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静静落下,她那最后一缕芳香渐渐逝去……又有谁知道,在一个角落,花,已谢……

——题记

秋,一个丰收的季节,却又略含忧愁……

在一个墙角,一株及其艳丽的,犹如山谷幽莲的花卉,正在尽情绽放她人生最后的美丽,却无人发现、欣赏,她只能孤芳自赏,但,秋已到,这份美又能持续多久呢?记得冰心奶奶写过一首小诗: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渗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是呀,花刚刚绽放时是美丽的,在努力绽放时却又是辛劳的,外在的光鲜,内在的却满是汗水。

然而,墙角的花呢?她也努力过,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有人发现她,如果没有,把这份美保留起来,独享又有何妨?努力过,就一定会有收获。

花,很美,美得醉人……

人生如花,奋斗、拼搏时是辛劳的,到最后,却又是欢乐的,因为自己的人生胜利了,品尝到了劳动的果实,一定是甜蜜的。有谁没经过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个春天,花谢了吗?

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

马蹄翻飞。

身后的鹿门山渐渐隐去,回首凝望不小心竟被尘土迷了眼。流泪了,我想,不是离别之痛。

隐隐匿匿四十余载,苦读诗书不只盼有一日功成名就吗?四十,不惑之年,是时候了。

长安。盛唐的京城。

眼望人声鼎沸的长安街,身边不时走过身穿锦袍,头戴乌纱的官吏。众生寒窗苦读,荒废青春,可不就为此?而我的仕途就也应在此光明了。

人生竟如此有趣,来到这个有灵气的地方,人似乎也变得有灵气了。有了满腹诗书的基础,吟诗作对不在话下。不觉已挥笔作诗数十卷。

城中传开,自襄阳来了位才子。

晨。屋外喧喧嚷嚷,公公手执一绢黄绸,曰:圣上晋见。

机会来了,我终于将会有所作为。我知道,长安会给我机会。

唐的皇城。圣上坐在龙椅上,傲视他的天下。

“你就是孟浩然?”玄宗帝的面庞没有一点表情。能一统天下的人,是不能醉入红尘的,心中只能有天下。

“是,正是在下”我的嘴角不曾微微上扬,只是唇间清清颤了几下。要做大事的人,要学会冷漠。即使是心中热血澎湃,也要故作稳重,这是官场不变的定律。

圣上没有言语,依旧低头傲视他的江山,包括他眼前的人。硕大的金殿,顿时没了言语,光洁得像铜镜般的金壁不断反射着冰冷的眼神。从大殿的这头到那头,每穿过身体,便不觉地抖了。这果真是真正的官场。

“你吟诗给朕听。”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皇颜大怒,“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大殿的顶上的琉璃瓦沙沙颤抖,金片一个个瑟瑟响着。

是夜。雨夜。汉水不断地被雨水打着,打得千疮百孔。长安渐渐消失在雨夜中,消失的还有那同样已千疮百孔的仕途。

窗棂旁的烛快燃尽了,昏黄的光晕投在船舱的那头,不停的摇曳。好像会出现什么可怕的事情,烛火瑟瑟地抖,约抖越急。

我摊开手掌,昏黄的烛光立马躲进了手心里。

你又怕什么呢?可知躲进来你会更危险,在外面至少可以逃出去,只要轻轻跳下烛台就可以了,你如今进了这看似温暖的手心,而我只需轻轻一合手,你又逃往哪里去呢?

不觉中嘴角竟向上挑了挑,有半年没笑了吧。

手心的纹络相互纠缠着,拼命的向四周伸延,相互羁绊,就如同一团烂麻,剪也剪不断,解也解不开。只有认它自己越缠越紧,越陷越深。

夜。鹿门山的夜。云压得很低,很厚,把月亮憋得难以喘息。看来,今夜看不到月亮了。

风不是很凉,似乎还带着不该属于冬的温润。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抬头,只有云,黑压压的一片,没有月亮。

白兄。你的月亮呢?我找不到让你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月了。我人在故乡,可是却把月丢了,你可曾也在找?

烛尽了。烛光终于逃开了,我也逃开了,不是吗?

天是黑的,屋内亦是黑的,屋里屋外又有什么区别。我摊开手心,看不到手心绞在一起的纹络,它们隐在黑暗中依然纠缠着。可我,出来了,永远。

睡下了。

梦中有稀疏的雨声,下雨了吗?

晨。雨水湿了窗纸,昨夜真的下雨了,我听到了。

下了一场大雨。院内的花落了一地,粉红色的一地。墙角被一片绿盖着,倒像是花红柳绿的景色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是春了。可长安还是冬,或许长安也是春了,只是没人在意,连长安城自己也忘记了吧。

夜来风雨声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

一把伞,一件毛衣,一双雨鞋,加上一碗浓浓的姜汤,一个春天就这样过去了。

这里的春天,总有连绵不绝的雨,阴冷阴冷的,带着冬日不散的寒气,一下就是一个春天,年复一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雨就这样细细密密,缠缠绵绵地飞舞在二十四桥的明月间。

心里总是不大喜欢这样的雨,总是觉得这雨中透出丝丝的哀怨,缠得人心中也有着丝丝的忧伤,于是,总是盼望着这春天快快的过去,甚至可以连烂漫齐放的百花也一并省略了,只希望能早日收起那把雨伞,不在天天喝那微苦的姜汤。

可是,春天依旧还在,雨依旧是下着。

今夜,坐在窗下,听着窗外细细碎碎的雨声,偶然间看到了书中滑落的这句诗,不禁笑了,正是这首简单的小诗,构成了儿时的我们对于唐诗最初的记忆,“夜来风雨声”,心中便暗暗想起那个远去的朝代,那些风华绝代的身影。

喜欢唐朝,不单是喜欢盛世的唐,而是连带着“安史之乱”后的唐,甚至是风花雪月的南唐一起喜欢,那是个过于遥远的年代,以致我们都无法看清他的面容,只能从大明宫的牡丹间,华清池的明月下,景德镇的青花瓷中窥探他的身影,只能从一首首绝代的吟哦中品味他的韵致,于是我们呼他为“唐风”,风情,风韵,风雅,风骨,风度,风华绝代。

喜欢唐,是追慕他的一种气息,疏朗而明亮,柔美而刚节,恰似在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流溢着芬芳,有着说不出的妙处。

喜欢唐,是喜欢他听雨的样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只有唐人的雨才会这么的单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只有唐人的雨才会这么脱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只有唐朝的雨才会那么多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只有唐人的雨才会那么温暖……

雨,本该是平平淡淡地下了千年,却因遇上了唐,而开始变成了文人墨客笔下优美的情愫,而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和风度,开始成为古典文化中永恒的背景。

于是,在唐朝的春雨中,有了僧智南杖过桥东的悠闲,有了张志和斜风细雨的恬淡,有了韩昌黎遥看草色的情趣,有了杜工部清明问酒的感怀……

于是,在唐朝的春雨中,我们看到了水村山郭边迎风招展的酒旗,看到满池莲花间缓缓前行的渔舟,看到满园春色间微微润湿的杏花,看到烟雨蒙蒙中连绵起伏的南朝佛寺……

这是一个诗的王朝,一个雨的天国。

雨,一直在下,可与之相比,宋代的雨,便少了一份恬淡与大气,多了一些婉约与精致,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在北宋的凄风苦雨,南宋的疾风骤雨间,迷失的,是那些超然脱俗的绝代风姿,是那些疏朗而豪迈的笑声,那些笔走龙蛇的文气。

我们开始明白,雨,还是那雨,只因有了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气质,雨,便有了不一样的灵魂。

那些令人向往的雨,不过是因为被赋予了诗意和灵魂,我们真正向往的,是隐藏在雨后的那些模糊的身影,是那些身影留给我们的气度。

夜来风雨声,听雨,窥窗,望见的,是两个王朝的背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其实,若能从绵绵不绝的雨中望出春的美好,从春的美好中望出夏的热烈,秋的丰收,冬的安恬,再从冬的安恬中望见春和春雨的希望,然后,从四季更迭,万物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望见生命的变化,感悟出人生的真谛,这雨,便不再是单纯的雨。

夜来风雨声,换一种心态,也许我们从中,能读出很多,很多。

一把伞,一件毛衣,一双雨鞋,加上一碗浓浓的姜汤,在绵绵的细雨中,何妨扬眉淡笑,换一种心态,再去细细品读一下雨的灵魂。

夜来风雨声

有人说,能把一场雨看完的人,是幸福的人,是懂得爱的人。

——题记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雨滴怦怦的撞击着我的心,谁也不能预测自己的味蕾,我也一样,我的眼睛和今天的黑夜一样,灰蒙蒙的,迷失了方向,我站在原地徘徊,静静地望着天空,试着寻找失落的感动。我用笑容期待着雨过天晴的彩虹,期待着眼的重生,而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我的房间,临窗,每当雨夜,外面雨声嘀嗒,睡不着,便有了看雨的习惯

我是很喜欢雨的,那种丝丝凉凉的感觉,沁入心扉,一如容易忧愁或自作忧愁的我们,透彻

有雨的夜晚,雨声淅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于是索性披了外套,站在阳台上,看这些灿烂的忧伤落下

有雨的夜晚,星和月都隐去,只剩下一片孤寂的黑,黑得仿佛要吞噬一切,寂静的黑暗中,偶尔有星星灯光,衬出一片光晕,一点祥和

不喜欢夏天的那种暴风骤雨,只喜欢那种绵绵细雨的感觉,心中浮起一丝浅浅的愁绪,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是对亲人的想念,或是对同学的眷恋,又或是对逝去时间的惋惜,不知为何,一切就这样来了

雨夜,是那样的柔弱、纤细,听着雨滴打在窗台撒谎能够的声音,看着路边昏暗灯光辉映下的一个个水波,感受着偶尔几丝雨水滴在身上的冰凉,突然就会有一种感触,产生于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相同的一种叹惋,仿佛与孟浩然产生共鸣,对人世间产生无限的眷恋

细雨飘飘,显出一些寂凉,仿佛退去世间浮华,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突然想起仙女下凡的样子,在绵绵细雨中,夹杂着一些沁透心脾的落花,那一定又是一种卓绝的美吧

幽幽细雨,落出一阵清幽,宛若避雨的江南女子,那种高雅却不浮华,清幽却不妖娆的美,偶尔一声叹息,也会惊奇万人的感伤

不知何时,自己迷恋上了雨,明明是花样年华,却会常感莫名的失落与忧愁,也许这就是青春吧,成长的印记必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足迹,然后才能蜕变,蜕尽稚气,触摸成熟。

突然就会想起雨过天晴的美丽,也许不经历风雨,就真的不可能有美丽的彩虹,就不会有冲破迷茫的重生

忽然,在一片朦胧的黑暗中,闪现出一点亮光,折射出七色采光,我知道,我的重生,已然到来......

梦里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题记

总是在梦境里忆起,总是在柔情里沉迷。

曾经的曾经,每逢春天,我会一个人站在屋檐下看着细线般的雨丝儿轻轻地拍打着花瓣儿。那令人爱怜的花儿禁不住重负,都落了下来。随着风儿打卷,飘下,舞出春花的姿态,对花,我从未曾表现出过多的爱恋。尽管她很美,但我对落花却有着一种疯狂的喜爱,喜欢她的柔美和一丝淡淡的忧伤。她牵动着我的心,或者说我已经完全沉沦于她独有的芳香中了。

一度的一度,每逢二月,恍惚中将自己的灵魂定格在久远的记忆中,临立窗前,呆呆地仰望天空,盘乱错结的心思随雨一起潮湿,将滴心的茫然写在昏暗的天际。你转过冰封雪凝的冬天,对着接踵而来的春天笑了。你匆匆的来,难道就是为了要匆匆地走?我就站在时间的隧道口看着你,看着你点点滴滴的泪滑过风儿,尘埃在那些无助的话语面前悄悄飘远。你伸出手是,抓到了自己冰冷的心在孤独地跳动,对的,你会是春天的女神。

谢了前世的花开,痛了今生的缠绵。

而现在的现在,又是春天,又是二月了。我依旧会在屋檐下看着花落,但没了曾经的狂喜。她也仿佛不再能触动我的心了。我依旧会在窗前仰望天空。看着雨落下来,但我听不到她一度给我的声音。而我与她之间彼此陌生了,欣赏她们,却不沉溺其中,只是掠过心头,不再刻骨铭心。

落花,在夜风中摇曳。都说是,花只为昔花人而开,可是花落泥土,又是为了谁?今夜落红成冢,灼痛了又是谁的眉眼?

风吹疼了雨的身影,散落在大地上。我的窗户上,同时又轻轻地拍打着睡梦中的我,作出一首春天的诗歌,打动了多少人,却又伤了多少人的心。

更已断,意难决。忧郁的雨儿,浅曳着谁的思念?落花的呢喃,又染香着谁的传说。

窗外,雨已经停了。花散落了一地,而梦却依旧未醒。

夜来风雨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到后句,被打动了,其中汪盈的情感沾湿衣襟。风雨袭来之际,诗人表现出的竟是对花这般深切厚实的怜爱。这种怜爱悲悯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士周豫在烹饪鳝鱼时,惊奇地发现有只鳝鱼向上弓起,一探究竟,发现母鳝奋力曲拱身体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子女。他的心弦在感动中被重重拨动了,自此他不再烹鳝。只此一举,他便给人类文明添上了温暖的一笔。“流水摇情,方使满江春。”作为自然之子,我们本应保有与生俱来的对别的生命的真切的关怀,使心如赤子般敏感芳香。那么,我们才算是真正回归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并因我们的善感之心,给自然增添了一份令人动容的神韵,甚至显现出其存在的深刻意义。对自然尚需有博爱之心,对于互相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我们人类自身,又怎能无动于衷?《观刈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民苦难的怜悯,诗人叹道:“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的悲悯之情喷薄而出,他的头深深垂下,他的身躯却因此伟岸。他的灵魂跃升到了安享吏禄的为官者难以企及的高度。佛和耶酥,愿意为世人负担所有痛苦与罪孽,他们的眼泪不为一己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他们的生命达到新的高度与境界,他们的慈悲受万众景仰,他们的信徒心中满溢着对他们悲悯他人的感激。悲天悯人,情系万物,可超脱人世间所有悲喜和得失,人间喧嚣和繁华不能与之对峙,哪怕是轮回的生命也不能够。然而常人若闻风雨声至,谁有此怜花情?对风雨声充耳不闻,人们的魂,竟全投到了名利场中。诚然,人当志存高远,需遵循社会主流价值观努力工作。可如果太执着于名利,恐怕“半生持剑,只逐水空流”。毕竟浮名与财富,并不能涤净人心。看似生活富足,可实际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眼泪还没掉下来,已经忘了感慨,对周围的一切,如此漠然和冷情!甚至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自己乏味生活的乐趣。刘鹗早说过:“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若弥足珍贵的博爱悲悯之情被时代前进的车轮碾碎,随之到来的该是怎样的一个冷酷逼仄的未来?整个世界被黑暗恐怖大口吞噬,生活充满磨难,苦不堪言的最终是我们自己。公益广告里这文明那文明说个不停,可是,这些豪言壮语却因人于风雨中对一朵花的无情而沦为空谈。若人们死守无情看客心态,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架设都只是空中楼阁。常怀博爱悲悯之心,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也让世界多一股温馨的暖流,多一份和谐与自然,那又何乐而不为?诗文在绵绵的时光中辗转为老去的墨痕,但此怜花意,不事张扬却仍能跨越千载熠熠闪光。又是一夜,风雨声传来,我终于学会暂从繁忙的生活中回神,真心关切似乎与己无关的万物。于是对诗人写“花落知多少”的境界,更多添了几分钦佩和向往。

夜来风雨声

“花已伤完,飘落了灿烂……”一夜又逝,忽然发现窗外的树叶儿飘落了许多,一夜的风雨将它们打落了。 想起来又是秋天了,一年又去,梦中的去年清晰可见。我仍记得那飘去的时光与那令人梦绕的小学生活。它被一夜风雨带走了。 小河波澜不惊的流着、流着,却变得混浊不堪。去年也是秋天,你还清澈的流过,但现在它被一夜风雨带走了。 忽见一丛菊花,不禁想起了《离骚》中的“春兰兮秋菊,常务绝兮终古。”可一夜的风雨将其打得支离破碎,一种残缺的美从心底开始散漫。去年的菊花那种完整的美消失了,它被一夜风雨带走了。 一夜惆怅,一夜哀惋。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儿时的幼稚,不记得有多少飘在胸前的风响在耳畔,只知道沧桑已漫进了我的心田。想起了许多人,他们都是我在秋天结识的,一夜风雨将他们带走了,只留下这个秋。 一夜的风雨,一夜的凄美;一夜的波澜,一夜的曲折。一个梦?一条河?一丛菊?一些人?去吧!去吧!但愿我的愁心像一片花瓣,顺着这条小河,向远处飘去。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