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读后我有许多感触。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识。例如萤火虫的身上有绚丽的色彩,身体是栗棕色的,胸部呈现红色,身上的花纹是环形状的,边缘还点缀这几颗小红点,如同穿了一条美丽的群子。可爱的萤火虫是一个肉食主义者,而且手段很毒辣,猎物也是如樱桃般大的蜗牛。一只如此娇小的萤火虫竟然会以比它大好几倍的蜗牛作为下手对象,真是不可思议。一种有趣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虫。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而且也没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让它坚固的东西。那你会问那屋子为什么能住昆虫的。让我来告诉你其实,它们用的是从湿地上取来的潮湿的泥土。但是,那泥土很宝贵,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会来回飞好几次,而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而且,它们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坚固。昆虫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列如: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蚂蚁们的团结友爱的品质。昆虫也给人类很多启示,如:以蜻蜓的翅膀而发明了直升飞机,以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等等。可是,人类有时为了个人私利,而大量捕捉昆虫,如:蝴蝶谷的蝴蝶,因人类的捕捉而变得数量稀少,有的种类甚至灭绝,现在的蝴蝶谷已经不再那么美丽夺目,充满生机。所以,我们要保护昆虫,要知道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随意的被人类捕捉,卖钱。让我们向像法布尔一样,到大自然中探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和昆虫,我们一定会爱上大自然。

读《昆虫记》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读后我有许多感触。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识。例如萤火虫的身上有绚丽的色彩,身体是栗棕色的,胸部呈现红色,身上的花纹是环形状的,边缘还点缀这几颗小红点,如同穿了一条美丽的群子。可爱的萤火虫是一个肉食主义者,而且手段很毒辣,猎物也是如樱桃般大的蜗牛。一只如此娇小的萤火虫竟然会以比它大好几倍的蜗牛作为下手对象,真是不可思议。 一种有趣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虫。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而且也没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让它坚固的东西。那你会问那屋子为什么能住昆虫的。让我来告诉你其实,它们用的是从湿地上取来的潮湿的泥土。但是,那泥土很宝贵,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会来回飞好几次,而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而且,它们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坚固。 昆虫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列如: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蚂蚁们的团结友爱的品质。昆虫也给人类很多启示,如:以蜻蜓的翅膀而发明了直升飞机,以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等等。可是,人类有时为了个人私利,而大量捕捉昆虫,如:蝴蝶谷的蝴蝶,因人类的捕捉而变得数量稀少,有的种类甚至灭绝,现在的蝴蝶谷已经不再那么美丽夺目,充满生机。所以,我们要保护昆虫,要知道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随意的被人类捕捉,卖钱。 让我们向像法布尔一样,到大自然中探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和昆虫,我们一定会爱上大自然。 指导老师:洪晓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一本书里,就能获得这么多的感受,那么阅读很多本书呢?希望,小作者能乘着书籍的翅膀扬帆远航。

生物电源

在2090年春光明媚的一天,F星球A国G城市D博士的DEFS实验室里发出了一道道闪电似的东西。你知道D博士和他的助手E女士在做什么吗?他们呀,正在改进电灯。原来的电灯吸能把很少的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非常浪费。而且,电灯发出的热射线对人的眼睛非常有害。D博士想:有没有既不浪费又不会发热的电源呢?这一个问题一直萦绕着D博士和E女士。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D博士和E女士们来到FG研究所,这是一所专门研究发光动物的实验室。在实验室中,他们研究了很多种发光动物。比如细菌、真菌、软体动物等。这些动物都不产生热量,所以D博士给它们取了名字:冷光。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D博士和E女士们最终决定要深入研究萤火虫。因为他们发现荧火虫发出的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温柔,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所以,D博士和E女士觉得生物光是种人类比较理想的光。经过半年时间的深入研究,他们又有新的发现:萤火虫腹部的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反射层三个部分组成。在发光层中,又有着几千个发光细胞,每个细胞都含有两种物质,荧光素和荧光酶。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与细胞内的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之后就会发出淡淡的荧光。到了2093年,D博士和E女士根据萤火虫发明了日光灯,使K、KK人的确良照明光源发生了质的变化。近些年,D博士和E女士做了好多工作,先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然后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这种由多种化学物品制成的生物光源,可以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做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雷等工作。现在,这种发明已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了各种职业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