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走了,是笑着离开的……

当夕阳的余晖消失在城市的尽头,

当静夜的宁静弥漫在村口的石墩,

当稳重的脚步出现在院子的门口,

我便知道:哦,爷爷回来了!

爷爷每次推开远门,就会看见他可爱的孙子过来迎接,他便蹲下身子,用岁月打磨过的胡须轻轻地蹭蹭我那红润的脸蛋,这会儿,在厨房烧火的父亲,和做饭的母亲也会笑呵呵的应一声:爸,回来啦!

“恩,回来了。”爷爷笑呵呵的说。

一家人就是这样搭着岁月这趟列车,平平淡淡的驶过春夏秋冬,坐看生活的种种境界。

一天,爷爷下棋的石墩没了,村头的几个老人气得直跺脚!“这帮兔崽子,把石墩搬去做地基,太不像话了!”爷爷看着他们,一个劲的傻笑,把一旁的孙子都给难住了!我瞅着爷爷发呆,爷爷摸着我的头说:“来来,老王,上回那局我还没输呢,咱接着来!你可不能再赖啊!”

“棋盘都没了,怎么来?”王大爷瞪了瞪爷爷说。

“咱就围地作棋!古人瞎盲棋,以心做棋,成为佳话;今天,咱就地画棋,也图个痛快嘛!”说着,爷爷蹲下身子,勤快的画了起来,几位大爷也好奇的看着地面。不一会儿,一张棋局便浮出地面,一阵阵不服声又熟悉的响起。“不行,不行,咱再来一局,再来一局……”

爷爷总是这样,以乐观的生活境界面对生活。

汽车轰隆隆的驶过村头,钢筋铁骨大举进攻,扬言要吞没整片村落!村子里的几位长老一起来到爷爷的院口。爷爷放下调皮的我,笑眯眯的说:“什么事让几位长老劳烦大驾呀?”

“都这会儿了,你还开玩笑啊!你看村头的……”王大爷焦急的说,满脸的无奈布满额头。

“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块破铜烂铁嘛!我去看看……”说着,几位大爷都跟着去了,一路笑呵呵的。我也跟着笑了,只是不知道他们笑什么,更不知道爷爷笑什么。

但最后还是拆了。大片大片的树林被冷血的铁爪连根拔起,露出赤裸裸的根。老屋也应声而落,像枯叶从枝头缓缓飘落……

从那以后,几位大爷开始变得冷漠,不再亲我红红的脸蛋,更别提到爷爷家串门了。爷爷新做的棋盘落满了灰尘,但爷爷常常抱出来一个人下棋,一杯茶,一盘棋,一下午,想到关键之处,还会高兴的说:将军!然后,那种熟悉的笑声便又从棋盘中渗出来,像两个人的,三个人的……

时间就在爷爷的棋局上一盘一盘的走过,像棋子,落地无声。

王大爷的死讯是父亲带回来的。爷爷听了,只轻轻的说:“走就走吧。”后又笑了笑,“呵呵,都走了,都走了。”父亲不解的站在那,看这爷爷坐在空棋局前下棋,我也不解,不解他的笑声,不解他的生活的境界。

岁月到底是个无情的主。把爷爷的头催白了,催落了,我也被它催长大了。偶尔,也能听见爷爷的笑声,可总是搅和着咳嗽,不过,却从没听见他像别的大爷那样说:老了,不中用了。他常说:我还能再吃一碗!每每听到这,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可那里却饱含他的生活的境界。

爷爷也是要走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归宿,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所能改变的只有面对事实的态度。

那天,爷爷是笑着离开的,那笑声和我小时候在石墩旁听的一模一样,温暖,厚重……还有那熟悉的微笑,里面藏着爷爷的生活的境界

沭阳梦溪中学高三:徐会文

生活的境界

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质,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当你品味到这茶中的各种滋味时,也就达到了生活的境界。

远离城市的喧闹,远离灯红酒绿的生活。像陶渊明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受生活中的惬意。踏着晨曦的雨露,听着悦耳的鸟叫,迎着和煦的微风,闻着一路的花香,散步在小道上,与迎面而来的朝阳来个大大的拥抱。看大树下悠然晨练的爷爷奶奶,身旁还有顽皮的孩童,背着书包唱着欢快的歌。纷纷扬扬的下着,有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的温情。这不就是生活的境界吗?

夏日的午后,泡上一杯茶,来到大树下,告别烦躁与嚣声。静下心来,打开手中的书,抛开一切繁乱的情趣。与书相融,体会在大自然中与圣人交谈的欢愉。耳边虽有蝉儿的鸣叫,脚边虽有青蛙的聒噪。但一切似乎却又是那么的美好,就如书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所有的事物都仿佛沉浸在这朦胧的醉意中,这就是生活的境界。

秋高气爽,与家人一起来到农间。与农民一起农作,感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忙碌。来到田间,微风吹过,看到那一阵阵的“稻浪”,也许,还能闻到稻香。在田间挥洒汗水,收获丰收的喜悦,撒下一路的欢笑声。农民的快乐,也就成了我们的快乐。烈日当空,却烧不灭心中的激情。傍晚,三五个一起坐在田头,听他们讲述生活的快乐,一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欢笑声与蛙声编织在一起,飘向遥远的天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向床头时,打开窗子,呼吸清新的空气,忘掉一切的不愉快,忘掉一切的烦杂;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心跳,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听鸟儿唱歌,看鸟儿舞蹈,循着那阳光,露出温暖的笑;享受大自然这“造物者”的“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馈赠,感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美好,体会这不同的“四时之景”。

生活,这杯茶,虽年淡无奇,却饱含诗意。只有细细品味,用心品尝,才能体会它的真谛,享受它的醉意,体味生活的境界。

境界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宛如那镜中花,水中月,黄粱一梦,若想达到某种境界并非易事。有的人庸庸碌碌了却此生,而有的人却一直都执着于“境界”二字,永不停歇。

境界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存在于灵魂之中,是一个人精神的体现。

境界,是在被世俗所扰是依旧不为所动的淡泊。陶渊明为了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远离了黑暗虚伪的官场,解放了自己的躯体,升华了自己的心灵,沉醉于“桃花源”的美好境界,快哉。刘禹锡虽然身处陋室,但周围却是一副安乐高雅的景象,“惟吾德馨”是他的期许,“何陋之有”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叹。如今的社会物质横飞,有多少人在追求名利的路途上忘却了自我,在满足欲望的时候背弃了原本纯净的灵魂?找回自己吧,洗涤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拥有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境界。

境界,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护国的无畏。古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情万丈,也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忠肝义胆。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百姓留学牺牲,弃个人安危于不顾。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是多少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挽救了整个民族,让我们今天能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同样又有多少勇士放下自己的家室,去到危难的地方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境界。

境界,是超越了身体的束缚,用自己的灵魂奏响出生命的华章。戴着面具的舞者,观众无法看到他们的神情,他们仅用自己身体的舞蹈让观众动容,那不再是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而是舞者们在用自己的心灵演绎着一段故事,一个生命。“千手观音”的表演令人难以忘却,那20为聋哑女孩凭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与执着创造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奇迹,她们用自己的灵魂与观众交谈,她们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她们演绎出的,是完整的生命的境界。

境界是精神的追求是灵魂的升华,它能使人获得内心的充沛。我想,我们总得追求些什么,不能白白的在这世上走一遭。

境界,是我们的生命不再平庸,使我们能傲然的立于世间。

境界

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质,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当你品尝到茶中的各种滋味时,也就达到了生活的境界。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向床头时,打开窗子,呼吸清新的空气,忘掉一切的不愉快,忘掉一切的繁杂。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心路,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听鸟儿唱歌,看蝶儿飞舞。看着那阳光,露出温暖的笑,享受大自然造物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馈赠。感受野花的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美好,体会这不同的四季之景。问这一路的花香,散步在小路上,与迎面而来的朝阳相抱,看树下悠然晨练的爷爷奶奶,身旁还有顽皮的孩童,背着书包唱着欢快的歌。这不就是生活的境界吗?

假如有这样一种境界,心灵无需瞻前顾后,就可以寄托。可以凝聚它全部力量的牢固基础,时间对他来说已不起作用,现在这一时刻可以永恒走下去,不留下任何更替的痕迹。心中既无匮乏的感觉,也无享受的感觉;既不觉苦,也不觉乐,即无所求也无所乐,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何时单凭这样的感觉就证实我们的心灵,只要这种境界持续下去,处于这种境界的人自称幸福,而这又是从生活中取得的意外之喜。孔子曾说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时间在不停的运动白云苍驹,人世间,一切都在变换。那种妄想将生活拴在身边,永远不肯放弃的人,恰恰离生活最远,也永远达不到生活的真正境界。

生活是一种美,它有自然之美,心灵之美,失败之美,成功之美。自然之美是它的壮丽美;心灵之美是它的高尚美;失败之美是它的体验美;成功之美是它的收获美。生活如一片海洋,而人类就是在海洋上行走的人。我说生活不苦,是由境界去领悟的静静的,躺在草坡上,闭上眼睛,慢慢的,与世隔绝,感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去体会生活并不是时时复杂,生活有时也很简单。

生活这着杯茶,虽平淡无奇,却又饱含诗意。只有细细品味,用心品尝,才能体会到它的真谛,享受它的醉意......

境界-心如止水

境界-心如止水

遥望窗外――

夜,

已悄然无声的到来,

徐徐的笼罩着我的心。

《冬去无声》,

一篇叙写无奈的文字。

也许,

现在的它正叙写着我。

但这也好,

有了它,

我的心才得到了片刻的宁静。

望着落寞的我,

Z安慰我说:

人生是无奈的。

也许,

这一切都难以逃避。

那么,

承担会是生活的最佳方式。

这些不都是我以前安慰她所说过的话吗?

闭上眼睛,

身旁的一切都仿佛变得宁静。

用心去感受――

风儿在吹动,

鸟儿在欢歌……

这一切的一切,

也许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鼓舞。

鼓舞我们要无畏困难,

鼓舞我们要勇敢前进。

风,

依旧在吹。

我把我的感受告诉Z,

Z说我醒悟了,

达到了一种深奥的境界。

这种境界,

Z唤它心如止水。

境界成就作为

——品读《于丹;心得》有感

境界,顾名思义就是思想上升的高度。境界有大有小。世间的大者,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者,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描写中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的为生活里面很多实用的规则。简单地说来,大小就是人的思想的宽度、深度和广度。一个人的境界高低反映在他的志向、他的思想、他的生活上,而这些总总决定了他的觉悟、他以后人生的道路,也必然决定和影响着他的一生成就作为。

在童话世界中,《丑小鸭》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丑小鸭在一个养鸭场破壳而出,因为生就一副丑陋的尊容,终日被其他鸭子嘲笑,被主人嫌弃。终于有一日,丑小鸭飞过篱笆逃走了。丑小鸭离家出走是被迫的,因为不仅周围的人不喜欢他,就连他的兄弟姐妹也欺负他。他在野鸭群中受排挤,又目睹了雁被猎人打死的悲惨场面,最后死里逃生。在农家小屋,他虽然也受嘲弄,也被人看不起,但已经有了一个可以生存的“温暖的屋子”,“有了一些朋友”,他应该满足了。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丑小鸭的境界是只要有一个可以生存的“温暖的屋子”,“有了一些朋友”,那么毫无疑问的,他就会留在了农家小屋,甘心当一只碌碌无为、再平凡不过的鸭子了,也就不会有了后来美丽的白天鹅。但是他偏不,他不愿意享受这种“安逸”,他要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因为他的境界不至于此,他要去奋斗去实现自己活着的价值,他要证明自己的尊严。于是他走了,他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了,他见到那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美丽的天鹅了。后来,严冬到了,他虽然几乎被冻死,但当他仰慕的天鹅飞回来时,他不顾一切地朝他们飞去。于是,他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了。试想,在已经有了相对安逸的生活以后,他如果不思进取,不再追求,他怎么能得到最终的幸福生活呢?

可见,境界的高低深刻的影响了人的成就。但独有高的境界也是不够的,拥有长远的境界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历来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宁可做鸡头,不可做凤尾。”意思就是宁可做鸡群中的领袖,也不去做凤凰群中的跟班。对于这句话,我本人是很不以为然的。在鸡群中与在凤凰群中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质的区别。试想,一只鸡,它为能在鸡群中做领导而沾沾自喜时,它本身也就注定是可悲的。于是它终其一生,兢兢业业,保有自己在鸡群中的地位,但无奈它尽管有着在鸡群中显赫的地位,但从本质上来说它还是一只普普通通、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鸡,永远都逃脱不了被人按上砧板的时候。也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鸟掉了队,误打误撞跟上了一群凤凰。它发觉本人从未飞得如此之高,从未那么靠近日出的灿烂,日落的余晖。于是它的境界变了,它决心要做一只凤凰,它开始努力拍打着翅膀跟上凤凰的队伍。不久之后,它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翅膀长硬可,羽毛也变成火红色的了。地上还有人指着它说:“看,凤凰!”许许多多人都渴望成为凤凰,不过又能有多少人能坚持起初在凤凰群中的卑微。于是许多人宁可选择了高傲的鸡头,将自己的境界一再的放低,于是不管他们之前的身份是什么,最终他们都通通沦为一只庸俗的“鸡”。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做鸡头当领袖要远比做凤凰的跟班这种境界高得多了,但从长远上来说,这种自以为是实在是太愚蠢了。因为在凤尾之中,人有理想就会在竞争中慢慢让自己进步、成长,于是终有一日他也能成为一只高贵骄傲的凤凰,永远脱离了被人当下酒菜的命运,能够走上了一个崭新的人生舞台。

通常在人类社会上崇高的成就,其本身成就的缔造者的境界更是深不可测。马克思一生参考了各国古典哲学史、古典经济学史、唯物辩证学史,呕心沥血数十载写成了《马克思宣言》,发起工人运动,领导世界工人武装。即使因此多国的反对人士都对他憎恶不已,几欲除之而后快,同时生活面临穷困潦倒,但他也是从不曾放弃的,甚至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正如于丹曾说过“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是,最高的境界成就了崇高、不朽的作为,灵魂早已超脱了肉体所要达到的求真境界,这是一种永恒、一种真善。

是的,境界成就了作为。那么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是本着中庸之道,寻求碌碌无为、平平淡淡的境界,还是寻求攀登高峰、永不低头的境界,答案不是很明显吗?

想念的境界

青春泛起平淡的哀尘 定格在一种意境,一幅散画

画中隐匿的叶底花 思念着 林边的草原

草原上淡绿的风 和风而起的草籽

拂过地,奔跑过地时光

宁静如你微微起伏的倩影

梦想埋在这里 身心已流浪远方

我已不再仰望

七月的盛夏刺破朦朦的理想

只是一种寻找

随带着无尽的生活

生活中一次次失望与祈祷

祈祷后默认的否认

理想的七月充满幻想

幻想离开了稻香

离开那份故事与时光

理想的意义很现实

意外地 成了一道道选择题

幻想的七月织了一张网

被网住的人收获孤单

遇见 一面

这个青春的祈愿与想念

生活的最高境界——“充实”

这个寒假与以前所有的寒假生活相对比,实在是显得太空虚了,如果把每一次的寒假生活比成一座座房子,那么把现在的与之前的相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之前的房子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家具,而现在的房子却是空空如也,除了白色还是白色,使人看后心中会自然会产生一种空虚感。

在这个寒假里我的生活很单一,除了三天的桂林旅行与七天的特训,每天皆是如此:“早晨杂乱地写一些作业,中午吃上一顿算不上是可口的饭菜,下午对着窗外的太阳发呆,天马行空地乱想。晚上再吃一顿晚餐,写片刻作业。使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这种不充实的生活几乎无异于在空耗时间。如果在做完作业的半个小时里,背一则文言文,日积月累,到上初中之后,边可以减轻一些负担,可以比别人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如果用那些发呆的时间来了解一些历史的知识,那么几年之后,就会成为一名饱学之士。可是这些毕竟都是“如果”,那些时间已经过去,是不可能在倒流回来的。我只能再用下学期的时间来完成这些美好的计划。

生活的最高境界充实而并非奢华,生活的空虚是恐怖的,如果没有及时地察觉,就会让时间浪费再浪费,就如你无意间吃下了一颗慢性毒药,如果你没有及时地发现,只会中毒的越来越深,当你发现时,却为时已晚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将生活变得充实起来,让时间不再无意义的浪费吧!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北海小学六年级:李康融

吃的境界

中考作文

我手持一双筷子,欲吃又止,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老爸停下筷子,问了句:“怎么了?”我说:“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却越吃越没有境界了!”

老妈好奇地问:“何为吃的境界?”老爸不假思索地说:“我认为,当今社会,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两个字:‘效率’。”不愧是政治老师,说起话来也带有政治家风范。说完,老爸便狼吞虎咽,效率的确够高。

老妈却似乎想到了什么:“非也,非也!”老妈一本正经地说:“吃的境界其实在于修养。从一个人的吃相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情趣,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粗俗的人吃饭时的样子也会显得粗俗,而一个优雅的人吃饭时的样子却让人赏心悦目。所以吃饭时应慢条斯理,要有绅士风度。你们说我说得对吗?”我和老爸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老妈得意地笑了,吃饭时的姿势依旧那么优雅。

这时,我也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我的见解:“其实我倒认为吃的最高境界在于食之无味。”爸妈全愣住了,两双眼睛直直地盯着我。我继续说:“古代有读书者蘸墨吃饼,自己却不知道。我也曾听说爱因斯坦吃了自己喜欢的鱼子菜却不知道它的味道。他们便真正做到了食之无味,他们只把吃当作了一个过程,但他们完全忽略了这个过程,也就不因为食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了。或许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了足以快乐的事,也就忽略了所吃东西的味道。”

老爸老妈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是呀,如果能把苦吃成甜,把有味吃成无味,那才是境界!”老爸深有感慨地说。

其实生活的最高境界也是如此,如果你能从逆境中走出笑容,从困境中走出惊喜,那么我相信你一定是个伟人,至少是个不平凡的人。

(2007年江苏扬州满分作文。半命题:吃 )

权威解读: 此文谈“吃的三层境界”“效率”“修养”“食之无味”,一层比一层递进,其中或联系时代,或对比分析,或援引事例。一般议论文,多理却少“趣”,本文则不然,虽然还是谈论吃的境界,却把它置于轻松诙谐的家庭氛围里,让它出自各有性格的家庭成员口中,多了记叙文描摹生活的情趣,少了议论文分析说理的枯燥。此文记叙、议论兼美,很是难得。初中同学,或者长于记叙,以女生为多;或者长于议论,以男生居多,本文作者既有记叙功底,议论笔力也不弱。这样机敏、有趣、全面的考生,在中考中很难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