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充实》有感

读《充实》有感

我有一次在做语文作业的时,读到一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是说: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渺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到巨大的风暴。老船长果断的下令:“打开所有的货舱,立刻向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船长镇定的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枝被风暴刮倒过吗?被刮倒的往往是没根基的小树。”水手们半信半疑地做了。虽然暴风雨依旧那么的猛烈,但是随着货舱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船渐渐的平稳了。舰长告诉那些松了口气的水手们:“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浪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

这位老船长说得真对啊!在航海时,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

我有时像一只空木桶浮在水面上,有时又有了点充实沉到了水底。有时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常常会遇到一些风暴,但当我“充实”时,我在风雨中走了过来。当我只是一只“空木桶”时,我却怎么也渡不过这个风雨,反而有一些退缩。这就是一只“空木桶”与一只“充实”木桶的区别。而我要选择“充实”的木桶,我要常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时时刻刻给自己“满水”。使我自己负重,只有这样才会不会跌倒。

其实,每一个人是“空桶”还是充实的“木桶”只在他们的努力和付出。,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常常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坚定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的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的人,空耗时光的人。像一只没有盛水的“空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便把他们彻底打翻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老船长那样,做一只充实的“水桶”。常常在困难中磨炼自己,给我们自己加满“水”,使我们负重,这样才不会跌倒。

不该遗忘的人

不该遗忘的人不该遗忘的人蒲公英的美丽,缘于对大地的挚爱。小溪的美丽,源于对伟大目标的追求。历史的美丽,终于让人深思的启迪。中华上下五千年,醉人的清香从昨日的经典中向我走来,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底蕴。他是一个伟大的精灵,身上缀着鲜花、披挂香草,宽大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修长的身躯,却纹丝不动,他浑身散发着书的芬芳,即使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千古的清香。因为他就是他———屈原。也许一说到屈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他的《离骚》、他的《九章》、他的《天问》,然后才会感叹他是个爱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其实屈原不是诗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力图使国家繁荣富强的人,为何终究会落得如此下场?他的一生是为追求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辗转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挤,最后得到的却是流放在外的下场。我想那是在他绝望的时候,他提起沉重的笔,写下的无声的哭诉,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却不能在为官上有所作为,而在文字寻找寄托,而现在的我们只记住了他的文笔,却忽略了他的爱国情操,对他而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奸臣的陷害,王君的昏庸,百姓的疾苦,楚国的危在旦夕当他知道这一期都是他无法挽回时,他选择葬生波涛汹涌的汨罗江,他选择与日月争光,他也选择了让后世的我们扼腕痛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的志,忠诚为国,造福百姓的宏图大志;“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他的心,饱受折磨,无可奈何的疲惫之心。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山,他有着山的坚定与傲然;在我心目中,屈原是海,他有着海的胸怀和坦然,我想只要我们这个民族存在,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因为这样一个正直、有责任感的爱国之人,我们不敢忘,我们也不该忘。如皋市实验初中初二(17)班作者:汤石瑾

读《周恩来的故事:寒风中的“弱小者”》有感

读《周恩来的故事:寒风中的“弱小者”》有感

蛮横的大同学欺负软弱的小同学,这种行为想必都见过。周恩来总理儿时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经过了三年的自我完善,理智的选择了“讲道理”这种和平的方式。而且,他和其他受欺负的小朋友组成联盟,使任何一个小同学都有很坚固的保护层。结果,那些大同学在这“联合战线”面前失败了,再也不敢欺侮人了。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也是一样。只要每个同学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尽可能的发挥自身优势,那这个班级又何愁不成为年级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位置,那些成功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善于审时度势,找到了最佳的努力方向,让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心中有目标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周恩来三年都在养精蓄锐,增强体质,只为了一个目标-----不让大同学再欺负小同学。从此,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可以看到周恩来在学校的河边跑步的身影。夏天,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外面的温度就如他的内心一般炽热,他身上的疲惫挡不住心中的愤懑,他脸上的汗珠挡不住坚定的脚步。冬天,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呼出的热气在他胸前凝成冰花,一串串脚印落在冰雪上,就像他的目标根深蒂固的扎在心田。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经过了历史和岁月的考验,立下了磐石般的丰碑。 为什么大多数成功的人小时候也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呢?因为他们小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周总理十二岁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已经证实了他小小心灵中对中华崛起、对振奋祖国的渴望。所以,我们新一代的少年,要从小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让生命之根扎到理想的泥土中,让生命之树绽放无限美好! 敦化一中 七年二班 兰宁

读《周恩来的故事:寒风中的“弱小者”》有感

读《周恩来的故事:寒风中的“弱小者”》有感

蛮横的大同学欺负软弱的小同学,这种行为想必都见过。周恩来总理儿时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通过三年的自我完善,理智的选择了“讲道理”这种和平的方式。而且,他和其他受欺负的小朋友组成联盟,使任何一个小同学都有很坚固的保护层。结果,那些大同学在这“联合战线”面前失败了,再也不敢欺侮人了。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也是一样。只要每个同学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尽可能的发挥自身优势,那这个班级又何愁不成为年级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位置,那些成功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善于审时度势,找到了最佳的努力方向,让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心中有目标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周恩来三年中都在养精蓄锐,增强体质,为的就是不再让大同学欺负小同学。他有了一个目标。从此,每天天还没亮,就可以看到周恩来在学校的河边奔跑的身影。夏天,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他的疲惫挡不住为了目标而付出的勇气。他不停的跑,把心中的愤懑全都化作汗水挥洒在路上。冬天,寒风刺骨,天寒地冻,他呼出的热气在胸前凝成了冰。他不停的跑,一串串脚印落在冰雪上,就如那个目标根深蒂固的扎在心田。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压在他们的心头,坚定着他们人生的脚步,他们经过了岁月和历史的考验,建下了磐石般的丰碑。 为什么大多数成功的人小时候也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呢?因为他们小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周总理十二岁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已经证实了他小小心灵中对中华崛起、振奋祖国的渴望。所以,我们新一代的少年,要从小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让生命之根扎到理想的泥土中,让生命之树绽放无限美好! 敦化一中 七年(2)班 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