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走在大街上,呆呆的望着街道上来来回回的行人。刹时间,我被一对母女惊住了,让我不禁一阵心酸,心里很难受,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对母女很特别,女儿牵着妈妈的手在马路上行走着,这很平常,但非同寻常的是,女孩的母亲是残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身子还左右摇晃,样子很搞笑,像小丑在演杂技一般。街上的人也注意到了这对母女,但此时的女儿并没有因为面子而松开母亲的手,而是依旧牵着母亲的手向目的地走去,看到这里,让我遐想万千,首先想到的就是当今的儿女。我曾在电视、杂志、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故事:有的儿女因为自己的父母的长相不好、身体、生理缺陷等原因去花钱雇用别人来充当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去给自己开家长座谈会,让他们去替自己的父母解决一些事情......这些人为的只是自己一时的面子,是他们那强烈的虚荣心在作怪。我有时就会想,至于的吗?父母再丑,那也是你的父母,他们必定是生你养你的人啊!辛辛苦苦的操劳了一辈子,为的都是让自己的儿女有出息,比自己活得更好,更幸福。而当今的那些无知的儿女呢?每天只有自己灯红酒绿的生活,你们有想过自己的父母吗?你们知不知道,现在你所有的幸福都来源于你的父母;你们知不知道,在你们花钱雇用别人来充当你父母的时候,你们的父母有多么的伤心吗?它们这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自己最亲爱的儿女都不要他们了。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他还能做什么呢?而眼前的这位小女孩,虽说是忍受了众人的白眼,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不会感到自卑的,因为他的精神境界是最高的。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往日的昏庸。每次学校、班级召开家长会时,我都不会让自己的母亲来,因为母亲长得一般,反应比dad慢,有些话弄得颠三倒四,总感觉她的一切都不如父亲,所以在无特殊情况下从不会让她来给我开家长会。而每次dad来学校时,我也总喜欢挑剔,不是衣服脏了就是头发太白了,要么就是胡子太长了,总之,总有令我不满意的地方。现在,看到眼前的这位小女孩,我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再也不会有了,并且,我的心也在隐隐作痛,总感觉自己过去做得有些过分,所以在此对自己的父母深感歉意。也要在这里对他们说:“对不起了,爸爸妈妈,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并且,我永远爱你们,无论将来有一天你们会变得怎样,你们依旧是我最亲爱的爹娘!我会永远照顾你们!!”在此,我真的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我的心真的好难受,这一幕躺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儿女对母亲的爱。他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这种爱正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这种爱,更是用语言无法去比拟的......天下所有的儿女们啊!我们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啊!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去孝敬他们吧!现在的你不需要去做什么过大的事情,你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这就是你此时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并且,这个礼物是没有期限的,保质期是一世!尽孝吧,孩子们!尽孝吧,同志们!无论你有多大,孝为先!!在任何时刻请记得还有你的父母在你的身旁!!!!@

礼仪班会教案

礼仪班会教案文明礼仪班会案例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就来一起讨论关于文明礼仪的话题。首先,我们有请这节班会的主持人薛梓隽同学(女)、张作为同学(男),掌声有请! 男:老师们 女: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今天这个班会课我们又有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 男: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关于文明礼仪的。 女:文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用到,已经是滚瓜烂熟了。 男:在家里,学校里,,马路上,大厦上,网上,电视里……随处都可以看见这个词。 女: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有的人却不怎么注意文明礼仪,今天我们首先就这个话题选出文明礼仪做得最好的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参加竞选。 男:在竞选途中,不能有违反纪律的表现,否则我们将给那位同学扣分,请大家注意好自己的文明礼仪。 女:好,那我们请各位代表走上讲台,用一两句话做一个自我介绍(5分钟左右) 男:现在每一位同学拿出一张纸,讲台上站着的正是我们文明礼仪做得较好的同学,请大家进行评比,只能选一位做得最好的。 女:请大家注意,要公正选举,这次选举不是一个组为单位,而是以个人为中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就不必多说了,开始选举吧! 男:好,请组长把纸收起来,我们看看哪一组最迅速!这一次我们将选出三名品德素质较高的同学,将会有小小的奖励。 女:我们黑板上是5位同学的名单,我们看看谁的票数最多。 (请三人记票) 男:第二个环节是“文明礼仪大家谈”,有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礼仪呢: (自由发言) 女:相信经过我们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了解到了“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了”那就是素养和礼仪,这是我们的第一身份证。 男:是啊,赶快有请佟佳浩博同学为大家讲述“男孩、钉子与篱笆”的故事吧,掌声有请!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总是莫名其妙发很大的脾气。一天,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如果到圣诞节还剩下一半钉子,圣诞老人就会给他带来他想要的礼物。 第一天,那男孩就在篱笆上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慢慢地尝试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到篱笆上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由此发现,原来控制自己的脾气,实在比在篱笆上钉钉子要容易的多。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从今天起,如果你有一整天都没有发脾气,那么就可以从篱笆上拔下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最后,那些被男孩钉到篱笆上的钉子又全都被他拔光了。父亲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别人吵架,动手打人,你伤害了别人,就在别人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些钉子洞一样。” 女:是啊!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知识和品德描绘出人性的美,这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是伴随一生的美。 男:下面请同学们找寻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看了以上我们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大家是不是有所感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女: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大家都对这些校园不文明现象表示反对,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与笔,在纸上写下你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有多少写多少,这不用太多的考虑,给你们半分钟的思考。写好了放在桌上面,我也请同学起来念一下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的,包括我自己。(学生活动) (一分钟后) 现在我请最后每列最后一桌的同学把纸张都收上来放讲台上. 女:现在你们差不多把所有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都“放在我这里”了,等下我要把“放在我这里”的不文明行为们“装在垃圾袋里扔掉”,希望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现象会随着纸片的“消失”而永远的“消失”。 (学生鼓掌,庆祝这极具象征意义的举措!) (记票结果己出来) 女:我来宣布,获得“文明之星”最高荣誉奖的是一等奖是,二等奖是,三等奖是.大家鼓掌祝贺,我们并给他们进行奖励 女:下面是这次班会的最后一个议题: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下面有请班长张作为代表三年三班提出倡仪如下 “文明礼貌伴我行”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春光明媚的4月正是万象更新的季节,沐浴在春风里,我们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清新气息,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对生命至诚的热爱。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和谐、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好校园,为此,我们向全班的同学们倡议: 1、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说粗话、脏话,不打架骂人,讲普通话,用礼貌语,态度和蔼,友爱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3、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毁坏花草树木。 4、遵纪守法,严格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守则,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骑车带人,走路要在人行道。 5、爱护公物,遵守公德。不乱涂抹、乱刻画,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用设施,不在公共场所喧哗、起哄。 同学们,言行举止有礼貌,能使人与人之间少一份苦恼,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少一份庸俗,多一份高尚。让我们在四月,这个美好光明的季节里,撒下文明之种,栽下礼仪之花,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做一个文雅、和气、谦逊的人。让校园因我们更青春,让春天因我们更温暖! 三年三班 男:今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节课,但是这一堂课的主题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这堂班会课就要结束了,伴随着我们的文明礼仪没有结束,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处处使用文明用语,做文明事情,做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人。 女:最后我们来一个简短的文明宣言(幻灯出示),大家齐声念,预备: “我们要向不文明现象宣战,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 宣誓者——三年三班全体同学”。 (主持人下) 结束语(班主任) 感谢二位同学主持了这场精彩的班会,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在这里我真心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收敛并改正掉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做一个真正讲文明的人。

尼姑庵里的童年

尼姑庵里的童年

也许是老天有眼。外婆去世的那天,天空阴沉沉,随之下雨,曾经有恩于外婆的人们,匆匆赶来看望外婆。没想到的是参加外婆的葬礼。送行的队伍中,男女老少,有知识分子,市委领导,平民百姓,都纷纷缠着黑纱,带着白花,表情沉痛,目光迷离……

我的外婆是尼姑,至今我也弄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出家当尼姑。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婆,是我见过最善良最宽容的女性。她的身上有着林默娘的影子,但没有妈祖的扬名天下。据我舅舅(也是当和尚)说,外婆在莆仙一带盖了好几座寺庙。最初,是在仙游十三宫。外婆修行68年了。外婆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慷慨帮助每个前来烧香拜佛的陌生人。现在,我也有提起我的奶奶。我的奶奶生了三男五女,家境贫困,操劳过度,严重缺乏营养。天生有着信佛的虔诚。经常喜欢跑到莆仙一带所有的寺庙,也许有着共同的信仰,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第一次,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人啊,真是奇怪,信任和接受,往往是种瞬间的感觉。奶奶就跟外婆倾诉世俗生活的种种困难。外婆总是一旁笑眯眯地倾听着,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佛经的道理,开导她,帮助她。外婆总是拿出已经拜过的供果,给奶奶吃,并说:“ 吃了,菩萨会保佑你平安的。” 离开寺庙,心情是平静的、愉快的。人也精神多了,一张年轻苍白憔悴的脸顿时笑成了花儿脸。

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拼命地往寺庙跑,后来,奶奶也学着吃素。外婆一如既往地帮助她,无所求,但有时没时间一直陪着奶奶聊天。因为寺庙还有许多的被社会遗弃的老弱病残。需要外婆精心照料。一次,外婆的小女儿,皮肤黝黑,身材苗条,梳着两个羊角辨,心血来潮地来到寺庙帮忙母亲。她的勤劳能干,聪明灵活,一眼被奶奶相中。于是,胆子大的奶奶就开门见山、直本主题地跟着外婆,说“你的小女儿做我的大儿媳妇。” 佛学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外婆觉得或许这是苍天赐给难得的姻缘。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个年代,都这样子女的婚姻听从父母的安排。母亲在新婚之夜,才见到跟自己心中想象的白马王子一模一样。

婚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不尽人意。但母亲的血液流淌着外婆的博大胸怀。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出嫁前,外婆心疼地抚摩着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嫁人,就是别家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孝敬公婆,一定要对老公好。”最后,还补充一句话“有量就有福。”因此,善良的母亲总是力所能及多做事,少说话。每天都是4点起床,就开始煮一家里里外外十几口的饭,扫地,喂猪。好的饭菜都是留给公公吃(婆婆吃素)。一直都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讲江湖义气重感情的父亲受到当时轰动福建省“十二勇士”案件的拖累。至今,我们小镇的人们一提起“十二勇士”,仍然心有余悸。父亲却把 “十二勇士”中的他的一个哥们外号“疯子富”,躲藏在自己家里,任凭母亲如何劝解,父亲就是不听话。后来,警方以“有意包庇罪”用手铐将父亲无情带走。法律无情,冲动讲义气的父亲过着铁窗的生活。可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很好尽自己的义务。留下了三岁的我和嗷嗷待匍的弟弟。听老屋的老邻居讲,我到四岁才会走路。家人担心我以后长大成为瘸子,没出息,决定要把我送出去。我每天都是用一条绳子,系着,无人照看,然后,我一个人玩着,饿了,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便望往嘴里送。现代人,听起来,就像听聊斋一样。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左右着农民,偏偏我又不听话。生活所迫,母亲狠心把我和弟弟放在寺庙。自己到处打工,补贴家用。

送到寺庙,可是那时外婆的寺庙已经搬到仙游盖尾新庄西方寺。在我的记忆中,西方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外婆的寺庙,处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大山,没有房屋,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感觉很空旷,很寂寞。寺庙虽简陋,但很干净,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岁的我还没有记忆力。我、弟弟跟那些遗弃的孤儿一样,觉得自己没有父母亲,缺少亲人的关爱。但外婆的爱胜过亲人的关爱。这种不是亲人超过亲人的关爱,相信那些孤儿的内心也是幸福。但有一个细节,我必须交代一下。外婆生前一直喜欢被人叫“师公”。不喜欢别人称呼“奶奶”。也许,外婆觉得自己进入寺庙,当了尼姑,六根清净,不希望跟世俗有任何瓜葛。因此,我和弟弟后来也都不敢叫外婆,尼姑庵里的童年

也许是老天有眼。外婆去世的那天,天空阴沉沉,随之下雨,曾经有恩于外婆的人们,匆匆赶来看望外婆。没想到的是参加外婆的葬礼。送行的队伍中,男女老少,有知识分子,市委领导,平民百姓,都纷纷缠着黑纱,带着白花,表情沉痛,目光迷离……

我的外婆是尼姑,至今我也弄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出家当尼姑。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婆,是我见过最善良最宽容的女性。她的身上有着林默娘的影子,但没有妈祖的扬名天下。据我舅舅(也是当和尚)说,外婆在莆仙一带盖了好几座寺庙。最初,是在仙游十三宫。外婆修行68年了。外婆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慷慨帮助每个前来烧香拜佛的陌生人。现在,我也有提起我的奶奶。我的奶奶生了三男五女,家境贫困,操劳过度,严重缺乏营养。天生有着信佛的虔诚。经常喜欢跑到莆仙一带所有的寺庙,也许有着共同的信仰,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第一次,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人啊,真是奇怪,信任和接受,往往是种瞬间的感觉。奶奶就跟外婆倾诉世俗生活的种种困难。外婆总是一旁笑眯眯地倾听着,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佛经的道理,开导她,帮助她。外婆总是拿出已经拜过的供果,给奶奶吃,并说:“ 吃了,菩萨会保佑你平安的。” 离开寺庙,心情是平静的、愉快的。人也精神多了,一张年轻苍白憔悴的脸顿时笑成了花儿脸。

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拼命地往寺庙跑,后来,奶奶也学着吃素。外婆一如既往地帮助她,无所求,但有时没时间一直陪着奶奶聊天。因为寺庙还有许多的被社会遗弃的老弱病残。需要外婆精心照料。一次,外婆的小女儿,皮肤黝黑,身材苗条,梳着两个羊角辨,心血来潮地来到寺庙帮忙母亲。她的勤劳能干,聪明灵活,一眼被奶奶相中。于是,胆子大的奶奶就开门见山、直本主题地跟着外婆,说“你的小女儿做我的大儿媳妇。” 佛学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外婆觉得或许这是苍天赐给难得的姻缘。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个年代,都这样子女的婚姻听从父母的安排。母亲在新婚之夜,才见到跟自己心中想象的白马王子一模一样。

婚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不尽人意。但母亲的血液流淌着外婆的博大胸怀。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出嫁前,外婆心疼地抚摩着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嫁人,就是别家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孝敬公婆,一定要对老公好。”最后,还补充一句话“有量就有福。”因此,善良的母亲总是力所能及多做事,少说话。每天都是4点起床,就开始煮一家里里外外十几口的饭,扫地,喂猪。好的饭菜都是留给公公吃(婆婆吃素)。一直都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讲江湖义气重感情的父亲受到当时轰动福建省“十二勇士”案件的拖累。至今,我们小镇的人们一提起“十二勇士”,仍然心有余悸。父亲却把 “十二勇士”中的他的一个哥们外号“疯子富”,躲藏在自己家里,任凭母亲如何劝解,父亲就是不听话。后来,警方以“有意包庇罪”用手铐将父亲无情带走。法律无情,冲动讲义气的父亲过着铁窗的生活。可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很好尽自己的义务。留下了三岁的我和嗷嗷待匍的弟弟。听老屋的老邻居讲,我到四岁才会走路。家人担心我以后长大成为瘸子,没出息,决定要把我送出去。我每天都是用一条绳子,系着,无人照看,然后,我一个人玩着,饿了,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便望往嘴里送。现代人,听起来,就像听聊斋一样。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左右着农民,偏偏我又不听话。生活所迫,母亲狠心把我和弟弟放在寺庙。自己到处打工,补贴家用。

送到寺庙,可是那时外婆的寺庙已经搬到仙游盖尾新庄西方寺。在我的记忆中,西方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外婆的寺庙,处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大山,没有房屋,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感觉很空旷,很寂寞。寺庙虽简陋,但很干净,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岁的我还没有记忆力。我、弟弟跟那些遗弃的孤儿一样,觉得自己没有父母亲,缺少亲人的关爱。但外婆的爱胜过亲人的关爱。这种不是亲人超过亲人的关爱,相信那些孤儿的内心也是幸福。但有一个细节,我必须交代一下。外婆生前一直喜欢被人叫“师公”。不喜欢别人称呼“奶奶”。也许,外婆觉得自己进入寺庙,当了尼姑,六根清净,不希望跟世俗有任何瓜葛。因此,我和弟弟后来也都不敢叫外婆,尼姑庵里的童年

也许是老天有眼。外婆去世的那天,天空阴沉沉,随之下雨,曾经有恩于外婆的人们,匆匆赶来看望外婆。没想到的是参加外婆的葬礼。送行的队伍中,男女老少,有知识分子,市委领导,平民百姓,都纷纷缠着黑纱,带着白花,表情沉痛,目光迷离……

我的外婆是尼姑,至今我也弄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出家当尼姑。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婆,是我见过最善良最宽容的女性。她的身上有着林默娘的影子,但没有妈祖的扬名天下。据我舅舅(也是当和尚)说,外婆在莆仙一带盖了好几座寺庙。最初,是在仙游十三宫。外婆修行68年了。外婆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慷慨帮助每个前来烧香拜佛的陌生人。现在,我也有提起我的奶奶。我的奶奶生了三男五女,家境贫困,操劳过度,严重缺乏营养。天生有着信佛的虔诚。经常喜欢跑到莆仙一带所有的寺庙,也许有着共同的信仰,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第一次,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人啊,真是奇怪,信任和接受,往往是种瞬间的感觉。奶奶就跟外婆倾诉世俗生活的种种困难。外婆总是一旁笑眯眯地倾听着,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佛经的道理,开导她,帮助她。外婆总是拿出已经拜过的供果,给奶奶吃,并说:“ 吃了,菩萨会保佑你平安的。” 离开寺庙,心情是平静的、愉快的。人也精神多了,一张年轻苍白憔悴的脸顿时笑成了花儿脸。

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拼命地往寺庙跑,后来,奶奶也学着吃素。外婆一如既往地帮助她,无所求,但有时没时间一直陪着奶奶聊天。因为寺庙还有许多的被社会遗弃的老弱病残。需要外婆精心照料。一次,外婆的小女儿,皮肤黝黑,身材苗条,梳着两个羊角辨,心血来潮地来到寺庙帮忙母亲。她的勤劳能干,聪明灵活,一眼被奶奶相中。于是,胆子大的奶奶就开门见山、直本主题地跟着外婆,说“你的小女儿做我的大儿媳妇。” 佛学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外婆觉得或许这是苍天赐给难得的姻缘。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个年代,都这样子女的婚姻听从父母的安排。母亲在新婚之夜,才见到跟自己心中想象的白马王子一模一样。

婚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不尽人意。但母亲的血液流淌着外婆的博大胸怀。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出嫁前,外婆心疼地抚摩着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嫁人,就是别家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孝敬公婆,一定要对老公好。”最后,还补充一句话“有量就有福。”因此,善良的母亲总是力所能及多做事,少说话。每天都是4点起床,就开始煮一家里里外外十几口的饭,扫地,喂猪。好的饭菜都是留给公公吃(婆婆吃素)。一直都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讲江湖义气重感情的父亲受到当时轰动福建省“十二勇士”案件的拖累。至今,我们小镇的人们一提起“十二勇士”,仍然心有余悸。父亲却把 “十二勇士”中的他的一个哥们外号“疯子富”,躲藏在自己家里,任凭母亲如何劝解,父亲就是不听话。后来,警方以“有意包庇罪”用手铐将父亲无情带走。法律无情,冲动讲义气的父亲过着铁窗的生活。可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很好尽自己的义务。留下了三岁的我和嗷嗷待匍的弟弟。听老屋的老邻居讲,我到四岁才会走路。家人担心我以后长大成为瘸子,没出息,决定要把我送出去。我每天都是用一条绳子,系着,无人照看,然后,我一个人玩着,饿了,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便望往嘴里送。现代人,听起来,就像听聊斋一样。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左右着农民,偏偏我又不听话。生活所迫,母亲狠心把我和弟弟放在寺庙。自己到处打工,补贴家用。

送到寺庙,可是那时外婆的寺庙已经搬到仙游盖尾新庄西方寺。在我的记忆中,西方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外婆的寺庙,处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大山,没有房屋,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感觉很空旷,很寂寞。寺庙虽简陋,但很干净,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岁的我还没有记忆力。我、弟弟跟那些遗弃的孤儿一样,觉得自己没有父母亲,缺少亲人的关爱。但外婆的爱胜过亲人的关爱。这种不是亲人超过亲人的关爱,相信那些孤儿的内心也是幸福。但有一个细节,我必须交代一下。外婆生前一直喜欢被人叫“师公”。不喜欢别人称呼“奶奶”。也许,外婆觉得自己进入寺庙,当了尼姑,六根清净,不希望跟世俗有任何瓜葛。因此,我和弟弟后来也都不敢叫外婆,尼姑庵里的童年

也许是老天有眼。外婆去世的那天,天空阴沉沉,随之下雨,曾经有恩于外婆的人们,匆匆赶来看望外婆。没想到的是参加外婆的葬礼。送行的队伍中,男女老少,有知识分子,市委领导,平民百姓,都纷纷缠着黑纱,带着白花,表情沉痛,目光迷离……

我的外婆是尼姑,至今我也弄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出家当尼姑。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婆,是我见过最善良最宽容的女性。她的身上有着林默娘的影子,但没有妈祖的扬名天下。据我舅舅(也是当和尚)说,外婆在莆仙一带盖了好几座寺庙。最初,是在仙游十三宫。外婆修行68年了。外婆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慷慨帮助每个前来烧香拜佛的陌生人。现在,我也有提起我的奶奶。我的奶奶生了三男五女,家境贫困,操劳过度,严重缺乏营养。天生有着信佛的虔诚。经常喜欢跑到莆仙一带所有的寺庙,也许有着共同的信仰,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第一次,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人啊,真是奇怪,信任和接受,往往是种瞬间的感觉。奶奶就跟外婆倾诉世俗生活的种种困难。外婆总是一旁笑眯眯地倾听着,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佛经的道理,开导她,帮助她。外婆总是拿出已经拜过的供果,给奶奶吃,并说:“ 吃了,菩萨会保佑你平安的。” 离开寺庙,心情是平静的、愉快的。人也精神多了,一张年轻苍白憔悴的脸顿时笑成了花儿脸。

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拼命地往寺庙跑,后来,奶奶也学着吃素。外婆一如既往地帮助她,无所求,但有时没时间一直陪着奶奶聊天。因为寺庙还有许多的被社会遗弃的老弱病残。需要外婆精心照料。一次,外婆的小女儿,皮肤黝黑,身材苗条,梳着两个羊角辨,心血来潮地来到寺庙帮忙母亲。她的勤劳能干,聪明灵活,一眼被奶奶相中。于是,胆子大的奶奶就开门见山、直本主题地跟着外婆,说“你的小女儿做我的大儿媳妇。” 佛学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外婆觉得或许这是苍天赐给难得的姻缘。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个年代,都这样子女的婚姻听从父母的安排。母亲在新婚之夜,才见到跟自己心中想象的白马王子一模一样。

婚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不尽人意。但母亲的血液流淌着外婆的博大胸怀。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出嫁前,外婆心疼地抚摩着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嫁人,就是别家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孝敬公婆,一定要对老公好。”最后,还补充一句话“有量就有福。”因此,善良的母亲总是力所能及多做事,少说话。每天都是4点起床,就开始煮一家里里外外十几口的饭,扫地,喂猪。好的饭菜都是留给公公吃(婆婆吃素)。一直都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讲江湖义气重感情的父亲受到当时轰动福建省“十二勇士”案件的拖累。至今,我们小镇的人们一提起“十二勇士”,仍然心有余悸。父亲却把 “十二勇士”中的他的一个哥们外号“疯子富”,躲藏在自己家里,任凭母亲如何劝解,父亲就是不听话。后来,警方以“有意包庇罪”用手铐将父亲无情带走。法律无情,冲动讲义气的父亲过着铁窗的生活。可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很好尽自己的义务。留下了三岁的我和嗷嗷待匍的弟弟。听老屋的老邻居讲,我到四岁才会走路。家人担心我以后长大成为瘸子,没出息,决定要把我送出去。我每天都是用一条绳子,系着,无人照看,然后,我一个人玩着,饿了,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便望往嘴里送。现代人,听起来,就像听聊斋一样。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左右着农民,偏偏我又不听话。生活所迫,母亲狠心把我和弟弟放在寺庙。自己到处打工,补贴家用。

送到寺庙,可是那时外婆的寺庙已经搬到仙游盖尾新庄西方寺。在我的记忆中,西方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外婆的寺庙,处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大山,没有房屋,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感觉很空旷,很寂寞。寺庙虽简陋,但很干净,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岁的我还没有记忆力。我、弟弟跟那些遗弃的孤儿一样,觉得自己没有父母亲,缺少亲人的关爱。但外婆的爱胜过亲人的关爱。这种不是亲人超过亲人的关爱,相信那些孤儿的内心也是幸福。但有一个细节,我必须交代一下。外婆生前一直喜欢被人叫“师公”。不喜欢别人称呼“奶奶”。也许,外婆觉得自己进入寺庙,当了尼姑,六根清净,不希望跟世俗有任何瓜葛。因此,我和弟弟后来也都不敢叫外婆,尼姑庵里的童年

也许是老天有眼。外婆去世的那天,天空阴沉沉,随之下雨,曾经有恩于外婆的人们,匆匆赶来看望外婆。没想到的是参加外婆的葬礼。送行的队伍中,男女老少,有知识分子,市委领导,平民百姓,都纷纷缠着黑纱,带着白花,表情沉痛,目光迷离……

我的外婆是尼姑,至今我也弄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出家当尼姑。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婆,是我见过最善良最宽容的女性。她的身上有着林默娘的影子,但没有妈祖的扬名天下。据我舅舅(也是当和尚)说,外婆在莆仙一带盖了好几座寺庙。最初,是在仙游十三宫。外婆修行68年了。外婆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慷慨帮助每个前来烧香拜佛的陌生人。现在,我也有提起我的奶奶。我的奶奶生了三男五女,家境贫困,操劳过度,严重缺乏营养。天生有着信佛的虔诚。经常喜欢跑到莆仙一带所有的寺庙,也许有着共同的信仰,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第一次,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人啊,真是奇怪,信任和接受,往往是种瞬间的感觉。奶奶就跟外婆倾诉世俗生活的种种困难。外婆总是一旁笑眯眯地倾听着,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佛经的道理,开导她,帮助她。外婆总是拿出已经拜过的供果,给奶奶吃,并说:“ 吃了,菩萨会保佑你平安的。” 离开寺庙,心情是平静的、愉快的。人也精神多了,一张年轻苍白憔悴的脸顿时笑成了花儿脸。

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拼命地往寺庙跑,后来,奶奶也学着吃素。外婆一如既往地帮助她,无所求,但有时没时间一直陪着奶奶聊天。因为寺庙还有许多的被社会遗弃的老弱病残。需要外婆精心照料。一次,外婆的小女儿,皮肤黝黑,身材苗条,梳着两个羊角辨,心血来潮地来到寺庙帮忙母亲。她的勤劳能干,聪明灵活,一眼被奶奶相中。于是,胆子大的奶奶就开门见山、直本主题地跟着外婆,说“你的小女儿做我的大儿媳妇。” 佛学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外婆觉得或许这是苍天赐给难得的姻缘。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个年代,都这样子女的婚姻听从父母的安排。母亲在新婚之夜,才见到跟自己心中想象的白马王子一模一样。

婚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不尽人意。但母亲的血液流淌着外婆的博大胸怀。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出嫁前,外婆心疼地抚摩着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嫁人,就是别家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孝敬公婆,一定要对老公好。”最后,还补充一句话“有量就有福。”因此,善良的母亲总是力所能及多做事,少说话。每天都是4点起床,就开始煮一家里里外外十几口的饭,扫地,喂猪。好的饭菜都是留给公公吃(婆婆吃素)。一直都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讲江湖义气重感情的父亲受到当时轰动福建省“十二勇士”案件的拖累。至今,我们小镇的人们一提起“十二勇士”,仍然心有余悸。父亲却把 “十二勇士”中的他的一个哥们外号“疯子富”,躲藏在自己家里,任凭母亲如何劝解,父亲就是不听话。后来,警方以“有意包庇罪”用手铐将父亲无情带走。法律无情,冲动讲义气的父亲过着铁窗的生活。可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很好尽自己的义务。留下了三岁的我和嗷嗷待匍的弟弟。听老屋的老邻居讲,我到四岁才会走路。家人担心我以后长大成为瘸子,没出息,决定要把我送出去。我每天都是用一条绳子,系着,无人照看,然后,我一个人玩着,饿了,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便望往嘴里送。现代人,听起来,就像听聊斋一样。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左右着农民,偏偏我又不听话。生活所迫,母亲狠心把我和弟弟放在寺庙。自己到处打工,补贴家用。

送到寺庙,可是那时外婆的寺庙已经搬到仙游盖尾新庄西方寺。在我的记忆中,西方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外婆的寺庙,处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大山,没有房屋,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感觉很空旷,很寂寞。寺庙虽简陋,但很干净,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岁的我还没有记忆力。我、弟弟跟那些遗弃的孤儿一样,觉得自己没有父母亲,缺少亲人的关爱。但外婆的爱胜过亲人的关爱。这种不是亲人超过亲人的关爱,相信那些孤儿的内心也是幸福。但有一个细节,我必须交代一下。外婆生前一直喜欢被人叫“师公”。不喜欢别人称呼“奶奶”。也许,外婆觉得自己进入寺庙,当了尼姑,六根清净,不希望跟世俗有任何瓜葛。因此,我和弟弟后来也都不敢叫外婆,尼姑庵里的童年

也许是老天有眼。外婆去世的那天,天空阴沉沉,随之下雨,曾经有恩于外婆的人们,匆匆赶来看望外婆。没想到的是参加外婆的葬礼。送行的队伍中,男女老少,有知识分子,市委领导,平民百姓,都纷纷缠着黑纱,带着白花,表情沉痛,目光迷离……

我的外婆是尼姑,至今我也弄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出家当尼姑。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婆,是我见过最善良最宽容的女性。她的身上有着林默娘的影子,但没有妈祖的扬名天下。据我舅舅(也是当和尚)说,外婆在莆仙一带盖了好几座寺庙。最初,是在仙游十三宫。外婆修行68年了。外婆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慷慨帮助每个前来烧香拜佛的陌生人。现在,我也有提起我的奶奶。我的奶奶生了三男五女,家境贫困,操劳过度,严重缺乏营养。天生有着信佛的虔诚。经常喜欢跑到莆仙一带所有的寺庙,也许有着共同的信仰,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第一次,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人啊,真是奇怪,信任和接受,往往是种瞬间的感觉。奶奶就跟外婆倾诉世俗生活的种种困难。外婆总是一旁笑眯眯地倾听着,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佛经的道理,开导她,帮助她。外婆总是拿出已经拜过的供果,给奶奶吃,并说:“ 吃了,菩萨会保佑你平安的。” 离开寺庙,心情是平静的、愉快的。人也精神多了,一张年轻苍白憔悴的脸顿时笑成了花儿脸。

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拼命地往寺庙跑,后来,奶奶也学着吃素。外婆一如既往地帮助她,无所求,但有时没时间一直陪着奶奶聊天。因为寺庙还有许多的被社会遗弃的老弱病残。需要外婆精心照料。一次,外婆的小女儿,皮肤黝黑,身材苗条,梳着两个羊角辨,心血来潮地来到寺庙帮忙母亲。她的勤劳能干,聪明灵活,一眼被奶奶相中。于是,胆子大的奶奶就开门见山、直本主题地跟着外婆,说“你的小女儿做我的大儿媳妇。” 佛学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外婆觉得或许这是苍天赐给难得的姻缘。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个年代,都这样子女的婚姻听从父母的安排。母亲在新婚之夜,才见到跟自己心中想象的白马王子一模一样。

婚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不尽人意。但母亲的血液流淌着外婆的博大胸怀。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出嫁前,外婆心疼地抚摩着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嫁人,就是别家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孝敬公婆,一定要对老公好。”最后,还补充一句话“有量就有福。”因此,善良的母亲总是力所能及多做事,少说话。每天都是4点起床,就开始煮一家里里外外十几口的饭,扫地,喂猪。好的饭菜都是留给公公吃(婆婆吃素)。一直都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讲江湖义气重感情的父亲受到当时轰动福建省“十二勇士”案件的拖累。至今,我们小镇的人们一提起“十二勇士”,仍然心有余悸。父亲却把 “十二勇士”中的他的一个哥们外号“疯子富”,躲藏在自己家里,任凭母亲如何劝解,父亲就是不听话。后来,警方以“有意包庇罪”用手铐将父亲无情带走。法律无情,冲动讲义气的父亲过着铁窗的生活。可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很好尽自己的义务。留下了三岁的我和嗷嗷待匍的弟弟。听老屋的老邻居讲,我到四岁才会走路。家人担心我以后长大成为瘸子,没出息,决定要把我送出去。我每天都是用一条绳子,系着,无人照看,然后,我一个人玩着,饿了,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便望往嘴里送。现代人,听起来,就像听聊斋一样。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左右着农民,偏偏我又不听话。生活所迫,母亲狠心把我和弟弟放在寺庙。自己到处打工,补贴家用。

送到寺庙,可是那时外婆的寺庙已经搬到仙游盖尾新庄西方寺。在我的记忆中,西方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外婆的寺庙,处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大山,没有房屋,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感觉很空旷,很寂寞。寺庙虽简陋,但很干净,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岁的我还没有记忆力。我、弟弟跟那些遗弃的孤儿一样,觉得自己没有父母亲,缺少亲人的关爱。但外婆的爱胜过亲人的关爱。这种不是亲人超过亲人的关爱,相信那些孤儿的内心也是幸福。但有一个细节,我必须交代一下。外婆生前一直喜欢被人叫“师公”。不喜欢别人称呼“奶奶”。也许,外婆觉得自己进入寺庙,当了尼姑,六根清净,不希望跟世俗有任何瓜葛。因此,我和弟弟后来也都不敢叫外婆,尼姑庵里的童年

也许是老天有眼。外婆去世的那天,天空阴沉沉,随之下雨,曾经有恩于外婆的人们,匆匆赶来看望外婆。没想到的是参加外婆的葬礼。送行的队伍中,男女老少,有知识分子,市委领导,平民百姓,都纷纷缠着黑纱,带着白花,表情沉痛,目光迷离……

我的外婆是尼姑,至今我也弄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出家当尼姑。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婆,是我见过最善良最宽容的女性。她的身上有着林默娘的影子,但没有妈祖的扬名天下。据我舅舅(也是当和尚)说,外婆在莆仙一带盖了好几座寺庙。最初,是在仙游十三宫。外婆修行68年了。外婆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慷慨帮助每个前来烧香拜佛的陌生人。现在,我也有提起我的奶奶。我的奶奶生了三男五女,家境贫困,操劳过度,严重缺乏营养。天生有着信佛的虔诚。经常喜欢跑到莆仙一带所有的寺庙,也许有着共同的信仰,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第一次,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人啊,真是奇怪,信任和接受,往往是种瞬间的感觉。奶奶就跟外婆倾诉世俗生活的种种困难。外婆总是一旁笑眯眯地倾听着,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佛经的道理,开导她,帮助她。外婆总是拿出已经拜过的供果,给奶奶吃,并说:“ 吃了,菩萨会保佑你平安的。” 离开寺庙,心情是平静的、愉快的。人也精神多了,一张年轻苍白憔悴的脸顿时笑成了花儿脸。

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拼命地往寺庙跑,后来,奶奶也学着吃素。外婆一如既往地帮助她,无所求,但有时没时间一直陪着奶奶聊天。因为寺庙还有许多的被社会遗弃的老弱病残。需要外婆精心照料。一次,外婆的小女儿,皮肤黝黑,身材苗条,梳着两个羊角辨,心血来潮地来到寺庙帮忙母亲。她的勤劳能干,聪明灵活,一眼被奶奶相中。于是,胆子大的奶奶就开门见山、直本主题地跟着外婆,说“你的小女儿做我的大儿媳妇。” 佛学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外婆觉得或许这是苍天赐给难得的姻缘。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那个年代,都这样子女的婚姻听从父母的安排。母亲在新婚之夜,才见到跟自己心中想象的白马王子一模一样。

婚姻,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不尽人意。但母亲的血液流淌着外婆的博大胸怀。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出嫁前,外婆心疼地抚摩着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嫁人,就是别家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孝敬公婆,一定要对老公好。”最后,还补充一句话“有量就有福。”因此,善良的母亲总是力所能及多做事,少说话。每天都是4点起床,就开始煮一家里里外外十几口的饭,扫地,喂猪。好的饭菜都是留给公公吃(婆婆吃素)。一直都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讲江湖义气重感情的父亲受到当时轰动福建省“十二勇士”案件的拖累。至今,我们小镇的人们一提起“十二勇士”,仍然心有余悸。父亲却把 “十二勇士”中的他的一个哥们外号“疯子富”,躲藏在自己家里,任凭母亲如何劝解,父亲就是不听话。后来,警方以“有意包庇罪”用手铐将父亲无情带走。法律无情,冲动讲义气的父亲过着铁窗的生活。可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很好尽自己的义务。留下了三岁的我和嗷嗷待匍的弟弟。听老屋的老邻居讲,我到四岁才会走路。家人担心我以后长大成为瘸子,没出息,决定要把我送出去。我每天都是用一条绳子,系着,无人照看,然后,我一个人玩着,饿了,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便望往嘴里送。现代人,听起来,就像听聊斋一样。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左右着农民,偏偏我又不听话。生活所迫,母亲狠心把我和弟弟放在寺庙。自己到处打工,补贴家用。

送到寺庙,可是那时外婆的寺庙已经搬到仙游盖尾新庄西方寺。在我的记忆中,西方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外婆的寺庙,处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大山,没有房屋,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感觉很空旷,很寂寞。寺庙虽简陋,但很干净,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岁的我还没有记忆力。我、弟弟跟那些遗弃的孤儿一样,觉得自己没有父母亲,缺少亲人的关爱。但外婆的爱胜过亲人的关爱。这种不是亲人超过亲人的关爱,相信那些孤儿的内心也是幸福。但有一个细节,我必须交代一下。外婆生前一直喜欢被人叫“师公”。不喜欢别人称呼“奶奶”。也许,外婆觉得自己进入寺庙,当了尼姑,六根清净,不希望跟世俗有任何瓜葛。因此,我和弟弟后来也都不敢叫外婆,

回家看妈妈

每过一天便在日历上划去一道,数着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心中窃喜。老早就收拾好行李,等着放假之后回家看妈妈。在杭州呆了大半年,求学之路漫漫亦修远,现在决不放弃任何一丝回家的机会,以免以后没有时间。

做特快回家,却感觉列车像被一头老牛在拉着行走,到了泰山站,我又马不停蹄的奔汽车站。在车站上看到母亲的身影,见我下车,妈妈笑着过来给我拎行李,妈妈说,又黑了,不过长个了,我嘿嘿的笑着不语。

妈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土坷垃打了一辈子交道,说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大可出去走走游览下各地的风光,可妈妈除了去过几次县城,就再也没出过远门,可以说妈妈和上上辈的人一样,飞机只见过天上的,火车也只是从电视上见过。上次我开学让妈妈和我一块来杭州游西湖,妈妈说出去干啥,看啥看,地里的庄稼还没有看出名堂还出去看呢,不当吃不当喝的,有那功夫还不如去地里多薅几把草。我想你会说我妈妈老土,确实,妈妈没有读过书,写字只会写我们家几口人的名字,但是妈妈算帐很厉害,比村里的会计还准。虽说妈妈不识几个字,不过妈妈倒是挺关心世事的,当下农村手足口病较流行,妈妈多次嘱咐嫂子千万给小孩子勤洗手,别吃生东西云云,更有趣的是,妈妈问我,“新疆的那个叫热什么的抓住没有,你说不好好在家过日子,瞎折腾什么。”我大惊,笑着对妈妈说,妈,你怎么知道热比娅的呀?妈妈说,咋了,电视上天天播这个,我怎么不晓得,我连连点头。

妈妈总是闲不住,之前就打电话给妈妈说不让她在出去找事做,妈妈不听,我回来的时候她已经找到一份活儿做,和邻家的婶娘们一块卸瓷砖,活儿不是很重但是夜活,大概晚上十一点左右来货,要做到一两点钟才下班,工钱每次20元,妈妈倒也知足,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我不想看妈妈每晚这么辛苦,想替他去做,她不肯,拗不过她也只好帮着做些家务,可是她也不让做,说我毛手毛脚做不好劲帮倒忙。有次逢集,妈妈大清早去地里给玉米苗打药,回来后喝了几口水直奔集市去买菜,买菜回来就做午饭,本来我在家做饭,后来妈妈嫌我做的饭忽咸忽淡不让我做了。做完午饭,妈妈像小学生做完作业获得解放一样,拿把蒲扇坐在大门口凉快,妈妈一向不喜欢扇风扇,说吹多了容易患老年风湿病,她还多次建议我们坐在门口吹吹自然风,省电又环保。

在我家,妈妈总是偏向小的,有时候哥哥会这样提意见,确实如此吧,年龄小处世不深总的保护起来吧,现在我偶尔也会重复哥哥的话,因为妈妈不再偏向我,而是偏向她的小孙女。至今,妈妈一直保留着我和哥哥上学时的一些奖状、小红花、奖章以及我后来写文获得的证书、奖杯还有样书,她说要把这些留给小侄女和我将来的孩子,让他们看看他们的爸爸是当年事多么的用功。

我总觉得亏欠妈妈,小时候不懂事,老是惹妈妈生气,和她吵架,如今慢慢感觉越来越离不开她,说不出为什么,心里想着该为妈妈做点什么,只是总也帮不上什么忙,或许不惹她生气,是一种最大的孝道吧,至少在现在。

人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可破镜难重圆,往事如烟不再飘回,孝道也是如此,“子欲养而亲不待”,曾父母健在的光阴,尽一份孝心吧!是应现在就得做起, 孝敬父母,不是有许多名家做榜样么!

记住父母的生日,常回家看看,抑或写封信打个电话发个短信。

要回学校了,蓦然之间有些不舍,梦里多次梦到妈妈,于是趁着和妈妈在一起,学着小时候 妈妈前脚走,我在后脚跟,为的是多看母亲几眼。

妈妈前脚走,我后脚跟,冥冥之中的一种动作,需要铭记几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