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08年中考作文:好入手但难取高分

考昨日开始,共有11.5万考生分赴广州152个考场参加考试。在首日语文和物理两场考试中,共有4名考生因携带手机进入试室而被扣除该科成绩的30%.对于首日两场考试,多数考生认为语文题目不难,作文容易入手,而物理题目总体偏难。

语文:作文容易“千人一脸”

昨日的中考语文试题,考生多数反映题目不难,比较容易入手。特别是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考生认为题目很好发挥。可以写抒情性的散文,也可写曾经碰到的人或事,从中引起的思考。昨日记者采访时,天河中学、天秀中学等多所中学考生反映,类似的题目之前也有接触过,所以并不觉得意外,“很好写”。

学生:作文有新意

广铁一中的几位女生觉得作文题出得比较有新意:“联系到了年初湖南的雪灾,但是从试题叙述部分的文字来看,偏向于叙事性作文,这与很多话题作文偏向于议论文的特点有些不同。”记者在7中随机问了8名考生,除了一位以春天为写作内容外,其余的考生都以雪灾为切入点写作。夏同学称,他也想过很多人会写雪灾,但这道题目实在不太好写,除了雪灾就是地震,而他觉得地震不太好写,最后还是选择了雪灾。

专家:下手易出彩很难

《少男少女》副总编辑,广东省作协会员刘春认为,这个题目看似容易但想得高分却很难。这个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是也给了考生发挥的空间,考生容易套地震雪灾等应景时事,因此跑题的并不多。不过,要得高分却不容易,一般中考的题目会比较直白,这个题目蕴含了一定意义,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够写好,因此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有一定的难度。

作文要写得好,从材料上看,关键要抓住“又见”两字。如果能围绕题目所蕴含的“生命生生不息”、“希望活力”等进行立意,就能较好地体现出题者的意图。

今年很多人都会扣紧雪灾和地震等热点时事入手,估计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会引用其中的例子,试卷很可能出现“千人一脸”的情况。因此,“下手”容易,出彩很难。表达真情实感,以身边的事情为例以小见大,可能更易取悦评卷老师。

广铁一中初中组语文科组长张红认为,这个题目有创意不直白,给人的感觉亲切,颇为诗情画意。但是这个题目仍有审题障碍,需要抓住“又”和“新芽”两个关键点,揣摩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在与学生倾谈时发现,不少学生没有了解到“新芽”的意思,以“感恩”等主题来切入,如果把握不好则不容易拿高分。

对于不少学生以热点事件为主题,则应该把握“度”。要写这样的大题材则需要点面结合,或者结合自己为地震、雪灾所做的贡献,否则只写空话和大道理就没意思。

一篇高考作文从及格变优秀的背后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2007安徽卷

题目

以 “提篮春光看妈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2007年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考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显然要优于去年那道宽泛无边、不设限制的话题作文“读”。“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今年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感恩与回报,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构思时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春光”一词须转化。应该说,转化的难度并不大。所谓“春光”,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二是题目中的“看”当然取“看望”的意思,但“看妈妈”也有向妈妈展示自我形象和品德的意味;而“提篮……看”,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淡化处理的。

另外,本题也可变通理解——“妈妈”一词,直接的自然是指自己的母亲(或文中人物的母亲);此外,也可以是祖国、党,可以是母亲河、大自然(只有注重环保,才能有“春光”明媚的环境),甚至可以是科学、真理(它们是人类思想之母)。这一点考场上能想透的考生估计不会多。再从体裁选择看,此题好写的是记叙文,也可考虑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关爱、给妈妈以欣喜;应注意时间的特殊化(如妈妈的生日、母亲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事件的特殊化(如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自制的礼物、一枚奖章等),还有场景的特殊化,等等。写好记叙文,一定要有“真”“细”“精”的细节描写。如果写抒情散文,感情要真挚饱满,结构方式上可灵活处理(比如通过浓缩的历史画面,展示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奉献之意)。

综上所述,“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比喻性的题目命制得不错,可以由喻体“春光”派生出丰富的本体,扩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轻浅甜腻、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试题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得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作文;以做人促作文,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语言”,才能实现做人与作文的双赢。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2.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法。即发展等级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4. 有铁证是抄袭的,发展等级给0分。基础等级四等以内,必须交组长重审。

5. 不跨类打分,即内容、表达、发展三者有一点是一类,另两点不能低于二类。

6. 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缺50字的扣1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7. 500字以下的,内容完整者按正常标准打分,扣字数分,残篇的36分以下。

两个要点:一要点出题旨“母爱”,二要写出“感恩”。有“母爱”有“感恩”在45分以上,就高不就低。

8. 两人评分不得高于10分,在6~10分为正常分,超过这个范围,交第三人重评。

总体评分原则: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有度,公平合理。

总体给分为四类:

一类:60~50分,以55分为中间线

二类:49~43分,以46分为中间线

三类:42~36分,以39分为中间线

四类:35分以下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19分 表达20分

发展19分 总分58分

提篮春光看妈妈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有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时常在梦中重现妈妈伴我走过的风雨岁月,总有一种如沐春光的感动!

小的时候,我是兄妹五个中身体最差的,营养严重不良。每次吃玉米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将炒菜时炼剩下的油渣找出来给我吃,那是当时难得的“肉”食;为了给我增加更多的营养,妈妈还利题目

以 “提篮春光看妈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2007年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考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显然要优于去年那道宽泛无边、不设限制的话题作文“读”。“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今年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感恩与回报,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构思时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春光”一词须转化。应该说,转化的难度并不大。所谓“春光”,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二是题目中的“看”当然取“看望”的意思,但“看妈妈”也有向妈妈展示自我形象和品德的意味;而“提篮……看”,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淡化处理的。

另外,本题也可变通理解——“妈妈”一词,直接的自然是指自己的母亲(或文中人物的母亲);此外,也可以是祖国、党,可以是母亲河、大自然(只有注重环保,才能有“春光”明媚的环境),甚至可以是科学、真理(它们是人类思想之母)。这一点考场上能想透的考生估计不会多。再从体裁选择看,此题好写的是记叙文,也可考虑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关爱、给妈妈以欣喜;应注意时间的特殊化(如妈妈的生日、母亲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事件的特殊化(如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自制的礼物、一枚奖章等),还有场景的特殊化,等等。写好记叙文,一定要有“真”“细”“精”的细节描写。如果写抒情散文,感情要真挚饱满,结构方式上可灵活处理(比如通过浓缩的历史画面,展示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奉献之意)。

综上所述,“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比喻性的题目命制得不错,可以由喻体“春光”派生出丰富的本体,扩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轻浅甜腻、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试题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得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作文;以做人促作文,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语言”,才能实现做人与作文的双赢。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2.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法。即发展等级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4. 有铁证是抄袭的,发展等级给0分。基础等级四等以内,必须交组长重审。

5. 不跨类打分,即内容、表达、发展三者有一点是一类,另两点不能低于二类。

6. 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缺50字的扣1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7. 500字以下的,内容完整者按正常标准打分,扣字数分,残篇的36分以下。

两个要点:一要点出题旨“母爱”,二要写出“感恩”。有“母爱”有“感恩”在45分以上,就高不就低。

8. 两人评分不得高于10分,在6~10分为正常分,超过这个范围,交第三人重评。

总体评分原则: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有度,公平合理。

总体给分为四类:

一类:60~50分,以55分为中间线

二类:49~43分,以46分为中间线

三类:42~36分,以39分为中间线

四类:35分以下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19分 表达20分

发展19分 总分58分

提篮春光看妈妈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有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时常在梦中重现妈妈伴我走过的风雨岁月,总有一种如沐春光的感动!

小的时候,我是兄妹五个中身体最差的,营养严重不良。每次吃玉米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将炒菜时炼剩下的油渣找出来给我吃,那是当时难得的“肉”食;为了给我增加更多的营养,妈妈还利题目

以 “提篮春光看妈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2007年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考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显然要优于去年那道宽泛无边、不设限制的话题作文“读”。“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今年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感恩与回报,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构思时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春光”一词须转化。应该说,转化的难度并不大。所谓“春光”,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二是题目中的“看”当然取“看望”的意思,但“看妈妈”也有向妈妈展示自我形象和品德的意味;而“提篮……看”,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淡化处理的。

另外,本题也可变通理解——“妈妈”一词,直接的自然是指自己的母亲(或文中人物的母亲);此外,也可以是祖国、党,可以是母亲河、大自然(只有注重环保,才能有“春光”明媚的环境),甚至可以是科学、真理(它们是人类思想之母)。这一点考场上能想透的考生估计不会多。再从体裁选择看,此题好写的是记叙文,也可考虑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关爱、给妈妈以欣喜;应注意时间的特殊化(如妈妈的生日、母亲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事件的特殊化(如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自制的礼物、一枚奖章等),还有场景的特殊化,等等。写好记叙文,一定要有“真”“细”“精”的细节描写。如果写抒情散文,感情要真挚饱满,结构方式上可灵活处理(比如通过浓缩的历史画面,展示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奉献之意)。

综上所述,“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比喻性的题目命制得不错,可以由喻体“春光”派生出丰富的本体,扩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轻浅甜腻、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试题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得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作文;以做人促作文,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语言”,才能实现做人与作文的双赢。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2.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法。即发展等级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4. 有铁证是抄袭的,发展等级给0分。基础等级四等以内,必须交组长重审。

5. 不跨类打分,即内容、表达、发展三者有一点是一类,另两点不能低于二类。

6. 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缺50字的扣1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7. 500字以下的,内容完整者按正常标准打分,扣字数分,残篇的36分以下。

两个要点:一要点出题旨“母爱”,二要写出“感恩”。有“母爱”有“感恩”在45分以上,就高不就低。

8. 两人评分不得高于10分,在6~10分为正常分,超过这个范围,交第三人重评。

总体评分原则: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有度,公平合理。

总体给分为四类:

一类:60~50分,以55分为中间线

二类:49~43分,以46分为中间线

三类:42~36分,以39分为中间线

四类:35分以下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19分 表达20分

发展19分 总分58分

提篮春光看妈妈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有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时常在梦中重现妈妈伴我走过的风雨岁月,总有一种如沐春光的感动!

小的时候,我是兄妹五个中身体最差的,营养严重不良。每次吃玉米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将炒菜时炼剩下的油渣找出来给我吃,那是当时难得的“肉”食;为了给我增加更多的营养,妈妈还利题目

以 “提篮春光看妈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2007年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考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显然要优于去年那道宽泛无边、不设限制的话题作文“读”。“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今年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感恩与回报,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构思时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春光”一词须转化。应该说,转化的难度并不大。所谓“春光”,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二是题目中的“看”当然取“看望”的意思,但“看妈妈”也有向妈妈展示自我形象和品德的意味;而“提篮……看”,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淡化处理的。

另外,本题也可变通理解——“妈妈”一词,直接的自然是指自己的母亲(或文中人物的母亲);此外,也可以是祖国、党,可以是母亲河、大自然(只有注重环保,才能有“春光”明媚的环境),甚至可以是科学、真理(它们是人类思想之母)。这一点考场上能想透的考生估计不会多。再从体裁选择看,此题好写的是记叙文,也可考虑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关爱、给妈妈以欣喜;应注意时间的特殊化(如妈妈的生日、母亲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事件的特殊化(如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自制的礼物、一枚奖章等),还有场景的特殊化,等等。写好记叙文,一定要有“真”“细”“精”的细节描写。如果写抒情散文,感情要真挚饱满,结构方式上可灵活处理(比如通过浓缩的历史画面,展示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奉献之意)。

综上所述,“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比喻性的题目命制得不错,可以由喻体“春光”派生出丰富的本体,扩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轻浅甜腻、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试题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得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作文;以做人促作文,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语言”,才能实现做人与作文的双赢。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2.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法。即发展等级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4. 有铁证是抄袭的,发展等级给0分。基础等级四等以内,必须交组长重审。

5. 不跨类打分,即内容、表达、发展三者有一点是一类,另两点不能低于二类。

6. 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缺50字的扣1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7. 500字以下的,内容完整者按正常标准打分,扣字数分,残篇的36分以下。

两个要点:一要点出题旨“母爱”,二要写出“感恩”。有“母爱”有“感恩”在45分以上,就高不就低。

8. 两人评分不得高于10分,在6~10分为正常分,超过这个范围,交第三人重评。

总体评分原则: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有度,公平合理。

总体给分为四类:

一类:60~50分,以55分为中间线

二类:49~43分,以46分为中间线

三类:42~36分,以39分为中间线

四类:35分以下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19分 表达20分

发展19分 总分58分

提篮春光看妈妈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有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时常在梦中重现妈妈伴我走过的风雨岁月,总有一种如沐春光的感动!

小的时候,我是兄妹五个中身体最差的,营养严重不良。每次吃玉米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将炒菜时炼剩下的油渣找出来给我吃,那是当时难得的“肉”食;为了给我增加更多的营养,妈妈还利题目

以 “提篮春光看妈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2007年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考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显然要优于去年那道宽泛无边、不设限制的话题作文“读”。“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今年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感恩与回报,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构思时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春光”一词须转化。应该说,转化的难度并不大。所谓“春光”,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二是题目中的“看”当然取“看望”的意思,但“看妈妈”也有向妈妈展示自我形象和品德的意味;而“提篮……看”,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淡化处理的。

另外,本题也可变通理解——“妈妈”一词,直接的自然是指自己的母亲(或文中人物的母亲);此外,也可以是祖国、党,可以是母亲河、大自然(只有注重环保,才能有“春光”明媚的环境),甚至可以是科学、真理(它们是人类思想之母)。这一点考场上能想透的考生估计不会多。再从体裁选择看,此题好写的是记叙文,也可考虑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关爱、给妈妈以欣喜;应注意时间的特殊化(如妈妈的生日、母亲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事件的特殊化(如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自制的礼物、一枚奖章等),还有场景的特殊化,等等。写好记叙文,一定要有“真”“细”“精”的细节描写。如果写抒情散文,感情要真挚饱满,结构方式上可灵活处理(比如通过浓缩的历史画面,展示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奉献之意)。

综上所述,“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比喻性的题目命制得不错,可以由喻体“春光”派生出丰富的本体,扩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轻浅甜腻、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试题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得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作文;以做人促作文,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语言”,才能实现做人与作文的双赢。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2.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法。即发展等级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4. 有铁证是抄袭的,发展等级给0分。基础等级四等以内,必须交组长重审。

5. 不跨类打分,即内容、表达、发展三者有一点是一类,另两点不能低于二类。

6. 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缺50字的扣1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7. 500字以下的,内容完整者按正常标准打分,扣字数分,残篇的36分以下。

两个要点:一要点出题旨“母爱”,二要写出“感恩”。有“母爱”有“感恩”在45分以上,就高不就低。

8. 两人评分不得高于10分,在6~10分为正常分,超过这个范围,交第三人重评。

总体评分原则: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有度,公平合理。

总体给分为四类:

一类:60~50分,以55分为中间线

二类:49~43分,以46分为中间线

三类:42~36分,以39分为中间线

四类:35分以下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19分 表达20分

发展19分 总分58分

提篮春光看妈妈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有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时常在梦中重现妈妈伴我走过的风雨岁月,总有一种如沐春光的感动!

小的时候,我是兄妹五个中身体最差的,营养严重不良。每次吃玉米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将炒菜时炼剩下的油渣找出来给我吃,那是当时难得的“肉”食;为了给我增加更多的营养,妈妈还利题目

以 “提篮春光看妈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2007年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考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显然要优于去年那道宽泛无边、不设限制的话题作文“读”。“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今年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感恩与回报,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构思时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春光”一词须转化。应该说,转化的难度并不大。所谓“春光”,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二是题目中的“看”当然取“看望”的意思,但“看妈妈”也有向妈妈展示自我形象和品德的意味;而“提篮……看”,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淡化处理的。

另外,本题也可变通理解——“妈妈”一词,直接的自然是指自己的母亲(或文中人物的母亲);此外,也可以是祖国、党,可以是母亲河、大自然(只有注重环保,才能有“春光”明媚的环境),甚至可以是科学、真理(它们是人类思想之母)。这一点考场上能想透的考生估计不会多。再从体裁选择看,此题好写的是记叙文,也可考虑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关爱、给妈妈以欣喜;应注意时间的特殊化(如妈妈的生日、母亲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事件的特殊化(如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自制的礼物、一枚奖章等),还有场景的特殊化,等等。写好记叙文,一定要有“真”“细”“精”的细节描写。如果写抒情散文,感情要真挚饱满,结构方式上可灵活处理(比如通过浓缩的历史画面,展示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奉献之意)。

综上所述,“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比喻性的题目命制得不错,可以由喻体“春光”派生出丰富的本体,扩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轻浅甜腻、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试题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得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作文;以做人促作文,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语言”,才能实现做人与作文的双赢。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2.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法。即发展等级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4. 有铁证是抄袭的,发展等级给0分。基础等级四等以内,必须交组长重审。

5. 不跨类打分,即内容、表达、发展三者有一点是一类,另两点不能低于二类。

6. 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缺50字的扣1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7. 500字以下的,内容完整者按正常标准打分,扣字数分,残篇的36分以下。

两个要点:一要点出题旨“母爱”,二要写出“感恩”。有“母爱”有“感恩”在45分以上,就高不就低。

8. 两人评分不得高于10分,在6~10分为正常分,超过这个范围,交第三人重评。

总体评分原则: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有度,公平合理。

总体给分为四类:

一类:60~50分,以55分为中间线

二类:49~43分,以46分为中间线

三类:42~36分,以39分为中间线

四类:35分以下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19分 表达20分

发展19分 总分58分

提篮春光看妈妈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有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时常在梦中重现妈妈伴我走过的风雨岁月,总有一种如沐春光的感动!

小的时候,我是兄妹五个中身体最差的,营养严重不良。每次吃玉米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将炒菜时炼剩下的油渣找出来给我吃,那是当时难得的“肉”食;为了给我增加更多的营养,妈妈还利题目

以 “提篮春光看妈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2007年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考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显然要优于去年那道宽泛无边、不设限制的话题作文“读”。“提篮春光看妈妈”是有诗意的题目,是情感的涌动、心与心的交流,与今年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嘴边”等,都具有贴近生活、富于人情味的优点。试题引导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不怎么懂得感恩与回报,不怎么懂得孝敬父母,所以本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构思时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春光”一词须转化。应该说,转化的难度并不大。所谓“春光”,比喻“温暖”“爱心”“快乐”“希望”等。二是题目中的“看”当然取“看望”的意思,但“看妈妈”也有向妈妈展示自我形象和品德的意味;而“提篮……看”,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淡化处理的。

另外,本题也可变通理解——“妈妈”一词,直接的自然是指自己的母亲(或文中人物的母亲);此外,也可以是祖国、党,可以是母亲河、大自然(只有注重环保,才能有“春光”明媚的环境),甚至可以是科学、真理(它们是人类思想之母)。这一点考场上能想透的考生估计不会多。再从体裁选择看,此题好写的是记叙文,也可考虑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一般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关爱、给妈妈以欣喜;应注意时间的特殊化(如妈妈的生日、母亲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事件的特殊化(如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自制的礼物、一枚奖章等),还有场景的特殊化,等等。写好记叙文,一定要有“真”“细”“精”的细节描写。如果写抒情散文,感情要真挚饱满,结构方式上可灵活处理(比如通过浓缩的历史画面,展示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奉献之意)。

综上所述,“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比喻性的题目命制得不错,可以由喻体“春光”派生出丰富的本体,扩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轻浅甜腻、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试题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得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作文;以做人促作文,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语言”,才能实现做人与作文的双赢。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2. 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法。即发展等级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4. 有铁证是抄袭的,发展等级给0分。基础等级四等以内,必须交组长重审。

5. 不跨类打分,即内容、表达、发展三者有一点是一类,另两点不能低于二类。

6. 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缺50字的扣1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7. 500字以下的,内容完整者按正常标准打分,扣字数分,残篇的36分以下。

两个要点:一要点出题旨“母爱”,二要写出“感恩”。有“母爱”有“感恩”在45分以上,就高不就低。

8. 两人评分不得高于10分,在6~10分为正常分,超过这个范围,交第三人重评。

总体评分原则: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有度,公平合理。

总体给分为四类:

一类:60~50分,以55分为中间线

二类:49~43分,以46分为中间线

三类:42~36分,以39分为中间线

四类:35分以下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19分 表达20分

发展19分 总分58分

提篮春光看妈妈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有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时常在梦中重现妈妈伴我走过的风雨岁月,总有一种如沐春光的感动!

小的时候,我是兄妹五个中身体最差的,营养严重不良。每次吃玉米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将炒菜时炼剩下的油渣找出来给我吃,那是当时难得的“肉”食;为了给我增加更多的营养,妈妈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