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少用一张纸、一个塑料袋,少砍一棵树等等,这些都是节约资源的行为。人人低碳生活,不是返璞而旧,而是要人人返璞创新,也是尊重自然,使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环保作文: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享受着新科带来的种种欢乐。蓦然回首,身后已是无穷无尽的环境污染。小河不再清澈,天空也不再蔚蓝。环保,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爱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也许你会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不能左右化工企业的污染排放,也没能力去阻止那些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上路……对于环保,我真的无能为力。其实,当你真正的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你会发现环保就在身边,我们可以通过身边一些小事做起,将我们的环保热情汇集,同样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下面是一个鱼和大海的的故事,有一天,大海退潮了,沙滩上躺满了“搁浅”的鱼,眼看就要干死了。这时有一个小男孩在岸边,把鱼一条条捡起来,然后扔回大海。一个成年人走过来,不屑的说:“沙滩上有这么多鱼,就凭你,能救几条,有谁在乎呢?”小男孩捧着鱼,坚定地说:“这条在乎!”……环保,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个人的环保行动就似一盏灯,一盏灯亮了,给我们带来了些许光明,如果大家都点亮手中的那盏灯,世界将一片光明。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环保:听音乐把音响和电视声音开小一点,减少噪音;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交通出行方面少开私家车,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选择环保型的汽油和柴油;尽量购买本地产品,少用一次性制品;不随地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废纸,弯腰将其捡起;生活垃圾合理分类,集中废旧电池,送进废旧电池回收箱,不可回收的垃圾扔进垃圾箱。路遇绿色草坪,脚下留情绕道行走;保护野生动物,不贪图美味,将其残忍剥皮吃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在心的。做到环保,仅仅这些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创造我们的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环保是爱护我们家园的必修课,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健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就让我们做一个孩子一样的人,一起点亮手中的灯共同前行!

在学校里,感受着校园绿色植物为我们带来的清新空气,总觉得心情要好上好多。想一想,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向高质量,高档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了。但是,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前的青山绿水,如今已是高楼大厦。难得见到一片森林,却失望的发现旁边,是工厂高高的黑烟囱……看着一天天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束手无策。其实不然,你知道吗?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上,有很多容易疏忽的环保细节。平日里,如果有喝过了的饮料瓶,最好不要随手扔掉。我们可以把它们集中起来,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把收集的饮料瓶卖掉。还能收获一笔小小的零花钱。重要的是,如果把塑料瓶集中到一起处理的话,把塑料瓶送到再生工厂,经过粉碎、清洗、干燥等过程就可以得到二次塑料原料,可以制造出其他的塑料用品。这样,节约了不少的资源呢!除了最熟悉的塑料瓶,我们也要回收其他的生活垃圾。处理垃圾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垃圾的生产量每年每天都在增加,专门用于填埋的土地越来越难找到。垃圾中还有化学物质,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污染到地下水源和土地。对于垃圾,我们可以把他们利用起来,制成小工具,装饰品:用废布拼贴成手提袋,坐垫;书可以一直使用到不能继续使用为止,如果有用不上的旧书可以用于没捐活动;把废旧的电池收集起来,而且最好使用环保电池……如果你知道,回收一吨纸可以制造出八百公斤的再生纸,这相当于少砍了十七棵树。易拉罐完全可以百分之百的再利用。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通过旧的塑料制品和碳粉结合的代金属原料……如果每一个人在丢垃圾之前都可以想一想这些,无形中也减少了不少不必的浪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保护资源,尤其是——水。现在,全国每天有快一吨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三十五个重点湖泊有十七个被污染,三分之一的水体不适于灌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城市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百分之四十的水源不能饮用……我们要有节水的意识,时刻检查自己家中的自来水管道是否完好,是否漏水。少使用清洁剂,减少水的污染。如果见到水管破裂应及时拨打啊抢修电话……我们的水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我们要关心大气质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不断的变多,各种废气,浓度越来越高……请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植树造林,保护身边的绿色植物我们的绿色守卫军!生活中的点滴都会是我们低碳生活的一部份,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个地方做起,低碳生活,每人出一份力,让生活更美好。

工人村烈山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李宇鑫

畅想未来

时间匆匆的逝去,中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的焦点和重要角色。回首这60年的岁月,中国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大关,科技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可是,与经济利益并肩而来的还有那些听了就让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灾难···

终于,在某年某月某时某分某秒,人类认识到了自己的自私,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开始了他们的环保行动。植树、造林,刻不容缓,忙得不亦乐乎···

当人们都在忙着的时候,我也没有停息,而是载着那艘充满了幻想的时空穿梭机,去了一趟未来。

“嗖,”只听见一声巨响。

当我再一次睁开双眼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怡人的景色。

看啊!那花儿开得正灿烂呢!它在风中摇曳着,摇曳着。

那笑弯了腰的柳枝,也在清澈的溪流边梳洗着自己那长长的秀发。

这时,一群美丽的鸟儿飞过,留下了一首动人的旋律,一首大自然的赞歌。(⊙o⊙)啊!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哗哗哗,”一条溪流流动的声音把我再一次的吸引住了。“好清澈的溪流啊,”我情不自禁的感叹到。我顺着溪流走去。

走着走着,也不知是过了多久。忽然间,我看见了一个人,于是,便走上前去问个究竟,:“额,请问现在是公元多少年?”“公元2012年12月22日啊。”“什么,今天不是被玛雅教预言为世界末日了吗?还有那部叫《2012.》的电影,原来都是假的啊。等我回去了,我一定要告诉朋友们,哎,白担心了。”“嘿,你在想什么呢?看你也不像是本地的人,就带你去逛逛吧。”“嗯嗯,太感谢你了,咱们先去哪啊?”“就先去,额,去参观一个正在建造的大型工程吧!”“好耶好耶。”我高兴得差点儿没蹦到天上去。

她领着我来到了一个大机器的面前。“这是什么高科技啊?”我问到。“这是刚刚研制成功的绿色环保水陆空多功能飞船,走吧。”我走了进去。那简直太棒了,全部都是自动化的,还有好多的机器人在服务,真是既省事,又环保啊。

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

我下了飞船,看着这儿的建筑,一头的午雾水。刚要发问,她便先开了口:“这是国家现在正在建设的一个工程项目,它的利用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绿色又环保。还可以节省更多的宝贵能源。”“那它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呢?”“我想,应该是化工业吧。”她回答道。“那可真是好了。”我不禁为它竖起了大拇指。

“到这边来看看吧。”还不等我欣赏完,她就叫道。“嗯,这就来了,”我也应声的答道。

“什么事啊?”“来,看看这是什么?”“中华鲟,怎么可能啊?它们不都已经灭绝了吗?”“是的,不过,在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之下,他们利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经过多次的试验,终于成功的培育出了新型的特优品种——二代中华鲟。他们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更强。”我入迷的听着,边听边不住地点着头。

“看,那个人在干嘛呢?”我看到一个人正在牵着一只熊猫,和它玩耍着。“怎么了?你是在说那个人吗?”“嗯,他怎么可以私自喂养熊猫呢?熊猫可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啊!”“这很正常啊!经过工作人员的刻苦和努力,熊猫已经繁殖的很多了,他们就像人们的玩伴,是可以个人喂养的。”“奥,原来如此啊。变化简直是太大了。”我感叹地说道。

“不跟你说了,我该回家了,你自己去参观吧。拜了。”“拜拜,谢谢你,我也该回去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后,我又成乘着飞船回到了现在。

人们还在忙碌着···

我想,这不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它一定会成为现实的。

祖国的未来不会是一个梦,只要我们一直努力着,那这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我坚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不是梦。

让我们用100%的智慧和100%的勤劳去换那100%的繁荣。

我们可以,祖国可以。

祖国!万岁!

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

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沙源,二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三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沙源来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气旋和低压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天气。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的差别在气象上是以能见度加以区分的: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的为扬沙或浮尘天气。出现浮尘天气时,空中弥漫的是一些细小颗粒物,沙尘多由外地而来;扬沙天气卷起的尘土是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它们基本是本地产生的。而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就是沙尘暴天气,它属于灾害性天气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气象专家介绍,由于沙尘暴起因包括了风力、高空大气强对流和地表状态三方面因素,而前两者属气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 沙尘暴引起的风灾、沙积、风蚀,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沙漠化程度加剧。气象专家提醒,人类对风沙天气最积极、最有效的行为是:首先要加强对大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特别是在前期干旱的情况更要重视。其次,对于西安这样一个旅游大都市来讲,在突发性灾害来临之前,要有相当有效的应急对策,加强管理和强化预防措施。对全省而言,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建设。每个公民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应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真正做好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我们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应当把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为主要措施,争取早日实现米粮下川,林果上山,草场满坡,使三秦大地山绿、水清、人富。逐渐恢复自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样,也许再过几十年,沙尘暴将淡化为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的将是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低碳生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去年,一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此应运而生,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而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就气候变暖和碳排放指标争吵不休。本次峰会上,不少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减碳目标。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在民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还是27℃?”……这些都是时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低碳减排目标。前些日子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在这里,我发出倡议: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为此我们希望大家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总体上共同做到:

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出外吃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出门用餐时自己随身带一套餐具,这样既卫生,又不浪费。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去年,一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此应运而生,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而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就气候变暖和碳排放指标争吵不休。本次峰会上,不少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减碳目标。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在民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还是27℃?”……这些都是时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低碳减排目标。前些日子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在这里,我发出倡议: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为此我们希望大家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总体上共同做到:

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出外吃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出门用餐时自己随身带一套餐具,这样既卫生,又不浪费。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去年,一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此应运而生,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而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就气候变暖和碳排放指标争吵不休。本次峰会上,不少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减碳目标。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在民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还是27℃?”……这些都是时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低碳减排目标。前些日子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在这里,我发出倡议: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为此我们希望大家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总体上共同做到:

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出外吃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出门用餐时自己随身带一套餐具,这样既卫生,又不浪费。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去年,一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此应运而生,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而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就气候变暖和碳排放指标争吵不休。本次峰会上,不少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减碳目标。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在民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还是27℃?”……这些都是时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低碳减排目标。前些日子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在这里,我发出倡议: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为此我们希望大家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总体上共同做到:

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出外吃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出门用餐时自己随身带一套餐具,这样既卫生,又不浪费。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去年,一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此应运而生,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而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就气候变暖和碳排放指标争吵不休。本次峰会上,不少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减碳目标。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在民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还是27℃?”……这些都是时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低碳减排目标。前些日子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在这里,我发出倡议: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为此我们希望大家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总体上共同做到:

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出外吃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出门用餐时自己随身带一套餐具,这样既卫生,又不浪费。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去年,一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此应运而生,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而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就气候变暖和碳排放指标争吵不休。本次峰会上,不少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减碳目标。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在民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还是27℃?”……这些都是时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低碳减排目标。前些日子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在这里,我发出倡议: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为此我们希望大家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总体上共同做到:

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出外吃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出门用餐时自己随身带一套餐具,这样既卫生,又不浪费。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去年,一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此应运而生,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而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就气候变暖和碳排放指标争吵不休。本次峰会上,不少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减碳目标。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而在中国,从倡导环保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追捧。在民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不用电脑时就选择关机”……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跟“碳排量”挂钩,用详细的清单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作为成果实时挂到网上,与网友分享,供网友监督。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这就是眼下时兴的“低碳生活”。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还是27℃?”……这些都是时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低碳减排目标。前些日子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流行,白领们见面就问:“今天,你‘偷菜’了没有?”而眼下,“今天,你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为时尚的问候语。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在这里,我发出倡议: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为此我们希望大家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总体上共同做到:

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出外吃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出门用餐时自己随身带一套餐具,这样既卫生,又不浪费。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

清明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间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炎黄子孙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方人们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l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编辑本段]【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还有另一种说法:

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农历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踏青出游,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习俗,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3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本身并非节日。清明恰好在农历的3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的节日上巳节、寒食节重叠,久而久之清明也成为了春季节日的一部分。

今天,上巳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那天。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开始流行,《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最早的时候,上巳节那天人们会去踏青郊游、到河边洗澡。另外,这天也有“驱邪”的功能,古人称为“祓除畔浴”。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譬如“重阳节登高”,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山下的瘟疫,“祓除畔浴”也是这个道理。朱旭强解释说,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上巳节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诗经》所说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杜甫《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不过,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野合的主题被替换为求子,上巳节后来形成了祭奠女娲庙,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曲水流觞”便是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个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都读到过。

至于清明祭祖的风俗,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朱旭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后人附会的说法,就像将端午和屈原扯到一块儿那样。寒食节的来历与古代取火困难有关,一旦得到火种便要保存很久,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在屋子里设火塘的风俗。而寒食节便是一年一度“改火”的日子,人们在那几天要替换新的火种,所以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本身和祭扫并无关系。[编辑本段]【清明节的祝福】

清明时节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编辑本段]【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绵山(今介休绵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编辑本段]【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古代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老北京过清明节的习俗

老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这个“爷”其实就是一个城、一个县的“不管部”部长,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据家中老人回忆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即说的清明节这一习俗。[编辑本段]【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施爱东介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清明节较早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因柳树为春季应时嘉木,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民国时期,插柳日还曾一度成为“植树节”。但不管如何衍变,追悼与祭祀是中国人过清明的最重要内容。

“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编辑本段]【清明节】成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的4月4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

英文名称:Tomb-sweeping Day

Pure Brightness[编辑本段]【清明节的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江南一带清明节时有吃青团和吃粽子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果,是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 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编辑本段]【清明节的渊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清明缘何吃青团】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编辑本段]【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编辑本段]【清明节游仙诗赏析】

《心祭》是刘小烽所作的四言体游仙长诗。作者通过对一个梦境的描述,寄托自己痛失外婆的哀思。其中“我有所愿,乞上苍怜:愿兹世界,鬼神存焉,他年我死,共在黄泉”,句句如金石掷地,悠悠孝思,绵绵不尽。实乃写孝思方面的经典诗句。

刘小烽,又名刘周,字冷静,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生于1973年12月。作家,学者,辞赋家,文言文复兴倡导者,大众儒学倡导者,自然门武术第五代重要传人。出版著作有:《天有霓裳》、《帷幄仙风奇门遁甲预测图典》等。2003年3月被新华社内参报道。

刘周倡议书,“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和“全世界都来践行大众儒学,促进和谐社会和谐建设(倡议书)”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心祭(节选)

甲戌岁末,丁丑己酉戊辰之时。炊烟袅袅,日影蹒跚。朔风起而复平,岁寒逼而化暖。天地之气和兮,谁期霹雳以降。怆然悲夫,失我之“婆婆”;冲冠怒兮,天何夺我之亲。思未曾片时断兮,泪未曾一日干,魂牵梦萦,无日而已,剜心之痛,何以复加。时维乙亥清明,余于太原,难奠其莹,五百里远,香火何闻,纸灰随风,遗于路中,惟焚我之心,摄我之魄,遥祭“婆婆”之慈灵于天界。是时父病急也,余与父俱在太原山医一院。此序。(注:婆婆即外婆)

西望临川,山脉高伟;

寄我魂魄,涉彼湫水;

悬壁仙径,止于瑶池;

......

阴霾初霁,太阳其辉;

照我身者,万道虹霓;

拥护婆婆,莲花以见;

我心大喜,亦一何悲;

念此为幻,曷不心碎;

但睹慈容,宛若生时;

但闻教侮,如旧日声;

婆婆之言,永难忽忘:

阴阳殊途,心无异路;

正善而已,诚能感天;

......

尔今尔后,汝自保全。

我闻此言,匍伏泪下;

知为梦境,愿不复醒;

......

闻此言也,泪复如雨;

若无婆婆,我早死矣;

婆婆之逝,心不甘也;

愿随左右,结草衔环;

.......

祷祈弥久,闻钟鼓鸣;

莲花又现,凤鸟毕至;

视我婆婆,立花鸟间;

身赤金色,微笑不语。

我心喜极,无名状者;

着急近前,举步却空;

更是一惊,觉时已醒。

枕边湿透,梦何不永;

辗转反侧,憾也无穷:

我无怙者,赖婆婆生;

甘苦与共,何期其薨;

从今孤独,岂千年哉!

我有所愿,乞上苍怜:

愿兹世界,鬼神存焉;

他年我死,共在黄泉。[编辑本段]【《清明》杂志】

安徽省大型文学刊物(双月刊)。创办于1978年。现当代著名作家陈登科创办。[编辑本段]【歌曲】 清明雨上

《清明雨上》

作词:安琪、Vae

作曲:Vae

编曲:Vae

演唱、录音、混音:VAE

窗透初晓 日照西桥 云自摇

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

木雕流金 岁月涟漪 七年前封笔

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

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远方有琴 愀然空灵 声声催天雨

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

月影憧憧 烟火几重 烛花红

红尘旧梦 梦断都成空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

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编辑本段]【国外清明节】

日本的盂兰盆节

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行,与我国北方有些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盂兰会”很相似。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视这个节日,机关、团体、厂矿、企业都放假3天,有组织地进行祭祀活动。在乡间活动更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城里人也返乡,到墓地祭祖。远离家乡的人能回来的也回来参加,不能回来的也往往委托别人代自己祭奠。

叙利亚的“烈士节”

叙利亚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为“烈士节”,这是由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全国都十分重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碑敬花圈,为烈士墓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波兰亡人节

波兰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灵墓祭典,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坦桑尼亚哀思节

为悼念为国牺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为“哀思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墓地献花扫墓。国家领导人也到陵园墓地参加扫墓活动,到独立广场纪念碑献上花圈,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墨西哥扫墓节

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法国万灵节

每年11月1日为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典故人,献上菊花,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

突尼斯英雄节

9月1日,突尼斯全国扫墓日,又叫英雄节,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新加坡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人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坟场),盖大伯公(土地公)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不过,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自上世纪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幷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

清明时节雨纷纷,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

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

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

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

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怎么环保

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少用一张纸、一个塑料袋,少砍一棵树等等,这些都是节约资源的行为。人人低碳生活,不是返璞而旧,而是要人人返璞创新,也是尊重自然,使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环保作文: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享受着新科带来的种种欢乐。蓦然回首,身后已是无穷无尽的环境污染。小河不再清澈,天空也不再蔚蓝。环保,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爱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也许你会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不能左右化工企业的污染排放,也没能力去阻止那些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上路……对于环保,我真的无能为力。其实,当你真正的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你会发现环保就在身边,我们可以通过身边一些小事做起,将我们的环保热情汇集,同样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下面是一个鱼和大海的的故事,有一天,大海退潮了,沙滩上躺满了“搁浅”的鱼,眼看就要干死了。这时有一个小男孩在岸边,把鱼一条条捡起来,然后扔回大海。一个成年人走过来,不屑的说:“沙滩上有这么多鱼,就凭你,能救几条,有谁在乎呢?”小男孩捧着鱼,坚定地说:“这条在乎!”……环保,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个人的环保行动就似一盏灯,一盏灯亮了,给我们带来了些许光明,如果大家都点亮手中的那盏灯,世界将一片光明。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环保:听音乐把音响和电视声音开小一点,减少噪音;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交通出行方面少开私家车,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选择环保型的汽油和柴油;尽量购买本地产品,少用一次性制品;不随地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废纸,弯腰将其捡起;生活垃圾合理分类,集中废旧电池,送进废旧电池回收箱,不可回收的垃圾扔进垃圾箱。路遇绿色草坪,脚下留情绕道行走;保护野生动物,不贪图美味,将其残忍剥皮吃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在心的。做到环保,仅仅这些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创造我们的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环保是爱护我们家园的必修课,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健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就让我们做一个孩子一样的人,一起点亮手中的灯共同前行!

在学校里,感受着校园绿色植物为我们带来的清新空气,总觉得心情要好上好多。想一想,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向高质量,高档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了。但是,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前的青山绿水,如今已是高楼大厦。难得见到一片森林,却失望的发现旁边,是工厂高高的黑烟囱……看着一天天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束手无策。其实不然,你知道吗?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上,有很多容易疏忽的环保细节。平日里,如果有喝过了的饮料瓶,最好不要随手扔掉。我们可以把它们集中起来,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把收集的饮料瓶卖掉。还能收获一笔小小的零花钱。重要的是,如果把塑料瓶集中到一起处理的话,把塑料瓶送到再生工厂,经过粉碎、清洗、干燥等过程就可以得到二次塑料原料,可以制造出其他的塑料用品。这样,节约了不少的资源呢!除了最熟悉的塑料瓶,我们也要回收其他的生活垃圾。处理垃圾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垃圾的生产量每年每天都在增加,专门用于填埋的土地越来越难找到。垃圾中还有化学物质,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污染到地下水源和土地。对于垃圾,我们可以把他们利用起来,制成小工具,装饰品:用废布拼贴成手提袋,坐垫;书可以一直使用到不能继续使用为止,如果有用不上的旧书可以用于没捐活动;把废旧的电池收集起来,而且最好使用环保电池……如果你知道,回收一吨纸可以制造出八百公斤的再生纸,这相当于少砍了十七棵树。易拉罐完全可以百分之百的再利用。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通过旧的塑料制品和碳粉结合的代金属原料……如果每一个人在丢垃圾之前都可以想一想这些,无形中也减少了不少不必的浪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保护资源,尤其是——水。现在,全国每天有快一吨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三十五个重点湖泊有十七个被污染,三分之一的水体不适于灌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城市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百分之四十的水源不能饮用……我们要有节水的意识,时刻检查自己家中的自来水管道是否完好,是否漏水。少使用清洁剂,减少水的污染。如果见到水管破裂应及时拨打啊抢修电话……我们的水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我们要关心大气质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不断的变多,各种废气,浓度越来越高……请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植树造林,保护身边的绿色植物我们的绿色守卫军!生活中的点滴都会是我们低碳生活的一部份,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个地方做起,低碳生活,每人出一份力,让生活更美好。

工人村烈山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李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