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语文科试卷考后分析会,同行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好不痛快,大家都肯定了命题的老师的劳动成果,说试卷的题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总是跟不上步伐,在考场作文中可略见一斑。

如某年级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目为:以“学会放弃”为话题进行作文。分析会中,评卷的老师反映,绝大部分学生都写学会放弃上网、放弃男女生的感情纠缠。这样的作文虽然紧扣话题思想正确中心明了,但笔者认为,中学生这样的作文前景不容得乐观。

一两个学生这样写看不出什么问题,三五成群的学生这样写了,问题就突现出来了,试问,当你在一个试室的三十份考卷中,发现有十位考生的作文是同一个切入点,同一种见解,同一个主题,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呢?有可能你会判定这有抄袭之嫌,有可能你会认为这是造作之文。总之,这样的文章就是缺乏新意与真情实感、见解陈俗无奇之作。

偏才的痛苦与超越

偏才的痛苦与超越

张曦明

我被一则报道震撼了——上海某重点中学17岁的高中生韩寒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一面世就成为畅销书。韩寒16岁获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据说韩寒如上满高三,成绩只要不是太差,就有机会免试进入包括北大在内的全国10所高校深造。然而韩寒学业成绩极差,以致高一两次留级而退学。令人嗟叹不已。

更让人叹息的是,韩寒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不错,中考数学差4分达满分,上了高中却放弃全部功课。

引起我注意的是,韩寒并非那种纵情任性、恃才自傲的文学爱好者。他博览群书,当中不乏文史哲名家经典。据我了解,这类书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厌弃的,中学生更乏人问津。如今学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迫背标准答案,从小就滋长了厌学情绪。他们很少能够体验到主动读书的乐趣,也实在无法从浩如烟海的课业中抽空读“闲书”。

韩寒饱读闲书令他思维敏捷,笔锋犀利。编辑把一团纸放进一杯水中,让他即兴命题作文。一个小时后,纸团沉到杯底,韩寒的文章则浮出水面,题为<杯中窥人》。他从纸团慢慢被水浸透,联想到社会中人如杯水中纸,个性在群体中逐渐被侵蚀直至消融。评委们一致评定此立意奇特的文章一等奖。在此之前,韩寒已有两篇文章同时入围,据说也写得十分老到。

韩寒饱读闲书令他比其他孩子有更充足的做人底气。当今青少年早恋、早发生性行为、出走、犯罪、自杀乃至杀人愈演愈烈,皆因幼稚、无知、脆弱、纵情、任性和没有责任感所致。社会舆论终日大呼小叫亦枉然。韩寒小小年纪就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负责表现在他坦然面对退学这一重大人生挫折,没有怨天尤人。

韩寒饱读闲书令他个性鲜明,敢于选择与众不同但充满风险的人生道路。他选定了写作之路,认为数学学到初二足矣,多学则浪费时间。酷爱读书写作的韩寒不但语文考试不及格,而且最讨厌语文课。他说他写作的秘诀就是不读语文书,他认为它只会禁锢人的思想。他公然点名评论语文课本中几篇著名散文是三流文章,这种胆识让我这老顽童也佩服。

韩寒饱读闲书令他有开朗的心胸包容自己和他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他并没有流露出孤独的恐惧,他不要求别人学他,甚至不奢望别人理解他。他虚心接受师长批评却一如既往我行我素,已表现出悦纳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已开始向幽默升华,且听他对记者讲述一件关系到自己的荒唐事——他有一次做一份试卷的阅读分析,分析的正是他的获奖文章,共7题,他竟然做错了4题,其中一题问作者在文中某处的用意。“真惭愧,我把自己的用意也搞错了。”

也许读者觉得我把韩寒看得太完美了。我本无意赞美韩寒,如此折损一个孩子是一种罪过。韩寒刚刚获得大成功,韩寒又刚刚遭遇大挫折,这两种人生际遇都不是一个17岁少年能够应付自如的。我相信韩寒一定会痛苦,我相信他是一路踏着痛苦走过来的,我相信还有更多的痛苦等着他去超越。

韩寒的痛苦是偏才的痛苦。偏才是人类的普遍现象,但是学校教育却不容偏才。学校已经变成了生产工场,考试是检验产品的惟一手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是人类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无奈。

偏才往往是个性化人才,倘能成才就必然受社会青睐。遗憾的是,很多偏才被学校尤其是高校拒诸门外而无法成就。有所成就的偏才往往比常人经历了更多的痛苦,因而更成熟更富生命力,也就更具竞争力。

失败与成功,痛苦与快乐乃相依相生的矛盾,智者视失败和痛苦为人生财富。我们如果在人生早期积累了这笔财富,中、晚期便可享受成功的快乐。诚然,前提是能够承受痛苦、超越自我。

两个月助你大幅提高作文分

两个月内提高高考作文分数大有可能,关键是看你能否做下面三点: 如何选择适合的文体 近年话题作文解放思想,不再是单一的文体,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一部分考场作文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和个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五花八门 ” 值得探讨的现象。 大杂烩与四不像,有的考生误以为文体自选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写出来的文章 “ 四不像 ” ,议论非议论,记叙非记叙,说明这些学生在文体上已存在问题,认识模糊;盲目创新,有的学生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些比较另类的作文得了高分,认为这是一个省力的捷径,竞相效仿,把相声、快板、三句半都搬上了考卷,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得了低分,考生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应盲目地被此迷惑;诗歌与文言文,江苏考生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之后,文言文大量出现,但很难再得高分, 2002 年山东考生 209 个字的诗歌得了满分, 2003 年江苏就有十几个考生写诗歌,但很少有及格的, 209 个字的诗歌得满分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字数要求上看, 209 个字达不到 800 字这一要求; “ 秋雨体 ” 泛滥,不少中学生喜欢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但自己缺乏文化底蕴,文史知识漏洞百出,既没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和排比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而丢了分;平时训练 “ 单打一 ” ,有的考生只选择擅长的文体练,有人从高一至高三就只写一种文体。高考作文要求各种文体都要练一练,各种命题形式都要练一练, “ 单打一 ” 可不保险。 因此,在 “ 文体自选 ” 的情况下,考生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首选最基础、最基本的文体,而且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就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轻易尝试所谓 “ 创新 ” 的、 “ 另类 ” 的文体。 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文体,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 1 、看看这个话题最适合写哪一种文体。或者说,这一个话题,用哪一种文体写最容易、最便当。话题作文尽管文体不限,用哪一种文体写都可以,但是,面对某一个具体的话题,总有某种文体写起来是最容易、最便当的。而文体选择不当,写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例如, 2000 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这个话题非常宽泛,用各种文体写都可以,但是,你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话题下面的 “ 提示语 ” ,你就会发现,用议论文写是最容易、最便当的。这一段 “ 提示语 ” 是这样说的: “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根据这三句话,就可以轻松地组织起一篇议论文的框架来了。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呢?分论点( 1 ):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存在);分论点( 2 ):因为疑问是层出不穷的(主观认识)。结论: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篇 800 字左右的高考议论文,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并且能从哲学的角度展开论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而这一切,都是试题的 “ 提示语 ” 告诉你的,写起来不是很容易吗? 2 .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 文体不限 ” 就是为了让你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这时候,你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3 .要考虑有没有相关的材料。各种文体对材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题目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那么,你有没有这方面的 “ 库存 ” 呢?例如,写记叙文,有没有富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相关的情感体验;写杂文,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语言的积累,写小说,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等。总之,一定要根据试题的特点,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综合考虑。不要怕在这方面耽误时间,把思路理清楚了,写起来就顺手了。 高考作文材料从哪里来 现在的高考作文大都是 “ 话题作文 ” ,话题一般都比较宽泛,对材料的容受性比较强,也就是说,许多材料都是可以用来作文的。考生可以从 6 个方面去搜集材料: 1 、到日常生活中去找材料,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经历,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最容易写出独有的个性特征。 2 、到平时积累中去找材料,从小到大,你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读了不少书,在你的记忆中,其实已经积累了不少材料。这些材料有很多是可以用来写作高考作文的。你只要读一读近几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你就会发现,其中相当多的文章就是从自己的平时积累中选材的。 3 、到语文复习中去找材料。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题、句子仿写、名言名句等等。 4 、到各科课本中去找材料。课本也是一个写作的宝库,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材料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语文课本就更不用说了,课文都是经典的范文,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开发利用的。 5 、到平时作文中去找材料。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大考、小考、模拟考,还是平时作文,把它们收集起来,到高考前一星期左右,再拿出来看一看,自己用过的材料,写起来也会熟悉一些,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6 、到眼前试卷中去找材料。即使上了考场,搜肠刮肚也找不到材料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眼前这张试卷上的材料,高考语文试卷一般都有 2 万多字,上面很可能有你用得着的材料。这几年,我在高考阅卷时,每年都能看到有聪明的考生利用试卷上的材料作文的。如 2000 年,就有考生利用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写了《长城,生命的成长》,且得了高分。 2002 年,有考生用试卷上的《知音》,写了《失去知音之后》,也得了很高的分。有时候甚至作文试题中的材料也可以为我所用。 “ 扭一扭 ” 将材料转化成作文题材 要写好高考作文,当然最好是积累大量的材料,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在储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就要善于把已经掌握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 高 教授教给考生一个小窍门,就是将自己掌握的材料,尽量地往话题上 “ 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 在考生所积累的材料中,有些看起来与试题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也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例如, “ 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 这样一个素材,面对不同的题目,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结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包含着 “ 坚韧 ” ( 1998 年试题)吗?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地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就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 1999 年试题)吗?在他的记忆中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 2000 年试题)吗?袁隆平为什么能这样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呢?这不正是 “ 诚信 ” ( 2001 年试题)品格的体现吗?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 大诚 ” 和 “ 大信 ” 呢?这里不也包含着 “ 心灵的选择 ” 吗?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 “ 希望的田野上 ” ,这不正是 “ 心灵选择 ” ( 2002 年试题)的结果吗?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与他对杂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关吗?从特定的角度来看,这不正是对杂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认知( 2003 年试题)吗?他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呢?他放大自己的痛苦( 2004 年试题)了吗?他在成为 “ 杂交水稻之父 ” 的过程中,不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坚定的目标吗?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 “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 ( 2004 年江苏试题)吗? 据《扬子晚报》报道:高考作文研究专家、江苏高考阅卷作文组负责人之一、南京 师范大学 教授高朝俊 教授分析认为, 2006 年高考作文极有可能仍是话题作文,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作文,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就不难得到较高的分数。

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 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何永康

2006-4-17 《品茗》

高考即将临近,广大考生和毕业班教师对高考作文极为关注,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再谈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

一、关于“话题”与“文体”

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他们所写的作文,千人一面,机械重复,套话连篇,阅卷人会越看越生厌,成绩肯定会大受影响。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十多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命题者让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得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去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

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2006年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 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何永康

2006-4-17 《品茗》

高考即将临近,广大考生和毕业班教师对高考作文极为关注,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再谈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

一、关于“话题”与“文体”

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他们所写的作文,千人一面,机械重复,套话连篇,阅卷人会越看越生厌,成绩肯定会大受影响。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十多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命题者让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得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去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

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2006年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 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何永康

2006-4-17 《品茗》

高考即将临近,广大考生和毕业班教师对高考作文极为关注,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再谈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

一、关于“话题”与“文体”

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他们所写的作文,千人一面,机械重复,套话连篇,阅卷人会越看越生厌,成绩肯定会大受影响。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十多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命题者让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得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去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

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2006年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 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何永康

2006-4-17 《品茗》

高考即将临近,广大考生和毕业班教师对高考作文极为关注,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再谈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

一、关于“话题”与“文体”

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他们所写的作文,千人一面,机械重复,套话连篇,阅卷人会越看越生厌,成绩肯定会大受影响。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十多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命题者让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得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去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

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2006年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 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何永康

2006-4-17 《品茗》

高考即将临近,广大考生和毕业班教师对高考作文极为关注,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再谈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

一、关于“话题”与“文体”

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他们所写的作文,千人一面,机械重复,套话连篇,阅卷人会越看越生厌,成绩肯定会大受影响。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十多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命题者让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得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去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

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2006年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 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何永康

2006-4-17 《品茗》

高考即将临近,广大考生和毕业班教师对高考作文极为关注,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再谈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

一、关于“话题”与“文体”

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他们所写的作文,千人一面,机械重复,套话连篇,阅卷人会越看越生厌,成绩肯定会大受影响。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十多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命题者让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得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去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

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2006年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 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何永康

2006-4-17 《品茗》

高考即将临近,广大考生和毕业班教师对高考作文极为关注,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再谈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

一、关于“话题”与“文体”

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他们所写的作文,千人一面,机械重复,套话连篇,阅卷人会越看越生厌,成绩肯定会大受影响。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十多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命题者让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得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去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

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2006年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

我懂得了自信的重要性

我懂得了自信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中学生,在一次失败中,我失去了一双自信的翅膀,使我无法再自信的天堂里翱翔。

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们班在数学老师的带领下做了一份去年的期末考试题。我拿到卷子时,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我自信的开始答题,不到30分钟我就写完了,我心想:其他的同学还没写完,不用着急检查,先在桌上趴一小会。我趴着趴着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下课铃突然响了,那清脆的声音把我吓醒了,我猛的起来,发现试卷已经被收上去了,“完了,还没检查那。”我又一想:没事,我平时做题不检查都很好,这次肯定也没问题。

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我呆呆的看着试卷,73分,天哪,这是我有史以来数学最差的一次,都怪这可恨的自信。我羞涩的把试卷扣在桌上,低下了头。从那次以后,我的自信就没有了,以后的每一次考试,我都考不好了。后来,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一天,他把我拉到房间里问我:“孩子,你最经的数学成绩怎么退步那么多呀?”我说:“没有自信。”妈妈说:“没有自信可以找回来呀,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晚上,我躺在床上,仔细想妈妈跟我说的话:没有自信可以找回来呀。我立刻起来,在网上下载了几套试题,我认真仔细地做着,我做完后,不再像以前一样,我仔细地检查,然后提交,很快我的分数出啦了,100分,还不错,我接着又做了几份试题,发现都是满分。我感觉我找回了一点点自信。

又一次的考试来了,我拿到试卷,一一分析着每一道题,把思路串起来,一步步的解答。当成绩发下来时,我高兴的尖叫起来,98分。我找回了自信,我又找回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自信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自信过度,就注定会失败,自信的国度就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