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上课铃响了,自然老师拿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的实验是找空气。”老师要求我们先用眼睛看空气,结果什么也没看见;再用手去抓,也没有抓到什么;最后用鼻子去闻,也没有闻到什么气味。原来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抓不,也闻不到。那该怎么找呢?这时,老师拿出实验器材,做了一个小实验。老师把粉笔放入水中,结果象珍珠一样的气泡从粉笔中钻了出来。奇怪,粉笔里怎么会有空气呢?老师把粉笔折断了给我们看,原来粉笔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洞,空气就藏在小洞里面,粉笔放进水里,小洞里面的空气就被水挤出来了,变成了象珍珠一样的气泡,真好玩啊!通过本次实验,使我明白了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课

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课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三班马晓然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是自然课,上课铃响后,同学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老师来上课。不一会儿,自然王老师拿着一些实验材料和课本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同学们一看又要做实验,都非常高兴。王老师二话没说,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醒目的大字“热传导”。他又向我们提了个问题:“把锅放在炉子上,过了一会儿,锅把会烫手,锅把是怎样变热的呢?”。一个同学说:“是火的热量通过锅传到了锅把。”王老师早已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这位同学的回答下结论。他说:“我们做个实验来观察一下。”说着,从一个盒子里取出一个支架,把一个铜棒插进支架的孔中,(这个铜棒的下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孔,每个小孔中都有凡士林。)老师又把几根火柴插进铜棒下面的小孔中,把点燃的酒精灯放在铜棒一端的下面,这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做实验,连气都不敢喘一口。我们清楚地看见,离酒精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来,后来剩下的火柴也依次掉了下来。老师又做个实验:在盛满热水的烧杯中放上铜棒、铝棒、塑料棒,过了一会儿,铜棒和铝棒都很热,塑料棒却还和以前一样。老师说:“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这节实验课使我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指导教师:邬美林

令我难忘的一节自然课

要说最令我难忘的一节课,非自然课莫属,因为在自然课上,我们能看老师做许多有趣的小实验,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

记得有一次,老师带来了一个马夹袋,里面装了许多东西,我们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实验,名叫

记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记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福建省晋市英墩小学六年二班许照红 清脆的上课铃声刚停,陈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袄、丝绸帕、玻璃根和橡胶棒的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师。只见他不动声色地放下东西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斗大的“电‘字。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竖起耳朵等待着陈老师讲课。而老师却叫了一位女同学上台去,要她把自己的自来水笔杆使劲望头上摩擦后再把它伸向一堆纸屑中。刹那间,奇迹出现了,许多纸屑立即自动地粘到笔杆上。正当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时,陈老师问道:“哪来的电呢?”多数同学转入了沉思,只有几个同学小声回答:“摩擦的呗。”“对,是的,是摩擦得来的。”陈老师高兴地接过他们的话一字一板地说:“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这物体带来了电,摩擦起电的现象上一经常发生的……”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最后,陈老师真像魔术师那样,让我们观看了摩擦起电的方法和玻璃板上的小纸屑跳舞表演;并给我们每个小组分发了毛皮和橡胶棒,或是丝绸帕和玻璃根,让我们每个人都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一边做着一边想着“登上电学宝座的法拉第”和“探索雷电秘密的富兰克林”,我也一定要像他们那样里争做一个驯电的人。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唉,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吉林省德惠市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镇中心校六年一班姜乔 清脆的上课铃响了,刘老师抱着一大堆毛皮块、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快步走进了教室,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不知道老师这节课到底要讲些什么,都好奇的望着这些东西,等待刘老师开始讲课。只见刘老师不动声色的放下东西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斗大的“电”字。然后神秘的说:“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来做个游戏,谁愿意先来参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并且都尽力把手举得最高,吸引老师的视线。一位女同学幸运的被老师点到,激动的走上台去,老师要她把自己的自来水笔杆使劲往头上摩擦,她莫名其妙的照做,同学们不由自主的也拿起笔杆在座位上摩擦起头发来,顿时只听教室里刷刷一阵响。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位女同学把摩擦后的笔杆伸向一堆碎纸屑。刹那间,奇迹出现了,许多纸屑自动地粘到笔杆上了。于是,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撕纸声,惊叹声……哇!同学们都成功了。正当大家做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刘老师问道:“这就是电,那么哪来的电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这时几个同学小声回答:“摩擦的呗!”“对,是摩擦得来的。”刘老师高兴地接过同学们的话茬儿一字一句地说:“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是经常发生的……”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最后,刘老师真像魔术师那样,让我们观看了用摩擦起电的方法,使玻璃板上的小纸片跳舞表演;并给我们每个组发了毛皮和橡胶棒或丝绸帕和玻璃棍。让我们每个人都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一边做一边想着提出雷电秘密的富兰克林……下课铃响了,我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都情不自禁地埋怨道:“嗨,怎么搞的,这节课这么短。”尽管这堂课过去了很久,但是我还是会偶尔做一下摩擦起电这个实验,它鼓励我做一个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人。

指导教师:付超 作者语言朴实而精炼,记叙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写出了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何等重要,这节自然课不但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摩擦起电,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一堂难忘的实验课

“零零零……”上课铃响了,我们争先恐后地向教室跑去,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人流中。只见教我们自然课的张老师一手拿着教科书,一手端着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这堂课张老师又要干什么呢?

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有的说:“老师可能感冒了要喝感冒药。”有的说:“教师的杯子可能是喝茶用的。”还有的说:“老师可能又要给我们做实验了。”

“零……”又一声铃声响起,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了。张老师清了清嗓子,叫一个同学拿来一大勺自来水,把杯子放在讲台上,说:“这是一个普通的杯子。”说完就往杯里倒水,接着像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鸡蛋来,问:“把这个鸡蛋放进盛有水的杯中,鸡蛋会浮起来吗?”同学们连连摇头,说:“不会。”只有我说:“会,但要往杯里加盐,搅拌一下,鸡蛋就会浮起来。”教师听了,点了点头,又笑眯眯地不知从哪儿拿出一包盐,往杯里加了一小勺,用筷子搅拌了几下,待盐溶解后把鸡蛋放了进去。可那个鸡蛋沉在杯底懒洋洋地睡大觉呢,琛凡和小东说:“老师,杯子太小了,换个大一点的吧!”我摇了摇头说:“不是杯子的问题,是盐的多少的问题,老师继续加盐。”老师把鸡蛋从杯中拿了出来,这次她往杯里加了两勺盐,又把蛋放了进去,可那只鸡蛋仍然懒洋洋地躺在杯底,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老师做出灰心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失败了。”不过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老师坚持做下去,她往杯里下四勺盐,同前面相比完全不一样,鸡蛋先是往下沉,后来又浮了上来,终于探出了小脑袋。教师把杯子举得高高的,说:“大家看,鸡蛋浮起来了。”说完她把所剩的盐全部都倒进了杯里,整个鸡蛋浮在水面上了,还露着白色的大肚皮咧!原来,含盐分高的水的浮力就越大,鸡蛋就浮起来了。

“吔!实验成功了!”“零……”同学们的欢呼声和下课铃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飞出教室,越过走廊在学校的上空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