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块古色古香的砚台,它的造型外方内圆,一边雕刻着一束红梅。别看这小小的砚台不起眼,却传承着我们家四代人的故事。

这还得从我的太爷爷说起:太爷爷的文化程度不怎么高,只读到小学毕业,但他却十分喜欢写毛笔字。那时候,用砚台的机会不多,每逢过年过节有喜事,太爷爷会拿出砚台磨墨写“寿”字、“喜”字。红色的纸张衬着黑色的汉字,贴在家家户户的门上、窗上、墙上,似乎蕴藏着新的希望。

后来砚台传到了爷爷手里,爷爷是一名中学教师,他把它带到学校,用来写通知和评比表。学生们总爱围在他周围抢着磨墨。

爸爸上小学四年级时,爷爷把砚台传给了他。这个年代用墨汁方便省时,可爸爸还是喜欢边磨墨边用毛笔写小楷,写出来的字体方正、隽永。这方砚台陪伴爸爸度过了小学、中学,一直到现在,他还时常拿出砚台来写字。每当此时,我就在一旁一圈又一圈地磨着墨。砚台身上又悄悄地留下了许多痕迹。

从小耳濡目染,让我觉得毛笔字大气,饱满刚劲,于是从幼儿园开始,我就一直学习书法。每次练习时,爷爷总爱在一旁用这方砚台磨墨。爷爷告诉我: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世界上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笔会写秃、墨会研尽、纸会用完,而唯独砚台可以超越时间,超越历史,历久弥贵。

小小的砚台传承的是文化,承载的是长辈们的希望。每当我练字时,在缓缓的慢墨细研中,我的心就慢慢沉静下来。老砚台,你一定会陪伴着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