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有许多值得我敬佩的人,比如:科学家、数学家¨¨¨但我体会不到,所以,我最敬佩的人是与我年龄相仿的林浩。

尽管小林浩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依旧是百听不厌。

我们还是再来回顾一次吧:

2008年5月12日,8.0级的四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小林浩同其它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时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想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国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的林浩爬出了废墟。但此时,他的班上还有许多同学被埋在了废墟之下。9岁半的他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救人。

经过艰难的救援,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中,他的头部、上身多处受伤。爬出废墟后,由于通讯中断,他与父母失去联系,过了几天后,才见到父母。

当记者采访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大声地回答:“我是班长!”全场人都震惊了,就为这一个简单的理由,竟让他就出了两个比他大的同学!

因为林浩在地震中有着过人的勇气,以及为他人着想、坚强不屈的精神,才会使他在2008年8月8日晚上,成为唯一一位和旗手姚明走在中国代表队前的小朋友。

9岁半的林浩勇救两位同学,不仅绽放出人性光辉,而且,坚强勇敢的行动也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代表。林浩的志向是考清华大学。他是我最敬佩的人,我要向他学习!

心动不如行动

我的字写得不是很好,每当看到字写的好的人,我都会肃然起敬,特别是看到一些书法家的辉煌手笔,我的心中就不禁赞叹起来。可是羡慕归羡慕,我的字并不因此写得好起来。爸爸妈妈常常为我的字担忧,我也常常下定决心要努力练好字,但都半途而废。再回想起自己的字,唉……字写的不好,有很多原因,比如没好好练字,还有不注意写的字的笔画顺序、姿势等等。可造成这样的局面最重要的因素,是我有写好字的梦想,却始终没有练字的恒心。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大概读二年级,有一次妈妈把我带到书法班去学习书法。因为我写的字很大,所以练字本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我的大字,虽然我自己认为写得还可以,但是也没得到书法老师的好评。一时间觉得非常失望的我便下定决心要练好字,非得让书法老师夸一夸不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天老师都夸,回到了家,家人也夸,每天沉浸在欢乐中。但我在书法班毕业之后就没再练字,自以为字写得很好的我再也不想去练字了,慢慢我的字也越写越大,越写越变得不太好了,甚至退步到了以前的水平。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字写得好,人就漂亮吗?我原来对这句话不甚理解。但在长大的过程中,确实不知是怎么一会事,每当别人说起我的字,我都会暗暗低下头,反思着以前的过错。渐渐的我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写字好虽然不代表人的外表长得漂亮不漂亮,但可以证明你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的去练了。字写不好,证明你没有认真去苦练,证明你做人不努力。一个人他可以外表长的不好看,但是如果他的字写得好,在大家面前什么时候都可以抬起头来做人,而一个人不管他长得多么好看,如果字写得一团糟,那每当人们谈到“字”时,他总是会很自卑,很没有信心。从我爸爸的字里,其实我也常常看到了他工作自信的理由。看来,心动不如行动,去书店再买本字帖,练字吧!'

爱国,从行动中体现

爱国之心,应当人皆有之。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家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家卫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因此,爱国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要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动当中去。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操。鲁迅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文天祥面对敌人的高官诱惑劝降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仅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便慷慨就义了。为祖国而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国情操,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

只有爱国,才能拥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王侯将相在他们所处的位置之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都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体现。周恩来总理面对美国记者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时总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周总理说:“那只能说明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要仰头走路。”一句话说得美国人哑口无言。那股自信油然而生。历史远去,而他们在谈笑间展现的中国人的精神却永存我们心间。

爱国,要主动维护祖国的尊严。徐悲鸿面对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的挑衅“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们各自代表各自的国家比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回到祖国造就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最终,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国心,不能在别人质疑、侮辱祖国时挺身而出、主动维护祖国的尊严,那么,试问一句,“国之不存,身将焉托?”

我们应该真正吧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绿色,必须行动

在如此高节奏,高进步的时代里,对于环境认识的疏浅,“厄尔尼诺”,“赤潮”也日渐进入我们的视线,而不再是一个新兴事物。世界关注的焦点,也转向了能源危机、气候巨变。温室效应带来的灾害,远比我们无知的猜想更加狂暴,肆虐。 但从微观角度来说,谁又能知道只不过是某只远在亚马逊的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从而会导致德克萨斯的一场飓风? 自然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警告,再下去,我们如何回应?何以有颜回应? 再来看,既然有爱德华•罗伦兹的蝴蝶效应,那么何不体现于“绿色”之上呢?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不仅仅是个号召,它也是代表了我们全世界的同龄儿童共同创导的努力。它在联合国上都有它的一席之地:2岁的加拿大小女孩珊文•铃木,与他的伙伴自己筹钱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在联合国的峰会上,她做了5分钟的发言: “Hello,我是珊文•铃木,代表E.C.O.——关注环保儿童组织……” 一开始大家觉得这只是漫长会议中的另一场发言而已,随着她大声说出的每一句话,会场开始变得非常安静。坐在听众席上的高官、重要人物、各国领导、科学家们,有的表情尴尬,有的似乎被什么击中,有的开始擦眼泪。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低下了头,好象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个小孩对视。 连我们都这么认真,有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民(中小学儿童)在支持这项活动,那为什么强旱强涝雪封山路等还是时有报道发生呢?地球的伤害我们看在眼里,但是到底疼在那里?! 我们的无节制什么时候才会停着?!也许,它没有答案…… 我们对我们的家园仅仅还是个认识,它对于我们远大未来的影响依旧无所知从。 眼下我们正在轰轰烈烈地倡导绿色,却在底子里,有多少人阳奉阴违?我们大声的呼吁,又有多少人置若茫然? 在每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环保主题又有多少付诸了实施与执行?那些峰会上讨论的措施又对现实改变了多少呢? 环保的口号永远不会停息,我们的行动依旧在持续,绿色,你真的遥不可及吗?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

理想和激情是个好东西,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具体行动来支撑、支持,理想,就幻化成空想;人生就像一颗流星划过的夜空,瞬间的繁华后又归于沉寂。我们需要思想,需要思想引领的行动;狂热的呐喊往往是青春勃发的征兆,但是,以狂热的呐喊代替踏踏实实的行动,可能会让人丧失渐进式的读书求知的过程。那过程,恰恰是最宝贵的,是最该加倍珍惜的。所谓生于梦想死于浮躁,大致也是这一意思。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行动,就是善做小事。读书,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一天一天的上学放学,一节一节的上课下课,一题一题的练习巩固,一句一句的背诵,一笔一笔的书写。一件一件的小事,组合成了读书求知的大事,铺就了通往辉煌人生的坚实道路。细微之处见精神,小事恰恰能考验人的学习态度和真实能力。只有把心放低,善做小事,从“一屋”扫起,尽量做到尽职尽责、尽善尽美,才能逐步走向更大的舞台。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行动,就是愿做一个吃苦的人。寿春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吃苦的人永远不吃亏。读书的确是一件苦差事。但正是这么一件苦差事,有着一箭双雕、一石数鸟的功效。它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它能滋润我们年青的灵魂,增加我们未来的生命的厚度。当生命之树进入丰硕的秋天,我们再回首今天的挥汗耕耘季节,那里一定有一段富足而又浪漫的美好记忆。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行动,需要用条理来支持。读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项头绪纷繁的复杂的工程。但是,如果能保持井井有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那么,这个过程就会演变成了一个简单而高效的美好历程。提高条理性,保持高效率,你就可以少走弯路,就可以更快地实现目标。另一方面,人们都懂得珍惜时间,懂得“逝者如斯”的道理。但是,却忽视了如何去利用时间,如何去合理地安排时间。其实培根早就说过说:“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行动,就是能坚持。求学的路上有缤纷的色彩和成功的享受,一定也枯燥乏味、孤独寂寞,还有艰难困苦、失败和挫折。它们会考验着我们年轻的灵魂,考察着我们能否有坚持的智慧和毅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是坚持的道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愚公能移山,精卫可填海,也还是坚持的境界。坚持不懈,成功就在眼前。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行动,需要会调节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自己正处于人生关口,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升学压力,了解正处青春期的我的驿动的心绪;了解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了解老师的殷殷期待,了解父母老师是在尽各自的一份责任,了解他们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了如许的“了解”,我们就能够心气和平地面对学习,面对每一个与他人相处的日子;就会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少一些痛苦;就会在被误解的时候,选择理解和沉默;在跌入谷底的时候,选择坚强和乐观;在与他们发生纷歧的时候,选择宁静与平和;在别人的喧闹和焦躁中,选择自己独有的单纯和专一。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行动,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顽强的身影;行动,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苦历练;行动,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豪迈;行动,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同学们,成功只能证明过去,代表昨天。对众多的学弟学妹来说,我们艳羡获奖者的意气风发,羡慕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胜出,羡慕他们在鲜花掌声的中心容光焕发。当然,最好的羡慕是立即行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凭借内心的坚持和汗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已经让梦想的种子落地生根。但是还没到结束的时候,还需要在梦的土壤里,用切切实实的行动来精耕细作,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梦想花园的园丁。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有许多值得我敬佩的人,比如:科学家、数学家¨¨¨但我体会不到,所以,我最敬佩的人是与我年龄相仿的林浩。

尽管小林浩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依旧是百听不厌。

我们还是再来回顾一次吧:

2008年5月12日,8.0级的四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小林浩同其它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时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想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国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的林浩爬出了废墟。但此时,他的班上还有许多同学被埋在了废墟之下。9岁半的他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救人。

经过艰难的救援,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中,他的头部、上身多处受伤。爬出废墟后,由于通讯中断,他与父母失去联系,过了几天后,才见到父母。

当记者采访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大声地回答:“我是班长!”全场人都震惊了,就为这一个简单的理由,竟让他就出了两个比他大的同学!

因为林浩在地震中有着过人的勇气,以及为他人着想、坚强不屈的精神,才会使他在2008年8月8日晚上,成为唯一一位和旗手姚明走在中国代表队前的小朋友。

9岁半的林浩勇救两位同学,不仅绽放出人性光辉,而且,坚强勇敢的行动也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代表。林浩的志向是考清华大学。他是我最敬佩的人,我要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