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动物辩论大会开始了,此次参加辩论会的动物有:鸟类代表鸽子,昆虫类代表蟋蟀,两栖类代表青蛙以及哺乳类代表老鼠和猿猴。许多动物争相观会:不管是真的想看还是凑个热闹。紧张的辩论会即将开始了,下面,有裁判老鹰宣布辩论会的主题:什么动物种族最聪明。辩论会开始!鸽子率先说道:“我们鸽子最聪明了,经人类科学家实验证明,我们去过的地方几乎一生也不会忘掉。”蟋蟀不甘示弱地说道:“你们那算什么?不过是记忆好罢了,哪有怎么能证明你们鸟类最聪明呢?”“对方辩友,难道记忆不是一个种族智慧的体现吗?请回答”“只记不用,哪又有什么用呢?”蟋蟀反问鸽子道。这时,青蛙说道:“我们才是最聪明的种族,我们知道的比你们多多了......”还没等青蛙说完,老鼠和猿猴又开始了激烈的“口水战”。“我们老鼠是当之无愧的最聪明的动物,我们知道如何取到人类的食物,也知道该如何避开人类设下的捕鼠陷阱。”“依我看,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小偷还差不多。我们才是最聪明的!我们是公认的最接近于人类的物种,也是人类的祖先,而且,我们甚至还懂得用‘工具’。”......激烈的辩论会即将结束,也到了辩论会最紧张的阶段,就是宣布获奖者,很多动物想把头探进裁判员老鹰的办公室,好提前知道答案。过了一会儿,老鹰飞到了主席台,大声地宣布获胜者:“经裁判员公平地选拔,最终的获胜者是——人!”“什么?竟然是人?”有动物在台下叫道,这个结果让很多动物不满意。“这很简单,因为你们口中说的话半句不离人,你们的聪明都是建立在人类的聪明上的!”辩论会结束后,有很多参赛选手叹着气,说:“为什么我们不比人类聪明一点呢?”

重阳节

重阳节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佩茱萸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放纸鹞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蔡云:篝火鸣机夜作忙,织工一饮登高酒,依然风雨古重阳,蒸出枣糕满店香。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饮菊酒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72.htm

成语归类大全

一、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神采奕奕欣喜若狂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五、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七、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八、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十、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十一、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 十二、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十三、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十四、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十五、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十六、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十七、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十八、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长吁短叹

道听途说

丢盔弃甲

调兵遣将

甜言蜜语

眼疾手快 十九、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东倒西歪

南辕北辙

前赴后继

前俯后继

左推右挡

承前启后

舍近求远

扬长避短

弃旧图新

优胜劣汰 二十、 AABB式: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战战兢兢

兢兢业业

沸沸扬扬

林林总总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影影绰绰

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

朝朝暮暮

日日夜夜

浑浑噩噩

风风雨雨

风风火火

堂堂正正

偷偷摸摸

轰轰烈烈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迷迷糊糊

心心念念

挨挨挤挤

勤勤恳恳

踉踉跄跄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二十一、AABC式:

芸芸众生

咄咄逼人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源源不绝

姗姗来迟

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

振振有辞

窃窃私语

息息相关

喋喋不休

循循善诱

郁郁寡欢

彬彬有礼

亭亭玉立

铮铮铁骨

飘飘欲仙

夸夸其谈

孜孜以求

孜孜不倦

莘莘学子

跃跃欲试

井井有条

绰绰有余

楚楚可怜 二十二、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

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 成语归类大全2 一、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二、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三、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轻深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四、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五、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六、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由此及彼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七、多字格成语 九牛二虎之力 手无缚鸡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不可貌相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天时地利人和 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 久旱逢干雨 解铃还须系铃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急来抱佛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为鸡首,无为牛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化干戈为玉帛 八、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九、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十、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十一、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离奇(异想天开)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十三、“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 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 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十四、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 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十五、带有“龙”字的成语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十六、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十七、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十八、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十九、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二十、成语接龙(“不”字开头) 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 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 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炸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 二十一、成语之最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 (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 (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 (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 (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二十二、反义成语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异口同声——众说纷纭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半途而废——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粗枝大叶博古通今——坐井观天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寂然无声——鸦雀无声 二十三、近义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东倒西歪——东扶西倒; 不名一钱——一贫如洗 二十四、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 《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圆 林黛玉葬花 《西游记》 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浒》 逼上梁山; 林冲棒打洪教头; 劫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 武大郎卖烧饼; 三碗不过景阳岗 二十五、三字俗语类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二十六、给动物安家 猪圈 鸟巢 蛇洞 龙潭 虎穴 兔窝 牛棚 鸡笼 马厩 蚁巢 狗窝 二十七、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二十八、描写友情的成语: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二十九、描写花的成语: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三十、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三十一、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三十二、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三十三、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人山人海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三十四、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丰富多彩 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星罗棋布 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三十五、含有“云”字的成语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 风卷残云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 三十六、含有“雨”字的成语 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风雨无阻 未雨绸缪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滂沱大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 三十七、含有“水”字的成语 水流湍急 水平如镜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水乳交融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洪水猛兽 流水无情 三十八、描写说的成语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闲言碎语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自圆其说 振振有辞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三十九、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弱不禁风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头垢面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其貌不扬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 四十、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四十一、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四十二、描写骄傲的成语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四十三、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四十四、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四十五、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四十六、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四十七、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四十八、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收藏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我爱祖国心系鹤城

齐齐哈尔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674年清政府移吉林水师驻齐齐哈尔。1691年齐齐哈尔建城。1907年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省会。新中国成立后,齐齐哈尔先后为嫩江省、黑嫩省、黑龙江省的省会,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省会设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改为省辖市。

齐齐哈尔也是一个开发潜力巨大的新兴城市。齐齐哈尔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家最早兴建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齐齐哈尔旅游景观独特。境内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驰名中外全国最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世界珍禽丹顶鹤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因此齐齐哈尔被誉为“鹤乡之城”。 市区东南郊的扎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栖息繁衍着世界珍禽丹顶鹤。

扎龙自然保护区以鹤著称于世,全世界共有15种鹤,此区即占有6种,它们是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扎龙苗圃及其毗邻草甸草原,可观察到林栖鸟类和草原旷野鸟类及大鸨、蓑羽鹤等。在“扎龙湖观鸟旅游区“里,游客可观保护区和鹤的录象电影,登楼凭眺湿地景观,参观养殖场,在苗圃和林场内,可观察到林栖鸟类和草原旷野鸟。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北国江南,风光优美。每当暮春仲夏,芦苇青青,在清澈的水面上,飘浮着水浮莲、茭角等水生植物,四周草地翠绿,野花飘香,游人徜徉在这北国的水乡泽国中,欣赏着野生珍禽自由遨游,一种真正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我的家乡——绵阳

佚名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全市面积20 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15.1万。

绵阳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有着诸多的古名,例如:涪城,绵州。1913年改绵州为绵阳县,有着“绵山南面之城”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绵阳为专署、行署所在地。1958年至1983年共辖18县1市,总人口1 200多万,是全国最大的地级行政区。1976年,划出潼南县,1983年9月,划出德阳、绵竹、中江等县。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成了现在的绵阳市。

绵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合于大多数动物繁衍生息,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人民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绵阳的生态环境愈来愈好。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吸引了各类鸟儿千里迢迢来此安家落户。形成了绵阳的一大奇观,位于高新区永兴镇的“新华生态休闲园”接到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数千余只白鹭。每到清晨和傍晚,白鹭成群在空中盘旋,场面蔚为壮观。

当你走进植被丰富、草深木茂的双宝山时,相信你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所陶醉。数千只白鹭在树林中或结伴嬉戏,或翻飞穿行,或低头觅食。“咕咕”“嘎嘎”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好像一部气势恢弘的“春之声”交响乐在此上演,震撼人心,令人心旷神怡。许多鸟儿见有来客,也不惊慌,人与鸟之间的距离很近。眼下正是白鹭的繁殖期,在许多低矮的小树、灌木丛上,鸟的巢穴、鸟卵以及雏鹭一窝挨着一窝,比比皆是。一只只羽毛未丰的小鹭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正练习着飞行。这里除了白鹭外,还有夜莺、灰鹭、池鹭、斑鸠、喜鹊等品种,尤以白鹭最多。鹭鸟的粪便如石灰水一样将巢穴下的树干、地面染白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浓浓的鱼腥味。整个山坡动静相宜,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天然画卷。

大家都知道白鹭是国家保护动物,那么如此珍贵、众多的白鹭“落户”双宝山,应该和当地群众爱鸟护鸟意识增强有关吧。

随着绵阳的不断发展,绵阳人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也恰好符合了绵阳的发展宗旨:天蓝,地绿,水清,人和。

除了鸟类,由于全市有林地44.8万公顷,森林面

积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84 %,木材蓄积量3 500万立方米。绵阳还有诸多的保护动物,其中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类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扭角羚、小熊猫、毛冠鹿、猕猴、雪豹、九节猩、大鲵、水獭、血雉、锦鸡等20多种,还建有平武王朗和北川的小寨子沟两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在平武、北川、江油、安县的密林中生存繁衍大熊猫达数百只。

前面提到绵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 °C,很多土产和名贵滋补药材也都有其生长条件,例如:银耳、茶叶、油桐、生漆、天麻、当归、党参、麦冬、杜仲、贝母、黄柏、桔梗、虫草等500余种。

绵阳还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平武、北川、江油三县均属川陕革命根据地。今存革命遗址200处。风景名胜遍布境内。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剑门蜀道”起自绵阳;市区有“西蜀子云亭”,有蜀汉名臣蒋琬墓,有省内最早的道教造像和隋唐石刻碑碣,李杜祠是全国仅存一处同时祀祭李白、杜甫的祠宇。建于东汉末年的平阳府君阙是全国重点文物,梓潼七曲山“翠云廊”古柏掩映着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江油窦圌山、安县罗浮石林和白水河风景区、平武王朗和北川小寨子自然保护区,或以雄奇壮美著名,或以清幽雅丽见长。江油太白故里、李白纪念馆,三台的杜甫草堂向游人展示了诗仙、诗圣当年的风采神韵,平武的报恩寺,被称为“群山中的故宫”,是全省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三台县的白云台观,是四川最大的道教观宇。北川县的“禹穴”,传为大禹降生之所。

绵阳,我相信你将会越来越好。

点评:

绵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唐朝乔琳有诗云:“滩声曲折涪州水,云影低衔富乐山”就是描绘绵阳山水之秀美。本文小作者给我们介绍了绵阳的历史沿革、气候物产、自然环境和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情况,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满腔热爱之情。

文章比较突出的是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列数字,如“全市面积20 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15.1万”“全市有林地44.8万公顷,森林面积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84 %,木材蓄积量3 500万立方米”,这些确切的数字体现了文章的准确性;摹状貌,如:数千只白鹭在

动物辩论会

第一届动物辩论大会开始了,此次参加辩论会的动物有:鸟类代表鸽子,昆虫类代表蟋蟀,两栖类代表青蛙以及哺乳类代表老鼠和猿猴。许多动物争相观会:不管是真的想看还是凑个热闹。紧张的辩论会即将开始了,下面,有裁判老鹰宣布辩论会的主题:什么动物种族最聪明。辩论会开始!鸽子率先说道:“我们鸽子最聪明了,经人类科学家实验证明,我们去过的地方几乎一生也不会忘掉。”蟋蟀不甘示弱地说道:“你们那算什么?不过是记忆好罢了,哪有怎么能证明你们鸟类最聪明呢?”“对方辩友,难道记忆不是一个种族智慧的体现吗?请回答”“只记不用,哪又有什么用呢?”蟋蟀反问鸽子道。这时,青蛙说道:“我们才是最聪明的种族,我们知道的比你们多多了......”还没等青蛙说完,老鼠和猿猴又开始了激烈的“口水战”。“我们老鼠是当之无愧的最聪明的动物,我们知道如何取到人类的食物,也知道该如何避开人类设下的捕鼠陷阱。”“依我看,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小偷还差不多。我们才是最聪明的!我们是公认的最接近于人类的物种,也是人类的祖先,而且,我们甚至还懂得用‘工具’。”......激烈的辩论会即将结束,也到了辩论会最紧张的阶段,就是宣布获奖者,很多动物想把头探进裁判员老鹰的办公室,好提前知道答案。过了一会儿,老鹰飞到了主席台,大声地宣布获胜者:“经裁判员公平地选拔,最终的获胜者是——人!”“什么?竟然是人?”有动物在台下叫道,这个结果让很多动物不满意。“这很简单,因为你们口中说的话半句不离人,你们的聪明都是建立在人类的聪明上的!”辩论会结束后,有很多参赛选手叹着气,说:“为什么我们不比人类聪明一点呢?”

重阳节

重阳节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佩茱萸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放纸鹞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蔡云:篝火鸣机夜作忙,织工一饮登高酒,依然风雨古重阳,蒸出枣糕满店香。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饮菊酒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