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润物的细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母爱是涓涓的细流。母爱虽无声,却能滋润干涸的心灵;母爱虽平凡,却在其中孕育着伟大。从那位“卑微”的母亲身上,我读出了不卑微的爱。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我和姥姥一起去超市选购年货。我拉着姥姥的手在电梯中上上下下,把那些令我垂涎的东西统统拿在手中。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开始后悔进门前没推一辆购物车。在我抱怨时,我看到了一位中年妇女,估约三四十岁,她的头发一绺一绺地粘在一起,垂在额前。肤色则是有黄有白,衣服是早式旧棉大衣,衣领已露出了黑色的棉花。裤子也是一条极旧的,早已被洗得发白,裤角已磨损得变成黑灰色,洗不掉了。短短的裤腿下露出了一双起球的袜子。老式棉鞋上竟还有一块扎眼的补丁!随着她的走近,我认出了她是我们小区的一位收废品的阿姨,她身后还跟着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显然是兄妹。兄妹俩都穿着崭新的羽绒服,红扑扑的脸蛋儿煞是可爱。外穿的棉裤上还装饰着几只可爱的小动物。兄妹俩的小皮鞋都擦得锃亮锃亮的。兄妹俩跟在他们妈妈的后面,与那位阿姨的衣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很快地,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母亲微笑着同我们打招呼,我却呆呆地站在原地,忘记了手中东西的沉重。我的心被感动着,被这位职业低微却精神伟大的母亲身上流淌着的母爱所感动着。是啊,我们只是轻轻地擦肩而过,但母亲的衣着寒酸和她孩子衣着时尚就足以证明:她有着这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人性光辉——母爱。这两个字,在我心灵的深处久久回荡,余音不消。

母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

母爱是一阵风,迷惘中吹来奋进的希望;

母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感动渴求的心房。

“卑微”母亲身上那不卑微的爱呵,那平凡中正孕育着——伟大!

卑微的母爱

世人对母爱的描述,尽在赞美她的伟大。向来,我也如斯认定。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两位卑微母亲的形象,总在脑海反复映现。挥之不去。

第一位,是我病重时分同室的病友。她的姓名,我无从知晓。只知道,丈夫刚刚离世三月的她有两个做小生意的女儿,大女儿的境况略微好些。当时,遭遇在绝境的我本无暇顾及他人之事。可,被下了病危通知单、不能自理的她,却将两幅画面硬生生塞进我的脑海:一是,无论是哪一个女儿同其单独相对,她皆重复着同样的说词:“你要的不是都给你了吗?你爸的手机……”二是,在她的坚持下,哪个女儿都不会陪她到天明。即使,泻肚不止的她夜夜需要陪我同去的二姐照顾。

第二位,是我那八十九高龄、新近辞世不久的姥姥。与文人模样的姥爷相比,姥姥没什么文化,习惯用金钱或实物来表示自己对儿孙的爱。回想过去的两三年,每每看到继失聪、失明后陷入彻头彻尾糊涂状态的她,自说自话,依次唤着儿孙的乳名,絮絮地说着往事。内心深处,常要泛起莫名的酸楚。

两位母亲,相差三十余岁,表达母爱的方式竟然惊人地相似:都是一般地琐碎而细小;都是一般地卑微而无力。

或者,与占有生理优势的父亲相比,这也是,大多数固守于家、没什么见识的妈妈们的共性吧?爱到极致,化作悲哀:恳求、无奈、盲目……渴望周全、挣扎徒劳、尊严全无……

叹息中,回首再向这卑微的母爱望去,忽又有些新的发现: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面向全体儿女的关注正在闪烁着素朴的光芒。

震撼的间隙,为师的我突生新的想像:或许,去掉其卑微的表象,这点点素朴的光芒,正可移植到,每一个,发展程度不一的学生们身上!

我的失败与伟大

今天,我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失败,原来这么些年来,我一直都被别人玩与股掌之间,到头来,失去了所有的人。

不要以为我被成绩所迫,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承受的总是有限,我想我这一段时间承受了我前半生的所有的苦难与愁绪。

我的一个朋友,不,是昨天的一个朋友。他把我成绩的差怪罪到了他的头上,我知道这是一种暗示,是个美丽的但又伤人的怪罪。每个事情都已经结束,在我临走时,我说“以后别找我了,一切到了高2再说吧”“不”,我无言。没有回头的走掉了。

同位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今天的我看透了我自己这19年来的卑微,使我看到了自己真正的面貌。我想这也好,好在生活不会因为谁而放慢脚步。一切随风逝去时,我会把我真正在乎的人埋藏在心底的角落里,没人去动他,没人去打开他,让他永远浸在岁月中,直到他的一丝一毫都褪色时,我会发现生活的苦,但是这种苦又是我永远都参不透的。

喜欢音乐,喜欢忧伤的淡淡的感觉,喜欢莫文蔚的《爱情》还有她那喧闹城市背后十二楼的孤寂。我喜欢刘若英,喜欢叫她刘若,简单,舒服。喜欢许巍,喜欢他的深邃的眼神。

今天向同学讲我骨折的事,他们这帮“小死孩子”就是不信,直到我把伤疤给他们看后,才半信半疑的接受。我喜欢骂“小死孩子”因为我总是想起宿舍的死党们,他们总是允许我,虽然我年龄差不多最大,他们总是把我当小弟弟一样看待。小白说过我有时候像个大人,有时候像个小孩,我喜欢这种说法。

我的失败与伟大

不久前的一段时间,我感觉那是我有生以来最辉煌的时刻。因为我初一上学期期中考好巧不巧来了个年段第一。虽然在这小破学校第一也没啥,可周围熟识的老师的赞美还是使我自我膨胀了起来。悠悠忽忽又半个学期,我再次巧合地第一了,而且语文还是全区第一。嗬,这下,“人才”的美名不胫而走。

我记得那金光闪闪的语文佳绩是在我发现自己英语考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糊涂地完成的——正所谓哀兵必胜。

然而,小考一次次受挫,使我不禁怀疑,高分是智商使然,亦或是幸运之神眷顾?而“人才”的名号实实在在给了我压力,下次考砸了脸可往哪放。虽说站得越高望得越远,但上头空气稀薄,极可能让我摔得越狠。也许下次,我就会被打回原形,沦为“庸人”。

我知道自己无法成为考场上的常胜将军,手中的笔也不会永远是我杀敌的利器。虽然我能不要脸的承认,自己确实是个适合大考的人,即使面对可能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考试任能泰然处之。还是会假假的对同学诉苦:哎呀,好怕好怕。然后依旧有条不紊地学习、看书、玩电脑。

然,人是会变的。小时候装成熟,老了又装幼稚——我才不信真有那么多人未老先衰,童心不泯。人的智商也是会变的,虽然我认为那玩意儿基本靠遗传——而我这方面遗传得还行。

人是会变的!

或许我曾成功过,但也许下一刻我就失败了。或许我曾伟大过,然而现在的我又继续卑微了。

周围的人还是那样——吵架的吵架,生病的生病,分手的分手,买醉的买醉……我骗了人,失了眠,写过温暖的文字,无耻地骂过人……但我们依旧学校,家两点一线地奔波。即使我们曾失败过,即使我们曾伟大过。

想起杂志上的一句话——

天长等世事,化云烟;

地久待沧海,变桑田……

高贵与卑微

表面的富裕与高贵,难以掩饰内心的低下与卑贱;外貌的寒酸与贫困,更能凸显出一个人高尚的人格!

——题记

今天清晨,迎着黎明的曙光,我开始了我的晨练征程。在这个时间段里,街道上的人稀稀疏疏,显得十分静谧,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打断这可贵的安静。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了一阵“哗哗”的声音,我顺着着声音的源头看去,原来是几个清洁工人在为打造干净而整洁的街道而忙碌着。我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这些清洁工人们,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生活,而默默地、不辞辛劳的忙碌着,可赞可敬!忽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着华贵亮丽的衣服的贵夫人。她走着走着,随手把手中的一个易拉罐扔到了地上,这时,一个清洁工看到了,对她说:“小姐,请把扔掉的垃圾拾起来。”这个贵夫人露出了一种不屑的神情,还振振有词:“你是清洁工,还是我是清洁工,你凭什么命令我将它拾起来?”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本以为那个清洁工会大发雷霆,指责她的所作所为,哪知,他却默默的将之拾起。而后,他慢慢的消失在愈渐喧闹的人群中。一切如常,可是我却愣住了:我惊讶,惊讶于在那位贵夫人华贵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如此丑陋的心灵;我诧异,诧异于那默默的清洁工人,竟然能展现出这种正直真诚的品格。任何嘲讽清洁工人的说法,在这样的场景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无力,在这种寒酸的模样下却蕴含着多么高贵的灵魂,多么真挚朴实的心灵啊!这是低下?这是卑微?不!这才是真正的高贵!凌驾于一切之上的高贵!

这使我联想到了一个人——林秀贞,她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极其平凡的职业,一个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被逐渐淡忘的职业,然而,这位普通的农家大妈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选择:30年如一日,悉心地照料赡养村里6位孤寡老人。她给智障老人喂饭;给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洗尿布;为去世的老人送终……被她赡养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享年都超过了八十岁。 她像女儿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的父母。哪怕是自己穷困潦倒,吃不饱,穿不暖,也不让那些孤寡老人受到一丁点委屈,他们所得到的,只是关怀、爱护与幸福!不仅如此,多年来,她还先后为8名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出资4万多元改善乡村教育条件,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她还帮助29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圆了他们的“家庭梦”,“求学梦”,“养老梦”,“就业梦”。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如今“十万元是贫困户,百万元才起步,千万元才算富”的社会里是多么的卑微、渺小。但她,却用真挚、纯朴的情意,证明了自己精神的高贵,人格的伟大,使她的生命无限的升华,永恒的散发着人性的夺目光辉!

什么是高贵?难道仅仅是单纯的家财万贯、权倾朝野?不!如果具有这样的条件,仅贪图个人享乐、醉生梦死,他所得到的只会是孤独、惶恐与空虚。什么是卑微?难道仅仅是贫困潦倒、地位低下?不!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仍能乐观的面对人生,善待他人——那才是真正的高贵!

卑微与无知

大年初二,杨三大爷家的房子着火了,而奶奶与他比邻而居。就是一眨眼的工夫,火借风势,一下子就窜出了棚顶。可奇怪的是,火势虽大,却不往左右人家的屋顶上窜。消防队很快就赶到了,三下五除二,火就被扑灭了。消防队员撤下来后对奶奶说,幸亏左右邻居家的屋顶都要比这家矮,要不然大火窜上房,这一趟房子都不能保了啊!

没想到,竟是这比人家矮半截的房子阻挡了迅猛的火势蔓延。看着杨三大爷家高人半截的房顶和烧成了炭的房梁,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卑微是福”这四个字的分量。

这并不是说人就得安于卑微,而是说目前的卑微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有许多真正的聪明人,在功成名就名扬四海之后便自愿回归卑微。

三国时,有名的谋士贾诩在晚年投降曹操后请求归为庶民,再没有为朝政献出一策,女儿也嫁给了出身卑微的普通人家。后来曹操身边的许多谋臣都惨遭杀戮,而贾诩一家则幸免于难。难怪易中天先生评价说贾诩才是三国时最聪明的人,高处不胜寒啊,这是永远的真理。

当然,这并不等于在说改变自己的卑微不可以,然而像下面这些村夫这样的无知,恐怕只会留下笑柄。

这个段子是白金龙先生讲的,发生在文革期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村汉,自封为皇帝,还立了正宫西宫妃子娘娘,拿着锄头铁锨成立了几个人的“革命队伍”,他们的口号是:十五天打到西安去,坐沙发,吃饼干。村汉虽然卑微,但生活安定,可如此无知,真就要贻笑大方了。

仔细分析一下,村汉自命为皇上,无非是不愿承认自己的卑微,他哪里知道卑微是最安乐的境界。反之,要改变卑微,不从根本上入手,却掩耳盗铃,给自己一个很高很高的封号,再想一个自认为伟大的口号,这就不再“卑微”了吗?不!这是最可笑的无知,即使自封皇帝,不是依然要耕田种地,依然是个农民在土里刨食吗?

听听对此事的处理:开始,有人要定其为反革命罪,最后却定为“愚昧无知”。听了这个故事,起初觉得好笑,而后,却为他们“坐沙发,吃饼干”的口号感到心酸,心酸到悲凉。

写了这么多似乎联系不上的话,只是为了说:好多高高在上的聪明人懂得在大火烧身之前降低自己的高度,而好多无知的人却不知道“卑微是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