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喜欢《边城》,所以也喜欢沈从文,因为我喜欢沈从文,所以也喜欢沈从文笔下的那些山山水水。

品味着从文先生笔下描绘的山山水水。那是一种透明的感觉,它是慢慢地来到,它穿越你的心灵,到达你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冲击你一生的文尘,冲击地一干二净……

从文先生有水的性格——灵魂;又有山的性情——沉稳。也许那就是凤凰吧!从文先生他的性情如水,文笔如水 ,在那清澈的文思之下涌动着最为纯净的人性之水。

当今的现实社会,我们看过/听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但是却缠绕着令人厌恶的世俗之气哪里比得上翠翠的爱情纯真?

但当人间大千烦恼接踵而至之时,我愿拿起《边城》,纵观从文先生如水般的世界,倾听湘西的清水流淌;倾听船夫的嘹亮歌声;倾听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从文先生的爱,是爱得执着,像《边城》中那样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从文先生的爱人,在他过世多年之后,也终于领悟从文先生那如水般纯真的爱。

从文先生他的性情如山,像山一样有着沉稳的秉性。在“文革”时期,人们误解他,伤害他,他却毫不为意,他不争。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扫厕所时,他也认真地做了。他用了大山的沉默回击这群无知者的围击。

沉稳的大山是有色彩的变化,能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是对从文先生最发的评价。大家知道从文先生是著名作家,却少有人知他也是著名的服装研究专家。

从文先生在“文革”时费尽心思写出了《中国服装史》却因被没收而遗失,但从文先生硬又是写出一本。

我们的从文先生: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一座四季长青的高山。

在湘江之畔,你可曾见到过有一位先生在书写,在吟唱吗?

书写的,是山的传奇。

吟唱的,是水的柔情。

『魂牵梦绕是江南』之乌镇

拂去记忆的尘埃,捧出那幅最明丽的风景画,细细品赏,宛若一杯香气缭绕,热气腾腾的茶,又像一首连绵不断,余音绕梁的歌,更像一缕挥洒在枝头上的皎洁梦幻的月光,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在我心中留下了最美的回忆……

乌镇•青石板路•小巷

初来乌镇,双脚踏上这一片温润的土地,我的心灵就被深深地震撼了。一条质朴典雅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远方,把我从繁华迷离的都市拉到了清幽秀雅的古镇豆腐块似的青石板很粗糙,没有瓷砖那般光滑细腻,却给人一种返朴归真,亲近自然的感觉。光着脚丫踩在青石板上,冰凉凉,痒酥酥的,阳光照在腿上,微风轻拂脸庞,闭上眼,心里流淌着一阵暖流,让人不禁想去触摸历史的年轮,倾听大自然的心跳……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拐进了一条狭窄的小巷。小巷两旁黑白相间的老房子静默着,好像在低吟着一曲婉转流动的歌谣。小巷斑驳的墙壁上长满了翠绿的苔藓,光滑滑的,给乌镇增添了一种厚重的意蕴,我突然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想着想着,眼前仿佛真有了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穿着一件清幽,素雅的镂金刻花旗袍,手中撑着一把油纸伞,含着袅娜,妩媚的笑缓缓向你走来……

乌镇•小河•木船

若要说乌镇最美的景致,莫过那些绸缎般的小河了。乌镇的时钟像是被拨慢过,就连小河也是这样静静地流淌。远远地望去,翠绿的河水就像一匹丝滑柔软的绸缎,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微光;又像一朵洁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走近了,感觉又不一样,连绵的清波上下跌宕起伏,就像一块块金光闪闪的琉璃砖瓦,引人注目。远方有一只载着笙歌的小木船缓缓驶来,脚踏上去,木板就发出胡琴般咿呀咿呀的声音,在这里可以见证岁月的痕迹小木船并不大,只能容下几个人,但室内装横却很典雅:精致的木刻花纹,柔软的皮垫,绘着龙凤的小窗镶嵌在船上,整个船中都弥漫着古典的气息。船头的船娘长得很清丽,就像沈从文《边城》里的秀秀,给人一种亲切能干的感觉。她轻轻地摇着橹,水波一圈一圈的荡漾开来,似乎把心都要摇软了。清澈见底的水中,五颜六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这容不得半点喧嚣的世界里,我没有说一句话,生怕打搅了水中的生灵们,我只是把手浸入冰凉的水中,让河水恣意亲吻着我的手臂,慢慢地醉下去,醉下去……

从乌镇归来,仿佛做了一场美丽的梦,让人不禁去怀疑这梦的真实:粉墙黛瓦,碧水青绿,这些景致都历历在目。乌镇,你虽然没有恢弘的宫殿,也没有秀美的山川,但你有小路,有小河,有木船,你因自己的独特而流光溢彩。我愿意做美的发现者,永远铭记这最美的景致!

听雨

你轻轻地走近,踏着斑驳树影似的脚步,细碎而轻盈。虽然我仍是独守灯前,不曾一睹你的芳颜,也不曾嗅到你的馥郁,然而,我却听到你诗人般的潜吟默咏。

用拟声词来描摹你的声音是远不够的,那样将抹杀你的美丽。丝丝入扣的音符是如此紧凑相连,又是那么飘洒恣意,有如作曲家灵感火花的稍纵即逝,好似辽远的古战场上传来的隐隐鼓鸣。你的歌声缓缓升入九重云霄,然后弥散在这氤氲的夜气里,划破时空界限,将人们的心灵连接。一时间,从心底漾起无数支曲子,和着你的琴音在我耳畔奏响。乍一听,是我最喜欢的Beyond乐队的《冷雨夜》,低沉的贝斯如泣如诉,表白着你我的心曲;不一会儿,那熟悉的空灵的苏格兰风笛又一次触动我的内心,我仿佛置身于硕大的冰山前,正向它一步步靠近,我很平静,在你笛声的陪伴下,我已经超脱了生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壮士荆轲的慷慨悲歌掷地有声,我的胸中顿时又充溢着万丈豪情;极目远眺,视野的尽头是一艘威风八面的战船,船头立着一位手持利剑、头戴红冠的武士,正指挥他的船员奋力前行。这地,一阵摄人魂魄的女高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如同有万千只爬虫钻入心房,掩耳亦无法抗拒,让人不能自持,难以控制。千钧一发之际,武士命令船员将自己牢牢绑在桅杆上,这样才使战船避开了致命的暗礁……你的声音把我环绕,使我变成一只小鸟,在心灵的天空自由飞翔;你的歌喉将我包围,让我变成一条小鱼,在思绪的海洋尽情游荡。

正在这时,邻家的钢琴声把我拉回了现实。往日美妙的琴声较之你的演唱却显得苍白无力。面前成堆的书本令我忍痛暂别了你,一头扎进无穷无尽的书山题海。可是,你的如魔女般的歌声早已攫走了我的心魂,我无心再苦苦束缚自己,思想的潮水一泻千里。你的声音是朱自清飘缈的通感,是钱钟书奇异比喻,是余秋雨睿智的思考,是韩寒大胆的宣言。你的歌喉是荷塘月色下笼着轻纱的梦,是围城里想冲出围城又冲不出的人群,是文化苦旅途中承载长烟落日的大漠孤城,是穿着棉袄去洗澡的莘莘学子。你的演奏是托尔斯泰的小说,缜密而恢弘;是沈从文的小说,朴实而浑厚。如果说它是一篇散文,那是因为它唯美;如果说它是一首小诗,那是由于它飘逸。也许把它当作散文诗亦未尝不可。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你依旧沉吟着,颇有李白的豪放,又带着杜甫的沉郁,既浪漫又现实,激情四射、无所顾忌。

突然,武陵阁大钟敲响了九下,穿透你的声音传过来。我不得不再次捧起手边的课本。

听雨,在夜里听雨,对我们这一类人来说,是一件多么惹人怜爱又惹人怅恨的事啊!

我的家乡凤凰古城

我的家乡在湘西,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可最美的地方还是要数凤凰古城!

凤凰在哪里?凤凰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沈从文的书里。凤凰这个在湖南西边的美丽古城,它——拥有着千年的文化历史……

清早,迷雾朦胧、冷冷清清,勤劳的苗家姑娘们身着盛装、捧着一大盆衣服来到了清澈见底、如同一面清晰镜子的沱江河边,准备洗衣服。七彩斑斓的花衣和那细脚伶仃的吊脚楼就全映入这面“镜子”中。大家不慌不忙、悠闲的洗着衣服,时不时清清脆脆的唱上一段苗家的山歌。有唱就有合,这边的姑娘撂下一个问题,那边的青年就来一段应答,你唱过来,我回过去,此起彼落中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歌王。“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浑厚苍远的苗鼓声从山半腰传来,雄浑的声音吵醒了还躺在热被窝里贪睡的古城,他们揉着惺忪的眼睛,开始了晨练,这优雅、曼妙的舞姿和本来很静谧的古城在晨曦中溶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迷雾渐渐散开了,灿烂耀眼的光茫给古城镀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于是就有了古城的庄严与肃穆,河面上也银光粼粼,早起的船只穿插其间,那冷冷清清的古城顿时变得生动起来。翘檐屋脊上,金光灿烂,好像河边盖了一栋栋黄金屋;照在河边的柳树旁,柳树泛出透明金黄的光线,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迷茫飘渺、神话般的景象。河岸两边,带相机拍照的游客开始多起来,他们走过来、走过去,忘情地抢拍沱江的美景,……看着眼前这一切,我顿时想到:凤凰能有今天的成就——最美丽的小城,全靠勤劳的祖先。若不是她们用纤细、巧妙的手织出一块织锦,若不是他们用壮实的身体扛着有几十斤重的砖瓦,建造着一栋栋特色的古楼……才造就出这么美丽、富有特色的小镇。

夕阳夕下,太阳近黄昏。我和妈妈慢慢的从沱江河下流一直漫步到沱江河上游,天一点点地“变”黑了。夜晚的古城变得宁静起来。我和妈妈不知不觉中走到万民塔边,宝塔里发出橘黄色的灯,塔成了整个夜晚最有看点的景色之一。许多游客连忙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宝塔照相留恋。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在这里建造一个宝塔?”妈妈慢条斯理地回答我的问题:“关于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沱江河里出了一个巨怪,很像鲤鱼。人们就叫它为鲤鱼精。这鲤鱼精用洪水祸害百姓,让苗族人民无法安居乐业,整天生活在恐慌之中。这时,来了一位仙女,她奉玉帝之命捉拿这个祸害人们的鲤鱼精。仙女拿起玉帝赏赐的宝物——宝塔,把鲤鱼精镇压在宝塔中。人们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凤凰不仅景色秀美,而且还有优美的传说故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朴实、勤劳、聪明、勇敢,这里的山养育了这里的人,这里的人又创造出更美的奇迹。这个美丽而又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古城,将永远刻在人们心中,让人流连忘返。

心白

记得朱自清曾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享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他感叹过,他反思过——所以他走了,留下了些许什么痕迹。

沈从文怕,最怕在同一张床上睡觉。幼稚的十五岁,他留给的湘西的故土是一抔背影,是一生的背影。或战死沙场,亦或漂泊他乡。

十七岁的毛泽东,为他默默无闻的爹留下了一纸诗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们怕,怕重复着父辈们的人生,将自己的日子一遍又一遍的复制,粘贴;怕早上睁开眼就已知晓一天的阳光会多好;怕自己拼命挣扎,却始终冲不破命运的枷锁;怕自己的双腿累得灌了铅之后,却发现自己任在原地••••••

我们这一辈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咯。一辈子最是怕些什么?怕呆在同一个地方,怕坐在同一张椅子上。怕的是日子一天天重复,除了生锈的心灵和增加的皱纹之外,什么也没留下吧。

我其实是害怕平庸的。无为的一生——忙忙碌碌,却于己毫不相关。这样的,是可悲的——就像自己的路,从始至终充斥着陌生人的鞋印——这不是打酱油者嘛。近一年半的高中生活,直至今日,我才明白过来自己一直走在别人的康庄大道上,为他人所役,眉毛边留下的——不论是汗水还是泪水——终究是他人的,只是为活出自己的味来。墨黑的夜里,恐惧如期而至——他似乎很是欢喜的,因为已找到失散已久的“落后”了吧。

罢了,那张高中三年的床上的我,定要做些好梦吧。

追梦年华

那是一张泛黄的毕业照,照片上还依稀可见父亲眉宇间的俊气。父亲说,他的梦是从这儿做起的。

我问父亲:“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句话同一把钥匙,开启了父亲尘封已久的高中记忆。

他说,他的母校有花有树有山有水有历史。他说,他的母校有夹竹桃,红遍半个校园;母校有山,山上有竹子;有百年古楸,母校的故事有楸树的叶子一样多。他说,洗墨池的故事最多,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句的大文豪范仲淹曾在此洗笔苦读。小时候的我常歪着脑袋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校园,竟让年近不惑的父亲如此动情留念?父亲还说:“你将来读我的母校,在澧县一中寻梦,延续我的梦想。”于是,澧县一中便在我幼小的心中洒下了一缕阳光,温暖着我,我想去一中看竹子看夹竹桃看写满历史的楸树!而且是天天看!

年华太瘦,指缝太宽。就这样,那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一直追到澧水畔墨池边。我终于走进一中。朝阳染红它,如同远古时的梦。秋日晨曦行走在宽阔的文星东路上,阳光透过斑驳树叶洒在我的身上,双脚踏在还残有些许落叶的路上,那感觉就像是聚光灯打在我的身上行走星光大道一样。我渐渐明了,我将从这儿追寻我的蓝天我的梦想。

文正楼前的几棵银杏树,粗壮的杆,虬曲的枝,美得沧桑;两棵石榴,翠绿的叶,红艳的花,美得灿烂。清晨,清脆的晨读声准时响起,下课时,我们嬉闹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遍布整幢楼。站在走廊抬眼望到楼下的楸园,再近视也能看清宣传窗里大大的字: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埋头苦学时,偶尔觉得累了,扭过头朝窗外的银杏望望,顿时又觉得有了无限向前的干劲。高高的银杏树上灿烂的石榴花间有我们的青春在流淌。在一中的生活是多彩纷呈的,它像姹紫嫣红的鲜花点缀着我们人生最美丽的春天。这样的一中,妩媚而活泼。

山就卧在那儿,你看或不看都在那。我最爱洗墨池畔的满山篁竹。这爱源自遗传,由来已久。爱这篁竹的清馨,爱她的内敛毫不张扬。其实,我们就像是那春天里的满山新篁,汲取着洗墨池厚重的翰墨,滋润自己,这样的一中,清馨而挺拔。

洗墨池在一中人心里的地位就如同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沱江一样。一地的山水都向一人倾斜,湘西沱江因沈从文先生而闻名,洗墨池也因宋朝的水而闻名,我想总有一天定会因我们而骄傲。一潭清水,濯一方学子心灵。

太阳悬高空,清风耳边萦,池水荡漾,时光流淌,原来是成长的一声轻叹。再过不久,我们就要搬到气宇轩昂的正雅楼去了。那时,我们将在新的楸园前做操,在正雅楼后打乒乓球,冬日围着正雅楼打着班旗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跑圈。当然更多的是在某个角落在书山攀登我的南山,采摘我生命中最美的花朵。我的老师说,我们用十二年酝酿一次花开,没有理由不让它开的灿烂。我相信,在澧水畔墨池边一中大花园里辛勤耕耘,定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如同文正楼前的两棵石榴。父亲的梦想定能延续。

有一天我会像父亲一样,离开洗墨池离开满山篁竹石榴和写满故事的楸园。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洗墨池畔,追梦的一千多个日子,记得风的呢喃,竹的轻吟,花的絮语。任岁月流淌,流不走我的追梦记忆。

大漠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高二六班 张文宏

邮编:257200

在辽阔的大漠有辽远的琴音,诡秘,苍茫,风到这里也会失去方向。慌乱不羁中,灵魂战栗。这里的阳光单调得可怕,任死神看过都会绝望。然而,轻轻的,轻轻地,一阵驼铃音仿若天际洒下的甘霖,立时湿润了那干涸的灵魂。近了,近了,驼峰在天地倾斜的尽头带来炫美的霞光,有种东西扑天盖地而来,它叫做希望。

大漠是绝路,却也可以逢生。朋友,无论现实还是虚幻,相信你曾走进大漠,也不一定还要走进怎样荒凉令人生畏,令人绝望的大漠。那你该如何去找寻那一阵充满希望的驼铃音呢?是绝望的哭泣,妥协于冰冷的现实;还是沉着冷静,积极对抗,血性拼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有时就是如此这般决定着你的生与死,去与留。坚信生命的神奇,保持昂扬的精神风貌及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奔走,你就会寻得那片带你走出荒漠,走向绿洲的驼铃音。就算如此死在路上也比呆在原地被燥风风干要充实幸福。

大漠于人生好比火炉于金矿石。我由衷崇敬犹太民族挺立着身躯从灾难中走过的英勇。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黑暗到令人想到地底寻找光与热;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永世的筋骨挺立,灵魂飞升。那是一场绝对的浩劫,是犹太民族遇到的最荒凉、最死无生气、最困顿的荒漠。它是绝对的灾难,却也是成就,成就犹太民族今日的杰出与伟大,成就犹太人的沉静与深远。假如在那片令人绝望到发狂的大漠,犹太民族没有隐忍坚守,没有抗住,恐怕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灾难,没有人愿意说它是好的,然而旷达的民族、豁达的心胸却能够包容它,拿沉痛奠基不朽的灵魂。

大漠使杂欲归于宁息。简简单单的驼铃音,轻纱飘扬,只要那一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如梦似幻,单调却也充实的意境美,美到灵魂的最深处。人心本不该被太多利欲的东西扰乱太久。心的休憩会让你对待功名利禄有了一种波澜不兴的态度。经历了太多,疲惫的心会向往大漠的一片祥和,那一番朴实着的神秘。即便会感到孤寂,还有那亦真亦幻的驼铃音从天际飘来,此为乃是淡淡认人生。

喜欢沈从文,想到他时,是风雨侵蚀下的淡定笑脸。即使被驱赶到了乡下,他依然能发自内心的去享受田间的风景,沐清风,赏明月,却没有丝毫对命运不公的抱怨。在人生的大漠,在生命的低谷,他推卸了功名利禄,甚至将长期坚守的梦想暂时打了封条。他的心是真宁静,在这片荒芜中,沈从文的伟大就在于在荒漠中体味出温情。那段日子,多少人不堪这个玩笑的无理,或抑郁身亡,或自残余生。沈从文却皈依大漠的本源,寻得那一片引领灵魂安宁的驼铃音,淡淡的迎风微笑。流水有声,雁过无痕。十年文革苦了多少文化人,成为多少英雄的亡魂曲。沈从文高洁的灵魂却昭示人间,如清泉洗礼世人的心。

走进那片大漠,不要逃避和畏惧;感受那片大漠,不要心悸与愤恨;战胜那片大漠,更加深远而宁静。灵魂深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轻纱飞扬。回荡耳边的是清脆的驼铃音,远天的云霞飘来馨香。

读《边城》有感

城市的喧嚣让我心神不宁,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边城》。我走进了这本书,走进了这座恬静的小城,走近了大佬二佬,走近了爷爷和翠翠,走近了这寂寞的爱情。无论是什么故事总会在特定的一个地方发生,而这个故事就在小城茶桐展开了。茶桐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茶桐有条河叫酉水,河靠着山靠着茶桐的人们。酉水风景刚好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描写相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靠着酉水生活的人们大多质朴、勤劳,妇女们洗衣做饭、男人们砍柴挣钱,即使是妓子也都诚信善良从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小城很繁荣,大街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商人们到处往来,码头上停满了船只。每一个人都喜滋滋的。在这里没有盗窃没有欺骗没有阴谋,家家户户都敞开了大门,每个人都热情好客、互帮互助。这是一座好得不能再好的小城,这里有好的不能再好的物品和好得不能再好的人。茶桐有位船总叫顺顺,顺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天保为人豪爽,小儿子傩送性情温和、心思细腻。离茶桐不远的碧溪岭住着祖孙俩,爷爷守船守了五十年却从不收人一分钱,孙女翠翠美丽活泼,她和爷爷共同守着船、白塔和家。天保傩送同时喜欢了这个女孩,天保去提亲,可翠翠心里想的却是傩送。傩送走马路,每夜都去碧溪岭唱歌,那悠扬的歌声钻进了翠翠的梦里,钻进了翠翠的心里。可一切却在天保溺水后变了,两家的关系也僵了起来。傩送心中记恨却又不愿娶别人,于是去了桃花源。爷爷的欢喜落了空,在山洪暴发那夜静静死去了,那屋后象征和平的白塔也轰然倒塌。第二年,白塔又建了起来,傩送却没有回来,而翠翠依旧守着船,等着心爱的人回来……我合上了书,闭上了眼睛,心中一阵空落寂寞。我的心里酸酸的,总觉得那样的爱情还是凄凉了些。他们的爱情如同玻璃易碎纯洁,如同流水清澈透明。我想如果他们将自己心中的爱情相互坦白,努力向父母争取,或许这个故事就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然而由于他们不敢去大胆爱,又有一些封建礼教的阻挠,是这段爱情不了了之。我想沈从文先生也希望人们能自由恋爱,大胆去爱。不过,我很喜欢茶桐这个地方。如今城市太过喧嚣,有美好却又充满着肮脏,生活在灰色水泥世界里,忙忙碌碌快让我喘不过起来。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生活在充满乡土气息的茶桐,那儿很安详宁静,可以让我的身心都得到放松。我想茶桐也是沈从文先生所向往的世界吧,毕竟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而茶桐人却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我想无论这个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但人们最终目的也是回归自然,过着和茶桐人一样夜不闭户的生活。窗外又起风了,这个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真希望风儿能带我去茶桐,也希望风儿将翠翠心爱的人儿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