多人们所熟知的大人物,想那些做代言的明星,他们明知他们做代言的那些东西不可相信,但为了利益,却出卖了道德。不仅让人感叹,他们怎会干出这种事来。这能说他们的道德漏洞不小啊!道德像一棵大树,在夏天,它的绿荫清凉了我们;在秋天,它落下一片树叶,就秋了一片天地,让景色都沾满了秋的意境。而智慧,就像一条鱼,它本身就适合在水中,把它放在道德的陆地上,他能存活多久。生活如此多娇!世间有那么多可以填补的东西。惟有道德与智慧,它们去无法相得益彰。道德把智慧的漏洞填满,但智慧却不能让道德十全十美。总不能求个完美,这就是世间的遗憾呐!道德是海,智慧是路。道德可以把智慧的路淹没,但智慧的路却无法压过道德的海。

道德与智慧

道德和智慧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道德是指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规范及准则。智慧则是指我们常说的IQ。道德和智慧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格拉底说过::“美德即智慧。”很显然,智慧是在美德的基础上凝结而成的。所以,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就首先要具备美好的道德品质。我想;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一种文化,一种我们必须要学的文化。它就是《论语》。《论语》传承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底蕴,之所以能传承,是因为它系统的论述了道德和智慧的关系,辩证地总结了“有德便是才”的唯物主义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有德之人才能在政治上取得成就,在经济上取得财富,在科学技术上取得进步。如现代伟人毛泽东、亚洲巨富李嘉诚、科学泰斗爱因斯坦等;而没有道德的人,即使他们绝顶的聪明,却是对社会有害的,如林彪、本•拉登等。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就一直引领着我们中华民族前进。而在当今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繁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确实,现在的我们,都太注重外在的东西,却忽视了那些最内在的修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品质,有道德的人,才能使一个受欢迎的人。我们都知道,道德和智慧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必不可少的东西。具备这两种素养的人,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当道德和智慧之间让你做出选择,你会选什么?我想这个问题一定会让你感到很困惑吧。的确,道德和智慧是一个连体,不可分割。但我认为: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一定具有很高的智慧;具有很高智慧的人,并不一定有道德。从辩证的关系看:道德第一,智慧第二。所以,要想做个既有道德又有智慧的人,就多多学习《论语》中的思想吧!因为它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道德和宽容,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愿天下人都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绝顶的聪明才智。每一个人都能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并能创造出高度的现代文明。让我们沐浴在道德的阳光下,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