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拧灯

浙江考生

夜凉如水,枫绕过流光溢彩的街市,希望把自己的郁闷隐藏在这寂静的丛林旁。

我还有希望吗?成功的彼岸离我那么远,枫低声长叹,影子在秋风中摇曳。

三年前,枫带着希望来到初中,这个男孩子特别喜欢读课外书,所以知道的东西很多,只是还没有被驯化成一个好学生。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分析着文中的一段话,她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茶花。枫举手反驳说鲜血不可能染红山茶花,并把花为什么有着不同的颜色的道理详细地讲解了一遍。老师大概没有看到过如此大逆不道的反抗,要求枫在教室罚站,不准上课,并在一次家访时告诉枫的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

枫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是很理想,正因为这样,他更有着向前追赶的上进心。一次拿着练习本去问老师,老师却告诉他这道题目太难,对他不适合,要枫找一些简单的题目去做。可当枫走出办公室的门口,他清楚地听到老师在为刚进来的一位优生讲解难题。

枫的心彻底凉了。

难道我的希望就破灭了吗,我必须放弃吗?

枫望着丛林,昆虫鸣叫声打破了寂静,仿佛在讥笑这位对自己失去信念与希望的求学者。

当枫拖着一颗沉重的心走到家门口时,他看到家里一片漆黑,平常父母总会为枫拧亮桌前的台灯,然后坐着等枫回来。枫打开房门,摸索着走进屋子,走向那台能在黑暗中给予光明的希望的台灯,他小心地移步过去,当他触摸到台灯时,有一种莫名的惊喜,伴随着一片光明,台灯拧亮了。赫然入目的是一张长字条。

上面写着:“为自己拧灯,让灯光照亮黑暗,照亮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枫,明天是光明的,明天充满希望,只要你有信心。”

这是父母给他的,枫被震撼了。

在如银似水的夜色中,在明亮如昼的灯光下,枫重新捧起手中的书本,茫然的眼神日渐恢复,流失的信心再次回归。

明天充满希望!

本文以枫的一段心路历程为线索,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枫重拾信心和希望的过程。擦亮心灯,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黑暗中,“为自己拧灯”,照亮未来的路。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列车从京张沿线呼啸而过。那声声尖锐、嘹亮的汽笛在山间回荡。某一刻,这熟悉的旋律仿佛与第一声国人的自豪辉映了。安逸的车厢里,我向着远方眺望,百年后的铁轨在烈日的照射下依旧饱含着一种自豪的闪亮,向那崇山峻岭之上蜿蜒而去。他,严谨爱国路旁的月台边矗立着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他目光炯炯,似乎还指挥着施工现场;面容刚毅,神情专注,似乎在与工人们促膝交谈:“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要知,在那个任人宰割的年代,在清政府所要修筑的工程难度极高的京张铁路面前,曾跪倒了多少中外著名工程师!而他,那个留洋而归,满腔热血的工程师——詹天佑,却不顾国内外众说纷云的局面,毅然决然地接来了这块烫手山芋。他,身先士卒1905年12月12日,当詹天佑亲手将京张铁路的第一颗钉锲入时,历史仿佛注定要记下这段不平凡的时光。入伏后,晌午四十多度的高温足以让这支筑路大军停下艰难的脚步。天地间的一切似乎都要蒸发了。而此刻,詹天佑却仍旧顶着烈日,专心致志地检查着修筑的铁路,细致到每一度的偏差与否。工作过后,也容不得半点休息,立即抽身前往山岭悬崖之上,冒着坠崖的生命危险,勘探地形。夏天一向以变幻无常著称,刚刚还是烈日当空,转眼之间乌云压顶,豆大的雨珠疯狂地进攻他的身躯,弄不好还会碰上两回强对流天气——大风咆哮着,从山谷里狂飙而来,仿佛也以外国人的口吻训斥着这位中国工程师:“你不行!”不管生活条件之艰苦,也不管来自国内外的施压,他始终与工人们站在一起,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他,坚毅聪慧夏之酷暑,冬之朔气,往复数载,不仅炼就了他坚韧不拔、能屈能伸的性格,更增添了他满腔的斗志和工作的灵感。瞧,已是深夜,万籁俱寂了。远远地,却从一间简陋的工作室里传出阵阵“沙沙”之声,和着微弱的油灯光亮,仿佛在演唱一段轻柔、声情并茂的歌谣。哦!夜已深,詹天佑却仍专注地坐在桌前,不停地绘图、演算。深秋之夜,寒风杂细雨,向他阵阵袭来,撩起了他单薄的长衫,他专注依旧,手中的笔成了他亲密的伙伴,笔下的稿纸更是他建筑方面杰出才能的体现。“人字形铁路构造”“上打竖井,下两边齐凿”等一个又一个精巧的设计,都已成为建筑史上不朽的绝唱。有志者,事竟成。在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之后,在意志与性格的磨砺面前,在外国列强的冷嘲热讽中,历时四年的浩大工程——京张铁路终于全线竣工了!中国人的志气在此时得到了最大的发扬光大,在世界的天空上,终于映照出了最为精彩的中国!沿着倾注了詹天佑全部心血的铁路,新世纪的朝阳下,我们向着未来昂首进发。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学校初一(8)班徐皖嘉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我曾喜欢过《三国演义》中千里走单骑的关公,喜欢过《史记》中的蔺相如“躲避”廉颇,喜欢过《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但我更喜欢李时珍的那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国明朝的李时珍是世界上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学术见解高超,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可学到原则。他撰写的《本草纲目》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竞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宫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李时珍为了修改本草书,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搞清形态相似的苹、水萍、萍逢草,曾到家门口的雨湖,还到较远的马口湖、沿市湖、赤东湖进行采集,耐心观察比较,终于纠正了本草书上的长期混乱。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中风症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穿山甲又叫鲮鲤,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常吐舌诱蚁食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一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又在民间收集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记载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的顺口溜。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和琉黄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清代著名医家柯琴曾深有体会地说:“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著书;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夫著书固难,而注疏更难。”柯琴说的注疏,也包括点校的内容在内。目下注释、点校中医古籍的人很多,能像柯琴要求的“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的人不多,能像钱超尘、温长路先生他们把此当成事业来做的更不多。中医书籍注释点校本敷衍搪塞、重复出版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痛心和反思。究其原因,一些点校者功力不足、治学不严的责任是难逃其咎的。中医古籍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大浪淘沙,古医书能够至今留存下来的多为珍品,如因后代人不负责任的点校把它们变为垃圾,怎不愧对祖宗。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很深,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种守候梦想的执著指的我们学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顽强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种守候梦想的执著指的我们学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顽强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海安县海陵中学初一(16)班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绚丽的年华中,总有许多古人与我相伴。其实古人并不遥远………——题记古人的诗词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把我带入了一个墨香的世界;古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典雅大方,令我着迷。李清照•秀大明湖畔,趵突泉边,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的词犹如蜜里调油,让幸福变成了浓浓的墨香;李清照的词犹如雨过天晴般秀丽,荷花满塘般美好。“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醉酒寻归处的她,误将小船划入了藕花深处,惊动了一群正在歇息的鸥鹭。那时的她,沉静在生活的美好中。李清照的词是宋词的“一支独秀”,占据了我的心田。雨声潇潇依旧,我的思绪已穿越了千年。乱世中,易安在风雨飘零中黯然逝去,却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永恒。千年之后的今日,雨声潇潇依旧,倚在窗边思念易安的我,看见了一朵不染淤泥的寂寞的莲花。李清照,是我最喜欢的柔情佳人。辛弃疾.豪辛弃疾的心中充满了爱国情怀,一生力主抗金,有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怀念抗战时手持利剑杀敌的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在他热爱的土地上,他的热血依然沸腾,他仍然想为国家作出贡献。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将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辛弃疾,是我最喜欢的豪气之士。苏轼•骄苏轼是宋代诗词大家,他那乐观豪迈,飒然超离的诗词与他的透彻的禅学修养是紧密联系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哲理之味浓郁。生活就是如此,有时团圆美好,有时分离忧伤。正因为美丽与缺憾并存,生活才会如此多姿多彩。苏轼,是我最喜欢的诗词大家。古人的柔情似水,古人的豪迈之气,古人的高傲之慨,无不让我痴迷陶醉。绚丽的年华中,古人并不遥远……

元宵节灯会作文:元宵观花灯

愉快的寒假过去了,然而正月十五观花灯的情景仍然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天傍晚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着父母到胜溪湖森林公园观花灯了。来到胜溪湖森林公园门口,我就目瞪口呆了: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如果你要过马路,那就得等很长时间。还有街道两旁几乎没有人走的地方了,全都停满了车。

我们进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鼓乐队”。他们虽然不是真人,但是你听,那锣鼓仍然敲得铿锵有力,打得有条不紊。看,几头狮子正在阵阵鼓乐声中时而摇头摆尾、争夺绣球,玩耍游戏,时而竖起身子,腾空而起,威风凛凛……

继续往前走,只见小道上人山人海,花灯辉煌,热闹非凡。花灯的样式可多啦,有孔雀灯、二龙戏珠、老鹰灯、金牛争霸灯,有气势宏伟的九曲黄河阵,栩栩如生的九龙壁,还有造型新颖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二十四孝”……各式各样的花灯绚丽多彩、不计其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啊!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福娃灯。虽然奥运会已经过去了,但是那壮观的景象却永久地刻在了我心中。它仍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个福娃灯由五个奥运福娃组成,它们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贝贝是条小鱼,晶晶是只大熊猫,欢欢是个火娃娃,迎迎是只藏羚羊,妮妮是只小燕子,大意是“北京欢迎你”。在彩灯的照耀下,五福娃向我们频频点头、招手,好像在祝福大家牛年吉祥!有的孩子跑到上面玩耍嬉戏,大人则手举照相机或手机把这一美景拍下来。

还有九龙壁也很不错:九条龙栩栩如生,神采各异,巨龙的腾飞也象征着我们孝义市在飞快地发展着。

月亮渐渐西下,但观灯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各种彩灯象满天繁星大放光芒,这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情意浓啊!

元宵节灯会作文:元宵花灯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叮咚叮咚”,快乐迈着无声的步伐悄悄

降临在人间这个仙镜,在这缤纷的世界里,我们迎来了元宵节,对了,在元宵节里,“花灯可是主角哦!

站在远处,连串的花灯好似两条五颜六色的长龙,直朝街道的尽头游去,它又像彩链,缠绕在两旁的“圣诞”树上,发出夺目的光彩,好象照亮了全世界,它还像银河,望不到尾,而我们只是岸边的绿叶,静静地欣赏着映在河面上闪烁的星星……

小摊边,马路两旁,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了人群,欣赏那美丽的画卷,一只小黄牛闯入了我的视线,定睛一看,这只小牛花灯可爱极了,蓝色的羊毛般的头发,两颗乌黑的眼球好象在滴溜溜的转着,还有那张可爱的嘴,大大的张着,好象什么事让它开心地合不拢嘴。更有趣的是那一对牛角,金黄色的,像金色的牵牛花,不停地打着转,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小牛花灯,别的花灯也不差,一个个都在争奇斗艳。瞧!那只小老鼠花灯,胸前挂着金色的带子,咧着嘴,在欢呼我们的到来。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白白的绒毛,这一下子让我们联想到了小白兔,它们前面露着两颗大暴牙,耳朵竖的笔直笔直,好象正在思考什么。脸谱灯更是不落后,托着长长的丝带,随风飘动,好象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半脸黑,一半脸白,使我一下子没有回过神来。更惹人喜欢的还是星星灯,它全身金黄,十分耀眼,时不时的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它不禁让我想起了五星红旗,它总是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在夜空也是如此,它总是站在月亮旁,虽然没有月亮那样亮,给故乡照得分外亮,它是纯洁的,招唤朋友,一起照亮人间。星星给月亮陪衬出更加绚烂的色彩。

好一个镇海的灯会,它不仅是一个灯的海洋,而且是个人海,无数的灯和无数的人聚在一起,构成了景色奇异的灯和人潮。这也不正标志着,我们镇海的经济在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我们在灯的海洋里尽情地欣赏。

我完全沉浸在灯的海洋。渐渐的,天下起了毛毛细雨,风轻轻地吹着,我的心也随风儿飘向美丽的城堡……

古人不远: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喜欢的历史人物现在网络上很流行一个名词叫:追星族。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不过,我所仰慕的不是舞台上接受闪耀的追光灯和观众的疯狂的欢呼的明星。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璀燦的光芒。他是中国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散文家。在那个时代,他是创造了奇迹的烟花,在人们心中永远灿烂地绽放!他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其实,我早就开始接触他的作品,像《移居》其中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与人融洽的友好关系,将人间的温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看到了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能从一个人的诗中读出奋斗的激情,这是一个多么高的境界!又比如,《桃花源记.》中寄托着当时人们内心强烈的渴望和美好的追求。有些诗人写的只是自己的遭遇,自己的处境,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抑郁之情。但是,陶渊明却用他的笔亲自构勒出人们的内心世界,这又是一番怎样的高洁志趣?《五柳先生传》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他率真,喜欢喝酒,每次受到别人的邀请,就去喝个畅快,毫不做作。他随性,在不能遮风不能挡太阳的居室仍快乐的生活着。他高尚,在文章中寄托灵魂,是他最大的满足。他好学,每次在书中找到了共鸣,便忘了吃饭。但他读书为了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要求任何物质上的回报,精神上的愉悦才是他所追求的一切。敢于在文章中做到如此坦坦荡荡,在当时又有几人?有人说很难读懂他,不知道他到底是怎样的人。但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很简单的普通人,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份特殊的追求,一种美好的理想,一个高洁的灵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角落,那里放着的是对一个人神圣的敬仰,然后渐渐地转化为一种动力,足以去勇敢地追逐梦想,即使,那是一个很遥远的梦。我会永远坚持着我的信仰,也永远相信陶渊明,他是一个非凡的历史人物,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超逸潇洒,追求自由会一直鼓励着我,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就是在靠进梦,在这过程中,千万不能放弃,即使,别人不看好的目光让你感到很累,即使这样,你也不能放弃,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华丽的逆转,会借助振起的翅膀搏击天空,看到广阔的世界,最终,你一定会成功!只要你用心去读他,你就会发现,他其实离你很近很近。温岭市泽国镇第二中学初二(五)班林升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阳原山野不随流年更迭,西北风悲壮矣,闻诉稼轩河山之志。“挑衅而起,以纾君父所共戴天之愤。”他生长于金疆,却深知遍体大宋热血。自幼无数次地目睹金朝对汉人残酷的欺压,这些画面早已刺痛他的双眼,他的拳在默默地握紧、握紧……雪洗国耻、还民山河,凛然是他生命至高的追求,他绝不卸载的抱负!“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时年二十余二,他率家乡二千父老兄弟毅然起兵抗金,二十载的金戈铁马,他气吞万里如虎。他的军政雄才、报国壮志,流洒在塞下明晃的利刃尖枪,倾泻在《九议》、《美芹十论》的字里行间。无奈朝廷昏庸无道,投降派操掌大权,他屡遭掣肘被迫中止灭金大业。但他心中的烈火又何曾熄灭了?重重复复的闲职流转,即使革职赋闲长达二十年之久,即使被放逐到南方作个手无实权的小官,他也依旧兢兢业业,整军练兵无疑是他生命的全部!“秋江上,看惊鸿雁避,骇浪船回。”既光复大宋无施展,则一腔豪情注诗词。赋闲年间,他游灵山赏带湖,鹅湖山上抒逸兴,博山小径览幽境,挥毫墨成千古芳。他的文风清爽洒脱,质朴而大气的文字汇聚成他心中波澜壮阔的大江,澎湃不息地流淌、流淌!若他从来如此诗词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赋闲的他道是游山玩水,尽享怡然之乐,心中抱负又何曾搁置在旁了?他的一生矛盾错综,时而心潮澎湃,为理想横溢激情;时而捶胸顿足,为现实就此颓然;时而又强自宽慰,重新描摹褪色的追求…..句号画在开禧三年,他裹挟着未酬的大志,溘然睡去了。他是宋金战场上的辛弃疾将军,也是带湖庄园里的稼轩居士。我喜欢他的才能,他熟稔军事、勇冠三军,是沙场真英雄;我喜欢他的天赋,他予笔下文字大志之势、豪情之魄、至真之情,他是文学天生才;我喜欢他的爱国,他从未诉说过他多爱大宋,却用一生去力书这“爱国”二字,他是真正的大宋子民;我喜欢他的执着,世道的黑暗阻止不了他一辈子行走在光明的崎路上,他的一生是真真正正的有意义!……辛弃疾,他在华夏文明的扉页闪耀永恒的光辉,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世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一个中国人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合了《稼轩长短句》,我坐望祖国大好河山,耳畔分明传来一男子雄浑的声音,他念着我最喜欢的诗词,道:“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蓦然回首,恍惚中我见稼轩他就在我身后,会心地微笑。常州市正衡中学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