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每当过年之后,别人都是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春节,而我,却总是由于长途的折腾生病,一回家就要和妈妈住进医院,整天和吊针打交道。

去年爸爸刚刚给爷爷买了一个新房子,去年过年时那房中的装修味又引起了我的过敏,所以妈妈要求今年不回松原过年了,想让爷爷来我家过年。爸爸说:“那就领着咱爸去三亚吧。”妈妈勉强答应了。但她又觉得带爷爷的话就得带姥姥,他们都是孤身一人,怎能扔下一个不管呢?所以我们先来到北京,白天去复查身体,晚上冒着寒风,走向地铁站去看姥姥,姥姥家坐地铁要换好几次车,真麻烦。我几次想回去,可妈妈不让,她说:“快过年了,总得去看看呀!”我无耐,只得去了姥姥家。九点多返回旅馆,我的腿已经直了,结果着了凉(地铁里很挤又热,下车是风口,打不到车,便站了好长时间),三亚之行我和妈妈都是伴着鼻塞和头痛开始的。

妈妈爸爸就是这样,爸爸为了一个“孝”字,存两三个月钱,就去交爷爷的楼款,(本来吗,他们是长辈呀!)所以,钱就得在我和妈妈身上省,我妈妈很少给我买衣服;爸爸的背心黑了,妈妈努力洗,直到不能穿了,就当抹布用。家里总来客人,妈妈要干许多家务。所以,有些无名的烦恼油然而生。爸爸很少回家,他不知道家里缺什么,用什么。家里的沙发,窗帘,桌椅,等都用了十几年了。爸爸老说准备换,可是总没换成。妈妈为这次带两位老人去旅行,安排住处联系买票,如何经济又实惠,每天都在算计,牙全肿了,连吃东西都吃不下。有时,妈妈就把火撒到我身上,我感到无比的痛苦。

古人就讲:“人生在世,孝字为先”可爸爸的孝是拿钱,让别人说“好”;妈妈的孝则是拿情,不能让老人不快乐。我尊敬他们,他们有自己的方式去“孝”。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都是先乐自己,而我们却总是要算计着过呢?我想让爸爸妈妈知道。‘老吾老以其人之老'不要为了‘孝’而付出一切,不要为‘孝’忘记了妻儿,更不要为了美名而去孝。


“孝”乃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行为,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确,孝正是做为子女应当履行的责任以及义务。

前几天,我看到的一则公益广告,恰好诠释了“孝”的意义。那天,我与往常一样,坐在电视机旁看着动画片,正当广告时间时,一则公益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母亲洗脚,并告诉老人这样对身体好,这一幕却被他的儿子看到了,这时,只见孩子端着一盆热水,颤颤巍巍的走来,边走边说:“妈妈,洗脚。”他妈妈看着他,会心的笑了笑。看了这则广告,我受益匪浅,它体现了一个“孝”字,可能在有些人眼中,只不过是七个笔画组成的一个简单的字罢了,可是在我眼里,“孝”却是重于泰山的,“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人若不孝,禽兽不如。”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孝敬他们吗?大家一定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讲的是东汉文学家孔融四岁时的故事,一位客人送了他一大筐梨,然后他父亲让他来挑,可他偏偏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其实孔融这种做法也是“孝”呀!只不过是他的方式不妥当罢了。

从这则公益广告中,我明白了:“孝”的重要,正如人们所言“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是呀!就让我们与“孝”长跑吧!让我们将“孝”发扬光大吧!


孝敬父母,是做孩子的必须;孝敬父母,是中华儿女的美德。很多书都写过有关孝顺的事。今天,我读了孔子的论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每当我在玩电脑,妈妈在拖地;每当我在看电视,妈妈在擦桌子;每当我尽情享受着美食,妈妈又在干什么?不用说,她又在做家务事了,有时候,我叫她休息一下,陪我看会儿电视再做,她都要做完才肯罢休。我看完电视,房子里已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大家别提都多高兴啊!

今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做什么孝顺的事呢?擦窗户,不安全,我妈肯定不让我做;捶背,简单了。想来想去,决定,搞个连环“孝”。

回到家,我把书包放在书桌上,我开始了行动,我偷偷摸摸地跑了出去,在妈妈的水杯里添了少许热水,推开厨房门,我递给了她,我不敢往她脸上看,她喝了一大口水,说:“懂事了!坚持!”“差不多吃饭了!”妈妈吆喝到,我连蹦带跳地走进了厨房,我洗了洗手,拿了三个碗在水池里冲了又冲,冲干净了,我拿出饭勺,大勺大勺地盛了起来,雪白的米粒显得更加香。

吃过晚饭,我打算着下一步做些什么,妈妈就说:“搞卫生了!”我知道做什么了,“妈妈,我来擦桌子!”妈妈说:“把布洗一洗,擦干净点!”我点点头,认真地擦了起来,一点儿灰尘,我都不放过,擦到一半,遇到问题了,我书桌上的黑点点怎么也擦不去,我灵机一动,妈妈平常不都是用牙膏处理的,说不定,可以用上去哦!我找来了牙膏,涂了一点点上去,又用布擦了擦,果真擦干净了,我乐滋滋的。

做完这些事,妈妈直夸我能干,我也懂得了:在形式上孝敬父母并不是真正的孝,孝敬父母就要从小事上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说到孝,我心里有点寒意。感觉现在的人越来越自私自利了。只会获得,不会付出。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篇报道:因为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房子问题,大儿子觉得父亲偏袒小儿子,竟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就连父亲要死前的最后一面也不肯见。

关于类似的报道络绎不绝,似乎很平常了。我国可是一个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呀!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儿女为了钱就与父母断绝关系呢?就算父母有错,但也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把儿女养这么大,因为儿女受了一点委屈就可以对他们发脾气吗?不!那你可知道父母又受了多少委屈?为了你受了多少苦呢?他们又向谁倾诉过呢?

百孝善为先,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老人有一个儿子和女儿。他们小时候父母对它们十分关爱。可儿女长大以后却常常找父母要钱,父母拿不出钱时还经常打父母。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一天,那个儿子女儿又来找他们要钱来了,可父母实在没有钱了,他们就把父母绑了起来。可是就在那时,天上的一个闪电打下来,刚好打中那个儿子和女儿,把他们打在地上跪着。那个女儿当场死亡,父母见状后叫了邻居才把儿子的命捡了回来。儿子知道后泣不成声,后来对父母百依百顺,行善积德。

孝,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尊重;孝,就是父母对你付出的一种回报。有时仅仅是一句问候或帮父母煮煮饭就是对它们的最大回报了。


俗话说得好,孝是做人之根,行事之本。“父慈子孝,家和事兴。”这是古人以孝治国。以教理家的一种理念。我常一个人独自思考什么是孝,啊!我终于明白了孝是为人处事的根基;是教育下一代的古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家庭和睦的源泉,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二十四孝图文读本》仔细阅读一番之后陷入了沉思——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四孝的《江革行佣供母》这个小故事讲了:后汉时期,有一个叫江革的人,从小失去父亲,独自和母亲相依为命。时逢乱世,逼迫得人们到处逃难,江革背着母亲也加入到逃难者的行列。一路颠沛流离多次遇险,一天路遇贼人,见他身强力壮,想将他劫去服劳役。江革哭着哀告,诉说老母尚在,无人奉养,请求放他一条生路。贼人见他这样孝顺母亲,也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将他杀掉,放了他们。后来江革辗转到江苏,他给一个富裕人家当佣人,每天天不亮便开始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牧马,放牛,不分昼夜的干活。江革将挣来的钱全部用来给母亲添置各种物品,母亲生活物品准备齐了。而他依然勤劳节俭舍不得将钱花在自己身上,为此乡亲们称他为“江巨孝”。

江革这么孝顺而我呢?我不仅对妈妈态度差,反倒成了妈妈关心我。一个冬夜,四周一片寂静。我躺在床上慢慢的睁开眼睛,朦胧间发现房间里还亮着灯光。这么晚了,妈妈还在干嘛?慢妈妈转过头来发现了我说:“英达呀,明天变冷,我怕你冻着了,给你织了件毛衣。”“哦!”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无情的说了声哦!“明天一定要穿上哦!可别着凉了!”妈妈说。第二天上午,我回家总觉得头重脚轻,便倒在床上。傍晚,妈妈回来,见我躺在床上,摸了摸我的额头,看我痛苦的表情,又望着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背起我就上医院。一路上,风吼得更厉害了,雨夜越下越大了,风雨无情的向我们袭来,妈妈怕我被雨水淋着,把一大半的雨衣给了我,把我裹得严严的。渐渐的,我发现妈妈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脚步好像放慢了,每挪一步都那么吃力。离家不远的医院顿时,变得那么的遥远。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打了针,吃力药之后,我睡了一会了,醒来时,我感觉好多了。“英达!你醒了!”妈妈说。“哦!”我还是老样子对妈妈不理不睬!

哎!果然和“江巨孝”比起来我们真是截然不同,我连对父母的关心话都说不出口。长大以后谈何孝顺。我要感谢《二十四孝图文读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的孝,今后我再也不会拿家长当“出气筒”!不再对家长不理不睬,也要试着关心家长,同学,老师……

果然在我身上也验证了:孝敬老人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得到下一代的孝敬,怎么样关爱儿女,就应该怎么样关爱父母

忠与孝是人的爱心表现孝是小家之爱,忠是孝的升华,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为国尽忠,也就包含了为父母尽孝之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一句句熟悉的歌词在耳边回旋,孝已经融入我的身体!我感觉充满力量,但只有借笔抒情,才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二十四孝图文读本》真是本好书,它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使我受益匪浅!啊!我终于知道孝是不需要理由的,孝其实是每个人心中的潜意识表达出来的言行,一切的一切。

翔安一中初一:许英达


孝孝孝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一个好人,哪个没有把孝字放在心中第一位?01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0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03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礼敬尊亲如圣贤,成就生命大意义,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跪羊图》孝字,包含了多少对父母的爱?孝字,又包含了多少父母对我们的恩?让我们每时每刻报答父母的恩情,并把孝继续传递下去••••••指导教师:李淑娟河北保定清苑二中109班刘畅


曾不止一次又次想:如果我只有最后一件事的的权力,我一定不顾一切的去——尽孝“百善孝为先”。父母哺育我们成人,付出了常人无法比拟的爱,受尽了千辛万苦,这种恩情比海深,怎能是一个母亲节、父亲节送给父母礼物所能取代的。如果送的只是物质上的东西而不是精神上的感动,礼物再大,又怎能代表对父母的爱?我想要说的不是节日不能给父母礼物,节日里略表谢意是应该的。但现实中许多人行孝意识上只是送礼,这样就让我们意识到关心和孝敬父母不是一两个节日就能体现的,不是让父母吃顿“感恩餐”就解决的,也不是送一些礼物就能代劳的。孝应在心,孝应在行,孝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应该说任何生活中的事物都能代表我们对父母的爱。

父母为了我们操劳了一生,我们应该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孝体现在生活,体现在平时,让孝体现在每时每刻。行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给予父母,在精神上应该更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平时多回家看看,忙碌的时候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一句慰心的问候,一份真切的情意,父母就很满足了。他们不在乎我们物质上孝敬的多少,只要让父母的心灵得到一种慰籍,就是最大的孝。对待父母不要老说“等我有钱了怎么样孝敬您,等我有时间了去看您!”,父母不会在原地等我们,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时间等我们,他们等不起我们呀!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老人在精神上的寂寞是任何物质不能取代的,所以就不要在让老人等我们了。你往往对老人付出一分的爱,老人回报你的是十分的爱。时常与父母见上一面,说上一句话,时常想着父母,时常联系父母,在父母心中就是最大的安慰。孝顺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却含古人之大义也。

父母的大爱是无言的,孝敬父母不需要节日的仪式,平时要把孝融入到生活中,从小培养常有一颗感恩之心,常有爱心,要学会体贴体谅父母的辛苦,要让孩子明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上千年前传承下来的美德。那么多年下来了,我们中国人都能知道这个“孝”字怎么写,怎么读,生在21世纪的我们怎能忘怀?千百年来,我国出了许许多多非常孝敬父母的“大人物”。知道大人物为什么打问号吗?是因为能够知道孝敬

的人,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这是古人的教诲,他们认为做人首先做的就是尽孝,可见孝在我国古代人民心中多么重要,我们自然要懂得传承,要传承首先就要自己牢记尽孝,记得尽。记得回家看望老人,就是“孝”

现在政府倡导树新风、创建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突出感恩主题,就是呼吁做儿女的都应该在平时多关爱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可谁能谨记政府让我们做的事。就让我们心里每天都是感恩的日子,每天都是父母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