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借用“于细微处见精神”,“精神”较宽泛,我所说的是品行道德。 5月某日,我难得一次坐佛山1路公交车,快到祖庙时,上来一位婆婆,颤颤抖抖的,陪她的阿姨对坐着的一位10岁左右的男孩说:“小朋友,请你让奶奶坐一站好吗?”那男孩眼睛一翻说:“又不是我的奶奶!”转头瞧窗外去了。见此情状,后座的一位姑娘站起来让了座。站在车门一侧的我心里真不好受……

10岁左右,读小学四五年级的红领巾,大概也写过“向雷锋叔叔学习”之类的作文,为什么一到现实中就变得如此无知且无礼呢?这毕竟不是很做到的小小的好事,何况别人提出了请求。由此,我想到了“于细微处见品德”。

或许,独生子女受到了太多“小皇帝”的宠爱;或许,我们的素质教育太多抽象空洞;或许,孩子们见多了社会上太多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像这种不认“奶奶”拒绝让座的例子恐怕并不罕见。

一个人,一个民族想要获得他人,他民族的尊重,礼义是重要方面,因为 这些都反映了文明程度。前不久,我到某高校作演讲,在回答:“什么是综合素质”时,我举了个实例:韩日世界杯期间,8万人的韩国体育场球赛结束后,最轻松的是清洁工,因为每位观众不管在球赛时如何狂热,但终赛哨响之后,他们都会把座位前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废弃物装

进预先准备的塑料袋带走,于是球场就像还没开始比赛一样干净。我问,你们多数都到新广场看过球赛或演唱会,你们会这样想这么做吗?大学生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做好人从小处着眼,做好事从小事做起,这就是:“于细微处见品德”小朋友们,你们赞成吗?

从问路喊“哎”谈起

一个年轻人不认识路,见路旁有一个银须白发的老人,开口就用三个“哎”打招呼,随即问:“到县城还有几里路?”老大爷爱理不理,先拐杖后动口,教育那年轻人要讲点“礼貌”,年轻人终究得了个不爽快的答复。为什么?是因为少文明、缺礼貌呀!

礼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礼貌语言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精神文明也只有通过讲文明礼貌才能树立起来。它们的关系,犹如花朵和果实。也只有有了花朵,果实才能高悬枝头。同样,不讲礼貌,开口就是“哎”,谈何精神文明?只要还能听到用“哎”打招呼,精神文明就是一句空话。

也许有那么一些人还认为用“哎”打招呼是小事、小节,何必小题大做。其实,一个人是否讲文明、懂礼貌,正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好坏、文化修养高低的反映。当年,周总理请人理发时,理发员不小心把周总理的脸上划了道口子,总理却笑着说:“这不是有你引起的,只是我咳嗽时没有同你讲一声,真对不起。”瞧,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况且我们的国家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的民族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更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我们绝不能见人只是“哎、哎、哎”,缺乏应有的教养,相反,我们应该自觉地培养文明礼貌的花朵,让它结出精神文明的满园果子。

小 中 见 大

小 中 见 大

湖南常德市一中 364班 刘昱彤

小,无处不在。小缺陷,小物件,小技巧,小智慧……留心小,关注小,其实小也不小。小中可见大。

小缺陷,大遗憾。

一架造价数十亿美元的航天飞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三千多个重要的分系统和二百多万个零部件。只要其中一个小零件失灵,就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据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就在于一块起飞时掉落的热阻片上。忽视了小小的缺陷,往往会造成大大的遗憾。中国有句古话,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物件,大诚信。

一个地摊,挑着幌子,四处招摇,也许可以骗点小钱,反正是“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但一个门面,一个企业,则必须有自己的牌子,有自己的声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的传世古训。为此,同仁堂赢得了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好评如潮,百年不衰。而反观汽车产品销及全球的丰田公司——这公司够大的了——因为几个小零件存在严重缺陷不得不发布全球“召回令”,从而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当中国市场上的丰田汽车车轴、保险杠质量偏轻问题曝光之后,它遭到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其道德的质疑,因此丧失了广大的新兴市场销售前景。它减轻的不是质量,而是对消费者应有的大公司、大品牌诚信。

一个产品,发现了缺陷,还可以改进、补救,重新再来;而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诚信,赔偿、道歉都没有用。一旦涉及道德品质,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有句广告语,“细节成就经典”。只要我们用心做事,于细微处下功夫,小技巧可以办大事,小智慧可以有大功。

湘军首领曾国藩,他在和太平天国作战的初期,由于只是一介书生,又初次带兵,他屡次败于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一度投入洞庭湖想自尽。在给朝廷的战报中,他自陈“屡战屡败”,后经手下提醒改为“屡败屡战”。朝廷。因此被其顽强之精神所感动,不仅不责罚,反而嘉奖。曾国藩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和支持,于是重振旗鼓,奋勇拼杀,最终铲平了太平天国。

1932年,美国经济频临崩溃,胡佛政府束手无策,罗斯福上台。罗斯福在白宫接待室的壁炉前,用简明易懂的话语剖析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态度诚恳,语气亲切。千家万户从收音机中收听了这次著名的“炉边谈话”,因而美国人民上下齐心,共度时艰,终于走出了危机的阴影。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横行欧洲,英国首相丘吉尔请求支援;而美国民众强烈反对参加战争。为此,罗斯福再一次发表“炉边谈话”,他说:“你的邻居着火了,你有消防设备,你是愿意先帮邻居灭火,还是等火烧到自家了再救?”于是,众议院1776号法案(即举世闻名的“租借法案”)在美国民众的支持声中通过了。自此,二战局面扭转,法西斯灭亡。

不妨尽情畅想:一个词语,改变了一支军队,挽救了一个垂死的王朝;一个姿态,凝聚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美国民众,拯救了世界。

留心小,关注小,小也能够成就大。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优美的旋律激起我内心的层层波澜,滔滔不断拍打着我的心岸,爱如潮水般涌来,我的思想被爱禁锢了,我的灵魂被吸引了。我不知所措,陷入了沉思————爱是草叶尖上轻轻滴垂的露珠,是雨后蓝天上闪现的彩虹,是夜空中闪烁的一颗星辰。爱,就是在晴朗的日子里与好友郊游时的轻松与舒畅,就是在失意之际听父母轻柔话语时的感动,就是在相隔千里但互相理解的亲人重逢时的欣喜与心跳……人们的生活被爱缠绕,没有爱的生活,毫无意义。生活的坎坷与艰辛,用爱铺平;生活的缤纷与美好,用爱描绘。爱,时时刻刻都充沛着我的精神,思想和感情。爱是人们宝贵的财富,爱是人们精神的寄托,爱是人们思想的感化,爱是人们性情的坚守,无法抗拒爱的诱惑,没有理由拒绝爱,在爱的海洋中畅游,在爱的蓝天下翱翔,在爱的田地里播种,在爱的雨季里撒下美好时光。幸福被爱创造,美好被爱缔造,永久被爱建造。 爱总是微笑的,和蔼的,慈祥的,友好的,她抚慰着你,呵护着你,疼爱着你,亲吻着你。在你精神颓唐时,给你力量;在你心神憔悴时,给你希望;在你胆却恐惧时,给你勇气;在你忧郁不快时,给你愉悦。人类需要爱,需要爱那伟大的力量,感受世界的美好。人间的真情,需要爱那崇高的精神,描绘大于世界,创造奇迹。 爱,是一种深沉的感情,它就在你身边驻守,而粗心的人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冷风中,一只温暖的手握起你的手,为你取暖:大雨中,一把小伞在你上空,为你挡雨;餐桌上,一双筷子不停的为你夹菜;厨房里,一个为你忙碌的身影……这是爱,很简单的爱,最纯真,最深处。爱,如玉液琼浆一样让人醉美。爱,会让心灵因美丽而飘逸,能容纳百川,看波澜而不惊,集磅礴而大气,从容豁达大度于一身,“上善如水,厚德载物”,这就是爱的开心,也爱的厚重,这就是爱的执着,也是一生的执着,它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它只会那永不干枯的细流一样一直的悄悄地流过心田,滋润着彼此的心,也一样滋润万物于无声中。爱在细微处。人们常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纷纷落叶。一次,秋风袭卷大地,落叶们像一只至金黄色的蝴蝶,飞舞着,飘落着。零零星星的叶子缀在枯干上,显得很凄凉。一个六七岁样的小女孩哼着歌跑过来,看到满地的落叶,眉头一皱,捡起一片落叶,用手中的小铲子挖了个口径一厘米的坑。把落叶轻轻的放进去,然后埋上土。小女孩要干什么?他认为万物皆有生命,叶子从树上“掉”下来,多痛呀!她要埋叶子,就像人死后埋葬一样。女孩纯真的心态打动了所有的人,爱在细微间,小小的举动让周围的人惊叹不已,因为爱缠身于细微。 爱在细微处,母爱似水,洁净而缓和;母爱似山,坚硬而强大;母爱似风,吹开你的心扉;母爱似雨,浇灌你干涸的心田。杯水见真情,母亲的一杯水代表了对儿女的关怀,体贴。 如果把爱看做一杯浓茶,那么,当茶喝尽得时侯,杯子里仍留着醉人的清香,细微之处的爱以柔克刚,驱走内心的恐惧;细微之处的爱似风似雨,过后是晴朗的彩虹;细微之处的爱给你力量,来战胜凶恶的妖魔。爱不仅仅是母亲的呵护,不仅仅是羔羊跪乳,乌鸦仅哺,不仅仅是冬后的第一声春雷,不仅仅是战士的英勇无畏。她有更深层的涵义,也许你懂得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予他爱;也许你懂得在别人需要鼓励时,给予他爱;也许------。对爱的定义,人类永远也读不懂,永远,永远。爱如广阔无际的大海,深不可测;爱如巍峨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爱如竞相开放的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爱如永不败的灵魂,刚正不阿;爱如苍劲坚韧的松柏,永葆青春。 亲人之爱是伟大的。报纸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独自在阳台边玩耍,母亲在客厅整理东西,忽然听到孩子凄厉的哭声,母亲回过头来,发现孩子双手紧紧地抓住阳台栏杆,身子已悬在空中,几近危坠的边缘,母亲迅速地跑过去,刚要抓住孩子,他却已掉落下去,接着,母亲也从三楼跳下,在空中迅速地抓住孩子并紧紧地抱住他,划过一道凄美的轨迹,之后重重地摔落在地上,鲜血染红了母亲洁白的裙子。母亲永远的离去了,而孩子毫发无伤,静静地躺在母亲的怀中,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从母亲发现孩子危险到母亲死去竟仅仅只有一分二十八秒!在这一分二十八秒,母亲年仅二十七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后来一些训练有素的特警官兵尝试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进行救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不就是母爱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吗?年纪轻轻的母亲在孩子有危险时竟毫不迟疑地选择了以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孩子的安全,在这生死抉择中,完全弃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这是多么令人震撼啊!社会之爱是伟大的。汶川大地震——我们永远的痛,回想那山崩地裂、建筑垮塌之时,多少中华儿女伸出援手,解救自己的兄弟姐妹;在灾后建设中,又有多少善心人士捐资捐物,支援灾区。在一个个天灾面前,我们的背后永远都有一个巨大的支撑,那就是社会。“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在小的力量乘以十三亿,也足以战胜一切灾难!”这不就是社会之爱的伟大么? 爱,有时很简单,在我生活的周围,充满了许多简简单单的爱。当我在病床上呻吟时,父母的爱是精心照顾,彻夜不眠;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爱是认真教诲,不知疲倦;当我遭受挫折时,朋友的爱是耐心倾听,鼓励帮助;当我在陌生的环境里时,大家的爱是无私奉献,鼎力相助… 爱,没有国界,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爱,没有距离,孔繁森将一腔热血撒在了青藏高原;爱,可以跨越时空,雷锋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我想,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别人,将爱播种;这样,由于他的行径,他将收获更多的、来自他人的爱。如此一来,这个人就拥有完整的爱。这,或许就是爱的真谛。 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每天都在爱的滋润下成长着,享受着不同的爱。因为我爱我周围的每一个人,所以我时刻被爱包围着。有时说不出爱的感觉与被爱的感觉,只觉得柔情漫溢,恬淡轻盈,至善至纯。也正是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爱变成了七彩斑斓的轻羽,伴我走过了十三个春秋。我在爱中成长,我感受着爱的温度和力量。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抹淡淡的微笑,一个悄悄的电话,都可以是爱的传递!

弘扬中华美德,建设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表现,这种美德文化与现今学校提倡的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导向作用。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口号?打个比方,如果美德是血液,校园就是血管,我们自己就是人的身体。血管要把民族的血液输入身体,输入心脏,为人提供养料。21世纪是后生的时代,我们所担负的不仅是国家的发展,还要将民族文化承传下来,弘扬美德便是目标,而这种目标是以建设和谐校园,从自己做起为前提的。 中国的传统美德不是用口说出来的,它藏匿起来的神秘宝藏,却又十分容易发掘,来得也很广泛。可以存在于寥寥几字的成语,也可以镶嵌于经典古文之中,一言以蔽之,美德在于国学。我们要弘扬中华的美德,就要继承中国的国学。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优秀的,差别只不过在后天的塑造。魏征曾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国学,便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副双面镜,旧事或旧人便是我们最好的参考资料,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非,什么正道,什么邪途。如果我们是船,国学就是帆,只有扬帆出海的船才能远航。 如果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那么校园便是灵魂的运载体,它承载着将灵魂导入虚空身体的任务。中华的美德是扎根在文化土壤上的丰厚的精神粮食,国学的文化深度决定着美德的涵养,就像政治学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没有校园为我们打地基,就不会有精神上的楼阁,所以我想,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摒弃理想化,空泛化的学术道德,而是营造正统的国学文化氛围(就像台湾的国学教育一样)。 我们明白了弘扬美德,便要弘扬国学(注意是便要而不是便是),国学的文化深度(不是程度)决定美德的涵养。为什么雕塑家对细节的处理都要花上好几个月?因为多一刀或少一刀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古人云:一棋错而满盘输!雕塑的成败,正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如果说国学给人的品德带来了整体美,那么细节便是对这种美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假定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你口里说什么:“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自己的屁股却粘在了座椅上,这不是笑话么?这种做法只会让人觉得你更加低劣。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在行为的取舍之间,带来了升华和深陷两种精神境界。 弘扬美德是在展现国学之美这种美却不是在书的表层可以体会得到的。在校园之中,早恋问题屡禁不止,也成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校园的对立,就像王立宏歌中所唱,“爱是什么什么是爱,见面以后就电,接近以后就追,腻了以后就飞,”这便是当代校园爱情观的最好概括,但歌中也告诉我们,“爱人要爱得很深很远很古典,”一下子就飘回到了汤显祖的《牡丹亭》,为我们诠释爱情的真谛,什么样的爱,在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追求。国学之美令人感动,它是针剂,治疗悸动的心,这样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所谓的不和谐,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我们又多了一种美德追求,“愿做比翼,白发浴红衣”。 德来源于生活,我们提出了目标,便是自我的追求,作为学生的我们,该做些什么?从那里做起?在这里我总结出七个字:“尊师重道孝悌勤”。尊师重道,就不能“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不用“位卑足羞,官盛近谀”的世俗之理来评判师道;孝悌,便要体会并实践《陈情表》中的那份孝心,只有自己时时尽孝悌之义,以后就不会有“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了;勤便是勤奋,我们要用理智与双手打拼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抱薪(父母)救火”,那样只会是“不余且光”的结果。 讲了这么多,还差了一个关键点,那便是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勇气,在这里,我用《小窗幽记》中的一句话来做结,“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行,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