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写作不能生搬硬套!

文章用三五个小标题记叙文几种“讨巧”写法

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作文,多是体裁自选,从阅卷整体得分的实际效果看,写记叙类文体容易拿高分。下面几种写法很是“讨巧”,建议考生在考场择而用之。

一、用题记(后记)昭示文章内容

题记,写在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后记,写在文章正文后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是引用经典的名人名言。用题记(后记)昭示文章内容(起着贯串全篇的思想红线作用),一方面可防止自己行文时偏离中心,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抓住文章中心,另一方面还能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

二、文章中有三五个小标题

文章有小标题(也有用标号的),思路清晰,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文章有小标题后,每个标题下都有独立的故事或是场面描写,这样容易采用蒙太奇式笔法,宕开思维,超越时空,一方面可以从不同角度、维度来诠释中心,一方面可以显出使用材料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较易完成1000字的规定字数。

三、语录体(聊天式笔法)

对话式语录体文章比较适合现在喜欢上网聊天的中学生。一方面用第一人称行文利于直抒胸臆,表达心声,一方面利于进行讨论展开话题,笔法轻松活泼,另一方面可设置多方对话,延展自如。

书信体也是一种对话。书信体比较正式、坦诚、庄重,给人以信任感,也利于表达自己的心情,因它是心灵的交流。切忌把书信写成无事呻吟的流水账。此外,书信格式中的“此致”“敬礼”位置必须正确,“此致”要空两格,“敬礼”写在下一行顶格。

四、小小说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受考生的欢迎。与小说相比,它“五脏”俱全且简捷明快。小小说的构思必须匠心独运,要讲求“平中见奇”——小中见大出深意;讲求抑扬的策略——可先抑后扬也可先扬后抑;讲求呼应的策略——过渡衔接自然顺畅;讲求布局的策略——行文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连贯;讲求起伏的策略——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当然,结尾要出人意外。

还可以写剧本、小品等,但不可强不能而为之。考场选用文体的总原则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机智和写作特长。

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记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表明叙事线索,后用“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串珠的结构。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述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得他住”。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元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

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真,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爱;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有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扣题;二是主体,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写人记事 内容生动

写人记事 内容生动

知识要点:

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考试说明:

1、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穿珠的结构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的他住”。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员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悦;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

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由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书写自己在朝鲜的感觉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扣题;二是主体,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

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愿每位中学生写作进步!

我就是小雷锋

他用一颗闪亮的爱心,为特困学生送去求学成长的希望;他用一腔滚烫的热血,为无数患者带来生命的守护与滋养;他用一股坚韧的干劲,为完成好本职工作而日夜奔忙。他,郭明义,就是我心中的活雷锋。

虽然雷锋牺牲已近50年,但他的美德如陈酿历久依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吸引人、陶冶人,他的精神代代相传。郭明义就是雷锋的传人,他堪称时代的道德模范。他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希望工程上,累计捐资助学7万余元;他是鞍山市的“献血大户”,献血总量达5万多毫升;他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号召身边同事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还带动整个社会风气。他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用自己的爱心和付出扛起了雷锋精神的大旗,他平凡又非凡的人生历程,就像是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教科书,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在祖国大地,像郭明义一样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人少吗?英雄杨阳,感动世人!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江津区青年农民工杨阳在灾难来临时,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冲在救援第一线,勇救7名藏族同胞。他被喻为“见义勇为的英雄”。人间处处有真情,生活时时有雷锋: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是充满朝气的红领巾;抗洪救灾顾不上家庭的是武警战士;为舟曲受灾人民捐款排着长队的是社会的公民……

我,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历史责任,那么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放学路上看到饥饿的残疾人我拿出了零花钱;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我主动地站了起来;看到朋友生病了,我扶他去医院看病……在当今社会,就应当有越来越多的郭明义,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做好服务,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雷锋和郭明义是时代的骄傲,是我们少年儿童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为能够传承雷锋的精神而自豪。我就是一位新时代的小雷锋,誓把“当代雷锋”的美丽旗帜不断传承下去,为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作出自己的努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简评:小作者开篇用排比渲染气势,抓住郭明义的爱心奉献特点,接着又概述了郭明义 的典型事例,引出了身边的英雄杨阳和一些身边的雷锋事例,又简叙了自己的点滴善举,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表达了新一代少年学“雷锋”见行动的雄心壮志。

遭遇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历史的选择》读后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五小学六年二班吴彩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雄壮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阳光的照耀下,五星红旗闪着耀眼的红光,红光随着阳光散发出无限的光芒,历史的时间定格在那一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们政府今天成立了!”一句庄严的宣告,使得在场的人们激动的欢呼声雀跃。我不由得想起为如今鲜艳的五星红旗浸染鲜血的先烈们:董存瑞,一个年仅19岁的年轻人,为了炸毁桥型暗堡挺身而出,在无法放置炸药包的情况下,双手托起了炸药包。多么英雄的壮举,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正如他所说的“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一个对自己“小气”而对别人大方的人:一个甘心情愿做利国利民的“傻子”;一个用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的人……然而不能平的是,在雷锋执行运输任务时,这22岁的小伙子不幸殉职了!他的生命不在了,可他的灵魂留在这个世界上,更是留在了人民的心里。看着鲜艳的正在上升的国旗,我的心更加激动了。为了迎来这一刻,我们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又因为一场场惊险的战斗历程牺牲了多少名革命战士。想想现在,放眼未来,生活多么美好啊!现在的生活,可是由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呀!站在教室窗前,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手里的那本《历史的选择》攥得更紧了。班里的差生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差,他们并不笨,只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而已。看他们不听讲,不认真做作业,我甚至有一种气不打一处来的愤怒:他们的行为对得起国旗台上的那面五星红旗吗?我们今天的预备队必将是明天的生力军。要想让蓝天下的国旗更加迎风飘扬,我们就应该珍惜今天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太阳的光辉洒向国旗台,闪着银光的柱子衬着耀眼无比的红色,在晨风与阳关的沐浴下,五星红旗在风中尽情的摇摆,那光芒依旧闪耀。我相信:明天的五星红旗一定会更加迎风飘扬……评语:本文以一面五星红旗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描写了开国大典上的升旗仪式渲染了爱国、积极向上的气氛,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接着围绕“为国旗染过鲜血和做过贡献”这一中心介绍了自己最受感动的人物董存瑞和雷锋。再巧妙运用心理描写过渡到现实生活中来,列举了一些同学不好好珍惜先辈给我们争取的读书机会的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结尾再次描写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场景与开头相呼应。全文结构紧凑,一线串珠,侧重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作者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和对难得学习机会的珍惜。把先烈们与新时代的一些学生的所作所为进行对比,突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启发他们好好珍惜。前后两次的的场景描写让感情不断地得到升华。指导老师:王传亮

怎么写好文章(转载)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写作不能生搬硬套!

文章用三五个小标题记叙文几种“讨巧”写法

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作文,多是体裁自选,从阅卷整体得分的实际效果看,写记叙类文体容易拿高分。下面几种写法很是“讨巧”,建议考生在考场择而用之。

一、用题记(后记)昭示文章内容

题记,写在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后记,写在文章正文后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是引用经典的名人名言。用题记(后记)昭示文章内容(起着贯串全篇的思想红线作用),一方面可防止自己行文时偏离中心,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抓住文章中心,另一方面还能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

二、文章中有三五个小标题

文章有小标题(也有用标号的),思路清晰,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文章有小标题后,每个标题下都有独立的故事或是场面描写,这样容易采用蒙太奇式笔法,宕开思维,超越时空,一方面可以从不同角度、维度来诠释中心,一方面可以显出使用材料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较易完成1000字的规定字数。

三、语录体(聊天式笔法)

对话式语录体文章比较适合现在喜欢上网聊天的中学生。一方面用第一人称行文利于直抒胸臆,表达心声,一方面利于进行讨论展开话题,笔法轻松活泼,另一方面可设置多方对话,延展自如。

书信体也是一种对话。书信体比较正式、坦诚、庄重,给人以信任感,也利于表达自己的心情,因它是心灵的交流。切忌把书信写成无事呻吟的流水账。此外,书信格式中的“此致”“敬礼”位置必须正确,“此致”要空两格,“敬礼”写在下一行顶格。

四、小小说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受考生的欢迎。与小说相比,它“五脏”俱全且简捷明快。小小说的构思必须匠心独运,要讲求“平中见奇”——小中见大出深意;讲求抑扬的策略——可先抑后扬也可先扬后抑;讲求呼应的策略——过渡衔接自然顺畅;讲求布局的策略——行文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连贯;讲求起伏的策略——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当然,结尾要出人意外。

还可以写剧本、小品等,但不可强不能而为之。考场选用文体的总原则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机智和写作特长。

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记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表明叙事线索,后用“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串珠的结构。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述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得他住”。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元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

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真,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爱;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有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扣题;二是主体,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