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喜盈盈郑州市二七区五五班作者:冯亚宁 辅导老师:刘粤敏哇,春节过喜盈盈!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这些中华习俗是过年不可缺少的步骤。整个村子,都被喜庆的气氛所包围着,欢呼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刚到家门口,一幅贴在门上的春联引起了我的目光:一家和睦人长寿,万事顺心福气多,横批:一帆风顺。多好的春联呀,春联包含着祝福,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和书法美妙结合,更是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民族艺术独创。春节来临,千家万户都贴上了春联,希望来年能够如愿以偿。这是中华民族长年以来的民间习俗。走进厨房,一股呛鼻的味道迎面扑来。只见我看到奶奶弯着疲惫的身躯,不停地用手搅拌肉馅儿。妈妈在一旁帮忙包饺子,她包的好快,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几个,在我看来,一个个饺子就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冲着我微笑,我环视四周,东望望,西望望,无意中发现了墙上贴着一张纸,纸上还画的有一个神仙,旁边还有好多的芝麻糖。我好奇地问奶奶,他是谁?为什么要祭拜他呢?奶奶告诉我,据民间传说,人们都叫他“灶王爷”。他因为犯了错被玉帝贬下凡间,把人们的好事和坏事一五一十的禀报给天上的玉帝,再根据旨意惩恶扬善。人们祭灶是想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这也是人们过年要吃芝麻糖的原因。夜幕降临,好多的小星星眨着闪耀的眼睛,使天空比以往更加明亮,月亮也又大又圆。鞭炮“啪啪”的响着,让我想起了鞭炮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山里有一个妖怪叫“年”。它每年都要吃小孩。人们为了躲避它,后来知道了这个妖怪最怕响声,人们便用鞭炮来驱赶它,希望它不要再来打扰人们的生活.鞭炮是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鞭炮让我家多了一些喜庆与欢乐。过了不久,鞭炮放完了。一股香气沁人的气味扑进了我的鼻尖。哦,原来是饺子出锅了。我迅速跑进厨房,奶奶告诉大家,一些饺子里包的有蜜枣,花生,硬币......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个饺子,好甜呀!我吃的饺子里包的是蜜枣,蜜枣代表来年的生活幸福美满,甜甜蜜蜜。妈妈吃到了硬币,表示来年一定会财运亨通。爸爸和弟弟都吃到了花生,说明他们一定会健建康康。饺子里,不同的东西,代表的意义也就不同,这些是人们的美好祝愿与希望。晚饭后,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快乐的度过了这个喜意融融的春节。 过年趣事 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五五班李嘉源 指导老师:刘粤敏13663717470 寒假生活,趣事多多; 放松身心,体验生活; 多姿多彩,丰富快乐。 祭灶之时,甜言蜜语; 麻糖于嘴,喜笑于心; 祈求丰收,幸福美满。 新的春联,新之气象; 新春之意,对联迎春; 美好生活,福满人间。 鞭炮响起,气氛热烈; 声声炮响,心潮高涨; 迎接新年,喜庆欢乐。烟花飞舞,光芒四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繁花似锦,美轮美奂。饺子宴会,人人劳动; 汇聚一堂,举杯共庆; 合家团圆,欢度新年。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生活;新年有福气,新年趣事多。喜事皆迎春,生活满春色。快乐寒假郑州市二期去陇西小学五(五)班:李晓霞 指导老师刘粤敏寒假真是一段令人感到幸福愉快的时光。在这个寒假期间,我充分感受到了快乐。至今,欢乐的音符还在我的耳边轻轻地演奏着快乐之歌。 快乐第一章 收获知识我快乐。寒假来临了,许多民俗节日也相继来临。在寒假中我了解了许多民俗的来历,知道了祭灶吃麻糖是为了欢送灶神上天的日子;知道了过年贴春联是为了驱鬼辟邪;知道了过年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知道了……这些数不清的民族风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的祝福和憧憬,也表现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寒假真是美妙,可以让我收获这么多的知识和快乐,获得知识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快乐第二乐章尊老爱幼好习惯。寒假,我回到了老家 后,不仅身边增添了许多大人,也出现了许多老人和孩子,我也经常和那些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当大姐姐的自豪的感觉,心中总是要保护那些孩子,每当我有好吃的东西时总是分给他们一些,当大姐姐真是令我高兴啊!在玩累了的时候,我也会找奶奶谈谈心,给她说一个笑话或故事,每当我看见奶奶笑时,心中就会无比开心。原来,尊老爱幼也是一种这么快乐的事啊。主动帮助人也是一种快乐的收获啊! 快乐第三乐章…… 过完了寒假,我的快乐也收获了满满一大筐了,我也发现,原来收获快乐也很简单,只要细心从生活中发现,就会有令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快乐的春节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五五班 岑梓珩 指导老师 刘粤敏 在爆竹声中,新的一年到来了。一大早,人们穿上了节日的的盛装。贴对联,放鞭炮,家家户户都洋溢在过年的气氛中。 大年三十一大早,咚、咚、咚,传来了阵阵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弟弟一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高兴 的快疯了,我冲上去,紧紧抱着弟弟,就拉着他进了我的房间。这时大人们再外面说的说笑的笑,十分热闹。我和弟弟在我的房间内狂欢,我俩玩起了枕头大战。累得筋疲力尽。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该吃年夜饭了,我和弟弟狼狈不堪的地坐在餐桌旁等待开饭,当节日大餐端出来时,我俩如风卷残云般吃完了各自盛的饭,打点装备准备出去玩。我俩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我们的全部装备—各种烟花爆竹,来到了楼下的空地上,开始我俩的放炮“比赛”,我们各自的身后摆着许多炮。放炮“比赛”开始了,我们先拿上来了一卷一万响的鞭炮,我俩点着引线就跑到楼道里去,之后,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接着我们拿出了一些礼花炮,我把炮竖在地上,点燃引线后喷出了五颜六色的“喷泉”,我和弟弟在旁边欢呼,我激动地差点把嗓子喊破。 今年的春节是我最幸福的春节,是我最快乐的春节,使我永生难忘。快乐春节-----挖莲藕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五五班 冯祎琳 指导老师 刘粤敏舅爷家住在一个农场,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稻田,有清波荡漾的鱼池,有连成一片的荷塘,对久居城市的我,那里就是我向往的天堂。在那里,我总能找到很多乐趣!今年寒假,我又去舅爷家走亲戚,看到夏日里荷叶碧绿、花香四溢的荷塘,变的只剩下满池的残梗败叶,不免有些伤感。突然想起来平时吃的莲藕,究竟是怎样挖出来的呢?于是便缠着表叔和爸爸,要去挖莲藕。表叔为难的说:“咱家的藕塘离的太远了。”隔壁邻居听见了,热情地让我们去他家的藕塘里去挖,表叔也不想扫我的兴,只好同意。于是我和表叔、爸爸、姑姑、表弟一行人,拿着铁锹、篮子,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到了以后我才发现,挖莲藕绝不仅仅是一件有趣的事,困难大着呢!藕塘里不但有残留的水,还结着薄冰,到处都是泥巴,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我们在表叔的带领下,小心翼翼的下到荷塘里,一步一滑的开始挖。一下,两下,三下……好几下我都没挖开一锹土,累的我气喘吁吁的,看得姑姑在塘沿上哈哈大笑,我一气,干脆把铁锹交给了爸爸,自己只负责接藕。爸爸挖了几下,哪里有莲藕?根本什么也没有!表叔在一旁说:“你们挖的太浅了,不可能会挖出来。”只见表叔已经挖了有半平方米的地方,也没挖出来,可他没放弃,仍在继续挖。于是我和爸爸学着他的样子,继续干起来。可那些水啊泥啊根本不听你的,刚挖起来一锹泥,堆起来的泥又掉下来,刚挖出来一个坑,水就把它充满了,弄的爸爸和我都很狼狈,身上、衣服上沾满了泥巴,鞋子也进了水,让我不得不像袋鼠从一样一个土堆跳向另一个土堆。突然,我看见一个稍稍弯曲的黄绿色的小芽芽,我连忙叫住爸爸,用小铁铲一点一点的刨……。终于,一根还沾着泥巴、带着泥土香味的莲藕“出土了”。果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啊!,我在水里一冲,露出了莲藕那洁白的外皮,我小心地把它放进了篮子里……。就这样,直到中午,我们也没有挖出来几根莲藕。中午吃饭的时候,舅爷指着盘子里清脆可口的莲菜对我说:“琳琳,这就是你们自己挖的莲藕做的,好吃吧!”我高兴的点了点头。吃着自己的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清明.柳树祭

或许,传统习俗都是有根源有意义的,但,传统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题记

清明节到了,此时正是万物复苏的节气,无论是谁都免不了要出去转转,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风光,我也不例外:清晨,我就来到了郊外的小河边散步。来到这里时,我猛然愣住了:柳树枝干上光秃秃的,已无一丝绿意,只有昏暗的棕色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中突兀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此时,已了无春天的活力,反而如同寒冬腊月,死气沉沉。记得上一次来时柳树的千万枝条还在和风中柔美地摆动,无数枝条压得树干仿佛都倾斜了下来,几条柳丝伸入小河中,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这是一幅多么柔美,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啊!可是如今,怎会成为如此景象?我不解,我沉思,我悲伤,我迷茫......

忽然,又有几个人走了过来打断了我的思绪,他们攀上了那枝条少得可怜的柳树,折下了几根柳条后,带着胜利而喜悦的笑容而渐渐远去,可他那笑容在我的眼里却是残忍与狰狞。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这一个传统的节日——清明。难道就是为了传说而残忍的伤害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难道就是为了那根本不存在的鬼魂而破坏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难道就是为了这些根本不科学的传统,而使美丽的季节变成了一片沧桑?你们口口声声说保护环境,却仍乐此不疲的做这些一些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恶事。看到这些我真想哭,可是我却怎么也哭不出声来......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清明节是好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祭祀祖宗,缅怀先人。在这一个方面,我们需要保留并加以发扬。可清明折柳这个习俗,破坏了环境,威胁到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更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这种传统为何还要固执的继承和发扬呢?古代人之所以创造出这个风俗,是因为那时社会发展水平低,环境没有现在那么脆弱,人们也没有环保理念和较高的素质。可是现在,科技文明与人文素质都在与时俱进,为什么不能将这个恶习抛弃呢?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我们不但要看到它的长处,而且,同样不能忽略了它的不足之处。人不能总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能时时遵从着旧的思想与习惯,被陈腐的观念牵着走。人,是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情的,不然,这社会就不可能发展,生活水平也无法提高。对于清明折柳,以及千千万万个陋习,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沿袭,而是改进,是革新!

希望当明年柳树再长出新芽的时候,不要让它过早的夭折;希望当下一个春天,我们能看到蓬勃生长,茂盛成荫的柳树!

——后记

商业.亲情

――某新闻互动平台

今日焦点:清明到来,市民纷至沓来祭奠逝去的亲人.可是经记者调查发现后,一些在坟前献花或烧香的人并不是逝者亲属,而是受雇于人前来代替的.对于“代客扫墓”这一商业行为引起了颇大的争议.

本期互动:对于“代客扫墓”这一行为,您有何见解?谈谈您对此事的看法.(移动/联通/小灵通 用户发送QM+您的观点至713xx 资费0.1元)

134XXXX7168(湖北 张先生):“代客扫墓”,是一举多劳的行为,何乐而不为呢?

135XXXX5537(重庆 李小姐):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大。如果确实脱不开身,能有人代劳是好事.

159XXXX6678(北京 王先生):我是不会叫人不代劳的,那是对逝者的不敬!

136XXXX1178(南京 周大爷):清明扫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传下的传统,扫墓就是表示自己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就是实在不能去,我也会请朋友代劳的,而不会请陌生人去“代扫”.

137XXXX6675(上海 苏小姐):对这件事,因该还是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夺,选择最妥当的方式处理.

........

相关连接

清明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纪念在危难中舍身相救的臣子介子而设立的纪念日.几经演变,本来推崇“忠义”的纪念日成为全球华人慎终追远纪念先人的纪念日。

专家解说

随着生活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越来越紧张.如果请假去扫墓肯定会比请一个人“代扫”的花费高.有需求就有供应,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清明是我过传统习俗,现代人即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生活节奏,实属不易.对这些人来说因该是一件好事,能实现供需双赢.在说,清明扫墓只是表达自己对先人的追念的心情,不一定非要到墓前,尽到心思就行.

小编手记

小编还是觉得“商业”跟“亲情”两个词放在一起就变了质――商业化亲情,不免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如果连亲情都变成的货币的交换物,那世上还有什么不能交换的呢?则何其悲哉!传统文化正如胡同般在我们身边没落,远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曾经在吴哝软语唇齿之间吟唱的歌谣早已不复存在.如果在加上“商业”的桂冠更何谈“断魂”?商业话亲情不没有温度的,永远不能感觉的情感的隽永.那是连灵魂都会感到寂寞的东西.在此我并不是刻意去讽刺“代人扫墓”这一行为完全没有可行性.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正确看待它!还有就是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我们因该积极提升清明这类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让一代代人接受这些传统文化渗透的精髓,从而使这些节日承载的传统道德观念得以延续..........

抽奖环节

恭喜134XXXX5697的的观众朋友参与本次互动

您获得本期幸运奖.

家乡的节日习俗——“做大岁”

家乡的节日习俗——“做大岁”全国最热闹的节日要数春节了!每当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人民都要“门迎百福,户纳千祥”,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可是家乡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春节习俗,如:廿二十五的“二十五日头”;廿二十八的做红团;正月初二的“探亡日”;还有正月初五的“做大岁”......但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要数“做大岁”了。看到这,你肯定要发问了——为什么仙游过节时要“做大岁”呢?那还得从戚继光抗倭说起。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兴化,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共占领倭营60多座,歼灭敌兵4000多人。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五重新过年团圆。为了纪念这个惨痛的教训和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大家便把正月初五(莆田是初四)定为“做大岁”。家乡的“做大岁”跟除夕夜一样隆重。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鞭炮声连绵不断,好似一片片五彩缤纷的雪片,烟花焰火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家家户户,其乐融融,亲戚朋友都团聚一堂,酒酣耳乐后,谈天说地,共享这难得的节日。最开心的是小孩子,玩爆竹;放烟花……满街都是他们的身影,满街都是他们的欢声笑语。这不正是应了一句话“千门万户笑过年,满天烟花引凤凰”吗?这就是令我难忘的家乡习俗——“做大岁”,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家乡特色,还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可随着时间的漂移,家乡“做大岁”等许多习俗却逐渐被人淡忘了。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加重视,继续发扬这些独特的节日习俗,让这些习俗成为家乡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福建仙游县鲤南象林小学六年级电话13515927503邮编351200

端午的习俗

端午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有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鼓声中划着龙舟前进。这项活动是由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寻找屈原演化而来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在端午节,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黄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叶包裹而成,而粽子的传统则是来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将屈原的尸体吃掉。因为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清明节的遐思......

今天是清明节,我坐在少年宫的教室里,手握着笔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想着想着,我想到了清明节是踏青的好时节,迷人的桃花开了,火红的杜鹃花也开了,小草们象是约好似的,都一群一群的从土里钻出来,一幅幅迷人人的景象,真是美不胜收。 接着,我又想到了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的清明果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使我在教室里有些发闷,真想出去玩会儿,可是天公不作美,不能走出教室。 想啊想,我又想到了,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中,有两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是冬至,还有一个就是清明了。 虽然今天我没出去玩,但我在少年宫的教室里我还知道了扫墓,吃清明团,放风筝都是清明节的习俗。 多么令人难忘以久的清明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