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是我们这个时代儿童的最爱,当然,漫画也分好几类:有搞笑类,有益智类等等。我最喜欢的还是画家从生活中取材,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某些事,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我最喜欢的一幅漫画叫做《假文盲》。

《假文盲》写的是在某处公共汽车站的入口处,几个身穿厚厚的衣服的男子,在标着“母子上车处”的过道中排队站在那儿。他们的身旁却站着一位被他们挤到一边的怀抱婴儿的母亲,这位母亲衣着单薄、身材瘦小,不禁被寒风吹的瑟瑟发抖,用无奈的眼神看着这几个男子。而这几位男子却视而不见,神色坦然,似乎没有看到那位母亲,和那个标着“母子上车处”的醒目的车牌。

这幅漫画颇具讽刺的味道。我不知道那几个男子心里在想什么?是否会有一丝羞愧?但是,我知道: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没有遵守公共秩序。为了一己之利,在公共场所,置他人与社会公德不顾,这种行为是多么可耻呀!这是道德上的真文盲,知识上的假文盲。多么令人愤怒呀!

真希望这一切不要再在现实社会中发生了!

过去的同学

过去的同学过去的同学他是一个搞笑的人,他是一个幼稚的人,而他同时又是一个乐观的人。他是我小学时的同桌,他是我曾经嘲笑的对像,而他同时又是值得我学习的人。六年级时的最后一次圣诞,班里不知谁先开始扔书。接下来,地上就铺满了书。班主任进来了,突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剩老师的训斥。老师宣布圣诞不过了,按照常上课,我们都好伤心,因为最后的圣诞也过不成了。只有他,依然在做搞笑的动作。终于,在同学们的努力劝说下,老师“收回成命”,决定过圣诞了,他高兴地快要跳起来了。圣诞当天,他演了许多小品,逗得我们开怀大笑。当强盗,脚踩到凳子上,怪里怪气的语言;当收破烂的,脚底踩着塑料袋,嘴里大喊收破烂。动作非常夸张。而且,他都上六年级了,还把幼儿园孩子玩的小车和遥控车拿到班里,下课在讲台和讲桌上玩,放学在走廊里玩。别的班的同学骂他,他也非常乐观,不和别人打架,只是在嘴上战胜他们。而且他嘴上的工夫可不是盖的,不知道是练出来的,还是天生的。但他不骂脏话,只用一些动物的缺点来骂或者讽刺你,而且他说话非常快,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说完而且已经跑了。这就是值得让人回忆的一个人。他的搞笑、他的乐观,都一直让我回忆、让我忘不掉。

狐狸和葡萄读后感

<<狐狸和葡萄>>的寓言故事不是第一次看,很多同学肯定也都看过,说的是一只狐狸看见葡萄架上长着很多成熟了的葡萄,很想吃,但不管它用什么办法都够不着,于是它只好酸溜溜地说:“这葡萄肯定没成熟,是酸的,不能吃。”我以前看了这个故事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觉得这只狐狸挺搞笑的,但是这一次却让我有了更深的想法,因为它让我想到我周围的有些同学,看见别人学习好、文具好、甚至衣服穿得漂亮她都会讽刺你,说这不好,那不好,表面上听起来她是不喜欢这些的,不想要的,但是实际上她心里却是很想得到的,这就是“酸葡萄心理”,我不喜欢这样的人,这种人心态不健康,我们大家不应该象她那样,应该以一颗诚实善良的心去对待周围的朋友、同学,让讨厌的“酸葡萄”见鬼去吧!

在不在上海,我活得都挺好

我跟很多朋友说这个7月我人品爆了,各种好事儿都被我赶上,就差没有买彩票中大奖。这个月我一共有6篇文章分别在《知音女孩·新小说》《遇见》《荏苒》《绘年》《小溪流》《青春美文》发表,前面四个是短篇小说,后面两个是一两千字的散文。

发表在《知音女孩·新小说》上面发的文章是一篇比较搞笑的文,搞笑的一大好处就是在你伤感的时候也不会有人死死抓住这个说你矫情。《遇见》上的文是一个尝试,武侠风的搞笑讽刺文。《荏苒》和《绘年》上面的是青春故事,其实不是我擅长的类型,写这样的故事我没有多少底气,我不知道我能够表现出来的故事会不会是别人不屑一顾的。也许是我自己经历过来的故事并不多的原因吧。《青春美文》和《小溪流》的是散文诗,发表在《青春美文》上面的其实是发表在《小溪流》上面的文章的删节版。因为在《小溪流》终审结果出来之后,《青春美文》的编辑突然告诉我之前被毙掉的那篇文章被删节之后决定采用了,而且已经开始排版。

如果从2010年1月在《萌芽》下半月刊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到现在也算是写了一年半的文字。这一年半里面点点滴滴的成长积累下来的结果,不过是每天醒来都会觉得前一天做的事情比较傻逼。现在翻开以前的文来看觉得那时太幼稚,过不了多久看现在自鸣得意的东西也会是这样的感觉。

一步一步来,总有一天当我还认为我很幼稚很二的时候,或许别人已经认为我既不幼稚也不二了。

最近搬了寝室,从水丰路的校本部搬到了隆昌路校区。隆昌路校区真是偏僻,买个早餐都要走出两条街。

寝室面积挺大,算上阳台长度大概十米多一些,宽两米多接近三米的样子。我们寝室八个人,平均一下,每个人还有四个平方多一些。一个女生跟我说她们寝室长宽分别是两米多和三米多,住六个人。她一说完我瞬间觉得我们捡到了便宜,我对她说,你们那个寝室也太坑爹了。说完觉得不对,补充道,不对,不是坑爹,那个面积哪能坑得下爹。

但是目前寝室里面没有网线,这让我们一群人感到崩溃。学校说很快给我们安网线,我倒是好奇这个很快是有多快。根据我的初步估计,我们19号结束实训放假之前是不可能享受到伟大的宽带网了。

没有网的这几天上海升温严重,两者加起来,寝室就变成了一个没办法呆下去的地方,存心不让我们继续宅。前天我把笔记本电脑带到学校图书馆享受空调,结果发现好多人都是这个目的。

我在图书馆里面码字,断网、空调和安静的环境,真适合写字。我没有带充电器,但是我的杂牌小本电脑的电可以撑7个多小时,我从下午一点开始到五点多去吃饭,然后六点多接着写,最后到晚上八点半没电了收拾回寝室。我一共写了一万字多一点,写得比较顺,可能是写这一类孩子的故事比较顺手。

于是昨天我接着带电脑到学校,才发现星期天图书馆不开门。想了想我去了食堂茶餐厅,一样可以享受空调,只不过比较吵。半天下来写了五千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发在好的杂志上面。

今天再来到图书馆,发现太困了,半天下来居然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后来忍不住,还是到电子阅览室来上网来了,几天不上网还真是如隔三秋啊。

今天逛新浪的时候看到王若虚的微博,说上海市作家协会和新创作网主办的90后小说写手营的名单出来了。七月人品爆棚的我接着爆棚了,我要去作协蹭吃蹭喝,哈哈。

我一个同学和他的几个朋友从上海骑自行车去北京,出发了几天,今天已经到河北了,马上就可以到天朝的京城。他打电话说他已经快变成非洲人了,想想也是,这几天热成这样。估计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回上海了。

有一个新概念的朋友说他要填报我们学校,我说那挺好啊,来吧,来上海。

跟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说挺好的,一直挺好的。现在几乎没有压力,当然挺好。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去年我选择了复读或者去了别的学校又会是什么样子,想半天想不出什么结果。可能我去了别的一个什么地方但是过着差不多的生活。

挺好的,就这样挺好的,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反正随便在哪里,生活都照样过下去。

周立波和郭德纲

说实话我不大喜欢周立波=,网上中国达人秀的很多视频非常流行,觉得他虽然偶尔搞笑,但是非常伤人!更像是讽刺别人抬高自己那种!客观的说,有关栋天在周立波身边的时候。周立波还是蛮讨人喜欢的。说话幽默且不低俗。现在,他一个人做了。在中国达人秀上面,那个样子,丢光了中国人的脸。还有那个一周立波秀。一点都没意思。他以为自己说的句句经典。事实上,并不经典,而且也缺失了以前的幽默元素。什么讽刺社会种种现象啊之类的,用他说啊,真是废话,说了半天有什么意义,人人都知道的事啊,什么房价涨啊,油价涨啊,穷人只能错开高峰,下辈子再买了,除了让大家对生活没有信心之外,有什么意义啊,有什么营养啊,房价贵用他说吗??? 说废话的都能出来混,他最应该讽刺的社会现象就是为什么他这种人能红!!! 大蒜论,明显带有歧视北方人,暗指北方人是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性格.而喝咖啡的上海人为了别人闻起来香而是苦了自己,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这明显就是褒义和贬义的不同,谁都能听出来!明显这个人素质有问题!郭德刚再怎么说,也没语言攻击过中国人!也没分裂诋毁不同地域的人,他顶多是被逼的反击而已!引用他人的话“小沈阳贬低自己让大家笑,周立波贬低别人让大家笑,究竟谁低俗呢?”的确,真正的艺人,是兢兢业业,把自己奉献出去只为博观众一笑的。我想大家喜欢郭德纲的原因之一,也正是郭德纲看待演员与观众关系的角度,并非主流的所谓高雅与低俗,教育与被教育的角度,而是很传统的同时也是很真实的:艺人勤练手艺、观众真心捧场的关系,正是他常说的“演员和观众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而除了是我卖艺你买艺的关系之外,观众会真心欣赏、赞同甚至佩服或迷恋演员,演员也感激台下的知音,与观众惺惺相惜,这又是人真性情的体现。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这样,不管是相声还是海派清口,都逃不脱这个本质,都是搞笑的形形式罢了。高雅就是坐在装修考究的咖啡厅里喝咖啡吗?高雅就是听着交响乐看着芭蕾舞吗?高雅就是穿着西装燕尾服打着领带吗?高雅就是头发摸得油亮手里拿着根铁棍站在舞台上搞笑吗?你在追求什么,追求的是你自己的虚荣,因为以上的一切是西方文化的元素符号,是一种民主、自由、先进、富有等一系列好词的象征。而追求这些不过是人性驱使而已,你做的也只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做的事,你是自己说的所谓的高雅吗?“拿来主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最后连自己是谁,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也太尴尬了吧。我想外国人喜欢芭蕾、歌剧、咖啡蛋糕什么也是因为人家作为一个正常人喜欢自己周围的已经习惯了的事物而已。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就不能好好地感受自己周围的事物、享受属于自己的事物,非要学别人才是高雅呢?当然,作为上海人,可能周围都是洋玩意儿了吧,那好,你就享受你的洋玩意儿挺好,但也犯不着看不起别人。生物多样性你都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没理由不能存在啊。

如果你想受教育 你可以去上学 那最受教 我不想评价周立波老师 我算了解他 不过我看他的所谓搞笑语录 我一点都没有乐 可能是因为我之前看过郭老师的语录 什么是娱乐脱口秀 最基础就是让人乐 想受教育那是老师的事 跟娱乐界没关 至于他们两个的区别更没什么可比较的了 宋祖德便是前车之鉴 想跟郭老师斗嘴皮子 先看看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够不够 还有朋友你可能不知道 不是郭老师廉颇老矣 是你没去了解 他每年都会出很多新段子 而且一直在做挽救传统相声的工作 至于周立波老师 我依然不做评价 还有一个假设 如果他们俩同时死了 谁留下的更多?郭老师死了 留下的是无数徒弟给大家继续带来欢乐 而周立波老师那?这便是区别了 还有一点补充 郭老师真的想开了 比原来脾气好了 要不然这颗大蒜一定会直接把这杯咖啡“带走”!

先进的非中国国家,有那么高的文明,那么优越的物质条件,与其文化中自由、平等的精神是密切相关的,要是真的那么喜欢洋玩意儿,就本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好好领会一下人家精华的东西吧。等你骨子里变得洋化,变成“高一等”的人,你会发现你再不会看不起北方人,看不起北方的文化艺术,看不起中国的传统。这样一来,不用你刻意追求你心中也会有一篇高贵的土地了。若真能这样,也算你学到了些真正先进人类文明的精髓,也算是“高雅”了一把吧。

最后一句话!,郭德纲很搞笑,周老师可能真的很可笑,这就是区别,我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确了!有瞧不顺眼的你可以为周老师打抱不平,也让我这个低俗得人能改变的高雅一些!

小时代

《小时代》——诠释新时代 或许我说的这本书会让人很吃惊,因为它既不是古典名著,也不是历代文人用尽毕生心血写出的,或许对这本书的作者,有着很大的争议,但我看到的是这本书的闪光点,是吸引读者眼球的社会现象。 第一次读这套书,我是怀着一种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的心态来阅读,开始,的确有些不适应,但渐渐的,我发现我被它所吸引了。 上海是这本书的背景,在这个大都市中,无疑存在着社会阶层的鲜明对比,小说主人公之一顾里就是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公主,遇到自己合适的衣服,可以毫不犹豫地拿着父亲给她的卡刷下去,而这惊人的数字或许是平常家庭几个月的收入,当然,小说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身上从上到下都是名牌,甚至价值上万。 另外,小说里出现的大量名牌,也是一种讽刺,其实,我对这些名牌并不了解,但它们确实是一种奢侈品。 无论对于花钱如流水的公子哥顾源,还是从小就享受上层阶级物质生活的顾里;无论是生在一个小康家庭的林萧,还是家庭有些贫困的气质美女南湘,作者都用大量的笔墨进行人物刻画,将这些人物从言行到细节,描述得深刻动人,而这些人物的对比,也将郭敬明写这套小说的讽刺的意图烘托的淋漓尽致。 这套小说中也有许多搞笑的片段,但从中也并不难看出,这些笑话的背后所蕴含的真正内容。 若要我写读后感,我一定会感叹郭敬明在这套书中所运用的大量的讽刺手法,还有他略含哲理性的文字。 我们中学生,日益也养成一种趋于名牌,渴望进入社会高层阶段的上流生活的心理,我想郭敬明笔下对这些名牌,对这些所谓上流人群的“轰击”足够让我们反思,并不是说这些人有多么的坏,而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心态已经让这个社会的阶级划分得更加明显,钱,固然重要,但不妨反思,这些可怕的金钱物质生活,只会麻木我们的心,所以我觉得勤俭节约更应是这个社会所推崇的。 我欣赏郭敬明的文字功底,但我觉得《小时代》带给我感触最深的,却是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对这个时代的解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在这个新时代,不要被这些所谓的物质影响我们最原始的心态,金钱迷漫的新时代只会腐烂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