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作者:玉玉

我的母亲身高仅1.54米,身材瘦小,母亲的命不好,半生坎坷,颇多不幸,但她依然那么坚强。

记得有年夏天母亲去卖菜,大夏天母亲冒着酷暑卖菜,多不容易啊!我去时,母亲正在忙,我站一旁,满心怜惜地望着母亲,突然感到,母亲竟然那么伟大,居然用她那瘦小孱弱的身板,支撑起了我们整个家,母亲的背有点驼了,头上银丝也渐渐多了,看着看着,我的鼻子陡然一酸,眼眶也湿润了。

下午终于把菜卖完了,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看母亲走路的动作,听母亲说话的语气,明显感到一种自得与快乐。

我真没想到收拾这几件东西竟然这么重,真不知道平日母亲一个人怎么样收摊的。我们终于收拾完了。

路上,我走得很快,无意中回头看,只见母亲已被我落下好大一截,远远的看去,母亲的身材那么瘦小,那么单薄,就像是寒风中路边一株枯黄的小草,可是她手中的蓝子却那么大,母亲不停的换着手,还是能帮就帮吧。没说什么,就把蓝子放下,我这才注意到。母亲她太累了,几乎都快晕倒了,顿时,心里像被什么划了一道,眼睛里有东西止不住的往下掉。

想起母亲为这个家为我们做的所有一切事,一暮暮的两面重重的敲打着我的心,想着想着,我们眼眶又被泪水打湿了。

指导老师:董志勇

母亲

母亲“妈,我去学校了。”“等等,妈给你拿钱。”母亲侧身挤入衣柜,衣柜中满满的纸卷,摇摇欲坠。我皱皱眉,快步上前扶住纸卷。母亲不好意思的笑笑说:“看着便宜就买了不少。”我没有接话,只是冲母亲笑了笑。母亲一向都是这样的。母亲翻出藏在衣柜最里层的小皮包。许是藏的太深,许是太过慌乱,衣服哗的一下子摊在地上。母亲顾不上收拾,只是从皮包中拿出几张钞票,皱皱巴巴,有零有整。母亲把每一张钞票揉皱了的角轻轻抚平,一张张叠好,又对折了一下,小心翼翼的塞进我的衣兜,拉好拉链,拍了几拍。随即又取了出来,疾步走到书桌旁,拉开我的书包,找了半天终于放定在一本书里。“这样才好.”母亲舒了一口气。“钱放在语文书里,车上人多,小心点。”我点点头,恍惚间,我仿佛看见母亲在田间劳作的日渐佝偻的背,在昏黄的灯下数一张张秒票的早已苍老的手。我鼻子陡然一酸,扶着的纸卷稀里哗啦掉了一地,我赶忙低下头去捡,不敢再看母亲的脸······家离车站不过30步之遥,母亲却执意要送。一下子把我重重的书包背在左肩,我死活不肯,母亲有些不高兴,我只好依了她。“冷了记得添衣裳!”“衣服脏了,带回家妈洗,你时间紧。”“好好学习!”等车来,我上了车。车子启动。我看见母亲似乎想起了什么,紧跑了几步,试图追上车。嘴大张着,手不停地比划着。风在我耳旁,我听不见母亲的声音。却依然看懂了意思。“不要省钱,饭要吃好!”我大力地冲母亲点点头,知道那身影模糊成了一个点。久久压抑的泪水像困在笼子里的兽,这时才一下子闯了出来。

母亲

 

母亲是那种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人,也是千百万个母亲中的一个。总是在耳边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没了;总是在夏末就唠叨着让我换上厚重的秋装;总是在吃饭的时候不停地把所有带肉的菜往我的碗里夹。仅管有时对母亲的一些所做无法接受,但我每次,我都会对母亲说一声“谢谢”。而母亲也总是以恒久不变的笑容说一句“咱娘儿俩谁跟谁”。这时,再看母亲,母亲是世界上最漂亮的。

记得有一次和父亲闹矛盾,在发疯时把手弄破了,一个人坐在卧室里,血不断地往外流,母亲让我去诊所包一下,我却执意不去,坐在那里任凭血流着,于是母亲找来纱布和药帮我止血。我看见母亲的眼里不住的流着泪水,嘴里还在埋怨自己,埋怨那几块玻璃。刹那间,我心里的不愉快一下子全消失了,充满了温暖的阳光,眼睛也湿润了,我只能对母亲说:“谢谢,别为我担心,我没事。”听着我的话,母亲又露出了微笑,而且是最美丽的微笑。

我爱我的母亲,只因为她是我的母亲,他给我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母爱。

在母爱的滋润下,我会忘记一切不开心与忧愁,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爱你母亲

母亲的玉米面贴饼子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正是吃玉米的好时候。玉米是我的最爱,凡是与玉米相关的吃食,玉米面窝头、玉米粥、玉米面贴饼子都是我眼中的美食。说来这一大爱好还是从小时候就养成的了。

家乡是沧州大运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小麦、玉米、大豆是主要的农作物。记忆中80年代人们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白面很少,主要的口粮是玉米面和黄豆面之类的,其中玉米面的贴饼子是家家户户的家常便饭。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母亲做贴饼子。贴饼子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面,再加上少量的豆面。母亲先用开水把玉米面烫一下,然后加上豆面和一小团发酵的面团,全部揉成一团,放在一边,发酵一会儿,然后切成几个面团,用手拍成大饼的样子。

饼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放在锅里烙了。那时农村用的都是土灶、大锅,先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玉米秆之类的柴火生火,我的任务就是往灶里填柴火。然后看着黄澄澄的饼出锅,还没等饼放凉就急急地揪一块往嘴里塞,最好吃的是糊嘎巴,又香又脆。

母亲说做贴饼子有两个窍门,一是玉米面要用水烫一下,这样吃的时候就不卡嗓子,二是不用擀面杖擀饼,而是用手拍成饼,这样烙出的饼很松软。

那时每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后第一件事就是拿上半个玉米面饼子,跑出家门找村里的孩子们玩。

从高中开始我就到距家一个小时车程的泊头市去上学,住校,一周或者两周回一次家,看母亲做贴饼子的机会越来越少。每次回家,母亲都算好时间,等我到家的时候就把一盘香喷喷的贴饼子摆在桌子上等我享用。高三那一年的高考冲刺阶段,不再是每周末都回家了,而且回家的时候越来越少,有一次近乎三个月才回了一趟家。

进了家门,母亲急急地问,“饿了吧,想吃什么我这就给你做去”,我说,“是饿了,想吃贴饼子”。母亲听罢赶忙张罗着活面去了,照例我在一旁帮忙,点火,填柴火,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跟母亲说着话儿。

饼出锅了,我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知不觉间吃掉了两个大饼。抬头看母亲,却发现她满眼含泪。见我看着她,她一边抹眼泪,一边说,“看把你饿的,在学校吃不饱吧,给你钱少,让你在学校吃不饱”,说着话儿,母亲脸上的泪珠断了线。

不忍看母亲的脸,我自顾埋着头说,“没,我在学校吃饱着呢,今天是路上时间长,饿了,好长时间没吃着娘做的贴饼子了”。

我语无伦次地解释着,试图给母亲一个宽慰。现在想起来这些话是多么得无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倾其全力支撑起一个家,对孩子没有抱怨,还因为没能给孩子足够的“温饱”而满心愧疚、自责,这就是母亲的心,母亲的爱。黄澄澄的贴饼子、那一幕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母亲

母亲朝阳市第七中学七年七班刘文琦假如我是一棵小草,那么,母亲便是那为我遮风挡雨的大树;假如我是一只小鸟,那么,母亲便是任我翱翔的天空,;假如我是一颗星星,那么,母亲便是一直伴我身边的月亮••••••我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两个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的事。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的行李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行李包扎好。解裤腰带是由于心急用力,把脸都涨红了。另一个是犯人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抱着的葵花子。葵花籽已经炒熟,老母亲全都嗑好了。儿子接过这葵花籽,收开始颤抖,母亲哭了,她千里迢迢的来探望儿子,节省了许多的开支猜凑足路费,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整整十斤,却一粒也舍不得吃。儿子垂着头,此时正值她身强力壮,本应该去奉养母亲,却是让母亲到监狱里来看他,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她忏悔了。这就是母亲对待孩子的胸怀,这胸怀如山,似水。这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而现在,还有多少儿女知道母亲的良苦用心呢?朝阳市第七中学七年7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