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3小时47分的农民

“农民”这个词的表面意思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一提到“农民”一定是在田地里干过许多农活的;一提到“农活”一定会付出许多的汗水;一提到“汗水”一定会很累,一提到“累”,我就退缩了。

退缩什么呢?原来啊,是姥姥和爸爸妈妈等人要去地里收玉米,爸爸妈妈都很希望我也去帮忙,可是……

由此,就出现了以上的思想斗争。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我还在犹豫……

“你真是个小公主,你知道玉米是怎么长的吗?”妈妈逼问道。

“怎么不知道?”虽然嘴上逞强,其实呀……我还真不知道,仔细想一想,真是丢人啊,都长这么大了,居然不知道玉米是怎么长的,真是笑话!因此,我决定了:还是去吧!

不出十分钟,我们就到了姥姥家的田地里,等我们换上白大褂之后,就开工了!

开工了:爸爸、舅舅和哥哥的任务就是:把玉米放到,就是拦腰截断。那么牢牢、妈妈和我则负责动手掰玉米,再动手之前,我想到了两件事,一:我终于弄明白原来玉米是这么长的!二:我小声对玉米说:“对不起啦,可能会把你弄疼,但是……”随之,学着姥姥,用力的一掰……

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正应了一句古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现在,所有人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水,看着他们,我有些心疼了,毕竟他们都是我最亲的人,尤其是爸爸他们那一组,因为,相比之下,他们他一组比我们这一组要累一倍。所以,我就马上的给他们

请不要焚烧玉米秸秆

今天是国庆节,爸爸提议全家晚上去饭店搓一顿,我高兴极了。

出了家门,空气中弥漫着浓烟,百米之内看不见人影,我被浓烟呛得呼吸不太顺畅,眼睛还老是流眼泪。我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爸爸告诉我说:“这主要是农民在地里焚烧玉米秸秆造成的。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老人拉不动玉米秸秆了,只好在田里就地焚烧。白天他们又不敢烧,一旦发现会被罚款的,所以只有晚上偷偷地烧。”

爸爸还告诉我,焚烧玉米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闻到了这种呛人的烟气会导致咳嗽,严重的话还会呼吸困难,引发哮喘。而焚烧产生的浓烟还会威胁到交通安全,引发交通事故,等等。

难道玉米秸秆一点用处都没有吗?我回到家上网一查,发现玉米秸秆还有不少的利用价值呢:把玉米秸秆打碎了可用作动物饲料,玉米秸秆粉碎后可用于栽培食用菌,还可以储存后做成沼气供人们利用……

玉米秸秆的用处这么大,我希望人们不要再随便焚烧玉米秸秆,而是行动起来,对玉米秸秆加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大声呼吁吧:“请不要焚烧玉米秸!”

家乡的玉米

我的家乡在广东,那里如诗如画,漂亮极了。而在广东的某一个小镇上,那里种着许许多多的甜玉米,当你来到这里时,也会对它长生爱慕之心。

春天,农民伯伯在黑土上播下了玉米种子。为了让玉米长得更大、更壮实,农民伯伯又是上畜粪,又是施肥……在下透几场春雨后,,玉米苗想新生的“笋尖”,顽强地钻出地面,它吮吸着雨露,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不久,“笋尖”渐渐长高,抽出了长而宽的嫩叶。轻风吹来,它那柔软、秀美的长叶随风摇摆,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在向过往的人们点头致敬。站在高坡上放眼望去,玉米翻涌着绿浪扑向天边。

夏天,玉米都长高了,就像整齐的方队,横竖成行。棵棵玉米,亭亭玉立、清秀挺拔。微风拂过绿叶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甚是喜人。进入六月末,七月初,玉米来势抽穗扬花了。玉米的雄花长在顶尖,花不美不艳,其味却能随风漂散,弥漫空中,清香沁人,使人神清志爽;雌花长在腰间,纤细如丝,每穗约有几百条丝下垂,宛如一把头发,白色如玉,粉色似霞,样子甚为奇特。花期约20天,花期之后,花丝渐渐枯萎,籽粒却在层层绿衣的襁褓中偷偷长大、鼓满,形成珍珠般的玉米粒,这时,人们把它叫做青苞米,青苞米已经能吃了。当你啃着刚出锅的玉米棒子时,你会被那香甜可口的美味所吸引,吃了这穗还想吃那穗。

秋天,玉米粒子由绿逐渐变黄,这时,玉米已经成熟了。每根玉米大约有30厘米长,像一支金灿灿的棒子,有的直挺挺地伸出来把金色的希望显示给人们看;有的倒挂下来,向人们显示着它的成熟和沉重。这时,农民伯伯都在地里忙着收玉米,有的割,有的扒,有的用车往家拉。望着农民伯伯那充满丰收喜悦的张张笑脸,你会感到他们收的好象不是玉米,而是黄金。过不了几天,各家各户的场院里已经堆起了金黄色的玉米山,在阳光下放射着灿烂耀眼的光芒。望着那座座金山,农民伯伯的心里像喝了蜂蜜似的。

啊!家乡的玉米,你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和希望啊!!

泾川:灌溉代价太大农民放弃救苗

7月,应是玉米即将收获的时候,而在平凉泾川的玉米地里放眼望去看到的却是一片青黄不接的景象。焦虑的村民们,费力地从自家水龙头接出水,然后拉到田地里再接引到自家的玉米地里……据了解,连续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雨,泾川县荔堡镇的玉米大面积出现枯苗、甚至死苗现象。由于抢救成本高于收成,一些村民不得不放弃抢救,任其自生自灭。

百日无降雨秋粮肯定减产

7月4日上午,泾川县荔堡镇袁口村的七八位村民正聚集在一起为玉米灌溉。他们时不时抬头望天,渴望老天能下场雨,救救他们的玉米。记者看到,就在他们身后玉米秆东倒西歪,一片片泛着枯黄。“我们这里已经有100多天没有下雨了,你们看到的玉米已经是村里长得最好的了,沟边受旱最严重的玉米已经不行了。”村民告诉记者,这一带由于地势较低,地下水充足,土壤也比较保墒,所以玉米好歹撑了下来。当记者走近看这片田里的玉米苗,叶子已经近半枯黄,田埂上无人打理的杂草早已枯死。“今年秋季的玉米肯定减产。”36岁的陈兰兰一边给牲口割苜蓿,一边不住地叹气。玉米减产就意味着收入降低,对她而言今年将是难熬的一年。陈兰兰告诉记者,今年受到旱情影响,玉米的成长已经不正常。“往年的这个时候玉米已经长到近1.4米那么高,今年才长了一半。主要是干旱水分少,导致苗子营养不良。按照这个情况,估计玉米的产量至少要减产三分之二左右。”更让陈兰兰忧虑的是,如果大旱持续下去,近期如果还没有降水,很可能颗粒无收。

抢救一亩地有些得不偿失

抗旱保收的唯一办法是灌溉。记者从罗汉洞至荔堡镇一路看到,有许多村民牵着水管在田中灌溉,不少甚至全家出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玉米田都能得到有效抢救,一些地方由于灌溉成本远远高于土地收益,导致村民不得不放弃抢救,任其自生自灭。“现在抢救一亩地,也要付出很大代价,有些地方我们也无力顾及。”陈兰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灌溉农田需要附近有水源,还要一台大功率的水泵,一台功率在4500瓦以上的水泵需要花费1000多元;其次,如果农田距离水源很远的话,要灌溉就必须有足够长的水管,百米塑料水管也要花上百元;最后,抽水还要支付比家庭用电更加高昂的电费,抽上半小时水便要支付几十元的电费。再加上运费、人工等各种花费,实在不菲。陈兰兰告诉记者,去年玉米的销路不错,每斤卖到0.72元的高价,今年她特意将自家的田地留了一大半出来,种了4亩玉米,谁知又遇上大旱。“一亩田的玉米正常产量约是1000斤,按照每斤0.72元的收购价来算,收入也就720多元。这样算来有些地方强行抢救实在得不偿失,就算抢救过来还要支付购买化肥、农药等开支,想想还是算了。”

家乡的玉米地

家乡的玉米地 我的家乡在山西寿阳,我家附近有一片玉米地。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认识了那片玉米地,我们成了好朋友。我每年回去的时候,都要去那里玩儿。 春天,农民伯伯们都去那里种地,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夏天,他们就往玉米地上盖塑料布,每块塑料布上都留有不少细小的水珠;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田里那瘦高的玉米秆上结出了一穗穗饱满的玉米,大家手忙脚乱地收着玉米;冬天,玉米地就像一片荒地,一根根玉米秆都被砍掉了。 我每次吃完饭,都要去那里溜达溜达。 这次回去时,妈妈带我去那里烤玉米,烤玉米又香又甜,可好吃了!直到天黑了,我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在甜甜的烤玉米中,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甜美,那里有数不清的欢笑,有数不清的甜蜜,更有数不清的有趣的故事。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在我的心目中,家乡永远是最美的。教师评语:家乡的玉米地,心中的玉米地,心中的家乡家长感受:能把与家乡的玉米地的感情真实地勾勒出来,与亲身经历确实是分不开的,望今后更多一些这样的活动,就会有更多的真实感受。

当了3小时47分的农民

当了3小时47分的农民

“农民”这个词的表面意思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一提到“农民”一定是在田地里干过许多农活的;一提到“农活”一定会付出许多的汗水;一提到“汗水”一定会很累,一提到“累”,我就退缩了。

退缩什么呢?原来啊,是姥姥和爸爸妈妈等人要去地里收玉米,爸爸妈妈都很希望我也去帮忙,可是……

由此,就出现了以上的思想斗争。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我还在犹豫……

“你真是个小公主,你知道玉米是怎么长的吗?”妈妈逼问道。

“怎么不知道?”虽然嘴上逞强,其实呀……我还真不知道,仔细想一想,真是丢人啊,都长这么大了,居然不知道玉米是怎么长的,真是笑话!因此,我决定了:还是去吧!

不出十分钟,我们就到了姥姥家的田地里,等我们换上白大褂之后,就开工了!

开工了:爸爸、舅舅和哥哥的任务就是:把玉米放到,就是拦腰截断。那么牢牢、妈妈和我则负责动手掰玉米,再动手之前,我想到了两件事,一:我终于弄明白原来玉米是这么长的!二:我小声对玉米说:“对不起啦,可能会把你弄疼,但是……”随之,学着姥姥,用力的一掰……

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正应了一句古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现在,所有人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水,看着他们,我有些心疼了,毕竟他们都是我最亲的人,尤其是爸爸他们那一组,因为,相比之下,他们他一组比我们这一组要累一倍。所以,我就马上的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