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岁了,去年过生日时的情形,直到今天仍历历在目,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这是我懂事以来爸爸妈妈第一次和我在一起过生日。 那天比平时更早起了床,“爸爸,你不是说今天要带我出去玩吗?懒虫,起床了!”叫醒了爸爸。不知道今天爸爸带我去那里,一路上缠着爸爸问这问那,等我明白时,“游乐园”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 一进大门,这简直就是小孩的天堂,有卡丁车、过山车、划船、木马、攀岩、摩天轮……我兴奋激动,不知道玩什么好。这时爸爸说:“十岁了,应该玩些有挑战刺激的游戏,那样更有意义。”说着我们来到了攀岩区,抬头只见一个充了气的巨大圆柱体,足有两层楼那么高,周围布满了绳索和扣子,本来我的胆量就小,一看到这么高就想打退堂鼓了。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系上保险绳,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刚开始时还有些胆怯,爬上最高处往下看只有恐惧害怕了。当我看见爸爸妈妈脸上欣慰的笑容时,我也笑了,此时的我已经克服了我自己。下来了,又攀爬了几次,我不害怕了。 接着我们来到摩天轮下,爸爸和我坐上去,当缆车缓缓上升时,我的视线也越来越宽了,脚底下的楼房、游人、车辆渐渐变小。到达最高处时,拉萨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远处的布达拉宫在朝阳下金碧辉煌,拉萨河像辫子一样时分时合,清澈的河水缓缓从城边流过……我还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时,缆车已经下降了,眼前的美景渐渐消失,却留在了我的心里。 这是我过的最快乐、最有意义、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等待

朋友啊!你可曾知道,在世界的另一端,有一个女孩,在静静地思念你,等待你……

——题记

你走了,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没有回头看那个在梧桐树泪在眼眶打转而依然面带微笑的女孩。就在那一刻,她懂得了“等待”这个词的意义。

回想起那些快乐的时光,我们手牵着手,舔着棉花糖去游乐场,眺望那幸福的摩天轮,那是友情的象征。而你走之后,一个夏季熬成一个秋。孤自一个人又来到游乐场,眺望那摩天轮,摩天轮载着我的思念一圈一圈地转。而我思念的你却在世界另一端。这时感觉心在隐隐作痛。我会等你回来,那时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在那个流星划过的夜晚,我们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对着流星许愿。那场景就像古老的神话那般美丽,月亮是诗,星空是画。见证着美丽的一切,见证着我们友情永不褪色。所以,我会等你回来,那时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下雨天,趴在窗前,我闭上双眼,聆听那雨声,那声音声音就像你在我耳畔。记得那也是同样一个雨天,你乘着风飞走了,那感觉真的难受。你离开之后,一个人旧地重游,乘一叶扁舟,入景随风,放入一个漂流瓶,漂流瓶荡啊荡,载着我对你的思念朝远方漂去。我会等你回来,那时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我的思绪和记忆开始混乱,已经记不清我们流泪的表情,我只知道,不会把你忘记。那些最深的,也是最真的友情,将永远保存在心里。我会等你回来,那时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逃离

“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要离开么?

——是的,要离开。

——可是离开了以后,我们的归宿又是哪里呢?

——如若我们于这座城市中都只是过客,那么追寻,不正是这十几年来的意义么?

而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那时是如此仓促的岁月,时光一旦有了痕迹,也便显得破旧了些。光芒微弱,即便如此,还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行进着。暮年说,“这样子的姿态,如同勇士。”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如同勇士。我只是忘了告诉她,勇士的未来不一定都是光明。

上帝拯救了我。我一直这样坚信。

在经历了初中的打架,变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以及一切的一切。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已经踏上了不归路途时,我争气地考上了高中。

遇见暮年时,是一次午后。开学已久,那天中午学生都回了家。我因来了痛经而留在学校,不愿走动。学校里至极的安静,我坐在窗台上发呆。篮球场被阳光炙烤着,仿佛可以听见焦躁的声音。暮年便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正对阳光。

我向她喊,“喂,你不晒吗?”

她莞尔一笑,不说话。分钟后,她走进了我的班级。

高中的时光犹如提了速的火车,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无法预测的未来只是近在咫尺的虚幻。书一本本增多之时,时间也便流过。留下的,忘记的,纪念的。慌忙中,来不及拾起的。丢掉也便丢掉了。没有时间再去回味酸甜。

那些初中所结实的狐朋狗友陪我在高一过了最后一次圣诞,最后也便更奔东西。年少时放荡的话,以及当时以为沉重的承诺,到头来,如烟花一场,看过,散过,且过。

高二的圣诞,暮年带我去了市中心。人潮拥挤。在我以为玩乐便是KTV,游戏厅时,她拉着我,满脸兴奋地问,“坐摩天轮么?”

我有些惊愕,随即开心地点头。

仿佛触及到了天空的信仰。

暮年在摩天轮上,犹如找到了玩具的孩子,不时地自说自话,不时地哼起歌。我听出其中一首歌,是旅行的意义。我曾最喜欢的一首歌。摩天轮到顶端时,她问我,“离祭,你想过要离开这里么?”

“我天天都在想。”

“那就离开吧。”

“怎么离开?”

她沉默。

人驻扎于一个地方太久,便会自然中落地生根。脚底下仿佛生出了万根蔓藤,分分绑在不同的树干上。我们自身的惰性,使我们无从逃脱。望着那不可触及的未来,欲望与失落总是无时无刻地结缔于心间。人的不快乐,也便是因此而生。

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却从不知生活究竟是什么。

暮年的沉默让我感到痛心。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伤。我握住她的手,说,“离开是很简单的事情。它并不复杂。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拔掉脚下的钉子,挣脱束缚,处处都为广阔的未来。只是这未来丧失了轨道,也许并不是光明。

我带着暮年逃掉了数学补课,在街上放肆地挥霍着大把的时间。这种日子日日都有,放学,抑或放假,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即是平常的事情。而这平常在那一刻反射出了光辉,自由总是如此令人心怡的事情。

坐公车过桥时,暮年将半个身子置于窗外,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的面容平静如水。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三假期的补课,我嘲笑着那些依旧在教室里闷头做题的人的无能,幼稚地将自己的不羁恨不得表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那时的自由太多,多到来不及去珍惜。如今想来,已把那些当做叛逆时期的举动。轻易不再记起。

不知是因为太疼痛,还是太快乐。

不再记起,便是最好的方式。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有太多,好的,不好的。留恋是最残忍的方式,要么忘掉,要么记住。记忆便是疼痛的物质,因了它的不再重来,让人时常感到丧失的痛苦。无论怎么会想,回不去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高三的来临,并没有让人感到轰烈的扑面而来。它的寂静,仿佛孕育着暴风雨的开始。

暮年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她的自由总是主宰了她的一切心意。我常“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要离开么?

——是的,要离开。

——可是离开了以后,我们的归宿又是哪里呢?

——如若我们于这座城市中都只是过客,那么追寻,不正是这十几年来的意义么?

而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那时是如此仓促的岁月,时光一旦有了痕迹,也便显得破旧了些。光芒微弱,即便如此,还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行进着。暮年说,“这样子的姿态,如同勇士。”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如同勇士。我只是忘了告诉她,勇士的未来不一定都是光明。

上帝拯救了我。我一直这样坚信。

在经历了初中的打架,变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以及一切的一切。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已经踏上了不归路途时,我争气地考上了高中。

遇见暮年时,是一次午后。开学已久,那天中午学生都回了家。我因来了痛经而留在学校,不愿走动。学校里至极的安静,我坐在窗台上发呆。篮球场被阳光炙烤着,仿佛可以听见焦躁的声音。暮年便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正对阳光。

我向她喊,“喂,你不晒吗?”

她莞尔一笑,不说话。分钟后,她走进了我的班级。

高中的时光犹如提了速的火车,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无法预测的未来只是近在咫尺的虚幻。书一本本增多之时,时间也便流过。留下的,忘记的,纪念的。慌忙中,来不及拾起的。丢掉也便丢掉了。没有时间再去回味酸甜。

那些初中所结实的狐朋狗友陪我在高一过了最后一次圣诞,最后也便更奔东西。年少时放荡的话,以及当时以为沉重的承诺,到头来,如烟花一场,看过,散过,且过。

高二的圣诞,暮年带我去了市中心。人潮拥挤。在我以为玩乐便是KTV,游戏厅时,她拉着我,满脸兴奋地问,“坐摩天轮么?”

我有些惊愕,随即开心地点头。

仿佛触及到了天空的信仰。

暮年在摩天轮上,犹如找到了玩具的孩子,不时地自说自话,不时地哼起歌。我听出其中一首歌,是旅行的意义。我曾最喜欢的一首歌。摩天轮到顶端时,她问我,“离祭,你想过要离开这里么?”

“我天天都在想。”

“那就离开吧。”

“怎么离开?”

她沉默。

人驻扎于一个地方太久,便会自然中落地生根。脚底下仿佛生出了万根蔓藤,分分绑在不同的树干上。我们自身的惰性,使我们无从逃脱。望着那不可触及的未来,欲望与失落总是无时无刻地结缔于心间。人的不快乐,也便是因此而生。

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却从不知生活究竟是什么。

暮年的沉默让我感到痛心。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伤。我握住她的手,说,“离开是很简单的事情。它并不复杂。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拔掉脚下的钉子,挣脱束缚,处处都为广阔的未来。只是这未来丧失了轨道,也许并不是光明。

我带着暮年逃掉了数学补课,在街上放肆地挥霍着大把的时间。这种日子日日都有,放学,抑或放假,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即是平常的事情。而这平常在那一刻反射出了光辉,自由总是如此令人心怡的事情。

坐公车过桥时,暮年将半个身子置于窗外,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的面容平静如水。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三假期的补课,我嘲笑着那些依旧在教室里闷头做题的人的无能,幼稚地将自己的不羁恨不得表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那时的自由太多,多到来不及去珍惜。如今想来,已把那些当做叛逆时期的举动。轻易不再记起。

不知是因为太疼痛,还是太快乐。

不再记起,便是最好的方式。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有太多,好的,不好的。留恋是最残忍的方式,要么忘掉,要么记住。记忆便是疼痛的物质,因了它的不再重来,让人时常感到丧失的痛苦。无论怎么会想,回不去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高三的来临,并没有让人感到轰烈的扑面而来。它的寂静,仿佛孕育着暴风雨的开始。

暮年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她的自由总是主宰了她的一切心意。我常“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要离开么?

——是的,要离开。

——可是离开了以后,我们的归宿又是哪里呢?

——如若我们于这座城市中都只是过客,那么追寻,不正是这十几年来的意义么?

而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那时是如此仓促的岁月,时光一旦有了痕迹,也便显得破旧了些。光芒微弱,即便如此,还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行进着。暮年说,“这样子的姿态,如同勇士。”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如同勇士。我只是忘了告诉她,勇士的未来不一定都是光明。

上帝拯救了我。我一直这样坚信。

在经历了初中的打架,变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以及一切的一切。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已经踏上了不归路途时,我争气地考上了高中。

遇见暮年时,是一次午后。开学已久,那天中午学生都回了家。我因来了痛经而留在学校,不愿走动。学校里至极的安静,我坐在窗台上发呆。篮球场被阳光炙烤着,仿佛可以听见焦躁的声音。暮年便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正对阳光。

我向她喊,“喂,你不晒吗?”

她莞尔一笑,不说话。分钟后,她走进了我的班级。

高中的时光犹如提了速的火车,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无法预测的未来只是近在咫尺的虚幻。书一本本增多之时,时间也便流过。留下的,忘记的,纪念的。慌忙中,来不及拾起的。丢掉也便丢掉了。没有时间再去回味酸甜。

那些初中所结实的狐朋狗友陪我在高一过了最后一次圣诞,最后也便更奔东西。年少时放荡的话,以及当时以为沉重的承诺,到头来,如烟花一场,看过,散过,且过。

高二的圣诞,暮年带我去了市中心。人潮拥挤。在我以为玩乐便是KTV,游戏厅时,她拉着我,满脸兴奋地问,“坐摩天轮么?”

我有些惊愕,随即开心地点头。

仿佛触及到了天空的信仰。

暮年在摩天轮上,犹如找到了玩具的孩子,不时地自说自话,不时地哼起歌。我听出其中一首歌,是旅行的意义。我曾最喜欢的一首歌。摩天轮到顶端时,她问我,“离祭,你想过要离开这里么?”

“我天天都在想。”

“那就离开吧。”

“怎么离开?”

她沉默。

人驻扎于一个地方太久,便会自然中落地生根。脚底下仿佛生出了万根蔓藤,分分绑在不同的树干上。我们自身的惰性,使我们无从逃脱。望着那不可触及的未来,欲望与失落总是无时无刻地结缔于心间。人的不快乐,也便是因此而生。

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却从不知生活究竟是什么。

暮年的沉默让我感到痛心。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伤。我握住她的手,说,“离开是很简单的事情。它并不复杂。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拔掉脚下的钉子,挣脱束缚,处处都为广阔的未来。只是这未来丧失了轨道,也许并不是光明。

我带着暮年逃掉了数学补课,在街上放肆地挥霍着大把的时间。这种日子日日都有,放学,抑或放假,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即是平常的事情。而这平常在那一刻反射出了光辉,自由总是如此令人心怡的事情。

坐公车过桥时,暮年将半个身子置于窗外,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的面容平静如水。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三假期的补课,我嘲笑着那些依旧在教室里闷头做题的人的无能,幼稚地将自己的不羁恨不得表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那时的自由太多,多到来不及去珍惜。如今想来,已把那些当做叛逆时期的举动。轻易不再记起。

不知是因为太疼痛,还是太快乐。

不再记起,便是最好的方式。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有太多,好的,不好的。留恋是最残忍的方式,要么忘掉,要么记住。记忆便是疼痛的物质,因了它的不再重来,让人时常感到丧失的痛苦。无论怎么会想,回不去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高三的来临,并没有让人感到轰烈的扑面而来。它的寂静,仿佛孕育着暴风雨的开始。

暮年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她的自由总是主宰了她的一切心意。我常“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要离开么?

——是的,要离开。

——可是离开了以后,我们的归宿又是哪里呢?

——如若我们于这座城市中都只是过客,那么追寻,不正是这十几年来的意义么?

而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那时是如此仓促的岁月,时光一旦有了痕迹,也便显得破旧了些。光芒微弱,即便如此,还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行进着。暮年说,“这样子的姿态,如同勇士。”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如同勇士。我只是忘了告诉她,勇士的未来不一定都是光明。

上帝拯救了我。我一直这样坚信。

在经历了初中的打架,变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以及一切的一切。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已经踏上了不归路途时,我争气地考上了高中。

遇见暮年时,是一次午后。开学已久,那天中午学生都回了家。我因来了痛经而留在学校,不愿走动。学校里至极的安静,我坐在窗台上发呆。篮球场被阳光炙烤着,仿佛可以听见焦躁的声音。暮年便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正对阳光。

我向她喊,“喂,你不晒吗?”

她莞尔一笑,不说话。分钟后,她走进了我的班级。

高中的时光犹如提了速的火车,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无法预测的未来只是近在咫尺的虚幻。书一本本增多之时,时间也便流过。留下的,忘记的,纪念的。慌忙中,来不及拾起的。丢掉也便丢掉了。没有时间再去回味酸甜。

那些初中所结实的狐朋狗友陪我在高一过了最后一次圣诞,最后也便更奔东西。年少时放荡的话,以及当时以为沉重的承诺,到头来,如烟花一场,看过,散过,且过。

高二的圣诞,暮年带我去了市中心。人潮拥挤。在我以为玩乐便是KTV,游戏厅时,她拉着我,满脸兴奋地问,“坐摩天轮么?”

我有些惊愕,随即开心地点头。

仿佛触及到了天空的信仰。

暮年在摩天轮上,犹如找到了玩具的孩子,不时地自说自话,不时地哼起歌。我听出其中一首歌,是旅行的意义。我曾最喜欢的一首歌。摩天轮到顶端时,她问我,“离祭,你想过要离开这里么?”

“我天天都在想。”

“那就离开吧。”

“怎么离开?”

她沉默。

人驻扎于一个地方太久,便会自然中落地生根。脚底下仿佛生出了万根蔓藤,分分绑在不同的树干上。我们自身的惰性,使我们无从逃脱。望着那不可触及的未来,欲望与失落总是无时无刻地结缔于心间。人的不快乐,也便是因此而生。

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却从不知生活究竟是什么。

暮年的沉默让我感到痛心。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伤。我握住她的手,说,“离开是很简单的事情。它并不复杂。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拔掉脚下的钉子,挣脱束缚,处处都为广阔的未来。只是这未来丧失了轨道,也许并不是光明。

我带着暮年逃掉了数学补课,在街上放肆地挥霍着大把的时间。这种日子日日都有,放学,抑或放假,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即是平常的事情。而这平常在那一刻反射出了光辉,自由总是如此令人心怡的事情。

坐公车过桥时,暮年将半个身子置于窗外,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的面容平静如水。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三假期的补课,我嘲笑着那些依旧在教室里闷头做题的人的无能,幼稚地将自己的不羁恨不得表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那时的自由太多,多到来不及去珍惜。如今想来,已把那些当做叛逆时期的举动。轻易不再记起。

不知是因为太疼痛,还是太快乐。

不再记起,便是最好的方式。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有太多,好的,不好的。留恋是最残忍的方式,要么忘掉,要么记住。记忆便是疼痛的物质,因了它的不再重来,让人时常感到丧失的痛苦。无论怎么会想,回不去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高三的来临,并没有让人感到轰烈的扑面而来。它的寂静,仿佛孕育着暴风雨的开始。

暮年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她的自由总是主宰了她的一切心意。我常“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要离开么?

——是的,要离开。

——可是离开了以后,我们的归宿又是哪里呢?

——如若我们于这座城市中都只是过客,那么追寻,不正是这十几年来的意义么?

而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那时是如此仓促的岁月,时光一旦有了痕迹,也便显得破旧了些。光芒微弱,即便如此,还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行进着。暮年说,“这样子的姿态,如同勇士。”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如同勇士。我只是忘了告诉她,勇士的未来不一定都是光明。

上帝拯救了我。我一直这样坚信。

在经历了初中的打架,变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以及一切的一切。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已经踏上了不归路途时,我争气地考上了高中。

遇见暮年时,是一次午后。开学已久,那天中午学生都回了家。我因来了痛经而留在学校,不愿走动。学校里至极的安静,我坐在窗台上发呆。篮球场被阳光炙烤着,仿佛可以听见焦躁的声音。暮年便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正对阳光。

我向她喊,“喂,你不晒吗?”

她莞尔一笑,不说话。分钟后,她走进了我的班级。

高中的时光犹如提了速的火车,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无法预测的未来只是近在咫尺的虚幻。书一本本增多之时,时间也便流过。留下的,忘记的,纪念的。慌忙中,来不及拾起的。丢掉也便丢掉了。没有时间再去回味酸甜。

那些初中所结实的狐朋狗友陪我在高一过了最后一次圣诞,最后也便更奔东西。年少时放荡的话,以及当时以为沉重的承诺,到头来,如烟花一场,看过,散过,且过。

高二的圣诞,暮年带我去了市中心。人潮拥挤。在我以为玩乐便是KTV,游戏厅时,她拉着我,满脸兴奋地问,“坐摩天轮么?”

我有些惊愕,随即开心地点头。

仿佛触及到了天空的信仰。

暮年在摩天轮上,犹如找到了玩具的孩子,不时地自说自话,不时地哼起歌。我听出其中一首歌,是旅行的意义。我曾最喜欢的一首歌。摩天轮到顶端时,她问我,“离祭,你想过要离开这里么?”

“我天天都在想。”

“那就离开吧。”

“怎么离开?”

她沉默。

人驻扎于一个地方太久,便会自然中落地生根。脚底下仿佛生出了万根蔓藤,分分绑在不同的树干上。我们自身的惰性,使我们无从逃脱。望着那不可触及的未来,欲望与失落总是无时无刻地结缔于心间。人的不快乐,也便是因此而生。

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却从不知生活究竟是什么。

暮年的沉默让我感到痛心。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伤。我握住她的手,说,“离开是很简单的事情。它并不复杂。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拔掉脚下的钉子,挣脱束缚,处处都为广阔的未来。只是这未来丧失了轨道,也许并不是光明。

我带着暮年逃掉了数学补课,在街上放肆地挥霍着大把的时间。这种日子日日都有,放学,抑或放假,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即是平常的事情。而这平常在那一刻反射出了光辉,自由总是如此令人心怡的事情。

坐公车过桥时,暮年将半个身子置于窗外,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的面容平静如水。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三假期的补课,我嘲笑着那些依旧在教室里闷头做题的人的无能,幼稚地将自己的不羁恨不得表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那时的自由太多,多到来不及去珍惜。如今想来,已把那些当做叛逆时期的举动。轻易不再记起。

不知是因为太疼痛,还是太快乐。

不再记起,便是最好的方式。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有太多,好的,不好的。留恋是最残忍的方式,要么忘掉,要么记住。记忆便是疼痛的物质,因了它的不再重来,让人时常感到丧失的痛苦。无论怎么会想,回不去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高三的来临,并没有让人感到轰烈的扑面而来。它的寂静,仿佛孕育着暴风雨的开始。

暮年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她的自由总是主宰了她的一切心意。我常“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要离开么?

——是的,要离开。

——可是离开了以后,我们的归宿又是哪里呢?

——如若我们于这座城市中都只是过客,那么追寻,不正是这十几年来的意义么?

而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那时是如此仓促的岁月,时光一旦有了痕迹,也便显得破旧了些。光芒微弱,即便如此,还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行进着。暮年说,“这样子的姿态,如同勇士。”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如同勇士。我只是忘了告诉她,勇士的未来不一定都是光明。

上帝拯救了我。我一直这样坚信。

在经历了初中的打架,变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以及一切的一切。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已经踏上了不归路途时,我争气地考上了高中。

遇见暮年时,是一次午后。开学已久,那天中午学生都回了家。我因来了痛经而留在学校,不愿走动。学校里至极的安静,我坐在窗台上发呆。篮球场被阳光炙烤着,仿佛可以听见焦躁的声音。暮年便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正对阳光。

我向她喊,“喂,你不晒吗?”

她莞尔一笑,不说话。分钟后,她走进了我的班级。

高中的时光犹如提了速的火车,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无法预测的未来只是近在咫尺的虚幻。书一本本增多之时,时间也便流过。留下的,忘记的,纪念的。慌忙中,来不及拾起的。丢掉也便丢掉了。没有时间再去回味酸甜。

那些初中所结实的狐朋狗友陪我在高一过了最后一次圣诞,最后也便更奔东西。年少时放荡的话,以及当时以为沉重的承诺,到头来,如烟花一场,看过,散过,且过。

高二的圣诞,暮年带我去了市中心。人潮拥挤。在我以为玩乐便是KTV,游戏厅时,她拉着我,满脸兴奋地问,“坐摩天轮么?”

我有些惊愕,随即开心地点头。

仿佛触及到了天空的信仰。

暮年在摩天轮上,犹如找到了玩具的孩子,不时地自说自话,不时地哼起歌。我听出其中一首歌,是旅行的意义。我曾最喜欢的一首歌。摩天轮到顶端时,她问我,“离祭,你想过要离开这里么?”

“我天天都在想。”

“那就离开吧。”

“怎么离开?”

她沉默。

人驻扎于一个地方太久,便会自然中落地生根。脚底下仿佛生出了万根蔓藤,分分绑在不同的树干上。我们自身的惰性,使我们无从逃脱。望着那不可触及的未来,欲望与失落总是无时无刻地结缔于心间。人的不快乐,也便是因此而生。

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却从不知生活究竟是什么。

暮年的沉默让我感到痛心。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伤。我握住她的手,说,“离开是很简单的事情。它并不复杂。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拔掉脚下的钉子,挣脱束缚,处处都为广阔的未来。只是这未来丧失了轨道,也许并不是光明。

我带着暮年逃掉了数学补课,在街上放肆地挥霍着大把的时间。这种日子日日都有,放学,抑或放假,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即是平常的事情。而这平常在那一刻反射出了光辉,自由总是如此令人心怡的事情。

坐公车过桥时,暮年将半个身子置于窗外,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的面容平静如水。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三假期的补课,我嘲笑着那些依旧在教室里闷头做题的人的无能,幼稚地将自己的不羁恨不得表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那时的自由太多,多到来不及去珍惜。如今想来,已把那些当做叛逆时期的举动。轻易不再记起。

不知是因为太疼痛,还是太快乐。

不再记起,便是最好的方式。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有太多,好的,不好的。留恋是最残忍的方式,要么忘掉,要么记住。记忆便是疼痛的物质,因了它的不再重来,让人时常感到丧失的痛苦。无论怎么会想,回不去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高三的来临,并没有让人感到轰烈的扑面而来。它的寂静,仿佛孕育着暴风雨的开始。

暮年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她的自由总是主宰了她的一切心意。我常“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要离开么?

——是的,要离开。

——可是离开了以后,我们的归宿又是哪里呢?

——如若我们于这座城市中都只是过客,那么追寻,不正是这十几年来的意义么?

而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那时是如此仓促的岁月,时光一旦有了痕迹,也便显得破旧了些。光芒微弱,即便如此,还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行进着。暮年说,“这样子的姿态,如同勇士。”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如同勇士。我只是忘了告诉她,勇士的未来不一定都是光明。

上帝拯救了我。我一直这样坚信。

在经历了初中的打架,变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以及一切的一切。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已经踏上了不归路途时,我争气地考上了高中。

遇见暮年时,是一次午后。开学已久,那天中午学生都回了家。我因来了痛经而留在学校,不愿走动。学校里至极的安静,我坐在窗台上发呆。篮球场被阳光炙烤着,仿佛可以听见焦躁的声音。暮年便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耳朵里塞着耳机,闭着眼睛,正对阳光。

我向她喊,“喂,你不晒吗?”

她莞尔一笑,不说话。分钟后,她走进了我的班级。

高中的时光犹如提了速的火车,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无法预测的未来只是近在咫尺的虚幻。书一本本增多之时,时间也便流过。留下的,忘记的,纪念的。慌忙中,来不及拾起的。丢掉也便丢掉了。没有时间再去回味酸甜。

那些初中所结实的狐朋狗友陪我在高一过了最后一次圣诞,最后也便更奔东西。年少时放荡的话,以及当时以为沉重的承诺,到头来,如烟花一场,看过,散过,且过。

高二的圣诞,暮年带我去了市中心。人潮拥挤。在我以为玩乐便是KTV,游戏厅时,她拉着我,满脸兴奋地问,“坐摩天轮么?”

我有些惊愕,随即开心地点头。

仿佛触及到了天空的信仰。

暮年在摩天轮上,犹如找到了玩具的孩子,不时地自说自话,不时地哼起歌。我听出其中一首歌,是旅行的意义。我曾最喜欢的一首歌。摩天轮到顶端时,她问我,“离祭,你想过要离开这里么?”

“我天天都在想。”

“那就离开吧。”

“怎么离开?”

她沉默。

人驻扎于一个地方太久,便会自然中落地生根。脚底下仿佛生出了万根蔓藤,分分绑在不同的树干上。我们自身的惰性,使我们无从逃脱。望着那不可触及的未来,欲望与失落总是无时无刻地结缔于心间。人的不快乐,也便是因此而生。

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却从不知生活究竟是什么。

暮年的沉默让我感到痛心。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伤。我握住她的手,说,“离开是很简单的事情。它并不复杂。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拔掉脚下的钉子,挣脱束缚,处处都为广阔的未来。只是这未来丧失了轨道,也许并不是光明。

我带着暮年逃掉了数学补课,在街上放肆地挥霍着大把的时间。这种日子日日都有,放学,抑或放假,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即是平常的事情。而这平常在那一刻反射出了光辉,自由总是如此令人心怡的事情。

坐公车过桥时,暮年将半个身子置于窗外,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的面容平静如水。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三假期的补课,我嘲笑着那些依旧在教室里闷头做题的人的无能,幼稚地将自己的不羁恨不得表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那时的自由太多,多到来不及去珍惜。如今想来,已把那些当做叛逆时期的举动。轻易不再记起。

不知是因为太疼痛,还是太快乐。

不再记起,便是最好的方式。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有太多,好的,不好的。留恋是最残忍的方式,要么忘掉,要么记住。记忆便是疼痛的物质,因了它的不再重来,让人时常感到丧失的痛苦。无论怎么会想,回不去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高三的来临,并没有让人感到轰烈的扑面而来。它的寂静,仿佛孕育着暴风雨的开始。

暮年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她的自由总是主宰了她的一切心意。我常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

作为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身处的时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企盼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可是步步走来,我却突然发现,年青一代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被不断侵蚀并形成了一股潮流,那是我单枪匹马无法战胜的敌人,是纯真年代衍生出来的文化劲旅。­

就说风靡90年代年轻人的郭敬明,流行的知音体、梨花体、蜜糖体,在我“不成熟”的看法下无非是矫情再加上骗稿费,“明媚而忧伤,四十五度角抬头看天。”这都成了标志。我们笔下的文字也是这种风格,感觉有点像人妖,没有一点快乐的氛围,让人感觉不到阳光的气息,灰暗、忧愁、颓废。我们还是没有进入社会的孩子,为什么就这么不快乐?为什么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催人泪下的呢?我们的快乐哪里去了?属于青春的朝气蓬勃哪里去了?这是90后吗,90后是无知无畏,朝气蓬勃,90后应是锦衣年少,白马轻裘的年纪,理应由无边光景,凌云意气,哪能像现在一样老气横秋,悲咏不绝。像那种自诩文艺青年的90后的细腻描写“然而冰水却偏偏在我那发不出一点点声响的喉咙里缠绵萦绕,激起一阵无比压抑的寒咳涟漪”,我的天神呀,你至于吗,你能有多忧伤,喝水呛到了也写得这么忧伤,不,是无病呻吟!其实要说忧愁,每个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多愁善感,在你心头萌动,不时的在你心头挠几下。这并不可怕,它不是藤,不会无限制的长大,紧紧勒住你的心脏不放。怕就怕你为他供应营养。90后不曾经历大的波折,日子如同六月西湖水一样波澜不惊,为何“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到老?”“少年不识愁滋味”不要在我面前矫揉造作强忧愁。 青春不该忧愁风雨,文字不该矫揉造作。我们年轻,就该不言放弃,勇往直前。我们激扬文字,就是要书写心中凌云壮志,我们指点江山,就是该展望美好愿景理想。

如果是女生,所谓细腻的文体也就算了,可是令我不解的是,那些本该行文大气、旷达高远的男生们也动辄泪流满面,或者干脆悲伤逆流成河,眼中尽是摩天轮、四叶草。作为一个女生,我不敢说那些“美文佳作”怎么样,我只是疑惑,他们什么时候这么细腻敏感了,亦或者是套用了固定的词语和句式。像摩天轮,在我印象里,其实根本没有“摩天轮”这一概念,只有一个叫做“高空观光缆车”的大家伙,不过是一种大型转轮状的机械建筑设施。可是近期,缆车一包装就成了摩天轮,同时还附加了一堆奇幻的“传说”。上网随便搜搜关于它的图片,竟满眼都是少男少女们虔诚地注视这个庞然大物的画面。他们说,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 我不愿做如此娇情的人,更不愿把自己以后的幸福绑定在一个虚幻而庞大的事物上。明明是糊弄三岁小孩的东西,却被如此多的人接受并且推广。那些少年少女们矫情地写着摩天轮的传说“站在轮回下,仰望着幸福,然后低下头快步离开。也许我会一直都仰起头。他们说这样,眼泪不容易流下来”。 我真怀疑他们到底是纯真得过了头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不得不借助“传说”的力量。我始终认为,用摩天轮来寄托情感,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还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群体的无聊甚至是无知。年少的我们生硬地将摩天轮变成爱情的传教士以及证明人,却没有发现它附带了许多忧伤的文字,尾随了一大堆爱情的感怀,摩天轮已经成为寂寞的代言人,成为忧郁文字的主演,成为某些少男少女展示苍白青春的专利。

先是忧郁地老气横秋,再是幼稚地寂寞伤感,看吧,这就是90后的文字,从某些才华傲人的新概念作家,到我身边化烟熏妆、特大号的眼睛、胸口刺青的“非主流”们,具是如此。我常在想,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脆弱”,不再阳光。常常幻想自己生在五四时期,扛起新民主主义的大旗;幻想自己早生10年,大吼出“中国,你可以”。那才是我想要的张扬青春,那文字碰撞的才是真我性情。而如今,竟要大张旗鼓的倡导我手写我心的“阳刚作文”,真是太过可笑。

也许是我太过守旧,不能接受某些时代的产物,或许我还未进入叛逆期。但是我想说生活就是希望,痛苦只是臆想,伸出手就会触到阳光,忧伤太短,快乐太长。不要沉迷于明媚的忧伤,不要逃避光亮,飞向天空,带着勇气好梦想,笑容温暖,眼神明亮......

孤独★摩天轮

黄昏时,它只是落日余辉中的守望者。一圈又一圈,永不知疲倦的轮回。到底是开始还是结局?它总是回归原点。何时它才可以等待到它所期待的?疑问重重扣击我的灵魂。孤独,在天地之间随着它的旋转一遍由一遍的轮回,重生。

据说,每一个仰望摩天轮的人都是在守望自己的幸福。这样说来,我也是了.可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无法知道的谜底.陪伴着它,站在微黄且柔和的夕阳之中.那种寂寞,孤独,无助,难以言说.只是留下一个背影,模糊的背影.可却被风带走了.我无力挽回它的离开.就让我这孤独的影子----它,离开吧,这对它也许也是一种解脱.

一圈又一圈

一次又一次

我依然在等待着

属于我的那份幸福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如果错过那么怎样也无法挽回.却因为害怕失败,眼睁睁失去.当我知道我只是你的回忆,我才明白,我对你没有不具有任何意义.

广场上孩子的欢笑声,残酷的刺破我的耳膜;胖乎乎的棉花糖像一团团烟雾,笼罩我的眼;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铛---铛----铛------铛“,洁白的鸽子“呼---------“的被惊飞起来.像一团团的雾在空中飞舞着.

我的名字-------落梨梦,果然梨就等于离

转身,离开摩天轮

命运的命轮中写满了离!

我知道我只是你的回忆,再也不具有任何意义和力量!!!!!!

可我还是在静静的等待,在摩天轮下.

我知道,一切还未被我察觉就已结束.可是那是对你.我在摩天轮中许愿------守护

静静看着自己的幸福,用心去守护,也是一种幸福,难道不是么?

摩天轮下,只有一个小小的,傻傻的身影,陪伴着一圈一圈不知疲倦的旋转的摩天轮.

11月的摩天轮

11月的摩天轮

旋转的天堂,从最低点出发,慢慢随着时光的记忆转动。

天堂的轮盘,放飞童年的际遇,棒棒糖,甜甜的滋味。

轮盘的铃铛,摇晃间,找寻风的故事。

光的转盘,总是那么不急不慢,重复着,一次次在天际划出一道道完美的弧。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就这样,轮回,似乎它也不知道停止,大概从一开始它就这么转着。

它累吗?也许吧。它能感觉到吗?也许吧。正是因为世上有太多的不确定,也便有了也许。正因为存在着也许,所以有一天摩天轮也会停下来,当它失去了转动意义的时候。

旋转开去的记忆,偶尔也飘落几片枫叶,也想去翻开关于摩天轮的回忆,要明白,在它那儿,有着无限美好的过往,可无人去读,而我也只是个想读却读不懂的人罢了。

飞鸟斜斜划过,飞越蓝色的天空,穿越过往的流年。

“我崇拜摩天轮。在我心中,它就像一架往返于人间与天堂的观光列车……”曾听一个孩子这样说过的。偶尔也会问问自己,当自己坐上那列观光车真的可以到达天堂吗?不知是何时,藤草长到了月亮,纸飞机能在天空自由的飞翔。向往能再一次能坐上摩天轮,拿着棒棒糖,有阳光的天空,云朵飘飘,像棉花糖,而我乘着摩天轮去触摸天空的记忆。

它们说,每一个仰望摩天轮的孩子,其实都是在仰望自己的幸福,因为,就在时间如摩天轮般转动时,守护天使也在上面抚弄,自己的羽翼。仰望,仰望那不可触及的高度,找寻我的幸福。问自己,找到了吗?茫然。也许,找到了,也许没有,而也许的也只能是也许。

即使是静止的时光,即使是转错了方向的人生,终究是会转回来的,这便是摩天轮,一次次在这里轮回。低下头,便是你从身下轻轻流过;抑或抬起头,看见你从天空慢慢的轮过。也许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摩天轮一样。有的人在你生命里轮了一圈,就走了,而有的人,可能会留恋,于是会再次出现在你生命中。而你只能一圈圈不断的旋转着。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这漫长沉默的过程完整的画了一个圆。静默地等待再次重逢。

紫丁香的花瓣,是春天的琴,在记忆的绿叶上弹奏着心音;记忆里的摩天轮,是童年的棒棒糖,将一切的美好都转成微笑的甜。

――――仅以此篇送给17岁的好友

2005.11.9夜 Konta

好友的评论:摩天轮只是我们心目中望不可及的幸福。我看得见,却摸不着,只能痴痴地守侯,任它从指间溜走,留给我的,唯有化成水的雪。十指冰凉如水。

我的天堂已经远去,我只有归处。我的童年无法追回。糖,化成了蜜,却留给了我苦涩的记忆。也许,摩天轮只是,天堂与地狱的过门。

是不是我们的幸福都要经历千辛万苦,绕过那么大一圈,才能得到?

小乐,你是个快乐却不悲伤的孩子,有淡淡的忧伤却不沉重抑郁,于是你有着蓝天白云含着大大的一圈一圈的棒棒糖踩着脚踏车无忧无虑的孩子,你的幸福也会像个小孩子。记住,不要像儿时读的童话那样淘气的小熊丢掉一个又一个玉米,不要丢掉幸福。

长青藤叶子掉落,心早就逝去了。现在的我只有些不痛不痒。但愿我的朋友,当然也有你的朋友,可以乘坐大大神奇的摩天轮,触到天堂的顶部,找到幸福。――月冷无声

心不在、何谓爱

心不在,爱未央——副题

这是一份很真挚很真挚的爱情,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她们从幼稚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专修、工作,都是在一起,都是很相爱,也是上天对他们特别眷顾吧,赐予他们那么引以为傲的感情。

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双方父母当然也是十分中意自己孩子的另一半,他们就真的要结婚了。两个人很开心的,和孩子一样。一起去看婚纱,看酒店,看新房。手牵手的去拍婚纱照,去选宴请宾客的喜帖,去挑喜宴上的菜肴。也许,这几天的准备是他们最充实,最美好,最值得怀恋的日子吧。

真的开始讨厌这句话了,幸福是会用完的。

当她看见一块白单子盖在那个人的身上时,她的世界粉碎了,崩析了,瞬间分子化了。怔怔地走到马路上,看着来往的车辆,高大的大厦,繁华的都市,在她眼里一切都是虚无的,她只是悲伤,悲伤的脸眼泪都不敢留下来。从小到大,都有他在身边,她真的不愿意去想没有他的日子自己要怎么活。

也许,死了倒更好。

这个想法瞬间占据了她整个脑袋的思想,可怜的人儿就先丢了魂一般,直直地走向马路的中间。远处有车驶来,“这样总会死了吧”,她这样自言自语着。

“不行啊,这样你会死的,我想你好好活着”

她好像听到了他的魂魄说的话,马上收起脚步,并安全的走到人行道上。原来你一直没有离开,你不会离开我的,我也会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她开心地笑了笑。

晚饭后,她对父母说想出去走走,父母也没好拦着,在关门的时候说了句注意安全。

自己徒步来到了游乐园,眼前的是夜晚的摩天轮,很美丽,她想起从前和他最喜欢来的地方就是这里。她买了票,进入游乐园里。票是两张,就像是两个人一起一样。

旋转木马总是拼命的奔跑,每跑一阵就总会换一阵新的的热闹;云霄飞车总是疯狂的转弯,每转一次就总会有一阵惊悚的尖叫;摩天轮……

他知道她一定会坐摩天轮,他在等她。

当她踏上摩天轮的时候,两个人都是满足的。哦,不对,严格的说是一人和一个魂魄。摩天轮缓缓的上升,当快转到最高点的时候,他们都想起了那个传说,几滴晶莹的液体从她的眼眶里落下来。他习惯地想要去擦拭。却发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再一圈,再飞一圈就好,因为他知道,她的无助眼神还没有依靠。其实他是多想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可是自己做不到。摩天轮,求求你,再一圈再陪陪她就好,真的,我想要让她扬起那沉重的嘴角。多希望让摩天轮带着她飞到天上,可是它却一直往下掉。他现在已经不怕她的泪让他的心生锈了,因为,因为自己已经没有心了……

多悲哀啊,自己的心都不在了,却一直还认为自己爱她。有人说,心不在,何谓爱?可他还是相信自己还是有资格爱她的,所以,他做了他在人间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他飞到她的耳畔,柔声说了一句,我爱你,好好替我照顾自己。

她听见了,他也知道她听见了……

在他离开人间的那一刹那,他依稀听见她在轻唤他的名字。

他知道了,清楚了,明白了,了解了,清晰了,透彻了,原来,“心不在,何谓爱”这句话不适合他们,他只能说是

心不在,而爱未央。

逆风呼喊——也谈时代产物的无声冲击

逆风呼喊

——也谈时代产物的无声冲击

⊙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孙明璐

作为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身处的时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企盼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可是步步走来,我却突然发现,年青一代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被不断侵蚀并形成了一股潮流,那是我单枪匹马无法战胜的敌人,是纯真年代衍生出来的文化劲旅。

摩天轮:谁为青春添加了无聊的注解

在我的印象里,其实根本没有“摩天轮”这一概念,只有一个叫做“高空观光缆车”的大家伙,这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公园的保留节目。坐在上面,我总是傻傻地看着下面的景物在自己的脚下缓缓移动,而手里却蹂躏着那张缆车票的存根。

最近一段时期,那缆车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摩天轮,同时还附带了一堆奇幻的“传说”。上网随便搜搜关于它的图片,竟满眼都是少男少女们虔诚地注视这个庞然大物的画面。他们说,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

我不愿做如此矫情的人,更不愿把自己以后的幸福绑定在一个虚幻而庞大的事物上。明明是糊弄三岁小孩的东西,却被如此多的人接受并且推广。我真怀疑他们到底是纯真得过了头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不得不借助“传说”的力量。然而,这些“传说”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懵懂的心,使得许多“90后”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波动。

我始终以为,用摩天轮来寄托情感,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还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群体的无聊甚至是无知。年少的我们生硬地将摩天轮变成爱情的传教士以及证明人,却没有发现它附带了许多忧伤的文字,尾随了一大堆爱情的感怀,更没有意识到它来势汹汹正准备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洗脑。我悲哀地发现,摩天轮已成为寂寞的代言人,成为忧郁文字的主演,成为某些少男少女展示苍白青春的专利。

非主流:成就了多少文字与图片的造作演绎

提到非主流,最先想到的是“火星文”和PS。

ゃ.旪孒菂蓠汧bú湜颩啲佋唤,洏湜树啲涻弃.!╲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Ч?峩颠覆と孒整个卋琾,ヲ祗儰б_﹋摆徰ǘ『〆人尔dē菿影。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这就是“火星文”。然而在我看来,“火星文”就是不好好写字,那些被分解的汉字犹如被肢解的人,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它们是文字的劫难。

至于非主流图片,大概许多女孩子会喜欢吧。用PS为自己化烟熏妆,特大号的眼睛,做出来的红晕,烟花烫出来的头发……或者来个以“孤单”“迷茫”为主题的图片,要出位,要前卫,要做达人,要做潮人,要拿着烟一脸萧索,要顶着大雨满眼空洞,并且图片中的人物都加进了朋克的元素,比如添个唇钉、打七八个耳洞……

很多时候我看着电脑屏幕都会怀疑:到底是不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

非主流不是向上的精神食粮,它如同英国嬉皮士般注定要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消亡。而“火星文”与PS,成为了审美标准的逆向需求,追逐者通过漠视常规的理论,开始了与积极思想的反向竞争。

校园文学:往前走了多久,又迷失了多久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写手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郭敬明、韩寒之流。如果真要确定一个时间,那应该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吧。当时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从此红得一发不可收拾。但当他转向车坛又发生了疑似炒作的“韩白论战”后,我不禁失望不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郭敬明大红大紫,女孩子们看一遍《幻城》落一遍泪,读一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哭一场。当时我挺喜欢郭敬明,甚至还模仿过他的文笔,开始用“忧郁”“苍蓝”之类的词,最后发现模仿不到位,情节拖沓、内容空洞,所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等到高中,开始紧俏的是韩国小说,彩色的封面,精美的包装,几十块钱一套还附赠小礼品,颇受女生欢迎。但我终于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始强烈抵制这类作品。

虽然说是抵制,但我无法视而不见。高一的理化课,每当我受不了氢氧化钠或是次氯酸的轰炸时,就悄悄地向邻座女生借小说看。但这些小说往往充斥着幼稚的语言和老套的情节,比如一帮帅得不能再帅还超级有钱的富家子弟和平凡的女生一遍遍地周旋,比如极其渴望恋爱的女生和“校草”奇迹般地相遇,比如大堆的表情符号=_=、≧◇≦……

曹文轩说,少年写手大行其道强化了一个民族的写作意识。从前我常为这句话高兴,毕竟文学需要新鲜的血液。可是现在,《青春万岁》《你别无选择》早已无人知晓;王蒙、刘索拉这些开逆风呼喊

——也谈时代产物的无声冲击

⊙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孙明璐

作为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身处的时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企盼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可是步步走来,我却突然发现,年青一代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被不断侵蚀并形成了一股潮流,那是我单枪匹马无法战胜的敌人,是纯真年代衍生出来的文化劲旅。

摩天轮:谁为青春添加了无聊的注解

在我的印象里,其实根本没有“摩天轮”这一概念,只有一个叫做“高空观光缆车”的大家伙,这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公园的保留节目。坐在上面,我总是傻傻地看着下面的景物在自己的脚下缓缓移动,而手里却蹂躏着那张缆车票的存根。

最近一段时期,那缆车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摩天轮,同时还附带了一堆奇幻的“传说”。上网随便搜搜关于它的图片,竟满眼都是少男少女们虔诚地注视这个庞然大物的画面。他们说,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

我不愿做如此矫情的人,更不愿把自己以后的幸福绑定在一个虚幻而庞大的事物上。明明是糊弄三岁小孩的东西,却被如此多的人接受并且推广。我真怀疑他们到底是纯真得过了头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不得不借助“传说”的力量。然而,这些“传说”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懵懂的心,使得许多“90后”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波动。

我始终以为,用摩天轮来寄托情感,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还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群体的无聊甚至是无知。年少的我们生硬地将摩天轮变成爱情的传教士以及证明人,却没有发现它附带了许多忧伤的文字,尾随了一大堆爱情的感怀,更没有意识到它来势汹汹正准备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洗脑。我悲哀地发现,摩天轮已成为寂寞的代言人,成为忧郁文字的主演,成为某些少男少女展示苍白青春的专利。

非主流:成就了多少文字与图片的造作演绎

提到非主流,最先想到的是“火星文”和PS。

ゃ.旪孒菂蓠汧bú湜颩啲佋唤,洏湜树啲涻弃.!╲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Ч?峩颠覆と孒整个卋琾,ヲ祗儰б_﹋摆徰ǘ『〆人尔dē菿影。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这就是“火星文”。然而在我看来,“火星文”就是不好好写字,那些被分解的汉字犹如被肢解的人,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它们是文字的劫难。

至于非主流图片,大概许多女孩子会喜欢吧。用PS为自己化烟熏妆,特大号的眼睛,做出来的红晕,烟花烫出来的头发……或者来个以“孤单”“迷茫”为主题的图片,要出位,要前卫,要做达人,要做潮人,要拿着烟一脸萧索,要顶着大雨满眼空洞,并且图片中的人物都加进了朋克的元素,比如添个唇钉、打七八个耳洞……

很多时候我看着电脑屏幕都会怀疑:到底是不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

非主流不是向上的精神食粮,它如同英国嬉皮士般注定要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消亡。而“火星文”与PS,成为了审美标准的逆向需求,追逐者通过漠视常规的理论,开始了与积极思想的反向竞争。

校园文学:往前走了多久,又迷失了多久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写手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郭敬明、韩寒之流。如果真要确定一个时间,那应该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吧。当时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从此红得一发不可收拾。但当他转向车坛又发生了疑似炒作的“韩白论战”后,我不禁失望不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郭敬明大红大紫,女孩子们看一遍《幻城》落一遍泪,读一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哭一场。当时我挺喜欢郭敬明,甚至还模仿过他的文笔,开始用“忧郁”“苍蓝”之类的词,最后发现模仿不到位,情节拖沓、内容空洞,所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等到高中,开始紧俏的是韩国小说,彩色的封面,精美的包装,几十块钱一套还附赠小礼品,颇受女生欢迎。但我终于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始强烈抵制这类作品。

虽然说是抵制,但我无法视而不见。高一的理化课,每当我受不了氢氧化钠或是次氯酸的轰炸时,就悄悄地向邻座女生借小说看。但这些小说往往充斥着幼稚的语言和老套的情节,比如一帮帅得不能再帅还超级有钱的富家子弟和平凡的女生一遍遍地周旋,比如极其渴望恋爱的女生和“校草”奇迹般地相遇,比如大堆的表情符号=_=、≧◇≦……

曹文轩说,少年写手大行其道强化了一个民族的写作意识。从前我常为这句话高兴,毕竟文学需要新鲜的血液。可是现在,《青春万岁》《你别无选择》早已无人知晓;王蒙、刘索拉这些开逆风呼喊

——也谈时代产物的无声冲击

⊙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孙明璐

作为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身处的时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企盼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可是步步走来,我却突然发现,年青一代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被不断侵蚀并形成了一股潮流,那是我单枪匹马无法战胜的敌人,是纯真年代衍生出来的文化劲旅。

摩天轮:谁为青春添加了无聊的注解

在我的印象里,其实根本没有“摩天轮”这一概念,只有一个叫做“高空观光缆车”的大家伙,这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公园的保留节目。坐在上面,我总是傻傻地看着下面的景物在自己的脚下缓缓移动,而手里却蹂躏着那张缆车票的存根。

最近一段时期,那缆车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摩天轮,同时还附带了一堆奇幻的“传说”。上网随便搜搜关于它的图片,竟满眼都是少男少女们虔诚地注视这个庞然大物的画面。他们说,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

我不愿做如此矫情的人,更不愿把自己以后的幸福绑定在一个虚幻而庞大的事物上。明明是糊弄三岁小孩的东西,却被如此多的人接受并且推广。我真怀疑他们到底是纯真得过了头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不得不借助“传说”的力量。然而,这些“传说”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懵懂的心,使得许多“90后”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波动。

我始终以为,用摩天轮来寄托情感,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还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群体的无聊甚至是无知。年少的我们生硬地将摩天轮变成爱情的传教士以及证明人,却没有发现它附带了许多忧伤的文字,尾随了一大堆爱情的感怀,更没有意识到它来势汹汹正准备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洗脑。我悲哀地发现,摩天轮已成为寂寞的代言人,成为忧郁文字的主演,成为某些少男少女展示苍白青春的专利。

非主流:成就了多少文字与图片的造作演绎

提到非主流,最先想到的是“火星文”和PS。

ゃ.旪孒菂蓠汧bú湜颩啲佋唤,洏湜树啲涻弃.!╲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Ч?峩颠覆と孒整个卋琾,ヲ祗儰б_﹋摆徰ǘ『〆人尔dē菿影。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这就是“火星文”。然而在我看来,“火星文”就是不好好写字,那些被分解的汉字犹如被肢解的人,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它们是文字的劫难。

至于非主流图片,大概许多女孩子会喜欢吧。用PS为自己化烟熏妆,特大号的眼睛,做出来的红晕,烟花烫出来的头发……或者来个以“孤单”“迷茫”为主题的图片,要出位,要前卫,要做达人,要做潮人,要拿着烟一脸萧索,要顶着大雨满眼空洞,并且图片中的人物都加进了朋克的元素,比如添个唇钉、打七八个耳洞……

很多时候我看着电脑屏幕都会怀疑:到底是不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

非主流不是向上的精神食粮,它如同英国嬉皮士般注定要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消亡。而“火星文”与PS,成为了审美标准的逆向需求,追逐者通过漠视常规的理论,开始了与积极思想的反向竞争。

校园文学:往前走了多久,又迷失了多久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写手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郭敬明、韩寒之流。如果真要确定一个时间,那应该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吧。当时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从此红得一发不可收拾。但当他转向车坛又发生了疑似炒作的“韩白论战”后,我不禁失望不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郭敬明大红大紫,女孩子们看一遍《幻城》落一遍泪,读一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哭一场。当时我挺喜欢郭敬明,甚至还模仿过他的文笔,开始用“忧郁”“苍蓝”之类的词,最后发现模仿不到位,情节拖沓、内容空洞,所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等到高中,开始紧俏的是韩国小说,彩色的封面,精美的包装,几十块钱一套还附赠小礼品,颇受女生欢迎。但我终于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始强烈抵制这类作品。

虽然说是抵制,但我无法视而不见。高一的理化课,每当我受不了氢氧化钠或是次氯酸的轰炸时,就悄悄地向邻座女生借小说看。但这些小说往往充斥着幼稚的语言和老套的情节,比如一帮帅得不能再帅还超级有钱的富家子弟和平凡的女生一遍遍地周旋,比如极其渴望恋爱的女生和“校草”奇迹般地相遇,比如大堆的表情符号=_=、≧◇≦……

曹文轩说,少年写手大行其道强化了一个民族的写作意识。从前我常为这句话高兴,毕竟文学需要新鲜的血液。可是现在,《青春万岁》《你别无选择》早已无人知晓;王蒙、刘索拉这些开逆风呼喊

——也谈时代产物的无声冲击

⊙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孙明璐

作为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身处的时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企盼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可是步步走来,我却突然发现,年青一代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被不断侵蚀并形成了一股潮流,那是我单枪匹马无法战胜的敌人,是纯真年代衍生出来的文化劲旅。

摩天轮:谁为青春添加了无聊的注解

在我的印象里,其实根本没有“摩天轮”这一概念,只有一个叫做“高空观光缆车”的大家伙,这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公园的保留节目。坐在上面,我总是傻傻地看着下面的景物在自己的脚下缓缓移动,而手里却蹂躏着那张缆车票的存根。

最近一段时期,那缆车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摩天轮,同时还附带了一堆奇幻的“传说”。上网随便搜搜关于它的图片,竟满眼都是少男少女们虔诚地注视这个庞然大物的画面。他们说,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

我不愿做如此矫情的人,更不愿把自己以后的幸福绑定在一个虚幻而庞大的事物上。明明是糊弄三岁小孩的东西,却被如此多的人接受并且推广。我真怀疑他们到底是纯真得过了头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不得不借助“传说”的力量。然而,这些“传说”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懵懂的心,使得许多“90后”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波动。

我始终以为,用摩天轮来寄托情感,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还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群体的无聊甚至是无知。年少的我们生硬地将摩天轮变成爱情的传教士以及证明人,却没有发现它附带了许多忧伤的文字,尾随了一大堆爱情的感怀,更没有意识到它来势汹汹正准备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洗脑。我悲哀地发现,摩天轮已成为寂寞的代言人,成为忧郁文字的主演,成为某些少男少女展示苍白青春的专利。

非主流:成就了多少文字与图片的造作演绎

提到非主流,最先想到的是“火星文”和PS。

ゃ.旪孒菂蓠汧bú湜颩啲佋唤,洏湜树啲涻弃.!╲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Ч?峩颠覆と孒整个卋琾,ヲ祗儰б_﹋摆徰ǘ『〆人尔dē菿影。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这就是“火星文”。然而在我看来,“火星文”就是不好好写字,那些被分解的汉字犹如被肢解的人,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它们是文字的劫难。

至于非主流图片,大概许多女孩子会喜欢吧。用PS为自己化烟熏妆,特大号的眼睛,做出来的红晕,烟花烫出来的头发……或者来个以“孤单”“迷茫”为主题的图片,要出位,要前卫,要做达人,要做潮人,要拿着烟一脸萧索,要顶着大雨满眼空洞,并且图片中的人物都加进了朋克的元素,比如添个唇钉、打七八个耳洞……

很多时候我看着电脑屏幕都会怀疑:到底是不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

非主流不是向上的精神食粮,它如同英国嬉皮士般注定要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消亡。而“火星文”与PS,成为了审美标准的逆向需求,追逐者通过漠视常规的理论,开始了与积极思想的反向竞争。

校园文学:往前走了多久,又迷失了多久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写手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郭敬明、韩寒之流。如果真要确定一个时间,那应该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吧。当时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从此红得一发不可收拾。但当他转向车坛又发生了疑似炒作的“韩白论战”后,我不禁失望不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郭敬明大红大紫,女孩子们看一遍《幻城》落一遍泪,读一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哭一场。当时我挺喜欢郭敬明,甚至还模仿过他的文笔,开始用“忧郁”“苍蓝”之类的词,最后发现模仿不到位,情节拖沓、内容空洞,所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等到高中,开始紧俏的是韩国小说,彩色的封面,精美的包装,几十块钱一套还附赠小礼品,颇受女生欢迎。但我终于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始强烈抵制这类作品。

虽然说是抵制,但我无法视而不见。高一的理化课,每当我受不了氢氧化钠或是次氯酸的轰炸时,就悄悄地向邻座女生借小说看。但这些小说往往充斥着幼稚的语言和老套的情节,比如一帮帅得不能再帅还超级有钱的富家子弟和平凡的女生一遍遍地周旋,比如极其渴望恋爱的女生和“校草”奇迹般地相遇,比如大堆的表情符号=_=、≧◇≦……

曹文轩说,少年写手大行其道强化了一个民族的写作意识。从前我常为这句话高兴,毕竟文学需要新鲜的血液。可是现在,《青春万岁》《你别无选择》早已无人知晓;王蒙、刘索拉这些开逆风呼喊

——也谈时代产物的无声冲击

⊙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孙明璐

作为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身处的时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企盼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可是步步走来,我却突然发现,年青一代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被不断侵蚀并形成了一股潮流,那是我单枪匹马无法战胜的敌人,是纯真年代衍生出来的文化劲旅。

摩天轮:谁为青春添加了无聊的注解

在我的印象里,其实根本没有“摩天轮”这一概念,只有一个叫做“高空观光缆车”的大家伙,这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公园的保留节目。坐在上面,我总是傻傻地看着下面的景物在自己的脚下缓缓移动,而手里却蹂躏着那张缆车票的存根。

最近一段时期,那缆车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摩天轮,同时还附带了一堆奇幻的“传说”。上网随便搜搜关于它的图片,竟满眼都是少男少女们虔诚地注视这个庞然大物的画面。他们说,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

我不愿做如此矫情的人,更不愿把自己以后的幸福绑定在一个虚幻而庞大的事物上。明明是糊弄三岁小孩的东西,却被如此多的人接受并且推广。我真怀疑他们到底是纯真得过了头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不得不借助“传说”的力量。然而,这些“传说”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懵懂的心,使得许多“90后”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波动。

我始终以为,用摩天轮来寄托情感,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还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群体的无聊甚至是无知。年少的我们生硬地将摩天轮变成爱情的传教士以及证明人,却没有发现它附带了许多忧伤的文字,尾随了一大堆爱情的感怀,更没有意识到它来势汹汹正准备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洗脑。我悲哀地发现,摩天轮已成为寂寞的代言人,成为忧郁文字的主演,成为某些少男少女展示苍白青春的专利。

非主流:成就了多少文字与图片的造作演绎

提到非主流,最先想到的是“火星文”和PS。

ゃ.旪孒菂蓠汧bú湜颩啲佋唤,洏湜树啲涻弃.!╲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Ч?峩颠覆と孒整个卋琾,ヲ祗儰б_﹋摆徰ǘ『〆人尔dē菿影。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这就是“火星文”。然而在我看来,“火星文”就是不好好写字,那些被分解的汉字犹如被肢解的人,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它们是文字的劫难。

至于非主流图片,大概许多女孩子会喜欢吧。用PS为自己化烟熏妆,特大号的眼睛,做出来的红晕,烟花烫出来的头发……或者来个以“孤单”“迷茫”为主题的图片,要出位,要前卫,要做达人,要做潮人,要拿着烟一脸萧索,要顶着大雨满眼空洞,并且图片中的人物都加进了朋克的元素,比如添个唇钉、打七八个耳洞……

很多时候我看着电脑屏幕都会怀疑:到底是不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

非主流不是向上的精神食粮,它如同英国嬉皮士般注定要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消亡。而“火星文”与PS,成为了审美标准的逆向需求,追逐者通过漠视常规的理论,开始了与积极思想的反向竞争。

校园文学:往前走了多久,又迷失了多久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写手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郭敬明、韩寒之流。如果真要确定一个时间,那应该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吧。当时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从此红得一发不可收拾。但当他转向车坛又发生了疑似炒作的“韩白论战”后,我不禁失望不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郭敬明大红大紫,女孩子们看一遍《幻城》落一遍泪,读一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哭一场。当时我挺喜欢郭敬明,甚至还模仿过他的文笔,开始用“忧郁”“苍蓝”之类的词,最后发现模仿不到位,情节拖沓、内容空洞,所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等到高中,开始紧俏的是韩国小说,彩色的封面,精美的包装,几十块钱一套还附赠小礼品,颇受女生欢迎。但我终于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始强烈抵制这类作品。

虽然说是抵制,但我无法视而不见。高一的理化课,每当我受不了氢氧化钠或是次氯酸的轰炸时,就悄悄地向邻座女生借小说看。但这些小说往往充斥着幼稚的语言和老套的情节,比如一帮帅得不能再帅还超级有钱的富家子弟和平凡的女生一遍遍地周旋,比如极其渴望恋爱的女生和“校草”奇迹般地相遇,比如大堆的表情符号=_=、≧◇≦……

曹文轩说,少年写手大行其道强化了一个民族的写作意识。从前我常为这句话高兴,毕竟文学需要新鲜的血液。可是现在,《青春万岁》《你别无选择》早已无人知晓;王蒙、刘索拉这些开逆风呼喊

——也谈时代产物的无声冲击

⊙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孙明璐

作为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身处的时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企盼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可是步步走来,我却突然发现,年青一代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被不断侵蚀并形成了一股潮流,那是我单枪匹马无法战胜的敌人,是纯真年代衍生出来的文化劲旅。

摩天轮:谁为青春添加了无聊的注解

在我的印象里,其实根本没有“摩天轮”这一概念,只有一个叫做“高空观光缆车”的大家伙,这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公园的保留节目。坐在上面,我总是傻傻地看着下面的景物在自己的脚下缓缓移动,而手里却蹂躏着那张缆车票的存根。

最近一段时期,那缆车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摩天轮,同时还附带了一堆奇幻的“传说”。上网随便搜搜关于它的图片,竟满眼都是少男少女们虔诚地注视这个庞然大物的画面。他们说,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

我不愿做如此矫情的人,更不愿把自己以后的幸福绑定在一个虚幻而庞大的事物上。明明是糊弄三岁小孩的东西,却被如此多的人接受并且推广。我真怀疑他们到底是纯真得过了头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不得不借助“传说”的力量。然而,这些“传说”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懵懂的心,使得许多“90后”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波动。

我始终以为,用摩天轮来寄托情感,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还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群体的无聊甚至是无知。年少的我们生硬地将摩天轮变成爱情的传教士以及证明人,却没有发现它附带了许多忧伤的文字,尾随了一大堆爱情的感怀,更没有意识到它来势汹汹正准备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洗脑。我悲哀地发现,摩天轮已成为寂寞的代言人,成为忧郁文字的主演,成为某些少男少女展示苍白青春的专利。

非主流:成就了多少文字与图片的造作演绎

提到非主流,最先想到的是“火星文”和PS。

ゃ.旪孒菂蓠汧bú湜颩啲佋唤,洏湜树啲涻弃.!╲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Ч?峩颠覆と孒整个卋琾,ヲ祗儰б_﹋摆徰ǘ『〆人尔dē菿影。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这就是“火星文”。然而在我看来,“火星文”就是不好好写字,那些被分解的汉字犹如被肢解的人,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它们是文字的劫难。

至于非主流图片,大概许多女孩子会喜欢吧。用PS为自己化烟熏妆,特大号的眼睛,做出来的红晕,烟花烫出来的头发……或者来个以“孤单”“迷茫”为主题的图片,要出位,要前卫,要做达人,要做潮人,要拿着烟一脸萧索,要顶着大雨满眼空洞,并且图片中的人物都加进了朋克的元素,比如添个唇钉、打七八个耳洞……

很多时候我看着电脑屏幕都会怀疑:到底是不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

非主流不是向上的精神食粮,它如同英国嬉皮士般注定要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消亡。而“火星文”与PS,成为了审美标准的逆向需求,追逐者通过漠视常规的理论,开始了与积极思想的反向竞争。

校园文学:往前走了多久,又迷失了多久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写手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郭敬明、韩寒之流。如果真要确定一个时间,那应该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吧。当时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从此红得一发不可收拾。但当他转向车坛又发生了疑似炒作的“韩白论战”后,我不禁失望不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郭敬明大红大紫,女孩子们看一遍《幻城》落一遍泪,读一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哭一场。当时我挺喜欢郭敬明,甚至还模仿过他的文笔,开始用“忧郁”“苍蓝”之类的词,最后发现模仿不到位,情节拖沓、内容空洞,所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等到高中,开始紧俏的是韩国小说,彩色的封面,精美的包装,几十块钱一套还附赠小礼品,颇受女生欢迎。但我终于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始强烈抵制这类作品。

虽然说是抵制,但我无法视而不见。高一的理化课,每当我受不了氢氧化钠或是次氯酸的轰炸时,就悄悄地向邻座女生借小说看。但这些小说往往充斥着幼稚的语言和老套的情节,比如一帮帅得不能再帅还超级有钱的富家子弟和平凡的女生一遍遍地周旋,比如极其渴望恋爱的女生和“校草”奇迹般地相遇,比如大堆的表情符号=_=、≧◇≦……

曹文轩说,少年写手大行其道强化了一个民族的写作意识。从前我常为这句话高兴,毕竟文学需要新鲜的血液。可是现在,《青春万岁》《你别无选择》早已无人知晓;王蒙、刘索拉这些开逆风呼喊

——也谈时代产物的无声冲击

⊙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孙明璐

作为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身处的时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企盼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可是步步走来,我却突然发现,年青一代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被不断侵蚀并形成了一股潮流,那是我单枪匹马无法战胜的敌人,是纯真年代衍生出来的文化劲旅。

摩天轮:谁为青春添加了无聊的注解

在我的印象里,其实根本没有“摩天轮”这一概念,只有一个叫做“高空观光缆车”的大家伙,这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公园的保留节目。坐在上面,我总是傻傻地看着下面的景物在自己的脚下缓缓移动,而手里却蹂躏着那张缆车票的存根。

最近一段时期,那缆车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摩天轮,同时还附带了一堆奇幻的“传说”。上网随便搜搜关于它的图片,竟满眼都是少男少女们虔诚地注视这个庞然大物的画面。他们说,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

我不愿做如此矫情的人,更不愿把自己以后的幸福绑定在一个虚幻而庞大的事物上。明明是糊弄三岁小孩的东西,却被如此多的人接受并且推广。我真怀疑他们到底是纯真得过了头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不得不借助“传说”的力量。然而,这些“传说”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懵懂的心,使得许多“90后”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波动。

我始终以为,用摩天轮来寄托情感,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还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群体的无聊甚至是无知。年少的我们生硬地将摩天轮变成爱情的传教士以及证明人,却没有发现它附带了许多忧伤的文字,尾随了一大堆爱情的感怀,更没有意识到它来势汹汹正准备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洗脑。我悲哀地发现,摩天轮已成为寂寞的代言人,成为忧郁文字的主演,成为某些少男少女展示苍白青春的专利。

非主流:成就了多少文字与图片的造作演绎

提到非主流,最先想到的是“火星文”和PS。

ゃ.旪孒菂蓠汧bú湜颩啲佋唤,洏湜树啲涻弃.!╲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Ч?峩颠覆と孒整个卋琾,ヲ祗儰б_﹋摆徰ǘ『〆人尔dē菿影。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这就是“火星文”。然而在我看来,“火星文”就是不好好写字,那些被分解的汉字犹如被肢解的人,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它们是文字的劫难。

至于非主流图片,大概许多女孩子会喜欢吧。用PS为自己化烟熏妆,特大号的眼睛,做出来的红晕,烟花烫出来的头发……或者来个以“孤单”“迷茫”为主题的图片,要出位,要前卫,要做达人,要做潮人,要拿着烟一脸萧索,要顶着大雨满眼空洞,并且图片中的人物都加进了朋克的元素,比如添个唇钉、打七八个耳洞……

很多时候我看着电脑屏幕都会怀疑:到底是不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

非主流不是向上的精神食粮,它如同英国嬉皮士般注定要在时间的洪流之下消亡。而“火星文”与PS,成为了审美标准的逆向需求,追逐者通过漠视常规的理论,开始了与积极思想的反向竞争。

校园文学:往前走了多久,又迷失了多久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写手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郭敬明、韩寒之流。如果真要确定一个时间,那应该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吧。当时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从此红得一发不可收拾。但当他转向车坛又发生了疑似炒作的“韩白论战”后,我不禁失望不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郭敬明大红大紫,女孩子们看一遍《幻城》落一遍泪,读一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哭一场。当时我挺喜欢郭敬明,甚至还模仿过他的文笔,开始用“忧郁”“苍蓝”之类的词,最后发现模仿不到位,情节拖沓、内容空洞,所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等到高中,开始紧俏的是韩国小说,彩色的封面,精美的包装,几十块钱一套还附赠小礼品,颇受女生欢迎。但我终于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始强烈抵制这类作品。

虽然说是抵制,但我无法视而不见。高一的理化课,每当我受不了氢氧化钠或是次氯酸的轰炸时,就悄悄地向邻座女生借小说看。但这些小说往往充斥着幼稚的语言和老套的情节,比如一帮帅得不能再帅还超级有钱的富家子弟和平凡的女生一遍遍地周旋,比如极其渴望恋爱的女生和“校草”奇迹般地相遇,比如大堆的表情符号=_=、≧◇≦……

曹文轩说,少年写手大行其道强化了一个民族的写作意识。从前我常为这句话高兴,毕竟文学需要新鲜的血液。可是现在,《青春万岁》《你别无选择》早已无人知晓;王蒙、刘索拉这些开

过去

无可奈何的回忆、

蜷缩在角落叹息、

当回忆成为过去、

无从下手的思绪、

停留在一次食既、

当一切成为过去、

黑色的琴键不言不语、

而我走过无声的雨、

淋湿在毫无意义的意义、

摩天轮重复轨迹、

而手指相触温度仍未继续、

凝固在没有距离的距离、

终于、

终于、

眼神阔别了唏嘘、

而你、

而你、

永远作别了忘记、

铭刻在那些季节里、

风永远挂着三分絮、

而晚霞划开了天际、

而眷恋滴下随云霓、

铭刻在那些岁里、

你永远笑声依稀、

而你教会了我忧郁、

而忧郁如同一个迷、

而你、

而我、

成为了、

迷的过去、

而你、

而我、

成为了、

我的过去、

风情上海

高楼林立,焕然一新的大厦,妖娆绚彩的霓虹灯,构成一个充满向日葵气息,青春活力的城市——上海。当我和家人背着旅行箱,第一次踏入这个城市时,那些一个个宏伟的建筑,著名的风景名胜,就已使我对这个城市充满向往与期待…… 去后第一天,我们去了锦江乐园。无论是纯洁无暇疵的摩天轮,还是惊险刺激的溶洞飞车,都使我心惊肉跳,但害怕中却带着一种兴奋,这是第一次的新奇感觉。摩天轮使我完美的看到了上海一部分美丽的风景;溶洞飞车,这个来自意大利的过山车,使我似乎体验到了飞翔的快感。还有峡谷漂流、激流勇进、这些不刺激但富有韵味的游戏,使我更深一步了解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义,也使我再次与水来了一次很好的沟通。韩国的旋转木马,悠悠飘荡、悠闲雅致的溜溜船,也使我终于给心情开了个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