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一夜的工作》一文。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为中华民族操劳的情景、简朴的生活每一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读到“他指着桌上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时,不由心中波涛起伏——一尺来厚的文件,该有多少件啊,几百件吧?不,或许成千件呢!看一遍,也够累了,何况还要动脑筋呢!周总理啊,周总理!您真是为人民操碎了心呀!

文中还有一段:值班室的同事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和一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叫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

这段描写十分感人。多么简朴的总理啊!一夜的工作,喝的是一杯茶,吃的是花生米,这与那些滥用职权、花公款大吃大喝的人相比是何等的伟大!

总理是伟人,也是凡人。他之所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就是因为他平时以凡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虽然只是一名小学生,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将来为人民多做点贡献就必须以周总理为榜样。从现在起,学习上努力刻苦,生活上勤劳简朴。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文 / 徐晗 读后 类作品 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一夜的工作》一文。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精神、为中华民族操劳的情景、简朴的生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夜“他一句一句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段深夜中总理审阅文件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总理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也写出了总理的辛劳。祖国之大,民族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全国的事多么繁杂啊!可是总理对每一个文件都要亲自过目,认真批阅,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文中还有一段“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叫我跟他一起喝,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清颗数……” 这段描写十分感人。多么简朴的总理啊!一夜的工作,喝的是一杯茶,吃的是数得清的花生米,这与那些乱用职权,花公款大吃大喝的人相比,他是何等的伟大! 总理是伟人,也是凡人。他之所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就是因为他平时以凡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想的是为国家,做的是为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我虽然是一名小学生,读了这遍文章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将来为人民做点事就必须以周总理为榜样。从现在起,学习上必须刻苦,生活上必须简朴。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读了《伟人瞿秋白》,我认识了这位伟大的革命烈士瞿秋白,我深深地为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少年瞿秋白天资聪颖,爱学习,善思考,同时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一次,瞿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秋白说:“这是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人满身都穿着绸。”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 瞿秋白从小极爱读书,勤于钻研。后来他身患肺结核,却还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作为一名书生,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919年组织同学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寻求革命及拯救中国的途径。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他是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他是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丰采的第一人;他是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他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他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他是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读到这里,我想,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在狱中,他坚守革命气节,使敌人的阴谋彻底失败。他在狱中写了《多余的话》,在《多余的话》中,他对自己的一生,从出身、教养、经历,思想到世界观及革命关系,进行了严格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尤其是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负面阴影做了坦诚的曝光和无情的轰击。当瞿秋白面对迫害时,他依旧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坐在草坪上,对着侩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和大无畏气概。 伟人瞿秋白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好好学习,增长才干,长大了为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学玩了《一夜的工作》一文。敬爱的周总理日以继夜地忘我工作的精神,为中华民族操劳的情景,简朴的生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读到“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这段话是对深夜中总理审阅文件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周总理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也写出了总理的辛劳。祖国之大、民族之多,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全国的事多么繁杂啊!可是周总理对每一个文件都要亲自过目,认真批阅。但是,有些同学却不像周总理那样,做事一点都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考试时,很快地把整张试卷做完了,快速地浏览一遍就算了,便自以为是地上去交卷了。结果试卷发下来,出乎他自己的预料——糟糕透了。所以,我们要学习周总理做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文中还有一段:“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段话的描写十分感人。多么简朴的总理啊!一夜的工作后,喝的只是一杯绿茶,吃的只是几颗花生米。“我”看上去好像并没有增加似的,其实已经增加了,说明周总理平时吃得更少。这与那些乱用职权,乱花公款大吃大喝的人比,总理是何等的伟大。

总理是伟人,也是凡人。他之所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就是因为他平时以凡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像的是国家,做的是为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我读了这篇课文,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要想为人民服务,就要以周总理为榜样。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学习上必须刻苦,生活上必须简朴的人。

读《中华三伟人的故事》有感

读《中华三伟人的故事》有感读《中华三伟人的故事》有感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三年级4班余晓菲《中华三伟人的故事》讲述了20世纪中国三位最伟大的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故事,三位伟人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书中描写三位伟人一生中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虽属点点滴滴,却真实可信,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伟大、庄重、执著的人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一生,如同大海一般波澜壮阔,如同高山一般宏伟瑰丽。这本书只是掬出了大海里的几朵浪花,只是摘下了森林中的几片枝叶。有的记述一段史实,有的写成一则故事,有的记录一次谈话……这些都是伟人们真实可信的点点滴滴。把这一个个片段连贯起来。则可聚合成一个大写的伟人。毛泽东,他8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了,毛泽东虽然不喜欢那非常难懂的经书,可是他的记忆力强得惊人,已经把那些经书背得滚瓜烂熟。 少年时的毛泽东最喜欢读的书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一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来读这些书,父亲总是反对,说晚上看书费灯油,所以经常阻拦他,他就用蓝布被单遮住窗户,使外面看不见屋里的灯光。他坐在豆大光亮的油灯下,贪婪地读着他在乡下能找到的一切书。 孙中山。他小时候,去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母,由26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读完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少年时学习的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汉乐府诗,《长歌行》的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想想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和孙中山,我与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我决心: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刻苦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指导老师:郑培明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深夜“他一句一句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段深夜中总理审阅文件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总理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也写出了总理的辛劳。祖国之大,民族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全国的事多么繁杂啊!可是总理对每一个文件都要亲自过目,认真批阅,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文中还有一段“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叫我跟他一起喝,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清颗数……” 这段描写十分感人。多么简朴的总理啊!一夜的工作,喝的是一杯茶,吃的是数得清的花生米,这与那些乱用职权,花公款大吃大喝的人相比,他是何等的伟大! 总理是伟人,也是凡人。他之所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就是因为他平时以凡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想的是为国家,做的是为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我虽然是一名小学生,读了这遍文章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将来为人民做点事就必须以周总理为榜样。从现在起,学习上必须刻苦,生活上必须简朴。

《贝多芬传》读后感

一直很想了解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现在终于有机会拜读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巨人三传》中的《贝多芬传》,从中不仅看到了贝多芬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同时看到了这位艺术大师伟大的心灵。

首先真的要感谢罗兰大师为我们创造了这部享誉文坛的巨作,他用生动而又通俗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材料向人们道出:任何伟人的天才必定要经过一个与同他对立的社会激烈斗争的过程,才能完全展现他们的天才,完成他们的创作。欣赏《贝多芬传》时,与其把它当作是一部人物传记,不如把它当成是文学作品来欣赏,因为它既有大量翔实的史料,又有通俗生动的文学语言,既有传记的真实性,又有文学作品的审美观。

罗兰的《贝多芬传》在揭示贝多芬面对各种困难——爱情的破灭、贫困的侵扰、致命的耳聋——但在精神上依旧坚贞不屈,而且最终在欢乐的凯歌中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乐章,从中投射出了罗兰对伟人强烈的敬仰之情。 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是抒情贯穿始终。贝多芬是一个音乐伟人,于是罗兰在诠释他的人生时,又犹如诠释他的交响乐一般,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在欣赏这篇传记时觉得它也像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激昂的原因吧。这篇作品的抒情格调,就犹如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抑扬顿挫,其中,罗兰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满怀激情的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中充满欢乐的情调描绘出来,并且将这种格调贯穿了全篇作品,于是《贝多芬传》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部激昂的交响曲。

虽然《贝多芬传》充斥了抒情的格调,但在谋局布篇上,罗兰还是忠于传记的写法,以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展现主人公的顽强意志。首先,罗兰用了一大段的文字来刻画贝多芬的肖像,让读者对贝多芬的形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仿佛贝多芬那充满忧郁的双眼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有了第一观感的时候,罗兰带领我们走进了贝多芬的生活,霎时间,贝多芬的喜怒哀乐又让读者与其同喜同悲,仿佛我们是在身临其境地陪伴贝多芬走过他的人生。 这里最值得一说的是罗兰对贝多芬之死的描写,如果要说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的,那么他的死是平静而震撼人心的。原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让我感觉内心波澜壮阔。罗兰把他的一生比作一天——一个有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是一阵复一阵的狂风,黄昏将近,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夹带着大风雨。接着有了一个大转变:“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重还给了我们。”这是罗兰笔下的贝多芬的震撼人心的死,让我们既感受到了伟人死前的悲壮,也将伟人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这种写作手法就好象是电影中常用到的“蒙太奇”,不断变换镜头,罗兰最后引领读者从狂风骤雨中走出来,回到晴朗的白天,我想,他是要告诉我们:贝多芬的一生虽然历尽风雨黑暗,但他给后人留下的,永远是明朗的白天!

以上就是我对《贝多芬传》印象最深刻的两点。 《贝多芬传》的立意也是很高的,以我的理解,罗兰选取贝多芬作为他的写作对象,主旨是在于歌颂克服困难和战胜痛苦的精神。罗兰崇敬贝多芬,崇敬贝多芬的英雄主义,所以英雄主义精神贯穿整部作品。

真可谓是英雄眼中看英雄。通过这部作品,我既看到了英雄文学大师罗曼.罗兰的光辉,又看到了英雄音乐家贝多芬的才华。在文学史和音乐史上,他们都各有一席之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和乐章,所以,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我们值得尊敬的英雄!向我心中的英雄致敬!向我心中的英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