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和“肯德基”

文 / 洪雯 叙事 类作品

以前,宣城开了一个“肯德基”,不久之后,又开了一个“麦当劳”,这两家西餐店各有各的风味,我们现在就来谈论谈论这两家西餐店。

在西方国家,大部分的人都会自己做“汉堡包”或者是什么“鸡肉卷”的等食品,所以,这里面的食品,被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是“垃圾食品”,在中国却不一样,人们都想来品尝品尝这西方国家的食品(其实就是认为新鲜呗!)。两家店都可以去,你们去哪一家店?

“肯德基”是先开张的,里面有空调,桌子和椅子非常漂亮,都是木制的,上面的漆闪亮发光,而且还放着幽雅的音乐,“麦当劳”里面的环境和“肯德基”里面的环境一样,非常宜人。“麦当劳”里面的食品不怎么好,这里面的食品,都有一些辣,让我们吃不下去,夏天了,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还让我们吃那么辣的,是不是存心想让我们“中暑”呀?有一些人,一吃辣的东西,皮肤就会过敏,那么她要吃一个“汉堡包”,不全身都是小包那就怪了(绝对不是我和我的妈妈)!再说了,里面的东西不好,还贵的要命!

“肯德基”里面的每种食品都是有两个味道——辣的和不辣的,这样总可以让你选择吧!像我,吃汉堡包,就挺喜欢是不辣的,这样会吃的快一点,要不然吃一口汉堡包,吃一口冰淇淋,那多慢呀!里面的食品味道也比“麦当劳”的要好吃一些,也便宜一些!

这就是我的观点,你喜欢“麦当劳”还是“肯德基”呢?

致三外公的一封信

敬爱的三外公:

您好!

今年,身体还健康吧?我很遗憾,那次妈妈去云南,因为我要上学,不能请假,所以没能带我去,但我却希望今年春节你能到我们家乡――北碚来做客。

我的家乡坐落在缙云山下,嘉陵江边,是重庆市第一个山水园林城区,有“重庆市的后花园”之美称。我们这里有曲径通幽的金刀峡,以“泉”得名的北温泉,有雄伟壮观的磨滩瀑布。最著名的是那有小峨眉之称的缙云山。从山脚到山顶,绿树覆盖面积达93%,其中有珍惜树种100多种。这里林深似海,古木参天,一进入森林就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像来到世外桃园。抬头仰望天空,天空几乎被绿色屏障遮住好像来到绿色的世界。缙云山上还有那湖清水净的黛湖,有高高耸立的香炉峰,有那建于公元423年缙云寺,有古老的洛阳桥,以及峥嵘突兀的狮子峰。每到周末,人们三三两两的来到山上,有的在树下嬉戏,有的在树下悠然自得地休息,大家在这座“天然氧吧”里尽情享受!特别是夏天,人们都在这里避暑休息,这里又变成了大自然中的“空调房”。

玩累了,看累了,我在带你去品尝一下重庆的风味小吃,如果你看了后,包你大饱“眼”福,比如说,那怪味胡豆是又香又脆,凌汤圆是又甜又爽滑,臭豆腐是又臭又香……特别是我们这里的重庆火锅种类繁多,有清汤、有红汤、有鸳鸯锅……口味俱全,你看那脆脆的毛肚,夹一块放到嘴里,顿时香味通过舌尖,传遍到全身;还有那滑滑的血旺,你只要把它放到嘴里,还没等你反应过来,血旺就以经下肚了;特别是那清香的白菜,只要你嚼一口,汤汁充满你的口腔,辣乎乎的,但是你还会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被迷人的风景和美味的食品所迷惑。来吧,请你到我的家乡来,我一定带你去看美丽的缙云山,带你去品尝重庆的风味小吃。

祝您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你的外孙:蒋昊

2004年12月13日

风味小吃“麻辣脆”

黔西大地一枝花,麻辣脆味香万家。来过黔西的人都知道,这儿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麻辣脆”。

“麻辣脆”跟四川的担担面一样,是由小贩们挑着走街串巷叫卖的。如果你来黔西,看到一种用竹编的筐子装着,呈鲜红色的片状或丝状小吃,那就是麻辣脆。外地人不知道什么是麻辣脆,精明的小贩会吆喝着兜揽:“麻辣脆性又回甜,不香不脆不要钱!拈麻辣脆咯!”真是名副其实!

走上前,看一看,红中透白,嫩闪闪:嗅一嗅,香喷喷,馋涎欲滴:尝一尝,脆生生,麻麻的,辣辣的,麻辣中又有淡淡的甜味。虽然又麻又辣,边吃边“呼哧呼哧”地吸冷气,却越吃越想吃,欲罢不能。吃上二两,头上慢慢的渗出汗珠:吃上半斤,包你周身大汗淋漓。

一位老师还以麻辣脆为题出了“黔西风味麻辣脆”的联征对,至今还没有工整的下联。“麻辣脆”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治疗感冒的良药。原来中医治疗感冒讲究“发汗”,麻辣脆就有这样的功能。吃上半斤,出一身汗,感冒就不治而愈了。另外它还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麻辣脆如此深受喜爱,想必一定有很复杂的制作过程,其实不然,简单得很。“麻辣脆”顾名思义,就是既麻又辣还要脆。要想有麻辣之味,花椒和辣椒当然必不可少。要有脆性就得靠制作人掌握火候。“脆”极为重要,否则就成“麻辣软”了。麻辣脆的制作主要有两步。

主料的加工:主料是一种名叫大头菜的蔬菜,先将其洗净剔叶,只留肉质丝,切成片或丝。然后在火上放口砂锅,倒点水烧开,将切好的放进锅里,估计两成熟就捞起,摊在竹筛晾至半干,用适量的盐揉一道,放进干坛子里。这就是“麻辣脆”的雏形了。

佐料的配置:原料主要有三种,花椒、辣椒、味精。其比例一般是10:2:1 还得加入少许糖,然后取腌制好的主料,用热水冲洗,在与调好的作料混合、搅拌,风味独特的“麻辣脆”也就做成了。

麻辣脆历史悠久,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本地人正想办法让它冲出黔西、冲出贵州,就像四川的榨菜一样,跻身于快餐食品行列。

我坚信:黔西的麻辣脆一定前景辉煌!

黔西风味“麻辣脆”

黔西大地一枝花,麻辣脆味香玩家。到过黔西的人都知道,这儿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麻辣脆”。

“麻辣脆”跟四川的“担担面”一样,都是由小贩挑着走街串巷叫卖的。如果你来到黔西,看到一种用竹编的筐子装着,呈鲜红色的片状或丝状小吃,那就是麻辣脆。外地人不知道什么是麻辣脆,精明的小贩就会吆喝着兜揽:“麻辣脆性又回甜,不香不脆不要钱!拈麻辣脆咯!”真是名副其实!

走上前,看一看,红中透白,嫩闪闪;嗅一嗅,香喷喷,馋涎欲滴;尝一尝,脆生生,麻麻的,辣辣的,麻辣中又有淡淡的甜味。虽然又麻又辣,边吃边“呼哧呼哧”地吸冷气,却越吃越想吃,欲罢不能。吃上二两,头上慢慢渗出汗珠;吃上半斤,包你周身大汗淋漓。

一位老师还以麻辣脆为题出了“黔西风味麻辣脆”的下联征对,至今还没有工整的上联。“麻辣脆”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治疗感冒的良药。原来中医治感冒讲究“发汗”,麻辣脆就有这样的功能。吃上半斤,出一身汗,感冒就不治而愈了。另外它还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麻辣脆如此受人喜爱,想必一定有很复杂的制作过程,其实不然,简单得很。麻辣脆,顾名思义,既麻又辣还要脆。要有麻辣之味,辣椒和花椒自然必不可少。要有脆性,就得靠制作人掌握好火候。“脆”极为重要,否则就成“麻辣软”了。“麻辣脆”的制作主要有两步。

主料的加工:主料是一宗名叫大头菜的蔬菜。先将其洗净剔叶,只留下肉质根,切成片状或丝状。然后在火上放一口砂锅,倒入适量的水烧开,将切好的放在水中,大约二三成熟就捞起,摊在竹筛晾晒至半干,用适量的盐揉过一道,放进干坛子里。这就是麻辣脆的雏形的。

作料的配置:原来主要有三种,即辣椒、花椒、味精。这些都要选择上等的材料,比例大概是10:2:1 使用时将三种作料调匀,加入少许的糖,然后取出腌好的主料,用热水冲洗(目的是为了冲掉过浓的盐味),在与之混合搅拌,风味独特的麻辣脆就做成了。

麻辣脆历史悠久,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本地人正想办法让它冲出黔西,冲出贵州,就像四川的榨菜一样,跻身快餐食品行列。

水浒 【八班】我的一篇叛逆一点的作文……

《水浒传》的风波已经过去好一阵了,它当初可真把我折磨得苦不堪言。最近,我突发奇想,把这《水浒传》又从头到尾好好审视了一遍,发现如果用另一种眼光看它,它可是怎么也成不了四大名著之一的。

当年那梁山泊上的好汉,现在看来无非是一些来自中国各地的通缉犯,他们在走投无路之时,就都纷纷来到窝点梁山泊,形成一个一宋江为首的势力强大的黑社会团伙。他们当初的很多行为都是当今社会无法容忍的。`就拿武松来说,他喝醉了酒不好好在旅馆躺着,偏偏到山上耍酒疯,还拳打脚踢杀死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是在现在,他早就该被送去蹲监狱了可是,这位不但没有被处罚,反而还被大大嘉奖了一番。得无是在鼓励我们残杀野生动物?所以说,光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方面,《水浒传》就已经成了反面教材了。

另一个普遍性情节就是某位好汉不巧被一些人抓住,生命危在旦夕之时,不是他自己顺口说出了名字,就是旁人恰巧有认识他的,总之,该位名声响亮的好汉定会是被立即松绑,然后那些“冒犯”了他的人会连连道歉,好汉也欣然接受,后来再结拜个兄弟什么的。你说,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儿呢?现在的人们,不都是因为太出名而被绑的,哪个是因为太出名而被释放的?

再说说《水浒传》里所描述的遍地都是的人肉包子铺,实在是太不符合实际了。也许那时候的打击力度不够大吧,但是也不至于让这些“黑作坊”嚣张到如此地步啊!想想看,现在连一个纸壳包子都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更何况人肉包子乎!难道就没有人去勘察勘察么?要么就是那些愚蠢至极的古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有一群人失踪了?!看来,在食品安全方面,《水浒传》把关得实在是太不严格了。

占且放下《水浒传》所传播的不良思想不说,它千篇一怪,人家都问律的情节也真够没新意的。无非就是两位好汉狭路相逢,先问个名字。你还偏不说,还来一句打了便知道了什么的。结果,常常是两位好汉斗了好几十回合,实力相当,才再问一次名字,这才知道对方是谁。而这个“对方”却不是别人,偏偏是一个自己崇拜已久的人。这下可好,两个刚才还斗得不可开交的人,现在却恭恭敬敬彬彬有礼点头哈腰总之要多亲密有多亲密,有的甚至还结拜为兄弟。这是不是有些过于夸张了?再说,既然你这样仰慕他,怎么会连他的相貌也不知道?要是放到现在,不把他的生日、血型、爱好和婚姻状况弄明白就不能叫崇拜,更何况长像乎!

除此以外,《水浒传》中还有许多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就拿鲁智深的禅杖来说吧,众所周知,禅杖大概就是唐僧拿的那种顶端大圈套小圈小圈套扁圈的棍子,鲁智深是怎么干脆利落地用他的禅杖斩人于两截的呢?还有,宋江当土匪就当呗,还在那假惺惺的装得自己有多敬重朝廷。一样是土匪`一样是哪个朝代的`方腊怎么没哪么多忠君思想`做土匪就要有做土匪的觉悟``还有很多,我在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就是我初中时期看到的《水浒传》,是不是有些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别有一番风味呢?(还有小学时期的)(高中时期的)在出版中...

清明食青团

江南四月,苗青草青树叶青,风清水清空气清。清明节来临,时令食品青团也出现在人们踏青的食品袋里。青团,外表青青可爱,口味清香诱人,它是由叫做“青”的植物染青的糯米粉做成的带馅的团子,是一种极富民俗特色的传统食品。我们江南一带就有清明节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吃青团的风俗有来历。相传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兵败被追杀,他只身出逃,在一农田装成耕农躲避,此时他饥饿难耐,让村民张三想办法给他送点吃的。因官兵搜查很严,张三很为难。当看到地上被踩烂的艾草时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把艾草煮烂,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青团子,然后把青团子和青草一起放到筐里,顺利躲过官兵的检查,来到水田边将青团子和青草一起往田里扔去,官兵以为他在施用肥料,就散去了。官兵一走,李秀成捞起青团子就吃,不仅充饥,而且清香满口。李秀成吃饱了肚子,等到天黑就摸过官兵的哨卡,安全地返回了太平军的大本营。后来,李秀成吃青团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张三做的青团子就成了清明时节一道十分独特的风味食品。

查查青团的做法,发现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用青菜汁,有的说用清明茶或艾叶粉,过程倒都差不多,绿色汁液和咸盐或石灰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也有用春笋等其它馅料的。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蒸笼,垫上粽叶,隔水蒸熟就大功告成了。

而现在人们图方便,一般去超市买青团,小小一个裹在保鲜膜中,颜色碧绿。这些青团虽然不是用“草头”做的,但特别糯,口感很细腻,人们也很喜欢吃。

清明节的青团是一定要吃的,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更是流传已久的一种食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