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一年级数学 (第一 册)备课

教师邓辉 授课

时间第 周 10 月 13 日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物,图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0~7小卡片,小棒若干根,直尺。

教学预案评价意见

一、复习铺垫

1、请几位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这六个数字,让学生读数。

3、按顺序读数:()2()4()。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3)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张桌子?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先数学生的6张课桌,再数讲台上的1张。

师:图上有多少张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先数已经摆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有7把椅子”

师:图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学生的课桌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7表示)

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你发现这些点是怎样摆的?

(2)同桌合作,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进行展示。

(3)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和7表示。

3、教学数的顺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时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颗呢?(7颗)。

(2)运用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自己再从0读到7,从7读到0。

4、比较大小。

(1)先利用学具摆出圆片的个数,再让学生自己完成课本43页的

5○6;6○5;6○7;7○6。

(2)集体订正,并提问为什么5<6;6>5;6<7;7>6。

(3)小游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5、明确6和7的序数意义。

出示第43页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4)小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几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6、指导书写。

(1)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2)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6、7的写法,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描出6、 7。

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

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2、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3题。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课堂总结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 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学习活动的表现。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多看书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多看书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让我绕得稍远,从四个孩子的真实故事说起。我曾和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同学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对这个班的学生都很熟悉。班里有四个孩子,我总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把他们分为两组,然后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先说前两个孩子,一个叫晓菲的女孩和一个叫小壮的男孩,这两个孩子都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张扬也不内向,上课不捣乱下课不惹事生非,在班里属于那种既被老师喜欢又容易被遗忘的人。另一组是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博一个叫成。博是个极为出色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工作能力强,还特别有思想有见地,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那种孩子;成这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总不好好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口才极好,总是表现得懒散,不过并不扰乱纪律。这四个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对比,是从他们的作文开始的。前两个孩子,晓菲和小壮的作文我看过,字写得虽不舒展但比较整齐,可写作水平很差,内容贫乏,有许多语法错误,错别字也比较多,这和他们平时还不错的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他们每篇作文都被老师要求改来改去,他们认真地改着,一遍遍地抄着,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对比,仅能看出改动痕迹,看不出进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旧。又翻了他们其它的作业本,都分明能感受到这俩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力不从心。我基本上能判断出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找这两个孩子谈过话。问他们的共同问题是:你经常读课外书吗?晓菲听我这样问,很不自在,告诉我说,她很想读,但她爸爸不允许,怕影响她学习,就把家里她可能看的书都锁起来。她家有一份订报纸赠送的《读者》,她很喜欢这个杂志,但每期来了,父母都想办法藏起来不让她看。小壮则表示他不喜欢读课外书,除了几本漫画书,从来没读过其它什么书。我想这两个孩子这样下去真是可惜了,他们是这样听话,舍得用功,本该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出色。于是分别约他们的家长谈了一次话,目的是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来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晓菲的爸爸说,孩子每天这么用功学习,成绩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读课外书,落到中等怎么办呢?小壮的妈妈认为让小壮去阅读是又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小壮一周上六个课外班和一个乐器班,周一到周日从来不休息,他家住得较远,公交车上每天来回要两个半小时,小壮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所以他妈妈说,绝对不能再给他增加负担了。我告诉他们,这两个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每次考试成绩高几分低几分不重要,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强,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学习。不上那么多课外班,不强求考试成绩,让他们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他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将来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绩。我尽量把问题讲得明白,他们当时也都表示认同我的建议。但后来我再和孩子们了解,一点没变。晓菲的爸爸认为是因为家里订报纸招来《读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学习,把订报纸的赠品改成了牛奶。小壮本身就没有读书的愿望,妈妈也不打算让他有这个愿望,只是打算再给孩子报个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学习活动量少,上这个班既能运动又能学习防身,一举两得,我不知她从哪里再为小壮挤出这个时间。而且我还了解到,小壮所上的几个课外班中,有一个就是作文班。和晓菲、小壮形成对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写得特别好,通篇几乎没有一个错别字和病句。博的字写得整洁大气,文章中总有独到的视角和素材;成虽然字写得不好,文中不时有勾划,不整洁,并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异明显,有的一看就写得不认真,应付差事,但有几篇看来他是认真写的,透过杂乱的卷面细细读来,能感觉出才情飞扬,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我也和这两个孩子单独聊过,了解到他们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博的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读了很多,以中外名著、历史、自然方面的为主,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的阅读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家没电脑,电视也基本上不开,他没事干只好去买很多书看。成读得很杂,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等,逮住什么读什么。这两个孩子不光作文写得好,各方面都应付得轻松自如。博是个好学生却不是个小学究,他喜欢足球,花很多的时间踢球;成虽然平时成绩不太好,但用他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孩子,聪明着呢,现在这个成绩是闭着眼睛学来的,他只要好好学三天,就能考班里前三名。我离开这个班时,把电子邮箱给了孩子们,现在还和几个学生保持联系。他们现在已读初三了,马上要中考。博没给我写过信,但他的母亲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我们始终没见过面,通过网络交流过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博就读于一所市重点校,据他妈妈说现在的学习仍然很好,基于他的学习成绩和足球水平,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晓菲一直和我联系,她初中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师资等各方面都不太好。听她说小壮、成也在这所学校,她和小壮的学习现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初三后着急了,懂得学习了,现在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还评了三好生。晓菲还说,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学习了,觉得学习太难了。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发展态势大致已水落石出。晓菲和小壮的家长肯定对孩子心生失望,他们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在这关键时候,不知他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更不会让孩子去读课外书了——由此,基本可以预测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在接下来的高中阶段,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乃至将来,他们一生的学习状态都将是平庸而困难的。而博和成,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稳定地生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四个孩子的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说的问题已清楚了。“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这正如简单的建筑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越高一样。我见过几位非常苦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学习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不如人意。每当这种时候,我总会问一下孩子从小到大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出所料,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课外阅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可能并不出色,但由于他们有较好的课外阅读,却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到真正想学的时候,潜力就不可阻挡了。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来越显示出神奇的作用。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为了让孩子聪明又学习好,父母们都在倾尽全力,从怀孕开始就忙着吃这个补那个。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从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种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如果所有文化或社会范畴中的“规律”都需要像数理定律那样有100%的准确率才可被确认成立,那么所有的社会规律都将不存在,所有的对话都无法进行。世界如此复杂,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种现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预防癌症”的结论,和“爱喝茶的人也会得癌症”的现象并不形成冲突,因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后者否定前者是没意义的。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中小学生中有一种叫“偏科”的现象,似乎对这里谈到的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提出挑战。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爱数理化,对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不感兴趣,也很少阅读,数理科目成绩却总是很好。我见过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她甚至为她的孩子数学、物理学得好,特别不爱学语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觉得这样表示她的孩子聪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欢语文课本身,但读过很多课外书的话,她可以骄傲,说明孩子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阅读,对语文课的厌倦是基于一直以来的语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恐怕总会有一天数、理科目要受到拖累。我认识一位市属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高考时数学满分,语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爱数学,立志要当个数学家,报了北大数学系,总分不够,最后只被一所普通的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他说,从我这几年教书,才深切地感觉到语文的重要。我们学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学,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说他当时没考上北大数学系很不服气,现在想来,即使考上了,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所以,哪怕孩子是个特别的数学天才,你也应该关注他的阅读。比如让他去读几本数学家传记,这可能比让他多解两本习题集更能成全他的数学天才。当然也有偏科偏向语文的,语文学得很好,作文写得漂亮,数理化学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韩寒。阅读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似乎并没有成全。这个问题要这样理解:造成他不喜欢数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师、家庭、天赋、同学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阅读当然不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问题、补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数学成绩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这样的孩子,所幸他们喜欢阅读,无论上不上大学,他们都是聪慧的,都可以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样看,阅读于他们仍然是件幸运的事。而那些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数理科目学得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对学得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情况不叫“偏科”,事实上他们的人文科目也并不出色。谁能见到一个几乎不读课外书的人在文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和韩寒这类孩子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异。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我是怎样对抗无聊的学习的

我是一个好学生,在家、在学校向来都是很听话的,可最近我这个优等生也开始不安份起来,因为我觉得:学习越来越无聊了!首先,是新学期开始以后,我喜欢的课程少了一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语文课;其次,换成语文课也就算了,我们的语文老师讲课千篇一律,一点也不生动、有趣;最后,放学以后老师们都布置一大堆作业,让你做也做不完,手都要磨起茧子,数学、语文、科学、英语,还包括电脑……唉!久而久之,我变得一点儿也不喜欢学习了。

我真希望学习能够在快乐中进行啊!上课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和老师们开玩笑;放学后,只有一个作业--玩。这种学习方法多么美妙呀!不过任何一位老师都不会接收这个荒唐的建议的,“学校不是家里!”这是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没想到吧,一个老师眼里的乖乖女,学习上的优等生也会在上课时不听讲: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我在桌子下玩得兴高采烈(我改编的),这边折折纸,那边看看书,完全没把上课当成一回事;有时上课上到一半,双眼实在太沉重,就睡个小觉,打个小盹,醒来时已是下课,老师讲了什么根本不知道。

下午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玩电脑游戏;晚上有时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也会偷偷懒,上上“创网”,听听音乐,有几次竟然连爸爸妈妈回家也不知道!听英语磁带的时候,我常把书房门关紧,把音量开到最大,在一旁尽情地玩。

虽然我已经如此这般地延长了我玩的时间,可我好像还是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且不能很好地学习到知识,真是亏了。看来以后我应该改改了!

我的数学老师病了

张老师是我们三年级的数学老师。

有一天张老师没来给我们上课,我觉得很奇怪,听在医院工作的妈妈说,张老师生病住院了,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

下午上学时,同学小华悄悄地对我说:“小月,张老师生病住院了,放学我们一齐去看她好吗?”我正有此意,没想到她先提出来了。我连忙说:“好,好!”她又告诉我说:“张老师住在外科九号病房。”然后我又告诉了班上的“小灵通”小雪,她见谁就说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全班都知道了。放学后几十个同学一窝蜂地赶到大镇医院的住院部楼下,大家都想看望张老师.忽然想起医院有规定,要肃静,因此我们一个个悄悄地来到九号病房门前.我们轻轻地敲开了门,病房不大,我和小华、小雪先进去看望张老师.没进去的就踮起脚,趴在窗户外看。老师一见到我们,欣喜若狂,我们问她的病情怎样了,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上课认不认真等,我们都一一作了回答。我看到老师的病床边挂着两个大秤砣,老师流露出痛苦的神情,脸色惨白。看着病床上的老师,我伤感地流下眼泪,老师说:“我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没什么大病的。这是用来吊开我的腰,让突出的腰椎间盘复位。小煜,别哭啊.”我不知怎样安慰老师,忍住伤感地说了一句:"张老师,你安心养病吧!我们会好好学习的."回到家后,我一直惦记着老师的病情,爸爸开导我说张老师年轻的时候就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如今劳累过度,旧病复发。

第二天上午来到学校,同学们正在议论怎样才能使张老师早日康复,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现在她病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再也别让张老师操心了.下午放学后,我们再次来到医院,张老师激动地说:“谢谢了,同学们,我没什么事了,不用经常来看望我了。”然后我们都走了,怕影响老师休息。

经过精心疗养,张老师很快就康复了。一个星期以后,张老师回来给我们上课了,全班同学像小鸟一样欢呼起来。

“我是怎样提高语文成绩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学会了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一丝兴奋与自豪。我学习语文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那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就是作文。

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拿起笔,脑袋里一片空白,即使冥思苦想也不过只是一派胡言乱语而已。

但是经过了几年写作的经验累积,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写作:

1、在文章中引用一些诗词歌赋,用一些修辞手法: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等。

2、开头结尾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开头与结尾可以用到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等手法。

3、我们也可以用到小标题、题记、日记体、童话体等。这样无曲的文章,便生动了许多。

只有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写作才会与你成为好朋友。学习就是要开心地学,要尽情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当我们苦思冥想,花费了时间与精力,做出了一道很有挑战的数学难题时;当我们写作文仔细推敲每一个字词,完成了一篇优美的作文时;当我们付出了时间,付出了心血,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时,我们的心头难道不会涌上一种喜悦、激动、自豪之情吗?

切莫把写作文当成一种负担、一种累赘。它愿意与你做朋友,愿意与你一起携手踏进文学的世界。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初一:何萱轩

初中生数学学习技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的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怎样才可以学好数学呢?这是不少朋友关心的话题,在这里我愿把我的一些体会介绍给大家,以资切磋。第一点,深刻理解概念。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