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星期二晴

第一天寻找秋天的颜色

今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踏上了寻找秋天景色的旅途。

我们的车一路经过理县,来到米亚罗,却没看见枫叶红了的颜色。车继续往山里面开去,也不知穿过了多少个隧道。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好像是画出来似的,只有几片白云,在碧蓝碧蓝的天空上飘荡。秋天的空气特别新鲜,好像被鲜花滤过一样,飘着淡淡的香味。刚过米亚罗时,我看见有一百多辆军车开来,好壮观!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这么多辆军车,排着队从我面前驶过。行驶在路上的车立刻靠边停了下来,让军队先开过。我还站起来行了队礼,一直到军车全部都开过,才放下酸痛的手来。

恍惚之间已走进了五颜六色的世界——黑水奶子沟八十里彩林。这是亚洲面积最大、色彩最绚丽的彩林。全国森林面积排名第三的森林公园——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就在这里。这里植被丰茂,阳光灿烂,氧气充足,是个天然的大“氧吧”。渐渐映入眼帘是墨绿色的柏树,浅黄色的白杨树,金灿灿的红叶,紫色的沙棘。虽然秋天的花木大多已枯萎了,但是只要你细心地去找,就会发现路边开放着的紫色秋菊。我不禁读出语文课本中刚学过的《流动的画》:“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还吟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原来这就是秋天的颜色。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

10月5日星期三晴

第二天亲临海拔4743M的雅克夏雪山

又是新的一天。我们开着车离开了黑水前往汶川。必经之路是要翻越海拔4743米的雅克夏雪山。昨天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翻越过了,但我因为没吃午饭,又缺氧,有了高原反应,一路昏睡,错过了欣赏这雪景的机会。今天我把肚子填得饱饱的,养足精神重新来到了雅克夏雪山。没有了昨天的高原反应,我就能在雪地里打滚,堆雪人,打雪仗玩。雪松松软软的,一脚踩下去有膝盖那么深。到处都是游人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大小不一样。

雅克夏雪山,一年四季都穿着厚厚的白雪冬装。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缠绕于山腰,就象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有介绍上说这里是长征经过的地方,留下了举世瞩目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和悲壮。在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的环境中,有些革命展示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不自觉地停下歇一歇,结果永远躺倒在雪山怀抱里。现在,山顶上的红军坟没有坟头,没有墓碑,甚至连一点红军的痕迹都见不到,却经常有当地百姓上山来祭拜,环绕的经幡和哈达成了山顶一道独特的风景。

10月6日星期四晴

第三天四川依然美丽

一大早,成都的天空应该还在翻着白肚皮,汶川的早上却早就是艳阳高照了。我们离开了大禹的故里———汶川,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这一路上驶过的地方都是“5.12”经历过受伤最严重的地区。1个多小时后来到了震源映秀镇境内。惊讶的看到路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长11米,高8米,宽3米,被人称作“天崩石”。是地震中从对面山头飞过岷江,坠落在公路上,倒插在了路中形成的。一路上到处可以看见的是断桥、被垮塌山石掩埋的道路——原国道213线遗址和被淹没的农房“水中村落”。来到了映秀镇,看到了倒塌后的映秀小学,这里是“5.12”大地震中整个映秀伤亡最惨重的地方。还有倒塌后的映秀漩口中学,灾后汶川周年祭的大型周年纪念活动都是在那里举行,现在也成了游人必到的地方。现在映秀镇已进行了灾后重建,一排排整齐的院落,敞开门笑迎八方来客。

最后我们来到了水磨羌城。我感觉这里好象是去过的丽江一样,又象是洛带和黄龙溪古镇。“5.12”时这里变成了一片废墟,现在却是新建的一座崭新的场镇。一进入广场见到的是有着浓郁的藏羌文化和生活气息中国羌城,展出的是阿坝洲各地区丰富物产和地区特色。再往里走是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禅寿老街,有着各色美味的小吃。在广场中央,是藏族的吉祥白塔和阿坝各地区的灾前灾后的图片展览。我在松潘的展览厅里见到一个巨型雪梨上写着“中国雪梨之乡”。在金川的展厅里见到放着一艘很大羊皮筏子,介绍说是古代当地人过河用的。我还在小金红军会师广场的雕塑前照了相。

品尝了当地许多的特色小吃后踏上了回家的路。除了司机,其他人都睡着了,我却还是那么兴奋,舍不得闭上眼睛。想到很快就要结束了三天的国庆之旅了,有些失落。但一想到一路上的收获,寻找到了秋天的颜色,征服了4743米的雪山,看到了灾后重建的汶川,我又满足了。心里在说:四川依然美丽!为下一次旅途加油!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二年级:刘张笑雨

乌镇之行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乌镇。 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炊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而不同于其他的江南小镇,乌镇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气息,这源于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文化。 小桥。乌镇的桥不算多,但已足够独特。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绕过许多弯道,眼前,出现了一座桥,虽然有些大,却也是一块一块用石头砌起来的,一样结实,一样美观,一样真实。再看看桥头的石刻字,得知它叫“逢源双桥”。这是河道的第一座桥,所以叫逢源。穿过弄堂,走过一户户人家,便看见了一座小桥,这座桥就是江南古镇所特有的石拱桥,精心雕琢,显得立体的花纹使人心怡,站在石拱桥上,可以看到船夫摇着桨徜徉于碧水中,一脸泰然。这就是乌镇的桥,大的给人豁然,小的则给人舒心。乌镇如果没有这些桥,肯定没有这般精致,没有这般古朴,没有这番意境,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少了修饰。乌镇的桥不多,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妙趣横生。 流水。水,永远是江南古镇的主题。悠悠流淌着的是傍河居民的生活主线,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承载着他们的淳朴流向更远的地方。这里的水,碧绿碧绿,这里的人,清清澈澈。我们坐上了乌蓬船,船慢慢地游荡开来,船夫站在船尾,熟练地摆动着桨,荡开一阵阵涟漪,船左右摇摆着向前荡着,左右房舍似乎也在摇摆着,倚在扶手上,随着船摇摆着,突然感觉,好像一下子摆脱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宁祥和的小镇生活中了,这里的一切,随着水流慢慢飘荡着,远方,成片的杨柳随风摇摆,是惬意,是安逸。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威尼斯,因为那里是水城,因为水给人以安逸,当水成为城市的主命脉的时候,人们就真的慢下步子来了,也许这是一种回归,生活方式的回归。乌镇的水,就是这样,这样的水,孕育出了水一样的人。 人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养出了一方淳朴善良之人。穿过深深的弄堂,路过许多人家,他们似乎从不被游客们打扰,依然各自生活着,悠闲地生活着。有人敲着木鱼,说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也许是在祷告吧,有人则在自家园子里种菜,不时地,有小狗会跑到路当中,抓抓痒,作揖,或是,就呆在路当中,不走了。还有八哥见人就说“你好”,逗得游客不时称赞。这番生活情趣,不得不令人向往。我甚至想,这里,是不是许多中国文人被贬官之后的世外桃源呢。 文化。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彩绘分外夺目,才会将其深邃展现在人们面前,才会让人们来读懂它。走进一个个小小的门洞,里面无不是一种精髓的文化。我走进江南百床馆,里面陈列着从明代到近代的床,上至皇帝御用之床,下至普通百姓之床,这是床的发展,也是历史,这些床的雕刻都十分讲究,一看便知是能工巧匠一刀一刀精心雕琢而成,想来现在的床虽然大而舒适,缺少了一番心血,少了一种工艺,也少了一种文化,一种木雕文化。这种床,保留在乌镇,也成为乌镇的文化瑰宝。再走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就是蓝印花布的作坊,大大的园子里挂着长长的布条,等着晒干。蓝印花布是江南的特色,也几乎成了它的象征,小而精细的花纹透出的是一种细致,蓝色衬出的是一种古朴。看雪白的布经过能工巧匠地改变成了美丽的蓝印花布,不得不感叹乌镇人的手巧,也许这种手艺只有在乌镇才看得到,因为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种文化的传承,这种风格,是属于乌镇的,是属于江南古镇的,因为只有在这里,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坐在河边看过往的乌蓬船,才是和谐。乌镇除了有这些工艺外,还出了一位文人——茅盾。他的《子夜》、《春蚕》、《霜叶红似二月花》都是闻名遐迩的作品,他的故居依然透着一股文化的气息,墙上挂着“有志竟成”的字样,那应该他的座右铭吧,书桌上,简洁地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他的学识,见解却不会发黄,而是愈陈愈精。茅盾故居的布置非常简单,会客室里只有两把椅子,一张桌子,也许,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也许中国许多文人都是这样,过着清贫简单的生活,正是这种清贫,正是这种生活,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君子”,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看过他的三味书屋,一样俭朴,一样充满文化气息,只是鲁迅还有一个百草园,可供闲暇用。而茅盾,所有的时间都在书里了。走出茅盾故居,再往前,便看到了保存尚好的当铺,推开有石狮子的大门,转过几个弯,就到了当铺,一个大大的“当”字写在墙上。跨过高高的门槛,站在水泥地上,交换物品的窗口很高很高,窗口也很小,别的地方都用木条弄成小孔状,这样奇奇怪怪地结构听说是为了防止斗殴,以便公平交易。看来古时候人也懂得经济理财。从旁边的小门可以绕到当铺里的工作人员坐的地方,踩在石库门般的地板上,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还有回音,登上三节楼梯,坐在木凳子上,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视角转到旁边的墙上,那里是一块板,上面是一些可以活动的字块,就像拼图一样。古人就通过他们来记住人们当物品的时间与期限,古人就用这样的方法代替了现在的电脑,也够聪明的。这就是古时候最常见的交易方式,现在像这样保留下来的当铺也不多了。乌镇就有幸将其保留了下来,也不失为一种经济文化。 于是,多元的文化,乌镇都保留了下来,并且,多年来,人们已经把这些文化与乌镇,这个江南古镇联系起来了。乌镇的文化是值得人们去寻觅的,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走出乌镇,已经很晚了,让我不能忘却的,是这里的古色古香,是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更重要的,是这里不可替代的文化。 再见,乌镇。我还会来的。

故乡情

爱你,我的故乡--大理!

若生命还有轮回,我还想做一个大理人,依着青山,傍着绿水,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也许每个人认识大理都是从“风,花,雪,月“开始的,但是大理并不是只有风花雪月,还有真爱传说,古道茶庄,四合天井,青瓦照壁,......这些不只是风景,其中还有沧桑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它们都是大理的魂.

一,爱的传说

每每走在故乡的街上,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与舒适,那是爱的感觉.

大理是一座属于爱的城市,这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那么有诗意,就连天上的云和月,地上的溪与石,都有着自己的传说,美而动人......

幼时,每逢冬春季节见苍山顶浮一朵洁白的云,母亲便说,天要刮大风了.母亲的话很灵,风很大,好象带着怒意.后来听阿婆(外婆)讲,这风的故事,很感动.

那云原是南诏国的公主,叫阿凤,因为一次游苍山而偶遇一个青年猎手,叫阿龙.两人一见钟情,阿凤忍受不了宫廷的孤独与局面,毅然与阿龙私定终身,抛弃金枝玉叶的公主身份,和阿龙到苍山玉局峰的山洞里生活.后来阿凤的父王阻止他们在一起,就找来罗荃法师作法,将阿龙化作石螺沉入洱海.阿凤为了看一眼化作石螺的丈夫,前往南海普陀山寻求观音的帮助,观音给了她五个风瓶.阿凤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大理,却被装作老人卧病到在路边的罗荃法师欺骗,打破了一个风瓶,使阿凤最终因风力不足而无法见到夫君,最后含恨而死.死后精气化为云,飘散在苍山上.此后,每当刮大风的日子,苍山玉局峰顶总会出现一朵洁白的云,洱海沿岸就会惊涛拍岸,波浪翻滚.这就是“望夫云“的传说.

望夫云一出现,洱海海面一片茫茫百浪,公主望眼欲穿,想要吹开千顷海水,看一眼思恋已久的夫君.

二,茶味人生

白族子女都知道人的一生如茶,那不仅仅是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历程,更是沏茶时不断润洗和过滤的过程.

白家好客,向来以茶待客,到过大理的人一定都知道大理的三道茶,这是白家的礼仪,也是人生的诠释.

第一道茶为苦茶,象征人生的开始必须先经过苦难,就像古文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儿时总不喜欢喝这一盅苦茶,每每都是偷偷倒掉,然后就慢慢享用甜茶和回味茶,现在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经历各种挫折,后面的甜味才更浓.第二道茶为甜茶,即历经苦难后的美好.第三道茶为回味茶,这好比人生以至暮年,回顾人生经历的种种,不觉回味无穷.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在你回忆往事时,不会应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会应......

沏茶,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我最喜欢的.阿婆说,茶就像人一样,不是一次就能完美,只有不断润洗,过滤,最后才能沏一盅好茶.白家沏茶很有讲究,要经过烤,煮,滤多个工序,这些过程也决定了茶的口感.人生何尝不是这样,要想沏一盅好茶,就要经历各种考验,滤去各种杂质.

人生如茶,茶味人生.

三,古典民居

大理古城,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儿是白族聚居地,因此有着白族浓重的文化.在这些还存留的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便是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也是四合院的形式,但与北京的四合院有着较大的差别,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而大理的

四合院则坐西朝东.这是由于大理的山谷坝子横断南北,白族民居依山傍水,必然坐西朝东.我的家也是这样形式,每天都会看到初升的太阳将光芒洒进院子,总喜欢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欣赏着照壁上“紫气东来“的书法,看墙上象征“吉祥如意“的彩画,感觉自己是如此幸福.

白族民居必然少不了花,每家每户都会种几株山茶,丹桂,幽兰,的确是“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白族的姑娘都被称为金花,白家很少重男轻女,每家都希望种一朵金花呢.有了花的点缀,民居就更显生气了.

这真的是一种美,说不出的美.

曾经看过一句话,大理,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我相信,望着那高山,看着那碧水,我们离天堂已经很近了,

只有用心去感受,大理的一切都是美.

大理,我深深爱着你,你永远都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三清山和婺源印象

13日离了厦门,一夜劳顿到了江西,吃过早餐就直扑三清山。山是很美呀,从玉山往三清山脚下去的一路山,青山连绵起伏,层峦叠翠,真是养眼。

三清山有据称是亚洲最长的索道。在山脚的站台仰望,索道直插入大山深处,消失在烟云迷离之中,不见尽头。坐在车厢里,感觉每过一个支架,索道的角度就改变一次,时而陡,时而缓。几经转折,往上,我们才遥遥看到了索道的尽头。在群山的夹缝之中,几栋建筑物层层迭迭,依山壁立,索道就终了在彼。从下往上看,索道仿佛通入云宵的天梯,而那些建筑在群山的簇拥之中,坐在万丛苍翠之上,显得缥缈遥远,四周更有云雾缭绕,烟气氤氲,宛若仙境。三清山是道教名山,如此清幽高深的去处,想来自古向仙的人们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修炼,也是情理之中。而凌空俯瞰,在我们的脚下,是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丛林。苍林翠波之中,可见一条山路蜿蜒而上,时隐时现;一股山涧潺潺而下,与山路时而交错,时而并行,时而又只闻水声不见水流;偶尔,还看到流水之上,山路侧边有简陋的小桥、小屋,好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深山之中,尘俗之外,如在画中,如在诗中,楼楼没有发表评论,而我心向往。久在都市的人,上路为了什么?我常用“放风”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坐在高高的车厢里凌空而过的状况,注定一切过眼的景象都不过是心外之物。现代文明的旅游方式带来舒服的享受,同时也使我们疏离了真正的心灵之旅。人在路上,只是身在路上,心在哪儿呢?在红尘温柔享乐乡里流连不舍。

三清山既是道教名山,山上自有更多脱俗之所在,可惜台风“碧利斯”带来一阵狂风骤雨,我们中途折回,没能尽兴。下山的缆车厢内,更经历了一番高空惊魂。狂风像一只大手使劲地摇晃我们的车厢,晃晃悠悠的在三清山的群峰中掠过,就像秋天枝头上一片欲坠的黄叶,感觉心惊!楼楼把头埋在我的膝盖上,而我只能对这种机械的安全性抱定坚不可摧的信念了。为了让自己轻松一点,我还打趣楼楼,说她是驼鸟,她坐直来感受了一会儿,又埋下去了,还说,还是驼鸟的办法比较好。

第二天是在婺源参观徽派遗风的乡村建筑。匆忙的行程,购物的乐趣都使得我的眼睛变得浮光略影,根本没抓住什么东西。95年去安徽歙县时对徽派建筑略有印象,这次也还是这个印象。在晓起村,看到村里古朴的建筑之上,家家户户都在屋顶上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青瓦上,阳光下耀眼的反射着不和谐的光,颇觉不伦不类,但当地人追求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又无可厚非。古代的东西,如果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那就是要由国家出资来进行有选择地样本保护,像晓起村这样的古民居群,这样的发展变化,最终必然会慢慢地被现代文明所同化。在李坑,那种江南流水人家的景致,我在周庄见过,在武夷下梅村见过,虽然各有特色,也还是大同小异,就是一条流水贯村而过,水中小舟悠悠,两岸民房迤逦。说起来,印象最深的呀,是在李坑吃的那顿午餐。当地人在老宅子的堂屋里挤挤地摆起了大餐桌,天井里一个水池里养着几条金灿灿的红鲤鱼。游客们熙熙攘攘地填满了每一个座位,我想从前老宅子里办着自家的酒席时大概也是这样的光景吧。妇女们一盘一盘地端上来的菜很有乡村的特色,不太讲究观感,但味道厚重,很是下饭。特别值得书上一笔以期青史留名的,是那土鸡的味道啊,实在鲜美。

写到此,问楼楼,土鸡的味道怎样,想个词,楼楼说:“嫩!” 啊,以此作结吧,还有什么比楼楼的话更精炼的呢?

美丽的丽江古城

这次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云南旅游到了很多有名的景点,但我最爱的是丽江古城,它那种清纯,古朴的美,另我至今难忘.

漫步在四方街,见美丽的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城而过,主街傍河,小苍临渠.玉泉水被一分为三,三又分成九使泉水满城可见,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犹如世外桃源.

各种各样的纪念品,特色产品.随处可见,在配上古城民居一律的土墙,灰瓦,石析路,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城镇.

当夜幕降临后,有纳西古乐的乐队,在演奏他们本民族的音乐.各种各样五彩的灯光,把古城打扮得美仑美奂.听"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水车转动时发出的美妙乐曲,每滴一下水,下面的灯就亮一次,这清脆,悦耳的声音,哪怕是最高明的音乐家也无法演奏.

小桥倒映在彩灯照射的水中,各种各样鱼儿,它们快活地贴着水面游着,吐出一串串水泡,好象在说"欢迎你远方的客人".

"人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画中"是古城的风貌,也是它水乡韵味的情调.

等待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正如曲中的“你”,等待是坚持着的。也许时间的沙砾会磨平一切,但等待却是不会的,它早已成了时间的一部分,伴随着时间成为永恒。——题记在儿时快乐的记忆当中,似乎记得自己曾有几年是生活在江南传统而古朴的民居当中的。但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不是清晨时分叫卖郎的吆喝声,不是江南十分有特色的绵绵细雨,也不是很有意境感的小桥流水。而是那藏于深巷中的浓浓酒香,醉得沁人…… 记忆回转,我想起了每次我推开那扇厚重而斑驳的大门时,都会看见那样的一个人,一个日日不知疲倦的人。她见我进来,会莞尔招呼着我去尝尝她刚出炉的桂花糕,接着,又不辞辛劳的去酿酒了。在我脑海当中,她做的最多的便是酿酒了吧!靠着老桂花树,闻着酒香和桂花香,再一次迷醉了。 又想起,在星夜撩人的晚上,她会抱着小小的我在桂花树下赏月看星闲聊,还会为我轻哼起童谣,离我很近却又仿佛很远。她在我耳边轻喃:“囡囡啊!等你长大后就把桂花树下的酒挖出来吧!”那时我便想,等开封时一定会和你先去分享!但是,时间出乎了我的意料,它早已将她的双鬓染白,将她的背压弯,也在最后带走了她。 而如今,我又再一次推开了这扇大门,可惜没有了她终日忙碌的身影,有的只是桂花香和我浓得化不开的思念。移开了泥土,掀开了酒封,一股子浓烈而不失清香的酒香扑鼻而来。取杯浅尝,竟尝不出是何味道了,是味道太多了还是早已没了味道,我无从解释。 突然,一句话蹦出了脑海:“生活之味,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这样吗?原来她早就把生活当中的种种味道倾注在了酒里。盯着桌上满满一杯酒,苦笑一番,当年那个我想要一齐分享的人早已不在了啊! 重新将酒埋入了地下,转身离去。合上大门,沉重的声音如叹息一般。我知道,在门后面的一棵桂花树下,还有着等待我再一次开封的酒,只是现在的我太过年轻,还未领略到您的那种心境,我的奶奶。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者更远,我和我的下一辈会来此再次浅尝。奶奶,您酿的酒会一直就这样等待下去吧!

周庄之行

周庄之行

你们一定听说过周庄吧,可能你们没去过周庄,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周庄有着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波澜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图画,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观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像我就是被这美景所吸引的南京客人,早就听说周庄古色古香,今天一见还真是名副其实啊!

我们一下车,就有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甜,导游说周庄人的口味偏甜,还真是不假。街道两旁是万三系列食品,有万三蹄、万三糕等,令人唾涎欲滴,特别是我这个小馋虫,拉着妈妈买了好多呢!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中国的威尼斯”,它的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将周庄分割成很多条街道,各种各样的小桥如彩虹般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河里有许多小船游来游去,为周庄增添了风采。在这些桥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双桥,两座桥的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称它为“钥匙桥”。这座桥是怎么出名的呢?据说当时在美国留学的画家陈逸飞画了一幅画《故乡的回忆》,画上就是美丽的双桥,人们被这梦幻的景色迷住了,从此,周庄出名了,双桥也出名了。

站在小桥上往前看,有小桥、流水、船只、房屋等,这里成为人们写生、摄影、拍照的好地方。

桥向北,就是张厅了,它是明朝时建成的,白墙灰瓦的明代建筑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张厅具有“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水乡建筑特色。他也验证了一句俗语:有钱人家门槛高!人们在大大小小的房间和走廊里参观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被那高高的木头门槛给跘到。

再向北不远,我们来到了鼎鼎有名的沈万三的家,也就是沈厅。它是江南民居之最,沈万三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号称江南“第一大富豪”,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金银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沈厅的建筑气宇宏伟,雕梁画栋,很有气派。而他那只聚宝盆,我也见识到了,我还和他拍了张照片留念呢!

在街道上,人山人海,也有很多有特色的东西,有妈妈小时候吃的棒棒糖,有边吃边玩的麦芽糖,有醇香的江南名茶……还有米上刻字、芦苇画、刺绣等等,都是你感受到浓浓的江南诗情。

我们一行人还在那波澜的小河上泛舟游玩,欣赏着那随风飘动的垂杨柳,和渔家们的小木舟……心中无比激动。

这就是我眼中的周庄,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江南淳朴民风的古城小镇……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我的家乡是风景如画的云南丽江。这里有历史悠久的丽江古城,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有一个个美丽的村庄,有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还有一棵棵粉红色的樱花树。在我的家乡丽江,你常常会看见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村庄,流过田间,流过庭院,流过丽江城的每一个角落。到了春天,溪边一颗颗美丽的樱花树便会绽放出一簇簇粉红色的樱花,像是一个个穿着粉红色裙子的小姑娘在风中跳着优美的芭蕾,娇嫩动人,惹人喜爱。随风摇曳的樱花吸引了很多路人,大家可以尽情地欣赏一排排满树绽放的樱花,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樱花的海洋。丽江的夏天气候宜人,是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特别是丽江古城,更是避暑胜地。丽江古城有800多年的历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这里有迷宫一般的巷道,有极富特色的民居建筑,雪山之水穿街而过,伴随着巷道弯弯曲曲,一座座小桥筑建在流水上,一条条三文鱼在水中乐悠悠地游来游去,没有人去打扰它们自由自在的水里世界,光是小桥流水,鱼儿悠悠,就很清凉,再喝一口凉凉的井水,瞬间的暑热都不在了。丽江古城被人们誉为东方的威尼斯和高原姑苏,柳树、流水、小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家就住在古城,每天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游客到古城观光旅游,享受着“柔软”时光,到了夏天,有时还能看到游客在细雨蒙蒙的河边喝着咖啡,陶醉在梦一般的丽江里。当秋姑娘出来散步时,走进丽江的乡村,又是一番新的景象。田野里黄灿灿的,映着天空的光辉,果园里的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沉甸甸的,时而会看见穿着纳西服装的叔叔阿姨们忙于收获的场景,时而会看见河边嬉戏的小孩。到乡下人家走走,你会发现乡下人家的房屋很有特色,有前后两院,前院是供人住的,后院是养牲口的地方,养着牛、猪和鸡等的一些动物,后院里还有饲养动物的一堆堆稻草,顽皮的小孩时常爬上稻草堆上玩耍,一到秋天前后院都挂满了一串串的玉米棒,金灿灿的,很好看。在丽江的乡村里,到处都有一条条小河从田间村边流过,在小河边,有妇女在洗衣服,有小孩在戏水。冬天的丽江的景色同样迷人,特别是玉龙雪山雪峰拱卫、银装素裹。元代诗人李京曾以“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的诗句赞美雪山之美。玉龙雪山是丽江最美丽的景点之一,是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雪山,海拔5596米,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域之一。雪山俊秀挺拔,有众多响誉全球的世界级景点,如:云杉坪、玉湖倒影等。郭沫若老爷爷曾以“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的楹联高度赞美了丽江玉龙雪山倒映在黑龙潭的秀美风光。冬天的雪山,在云杉坪和牦牛坪的映衬下,更加的挺拔雄伟,云杉树上墨绿色的树枝被白雪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牦牛在牦牛坪上悠悠的散着步,雪山下的万朵山茶争奇斗艳的开着,映红了雪山下的半个天空。这就是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四季风景如画的云南丽江,我爱我美丽的家乡。云南省丽江市实验学校四一班

给陈阳的一封信

给陈阳的一封信 长泾实验小学四(1)班郭忞诚陈阳: 你好! 今年暑假,我们在从乌鲁木齐到无锡的火车上认识了,一起聊天,一起看书,一起打牌,成了好朋友。分别有三个月了,我想请你到我的家乡江苏省江阴市长泾傎来做客。现在就让我向你介绍一下我的小镇吧! 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江阴举办,为了迎接这个盛会,长泾人民花了三百多天的时间改造家乡,使它变得古色古香,充满魅力。 穿镇而过的泾水河是长泾人民的母亲河。来到泾水河畔,只见河水清澈,如同一块无瑕的翡翠。微风拂过,碧波荡漾,阳光洒在水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像无数颗银星在闪耀,在跳跃。如果有船只驶过,激起的水波地层赶着一层涌向岸边,拍击着堤岸,“哗——哗——哗——”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悠扬动听的曲子。几座拱形的小桥横跨在水面上,好像水上彩虹一般。泾水河两岸,白色的墙,黑色的瓦,朱红色的木制门窗,组成了富有特色的江南民居,倒映在水中,好一幅江南水乡图! 泾水河南岸有张大烈故居。张大烈是一名雕塑家,曾经远赴法国深造;他更是一位革命烈士,为家乡为人民为祖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游人络绎不绝,都来故居,怀念张大烈。故居旁有民俗馆、农耕馆和纺织馆,这三个馆里陈列着以前人们劳动、生活的用具。它们已不再被使用,很多游客见了都惊呼:“啊,我小时候也见过、用过呢!”落满灰尘的工具们在灯光下闪烁着历史的光泽,勾起人们温暖的回忆。 泾水河北面与张大烈故居遥遥相对的是上官云珠的故居。她是新中同成立后的电影艺术家,曾经主演了《乌鸦与麻雀》《南岛风云》《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因此,长泾镇成了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分会场。前两天,袁咏仪、牛犇等演员还来到我们长泾参观她的故居呢! 夜晚的长泾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河水荡漾。岸边,人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一幅和谐幸福的气氛。小桥上、长廊上、屋顶上,一串串华灯齐放,格外引人注目。无数华灯倒映在水中,随着河水流动,真像一条条银蛇在游动。 陈阳,听了我的介绍,你觉得我的家乡美不美?今年寒假,你一定要到我的家乡来走一走,看一走。我想信你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祝你学习进步! 你的朋友 郭忞诚 2010年10月17日

2011年国庆阿坝之旅

10月4日星期二晴

第一天寻找秋天的颜色

今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踏上了寻找秋天景色的旅途。

我们的车一路经过理县,来到米亚罗,却没看见枫叶红了的颜色。车继续往山里面开去,也不知穿过了多少个隧道。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好像是画出来似的,只有几片白云,在碧蓝碧蓝的天空上飘荡。秋天的空气特别新鲜,好像被鲜花滤过一样,飘着淡淡的香味。刚过米亚罗时,我看见有一百多辆军车开来,好壮观!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这么多辆军车,排着队从我面前驶过。行驶在路上的车立刻靠边停了下来,让军队先开过。我还站起来行了队礼,一直到军车全部都开过,才放下酸痛的手来。

恍惚之间已走进了五颜六色的世界——黑水奶子沟八十里彩林。这是亚洲面积最大、色彩最绚丽的彩林。全国森林面积排名第三的森林公园——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就在这里。这里植被丰茂,阳光灿烂,氧气充足,是个天然的大“氧吧”。渐渐映入眼帘是墨绿色的柏树,浅黄色的白杨树,金灿灿的红叶,紫色的沙棘。虽然秋天的花木大多已枯萎了,但是只要你细心地去找,就会发现路边开放着的紫色秋菊。我不禁读出语文课本中刚学过的《流动的画》:“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还吟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原来这就是秋天的颜色。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

10月5日星期三晴

第二天亲临海拔4743M的雅克夏雪山

又是新的一天。我们开着车离开了黑水前往汶川。必经之路是要翻越海拔4743米的雅克夏雪山。昨天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翻越过了,但我因为没吃午饭,又缺氧,有了高原反应,一路昏睡,错过了欣赏这雪景的机会。今天我把肚子填得饱饱的,养足精神重新来到了雅克夏雪山。没有了昨天的高原反应,我就能在雪地里打滚,堆雪人,打雪仗玩。雪松松软软的,一脚踩下去有膝盖那么深。到处都是游人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大小不一样。

雅克夏雪山,一年四季都穿着厚厚的白雪冬装。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缠绕于山腰,就象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有介绍上说这里是长征经过的地方,留下了举世瞩目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和悲壮。在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的环境中,有些革命展示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不自觉地停下歇一歇,结果永远躺倒在雪山怀抱里。现在,山顶上的红军坟没有坟头,没有墓碑,甚至连一点红军的痕迹都见不到,却经常有当地百姓上山来祭拜,环绕的经幡和哈达成了山顶一道独特的风景。

10月6日星期四晴

第三天四川依然美丽

一大早,成都的天空应该还在翻着白肚皮,汶川的早上却早就是艳阳高照了。我们离开了大禹的故里———汶川,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这一路上驶过的地方都是“5.12”经历过受伤最严重的地区。1个多小时后来到了震源映秀镇境内。惊讶的看到路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长11米,高8米,宽3米,被人称作“天崩石”。是地震中从对面山头飞过岷江,坠落在公路上,倒插在了路中形成的。一路上到处可以看见的是断桥、被垮塌山石掩埋的道路——原国道213线遗址和被淹没的农房“水中村落”。来到了映秀镇,看到了倒塌后的映秀小学,这里是“5.12”大地震中整个映秀伤亡最惨重的地方。还有倒塌后的映秀漩口中学,灾后汶川周年祭的大型周年纪念活动都是在那里举行,现在也成了游人必到的地方。现在映秀镇已进行了灾后重建,一排排整齐的院落,敞开门笑迎八方来客。

最后我们来到了水磨羌城。我感觉这里好象是去过的丽江一样,又象是洛带和黄龙溪古镇。“5.12”时这里变成了一片废墟,现在却是新建的一座崭新的场镇。一进入广场见到的是有着浓郁的藏羌文化和生活气息中国羌城,展出的是阿坝洲各地区丰富物产和地区特色。再往里走是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禅寿老街,有着各色美味的小吃。在广场中央,是藏族的吉祥白塔和阿坝各地区的灾前灾后的图片展览。我在松潘的展览厅里见到一个巨型雪梨上写着“中国雪梨之乡”。在金川的展厅里见到放着一艘很大羊皮筏子,介绍说是古代当地人过河用的。我还在小金红军会师广场的雕塑前照了相。

品尝了当地许多的特色小吃后踏上了回家的路。除了司机,其他人都睡着了,我却还是那么兴奋,舍不得闭上眼睛。想到很快就要结束了三天的国庆之旅了,有些失落。但一想到一路上的收获,寻找到了秋天的颜色,征服了4743米的雪山,看到了灾后重建的汶川,我又满足了。心里在说:四川依然美丽!为下一次旅途加油!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二年级:刘张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