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小英雄王小二

抗日小英雄王小二

王小二是抗日小英雄,他是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他为了保护两千多名老百姓和许多抗日战士,带着日本鬼子和伪军诱入八路军的地雷区,把敌人炸的粉身碎骨,他自己也因此被恼羞成怒的鬼子用刺刀刺死而壮烈牺牲,捐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永远值得我们纪念!我们大家要向王小二学习。

合肥市舒城路小学 姚天栋

2007年3月27日

抗日小英雄--王朴剧本

旁白: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 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指着村干部)你是村长?你的,站出来的!(村干部昂首挺胸、怒目而视地站了出来)(指着王朴)小孩,你是儿童团团长?你的,站出来!(王朴毫不畏惧的站了出来)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他原来与我是同乡。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读《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有感

读《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有感 今天,我读了《英雄故事》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觉得王二小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很佩服他。王二小小小年纪,不知哪来的勇气和智慧,歼灭了日本鬼子,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虽然,他后来被日本人杀害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却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中。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都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了。于是他不得不到地主家干活养活自己,可是地主对他很凶,常常不是骂他,就是打他。从此,王二小恨透了日本鬼子和地主们。自从他参加共青团员后,他变得很快乐很积极,什么站岗、放哨、观察敌情、回报情况……都抢着干。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村外传来了一个消息:日本鬼子要进犯村子。王二小假装不经意遇见了鬼子,然后带鬼子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日本鬼子发现自己中计后,就残忍地杀害了他,就这样王二小光荣地牺牲了。看完了故事,我觉得王二小很机智勇敢。一个小孩面对一大群手握钢枪和明晃晃刺刀的敌人一点儿也不紧张,不害怕,那么沉着冷静,还偷偷设计把狡猾的敌人骗入红军的埋伏圈,真是了不起。通过读这扁文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也要向王二小学习,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抗日小英雄

在抗战时期,有一个住在白洋淀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十二岁小男孩,他叫张嘎。

有一天,一位受伤的红军叔叔来到他家,他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叫钟亮,是八路军侦察连长。不久就听到一片枪声,奶奶说:"快!鬼子来了,快进屋里躲好!”这时鬼子来了。鬼子便问:“你们看见过一个红军吗?”奶奶回答:“没看到。”鬼子看到奶奶的神情十分惊慌,便说:"红军到底在哪儿?"奶奶说:"不知道."鬼子对其他日本人说:"搜!"奶奶上前阻拦,被鬼子的剌刀剌死了。钟亮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跑到红军侦察所,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红军叔叔,并申请当侦察员,红军叔叔同意了。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十分勇敢、机智。

嘎子终究是个活泼、淘气的孩子,和小伙伴胖墩摔跤输了,也不甘心,还耍赖皮。硬说自己能干、劲大,胖墩便说:“如果你能打倒一群鬼子,就算你赢。”嘎子爽快地答应了。有一天,他们两人正在玩,发现了一个往鬼子营地去的堆干草的板车,于是两人一起跳上板车。终于,到了鬼子的营地。一跳下车,便发现少数红军正与少数鬼子打仗,于是和胖墩一起去帮忙,嘎子得到一把枪,他马上藏在口袋里继续打仗,为奶奶报了仇,而且顺利救出了钟亮。战斗结束后,嘎子主动把手枪上缴,队长却把枪给了他,并宣布这把枪由他使用。

听了这个故事,我庆幸我们生长在祖国伟大富强的这个时代,能这样无犹无豫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革命先辈为我们开创的美好家园,珍惜身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