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一分钟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中学海玉梅e-mail:[email protected]伴着上课的铃声,我和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准备复习事先准备好的记叙文阅读,但我发现一向不害怕我的三班学生乱七八糟,有的站着打闹,有的坐着找书,还有几个攒了一堆在说笑,班长喊了一声“起立”,足足有10秒钟,他们才算在自己的座位上站好,有的还在朝我诡秘的笑,我非常生气,顿时火冒三丈,没有允许他们坐下。心想:哎,这些不争气的家伙,眼看就要毕业了,还这个状态,让人怎么说呢?我们上学时候啥条件,又怎么学着呢。现在上学条件优越了反而不好好学习了。我想把我心中的怒火发出来,但又一想,这节课一共45分钟,发火影响了上课进度(我知道自己的老毛病,班会都拖堂)。再说发完火,老师和学生的状态都差,怎么复习呢?于是我由想起了正面教育,其实大道理他们都懂,恐怕都听的耳朵起茧了,要说效果,恐怕发火比正面教育效果要好点,要么,结合学校近期举行的活动引导教育他们吧。于是在我犹豫了大概20秒钟之后,我发现学生意识到错了,个个低下了头,才允许他们坐下。我说:“咱们学校最近有什么活动?”“跳绳。”“对,规则是什么?”我说。“看谁在一分钟内跳的最多”一个学生大声喊,而且还手舞足蹈起来。我想调查一下参加了这次比赛的同学,每班先选5名选手,优胜者参加学校的比赛。我说:“咱们班谁跳绳了,跳的成绩怎么样?”“老师,王平跳了208个。”“张楠跳了122个。”“赵萍跳了232个。”……我想问问这几位同学有什么感受。“我感觉很累。”“我感觉平时一分钟很短,但跳绳的那一分钟很长,有点坚持不下来。”“……”“其实一分钟时间并不短,我们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跳绳,可以跳到230下、208下、123下。大家想想,一分钟我们还能干些什么事,一分钟思考,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我随着学生的话说。一分钟时间过去了:“一分钟时间可以拟一个作文题目”,“记3个单词”,“记2个化学方程式”,“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好”,“帮妈妈洗两个西红柿,”“给爸爸倒杯水,”“把自己40平米的小天地收拾好,”……“很好”我不断的点头,他们也非常兴奋,在回答、在倾听,有几个学生竟第二次举起了手。“那我们就以一分钟为话题拟一个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吧,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一分钟之后,学生比刚才更加兴奋了,纷纷举手展示,“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一分钟的拥抱”,“一分钟的沉默”,“一分钟不等于60秒”,“漫长的一分钟”……一轮过去,我发现没有一个学生拟的题目符合话题要求。“下面,我们就以自己拟的题目来构思一篇作文,希望大家能在40分钟内完成。”他们个个敛声屏气,凝神静思,在努力的完成自己的杰作。其实,有时只要我们改变一种方式,课堂照样能精彩。

课堂随笔

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使我深有感解。向导救了一只小海龟,却让数十只小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告诉我们不能自作聪明,否则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王诗烁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当时想救那些小海龟,但是,小海龟接到了错误的信息,全都出来了,使数十只食肉鸟吃到了海龟。使我明白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回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宁止悠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很有趣。作者小时候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有一天,父亲把表给他看了一下,父亲说这里有一个小蝎子,作者信以为真,形象地描写了表里的生物。 ——宁止悠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给了我很深的启发,我一开始没有想到格罗培斯会用卖葡萄的老奶奶的方法去设计路径并成最佳设计。告诉我要以人为本,给人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汪雅婷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很有意思,我没有想到格罗培斯能受到葡萄园主的启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和选择的机会。 ——王超民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没有想到建筑大师竟然是从一位卖葡萄的人那儿得到灵感。这篇课文教会了我要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要以人为本。 ——董文君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给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世界著名建筑根据一位卖葡萄的老太太指引下受到启发最后被评为最佳设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 ——范宇辰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当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位向导来回气喘吁吁地奔跑时,让我看到了凡做事不能自作聪明,要按自然规律,否则就会想作者那样后悔莫及。 ——徐艺宁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很好,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当向导和那七个同伴出于好心的去帮助那些绿龟,但却使数十只绿龟被那些食肉鸟大饱口福。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班浩宁 《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给了我很深的感受,怀特森老师编造了一个动物,让我们都以为是真。后来老师考了一个卷纸,大家都是不合格,大都生气,老师解释到。表达了要学会“新怀疑主义”。要融合社会的学习办法。 ——田硕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能生动形象写出了表里的生物,作者想看表,可是父亲不让看,这能看出作者小时候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然后父亲给作者看了一眼表,作者就知道表里有个小蝎子。 ——朱子俊 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使我感悟了许多在日常生活所不知道的知识。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读者,不要违反自然之道。生命是大自然的,没有什么东西是谁的。从这篇我懂得了不要违反自然之道,也不能自作聪明,要敬重身边所有的生物和动物。 ——勾瑷瀛 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我不仅之道了海龟的特性,还之道了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不能自作聪明,自作聪明只能发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杜其融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怎么也想不到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是这么重要。我一定要学会以人为本。 ——高卉彤 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的好心,转变成龟群的灾难,让我们明白,如果不按自然之道办事,反而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马晨阳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很生动。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路径的设计大伤脑筋。作者看见一位老太太每次都最先卖完。我懂得了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 ——郑以恒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使我印象深刻,课文里的向导和其它同伴以为把海龟引向大海是件好事,但是却使数十只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学完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不要自以为是,要按自然规律做事。 ——周新星 读《表里的生物》一文,我之道了这是作者小时侯的故事,作者写的十分生趣自然。作者想要去看表,而父亲又不让他去看,他十分痛苦。有好东西,又不能去碰。可是过了几天父亲却主动让他看,并相信了父亲表里有一个小蝎子,说明作者小时候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是个天真的小孩子。 《最佳路径》一文,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居然会被小小的道路难倒,这让我十分纳闷。后来格罗培斯从一位葡萄园的园主那里学到了一种给人以自由的方法。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一定要以人为本,并且也告诉了我每个人都可以当自己的老师。 ——刘昊辰 《自然之道》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始我不知道大家让向导去救那只小海龟时向导为什么那样不情愿,后来从他们放走了第一只小龟,之后却使数十只小海龟葬送了生命,我学到了做人不能自作聪明。 ——苏宏宇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很深。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居然从卖葡萄的老太太中受到了启发,设计出世界最佳设计的故事。使我明白了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 ——毕茜眉 学习了《自然之道》,我明白了生命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不能刻意的阻止,杀生,这样会使大自然失去平衡。从从我知道了不能自作聪明,这样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赵建羽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给我的感触最深,它让我明白了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 ——丁卓航 《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写的很生动,形象,具体。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的松脂比作泪珠。从这篇课文中我知道了琥珀的形成时间,并知道了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任姝 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刚开始,我也和作者一样焦急,真想亲手把那只嘲鹰赶走,但读到后面,我才明白了:原来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我这才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 ——高浩镤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里的主人公格罗培斯为迪斯尼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最后他在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受到启发,完成了路径设计。使我明白了,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取得成功。 ——曲斯宁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给了我启发。文中,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把一只海龟引入大海,而连累了数十只幼龟遭到食肉鸟的攻击,因此后悔不已。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顺其自然,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王子君 在本单元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课文是《自然之道》。起初,当向导对第一只小幼龟受到伤害视而不见,我也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气愤。可最后, 救了一只小幼龟,却给整个幼龟群带来了灾难。大家想救小海龟的心情和后来懊悔的心情我都能理解。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自作聪明只会事与愿违。 ——王一鸣 《最佳路径》这一课让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格罗培斯竟然是从一位葡萄园的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启发,来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从而我知道了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 ——陈思言 《最佳路径》给我留的印象最深刻。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根据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深受启发并让工作人员撒上草种,提前开放。然后按照游客们走出的路铺上地砖,告诉人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给人以自由与选择的权利。 ——吴若菡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本来是出于好心救下一只幼龟,却让数十只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做事情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于江源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让向导去救一只幼龟,但这只幼龟是龟群的“侦察兵”,许多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鱼贯而出,无遮无拦。我明白了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自作聪明只会事与愿违。——李佳慧 《一个这样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 怀特森 老师利用自己想的动物,教会了我们探索,学会了怀疑。 《最佳路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课 文的老 太太,我学会要从别人的角度,理解问题,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 ——崔冬辰 学习了这单元课文,我最喜欢的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叙以前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人们什么是“自然之道”。我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不要自作聪明,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范得健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虽然一开始很伤脑筋,但后来因为一位葡萄园主的启发而产生了“ 撒上草种,提前开放”的想法。从这种设计方法中,我收到了启发:要给人自由和选择的机会。

转贴一篇美国的小学教育的文章

转贴一篇美国的小学教育的文章这是今天看到的一篇关于美国教育的文章,感受颇深,特转载,供大家一起分享.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老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4年级的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1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1年级到4年级,他换了3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到如此也只能听天由命。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微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这叫作业吗?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我严声厉色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我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30岁。不久,儿子的另一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很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番气力,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微机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做的孩子还有不敢断言的事情吗?儿子6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能平心静气地寻思其中的道理了。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子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整整5年,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的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感受的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随便写写

我不会难过,亦不会忧伤,似乎是无意义的生活,因为我好似麻木了,越发伤感,只能以此文去祭奠我逝去的快乐.

------引子

是在微机课堂上写这篇文章的,最后的一节课,我很诧异自己竟然不向往常一样去玩游戏,一学期都没怎么听微机课,只是喜欢在微机课上去找一些没人听的歌.但现在很奇怪,什么都不想做.就是想写一些东西.

现在是初二最后的关头,所有的科目几乎都是复习,做题,如出一辙.很久都没有上创网了,就突然有些想念,想念初一时暑假在网上写东西,或是看同龄人的心情.自己认为平时很快乐,事实上也是如此,但在网络上,就很喜欢一些轻巧的文字.都说写作的人不快乐,是不是你们也一样呢?我的创网上的朋友,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一样,在网上就换了一个人呢?

但日子还是要过的,我还在这无聊的生活中挣扎,我还是在和卷子斗争,和考试对抗.生活就是这样吧.我有些恐惧,有些怕进入初三,那会是怎么样的生活呢?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一年后的我又会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来创网上涂写我的心情呢?

我 完美 谢幕

PS:我的Q,441903707.期待你

写给好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字典: 你好! 五年级以后你转去了四川成都的一所小学读书,哪知你今年好运指数如此得低,在你转去的这一年里中国四川就发生了三十年一遇的大地震。当在课堂上,刘老师读着新浪网上的新闻———-四川汶川发生了7.8极大地震,其中,成都等汶川四周地区也受到了伤害,死亡人数达一百余人……全班的心都提了起来,大家都想起了你——这一个和我们做了五年同学的“小字典”。下课后,全班都在议论你,为你担忧。令我高兴,你没有受伤,但在地震来临,你也吓坏了,因此,我希望,这封真挚的信能给你带来宽慰。5月30日是你的生日,我没有办法送你礼物,没有办法当面对你说一声“生日快乐!”更没有办法当面告诉你现在班级里的情况,那么,就让这封信代为转达吧!转眼过了一年,现以是快到2008年的六.一儿童节了,所以,全班都忙着出黑板报,是以六.一儿童节为主题的,也如你所知,仍是厉琳、王锴云、朱相宜、骆清怡这些同学在辛苦的为班级劳动。虽然完成的迟了一点(都被老师骂了!!)但很美观,并且这次除了帮助写字的虚线外全都是同学们自己做的呢!我为这感到自豪。你还不知道,我们班在下周一开始要当监督岗了,因而理所当然,我们班又要上主席台演讲了。刘老师很看中这次主席台演讲(其实每次都很看中啦!!),还想把2008年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六一”儿童节这三个内容联系起来,让我们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晚上。我想到八点整才写下一篇文稿,看着这稿子,我想,若由你来写,一定会写的很出色吧!地二天老师从同学们的文章里加加减减添添,完成了开头和结尾,而主题是几首诗……我们的演讲很精彩,同学们都看得入迷,但我望着新转来的同学——胡余亚所坐的位置,心里就不免有了一种忧伤,要是你在该有多好呀,你也一定会象班上的其他同学那样入迷的……我的老朋友,你何时才能回到富阳来与你小学时的挚爱好友团聚?何时你才能回到7班这一个帮助你在文学海洋中学会游泳的家庭?只要你回来,我们愿为你重说一遍那主席台上的演讲词,那词,含着我们,对你,那深深的、浓浓地思念……祝:Joyeux Anniversaire!(生日快乐!德语) 永远想你的好友:倪爽 2008年5月25日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