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着的东西确实难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教学之“宗”抓起,把事情办得好一些。

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之“宗”呢?

一是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谈第一方面。这里又可分成两点。

1、调动自己的点滴积累。

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小提琴,为了把握节奏,买了只节拍器。有一天,节折器坏了,总是差半拍。这使他认识到任何用来衡量标准的事物,它首先必须符合标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的体会,在高三尤有总结之必要。每个人总结出如此这般的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二十个,实为可能。

2、作出自己的基本判断。

西湖畔的岳飞坟前有秦桧等奸臣的铁铸跪像,常常激起游客的强烈愤慨。少数游客向铁像扔果皮、吐痰水,有的小孩甚至对铁像撒尿。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有的却说“我们吐的是‘义痰’”。——对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基本判断呢?如果只认为这是一个爱国卫生运动不够重视的问题,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吗?——人家吐的还是“义痰”呢!“义痰”应该是“义举”之一呢!由此可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义举?有了这个基本看法,我们便可以多层次地阐明或反驳了。

再谈第二方面:

1、怎样把点滴积累串成主题?

点滴积累的材料,就其一点一滴来说,尽管不乏思想意义,毕竟容量不大,所以要做下列三步工作。

(1)选择。

选择、组合材料,使容量增大,主题突出,是写作的基本功。你看到过舞台上一个生动的舞蹈场面——一个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幻想升空腾飞,她爸爸托起轮椅让她如同鸟儿般展翅飞翔。你记得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人品如何深深地打动过你。这两个材料当初也是经过选择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的,写作时便合则两利了:从艺术精品学习思想感情,从艺术家人品学习精神品德。所以,写作材料的选择实质上是生活楷模的选择,是一个有备无患的问题。

(2)集中。

如果说选择是为了寻求互补、相得益彰,那么,集中是为了对掌而鼓,缺一不可。我想以上海卷的一篇把“时间”当作手来握的满分作文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考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为他人牺牲时间,另一件是他人为我牺牲时间,从而构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个以时间作证,因而必须和它握手的主题。如果只写其中一件事,就构不成主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件事也许相隔了一段时间,现在写在一起,仍不失其真实性,甚至比真的还要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3)深化。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卷中体会出“失败——进步——再失败——再进步”这条规律来的那篇文章。写了三个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居高临下,站在三个循环螺旋上升的顶端,言简意赅而又变化有致地总结了学习规律,而且使人展望到人生尽头,也无非是这个规律的循环往复,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手不握又去握谁的手呢?

2、怎样把操作过程落到实处?

(1)要使材料次第而出。

本期专号中上海考生那篇要握住法国同学的手的文章在构思层次上值得研究。第一次握手,在上海黄浦江边,写法国朋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第二次握手,在巴黎塞纳河畔,写自己对法国作品的热爱和对法国作家的尊敬;现在,就期盼着第三次握手。而所有材料,都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不旁逸斜出。但对既定的主题,还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写法国朋友爱中国诗歌,是从对自己的教育、自愧不如,因而要急起直追这个角度落笔的,写自己热爱法国作家作品,是从深受教育、感染,爱国热情超越时空这个角度着眼的,从而表达了自己非凡的见识。

(2)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下文。画家和孙女的故事还没有完,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编写若干年后故事的结尾。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

…………

不论结尾如何设计,联想和想像应该有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是继续发展,孙女更有所创造,爷爷却保守落后;可以是相互弥补,孙女基本功扎实,爷爷想象力旺盛;也可以是角色易位,孙女日趋保守,爷爷自主创新。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符合生活中的辩证法的。

(3)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统率。

还有篇写“握住怀疑之手不放”的文章。我认为,考生是抓住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从容成文,出奇制胜的。第一步,说明怀疑要以学问为基础,学问要以怀疑为引导;第二步,说明随着知识转化为能力,怀疑的力度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第三步,反过来说明当怀疑足以指谬时,学问便有了相当的高度;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使谦虚的态度纳入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主题:怀疑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问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反之亦然。

当然,我这样分析,是把文章的构思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了,但是,它仍旧脱胎于原文。我想,源于原文,高于原文,正是我们作作文讲评时应有的态度与依循的标准。

(4)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都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瞿秋白的报告只有26个字:

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瞿秋白讲毕走下台。全场愕然。寂静几秒钟,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便称为“26个字报告”。

这个材料,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要好好学习。当然,作文的方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是,不抓住机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像这一篇,就是训练逻辑性的好材料。

26个字中,写鲁智深的就占有17个。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记得《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便可知这17个字包含着情况明、落点准、效果好三点意思。情况明,是指鲁智深十分了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蛮横欺侮、强行扣留的恶霸行径,因此下定决心要把他打死。落点准,是指第一拳击中鼻梁,鲜血淋漓;第二拳打破眼棱,乌珠迸出;第三拳正着太阳穴,一命鸣呼。效果好,就是指达到了三拳打死他的目的。——可见这17个字之所以在26个字中“详写”,是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不但是指对前一句中的“要”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阐述,而且是指对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概括,对瞿秋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报告本身作了不言而喻的小结。

这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除了第一层分析鲁智深,定下全文的基调这一点,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二层分析瞿秋白所针对的宣传工作中的弊病,情况不明,落点不准,效果不好。不但如此,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三层分析瞿秋白的报告由于对宣传工作情况不明的情况是十分明了的,所以,尽管只有26个字,却字字落在点子上。须知听众都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你在台上喋喋不休吗?简短扼要到无与伦比,对报告的期望值与事情的真相落差如此之大,除了短暂的惊愕,却是出奇制胜,受众如服一帖清凉剂,恍然大悟,掌声雷鸣。

显然,这样的分析因为贴近报告本身的逻辑性和报导本身的逻辑性而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实在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有了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得好;没有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考你的分析能力。尽管体裁可以多样,但是哪一种体裁不需要分析能力垫底呢?

我在这里对高考作文教学概论一番,目的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分析,说明好的作文教学必然教出好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抓住那个万变不离的“宗”,大干一场,迎接更大的胜利!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施耐庵写的。里面的文字荡气回肠,今年暑假,我再也顶不住诱惑,翻开了《水浒传》。《水浒传》里面记载了许多英雄事迹,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杨志卖刀》,《智取生辰钢》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武松打虎》这个典故,因为里面武松3拳打死老虎,真是了不起,老虎也写的栩栩如生。武松的英勇善战,吴用的聪明才智,宋江柴进的疏通仗义,已让人佩服不已。高俅这个人物因为足球踢得很好,所以深受皇上宠爱,但是108位好汉上梁山都是为什么?都是因为高俅,让108位好汉称兄拜弟的又是谁,还是他,他乱用职权,滥杀无辜,真是可耻!!!《水浒传》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

读后感

本学期,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与学生一同走入《水浒传》一书。似乎每一次读完都有新的体会。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名师点评:这位小作者,这篇文章是自己写的么?有点不像是你自己写的诶,“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与学生一同走入《水浒传》一书”,从这句话来看,这篇文章是老师写的诶,是不是小作者自己写的,只有小作者你自己清楚。反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我很希望这篇文章是小作者自己写的呢,我狠高兴小作者能把《水浒传》看得如此透彻,把“忠”和“义”理解如此之深。

(快乐学堂特聘教师:李老师) 2011-8-3 16:58:15

我的外公

每当我看见别人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正在翻呀、想呀的时候,外公那埋头读书的身影又会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外公已经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高高的个儿,银丝一般的头发,几乎布满整个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书中的每一个字,好像在书上也能找到什么宝藏似的。

一天,外公又从书店里买来几本书,起码有一千页的小说回来看。外婆又唠叨他:“唉,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学着别人看什么小说呢!”外公当然没理会她,捧起那本《水浒传》,拿起一支钢笔,又继续踏上他那寻找宝藏的旅程了。只见他用指头指着书上的文字,一边想一边看。突然,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也就是一个难字。他沉默了片刻,用手抓了抓后脑勺,又用手托着下巴沉思了好一会儿,大概是想不出来吧。于是,他拿起字典,翻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外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活到老,学到老。”用这句话来形容外公,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包铁一小三(3)班张毅泽家长电话:13848271236

水浒,收集到了我的幼时趣

由于我们语文课本上有一个《名著推荐与阅读》,是讲《水浒传》的,老师还残酷的让把108将的名字绰号都找出来。我无可奈何。突然想起至今丢在床底下的那个箱子,里面好像有儿时收集的水浒卡片。

关于尘封在床底下的箱子,光上面的灰尘就已有字典那么厚了。稍稍一触,轻轻一吹,所有灰尘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呈放射状喷洒型向我滚滚而来,颇有苏子大江东去的气势。我不得不抱怨这是黄土高坡以及煤炭资源惹的祸。打开箱子,里面所有“文物”都可有些年头了,上自不懂事时的“拼音初记”,下自小学的所有书籍,在这上下几十年的空隙里,我忽然发现一块凹下去的小方空。我惊喜,暗想那就是我要找的东西。伸颈侧目放眼望去――一块儿时的积木。又无意瞥一瞥四周,还真发现我要的东西。

我是按着顺序把卡片排好的。虽然长年累月被土淹没,但我大概猜得出第一张是“及时雨,宋江”。说起他来,我“吃”他可真不易呀。因为当时是买干脆面,一袋里面有一张卡。记得当时吃他时,我一次买了10包面。来不及回家,就迫不及待都打开了。最后一袋才是他。我惊喜极了,赶快把他“捧”回了家。当然,还有那10袋面。我一袋也没吃,光顾着沾沾自喜了。大概最后是放的起了虫了,才扔了。

呵,小时候,为一张卡片,浪费粮食,可真不是好孩子。

我轻轻地把这108将揪出来擦了擦,翻着,看着,回想我儿时曾今倒背如流的名字,温习我儿时曾今痴迷的每一张面孔。108,我一个没少。

看着“关胜,林冲,花荣……”

“没羽箭,张清”。那俊朗明晰的样子。我似乎想起些什么。哦,他是我曾用3张卡片换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以为他是女的呢。为此还被很多人笑过。如此深刻的记忆,难道他就是儿时快乐的回忆吗?

不停地像胶卷似的饶过脑际,那脸部夸张的“青面兽”,那行动如风的“神行太保”狰狞的“赤发鬼”……

一张一张的卡,一包一包的面,一次一次的开心,一次一次的失落,一次一次和同学的友情……哈,全被着108将占有了。

这些我一度深爱的人物,骗取了我多少干脆面,骗取了我多少钱,骗取了我多少记忆空间,又骗取了我几丝情感?

现在再回头看看那个老箱子,看那凹下去的角落,还真便宜了这个大骗子呢。

我无奈地盖上了盖子,刚刚平静下来的尘土又被这一阵风吹起来。大风起兮土飞扬,淹没了我的幼时记忆~

忠义的启示————读《水浒传》有感

忠义的启示————读《水浒传》有感忠义的启示————读《水浒传》有感“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两字,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印在我脑海挥之不去的两个字是————忠义。《水浒传》主要讲了: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高俅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林冲的漂亮妻子,诬蔑林冲,还企图杀死他,幸而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宋江、鲁智深……因种种原因被迫逼上梁山,共一百零八人,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给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一个沉重的回击,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我最欣赏的一段时:梁山好汉儿聚蓼儿洼。讲述了:奸臣们把毒酒让宋江一饮而尽,宋江急唤李逵连夜赶来。……不久,李逵毒发身死,与宋江一起安葬。吴用、花荣两人一同梦见宋江饮毒酒,两人见面后,在坟前拜祭一番,便双双在树上自缢。忆昔日,只要看重忠义的人便会为朋友赴汤蹈火。如今,忠义每个人嘴上说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当真正考验来时却利欲熏心,见利忘义,让朋友帮忙时,一向唯唯诺诺的,一听,便找理由推辞。有些人,自称于朋友非常忠义,但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事争个你死我活。现在,我们也不可能去与别人结拜成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死亡。但我们可以怀着一颗真成的心,点亮人生,与朋友交谈,与朋友玩耍,与朋友学习,这些都是我们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我们要为朋友粉身碎骨呢?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六(3)班

怎样帮助孩子选书

1.根据年龄特点选书。123年级,图文书,引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高年级,引导从读图到读文字书。文字是启发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好方式。2.鼓励孩子读原著。经典,优秀的人类语言。《水浒传》古白话文。能很好的提高孩子的品位和水准。不论做什么,起点要高。3.阅读范围要广泛。要把眼光防远。不只文学名著,历史,科普。数目类型:文学名著(古典名著)、当代小说(秦文军、韩含)、中外历史(上下五千年、史记、中国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类(凡尔纳、少儿百科全书)、杂志报纸。总之,扩大孩子的视野,读书的面一定要宽。

一个晚上

海宁市狮岭学校六(3)班 章小玉 指导教师:曹海琴

天空像一块黑色的大幕布,上面缀着闪闪的星儿和弯弯的月亮,画面虽不丰富,却有别样的美丽。蝉儿的鸣叫声,此时也变成了优美动听的音乐。静谧的夏夜——多美!

吃过晚饭,妈妈在厨房里表演起了“锅碗瓢盆交响乐”。爸爸在桌子旁看书,我和妹妹早已完成好了家庭作业,靠在床上,打开电视看《水浒》。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和爸爸谈论起昨天妹妹写错名字的趣事。“哎,那玉敏,真是的,怎么粗心到这种地步?名字都会写错。”妈妈长叹一声。爸爸又接着说:“玉敏粗心归粗心,她做作业时心不在焉,把名字写成‘章玉每’,也是当然”。妹妹听了,嘟着嘴,眼睛瞟着爸爸妈妈,生气地说:“谁叫你们当初给我起个这么个名字,不仅难听,又难写!”“这个名字很难听吗?”妈妈疑惑地问。“念成章玉米就很难听了!”我笑嘻嘻地插嘴。“这么说你还怪妈妈和爸爸了?“哼!”妹妹理直气壮地回答。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这下子,我也顾不上看我的《水浒传》了,那武松打虎的片断早已不能让我过瘾了,便加入了他们热烈的谈话中。“那你说说该给你取啥名?”妈妈向妹妹问道。“要不就取章小猪,章小狗,章小猫啥的,可‘好听’了!”我又一次插嘴逗笑。“哈哈……”又一次哄堂大笑,只有妹妹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这时,我更想起了自己的名字,为什么爸妈要给我取这样的名字呢?我疑惑地问了爸爸。爸爸告诉我,我的名字是由于一个成语—“小家碧玉”而得来的,指小户人家也有年轻貌美的女子。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的名字蕴含着的道理是多么深刻。

终于,家家户户的灯随着都熄了——夜,深了。就连星儿妹妹们和月牙姐姐都闭上了困倦的眼皮,进入了梦的世界……

因为转眼的是新一天的旅程……


变化着的东西确实难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教学之“宗”抓起,把事情办得好一些。

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之“宗”呢?

一是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谈第一方面。这里又可分成两点。

1、调动自己的点滴积累。

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小提琴,为了把握节奏,买了只节拍器。有一天,节折器坏了,总是差半拍。这使他认识到任何用来衡量标准的事物,它首先必须符合标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的体会,在高三尤有总结之必要。每个人总结出如此这般的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二十个,实为可能。

2、作出自己的基本判断。

西湖畔的岳飞坟前有秦桧等奸臣的铁铸跪像,常常激起游客的强烈愤慨。少数游客向铁像扔果皮、吐痰水,有的小孩甚至对铁像撒尿。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有的却说“我们吐的是‘义痰’”。——对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基本判断呢?如果只认为这是一个爱国卫生运动不够重视的问题,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吗?——人家吐的还是“义痰”呢!“义痰”应该是“义举”之一呢!由此可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义举?有了这个基本看法,我们便可以多层次地阐明或反驳了。

再谈第二方面:

1、怎样把点滴积累串成主题?

点滴积累的材料,就其一点一滴来说,尽管不乏思想意义,毕竟容量不大,所以要做下列三步工作。

(1)选择。

选择、组合材料,使容量增大,主题突出,是写作的基本功。你看到过舞台上一个生动的舞蹈场面——一个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幻想升空腾飞,她爸爸托起轮椅让她如同鸟儿般展翅飞翔。你记得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人品如何深深地打动过你。这两个材料当初也是经过选择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的,写作时便合则两利了:从艺术精品学习思想感情,从艺术家人品学习精神品德。所以,写作材料的选择实质上是生活楷模的选择,是一个有备无患的问题。

(2)集中。

如果说选择是为了寻求互补、相得益彰,那么,集中是为了对掌而鼓,缺一不可。我想以上海卷的一篇把“时间”当作手来握的满分作文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考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为他人牺牲时间,另一件是他人为我牺牲时间,从而构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个以时间作证,因而必须和它握手的主题。如果只写其中一件事,就构不成主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件事也许相隔了一段时间,现在写在一起,仍不失其真实性,甚至比真的还要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3)深化。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卷中体会出“失败——进步——再失败——再进步”这条规律来的那篇文章。写了三个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居高临下,站在三个循环螺旋上升的顶端,言简意赅而又变化有致地总结了学习规律,而且使人展望到人生尽头,也无非是这个规律的循环往复,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手不握又去握谁的手呢?

2、怎样把操作过程落到实处?

(1)要使材料次第而出。

本期专号中上海考生那篇要握住法国同学的手的文章在构思层次上值得研究。第一次握手,在上海黄浦江边,写法国朋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第二次握手,在巴黎塞纳河畔,写自己对法国作品的热爱和对法国作家的尊敬;现在,就期盼着第三次握手。而所有材料,都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不旁逸斜出。但对既定的主题,还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写法国朋友爱中国诗歌,是从对自己的教育、自愧不如,因而要急起直追这个角度落笔的,写自己热爱法国作家作品,是从深受教育、感染,爱国热情超越时空这个角度着眼的,从而表达了自己非凡的见识。

(2)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下文。画家和孙女的故事还没有完,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编写若干年后故事的结尾。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

…………

不论结尾如何设计,联想和想像应该有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是继续发展,孙女更有所创造,爷爷却保守落后;可以是相互弥补,孙女基本功扎实,爷爷想象力旺盛;也可以是角色易位,孙女日趋保守,爷爷自主创新。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符合生活中的辩证法的。

(3)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统率。

还有篇写“握住怀疑之手不放”的文章。我认为,考生是抓住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从容成文,出奇制胜的。第一步,说明怀疑要以学问为基础,学问要以怀疑为引导;第二步,说明随着知识转化为能力,怀疑的力度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第三步,反过来说明当怀疑足以指谬时,学问便有了相当的高度;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使谦虚的态度纳入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主题:怀疑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问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反之亦然。

当然,我这样分析,是把文章的构思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了,但是,它仍旧脱胎于原文。我想,源于原文,高于原文,正是我们作作文讲评时应有的态度与依循的标准。

(4)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都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瞿秋白的报告只有26个字:

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瞿秋白讲毕走下台。全场愕然。寂静几秒钟,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便称为“26个字报告”。

这个材料,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要好好学习。当然,作文的方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是,不抓住机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像这一篇,就是训练逻辑性的好材料。

26个字中,写鲁智深的就占有17个。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记得《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便可知这17个字包含着情况明、落点准、效果好三点意思。情况明,是指鲁智深十分了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蛮横欺侮、强行扣留的恶霸行径,因此下定决心要把他打死。落点准,是指第一拳击中鼻梁,鲜血淋漓;第二拳打破眼棱,乌珠迸出;第三拳正着太阳穴,一命鸣呼。效果好,就是指达到了三拳打死他的目的。——可见这17个字之所以在26个字中“详写”,是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不但是指对前一句中的“要”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阐述,而且是指对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概括,对瞿秋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报告本身作了不言而喻的小结。

这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除了第一层分析鲁智深,定下全文的基调这一点,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二层分析瞿秋白所针对的宣传工作中的弊病,情况不明,落点不准,效果不好。不但如此,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三层分析瞿秋白的报告由于对宣传工作情况不明的情况是十分明了的,所以,尽管只有26个字,却字字落在点子上。须知听众都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你在台上喋喋不休吗?简短扼要到无与伦比,对报告的期望值与事情的真相落差如此之大,除了短暂的惊愕,却是出奇制胜,受众如服一帖清凉剂,恍然大悟,掌声雷鸣。

显然,这样的分析因为贴近报告本身的逻辑性和报导本身的逻辑性而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实在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有了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得好;没有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考你的分析能力。尽管体裁可以多样,但是哪一种体裁不需要分析能力垫底呢?

我在这里对高考作文教学概论一番,目的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分析,说明好的作文教学必然教出好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抓住那个万变不离的“宗”,大干一场,迎接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