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净化器——吊兰 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五(5)班 过哲暑假里,我到阿姨家去玩,看到阿姨的房间里放着一盆吊兰。白天,阿姨把吊兰搬到房间里,可一到晚上阿姨就把吊兰搬到阳台上去了。我很疑惑,就问阿姨为什么每天都要把吊兰搬进搬出。阿姨告诉我:家里养些花草很有好处,一来可以装点房间里的环境,二来可以净化房间里的空气。可是到了夜晚,就要把放置在卧室里的花草都搬出去,这是因为花草和野外的植物一样,都要进行光合作用。白天阳光照射到卧室里,花草叶子里的叶绿素与水和阳光一起,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糖类和氧气。白天卧室里摆放花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氧气量,而人呼吸时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氧气。所以白天把花草摆放在卧室里,对人的健康有益。然而到了夜晚就不同了,晚上没有阳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却是二氧化碳,加上人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卧室里的二氧化碳量就要增加,对人的健康和睡眠都有害。听了阿姨的介绍,我恍然大悟。我又问阿姨为什么她只买吊兰?阿姨让我自己去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知道了吊兰是净化室内空气最好的植物,这已经得到科学家的首肯。美国环保问题专家比尔沃维尔曾经进行过实验,他将吊兰放在一个特制的有机玻璃容器中,给予良好的光照,然后充入已污染房间的空气,过上一段时间再测量经过吊兰吸收过的空气成分,结果发现,容器内的有害气体所剩无几,其效率几乎超过空气过滤器。实验证明,吊兰可以在24小时内将实验容器中的有害气体全部吸收净化。寝室里只要放上一盆吊兰,就可以在一天之内将室内电器、炉子、塑料制品、涂料等散发出来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吸收并输送到根部,再经过土壤里的微生物分解成无害物质,作为养料被吸收掉.吊兰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还能把空气中致癌的甲醛转化为糖和氨基酸等物质。并且能够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所排放的苯,还能“吞噬”尼古丁等等。因此在一间约10平方米的房间内,只要有一盆吊兰,就相当于安装了一台空气净化器,足以抵消有害气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科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思考,我们一定能攀登科学的高峰。落叶为什么背朝天横山桥中心小学五(1)班 周星辰星期一的早晨,天气有点冷。我在教室门前做清洁区卫生,地上有好多的落叶,扫着扫着,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地上的叶片大多数是背朝天。这是为什么呢?它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来到梧桐树下,当秋风吹来的时候,只见树上的叶子打着旋儿,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而且它们中的大多数仍是背朝天,面朝地。其他树的落叶是不是也一样呢?我想再观察观察吧!在这一周里我让爸爸带我出去观察了许多树的落叶情况。我发现,绝大多数落叶都是背朝天的。一次我去放风筝,由于我不熟练,所以放了好多次风筝也没有飞起来。但是我惊奇地发现:好几次风筝落地后都是重竹条的一面朝地,轻的一面朝上。我想这是不是和落叶朝天有关系呢?应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我的想法。 我用橡皮泥、薄纸制作了一个降落伞模型。让“降落伞”从高出落下,每一次都是重的橡皮泥先着地,薄纸做的“伞面”后落地。对于“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这一设想,我又做了其他的实验来证明。如穿一串轻重不同的珠子从高出抛下等等,结果都和降落伞的现象一样。这些实验使我深受启发:树叶一定也是一面重一面轻。 带着这个假设我想起了我们的兴趣小组。我们采了许多种不同的树叶,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分别观察了叶面和叶背面的表皮。原来叶面表皮的细胞排列得非常紧密;而叶背的细胞则排列稀疏,每种叶子都如此。于是老师引导我们做了一些叶片细胞的模型。我们先找了一些极细的铁丝,把铁丝变成网状,有的稀疏,有的紧密。然后把稀疏的铁丝网和紧密的铁丝网连成正反两面“叶片”,从空中向下抛了10次,8次是紧密的铁丝网在下,2次是稀疏的铁丝网在下。 我们又用质地不同的挂历纸和白纸,剪成卵形、掌形、椭圆形等各10片。以挂历纸为叶面,白纸为叶背,将两种相同形状的“纸叶片”粘在一起,做成相同10种“树叶”,然后从三楼阳台上,用电风扇把它们吹到空中,不一会儿,这些叶片纷纷落下来。我们仔细观察,有一个重大发现,这些不同的“背”和“面”的叶片,绝大多数是挂历纸的一面朝地,白纸的一面朝天。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物体有不同结构的轻重两部分,从空中同时落下,重的一面朝地,轻的一面朝天。 通过实验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又到互联网上、书店查找有关树叶的资料,终于明白了落叶为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科学秘密:原来,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同一片树叶的“背”与“面”,由于比重不同,在树叶飘落的过程中,树叶会翻转变化,使重的一面朝下,轻的一面朝上,这样降落最稳定,所以落地后,总是细胞紧密而重的一面先落地,细胞稀疏而轻的一面后落地。植物的生长真奇妙,充满了奥秘,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生物值得我们去研究。我要做一个像法布尔一样的科学家,认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有趣的蚯蚓

有趣的蚯蚓放假时,我看了部动画片。其中一集说的是长耳朵瑞比以为自己菜园里的蚯蚓是害虫,就把它们赶了出去,结果它的菜长得不如以前好了。看完之后,我很惊讶:这么丑的小东西竟然是人类的好帮手!刚好我要和妈妈去乡下二舅家,我决定趁这个机会观察一下这个有趣的小东西。二舅家有个菜园,土地很肥沃,里面的蔬菜既新鲜又好吃。我想,蚯蚓一定会挑这样的好地方。于是“寻找蚯蚓”活动就此开始了。我一连挖了好几处,才在柿子架下面发现了一只。拿起来一看,哎呀,简直就是一条缩小的蛇!不过动画片说了这是益虫。我再仔细看,发现它的身体分为好几小节,身上还戴着个“戒指”呢!蚯蚓还挺爱美!不过姐姐告诉我,这个褐色的,头尾几乎一样的小东西也是为了告诉人们靠近“戒指”的才是它的头。我正看它在土中蠕动,姐姐拿来一块玻璃让我把它放在上面,“姐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心中虽然纳闷,但还是把它放了上去。这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蚯蚓的身体一伸一缩可就是前进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更纳闷了。可姐姐就是故作神秘:“你再摸摸它的身体。”我急忙摸了摸,湿湿的还很粗糙。可是这和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放在潮湿的泥土里,接着不慌不忙地说:“蚯蚓的身体之所以粗糙是因为上面有一层刚毛,它在泥土中就是靠身上的肌肉和刚毛互相配合前进的。现在你把它放在玻璃上,它身上的刚毛也就不能借力了自然就是一伸一缩走不了啦。它的身体湿湿的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你摸过它后如果不及时使它的体表变湿润,它就会因为缺氧而死的。”我恍然大悟,原来蚯蚓是这样前进的,它呼吸的方法可真特别!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了可爱、有趣的蚯蚓,通过观察它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观察蚯蚓真是我暑假做的最有趣的事!作者:李贺班级:三年级二班学校:乌拉特前旗第三小学指导老师:李艳

记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记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福建省晋市英墩小学六年二班许照红 清脆的上课铃声刚停,陈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袄、丝绸帕、玻璃根和橡胶棒的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师。只见他不动声色地放下东西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斗大的“电‘字。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竖起耳朵等待着陈老师讲课。而老师却叫了一位女同学上台去,要她把自己的自来水笔杆使劲望头上摩擦后再把它伸向一堆纸屑中。刹那间,奇迹出现了,许多纸屑立即自动地粘到笔杆上。正当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时,陈老师问道:“哪来的电呢?”多数同学转入了沉思,只有几个同学小声回答:“摩擦的呗。”“对,是的,是摩擦得来的。”陈老师高兴地接过他们的话一字一板地说:“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这物体带来了电,摩擦起电的现象上一经常发生的……”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最后,陈老师真像魔术师那样,让我们观看了摩擦起电的方法和玻璃板上的小纸屑跳舞表演;并给我们每个小组分发了毛皮和橡胶棒,或是丝绸帕和玻璃根,让我们每个人都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一边做着一边想着“登上电学宝座的法拉第”和“探索雷电秘密的富兰克林”,我也一定要像他们那样里争做一个驯电的人。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唉,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吉林省德惠市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镇中心校六年一班姜乔 清脆的上课铃响了,刘老师抱着一大堆毛皮块、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快步走进了教室,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不知道老师这节课到底要讲些什么,都好奇的望着这些东西,等待刘老师开始讲课。只见刘老师不动声色的放下东西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斗大的“电”字。然后神秘的说:“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来做个游戏,谁愿意先来参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并且都尽力把手举得最高,吸引老师的视线。一位女同学幸运的被老师点到,激动的走上台去,老师要她把自己的自来水笔杆使劲往头上摩擦,她莫名其妙的照做,同学们不由自主的也拿起笔杆在座位上摩擦起头发来,顿时只听教室里刷刷一阵响。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位女同学把摩擦后的笔杆伸向一堆碎纸屑。刹那间,奇迹出现了,许多纸屑自动地粘到笔杆上了。于是,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撕纸声,惊叹声……哇!同学们都成功了。正当大家做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刘老师问道:“这就是电,那么哪来的电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这时几个同学小声回答:“摩擦的呗!”“对,是摩擦得来的。”刘老师高兴地接过同学们的话茬儿一字一句地说:“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是经常发生的……”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最后,刘老师真像魔术师那样,让我们观看了用摩擦起电的方法,使玻璃板上的小纸片跳舞表演;并给我们每个组发了毛皮和橡胶棒或丝绸帕和玻璃棍。让我们每个人都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一边做一边想着提出雷电秘密的富兰克林……下课铃响了,我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都情不自禁地埋怨道:“嗨,怎么搞的,这节课这么短。”尽管这堂课过去了很久,但是我还是会偶尔做一下摩擦起电这个实验,它鼓励我做一个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人。

指导教师:付超 作者语言朴实而精炼,记叙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写出了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何等重要,这节自然课不但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摩擦起电,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有趣的小实验

有趣的小实验

这星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回家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我一回到家就动手做了起来,首先准备好一张纸,把它剪成许多小纸屑,放在桌子上。再拿来一支塑料笔,往自己的头发上轻轻地来回摩擦。把笔放入纸屑里,这些小纸屑都被乖乖吸咐在塑料笔上,我轻轻一摇,纸屑好像在跳舞,我觉得太神奇了。我反复做了几次实验,总感觉还是不过瘾,“我做了这么多次实验,它的原理是什么呢?”我心想。天色已到了黄昏时分,可我还是不知道它的原理。 晚上,我向妈妈讨教,问其中的原因。妈妈告诉我说:“像你刚才说的那个实验,就是因为塑料笔与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静电把小纸屑给吸住了。比如在天气干燥的时候,梳头发或脱毛衣时,也会产生静电,会听到噼啪声,甚至能看到放电光。”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总算知道了这个小实验最后的答案。 通过亲手做这个实验,让我懂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蕴含着一个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城南小学三(1)班 柳俊

指导老师 骆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