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名人足迹,探地方文化湖塘桥实验小学锦绣校区四(2)班 张语珊十月二十八日,一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湖塘桥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一路欢歌笑语,来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乡——金坛采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金坛的愚池公园。这里是金坛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园中有一条溪水名为愚池。沿着愚池北岸,坐落着风格迥异的金坛许多名人纪念馆。沿着青石小路我们首先去参观金坛刻纸研究所。一走进这栋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幅很大的红色的刻纸,上面刻着许多小朋友,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打腰鼓,有的骑在麒麟身上玩,还有的在舞龙灯,一派欢天喜地的模样。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一看这幅刻纸,立刻震惊了:这么大一幅刻纸,这么多的图案,得刻多少刀,花多少时间呀!从刻纸研究所出来,穿过公园的古色古香的长廊,我们终于走进了华罗庚纪念馆。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华罗庚的塑像,只见华罗庚爷爷身着西服,右手拄拐,左手大一件大衣,全身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我深情地凝望着华罗庚爷爷的雕像,仿佛看到了爷爷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华罗庚爷爷告诉我们: “数学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天梯”。在纪念馆第二层,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华罗庚在世时所使用的一些日常用品,有衣服、鞋子、杯子,还有书、黑砚、眼镜等,在这里我了解到许多华罗庚爷爷的生平刻苦学习的事迹。从纪念馆出来,我牢牢记住了一句话:“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接着,我们还参观了段玉裁纪念馆、戴叔伦纪念馆、金坛博物馆……一天的寻访,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金坛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养育了一代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作为常州人,我感到无比骄傲。 指导老师:张小红挖红香芋湖塘桥实验小学锦绣校区六(2)班 肖宇梦今天是星期五,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作为小记者的我第一次去采风了。这次采风,我们去了金坛市,在这里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戴叔伦纪念馆,又目睹了巧夺天工的金坛刻纸,可最令我难忘的是田间劳动——挖红香芋。一路上我看到了使人陶醉的美丽稻田,在稻田里,沉甸甸稻穗把稻秆压得直不起腰来,细长的稻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沙沙沙沙”稻谷随风起伏,像是滚向天边的海浪。路两边是一排排高高的芦苇,它们在微风中自由地扭动这纤细的腰,这些景象让我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不过,最后我的魂还是被红香芋勾去了,谁让它是蔬菜之王,还是几个朝代的宫廷贡品呢! 不一会我们就到了种红香芋的田地旁。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列列绿色的植物,叶子很像莲花叶,还像拉长了点的心型,大约有80厘米高。再看看旁边的田地里,有一堆椭圆型的小小的东西,老师说那就是红香芋。来到田地里,老师和同学们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张老师眼疾手快,一把抢过农民伯伯手中的锄头,准备跟红香芋“开战”。张老师迫不及待一锄头下去,可挖出来的红香芋它要么断了,要么裂了,气得老师直叹气。这时,农民伯伯讲话了:“不行,不行!你要拿红香芋为中心,下手要猛一点,力气也要大一点。”听了农民伯伯的指点,老师打足了气,准备和红香芋再“战”一场。老师拿起锄头,小心翼翼地推对着一株红香芋所在的位置比划了一般;最后猛地往地里一锄,一拔,一群红香芋们出来了,个个完好无损。老师提着自己挖的红香芋高兴地笑成了一朵花。因为我们力量不够,所以农民伯伯帮我们把红香芋用锄头耙出来,我们就能直接用手从泥土中挖出一个个红香芋了。这时,一位农民伯伯说:“剥好的红香芋可以买回家,5元一斤。泥土在上面也要算钱的,剥干净点哦。”我们听了,个个欣喜若狂,都蹲在地上憋足了劲用力刨土,个个手上、鞋子上沾满泥巴也毫不在意。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过了好一会儿,几乎人人都从刨出了许多红香芋宝宝。然后,我们开始仔仔细细地把红香芋上的泥土扒干净。剥开裹着的泥巴,我发现红香芋的顶上都透着一点点红,我想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我睁大眼睛,把红香芋上的“胡须”都一根一根地揪下来。抬头一望,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老虎似的,干劲十足呢!就连老师也挖的兴奋不已,买了六斤呢……太阳一寸寸地沉进山头。带着满身泥土的芬芳,我们满载而归了!那份与大自然的亲近、温暖、兴奋久久地、久久地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指导老shoi 指导老 师指导老师:张小红金坛采风湖塘桥实验小学锦绣校区六(2)班 言鑫宇 10月28日,我们湖塘桥实验小学一行70多名小记者去金坛采风。听到这个消息我甭提有多高兴了!终于可以放下书本,抛开习题,去感受一下大自然了。 大巴车把我们带到了金坛的愚池公园。走进翠色欲流的小竹林,踩着蜿蜒的石子小道。几座古朴的古宅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的脑海里立刻蹦出来“青砖黛瓦”这个词。导游向我们介绍:“这几座古宅是特地一块砖一块砖地从安徽移过来的。”这要花多大的心血啊! 走进古宅,导游带我们来到古宅的大堂。“咦,这是什么东东?”我听到有人好奇的问。我把头转过去,可不是吗?那几盆绿色植物中间一个扁圆形大缸到底是什么呀?这时,导游向我们介绍起了这个。原来它是用来盛雨水的,我抬头一看,高高低低的屋檐上雨滴滴落下来正好流到这个大缸里,这个设计可真妙啊!我想,这就是“四水归堂”吧!原来古人是信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呀。在古宅里,墙壁四周大大小小的玻璃框中都摆放着形态各异的刻纸作品深深吸引了。那些作品内容丰富,构图线条刚中有柔,柔中带刚,飘逸流畅。原来金坛素有 “刻纸之乡” 的美誉。看,这是一幅奥运刻纸。这幅刻纸作品做工精细、内涵丰富、线条流畅、直追天工。只见一条巨龙腾飞而起,龙身上的每一个鳞片都刻得清清楚楚。作品中间是象征着全球五大洲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和平共处的奥运五环,五环里,是北京向全世界发出的邀请: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您”五个精巧的纸刻字,这是中国在向世界表达心声。真是让我想不到,一把普普通通的小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却能刻出一幅幅如此构思奇妙的艺术作品,我不得不被那些刻纸艺人的高超技艺所折服。据导游介绍金坛刻纸先后在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徐州、北京等地展出,得到国内外专家、观众的好评与肯定。中央电视台曾制作专题片《江南一枝花》向全国播映,为金坛刻纸作了热情洋溢的介绍和宣传。国内外许多报刊纷纷赞誉金坛刻纸“千姿百态人堪颂,皆是金坛神手来”。1993年12月,金坛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刻纸之乡”。2007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着,我们还去参观了: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金坛博物馆……这次采风,我学到了金坛名人勤奋刻苦的精神,感受到了金坛灿烂的历史文化艺术的魅力……真是意义非凡啊! 指导老师:张小红

永远的金坛,永远的华罗庚

说道金坛,人们总会提起华罗庚;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谈起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纪念馆是我们金坛市的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物。当然,华罗庚纪念馆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教授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立刻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参观者5万多人。多年来,华罗庚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随着参观者的增加,馆内设施日显陈旧,展厅面积也难以容纳众多参观者。在这种情况下,金坛市委、市政府决定迁建华罗庚纪念馆。把华罗庚纪念馆迁建到城南风景区,临近金坛博物馆、段玉裁纪念馆和市体育馆(也就是在我家的对面)现在的华罗庚纪念馆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视线开阔,水陆交织,风景优美。新馆是一座纪念华老一生轨迹,反映华老一生事业与追求、体现华老精神,具有特定气质和魅力的建筑。

华罗庚的“心”是永远在他的故乡金坛的。不但从华罗庚纪念馆可以看出,还从他死去的躯体也会到了金坛可看出!

当2004年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去世后,华罗庚的子女们想到了为父亲了却归乡心愿。于是,华老的子女向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郑重提出骨灰迁移申请,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意批复。与此同时,华老的子女们还决定,将母亲吴筱元的骨灰也迁回故乡金坛。

华罗庚是我们金坛得骄傲,同时,金坛也是华罗庚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