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验学习的研究学生体验学习的研究旧的教学大纲对知识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同时特别强调了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如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中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17次,贯穿于目标、建议、评价三部分之中,每部分都提到“体验”问题。新课程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那么、什么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有哪些功能,下面就来讨论这一问题。什么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最终形成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过程。许多老师都为了落实新课程中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十分为难,其实研究设计学生体验学习、恰是整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我们先读一下《怎样教-解读洋思人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洋思人体验学习制胜的法宝。所谓“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所谓“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方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所学重难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看上去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深刻无比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思想。更体验学习之所以能悟于景、动于心、激发学生的灵感,对学习产生认知上的飞跃,正式连成巧妙地运用了情景教学、目的自然环境、电教手段、实验操作等手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体验,进而促使其感悟的结果生成。体验学习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所学知识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体验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具有以下几种功能。一、体验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体会事物人物、事实、思想、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的进行分解剖析的认知能力。下面是学一段学美国历史“独立战争”一章一段的课堂纪实。一天上课,老师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负责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五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买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们纷纷嚷嚷”这不公平,为什么要五分钱一张,商店里卖的不是这个价钱啊?“看着学生们的各种表情和沮丧吃惊生气的情绪、老师一再说:“对不起!可我不得不这样办。”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收钱发纸测验。一些平时乖的孩子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取了纸。接着又一些垂头丧气的孩子说:“我会还钱”也领了纸。领纸后,老师发下了试题,学生们闷头做答。只见最后一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请你写出当时的感受。”这节课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得到那种感受——当时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由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体验感悟的教法,因而取得了很理想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二、体验学习是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桥梁。在我多年来教学生涯中,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定局——我教你学,我问你答。课堂是安静的,不许有讨论声,不许有疑义。课堂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完成任务多,体验乐趣少。一句话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亲历体验少。那么,落实新课表提出三维目标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加强学生课堂上的体验活动设计,发挥其中介作用。如我在讲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估一估、量一量》一课中时做法和体会。对于一米等于一百厘米这个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接受。但是一米到底有多长、门和高、板报的长、讲桌的高、步长、身高等这些接近生活的事物,让学生估一估,然后让小组活动。由组长负责,测量的测量,记录的记录,看与实际相差多少这样的体验活动设计。再如学生在教室听老师讲《锄禾》一首古诗时,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尊重勤劳的农民,这是间接学习;让学生像农民一样在田间劳动,这便是体验学习,两者肯定后者优于先者。因为后者是学生亲身经历,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增进了对劳动人们的理解与同情。这种学习不仅激活了学生认知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全面激活了学生的身心、是直、情合一的学习。从上面可以看到,体验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三维目标的亲身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自得自悟的全部活动状态。它的亲历悟性,构建性特点,是三维目标的纽带,有数倍高的教育价值。三、体验是学生智慧的生长点。潜能在智慧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从心理学上说,知识是形成智能的基础,但并不是有知识就一定有智能。知识与智能并非共同发展,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个人的亲身实践和探索。而体验是学生由知识通向智慧的中介和桥梁。因为体验是一个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探索活动。如《人有两个宝》是一篇传统课文。最后一句“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是理解的难点。特别是“创造”一词很抽象,内涵很深。如何让六七岁的孩子去体验理解呢?可以让学生学一学、玩一玩、在游戏中体验。我在课堂教学时,可事先为每位学生准备好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片,让学生想一想、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么图案。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又动脑,拼出了大炮、拼音字母、棒棒糖、小花伞等他们生活中常见事物,充分感受到了动手又动脑的乐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创造并不难。由此可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一目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教育过程中人类的种族经验和学生个体经验之间的适应性。只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有深度的体验,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当然、我们这里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但并不是要求学生对所有知识都要去经历体验学习,而应针对不同性质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综上所述,体验学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马喜清逸夫小学

语文学习的兴趣及其重要性

语文学习的兴趣及其重要性语文学习的兴趣及其重要性投稿人:穆占海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文学习兴趣则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持久的热情。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只有这种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状态。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使学生从厌倦语文学习转变到喜欢语文学习,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由此促进学生自觉地以更高的标准完成自己的语文学业。语文学习兴趣是基于自己的语文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从表现形式上讲,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是语文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掌握语文能力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语文学习兴趣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有不少的论述,如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并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又如著名的近代德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也十分重视兴趣,认为人有多方面的兴趣,而驾御就应当以此为基础,并应当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当作自己的一项任务。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斯宾塞主张教育应当是快乐的,快乐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慧活动。美国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杜威则提出了“兴趣中心论”。他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表现在;“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学信息。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对语文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它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排除其他干扰,直接指向语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语文认知活动的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越浓厚越稳定,则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越能保持和发展。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联系语文教学实际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类新课程开发,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作用。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校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某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一)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现象学校在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通过对校本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本校资源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本校的条件和本校的学生发展,从而更好的解决了课程悬缺和候补现象的出现。(二)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低效、片面”现象学校根据教材统一的计划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有不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内容,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损伤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校本化的道路不仅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统一计划带来的活动形式呆板、整齐划一,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本课程克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与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资源与课程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益,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三)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未来社会要求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内容,具有多种能力。只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的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让学生从单一的知识转向综合性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学习多种知识和技能。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学校才能有所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未来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对策综合实践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活动课形态课程。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校本化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根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上就是要让实践活动与学生、老师、学校实际结合起来。[论文LunWenNet.Com](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来源于生活源于生活的原则是指确立的课题应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这里的主题是总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和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选题时教师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从实际生活中获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能力的探究题目。(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设计要有较高的指向性和可行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要考虑活动的现实指向性、可行性。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如很多地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以名胜古迹为主题内容,通过对我国名胜古迹的介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名胜古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理解和热爱。这个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意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为基础,活动是否可行,也是选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另外活动主题要小,要选择一些切入点较小、容易操作的主题。(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上要尊重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自主性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果呈现方式。指导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协调等因素,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有一定的难度和可接受性。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着眼于学科交叉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取向就是课程综合化。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单纯以某门课程的知识为主要知识体系的课程,它是各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这样的课程内容与形式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五)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要求活动主题在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开发主体的教师,在学生、家长、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挖掘学校资源,选择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主题。

记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上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信息世界刚过去不久。这次活动很有趣,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我们阅读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使我们收益匪浅。读了《古代的通信方式》,我们了解了古人通信的不便,并使我们感到生活在当今这个通信快捷的社会多么幸福;读了《把握自己》,我们知道了现在的媒体有许多好处,但我们不能忘记媒体的负面作用,它们可能会使我们成绩下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歧途。

之后,我们又展开了一场辩论会:小学生该多看电视吗?那天,辩论会还未开始,教室里就炸开了锅,讨论辩论会要说什么,怎么反驳。我们反方的观点是不该多看电视。过了一会儿,老师满面笑容进来,宣布辩论会开始!老师话音刚落,正方的同学就起来陈述观点:“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多看电视能让我们了解更多国家大事,得到知识,放松我们的紧张大脑。”哼,说得可以嘛,但是比不上我们的,我心里得意洋洋。“对方辩友,请注意,当你们看电视,获得所谓知识时,你是否想过电视屏幕会让你视力下降呢?”双方针锋相对,仔细地找对方的漏洞,并想该怎么反驳得天衣无缝。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由看电视这个话题谈到了家长,电视节目,家庭。有一次,我方一人说争看电视会影响家庭和睦。对方反驳:“看电视不会影响家庭和睦,因为家长一般都会让我们。况且我们可以在不同时间看不同节目。”我马上站起来,说:“家长让你,你就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只说明你们不孝敬父母罢了。刚才辩友说在不同时间看不同节目,但如果节目同时播映怎么办呢?你们就和家人吵架,对吧?”我一席话说得对方抓耳挠腮,台下一片掌声。辩论会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斗下去,争个你死我活才结束。最后,老师对我们双方给予了表扬与肯定,我们都很高兴。

辩论会很精彩,其它活动也精彩:我们调查了家人每天获得的信息;调查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媒体和信息,使我们知道了多获得信息的好处。这次活动真令人难忘!

▓市级教学科研课题

▓市级教学科研课题

《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

结题报告

布吉高级中学“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课题组

课 题 顾问:刘佛清 特级教师

行政主持人:马锐雄 校 长

业务主持人:邓德森 老 师

课题组成员:语文组 老 师

2000年10月起我校开始试验的“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读写教学”于2001年12月被列为深圳市教科所科研课题。四年来,课题组成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认真进行研究,已于2003年底结题。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中学语文探究式读写教学”试验起始于2000年10月,在小范围内作了一些探索。2001年3月对研究作了初步小结,申报学校列为研究课题。2002年3月定名为“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申报市教科所,2002年12月正式列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根据矛盾变化规律和实践论理论,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调动内在学习动因,从个别到一般,从分化到统一,从一分为二到合而为一,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取长补短。所谓“自主”,即改变被动状况,做学习的主人,展示个体优势,加强体验感悟;所谓“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励互补,整合提升。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实行自读自写,自由对话,自动作业,自测互评。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学习哲学理论,掌握认识规律;2、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改信息;3、分析、研究、借鉴新教法;4、校际交流,取长补短;5、随堂试验和专题研究课、活动课相结合;6、做好教学随记,积累资料,整理提高。本课题创新之处:1、教学形式多样化,破除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每节课都有新颖之处,改变语文教学的“形象”;2、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习题,自主作业,自测自评自改;3、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4、课内外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素质。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0.10_2001.3.小规模探索试验。学生在区统考作文《我理想中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试验作了很好的评论。(见《布吉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54页)。

第二阶段:2001.3—2002.3.课题小组成员分别开了试验课,并作了阶段性总结,写出了论文,编印了作文选。

主要有:

1、《语文学科更应讲究教法》(朱新华)

2、《“法”“式”拨冗》(姜国廷)

3、《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实践从课内到课外的转换》(杨艳芳)

4、《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孙荣芳)

5、《<杜鹃枝上杜鹃啼>研究性学习试探》(邓德森)

6、《课外自主性作文探索》(邓德森)

7、《南岭花季》(写作兴趣班作文选)

8、学生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优秀作文》、《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发表习作20余篇。

第三阶段:2002.4—2002.12.课题小组成员继续研究,上试验课,又写出了一些文章。

主要有:

9、《发掘自身的教学资源》(邓德森)(此文已接通知拟入选《中国基础教育论文集》第三卷和《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10、《个性化作业初探》(邓德森) 课题组成员的其它文章正在撰写之中。

第四阶段:2003.1—2003.12 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生上讲台实践;

2、合作练习实践;

3、“南岭新貌”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0篇;

4、“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8篇;

5、“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研究汇报课8次;

6、学生自编作文选《情珍重》、《花季馨雨》2本12万字;

7、教师撰写研究总结性文章12篇:

*《“作文笔谈”试探》(邓德森)

*《自学与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市级教学科研课题

《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

结题报告

布吉高级中学“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课题组

课 题 顾问:刘佛清 特级教师

行政主持人:马锐雄 校 长

业务主持人:邓德森 老 师

课题组成员:语文组 老 师

2000年10月起我校开始试验的“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读写教学”于2001年12月被列为深圳市教科所科研课题。四年来,课题组成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认真进行研究,已于2003年底结题。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中学语文探究式读写教学”试验起始于2000年10月,在小范围内作了一些探索。2001年3月对研究作了初步小结,申报学校列为研究课题。2002年3月定名为“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申报市教科所,2002年12月正式列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根据矛盾变化规律和实践论理论,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调动内在学习动因,从个别到一般,从分化到统一,从一分为二到合而为一,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取长补短。所谓“自主”,即改变被动状况,做学习的主人,展示个体优势,加强体验感悟;所谓“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励互补,整合提升。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实行自读自写,自由对话,自动作业,自测互评。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学习哲学理论,掌握认识规律;2、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改信息;3、分析、研究、借鉴新教法;4、校际交流,取长补短;5、随堂试验和专题研究课、活动课相结合;6、做好教学随记,积累资料,整理提高。本课题创新之处:1、教学形式多样化,破除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每节课都有新颖之处,改变语文教学的“形象”;2、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习题,自主作业,自测自评自改;3、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4、课内外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素质。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0.10_2001.3.小规模探索试验。学生在区统考作文《我理想中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试验作了很好的评论。(见《布吉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54页)。

第二阶段:2001.3—2002.3.课题小组成员分别开了试验课,并作了阶段性总结,写出了论文,编印了作文选。

主要有:

1、《语文学科更应讲究教法》(朱新华)

2、《“法”“式”拨冗》(姜国廷)

3、《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实践从课内到课外的转换》(杨艳芳)

4、《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孙荣芳)

5、《<杜鹃枝上杜鹃啼>研究性学习试探》(邓德森)

6、《课外自主性作文探索》(邓德森)

7、《南岭花季》(写作兴趣班作文选)

8、学生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优秀作文》、《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发表习作20余篇。

第三阶段:2002.4—2002.12.课题小组成员继续研究,上试验课,又写出了一些文章。

主要有:

9、《发掘自身的教学资源》(邓德森)(此文已接通知拟入选《中国基础教育论文集》第三卷和《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10、《个性化作业初探》(邓德森) 课题组成员的其它文章正在撰写之中。

第四阶段:2003.1—2003.12 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生上讲台实践;

2、合作练习实践;

3、“南岭新貌”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0篇;

4、“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8篇;

5、“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研究汇报课8次;

6、学生自编作文选《情珍重》、《花季馨雨》2本12万字;

7、教师撰写研究总结性文章12篇:

*《“作文笔谈”试探》(邓德森)

*《自学与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市级教学科研课题

《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

结题报告

布吉高级中学“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课题组

课 题 顾问:刘佛清 特级教师

行政主持人:马锐雄 校 长

业务主持人:邓德森 老 师

课题组成员:语文组 老 师

2000年10月起我校开始试验的“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读写教学”于2001年12月被列为深圳市教科所科研课题。四年来,课题组成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认真进行研究,已于2003年底结题。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中学语文探究式读写教学”试验起始于2000年10月,在小范围内作了一些探索。2001年3月对研究作了初步小结,申报学校列为研究课题。2002年3月定名为“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申报市教科所,2002年12月正式列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根据矛盾变化规律和实践论理论,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调动内在学习动因,从个别到一般,从分化到统一,从一分为二到合而为一,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取长补短。所谓“自主”,即改变被动状况,做学习的主人,展示个体优势,加强体验感悟;所谓“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励互补,整合提升。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实行自读自写,自由对话,自动作业,自测互评。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学习哲学理论,掌握认识规律;2、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改信息;3、分析、研究、借鉴新教法;4、校际交流,取长补短;5、随堂试验和专题研究课、活动课相结合;6、做好教学随记,积累资料,整理提高。本课题创新之处:1、教学形式多样化,破除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每节课都有新颖之处,改变语文教学的“形象”;2、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习题,自主作业,自测自评自改;3、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4、课内外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素质。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0.10_2001.3.小规模探索试验。学生在区统考作文《我理想中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试验作了很好的评论。(见《布吉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54页)。

第二阶段:2001.3—2002.3.课题小组成员分别开了试验课,并作了阶段性总结,写出了论文,编印了作文选。

主要有:

1、《语文学科更应讲究教法》(朱新华)

2、《“法”“式”拨冗》(姜国廷)

3、《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实践从课内到课外的转换》(杨艳芳)

4、《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孙荣芳)

5、《<杜鹃枝上杜鹃啼>研究性学习试探》(邓德森)

6、《课外自主性作文探索》(邓德森)

7、《南岭花季》(写作兴趣班作文选)

8、学生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优秀作文》、《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发表习作20余篇。

第三阶段:2002.4—2002.12.课题小组成员继续研究,上试验课,又写出了一些文章。

主要有:

9、《发掘自身的教学资源》(邓德森)(此文已接通知拟入选《中国基础教育论文集》第三卷和《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10、《个性化作业初探》(邓德森) 课题组成员的其它文章正在撰写之中。

第四阶段:2003.1—2003.12 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生上讲台实践;

2、合作练习实践;

3、“南岭新貌”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0篇;

4、“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8篇;

5、“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研究汇报课8次;

6、学生自编作文选《情珍重》、《花季馨雨》2本12万字;

7、教师撰写研究总结性文章12篇:

*《“作文笔谈”试探》(邓德森)

*《自学与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市级教学科研课题

《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

结题报告

布吉高级中学“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课题组

课 题 顾问:刘佛清 特级教师

行政主持人:马锐雄 校 长

业务主持人:邓德森 老 师

课题组成员:语文组 老 师

2000年10月起我校开始试验的“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读写教学”于2001年12月被列为深圳市教科所科研课题。四年来,课题组成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认真进行研究,已于2003年底结题。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中学语文探究式读写教学”试验起始于2000年10月,在小范围内作了一些探索。2001年3月对研究作了初步小结,申报学校列为研究课题。2002年3月定名为“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申报市教科所,2002年12月正式列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根据矛盾变化规律和实践论理论,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调动内在学习动因,从个别到一般,从分化到统一,从一分为二到合而为一,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取长补短。所谓“自主”,即改变被动状况,做学习的主人,展示个体优势,加强体验感悟;所谓“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励互补,整合提升。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实行自读自写,自由对话,自动作业,自测互评。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学习哲学理论,掌握认识规律;2、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改信息;3、分析、研究、借鉴新教法;4、校际交流,取长补短;5、随堂试验和专题研究课、活动课相结合;6、做好教学随记,积累资料,整理提高。本课题创新之处:1、教学形式多样化,破除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每节课都有新颖之处,改变语文教学的“形象”;2、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习题,自主作业,自测自评自改;3、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4、课内外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素质。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0.10_2001.3.小规模探索试验。学生在区统考作文《我理想中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试验作了很好的评论。(见《布吉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54页)。

第二阶段:2001.3—2002.3.课题小组成员分别开了试验课,并作了阶段性总结,写出了论文,编印了作文选。

主要有:

1、《语文学科更应讲究教法》(朱新华)

2、《“法”“式”拨冗》(姜国廷)

3、《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实践从课内到课外的转换》(杨艳芳)

4、《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孙荣芳)

5、《<杜鹃枝上杜鹃啼>研究性学习试探》(邓德森)

6、《课外自主性作文探索》(邓德森)

7、《南岭花季》(写作兴趣班作文选)

8、学生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优秀作文》、《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发表习作20余篇。

第三阶段:2002.4—2002.12.课题小组成员继续研究,上试验课,又写出了一些文章。

主要有:

9、《发掘自身的教学资源》(邓德森)(此文已接通知拟入选《中国基础教育论文集》第三卷和《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10、《个性化作业初探》(邓德森) 课题组成员的其它文章正在撰写之中。

第四阶段:2003.1—2003.12 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生上讲台实践;

2、合作练习实践;

3、“南岭新貌”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0篇;

4、“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8篇;

5、“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研究汇报课8次;

6、学生自编作文选《情珍重》、《花季馨雨》2本12万字;

7、教师撰写研究总结性文章12篇:

*《“作文笔谈”试探》(邓德森)

*《自学与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市级教学科研课题

《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

结题报告

布吉高级中学“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课题组

课 题 顾问:刘佛清 特级教师

行政主持人:马锐雄 校 长

业务主持人:邓德森 老 师

课题组成员:语文组 老 师

2000年10月起我校开始试验的“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读写教学”于2001年12月被列为深圳市教科所科研课题。四年来,课题组成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认真进行研究,已于2003年底结题。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中学语文探究式读写教学”试验起始于2000年10月,在小范围内作了一些探索。2001年3月对研究作了初步小结,申报学校列为研究课题。2002年3月定名为“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申报市教科所,2002年12月正式列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根据矛盾变化规律和实践论理论,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调动内在学习动因,从个别到一般,从分化到统一,从一分为二到合而为一,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取长补短。所谓“自主”,即改变被动状况,做学习的主人,展示个体优势,加强体验感悟;所谓“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励互补,整合提升。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实行自读自写,自由对话,自动作业,自测互评。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学习哲学理论,掌握认识规律;2、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改信息;3、分析、研究、借鉴新教法;4、校际交流,取长补短;5、随堂试验和专题研究课、活动课相结合;6、做好教学随记,积累资料,整理提高。本课题创新之处:1、教学形式多样化,破除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每节课都有新颖之处,改变语文教学的“形象”;2、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习题,自主作业,自测自评自改;3、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4、课内外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素质。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0.10_2001.3.小规模探索试验。学生在区统考作文《我理想中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试验作了很好的评论。(见《布吉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54页)。

第二阶段:2001.3—2002.3.课题小组成员分别开了试验课,并作了阶段性总结,写出了论文,编印了作文选。

主要有:

1、《语文学科更应讲究教法》(朱新华)

2、《“法”“式”拨冗》(姜国廷)

3、《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实践从课内到课外的转换》(杨艳芳)

4、《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孙荣芳)

5、《<杜鹃枝上杜鹃啼>研究性学习试探》(邓德森)

6、《课外自主性作文探索》(邓德森)

7、《南岭花季》(写作兴趣班作文选)

8、学生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优秀作文》、《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发表习作20余篇。

第三阶段:2002.4—2002.12.课题小组成员继续研究,上试验课,又写出了一些文章。

主要有:

9、《发掘自身的教学资源》(邓德森)(此文已接通知拟入选《中国基础教育论文集》第三卷和《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10、《个性化作业初探》(邓德森) 课题组成员的其它文章正在撰写之中。

第四阶段:2003.1—2003.12 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生上讲台实践;

2、合作练习实践;

3、“南岭新貌”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0篇;

4、“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8篇;

5、“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研究汇报课8次;

6、学生自编作文选《情珍重》、《花季馨雨》2本12万字;

7、教师撰写研究总结性文章12篇:

*《“作文笔谈”试探》(邓德森)

*《自学与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市级教学科研课题

《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

结题报告

布吉高级中学“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课题组

课 题 顾问:刘佛清 特级教师

行政主持人:马锐雄 校 长

业务主持人:邓德森 老 师

课题组成员:语文组 老 师

2000年10月起我校开始试验的“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读写教学”于2001年12月被列为深圳市教科所科研课题。四年来,课题组成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认真进行研究,已于2003年底结题。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中学语文探究式读写教学”试验起始于2000年10月,在小范围内作了一些探索。2001年3月对研究作了初步小结,申报学校列为研究课题。2002年3月定名为“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申报市教科所,2002年12月正式列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根据矛盾变化规律和实践论理论,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调动内在学习动因,从个别到一般,从分化到统一,从一分为二到合而为一,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取长补短。所谓“自主”,即改变被动状况,做学习的主人,展示个体优势,加强体验感悟;所谓“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励互补,整合提升。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实行自读自写,自由对话,自动作业,自测互评。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学习哲学理论,掌握认识规律;2、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改信息;3、分析、研究、借鉴新教法;4、校际交流,取长补短;5、随堂试验和专题研究课、活动课相结合;6、做好教学随记,积累资料,整理提高。本课题创新之处:1、教学形式多样化,破除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每节课都有新颖之处,改变语文教学的“形象”;2、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习题,自主作业,自测自评自改;3、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4、课内外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素质。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0.10_2001.3.小规模探索试验。学生在区统考作文《我理想中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试验作了很好的评论。(见《布吉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54页)。

第二阶段:2001.3—2002.3.课题小组成员分别开了试验课,并作了阶段性总结,写出了论文,编印了作文选。

主要有:

1、《语文学科更应讲究教法》(朱新华)

2、《“法”“式”拨冗》(姜国廷)

3、《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实践从课内到课外的转换》(杨艳芳)

4、《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孙荣芳)

5、《<杜鹃枝上杜鹃啼>研究性学习试探》(邓德森)

6、《课外自主性作文探索》(邓德森)

7、《南岭花季》(写作兴趣班作文选)

8、学生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优秀作文》、《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发表习作20余篇。

第三阶段:2002.4—2002.12.课题小组成员继续研究,上试验课,又写出了一些文章。

主要有:

9、《发掘自身的教学资源》(邓德森)(此文已接通知拟入选《中国基础教育论文集》第三卷和《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10、《个性化作业初探》(邓德森) 课题组成员的其它文章正在撰写之中。

第四阶段:2003.1—2003.12 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生上讲台实践;

2、合作练习实践;

3、“南岭新貌”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0篇;

4、“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8篇;

5、“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研究汇报课8次;

6、学生自编作文选《情珍重》、《花季馨雨》2本12万字;

7、教师撰写研究总结性文章12篇:

*《“作文笔谈”试探》(邓德森)

*《自学与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市级教学科研课题

《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

结题报告

布吉高级中学“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课题组

课 题 顾问:刘佛清 特级教师

行政主持人:马锐雄 校 长

业务主持人:邓德森 老 师

课题组成员:语文组 老 师

2000年10月起我校开始试验的“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读写教学”于2001年12月被列为深圳市教科所科研课题。四年来,课题组成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认真进行研究,已于2003年底结题。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中学语文探究式读写教学”试验起始于2000年10月,在小范围内作了一些探索。2001年3月对研究作了初步小结,申报学校列为研究课题。2002年3月定名为“中学语文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申报市教科所,2002年12月正式列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根据矛盾变化规律和实践论理论,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调动内在学习动因,从个别到一般,从分化到统一,从一分为二到合而为一,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取长补短。所谓“自主”,即改变被动状况,做学习的主人,展示个体优势,加强体验感悟;所谓“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励互补,整合提升。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实行自读自写,自由对话,自动作业,自测互评。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学习哲学理论,掌握认识规律;2、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改信息;3、分析、研究、借鉴新教法;4、校际交流,取长补短;5、随堂试验和专题研究课、活动课相结合;6、做好教学随记,积累资料,整理提高。本课题创新之处:1、教学形式多样化,破除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每节课都有新颖之处,改变语文教学的“形象”;2、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习题,自主作业,自测自评自改;3、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4、课内外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素质。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0.10_2001.3.小规模探索试验。学生在区统考作文《我理想中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试验作了很好的评论。(见《布吉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54页)。

第二阶段:2001.3—2002.3.课题小组成员分别开了试验课,并作了阶段性总结,写出了论文,编印了作文选。

主要有:

1、《语文学科更应讲究教法》(朱新华)

2、《“法”“式”拨冗》(姜国廷)

3、《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实践从课内到课外的转换》(杨艳芳)

4、《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孙荣芳)

5、《<杜鹃枝上杜鹃啼>研究性学习试探》(邓德森)

6、《课外自主性作文探索》(邓德森)

7、《南岭花季》(写作兴趣班作文选)

8、学生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优秀作文》、《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发表习作20余篇。

第三阶段:2002.4—2002.12.课题小组成员继续研究,上试验课,又写出了一些文章。

主要有:

9、《发掘自身的教学资源》(邓德森)(此文已接通知拟入选《中国基础教育论文集》第三卷和《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10、《个性化作业初探》(邓德森) 课题组成员的其它文章正在撰写之中。

第四阶段:2003.1—2003.12 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生上讲台实践;

2、合作练习实践;

3、“南岭新貌”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0篇;

4、“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性学习”系列文章18篇;

5、“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研究汇报课8次;

6、学生自编作文选《情珍重》、《花季馨雨》2本12万字;

7、教师撰写研究总结性文章12篇:

*《“作文笔谈”试探》(邓德森)

*《自学与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

临江仙 贺语文研究性学习

临江仙 贺语文研究性学习

2005.1.13

残冬冷冷冷几何

山川万里雪冰

一枝击破柳池春

踏雪寻梅去

更行香更深

琳琅园中好春色

朵朵娇艳清新。

浓香堆处听刨根

明朝花更俏

缤纷盛如云

如 梦 令

――寄F君

2005年1月

常记月城雨雾

泸山邛海相遇

漫对海棠红

蝉鸣柳堤深处

休住

休住

但见关雎飞去

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

说句实话,我连做梦都没想到,我第一次去我最向往的地方——北京,竟然是在我十二岁以领奖代表的身份去的,每当想到这个我都感到非常激动、兴奋。

这一切我都要感谢我的老师韩宇涛,和我的校长钟建华.在我上五年级时,钟校长就提出了要在我们学校选出一些学生协助她完成《走进疍家,了解疍家》这个项目的研究,我有幸成为了研究小组的一员。在钟校长和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研究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

先说说我们是如何查找的吧!老师首先给了我们一份表格:组员分工表,让我们先讨论并填好表格,然后跟着表格上填的去进行操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分工详细的计划表格,才使我们的查找工作变得轻松起来。我们有的去图书馆、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去询问身边的人:家长、邻居、老师、同学等,尽全力查找我们想要的资料后,边把它们进行整理,运用电脑的幻灯片和文挡设计把它们制作成小册子、对比图、调查表等,方便我们研究学习。在我们已经查找到许多关于疍家的资料,对疍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去进行深入了解——采访。记得我们是在开始研究后的第三个星期,便去对疍家老人进行采访了。为了那次采访,我们想了很多采访时要问的问题,在心里不知打了多少回腹稿,因为毕竟是第一次,生怕把采访搞砸了!采访时,由我来打头阵,首先去和疍家的老奶奶交流,因为我是新疍家人,会说疍家话,所以和她们不会有语言的障碍。在采访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麦九妹奶奶,她可以说是北海甚至广西的名人,她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也是在传承这一种特殊的文化——疍家文化,她不仅会唱疍家歌曲,还知道许多疍家风俗。一听说我们在研究疍家,要把疍家文化传承下去,她就十分热情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还勉励我们一定要努力,好好把这个项目研究好,为北海留住这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

在采访结束后,热情的麦九妹奶奶和其她几位疍家奶奶还邀请我们到她们的船上看看,这使我们很开心,因为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疍家人的生活。来到船上,奶奶们就开始给我们介绍船上的每一样东西,我们也十分地好奇,东瞧瞧,西看看,随后奶奶们还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了最具疍家特色的食品——八宝艇仔粥.通过奶奶的介绍,我们又知道了八宝艇仔粥中的八宝是指:浮皮、海蛰皮、葱花、田螺、叉烧、虾仁、花生、鱼片。

这一次的采访十分成功,不管是我们还是疍家的奶奶们都很开心。可以这么说,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让我记犹新的就是这样的一次采访。就这样,我么通过小组合作去查找资料,询问身边的人到疍家人家里、船上采访获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对我们很有帮助的资料,通过这一次的项目的研究令我有许多感想。在查找资料时,我么学会了自己动手操作查找资料,在询问采访别人时,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提高了我们的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时令我们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知道了应该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自主学习。这样的研究学习不仅使我们获得了很多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还使我更在自己的家乡——北海了。

这些是我在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感受。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将疍家文化传承下去,让它成为北海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只要有我们在疍家文化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