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春节,可以放鞭炮、吃水饺、写对联。

春节可以过的好快乐,放鞭炮、堆雪人、打冰钩,都特别特别的好玩。

放鞭炮很好玩,有很多种鞭炮,最吓人的是红色的鞭炮,一点燃,过了几分钟就噼噼啪啪地响,我们事先躲在房子里,听了真恐怖,包鞭炮的红纸,都飞了过来。

还有一种鞭炮,粗粗的,外皮很鲜艳,点燃了,轰的一声响,天上立刻出现也五彩缤纷的光束,漂亮极了,鞭炮像一束束鲜艳、美丽的鲜花。

下雪打冰钩也很好玩。满天飞舞的雪球,凉凉的,一会儿就化成了水。我试着添了一下,凉凉的,像雪糕一样冰,就是没有味道。房屋的屋檐下有一根光滑、晶莹剔透的冰钩滑滑的,摸起来特别舒服。打冰钩用力得轻一点,如果用力太重了,冰钩容易碎,也要接住。如果摔到了雪地上,就会被摔碎,所以打冰钩要注意接住,最好两个人一起玩

还中国文化一片天

姓名 蒋娇

现在都流行过愚人节,圣诞节,万圣节,和情人节。每当到这几个节日的时候,相关的商品便会疯狂涨价,但是,想中秋节端午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又有几个人放在心里,数着手指头期盼他们的到来呢?看来,我们中国人都有些过于崇洋媚外了。

很多人都看过《格列佛游记》,《简爱》之类的西方名著,又有几个人捧着四大名著的书读得津津有味呢、??当然,学习外来的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先巩固好国内本来就有的东西呢

某年端午节,南京晚报报道了一篇报道,说某小学有将近百分之四十五的学生不知道屈原是谁,一时间,很多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我觉得,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社会中,有太多人将自己洋化le

再举一个例子吧,台湾歌手李玟在读了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以后,对随行人员说,这次写的不错,能不能把他找来给我写歌词?岳飞逝去有几千年了,为何还有人说出这样离谱的话来?者不得不与我们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日渐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大量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综合国力已经大大提高,一个和平、负责、有好的中国形象已经在国际舞台上确立起来、国人为什么不趁此机会把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床波导别的国家呢?

同学们,在我们张口iloveyou闭口forever的时候,别忘了还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心境

在我们为圣诞节狂欢时,别忘了还有我们传统的除夕节

在我们为情人节的到来庆祝时,别忘记还有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鹊桥会这样的浪漫

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等我们去传扬,还中国文化一片天 !

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地道中国人,一生只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个是可亲可敬的祖国母亲。 我的祖国母亲,从古至今“养”成了许多“习惯”。这些习惯说的俗一点,就是她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历时悠久,其中“祁红”算是出名的了。邓小平爷爷曾为它夸赞:“你们祁红世界有名。”的话,可见祁门红茶的名、醇、香和地道。饮祁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绿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坏骨细胞物质的活力,可见“祁红”是名不虚传呀。 食品文化更是繁多,就拿各位最熟悉的粽子说吧。粽子是因为屈原的故事而流传的。那你们知道粽子为什么要用艾叶包吗?告诉你们吧,因为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所以嘛,现在同学们都只能看到妈妈们准备艾叶和肉、米包粽子了。 不同的国家,服装也不同。中国的服装文化最早就有清淡平易、宽 抱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 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的特点。 祖国的传统文化 还有许多许多,我写一天也写不完。不过,只要我们心中知道它,遵守这种传统,那我们就是一名优秀的中国人! (无指导老师)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七夕节.… … 。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对联,可热闹了。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还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个个喜气洋洋。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水果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有一首重阳节的古诗是李白创作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又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称为“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汤圆。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美好的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发扬中国文化

发扬中国文化我喜欢《清明》这首古诗普洱市景东县民族小学三(3)班罗涵我喜欢《清明》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唐朝杜牧写的。因为学习《清明》这首古诗,我向父母了解清明节民间风俗习惯,明白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每缝清明节,都会用扫墓来怀念先人的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这首古诗的大致意思是:“清明节前后,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心中十分烦闷,像丢了魂似的。有人向放牛的儿童打听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着远处那杏花盛开的小村庄。”伴随着浓厚的春意,怀着思念先人的断肠之时,让我们用真情去感受“清风明月本无价,天地山水皆有情。”的真谛。《清明》这首优美的古代诗歌,让我了解了传统节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学习它以后,更加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性;明白每一刻幸福生活的重要性;使我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我的祖国。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2011年4月22日指导老师:方应萍

我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许多。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十二生肖了、剪纸了、陶瓷了、国画了、书法了······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从书中了解到,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法,也特别想学它,可由于那时年龄小,老师把我拒之门外了。现在上学了,又看到班主任唐老师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羡慕不已,我心里又开始痒痒了,也想像老师一样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来。

我刚练毛笔字的时候,手中的毛笔总是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横不是横,竖不是竖,难看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毛笔字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写的作品还在学校展览呢!我自豪极了。

中华传统文化——汉字

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点,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中国字。小时候吧,用铅笔写字,我不是班级中写字好的。那是我经常抱怨:这可恶的汉字这么难写。长大一些觉的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况且用上了钢笔,字歪的不那么厉害,也就不那么讨厌了。现在,我爱汉字,虽然我的字仍旧歪歪扭扭不好看,虽然老师已经让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旧喜欢用钢笔,因为钢笔可以练字。汉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晨起来读着课文,我爱课本上的汉字。中午,打开练习册,做着题,我爱练习册上的汉字。晚上,打开电视,我爱电视上的汉字。整整一天,我都爱汉字!追遂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8000多年的历史。至于汉字的个数,没有人细细的统计,但是可以从古代的调查中看出问题。从秦朝的《仓颉》、《博学》开始,一共有3300字。有人统计过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汉字在时代的不断变化中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以分为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路走出来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修缮之后,路又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宽、变直、损毁,或者出现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缮。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路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字经历了多少蜕变啊!我爱汉字。因为它飘逸,它整齐。我爱汉字。因为它轻盈,它欢快。我爱汉字。因为它就像中国人,坚韧不拔,端端正正,因为它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不但要牢记历史的耻辱,更要感谢祖先为我们创造了汉字。做一个中国人写一手中国字!红梅实验小学六年二班

中国文化产业之殇

如果你关注时政,每天都看新闻联播的话,那么在过去一年你一定会时常听到“国家出台政策帮助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一类的话。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很长时间了,在材料生产加工甚至创新等方面都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外贸金额不断刷新,甚至金融危机都没能阻挡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但毕竟这种利用有限资源获得利益的方法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为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和国民的文化程度,国家开始注重起文化,并已经将其作为产业发展。那么,我国现在的文化产业究竟是怎样的呢?先从最简单最近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起吧。

春晚举办了30年,每年的除夕夜都会为中国人送上最丰盛的“文化大餐”,可以说春晚聚集了国内最优秀的文化形式,文化内容和艺术家。但近几年的春晚却被不断抱怨,且每况愈下,观众抱怨没有创新,笑点乏味。似乎春晚已经远离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今年的龙年春晚虽说没有植入广告,没有大合唱,但其总体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就说语言类节目,诸如小品、相声,这本应该是中国的特色,今年却仅仅有7个节目,相较于去年14个整整减少了一半。龙年春晚的导演说“小品、相声在国内已经没有市场了。”这句话乍看之下觉得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也是事实。小品、相声本来就是在庸俗的文化之上所建立的,它的任务不仅仅是让观众一笑了之,而是要在这笑话中讽刺现实的种种,在笑声后要让观众思考。但现在呢?内容匮乏,缺乏创新,都是些没营养的笑点,观众看完是笑了,但他们在笑什么?谁也不知道。就算是春晚这样的舞台,搬上来的也仅仅是绕来绕去的那么几个内容而已,小品、相声已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其目的也不过是让观众在除夕夜多笑几声。毕竟,让观众笑总比让观众哭好吧。再加上网络的普及,表演出很多段子都不免有抄袭之嫌。该说广大网民的想象力强还是众多文化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匮乏呢?应该是后者更多一些吧。如此一来,语言类节目确实已经不能迎合现在观众的胃口,而且其本身也在偏离原有的宗旨。这样的作品到底有什么可看之处呢?还不如到网上去搜帖子的好。

再说说为文化产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电影市场。2011年的电影市场票房破130亿,总计国产片200余部,引进电影50部左右。但我相信那130亿中

至少有一半是属于引进的50部的。年底很多电视频道,报纸,网络媒体都在盘点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种种。除了CCTV那中规中矩的点评之外,其他媒体都不约而同的批判去年的国产电影。题材无创新,剧情太烂,技术不到家都是国产电影获得差评的原因。请着大牌明星,用着3D技术拍摄,耗费上亿制作又有什么用?剧情上不去,其他一切都是浮云。但无奈有着明星、导演的名气和天花乱坠的宣传撑腰,这些剧情简直就是在敷衍观众的片子也能赚的盆满钵满。其实应该是大多数人花了钱,看了片子之后在大呼“上当”吧。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谁也不愿放过。为了赚取最大利润请了明星胡导一气的不在少数,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这句话仿佛就在各大导演和演员身上上演着。没有用心去写剧本,没有用心去导,没有用心去演,中国的电影怎么可能能打败强大的好莱坞呢?2011年票房前三甲很遗憾没有中国影片的身影,到国际电影节上的中国影片也不过是展映。看过一个数据说国产影片90%都是处于亏损状态,我不懂了,既然已经有了亏损,为什么导演,编剧还是没有任何改观?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上演“我导烂片,观众买单”如此对观众不负责任的事情。难道非要等你被观众唾骂才可以?不过,我想那时导演已经卷完钱去夏威夷安享晚年去了。国产影片急需矫正观念,走上正轨。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不过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两个,不过,这也不是个例。其实,早在文化被作为产业受国家关注以来,文化就已经开始扭曲。不为什么,因为在中国这个大多数人都是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的国家,只要一涉及金钱,人们就会不择手段去获得。再加上国家的不断扶持,这些人更是为所欲为。以前是工业,食品,制造,现在又多了一项文化。这些东西都已不是纯粹的了,人们已近很难再找到真正的艺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没有真正的文化可以支撑,难道这不可悲吗?有一个笑话说的很好,说有人问德国总理撒切尔“中国的电视机大量销售到德国,我们该怎么办?”撒切尔一笑说“那没什么,要是有一天中国的电视节目大量输到德国,我们再来讨论怎么办。”这个笑话已经充分说明了当今中国文化的扭曲程度。我们再不端正我们的价值观,再不注重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终将会遭受外国文化

文化的从容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个旅人,亦或一个贬官、一个诗人,在旅途中突然将车停下,痴痴地望着满山燃烧的枫林,突然有了写诗的冲动。所有爱恨,咒骂与怒吼,所有悲喜亦或闲愁,淡淡的化成几个字,便激起数千年的浪花,成为许多人心中珍藏的梦想和宝藏。 这成了中国最为流传的文化,也成了中国人最刻骨铭心的习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连日常用语也成了诗。 我想,这就成了文化的从容了。 中国人的浪漫多情,使中国变成了诗的国度。中国人的从容,使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充满了丰富的情调,中国的陶瓷、茶、丝绸,再加上心灵手巧打破了生活的乏味。虽然这一切都成了其他国度引以为豪的传统,但是日本的茶道太做作,欧洲的陶瓷早成了艺术品,丝绸的价值也已超过了使用的本质,没有一个国家会让这一切变得轻松、变得平常,他们把这一切都供奉在神坛上,时时膜拜,所以中国人就很不自然,什么时候我们就成了神? 这种状况使中国有了一段光辉的历史,盛唐,中国人永远的骄傲,这是一个张扬、繁华、人性丰满的时代,唐人大度、雍容,他们的建筑是神话的复制,无数外国人惊讶地看着这一切,就像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看着外国人一样。 诗的从容让盛唐的诗味飘满九州,无数瑰丽的想象,精辟的议论,行云流水的抒情和一切醇酒、墨书、狂舞,融在诗中便被谱成了交响曲,在无数士子的带着醉意的吟诵中,成了幽远的曲调。 渐渐地,诗意被战火笼罩了,文化被暴力所代替,强权的危机使文化几乎成了白纸,时不时小声的哀怨便会演化成血腥的事件,文人不再从容了,他们不再对着自然吟唱,一支支颤抖的笔写出的却是绝望的挣扎,在科考里吚吚呀呀的不再是文人,是文奴。少有了质疑,小心翼翼的诗句写出的却是卑微的灵魂对强权的彻底膜拜。 于是有了范进,有了孔乙己,有了油腔滑调的文痞。终于站立起了几个强硬的骨头,戎马一生,孙中山等一大批革命者执行了对强权的最后宣判,很奇怪的是,这时的文化,已变成了暴力的附属品,历史上从来就不会出现用文化征服的强权,文化,只不过成了强权头上一顶纸做的皇冠。 从容不见了,诗意不见了,现代来了。 中国人从一种狂热走向了另一种狂热,对外族的崇拜超过了自己,自己的文化不能在自己的心里立起来,偶尔厌恶地看几眼,心中便浮出了孔乙己的旧衫、范进的狂态。 但是文化不是这个样子!中国不是这个样子!读书人不是这个样子!我们有太多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为什么文化却无法走进我们的生活? 总结历史可能太繁杂,但我真的发现中国人变了,中国突然没有了自己,代替的是不知从哪儿来的音乐,充斥着快感的舞蹈,毫无鲜明东方特征的衣着。可能这些变了都没关系,心态没变就好。 可文化的纯净度大大降低,思想真的不会变吗? 我真地希望,我能再一次走进盛唐,如果我能知道,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中国人能不能从容地进出于自己的文化,那可能是一件有着太大意义的事。 ——我能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