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鹤山市沙坪镇第二小学

杜泳熹

六3班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这一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不尽如此。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或知识的迁移,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于课堂教学,甚至会出现与课堂相违背的行为,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的情况,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一、学生需要积极性高的老师为他们上课。

教学过程是刺激和反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刺激和反应的关系。从理论和本能上讲,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习,不想学好。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未来生活都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教师有积极性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教师;二是严谨、执着、勇于追求学问的教师;三是责任心强,关爱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师。 实行九年义务教学,初中学生各种因素有个别学生厌学,课堂睡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老师想办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我在课堂上先尝试带个卷子让他尽力的做,再让他对答案自己修改,教育学生尽自己的能力能学多少就多少,做了几份题,学生觉得自己能学,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不离不弃的爱,他们逐渐地课堂不睡觉,做笔记、做些力所能及的练习。积极性高、关爱学生的老师才会有很大的凝聚力,能实现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标。二、 教学气氛应严肃、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全心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这是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对学生亲切一点,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尊敬,就容易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此外,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善于以眼传神,以手势说话,富有表情和启发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有序的,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高。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要辅之以课堂教学以恰当的“佐料”,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物理教学要围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设计课堂内容。如:讲授密度的计算时,让学生估算人的体积、调查超市的调和油的体积计算它的质量、生活中冰浮在水面理解冰和水的密度关系来解决水结成冰时的质量、体积和密度这三者的变化关系等。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去,也有助于化解学习难点,使学生更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再次,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如:讲授蒸发和沸腾用对比法;要学生掌握蒸发的现象时用实验法;让学生用列举法说出大气压应用的实例;还有故事引趣、学生设计小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活泼的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更好地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的。三、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新课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课堂练习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学有所得的收获,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路或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练习使物理与生活更加密切,学生学到“活”的知识而感到有趣,并通过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围绕的主要内容有:本课知识的基础练习;综合运用器材设计小实验,如若干充满空气的气球,一桶水,一块海绵,一块硬纸板,一个圆柱形玻璃杯。选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小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实验现象,教师先举例说明,再让学生设计三个小实验,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解题能力,如打火机、自行车的使用和构造上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等。通过练习,使学生领略到物理的有趣和有用,充满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不掉队或失去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自主的练习,学生会形成学习的动力,有好的学习习惯。要根据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每堂课,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努力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说、读和写,增强学生投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关爱、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关键。

数学论文——数学的广泛

数学是什么呢?单纯的算式、枯廖乏味得标题?数学,不就是数的学问吗?那你就太不了解数学了。

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一切日常几乎都用到了它。如:

“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买衣物时,物品所进行的优惠就运用到了数学中的折扣

与分率的知识运用。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由此可见数学的广泛性。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凡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着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一个显着特征。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20世纪里,随着应用数学分支的大量涌现,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部门。不仅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仍在广泛地享用数学的成果,连过去很少使用数学的生物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等,也与数学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数学心理学、数理语言学、数学历史学等边缘学科。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现在数学中角的运算出现了跨科学趋势,这是知识发展的结果,相信会有更多更新的综合题在这种趋势中产生,只希望我们能够迎着趋势,一同进步﹗

上岗大街第二小学(石岗二校)六年级:魏子诚

勿忘“专才”

勿忘“专才”

佚名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韩寒各门功课都差,连语文都常常考不及格。如果要参加高考,他的大学梦恐怕难以实现。但是,他又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我们不能白白浪费这个人才,我认为,韩寒应该被破格录取到大学深造!

现在是一个尊重人才,尊重“全才”的社会,从高考的“3+2”到“3+小综合”,再到“3+大综合”,我们就可以看出社会对“全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我们的决策者们在要求“全才”的同时也该注重一下“专才”。毕竟,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也都有他自己的缺憾。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我们应该更注重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才能、有所建树的人。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成绩不及格,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在中国的文学、文化史上都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散文《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论《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铁一般的事实说明:“专才”不仅是人才,更是大大的人才。再让我们来听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青年找到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向他诉苦:“我将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我所热爱的文学、科学和音乐上,但是,我却仍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大科学家听完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面凸透镜,将目光汇聚到一点,照在一张纸上,不一会儿,纸便呼呼地燃了起来。“像这面凸透镜一样,将你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点,然后,你才能成功,这难道不是成功的启示吗?所以,“专才”不应当被看做是墙角丢弃的砖瓦,他们有独特的价值,也能为社会做巨大的贡献。

在一个足球队中,前锋、前卫、中场、后卫、守门员,每个人的分工那样明确,这正是切合了每一个球员的特点。让每个球员都有施展才华的领地,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力量。如果我们要求每一个球员都能满场跑,那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样的球队只会成为一盘散沙。很多有成就的人,也并不都是人们所想像的“全才”,更多的是有独特才能的“专才”。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方面没人能及,但他对实验物理却不通。这位“专才中的专才”,在20世纪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一笔,比更多所谓的“全才”更加出色,更有成就:正是这些“专才”,在他们独特的领域里做出的巨大贡献,才凝聚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不断推动社会前进。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依然不能抛弃“专才”,不能扼杀爱因斯坦式的人物。韩寒现象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除了“3+综合”外还可以设置多样的加试科目,除了全国性的学科竞赛外,还可以用别的手段多发掘那些有特长的“专才”,让莘莘学子们都能一展他们的才华和抱负,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我不愿再昕到文人士子怀才不遇的悲吟,我也不愿再看到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因此,我呼吁:社会应重视“专才”!应破格让韩寒上大学深造!

多媒体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韩更辰

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谈谈多媒体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计算机应用于备课是传统备课所无法完成的

传统物理备课教案,围绕着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形成教案,都是用文字描述的,许多物理现象、实验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无法用文字贴切地表达出来,学生想象不出,感悟不到。而使用多媒体进行备课,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用文字、图片、表格、录像片段、练习等内容制成课件来教学。这集中了文字、图片、图表、声音、动画等一系列多媒体信息。另外,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记忆功能和修改功能,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形成不同的教案制成课件,保存在磁盘上。同时对教案的更新也易如反掌,只要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所提供的编辑功能,如复制、粘贴、查找与替换,多窗口操作等等就能非常快捷地实现教案的修改。

二、计算机应用教学达到体现重点、突出难点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时,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建立起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即洛仑磁力粒子的概念,并初步认识到洛仑磁力的方向与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有关。但这还只是以宏观表现的认识,并没有认识到微观实质。在这一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显示动画课件并播放内容解说,使学生顺利地由宏观安培力过渡到微观领域的洛仑磁力,并领会到洛仑磁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与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相同,都用左手定则判断,这时学生从计算机调出巩固性练习,对着计算机练习用左手则判断洛仑磁力的方向。掌握判断洛仑磁力的方向之后,接着再运用多媒体教计算机向学生显示安培力的大小的推导过程和播放其中的简单说明,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推导洛仑磁力公式。同时为了巩固学生对洛仑磁力公式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一道例题,学生很快学会了运用洛仑磁力公式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掌握运用洛仑磁力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动手动脑,越过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障碍,成功的喜悦将伴随着整个的学习过程。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磁场对电荷的作用"这一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既学好了洛仑磁力,又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良好熏陶,培养了严谨求学、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素质。

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提问式教学方式有时很难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却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主导作用下,学生能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例如: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节课中,学生跟着多媒体动画课件,由安培力的宏观表现领会到洛仑磁力的微观实质,很快掌握了洛仑磁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和洛仓磁力的大小的计算,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计算机将载有洛仑磁力的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对新的知识学得快,掌握得快。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流。

“沙漠绿洲”和“海市蜃楼”de形成

烈日炎炎,烧晒着戈壁大地,浩瀚的大地上,蒸腾着滚滚热浪。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也没有一点风。一支干渴的骆驼队艰难地行进着。突然,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奇迹般的出现了一片绿洲,绿洲内翠柳成荫,倒影在一个微波荡漾的湖面上。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景色呀!他驱散了人们的疲劳,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正当人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奔去的时候,他又消失了。这种神秘的幻景也常常出现在海上。在天气晴朗、平静无风的时候,有时会在海面上浮现出一座城市,亭台楼阁完全地显现在空中,来往的人,车马清晰可见,城市景观变化多端,然后逐渐模糊消失。这种神秘的现象人们称之为“海市蜃楼”这种奇妙的换景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经过物理学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空气的密度有影响到它对光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在炎热的夏天,沙漠上空的温度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而空气的折射率也增大。在无风的时候,由于空气导热性差,这种折射分布不均匀的状态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为了说明沙漠绿洲的形成原因,设想将空气从下往上层的折射率递增。当日光折射到一棵树上,树上反射的某一条光线上层射向下层,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这条光线向折射率大的方向偏折。如果光线射线某一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他将产生全反射,再度向上偏折,最后射入人们的眼睛中,就会感到它好像从一面“镜子”上反射来的一样,这面镜子就是反射光线的那层空气。远远看去,就像是地面上泛起的一湾湖水,地面上景物的倒影在水中。当被太阳晒热的大气微微颤动时,使人感到湖面上水波荡漾,这就是沙漠绿洲形成的原因,海市蜃楼与它的原理差不多。

所以说多学一点知识就可以解开生活中的许多神奇而且有趣的问题。

快去大胆学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日 食

V我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说:“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这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英语游戏,一个人一句用英语接故事。第一句通常是由她说的,她常用这种看上去错误或是荒诞的句子开头,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当然,她知道,她现在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踏入初中的学生,这种练习有一定难度。

“太阳与月亮在天上遇到了麻烦。”前排一个形如小豆子的男孩说。在他后排的女生想都没想立即站起来说:“他们因彼此见面难而深感不安。”

那女生后面的人会意地一笑,果断地说:“也许他们相爱了。”

班上一阵骚动。后面的人说:“可他们很难见面。”

接下去一句又一句连起来是:太阳在地球前面,月亮就躲在地球后面。月亮去见太阳时,太阳又藏在地球的后面。地球很为难,它挡住了关于爱的光,于是地球叫来星星。太阳把光送到星星上,星星把光送到月亮上。月亮知道太阳想见她,月亮从地球身后跑出来,太阳也升起来了……

最后一个很高大的男生站起来,涨红着脸说:“太阳与月亮站在一起,地球上天就黑了。”

这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张老师感叹道:“多美的故事啊!”

“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张老师面对她新教的高中生微笑着说。这些学生有足够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他们有能力编出更美的故事。

前排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紧锁双眉,半天冒出一句:“这是日食。”接下来的人都很迟疑,结结巴巴,连出这样的故事:

日食是光线直进产生的物理现象。事实上光线从太阳到地球不是直的,因为地球外围的大气分布不均匀,会使光偏折。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并不是实物,而是光的成像……仿佛一篇科普说明文。

尽管这些学生英语单词量不小,但由于过多地涉及物理范围,张老师不得不应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偏折”怎么说,“全食”“环食”怎么说。最后仍是一个高大男生站起来说: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在地球上同时看到日全食和日环食。”

这时早已不耐烦的张老师略感欣慰,结束了游戏,这毕竟不是物理课。

“知道吗?你们班上只有那个高个子男生有些创造性思维。”

我对该班班主任、教物理的陈老师说。

“他发言说什么?”陈老师问。

“日环食和日全食不能在地球上同时看到。”张老师回答。

“太好了!”陈老师说,“我前几天在课堂上强调的结论他终于记住了!”

我一愣:“这么说……确实是这么回事?”

陈老师笑了笑说:“当然,不可能有人在地球上同时看到全食和环食,知道为什么吗?”

陈老师得意地问,见张老师不说话,他便熟练地说:“日食是光线直进产生的物理现象,事实上光从太阳到地球并不是直的,因为……”

第二天上课,张老师心里反复想着:太阳升起来,天渐渐地黑了……但始终说不出口。

暑假偶感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摩擦引起的静电是无处不在的。冬天,当你睡觉要脱毛衣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身上突然冒出一些小火花;春天,当你用塑料梳子梳非常干净的头发时,一定会听到头发上有轻微的劈啪声,头发随着梳子飘舞。如果你拉上窗帘,就能从镜子里看到头上有很小的火花;开学了,当你和同学们尽情玩耍时,手上忽然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小伙伴也叫了起来……

这些火花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物理学上叫做“火花放电”

的现象。这些现象告诉我们随便用哪两种物体摩擦都能够起电。只是有的东西在一起摩擦特别容易起电,有的带电则很弱。

在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的电是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的电是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通过以上的原理,可以做出一些简单的验电器。

现在小学生高年级的自然实验器材中就有关于静电实验。这种静电实验是由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正、负电与带电物体靠近所产生的现象来确定物体带正电还是负电。这种方法虽较简单,但只有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才能有明显的实验效果,如果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做实验,效果便很不明显,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这里有一个制作验电器的方法。找一个干燥的酒瓶(或者其它瓶子也行),注意一定要干燥,瓶口上放一个软木塞或硬纸板做的盖子。在盖子的中间插上一根粗铜丝,一头露出来,一头伸到瓶子里,并在顶端弯一个小圆圈,在小圆圈上用蜡固定两小片铝箔(香烟盒内的锡纸就行)。现在,验电器做好了。摩擦一下塑料梳子,然后把它和露在瓶口的铜丝接触一下,如果梳子带电,电会通过铜丝传到瓶内的两片铝箔上,使它们同时带上同一种电荷。由于同性相斥,所以铝箔要张开。如果梳子没有带电,两片铝箔自然下垂,是合着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它只能验出物体带不带电,而不能验出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有没有一种既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又能检测出带正电还是负电的验电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天,我绞尽脑汁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我突发奇想:“要做好验电器必须有两点:1、空气干燥。空气干燥有助于实验效果,要使空气干燥就得使验电器有透明的外壳。2、制作简单。如果将第一个验电器和第二个验电器结合起来,不就两全其美了吗?”说干就干,像上面简述的方法一样,我先找来一个干燥的瓶子,瓶口大一点,用硬纸版做了一个瓶盖,再插入一根粗铜丝固定两片铝箔。接着,我在瓶颈内的某一个部分贴上了毛皮,与此同时,我把一根用铁丝控制的橡胶棒也插了进去。铁丝一头露出瓶盖,这样我的验电器就做成了。

我先利用铁丝控制橡胶棒摩擦贴在瓶内的皮毛,使橡胶棒带负电。再用玻璃棒摩擦丝绸,使玻璃棒带正电。然后让橡胶棒靠在铜丝上使两片铝箔张开,玻璃棒也靠在外面的铜丝上,结果铝箔角度变小了。实验结果说明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带正电。

这个验电器虽然可以验出物体带正电还是负电,但制作起来有些繁琐,还需改进。

电是人类的好帮手,只要人类充分利用它,一定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指导老师:张新娥

极光——神秘的精灵

朱活力

极光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北极空气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

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的色彩纷纭,变幻无穷;有的仅呈银白色,犹如棉絮、白云,凝固不变;有的异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辉;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丝;有的结构单一,状如一弯弧光,呈现淡绿、微红的色调;有的犹如彩绸或缎带抛向天空,上下飞舞、翻动;有的软如纱巾,随风飘动,呈现出紫色、深红的色彩;有时极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犹如晨光曙色;有时极光如山茶吐艳,一片火红;有时极光密聚一起,犹如窗帘幔帐;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

这种奇异的极光是怎样产生的呢?许多世纪以来,这一直是人们猜测和探索的天象之谜。从前,爱斯基摩人以为那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13世纪时,人们则认为那是格陵兰冰原反射的光。

到了17世纪,人们称它为北极光——北极曙光(在南极所见到的同样的光称为南极光)。

到了19世纪,人们对极光有了更深的了解。1890年,挪威物理学家柏克兰认为,离地球1.5亿千米的太阳几乎连续不断地向地球放射物质点。而离地球5万千米至6.5万千米以外有一层磁场将地球罩住,当太阳的质点直射这层磁场而被挡住时,它便向地球四周扩散,寻找钻入的空隙,结果约有1 %的质点钻入北磁极附近的大气层。每颗太阳质点含有等于1 000伏特的电力。它们在100千米外的高空大气层中与原子和多半由氧化氮构成的分子相遇,原子吸收了太阳质点所含的一部分能量时,立即又将这些能量释放出来而产生极强的光,氧发出绿色和红色的光,氮则发出紫、蓝和一些深红色的光。这些缤纷的色彩组成了绮丽壮观的极光景象。

目前,许多科学家正在对极光做深入研究。极光不但美丽,而且在地球大气层中投下的能量,可以与全世界各国发电厂所产生电容量的总和相比。这种能量常常搅乱无线电和雷达的信号。极光所产生的强力电流,也可以集结在长途电话或影

响微波的传播,使电路中的电流局部或完全“损失”,甚至使电力传输线受到严重干扰,从而使某些地区暂时失去电力供应。怎样利用极光所产生的能量为人类造福,是当今科学界的一项重要使命。

评论:

这篇文章介绍了“极光”这一神秘的自然现象。作者首先用摹状貌的方法描写了极光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然后以时间为序,阐述人类对极光的认识过程;最后介绍了当前科学家对极光的研究状况,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很多同学不喜欢读或者写说明文,认为说明文很平实甚至枯燥,所以宁可选择生动的记叙文或者抒情的散文。其实这是对说明文的误会。读了这篇说明文,觉得作者介绍的极光虽然距离我们千山万水,却有似乎近在咫尺,如同闪烁在我们的眼前。原因在于第二段把极光的各种优美的形象描摹得淋漓尽致。而且像“有时极光如山茶吐艳,一片火红;有时极光密聚一起,犹如窗帘幔帐;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这样的句子,不仅优美生动,诗意盎然,让我分明读出了作者心中说不尽的喜爱之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鹤山市沙坪镇第二小学

杜泳熹

六3班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这一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不尽如此。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或知识的迁移,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于课堂教学,甚至会出现与课堂相违背的行为,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的情况,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一、学生需要积极性高的老师为他们上课。

教学过程是刺激和反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刺激和反应的关系。从理论和本能上讲,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习,不想学好。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未来生活都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教师有积极性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教师;二是严谨、执着、勇于追求学问的教师;三是责任心强,关爱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师。 实行九年义务教学,初中学生各种因素有个别学生厌学,课堂睡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老师想办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我在课堂上先尝试带个卷子让他尽力的做,再让他对答案自己修改,教育学生尽自己的能力能学多少就多少,做了几份题,学生觉得自己能学,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不离不弃的爱,他们逐渐地课堂不睡觉,做笔记、做些力所能及的练习。积极性高、关爱学生的老师才会有很大的凝聚力,能实现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标。二、 教学气氛应严肃、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全心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这是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对学生亲切一点,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尊敬,就容易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此外,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善于以眼传神,以手势说话,富有表情和启发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有序的,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高。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要辅之以课堂教学以恰当的“佐料”,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物理教学要围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设计课堂内容。如:讲授密度的计算时,让学生估算人的体积、调查超市的调和油的体积计算它的质量、生活中冰浮在水面理解冰和水的密度关系来解决水结成冰时的质量、体积和密度这三者的变化关系等。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去,也有助于化解学习难点,使学生更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再次,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如:讲授蒸发和沸腾用对比法;要学生掌握蒸发的现象时用实验法;让学生用列举法说出大气压应用的实例;还有故事引趣、学生设计小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活泼的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更好地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的。三、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新课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课堂练习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学有所得的收获,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路或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练习使物理与生活更加密切,学生学到“活”的知识而感到有趣,并通过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围绕的主要内容有:本课知识的基础练习;综合运用器材设计小实验,如若干充满空气的气球,一桶水,一块海绵,一块硬纸板,一个圆柱形玻璃杯。选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小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实验现象,教师先举例说明,再让学生设计三个小实验,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解题能力,如打火机、自行车的使用和构造上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等。通过练习,使学生领略到物理的有趣和有用,充满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不掉队或失去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自主的练习,学生会形成学习的动力,有好的学习习惯。要根据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每堂课,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努力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说、读和写,增强学生投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关爱、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