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纪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 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 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 边回响。 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它坐落在江南小镇———宜兴周铁桥 的北街外。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 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 永生难忘的集会。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的抗日讲演比赛。我也登 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写的,记得里面有“人为刀俎,我为 鱼肉”这样的话。 学校离北街外营桥边的日本兵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比赛时, 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 讲演随即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唱歌。 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 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杀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于老师们的 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冯先生教国语,也教音乐。她爱穿青竹布的旗袍,有时套一件黑 色的马甲,挺精神。小学的校歌就是她教的。校歌的词和调都很美。 开头的几句是:“竺山屏于东,湖水环流永无穷。莘莘学子乐融融。 术学不尚虚荣,为的是经世致用。……” 大概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得“经世致用”的本事吧,老师们对我 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严格到有点近乎严厉。那时还没有废止体罚, 弄不好,老师会用戒尺打你的手心。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 师们都是蛮喜欢我的。他们无疑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只是这些我已 经无从记忆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 倒是至今未曾忘却。 在班上,作文和写大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 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 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得 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 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涵义,就去问。先生板着 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 道是长着狗鼻子吗?这话有点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 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 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 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 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 点难堪,不过我在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尽和 临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尽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 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而从这种宽严之间, 我们这些小学生似乎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种道理。 抗战胜利那年,我小学毕业。祖父母相继去世了,父亲还在大后 方,我于是随姑母去上海就读。上海的私立中学英文程度很高,初一 就读开明书局的《活用英语》第五册。家乡的小学不上英语课,我自 然跟不上班了。本来,一个乡下孩子在当时的上海,就是容易被人看 不起的,更何况有的功课还不行!第二年父亲从大后方归来,我就转 学到了宜兴和桥的彭城中学,并在那里做了住校生。父亲是个诗人, 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很少关心孩子。是彭城中学的薛顺乾先生给了 我从未享有过的父爱。记得先生是江阴人,瘦高的个子,爱穿一件灰 色长褂,还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上夜自习时,他喜欢看我写作业;监 考时,他总长时间地站在身后看我答卷子;他还经常把我带回他自己 的宿舍,关心我的冷暖,请我吃他煮的青蚕豆之类。他那慈祥、亲切、 信任的目光,温暖了我孤独的心,激发了我上进的勇气和力量。这一 年,在全年级近一百名学生中,我竟然出乎意料地得了第一名。从此 以后,我就重新建立起了对于自己的信心,并且把在上海时一度有过 的自卑感永远地扫除了。 从初三到高二,我回到家乡周铁桥,在竺西中学就读。这里的老 师,多数原是著名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的教学骨干和行政领导。 他们因为开罪于国民党当局而被解聘,上告法院又遭败诉,于是才决 定集体回乡重建竺西中学的。他们的教学,不仅水平很高,而且极富 特色。比如,程西民先生在公民课上就不讲国民党的党义,却告诉我 们,世界是物质的,剥削制度是终归要被消灭的。冯凤璋先生把教学 课也讲得十分吸引人。他爱写板书,总是从左上角写起,把所讲的内 容全部用板书加以演示,使学生们一目了然。一堂课下来,正好满满 堂堂,整整齐齐一黑板。毕馥真先生教英文,他采用原文版的《英文 典大全》作语法教科书,引导我们照书本的要求把英文的句子进行图 解,不允许我们对句子里任何一个词的含义、作用在理解上有一点误 差。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富于正义感;同时学力深厚,责任心 极强。能够在他们的门下受业,实在是我们这些乡下年轻人的莫大幸 运。他们既是为我们授业、解惑的师长,也成了我们为人处世的楷模。 解放后的第二年,我离开学校,到北京参加了革命工作。从那以 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只是少年时代小 学、中学生活的场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 中浮现,引发我的思念和遐想。大前年秋天去无锡参加学术讨论会, 我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遗憾的是,小学时代的老师多已 作古,我甚至无法找到他们的墓地,去向他们献上一个学生的敬礼。 中学时代的老师健在的也不多了,感到欣慰的是,我还是在县城见到 了在家中颐养天年的毕馥真先生和冯凤璋先生。他们高兴地回忆起我 们班的情况,并且还是象当年一样,夸奖我的悟性,取笑我的调皮。 毕先生年过九十,身体还硬朗。冯先生小毕先生五岁,可已经卧床多 年了。我发现,冯先生枕头边放着两样东西;一本《无锡名人词典》 和一叠信件。词典里一些夹着纸条的页面上,记载着他的一些成了名 的学生们的简历;信件也多是学生们寄来的,其中的几封就寄自现在 厦门某大企业任总工程师的、当年我们班的一位学业最优秀的学生。 翻阅这部词典和这些信件,大概是他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了。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不过, 我以为,他们其实也并不只是付出,而没有收获的。看着自己养育的 幼苗长成大树,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享受和崇高的欢乐吗?就拿我 们班来说吧,同学里确是出了不少人材的。他们中有诚实的普通劳动 者、乡村干部、中小学教师,也有大学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 高级军官、高级干部。要不是启蒙老师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学 业的基础,我们这些乡村少年是很难想象会有后来那种发展的。诚然, 老师们本人一生过的是默默无闻的清贫的生活,连在县志上大概也只 有很少几位能够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们播下的知识和真理的种 子确曾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他们昭示的生 活信条和显现的高洁人品也已经被我们这些学生印在了脑际、融化到 血液中去了。所以,老师不朽,这句话是确实的。因为他们匆促的生 命,正是在他们的学生那里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也走上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 一名教师。我是自愿地愉快地作出这种选择的。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即使在担负学校行政工作的那几年,我也仍然完成着一名普通教师应 当完成的全部教学工作量;即使在调离学校、外出做“官”的那几年, 我也仍然作为一名兼职教师坚守着自己的教学岗位。 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 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由此想到,人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所付出的 辛劳不会是徒然的。既然我们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 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语文书自述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首歌,它充分表达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我是一本没人喜欢的语文书,如果不是我的身上印有“语文”两个字,我想我早已被小主人扔到废纸篓了。

我静静地躺在书桌上,回想着自己痛苦的遭遇。印刷厂把我从一张张白纸变成了现在这样一本富有知识、富有内涵的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我本应生活得很快乐,但自从我来到小主人手里的那一刻,我的一生就注定要在寂寞中度过。每天,我都被压在一摞重重的书堆下,而数学或英语之类的书总是被排在第一位。我像一根黑暗中的小草,只有等到上语文课时,我才能和阳光亲密接触。我痛恨自己为什么生活在语文家族,为什么同样是150分,数学、英语倍加重视,而语文却无人问津?现在的中国,上上下下都认为语文只要会写字能说话就可以过关,根本就不会想到语文还需要学习,更勿望有所提高。其实,这是对我语文的无知和妄解。语文既然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就要有学有问要遵循科学规律,何况语文还能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陶冶人们的性情,使人们话语说得得体婉转,文章写得声情并茂栩栩如生。

如若不信,请看生活中,语文书无处不在的,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语文,你可以不文,但绝不可能不语,除非你是聋哑人,其实,就是聋哑人,你也得使用和语文有关的知识。只有人们掌握了语文,才能感受到春天柳枝轻盈的舞姿,才能了悟知了树梢的吟唱,才能会意黄澄澄的大豆的微笑,才能拾取严冬落雪的悄无声。人类是应该感谢我语文赐予他们体验生活的能力,人类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体验我的意蕴和深邃,借此感恩生活。

在诸子百家互争互鸣的时代,各家流派各展喉舌,动用他们的知识和观点推动了文化的进步,这其中,语言文字功不可没。而后大量的散文大家、诗文作者以及其后的词人、戏曲作家、小说家数不胜数。这其中,语文我是风光尽占。

要说世人都不喜欢语文我那是假,就有不少人把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看小说,其实,那哪是学习,分明就是把小说或故事中的那些他猎奇到所谓有用的东西生吞活剥下去;还有人误以为看书看报就是学语文。这种误解分明是对语文我的糟蹋,我斗胆问一句:你会看语文吗 ?你看得懂吗?

不少人还以为语文就是休闲的玩意儿,比如学其他科目疲劳之时,就想借此养精蓄锐,或睡或趴,半睡半醒,全没有听数理化时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旦派我上场,他原形毕露之时,上上下下的人都指责教我的那位被叫做语文老师的人。其实吧,除了有些选文和这些年轻学生有距离外,有时候还怎么说呢?打个比方说,蔬菜没什么区别吧,但是,经过有些人的掺水调兑之后,有些好端端的蔬菜楞就没人愿意下咽,更何况蔬菜就只是蔬菜,永远卖不上个肉价钱。我在想,为什么不给我们这些学生准备一些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食粮。再说,学什么考什么这不是天然的吗?为什么一到我语文这儿就非得学考脱离,弄得那些娃们一见我就烦,见不着我更烦。他们不喜我,我还能追着他们喜?真是的。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也不全怪娃们,整个教育机制都在促使着人们急功近利,谁还有时间去抓出力不讨好的语文教学,因为我这个语文就是个慢功夫,急了不行,缓了也没见咋的,你说古人,又没有数理化,又下了那么长的功夫,不熬成炼字的级别才怪,而今天,谁又有那个闲工夫死抠那么几个字眼儿?你叫我提提怎么让娃儿们才能喜欢我,那我哪儿知道哇,我只知道让他们不烦我都不容易。中国人就喜欢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

我梦到我到了20年以后的那一天,我看见语文家族的成员们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矗立在书丛中,许多学生就是在自习课上也会自觉主动地涉猎语文知识,熟练地操练阅读鉴赏与文字写作。

美梦过后,我发现自己依然躺在层层书塔下,不禁想起“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作者:杜娜梅

地址:235000安徽淮北市第十二中学高二(3)班

辅导老师:周宜春

有关我的文字

有关文字,隐约记得自己是从高二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投入的,现在如果我在读书的话也就是大一时候,算来已有三年的文字修养了,不知道算不算个文字老手。

有的人一直都不时地跟文字打着交道,但真正试图去打交道的人却不是很多。

中国的文字算来应该是最深奥的了,因为它很难学,有的人花一辈子去研究甚或几辈人去研究,终究得到的或许只是文字领域中的一点皮毛而已。

但不要误解为中国的文字难学而认为它深奥,我想你们认为的是:因为中国文字深奥,所以它才难学。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许多喜欢中国文字的老外也会把中文当作一门课程,每天不断地学习,终究也是日积月累加上勤奋努力才学上了,但终究有许多是没学到的。

中国的文字,就近代而言,就算文言文是老外最难学的了,这种就连中国人都有点困难的文字相于老外来说那可是天方夜潭了。

想起高二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或者我是个喜欢独立的人,也或者说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而种种类似的原因让我无名无故地喜欢上了文字,这种之所以然有时候我也是想不过的,但事实却是这样的让人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录我的文字真正的开始就是高二时候语文老师要求的每周一记——周记,一开始的时候我写得很简单,在转向大段段地述写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喜欢用另外的笔记本述写。

记得当时的每周一记语文老师都会给我评语,而得分一般都会是甲,也就是A级的。或是语文老师不怎么赞成我这样的述写,有一次周记的评语他给我写下:此文写得非常好,但此类文不符现在的高考作文。

当时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给自己一个自己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反正这又不是高考作文的理由继续着自己原先的写作方式。

但终究这样的想法让我在2007年度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由这个事实,我才明白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后果就会变得怎样的,我们应该学会对事实随机应变。

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是一边写一边看书的,一开始看的书是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一般都是一些世界名著或是古代小说之类的。

说到世界名著,记得当时我看过的一本《简·爱》,而本书是当时我同桌借给我看的,当时的我只觉得多看点书有好处,单单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花了近乎一个半月的时间才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而个事实,就证实了我的耐力不错。

对许多传说写作必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一说,当时的我也是对其深信不疑,但当时自己没多少的时间去看那样的厚书,到后来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买回家看的,那时正值暑期。

暑假期间,把《三国演义》捧在手上,当细细地看了四十多页时就没有再看了,因为在此之前,自己就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许多类似的文言小说,而我当时看的只是文字的怎样表达。

看什么书就写怎样的文,当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周记里出现过几篇类似文言的文章,同样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此文言写得不错,但当时的文言已不再同化。

意思是说当下大家用的都是白话文,那古老的文字也这样变得不再流行了。

可当时的我还是有点郁闷,因为在此之前我有看过某一界高考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了篇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变成了高考满分作文。

一路走过,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大部分的语文课和少数的英语课我都会把这些时间拿来看书,以小说为主,因为在暑期里某天我做了一个梦,然后在某个盛夏的晚上,看着天上络绎不绝一划而过的流星,突发其想的,我想写部小说,长篇的。

于是在那个看着天上络绎一划而过的流星的夜晚,我打开了自己房间的台灯,灯下,我拿出了一个笔记本还有支新买的笔,就这样,开始了述写,直至凌晨二三点的时候。

于是,高二下学期我就开始写小说了,而那篇小说就是现在的《渐殇》。

记得当时的同桌,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生,Cailiang Ye,庆幸自己还记得他的名字。

记得当时他对我做的这一切都似乎不能理解,因为明年面临的就是高考了,现在还有心思看小说。

但当他看到我在不停地写什么的时候就好奇心大发,只要看到我在写什么,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它的,他都会好奇地来看看。

当时我在写《渐殇》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被其他人发觉,只想安静地把它写完,在高考之前。

但后来因为他积级的好奇终究是发现了我在写小说,当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夸口了我一通。

一次英语老师举办的英语单词默写比塞中,我们都花了同样的时间在记那些单词,后来利用晚自习的读报三十分钟开始这那场单词默写比塞,后来我用了十几分有关文字,隐约记得自己是从高二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投入的,现在如果我在读书的话也就是大一时候,算来已有三年的文字修养了,不知道算不算个文字老手。

有的人一直都不时地跟文字打着交道,但真正试图去打交道的人却不是很多。

中国的文字算来应该是最深奥的了,因为它很难学,有的人花一辈子去研究甚或几辈人去研究,终究得到的或许只是文字领域中的一点皮毛而已。

但不要误解为中国的文字难学而认为它深奥,我想你们认为的是:因为中国文字深奥,所以它才难学。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许多喜欢中国文字的老外也会把中文当作一门课程,每天不断地学习,终究也是日积月累加上勤奋努力才学上了,但终究有许多是没学到的。

中国的文字,就近代而言,就算文言文是老外最难学的了,这种就连中国人都有点困难的文字相于老外来说那可是天方夜潭了。

想起高二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或者我是个喜欢独立的人,也或者说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而种种类似的原因让我无名无故地喜欢上了文字,这种之所以然有时候我也是想不过的,但事实却是这样的让人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录我的文字真正的开始就是高二时候语文老师要求的每周一记——周记,一开始的时候我写得很简单,在转向大段段地述写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喜欢用另外的笔记本述写。

记得当时的每周一记语文老师都会给我评语,而得分一般都会是甲,也就是A级的。或是语文老师不怎么赞成我这样的述写,有一次周记的评语他给我写下:此文写得非常好,但此类文不符现在的高考作文。

当时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给自己一个自己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反正这又不是高考作文的理由继续着自己原先的写作方式。

但终究这样的想法让我在2007年度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由这个事实,我才明白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后果就会变得怎样的,我们应该学会对事实随机应变。

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是一边写一边看书的,一开始看的书是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一般都是一些世界名著或是古代小说之类的。

说到世界名著,记得当时我看过的一本《简·爱》,而本书是当时我同桌借给我看的,当时的我只觉得多看点书有好处,单单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花了近乎一个半月的时间才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而个事实,就证实了我的耐力不错。

对许多传说写作必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一说,当时的我也是对其深信不疑,但当时自己没多少的时间去看那样的厚书,到后来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买回家看的,那时正值暑期。

暑假期间,把《三国演义》捧在手上,当细细地看了四十多页时就没有再看了,因为在此之前,自己就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许多类似的文言小说,而我当时看的只是文字的怎样表达。

看什么书就写怎样的文,当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周记里出现过几篇类似文言的文章,同样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此文言写得不错,但当时的文言已不再同化。

意思是说当下大家用的都是白话文,那古老的文字也这样变得不再流行了。

可当时的我还是有点郁闷,因为在此之前我有看过某一界高考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了篇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变成了高考满分作文。

一路走过,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大部分的语文课和少数的英语课我都会把这些时间拿来看书,以小说为主,因为在暑期里某天我做了一个梦,然后在某个盛夏的晚上,看着天上络绎不绝一划而过的流星,突发其想的,我想写部小说,长篇的。

于是在那个看着天上络绎一划而过的流星的夜晚,我打开了自己房间的台灯,灯下,我拿出了一个笔记本还有支新买的笔,就这样,开始了述写,直至凌晨二三点的时候。

于是,高二下学期我就开始写小说了,而那篇小说就是现在的《渐殇》。

记得当时的同桌,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生,Cailiang Ye,庆幸自己还记得他的名字。

记得当时他对我做的这一切都似乎不能理解,因为明年面临的就是高考了,现在还有心思看小说。

但当他看到我在不停地写什么的时候就好奇心大发,只要看到我在写什么,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它的,他都会好奇地来看看。

当时我在写《渐殇》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被其他人发觉,只想安静地把它写完,在高考之前。

但后来因为他积级的好奇终究是发现了我在写小说,当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夸口了我一通。

一次英语老师举办的英语单词默写比塞中,我们都花了同样的时间在记那些单词,后来利用晚自习的读报三十分钟开始这那场单词默写比塞,后来我用了十几分有关文字,隐约记得自己是从高二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投入的,现在如果我在读书的话也就是大一时候,算来已有三年的文字修养了,不知道算不算个文字老手。

有的人一直都不时地跟文字打着交道,但真正试图去打交道的人却不是很多。

中国的文字算来应该是最深奥的了,因为它很难学,有的人花一辈子去研究甚或几辈人去研究,终究得到的或许只是文字领域中的一点皮毛而已。

但不要误解为中国的文字难学而认为它深奥,我想你们认为的是:因为中国文字深奥,所以它才难学。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许多喜欢中国文字的老外也会把中文当作一门课程,每天不断地学习,终究也是日积月累加上勤奋努力才学上了,但终究有许多是没学到的。

中国的文字,就近代而言,就算文言文是老外最难学的了,这种就连中国人都有点困难的文字相于老外来说那可是天方夜潭了。

想起高二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或者我是个喜欢独立的人,也或者说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而种种类似的原因让我无名无故地喜欢上了文字,这种之所以然有时候我也是想不过的,但事实却是这样的让人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录我的文字真正的开始就是高二时候语文老师要求的每周一记——周记,一开始的时候我写得很简单,在转向大段段地述写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喜欢用另外的笔记本述写。

记得当时的每周一记语文老师都会给我评语,而得分一般都会是甲,也就是A级的。或是语文老师不怎么赞成我这样的述写,有一次周记的评语他给我写下:此文写得非常好,但此类文不符现在的高考作文。

当时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给自己一个自己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反正这又不是高考作文的理由继续着自己原先的写作方式。

但终究这样的想法让我在2007年度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由这个事实,我才明白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后果就会变得怎样的,我们应该学会对事实随机应变。

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是一边写一边看书的,一开始看的书是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一般都是一些世界名著或是古代小说之类的。

说到世界名著,记得当时我看过的一本《简·爱》,而本书是当时我同桌借给我看的,当时的我只觉得多看点书有好处,单单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花了近乎一个半月的时间才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而个事实,就证实了我的耐力不错。

对许多传说写作必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一说,当时的我也是对其深信不疑,但当时自己没多少的时间去看那样的厚书,到后来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买回家看的,那时正值暑期。

暑假期间,把《三国演义》捧在手上,当细细地看了四十多页时就没有再看了,因为在此之前,自己就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许多类似的文言小说,而我当时看的只是文字的怎样表达。

看什么书就写怎样的文,当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周记里出现过几篇类似文言的文章,同样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此文言写得不错,但当时的文言已不再同化。

意思是说当下大家用的都是白话文,那古老的文字也这样变得不再流行了。

可当时的我还是有点郁闷,因为在此之前我有看过某一界高考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了篇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变成了高考满分作文。

一路走过,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大部分的语文课和少数的英语课我都会把这些时间拿来看书,以小说为主,因为在暑期里某天我做了一个梦,然后在某个盛夏的晚上,看着天上络绎不绝一划而过的流星,突发其想的,我想写部小说,长篇的。

于是在那个看着天上络绎一划而过的流星的夜晚,我打开了自己房间的台灯,灯下,我拿出了一个笔记本还有支新买的笔,就这样,开始了述写,直至凌晨二三点的时候。

于是,高二下学期我就开始写小说了,而那篇小说就是现在的《渐殇》。

记得当时的同桌,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生,Cailiang Ye,庆幸自己还记得他的名字。

记得当时他对我做的这一切都似乎不能理解,因为明年面临的就是高考了,现在还有心思看小说。

但当他看到我在不停地写什么的时候就好奇心大发,只要看到我在写什么,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它的,他都会好奇地来看看。

当时我在写《渐殇》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被其他人发觉,只想安静地把它写完,在高考之前。

但后来因为他积级的好奇终究是发现了我在写小说,当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夸口了我一通。

一次英语老师举办的英语单词默写比塞中,我们都花了同样的时间在记那些单词,后来利用晚自习的读报三十分钟开始这那场单词默写比塞,后来我用了十几分有关文字,隐约记得自己是从高二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投入的,现在如果我在读书的话也就是大一时候,算来已有三年的文字修养了,不知道算不算个文字老手。

有的人一直都不时地跟文字打着交道,但真正试图去打交道的人却不是很多。

中国的文字算来应该是最深奥的了,因为它很难学,有的人花一辈子去研究甚或几辈人去研究,终究得到的或许只是文字领域中的一点皮毛而已。

但不要误解为中国的文字难学而认为它深奥,我想你们认为的是:因为中国文字深奥,所以它才难学。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许多喜欢中国文字的老外也会把中文当作一门课程,每天不断地学习,终究也是日积月累加上勤奋努力才学上了,但终究有许多是没学到的。

中国的文字,就近代而言,就算文言文是老外最难学的了,这种就连中国人都有点困难的文字相于老外来说那可是天方夜潭了。

想起高二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或者我是个喜欢独立的人,也或者说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而种种类似的原因让我无名无故地喜欢上了文字,这种之所以然有时候我也是想不过的,但事实却是这样的让人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录我的文字真正的开始就是高二时候语文老师要求的每周一记——周记,一开始的时候我写得很简单,在转向大段段地述写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喜欢用另外的笔记本述写。

记得当时的每周一记语文老师都会给我评语,而得分一般都会是甲,也就是A级的。或是语文老师不怎么赞成我这样的述写,有一次周记的评语他给我写下:此文写得非常好,但此类文不符现在的高考作文。

当时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给自己一个自己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反正这又不是高考作文的理由继续着自己原先的写作方式。

但终究这样的想法让我在2007年度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由这个事实,我才明白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后果就会变得怎样的,我们应该学会对事实随机应变。

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是一边写一边看书的,一开始看的书是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一般都是一些世界名著或是古代小说之类的。

说到世界名著,记得当时我看过的一本《简·爱》,而本书是当时我同桌借给我看的,当时的我只觉得多看点书有好处,单单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花了近乎一个半月的时间才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而个事实,就证实了我的耐力不错。

对许多传说写作必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一说,当时的我也是对其深信不疑,但当时自己没多少的时间去看那样的厚书,到后来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买回家看的,那时正值暑期。

暑假期间,把《三国演义》捧在手上,当细细地看了四十多页时就没有再看了,因为在此之前,自己就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许多类似的文言小说,而我当时看的只是文字的怎样表达。

看什么书就写怎样的文,当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周记里出现过几篇类似文言的文章,同样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此文言写得不错,但当时的文言已不再同化。

意思是说当下大家用的都是白话文,那古老的文字也这样变得不再流行了。

可当时的我还是有点郁闷,因为在此之前我有看过某一界高考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了篇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变成了高考满分作文。

一路走过,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大部分的语文课和少数的英语课我都会把这些时间拿来看书,以小说为主,因为在暑期里某天我做了一个梦,然后在某个盛夏的晚上,看着天上络绎不绝一划而过的流星,突发其想的,我想写部小说,长篇的。

于是在那个看着天上络绎一划而过的流星的夜晚,我打开了自己房间的台灯,灯下,我拿出了一个笔记本还有支新买的笔,就这样,开始了述写,直至凌晨二三点的时候。

于是,高二下学期我就开始写小说了,而那篇小说就是现在的《渐殇》。

记得当时的同桌,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生,Cailiang Ye,庆幸自己还记得他的名字。

记得当时他对我做的这一切都似乎不能理解,因为明年面临的就是高考了,现在还有心思看小说。

但当他看到我在不停地写什么的时候就好奇心大发,只要看到我在写什么,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它的,他都会好奇地来看看。

当时我在写《渐殇》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被其他人发觉,只想安静地把它写完,在高考之前。

但后来因为他积级的好奇终究是发现了我在写小说,当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夸口了我一通。

一次英语老师举办的英语单词默写比塞中,我们都花了同样的时间在记那些单词,后来利用晚自习的读报三十分钟开始这那场单词默写比塞,后来我用了十几分有关文字,隐约记得自己是从高二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投入的,现在如果我在读书的话也就是大一时候,算来已有三年的文字修养了,不知道算不算个文字老手。

有的人一直都不时地跟文字打着交道,但真正试图去打交道的人却不是很多。

中国的文字算来应该是最深奥的了,因为它很难学,有的人花一辈子去研究甚或几辈人去研究,终究得到的或许只是文字领域中的一点皮毛而已。

但不要误解为中国的文字难学而认为它深奥,我想你们认为的是:因为中国文字深奥,所以它才难学。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许多喜欢中国文字的老外也会把中文当作一门课程,每天不断地学习,终究也是日积月累加上勤奋努力才学上了,但终究有许多是没学到的。

中国的文字,就近代而言,就算文言文是老外最难学的了,这种就连中国人都有点困难的文字相于老外来说那可是天方夜潭了。

想起高二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或者我是个喜欢独立的人,也或者说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而种种类似的原因让我无名无故地喜欢上了文字,这种之所以然有时候我也是想不过的,但事实却是这样的让人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录我的文字真正的开始就是高二时候语文老师要求的每周一记——周记,一开始的时候我写得很简单,在转向大段段地述写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喜欢用另外的笔记本述写。

记得当时的每周一记语文老师都会给我评语,而得分一般都会是甲,也就是A级的。或是语文老师不怎么赞成我这样的述写,有一次周记的评语他给我写下:此文写得非常好,但此类文不符现在的高考作文。

当时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给自己一个自己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反正这又不是高考作文的理由继续着自己原先的写作方式。

但终究这样的想法让我在2007年度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由这个事实,我才明白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后果就会变得怎样的,我们应该学会对事实随机应变。

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是一边写一边看书的,一开始看的书是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一般都是一些世界名著或是古代小说之类的。

说到世界名著,记得当时我看过的一本《简·爱》,而本书是当时我同桌借给我看的,当时的我只觉得多看点书有好处,单单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花了近乎一个半月的时间才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而个事实,就证实了我的耐力不错。

对许多传说写作必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一说,当时的我也是对其深信不疑,但当时自己没多少的时间去看那样的厚书,到后来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买回家看的,那时正值暑期。

暑假期间,把《三国演义》捧在手上,当细细地看了四十多页时就没有再看了,因为在此之前,自己就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许多类似的文言小说,而我当时看的只是文字的怎样表达。

看什么书就写怎样的文,当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周记里出现过几篇类似文言的文章,同样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此文言写得不错,但当时的文言已不再同化。

意思是说当下大家用的都是白话文,那古老的文字也这样变得不再流行了。

可当时的我还是有点郁闷,因为在此之前我有看过某一界高考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了篇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变成了高考满分作文。

一路走过,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大部分的语文课和少数的英语课我都会把这些时间拿来看书,以小说为主,因为在暑期里某天我做了一个梦,然后在某个盛夏的晚上,看着天上络绎不绝一划而过的流星,突发其想的,我想写部小说,长篇的。

于是在那个看着天上络绎一划而过的流星的夜晚,我打开了自己房间的台灯,灯下,我拿出了一个笔记本还有支新买的笔,就这样,开始了述写,直至凌晨二三点的时候。

于是,高二下学期我就开始写小说了,而那篇小说就是现在的《渐殇》。

记得当时的同桌,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生,Cailiang Ye,庆幸自己还记得他的名字。

记得当时他对我做的这一切都似乎不能理解,因为明年面临的就是高考了,现在还有心思看小说。

但当他看到我在不停地写什么的时候就好奇心大发,只要看到我在写什么,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它的,他都会好奇地来看看。

当时我在写《渐殇》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被其他人发觉,只想安静地把它写完,在高考之前。

但后来因为他积级的好奇终究是发现了我在写小说,当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夸口了我一通。

一次英语老师举办的英语单词默写比塞中,我们都花了同样的时间在记那些单词,后来利用晚自习的读报三十分钟开始这那场单词默写比塞,后来我用了十几分有关文字,隐约记得自己是从高二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投入的,现在如果我在读书的话也就是大一时候,算来已有三年的文字修养了,不知道算不算个文字老手。

有的人一直都不时地跟文字打着交道,但真正试图去打交道的人却不是很多。

中国的文字算来应该是最深奥的了,因为它很难学,有的人花一辈子去研究甚或几辈人去研究,终究得到的或许只是文字领域中的一点皮毛而已。

但不要误解为中国的文字难学而认为它深奥,我想你们认为的是:因为中国文字深奥,所以它才难学。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许多喜欢中国文字的老外也会把中文当作一门课程,每天不断地学习,终究也是日积月累加上勤奋努力才学上了,但终究有许多是没学到的。

中国的文字,就近代而言,就算文言文是老外最难学的了,这种就连中国人都有点困难的文字相于老外来说那可是天方夜潭了。

想起高二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或者我是个喜欢独立的人,也或者说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而种种类似的原因让我无名无故地喜欢上了文字,这种之所以然有时候我也是想不过的,但事实却是这样的让人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录我的文字真正的开始就是高二时候语文老师要求的每周一记——周记,一开始的时候我写得很简单,在转向大段段地述写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喜欢用另外的笔记本述写。

记得当时的每周一记语文老师都会给我评语,而得分一般都会是甲,也就是A级的。或是语文老师不怎么赞成我这样的述写,有一次周记的评语他给我写下:此文写得非常好,但此类文不符现在的高考作文。

当时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给自己一个自己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反正这又不是高考作文的理由继续着自己原先的写作方式。

但终究这样的想法让我在2007年度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由这个事实,我才明白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后果就会变得怎样的,我们应该学会对事实随机应变。

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是一边写一边看书的,一开始看的书是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一般都是一些世界名著或是古代小说之类的。

说到世界名著,记得当时我看过的一本《简·爱》,而本书是当时我同桌借给我看的,当时的我只觉得多看点书有好处,单单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花了近乎一个半月的时间才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而个事实,就证实了我的耐力不错。

对许多传说写作必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一说,当时的我也是对其深信不疑,但当时自己没多少的时间去看那样的厚书,到后来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买回家看的,那时正值暑期。

暑假期间,把《三国演义》捧在手上,当细细地看了四十多页时就没有再看了,因为在此之前,自己就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许多类似的文言小说,而我当时看的只是文字的怎样表达。

看什么书就写怎样的文,当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周记里出现过几篇类似文言的文章,同样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此文言写得不错,但当时的文言已不再同化。

意思是说当下大家用的都是白话文,那古老的文字也这样变得不再流行了。

可当时的我还是有点郁闷,因为在此之前我有看过某一界高考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了篇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变成了高考满分作文。

一路走过,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大部分的语文课和少数的英语课我都会把这些时间拿来看书,以小说为主,因为在暑期里某天我做了一个梦,然后在某个盛夏的晚上,看着天上络绎不绝一划而过的流星,突发其想的,我想写部小说,长篇的。

于是在那个看着天上络绎一划而过的流星的夜晚,我打开了自己房间的台灯,灯下,我拿出了一个笔记本还有支新买的笔,就这样,开始了述写,直至凌晨二三点的时候。

于是,高二下学期我就开始写小说了,而那篇小说就是现在的《渐殇》。

记得当时的同桌,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生,Cailiang Ye,庆幸自己还记得他的名字。

记得当时他对我做的这一切都似乎不能理解,因为明年面临的就是高考了,现在还有心思看小说。

但当他看到我在不停地写什么的时候就好奇心大发,只要看到我在写什么,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它的,他都会好奇地来看看。

当时我在写《渐殇》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被其他人发觉,只想安静地把它写完,在高考之前。

但后来因为他积级的好奇终究是发现了我在写小说,当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夸口了我一通。

一次英语老师举办的英语单词默写比塞中,我们都花了同样的时间在记那些单词,后来利用晚自习的读报三十分钟开始这那场单词默写比塞,后来我用了十几分有关文字,隐约记得自己是从高二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投入的,现在如果我在读书的话也就是大一时候,算来已有三年的文字修养了,不知道算不算个文字老手。

有的人一直都不时地跟文字打着交道,但真正试图去打交道的人却不是很多。

中国的文字算来应该是最深奥的了,因为它很难学,有的人花一辈子去研究甚或几辈人去研究,终究得到的或许只是文字领域中的一点皮毛而已。

但不要误解为中国的文字难学而认为它深奥,我想你们认为的是:因为中国文字深奥,所以它才难学。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许多喜欢中国文字的老外也会把中文当作一门课程,每天不断地学习,终究也是日积月累加上勤奋努力才学上了,但终究有许多是没学到的。

中国的文字,就近代而言,就算文言文是老外最难学的了,这种就连中国人都有点困难的文字相于老外来说那可是天方夜潭了。

想起高二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或者我是个喜欢独立的人,也或者说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而种种类似的原因让我无名无故地喜欢上了文字,这种之所以然有时候我也是想不过的,但事实却是这样的让人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录我的文字真正的开始就是高二时候语文老师要求的每周一记——周记,一开始的时候我写得很简单,在转向大段段地述写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喜欢用另外的笔记本述写。

记得当时的每周一记语文老师都会给我评语,而得分一般都会是甲,也就是A级的。或是语文老师不怎么赞成我这样的述写,有一次周记的评语他给我写下:此文写得非常好,但此类文不符现在的高考作文。

当时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给自己一个自己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反正这又不是高考作文的理由继续着自己原先的写作方式。

但终究这样的想法让我在2007年度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

由这个事实,我才明白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后果就会变得怎样的,我们应该学会对事实随机应变。

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是一边写一边看书的,一开始看的书是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一般都是一些世界名著或是古代小说之类的。

说到世界名著,记得当时我看过的一本《简·爱》,而本书是当时我同桌借给我看的,当时的我只觉得多看点书有好处,单单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花了近乎一个半月的时间才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而个事实,就证实了我的耐力不错。

对许多传说写作必看中国的四大名著一说,当时的我也是对其深信不疑,但当时自己没多少的时间去看那样的厚书,到后来亲自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买回家看的,那时正值暑期。

暑假期间,把《三国演义》捧在手上,当细细地看了四十多页时就没有再看了,因为在此之前,自己就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许多类似的文言小说,而我当时看的只是文字的怎样表达。

看什么书就写怎样的文,当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周记里出现过几篇类似文言的文章,同样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此文言写得不错,但当时的文言已不再同化。

意思是说当下大家用的都是白话文,那古老的文字也这样变得不再流行了。

可当时的我还是有点郁闷,因为在此之前我有看过某一界高考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了篇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变成了高考满分作文。

一路走过,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大部分的语文课和少数的英语课我都会把这些时间拿来看书,以小说为主,因为在暑期里某天我做了一个梦,然后在某个盛夏的晚上,看着天上络绎不绝一划而过的流星,突发其想的,我想写部小说,长篇的。

于是在那个看着天上络绎一划而过的流星的夜晚,我打开了自己房间的台灯,灯下,我拿出了一个笔记本还有支新买的笔,就这样,开始了述写,直至凌晨二三点的时候。

于是,高二下学期我就开始写小说了,而那篇小说就是现在的《渐殇》。

记得当时的同桌,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男生,Cailiang Ye,庆幸自己还记得他的名字。

记得当时他对我做的这一切都似乎不能理解,因为明年面临的就是高考了,现在还有心思看小说。

但当他看到我在不停地写什么的时候就好奇心大发,只要看到我在写什么,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它的,他都会好奇地来看看。

当时我在写《渐殇》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被其他人发觉,只想安静地把它写完,在高考之前。

但后来因为他积级的好奇终究是发现了我在写小说,当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夸口了我一通。

一次英语老师举办的英语单词默写比塞中,我们都花了同样的时间在记那些单词,后来利用晚自习的读报三十分钟开始这那场单词默写比塞,后来我用了十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