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深深渴望能回归大自然。

大自然,一切生命的摇篮。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茂林修竹、巨石深洞、幽谷鸟鸣、山容水态……一切是那样的平凡,然而一切又是那样的真实朴素,毫不精雕细琢总让人心里涌起一股的情感。

走进自然,你可以在缠绵的秋雨中,独自漫步在逶迤的山间小径,任凭飘洒的细雨在睫毛上挂上一层细密晶莹的水珠。仰着脸,接受雨丝的爱抚;伸出手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尽情领略那不可言说的妙处。再采上一束带着露珠飘着芳香的野菊花,吸吮那真真的灵气,体味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让一种莫名的温馨款款而至。

亲近自然,你可以在叶落的季节,踽踽独步于白桦林间寻找落叶的残迹,品味落叶的余泽。萧萧的秋风会使你觉得这竟也是生命的绝美。顺手拾起一片落叶,就像拾起一份悄然隐匿的纯真。审视着它,就像在品味生活,体味人生的价值。走进白桦林,就像走进一个编织着的梦,塔响落叶,那种轻柔的感觉似乎将你与世隔绝,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你感受来自大自然的深沉的气息。

享受自然,你可以在晚霞缤纷,夕阳西沉时分,伫立在石桥上,凝望那似血的残阳,体会夕阳的雄浑悲壮,体会“夕阳无限好”的深刻内涵。四周一片寂静,静的使人升起缕缕柔意。天地如同在梦幻中一般静寂、缥缈、柔长而又缠绵。在这诗情画意的境界里,你可以尽情聆听黄昏的无声的歌,翘首远眺,看看那久违的小河,那水天相接处的灿烂金光,那被落日余辉吻过的金色的岸边草地,让心里涌起的宁静随着滔滔的河水奔向远方。

投身自然,你可以登上高高的山冈,找一片空地躺下,对着蓝天,吸吮着它的深邃,它的一尘不染的芳馥。闭上双眼,嘴里潇洒地衔着一片被季节遗弃的枫叶,任微笑的阳光拂过,拂过那没有一丝皴皱的心田。清风吹拂,摇曳大自然的风铃;黄莺歌咏,鸣啭着大自然的心音。在这“鸟鸣山更幽”的诗境中,你是唯一的主人。

捕捉自然,你可以轻吟落霞,浅咏余辉,去林中寻得一方宁谧;你可以孤身一人驰入萋萋的芳草地,随着明月群星融入浩瀚的宇宙;你可以投入大海的襟怀中,在海水的吻抱下,进入梦乡去追逐七彩的未来……

星移斗转,四季轮回,在喧闹的生活中,在繁杂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渴望回归大自然,找回真正的自己,体验重归自我的自由、愉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栉风沐雨,临山观水;可以聆听鸟鸣欢歌,松涛海浪;可以感受来自田园的清新、馨香的自然之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不需要隐匿什么,也不需要雕饰什么,一切都是那样的自如、随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暂时摆脱一切烦恼,让思想进入一种脱俗而不羁的境界。在新的时空中重新确定自我,还原自我,能将我们的身心在新的起点上复苏,让人格得到升华!

大自然,你拥抱澄碧的苍穹,你催开火红的春花,你抚爱潺潺的清泉,笑聆黄鹂的吟唱。大自然——心灵永远的诱惑!

太原市第六十五中学校初三:赵悦

伊拉克,我想对你说

伊拉克啊!我想对你说 虽然我们远隔千山万水, 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你, 我的心随一声声爆炸而惊悸不定, 我的眼睛因一个个流离失所的家庭而哭泣。 伊拉克啊!你是全球热爱和平的人民心灵永远的痛。 曾经,你是一只翱翔天宇的萨拉丁雄鹰, 创造了一个多么美丽富饶的国度, 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悠久灿烂的历史,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像你身上的血脉在汩汩流动, 繁衍了一个又一个百折不挠的民族, 创造了辉煌一时的古代文明。 一个巴比伦王国就是一轮火红的太阳,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大地上高高挂起, 可今天,你是一只沉默的秃鹰, 丰满的羽翼已逐渐凋零。 伊拉克啊,你为什么变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 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太阳要息落了吗? 是什么让你沉疴不起? 是丰富石油天然气吗? 是因为你那多民族的兄弟? 还是有人企觑着你? 难道自然的馈赠,竟成了战争的源头? 屠杀平民也可以成为“反恐”的口实? 不同的信仰就应该残杀一母同胞的兄弟? 伊拉克啊,你醒一醒吧! 看一看亚洲东部的另一头雄狮, 在沉睡了几千年后的今天, 他再度苏醒, 抖擞着黄褐色的鬃毛, 发出阵阵惊人的怒吼, 在世界民族之林崛起。 伊拉克,你醒过来吧! 让这个古老的国度再也没有战争,没有仇恨, 有的只是欢声笑语和温馨的家庭。 让美索不达美亚平原的太阳再一次升起! (责任编辑:齐老师)

挫折,并不可怕!

挫折,是广袤的荒野上迎春花怒放的料峭春寒、是焦渴的芳草地上炎炎夏日, 是卷起满地落叶的萧瑟秋风,是腊梅怒放前交加的风雪…… 如何正确地面对挫折,是我们中学生值得深思的问题!要知道:迎春花饱受严寒,依然挺立,第一个奏响了迎接早春的号角;芳草地被烈日炙烤,却绿得更加明艳动人;落叶纷飞,诉说的却是对来年绿叶满枝的期待;腊梅在冰天雪地里怒放,宣告的却是酷寒中的傲骨风范!由此,我可以大胆地说:挫折并不可怕!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中国记者在参加了中英塔克拉玛干沙漠联合探险后,很有感触地说:“探险是一种苦难,是一种财富,它比幸福更难忘。” 的确如此,人的经历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生活的道路也总是坎坷曲折。对那些时时都会袭来的痛苦、灾难、挫折、失败,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准备。譬如说,强壮的体魄、强健的心理、深邃的思想、坚韧的意志……所有这些,都是一般的安宁、快乐、享受和幸福所难以给予的。挫折正是对人的体魄、心理合思想素质的最好的磨练。这种磨练能让人具备与逆境抗争所必须的条件,从而走出逆境,抵达成功的目标。因此我要说,挫折是一种财富,甚至是比幸福更加宝贵的财富。 缺少了挫折的人生,不是强悍的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因为它缺少了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的历练。 何惧挫折?其实挫折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缺少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平和心境。 面对挫折,自强者终会知道这是人生路上必须搬开的绊脚石,更能从中体验到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快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如果我们在挫折面前是勇敢进攻,那么人生就会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也正如巴尔扎克所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使你停步不前,对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它会让你站得更高。” 挫折并不可怕。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有畏惧的心理,应该心不烦,意不乱地解开过去,面对现实,开创未来。因为在从挫折中,我们可以明白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对每一分收获都弥足珍惜。拿破仑也曾说过:“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成功是经过多次磨练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遇到挫折,我们只要相信自己,才会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才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打退堂鼓。学会面对挫折,也是生命的一种馈赠,因为人们正真的奋起,往往起于挫折之后。[1] [2] 下一页

汶川,凤凰浴血

21世纪的名声早已敲响,在这个本应该张开理想风帆的奥运年,在这个国人渴望已久的戌子年。然而中华民族却要在此接受草大的考验。承受莫大的考验,承受莫大的悲痛。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这大灾大难时刻,中华民族没有半点退缩,华夏儿女没有半点害怕。他们救援之子四面八方伸向汶川。这里,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团结,这里展示着中华民族坚强的力量。

汶川大灾,国中大殇。汶川,一个你我曾经都不曾了解熟悉过的地方,因为地震我们的心一下子就拉近。我们走得也越来越近了。难以想象,汶川地震那一刻的恐惧。人在大自然面前何等渺小,生命何等苍白无力。难以忘掉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画面。曾经那么多活生生的生命瞬间就被灾难带走,曾经那个繁华的城市转眼就残垣断壁,满目苍痍了了。曾经那么多天真可爱的孩子这样走向了天堂。他们无罪啊!他们本应该在蓝天下自由飞翔,本应与白云约会本应与小溪玩耍,本应做着清涩蒙胧的爱情梦。生命无罪!可就是在5。12这天他们硬生生地被命运拉走,时光原来那么残酷,那么无奈。泪水涟涟,那无数声悲哀的咽声淹没岷江。

此刻我真的好想嚎啕大哭, 好想吻一吻那些受伤孩子的脸。尽管那些哀伤已远处放纵,远处安放了。此刻我真的好想让那些清澈的泪水抚平昨日的伤痕。洗净昨日的尘秽。此刻,我真的好想挽住死神的脚步。让你们虽走那么快,可是那,我能吗?我只能捶胸顿足,只能仰天长叹,我是多么地希望那些妻离子散的人能早日一家团聚,那些迷途中的小朋友能够早日找到妈妈,健康成长。

仰望蓝天,俯视大地。风儿依然轻轻地吹着,小草抚慰着昨日的伤痛。大海喧腾着,掀起了惊天骇浪,诉说着往日的苦难。汶川,你真的好坚强,依然在南中国屹立着,大地为你沉默了,天色为你肃穆了,所有的中华儿女都为你感到骄傲。

汶川不曾倒下,中华民族不曾倒下。在这场诺大的废墟中,。而是以有史以来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这场阴影,这场灾难,成为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汶川,你将你惨不忍睹的累累伤痕展示给国人看在眼里。我看到了无数中华儿女紧紧握在一起的双手,凝成的关爱。我看到了80后,90后这群年轻人感恩负责回报社会的一面,我看到了那些绿衣战士,不畏艰险在抗灾一线日日夜夜地奋斗着。在这大危大难的时刻,从四面八方涌现而出的关爱昭示着什么是人间的温暖,什么是坚强的生命。

或许,我们要感谢忧伤,感谢那并不公平的命运。因为审国人不死的灵魂在无限的悲恸和绝望之后的重生。经此大劫,我们对人间的真爱便大彻大悟了。经此大劫,我们演算的灵魂便得到彻底的洗涤,经此挫折,我们的善良便显示出了她的最本质,其实痛苦何尝不是一种馈赠,只是这次它的代价太大了。

在这里,我们举国同哀,在这里,我们祭奠缅怀那些离逝的人,在这里,我们含着沾光祝福倔们,天堂路上走好,在这里,爱没有了疆界,生命越超了种族,在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明白的汶川必能重新站起来,。在这里,我们诅咒命运的不公,量我们没有颓废。

你我携手,华夏同心,在日日夜夜的抢救中,我们看到了希望,在空如其来的灾难中,我们看到了光明,汶川,一个曾经饱受苦难的地方,今天她将在这场灾难捶练中重生成为顽强的不死鸟,将在华夏大地上如凤凰涅尽情地飞舞。

汶川作证,山河作证,整个世界都可以作证。我们在这里不畏艰辛书写着华夏子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示死如归的决心和英雄气概。我们中华民经得起颠簸承受得起才能考验。这是我们的灾难史,也是我们的自豪史,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越入史册。

我已不能,让青春连着陆地

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的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对于它们的浓郁兴致,是父亲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他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语,是很有趣的,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风景”“远方”“飞翔”和“梦想”等词汇,激情万丈。小时候我写作文的时候倒是常常用到它们,却不知道风景远方都在哪里,非常空洞。原来这些词是属于他们的,离我还太远了。

我以为长大之后就可以拥有这些词,却不知道我在走,时代也在走。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在新旧世纪板块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个孤岛远远地漂走了。那些词,也被带走了。

但我至今仍旧记得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那么鲜明的轮廓。在最好的年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可以运用无穷的想象力去靠近和迎接。

郑钧的《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梦想,西藏是圣洁和神秘的,去一次西藏仿佛就能成为英雄。他们想要去远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轻了,他们要的是“抓住”。所以他们到处漂泊,一定要闯荡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种笃信,可能是青春里最大的福气。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摇滚乐一起成长,最初的一声嘶吼让他们难忘,金庸的小说把古代的侠气带给了他们,从他们的视野里,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顾城是他们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于高楼大厦中,他们也还怀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田园梦想;也只有他们,还一厢情愿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馈赠,用以寻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用记号笔写着:新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图书界还没有开始流行贴海报,广告语也根本不需要)。他们手抄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在300字一张的方块格稿纸里给同学写信。物质和精神,他们的选择都不多,视野也还有局限,因为如此,他们可以那么专注。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深植于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热爱。

前几日,我特意让父亲把那几本多年前的毕业纪念册寄来。在上面又看到了姜丰。她是父亲的学生,十二岁的时候,我读着她寄来的刚出版的新书,《温柔尘缘》。那时候她与现在的我差不多大,书中写的大都是大学生活,同学之间的情谊。结伴爬一座山,去一次海边。暑假的时候坐着火车去找从前的同学。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在训练中与队友和老师产生的深厚感情,那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为荣誉而战的洋洋斗志,真是令人羡慕。她讲起那些事情,一件件,脉络清晰,细节质朴但有呼吸。尘缘应该就是如此,细微琐屑但经久流深的情谊。

十二岁的我,想要将来可以和她一样。十几年后,我出版了自己的书,却没有长成和她一样的人。我好像无法像她一样,饶有兴趣地记录成长的轨迹以及那些重要的人。当没有理想,没有集体的归属时,所有的记忆都是零落的。我试图将它们拾捡起来,梳理并且排列,这时才发现,整个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虚妄和空泛的。

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他们天性好奇。如果占星学有参考价值的话,82年到88年出生的人,天王星在射手,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随时可能因为受人影响或者任何奇怪的理由而狂热地喜欢上某种东西,那种感情甚或带有宗教一般的庄重感,可是不会长久,他们很快就会移情。

在日本漫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的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对于它们的浓郁兴致,是父亲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他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语,是很有趣的,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风景”“远方”“飞翔”和“梦想”等词汇,激情万丈。小时候我写作文的时候倒是常常用到它们,却不知道风景远方都在哪里,非常空洞。原来这些词是属于他们的,离我还太远了。

我以为长大之后就可以拥有这些词,却不知道我在走,时代也在走。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在新旧世纪板块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个孤岛远远地漂走了。那些词,也被带走了。

但我至今仍旧记得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那么鲜明的轮廓。在最好的年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可以运用无穷的想象力去靠近和迎接。

郑钧的《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梦想,西藏是圣洁和神秘的,去一次西藏仿佛就能成为英雄。他们想要去远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轻了,他们要的是“抓住”。所以他们到处漂泊,一定要闯荡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种笃信,可能是青春里最大的福气。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摇滚乐一起成长,最初的一声嘶吼让他们难忘,金庸的小说把古代的侠气带给了他们,从他们的视野里,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顾城是他们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于高楼大厦中,他们也还怀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田园梦想;也只有他们,还一厢情愿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馈赠,用以寻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用记号笔写着:新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图书界还没有开始流行贴海报,广告语也根本不需要)。他们手抄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在300字一张的方块格稿纸里给同学写信。物质和精神,他们的选择都不多,视野也还有局限,因为如此,他们可以那么专注。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深植于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热爱。

前几日,我特意让父亲把那几本多年前的毕业纪念册寄来。在上面又看到了姜丰。她是父亲的学生,十二岁的时候,我读着她寄来的刚出版的新书,《温柔尘缘》。那时候她与现在的我差不多大,书中写的大都是大学生活,同学之间的情谊。结伴爬一座山,去一次海边。暑假的时候坐着火车去找从前的同学。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在训练中与队友和老师产生的深厚感情,那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为荣誉而战的洋洋斗志,真是令人羡慕。她讲起那些事情,一件件,脉络清晰,细节质朴但有呼吸。尘缘应该就是如此,细微琐屑但经久流深的情谊。

十二岁的我,想要将来可以和她一样。十几年后,我出版了自己的书,却没有长成和她一样的人。我好像无法像她一样,饶有兴趣地记录成长的轨迹以及那些重要的人。当没有理想,没有集体的归属时,所有的记忆都是零落的。我试图将它们拾捡起来,梳理并且排列,这时才发现,整个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虚妄和空泛的。

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他们天性好奇。如果占星学有参考价值的话,82年到88年出生的人,天王星在射手,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随时可能因为受人影响或者任何奇怪的理由而狂热地喜欢上某种东西,那种感情甚或带有宗教一般的庄重感,可是不会长久,他们很快就会移情。

在日本漫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的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对于它们的浓郁兴致,是父亲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他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语,是很有趣的,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风景”“远方”“飞翔”和“梦想”等词汇,激情万丈。小时候我写作文的时候倒是常常用到它们,却不知道风景远方都在哪里,非常空洞。原来这些词是属于他们的,离我还太远了。

我以为长大之后就可以拥有这些词,却不知道我在走,时代也在走。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在新旧世纪板块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个孤岛远远地漂走了。那些词,也被带走了。

但我至今仍旧记得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那么鲜明的轮廓。在最好的年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可以运用无穷的想象力去靠近和迎接。

郑钧的《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梦想,西藏是圣洁和神秘的,去一次西藏仿佛就能成为英雄。他们想要去远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轻了,他们要的是“抓住”。所以他们到处漂泊,一定要闯荡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种笃信,可能是青春里最大的福气。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摇滚乐一起成长,最初的一声嘶吼让他们难忘,金庸的小说把古代的侠气带给了他们,从他们的视野里,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顾城是他们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于高楼大厦中,他们也还怀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田园梦想;也只有他们,还一厢情愿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馈赠,用以寻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用记号笔写着:新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图书界还没有开始流行贴海报,广告语也根本不需要)。他们手抄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在300字一张的方块格稿纸里给同学写信。物质和精神,他们的选择都不多,视野也还有局限,因为如此,他们可以那么专注。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深植于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热爱。

前几日,我特意让父亲把那几本多年前的毕业纪念册寄来。在上面又看到了姜丰。她是父亲的学生,十二岁的时候,我读着她寄来的刚出版的新书,《温柔尘缘》。那时候她与现在的我差不多大,书中写的大都是大学生活,同学之间的情谊。结伴爬一座山,去一次海边。暑假的时候坐着火车去找从前的同学。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在训练中与队友和老师产生的深厚感情,那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为荣誉而战的洋洋斗志,真是令人羡慕。她讲起那些事情,一件件,脉络清晰,细节质朴但有呼吸。尘缘应该就是如此,细微琐屑但经久流深的情谊。

十二岁的我,想要将来可以和她一样。十几年后,我出版了自己的书,却没有长成和她一样的人。我好像无法像她一样,饶有兴趣地记录成长的轨迹以及那些重要的人。当没有理想,没有集体的归属时,所有的记忆都是零落的。我试图将它们拾捡起来,梳理并且排列,这时才发现,整个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虚妄和空泛的。

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他们天性好奇。如果占星学有参考价值的话,82年到88年出生的人,天王星在射手,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随时可能因为受人影响或者任何奇怪的理由而狂热地喜欢上某种东西,那种感情甚或带有宗教一般的庄重感,可是不会长久,他们很快就会移情。

在日本漫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的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对于它们的浓郁兴致,是父亲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他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语,是很有趣的,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风景”“远方”“飞翔”和“梦想”等词汇,激情万丈。小时候我写作文的时候倒是常常用到它们,却不知道风景远方都在哪里,非常空洞。原来这些词是属于他们的,离我还太远了。

我以为长大之后就可以拥有这些词,却不知道我在走,时代也在走。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在新旧世纪板块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个孤岛远远地漂走了。那些词,也被带走了。

但我至今仍旧记得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那么鲜明的轮廓。在最好的年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可以运用无穷的想象力去靠近和迎接。

郑钧的《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梦想,西藏是圣洁和神秘的,去一次西藏仿佛就能成为英雄。他们想要去远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轻了,他们要的是“抓住”。所以他们到处漂泊,一定要闯荡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种笃信,可能是青春里最大的福气。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摇滚乐一起成长,最初的一声嘶吼让他们难忘,金庸的小说把古代的侠气带给了他们,从他们的视野里,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顾城是他们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于高楼大厦中,他们也还怀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田园梦想;也只有他们,还一厢情愿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馈赠,用以寻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用记号笔写着:新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图书界还没有开始流行贴海报,广告语也根本不需要)。他们手抄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在300字一张的方块格稿纸里给同学写信。物质和精神,他们的选择都不多,视野也还有局限,因为如此,他们可以那么专注。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深植于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热爱。

前几日,我特意让父亲把那几本多年前的毕业纪念册寄来。在上面又看到了姜丰。她是父亲的学生,十二岁的时候,我读着她寄来的刚出版的新书,《温柔尘缘》。那时候她与现在的我差不多大,书中写的大都是大学生活,同学之间的情谊。结伴爬一座山,去一次海边。暑假的时候坐着火车去找从前的同学。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在训练中与队友和老师产生的深厚感情,那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为荣誉而战的洋洋斗志,真是令人羡慕。她讲起那些事情,一件件,脉络清晰,细节质朴但有呼吸。尘缘应该就是如此,细微琐屑但经久流深的情谊。

十二岁的我,想要将来可以和她一样。十几年后,我出版了自己的书,却没有长成和她一样的人。我好像无法像她一样,饶有兴趣地记录成长的轨迹以及那些重要的人。当没有理想,没有集体的归属时,所有的记忆都是零落的。我试图将它们拾捡起来,梳理并且排列,这时才发现,整个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虚妄和空泛的。

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他们天性好奇。如果占星学有参考价值的话,82年到88年出生的人,天王星在射手,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随时可能因为受人影响或者任何奇怪的理由而狂热地喜欢上某种东西,那种感情甚或带有宗教一般的庄重感,可是不会长久,他们很快就会移情。

在日本漫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的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对于它们的浓郁兴致,是父亲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他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语,是很有趣的,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风景”“远方”“飞翔”和“梦想”等词汇,激情万丈。小时候我写作文的时候倒是常常用到它们,却不知道风景远方都在哪里,非常空洞。原来这些词是属于他们的,离我还太远了。

我以为长大之后就可以拥有这些词,却不知道我在走,时代也在走。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在新旧世纪板块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个孤岛远远地漂走了。那些词,也被带走了。

但我至今仍旧记得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那么鲜明的轮廓。在最好的年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可以运用无穷的想象力去靠近和迎接。

郑钧的《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梦想,西藏是圣洁和神秘的,去一次西藏仿佛就能成为英雄。他们想要去远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轻了,他们要的是“抓住”。所以他们到处漂泊,一定要闯荡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种笃信,可能是青春里最大的福气。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摇滚乐一起成长,最初的一声嘶吼让他们难忘,金庸的小说把古代的侠气带给了他们,从他们的视野里,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顾城是他们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于高楼大厦中,他们也还怀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田园梦想;也只有他们,还一厢情愿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馈赠,用以寻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用记号笔写着:新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图书界还没有开始流行贴海报,广告语也根本不需要)。他们手抄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在300字一张的方块格稿纸里给同学写信。物质和精神,他们的选择都不多,视野也还有局限,因为如此,他们可以那么专注。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深植于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热爱。

前几日,我特意让父亲把那几本多年前的毕业纪念册寄来。在上面又看到了姜丰。她是父亲的学生,十二岁的时候,我读着她寄来的刚出版的新书,《温柔尘缘》。那时候她与现在的我差不多大,书中写的大都是大学生活,同学之间的情谊。结伴爬一座山,去一次海边。暑假的时候坐着火车去找从前的同学。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在训练中与队友和老师产生的深厚感情,那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为荣誉而战的洋洋斗志,真是令人羡慕。她讲起那些事情,一件件,脉络清晰,细节质朴但有呼吸。尘缘应该就是如此,细微琐屑但经久流深的情谊。

十二岁的我,想要将来可以和她一样。十几年后,我出版了自己的书,却没有长成和她一样的人。我好像无法像她一样,饶有兴趣地记录成长的轨迹以及那些重要的人。当没有理想,没有集体的归属时,所有的记忆都是零落的。我试图将它们拾捡起来,梳理并且排列,这时才发现,整个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虚妄和空泛的。

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他们天性好奇。如果占星学有参考价值的话,82年到88年出生的人,天王星在射手,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随时可能因为受人影响或者任何奇怪的理由而狂热地喜欢上某种东西,那种感情甚或带有宗教一般的庄重感,可是不会长久,他们很快就会移情。

在日本漫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的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对于它们的浓郁兴致,是父亲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他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语,是很有趣的,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风景”“远方”“飞翔”和“梦想”等词汇,激情万丈。小时候我写作文的时候倒是常常用到它们,却不知道风景远方都在哪里,非常空洞。原来这些词是属于他们的,离我还太远了。

我以为长大之后就可以拥有这些词,却不知道我在走,时代也在走。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在新旧世纪板块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个孤岛远远地漂走了。那些词,也被带走了。

但我至今仍旧记得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那么鲜明的轮廓。在最好的年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可以运用无穷的想象力去靠近和迎接。

郑钧的《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梦想,西藏是圣洁和神秘的,去一次西藏仿佛就能成为英雄。他们想要去远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轻了,他们要的是“抓住”。所以他们到处漂泊,一定要闯荡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种笃信,可能是青春里最大的福气。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摇滚乐一起成长,最初的一声嘶吼让他们难忘,金庸的小说把古代的侠气带给了他们,从他们的视野里,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顾城是他们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于高楼大厦中,他们也还怀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田园梦想;也只有他们,还一厢情愿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馈赠,用以寻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用记号笔写着:新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图书界还没有开始流行贴海报,广告语也根本不需要)。他们手抄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在300字一张的方块格稿纸里给同学写信。物质和精神,他们的选择都不多,视野也还有局限,因为如此,他们可以那么专注。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深植于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热爱。

前几日,我特意让父亲把那几本多年前的毕业纪念册寄来。在上面又看到了姜丰。她是父亲的学生,十二岁的时候,我读着她寄来的刚出版的新书,《温柔尘缘》。那时候她与现在的我差不多大,书中写的大都是大学生活,同学之间的情谊。结伴爬一座山,去一次海边。暑假的时候坐着火车去找从前的同学。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在训练中与队友和老师产生的深厚感情,那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为荣誉而战的洋洋斗志,真是令人羡慕。她讲起那些事情,一件件,脉络清晰,细节质朴但有呼吸。尘缘应该就是如此,细微琐屑但经久流深的情谊。

十二岁的我,想要将来可以和她一样。十几年后,我出版了自己的书,却没有长成和她一样的人。我好像无法像她一样,饶有兴趣地记录成长的轨迹以及那些重要的人。当没有理想,没有集体的归属时,所有的记忆都是零落的。我试图将它们拾捡起来,梳理并且排列,这时才发现,整个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虚妄和空泛的。

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他们天性好奇。如果占星学有参考价值的话,82年到88年出生的人,天王星在射手,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随时可能因为受人影响或者任何奇怪的理由而狂热地喜欢上某种东西,那种感情甚或带有宗教一般的庄重感,可是不会长久,他们很快就会移情。

在日本漫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的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对于它们的浓郁兴致,是父亲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他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语,是很有趣的,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风景”“远方”“飞翔”和“梦想”等词汇,激情万丈。小时候我写作文的时候倒是常常用到它们,却不知道风景远方都在哪里,非常空洞。原来这些词是属于他们的,离我还太远了。

我以为长大之后就可以拥有这些词,却不知道我在走,时代也在走。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在新旧世纪板块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个孤岛远远地漂走了。那些词,也被带走了。

但我至今仍旧记得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那么鲜明的轮廓。在最好的年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可以运用无穷的想象力去靠近和迎接。

郑钧的《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梦想,西藏是圣洁和神秘的,去一次西藏仿佛就能成为英雄。他们想要去远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轻了,他们要的是“抓住”。所以他们到处漂泊,一定要闯荡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种笃信,可能是青春里最大的福气。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摇滚乐一起成长,最初的一声嘶吼让他们难忘,金庸的小说把古代的侠气带给了他们,从他们的视野里,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顾城是他们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于高楼大厦中,他们也还怀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田园梦想;也只有他们,还一厢情愿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馈赠,用以寻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用记号笔写着:新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图书界还没有开始流行贴海报,广告语也根本不需要)。他们手抄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在300字一张的方块格稿纸里给同学写信。物质和精神,他们的选择都不多,视野也还有局限,因为如此,他们可以那么专注。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深植于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热爱。

前几日,我特意让父亲把那几本多年前的毕业纪念册寄来。在上面又看到了姜丰。她是父亲的学生,十二岁的时候,我读着她寄来的刚出版的新书,《温柔尘缘》。那时候她与现在的我差不多大,书中写的大都是大学生活,同学之间的情谊。结伴爬一座山,去一次海边。暑假的时候坐着火车去找从前的同学。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在训练中与队友和老师产生的深厚感情,那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为荣誉而战的洋洋斗志,真是令人羡慕。她讲起那些事情,一件件,脉络清晰,细节质朴但有呼吸。尘缘应该就是如此,细微琐屑但经久流深的情谊。

十二岁的我,想要将来可以和她一样。十几年后,我出版了自己的书,却没有长成和她一样的人。我好像无法像她一样,饶有兴趣地记录成长的轨迹以及那些重要的人。当没有理想,没有集体的归属时,所有的记忆都是零落的。我试图将它们拾捡起来,梳理并且排列,这时才发现,整个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虚妄和空泛的。

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他们天性好奇。如果占星学有参考价值的话,82年到88年出生的人,天王星在射手,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随时可能因为受人影响或者任何奇怪的理由而狂热地喜欢上某种东西,那种感情甚或带有宗教一般的庄重感,可是不会长久,他们很快就会移情。

在日本漫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

播种感恩,收获幸福

杨柳摇翠,是草木对春风的感恩

硕果压枝,是季节的汗水的感恩

鸟儿展翅,是自由对蓝天的感恩

———题记

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对大地滋养的感恩;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在拗九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心存感恩,感谢身边的一切。

听老人说拗九节还有一个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古人都知要感恩父母,而在传统的拗九节中,我们正要继承这位儿子的优良传统,感恩自己的父母吧。

父母是我们心的依靠和归宿,有雨的日子,他们头顶撑起一把伞;伤心的时候,他们是为我们擦去的手帕。

父母如根,默默的滋养着我的身体,我的心魂。父母啊!女儿没有用高山、大海、大地、山川来形容你们。女儿觉得你们给我的是真实的、确切的、触摸得到的关怀与爱护。不是空洞的、遥远的、模糊的一个概念,你们执著地爱你们女儿。你们觉得,爱我就是给我你们一切有力量做到的;你们觉得,爱我就是要包容我所有的错误与任性。你们执著地守候着,就像蓝天执著的守候着白云,就像一棵大树执著地守候着飞鸟。父母啊!女儿将在拗九节里如同那位儿子般为你们献上一碗热腾腾的拗九粥,传达心中对你们的感恩。

当然,人生不仅只需感恩父母。我们还要在拗九节这天学会感恩老师、朋友、长辈,感恩挫折、冷酷、残忍•••••正是由于这一切,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底蕴,使我们变得坚强,走向成功,步入辉煌。不是曾经有这样一首诗: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培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传给了你的智慧;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摆脱了你的困境••••••

世上万物皆有情有义,共同成长。红花懂得感谢绿叶甘于陪衬的胸襟和气度,蜜蜂懂得感谢花儿慷慨无私的馈赠,大树懂得感谢太阳赋予它们的生命能量。同学们!让我们在浓浓的拗九节这一天,学会深深的感恩情。向心中撒下感恩的种子,从此不忘感恩,让感恩成为我们的心灵之花,永远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用爱心、信心、恒心将这朵感恩之花浇灌,让它永不凋谢,永远娇艳动人,那么我们便会收获到许多许多

绿色,从点滴开始

地球正被自己的儿女虐待着,地球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沙尘暴、干旱、洪涝、地震、海啸、台风等灾害性气候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每一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40万平方米的耕地损失,11万平方米的土地沙漠化,21万平方米的森林消失……

人类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索取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无数馈赠,但对地球的过度开发违背了自然规律,人类将为此受到惩罚,这早就被无数不争的事实所证实。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呢?让我们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还绿色给我们的地球。

绿色,从少开一次车开始。现在世界上的车正极速增加,也就意味着空气正加速污染,如果每个人少开一次车,多乘一次公交车,多骑一次自行车,那么世界就可以少许多废气。

绿色,从节约一滴水开始。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正随着人口数量增长而越来越少。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量的一小部分,而且淡水中仅有一小部分能被使用。随着工业发展,河流被大量污染。人口增长,对水的消耗量也以几倍的速度急速增长。如果我们节约每滴水,把节约的水给那些生活在缺少水资源地区的人们,那就可以保住多少人的生命啊!

绿色,从不乱扔垃圾开始。世界上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塑料袋、塑料水瓶等随地乱扔,造成了环境污染。上海动物园曾经有一只长颈鹿因为误吃了游客乱扔的塑料袋,最终导致死亡,这件事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除了不乱扔垃圾外,垃圾分类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人们随手一扔,最终可能导致几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作用。我们要把垃圾分好类再放进垃圾桶里,虽然这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是对地球来说就是一大步!

绿色,从多种一棵树开始。世界上的原生态树林几乎快没了。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砍树木,为了赚钱,他们不知道一棵茂密的树木要长多少年,他们不知道一棵树给环境带来的作用!如果我们每个人多种一棵树,全国每年就会多出40万公顷的森林。让我们种下一棵树,种下我们的希望吧!

绿色,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让地球保留一片绿色。我们的一小步,就是地球的一大步!

稻香,记忆中的味道

还记得,那满山红叶的秋天,金黄色的稻田,风筝摇曳在蔚蓝的天边,那奔跑的孩子们,以及那无法忘怀的快乐的笑声,洋溢了整个幸福的季节。这个纯真的画面,总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记忆是那么清晰,可是这一切却美好得不像真的。或者因为过于美好,过于珍贵,这段回忆在时光之流的冲洗里,从未模糊,从未丢失。

童年总是那么快乐,那些荡着秋千望着天空发呆的日子,我们沉浸在彼得•潘不想长大的故事中,奔跑在金色的稻田。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那些奔跑的身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那麦穗饱满稻香洋溢的季节,那个童真的年代,未来的任何幸福都无法取代。或者是因为童年拥有稻穗的香味,那令我们怀念的熟悉的味道。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不是彼得•潘,那个不想长大的故事仅仅是个童话。开始远离那片稻田,开始遗忘这片蓝天,开始追寻梦想的旅程,童年这个世界已随时光远去。那些关于孩子气的回忆变淡了,但或者对过去怀念的情感加深了。

曾经的稻田是我们梦中的永无岛,是现实中我们幸福的城堡,在那里创造着属于我们的美好,追寻那属于我们的稻香,那幸福的味道。那些任性和孩子气都被我们远远地留在了那里。

在追寻梦想的旅程中,偶尔会停下急促的脚步,回头看看,这前进的脚印,和那童年浅浅的痕迹,但是却发现那稻香的味道,永远无法忘记。或许,这是童年给我们的馈赠,因为我们迟早都要远行。你的馈赠,是我的信仰,我会坚持我的梦想。

回想那记忆中快乐的孩子,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离开了那片稻田,消失了,那些美好,可这稻香却依旧萦绕心中,幸福的味道一直都在。

追随着稻香奔跑,记忆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看阳光灿烂,仰望那片久违相见的蓝天,微笑,那乡间的歌谣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丢失了我们还会继续去寻找,珍惜一切美好,就算不再拥有。

当时间随着感觉变慢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稻香的味道,那种熟悉又幸福的味道,恍惚间,它似乎又把我们带到童年那个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梦中,一个从不满足,还未做完却不得不醒来的梦中……

青春不灭,理想犹存

在一些年前,我们总是不断被询问长大后的理想。儿时的答案早已经想不起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一本正经地问另一个人关于理想的问题,这看起来多傻。

于是有人站出来说:现在的年轻人缺乏理想,这是不好的,他们必须要有理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才能成功。这个“有人”就是我们的专家教授,是我们的学校教师,这无关对错,因为每一个时代,总有人站出来说:现在真是世风日下,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

那是因为在他们的记忆总是无意间把自己的青年时代过滤了一遍。现如今过得阔绰有余的人心想起曾经的日子,就容易想起自己充满理想的部分,对比如今的现实,他们就不免要站起来发出不满: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可以这样子呢?相反的,现如今过得营营役役的人,记忆里虽然都是不好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声音却不容易被别人听到,甚至于他们根本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此,诸如此类的论调,并非是根据事实说话,而是取决于谁掌握了舆论发言权。

一向擅长一语道破玄机的韩寒在《青春》序言中说:理想本身什么都不是,一点也不高尚,理想就是毫无道理的“就是有点想”,是欲求的一种文艺表达。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强调理想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甚至我不觉得年轻人需要什么救赎,什么方向,什么理想,什么希望,都不需要。

韩寒的话说得巧妙,我们从小就被告知理想是一种崇高的东西,有理想的人才是崇高的人。这些话被老师们不时提起,被印刷在我们的教材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它们无处不在。因此我们从未想过质疑它,有一天这个叫韩寒的家伙站出来这么说,大家一想,恍然大悟。

于是就有自以为理解这些话意思的人给韩寒鼓掌,他说,我们都不要什么理想了,因为理想根本一点也不伟大。

理想并非那么高尚,那是因为理想并非本身就具有高尚的属性,毕竟有的人也把不好的东西当做自己的理想。理想自然也不是救赎青春的方式,因为青春根本不需要任何救赎,青春是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都处于饱满的一个状态,是生而为人所应得的馈赠,本来无罪,何来救赎?

然而韩寒还说,年轻人不需要理想,不需要方向,不需要希望。有些擅长断章取义的人会说,韩寒都这么说了,我们就去放纵吧。

韩寒所

说的不需要,其实是说不需要别人——老师、家长、社会强加给我们的这些。我们从小就是在各种“你应该做……不准做……”中长大的,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被规划好一切道路,被用标尺严格度量然后分类并贴上标签。

我们要追求什么,想要做什么,应该在我们抛弃这一切之后自己去寻找,用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世界,看清自己。

两年前我看到作家小饭的一句话:“如果你真心热爱写作,请认真坚持两三年。”两年之后,我和小饭面对面坐在萌芽杂志社的办公室里面限时写作,较量文笔和构思。而小饭,现在恰好就是韩寒公司的员工,陪韩寒踢球打游戏顺便工作。

青春不灭,因为没有停歇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理想犹存,但是需要认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