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大国,有很多很多优美的古诗。

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极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都在写石灰,而实际上却句句在写人。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这些词汇语句映入我眼帘时,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身为明代大臣,以身作则,精忠报国,清白做人。他以这首大气的七言绝句比喻自身,其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贞不屈,即使“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碎骨粉身”都无所畏惧,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高估品质:要清白做人。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石灰吟》。

我感动的诗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出自明朝于谦之手的《石灰吟》。而我最喜爱的就是这句诗。这句诗的意思很简单:粉身碎骨,磨难重重都全然不怕,一心只求清白本色能长留人间。这诗是作者以石灰作比较,借以言志,表达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上句写石灰的开采艰难,要千锤万凿才能采石出山,突出山石的坚硬。下句写石灰的烧制,石灰面对烈火焚烧却是若等闲,突出了它的坚贞与顽强。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吗!虽然我们不能“粉身碎骨”,但我们要留住清白本色,要为人刚正不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是我最爱的诗。它在诗中表达了作者以身报国的宏伟报复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可是它在现实生活中又表达一种廉洁奉公,正直不阿,敢作敢为的高尚精神,使人不得不敬佩。于谦这个人也是如此,当英宗复位后,他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抄家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这就说明于谦不仅奉公守法,廉洁公正,而且还有热爱学习的好习惯。石灰吟这首诗是我最感动而且最敬佩的诗,我以后也要学习他这首诗的精神。宾县第一小学六年一班

石灰吟

石灰吟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百年前,一位年轻的士子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佳句,这也是他英雄一生的真实写照。

地点,北京,吏部门外。“廷益,如今王振在位,你一个地方官,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去受‘京察’,不妥啊!”一群大臣聚在宫门外,甚是关切地招呼一名脚下生风,着巡抚袍的中年人。

“不求人,心中无愧,何来之敬礼?”中年人怒目而视,自从“三杨”内阁解散,阉党得势,朝政越加腐败。对于那些认太监当爷爷、膝下无金的人,嫉恶如仇的他自然不肯,更不会送礼。

吏部,考功司大堂。“有无外敬?”堂官轻描淡写,好像是理所应当似的。“卑职听不明白,还望上官指点。”堂下人不卑不亢”“你!好,好,哈哈,好……”堂官气急反笑!很久没人敢这么对他说话了。巡抚也淡然地笑了,挥挥袍袖,走出这丑恶变相的官衙。他似乎听到堂官小声地对副手说:“区区巡抚,哼,干掉!”

几日后,是程序化的罢官:言官上奏弹劾,准批,锦衣卫来了,摘帽入诏狱……巡抚自始自终没有说一句,他庄重地脱掉官服,摘下官帽,套上枷锁,便毅然走进了熏臭、恐怖的诏狱——那里,有数不清的刑法,也有数不尽的人命……

在臭虫满地的牢房。中年人回顾自己短短的一生,从中进士,到下放地方当县官,他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收受过一分黑钱?有没有欺压过一次百姓?有没有助纣为虐、贪生怕死、不尽责任?良久的沉思后,是一声爽朗的大笑。行刑的锦衣卫经历(官名)不解:被打得头破血流,竟然还有心情大笑?他不会明白,因为,理想早离他远去。

而在皇宫内城,司礼监(宦官权力机构)大堂里,王振急的满头是汗。他手中是一封奏疏,晋王写的,要求释放一名诏狱中的巡抚。这已是朝廷几天来收到的第四封藩王来信了。自从前天关押了一名不起眼的巡抚后,天下人似乎疯了似的,先是山西、河南的大批民众、官吏赶来京城,跪在宫门口抗议,接着是那些尊贵的亲王频繁来信,随后是御史不要命的群骂,国子监学子的血书……这个太监头头儿,朝政实际掌控者,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巡抚,竟有这么大的能耐!

这个人,想杀他容易,但是,想消除影响,难!阉党整不起他!王振叹了口气,挥挥手,沉重地朝侍立一旁满脸媚笑的锦衣卫都督说:“放了,复职。”刹那间,脸上的意气风发不见了,他看到了夕阳,他甩掉了搀扶着他的手,跌跌撞撞地走出去,神情恍惚……

“于大人,我等都来看您了!”当中年人被几位同僚小心翼翼地从诏狱架出来时,迎接他的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做官的,也有经商、务农的……

“廷益,你要走的路还有很远,但你要记住,道义自在人间!”多少年过去了,中年人变老了,当年小小的巡抚,已然成为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从一品),正是他,力挽狂澜,拯救大明帝国于危难,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于谦!

注:本文已发表在《楚天都市报》

我喜欢的一首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极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都在写石灰,而实际上却句句在写人。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这些词汇语句映入我眼帘时,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作者于谦身为明代大臣,以身作则,精忠报国,清白做人。他以这首大气的七言绝句比喻自身,其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贞不屈,即使“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碎骨粉身”都无所畏惧,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高估品质:要清白做人。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石灰吟》。介休市宋古乡西段屯小学五年级

让我感动的诗

让我感动的诗诗很压韵,对仗,感觉调理很清晰,诗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明确,所以我很爱读诗,我却又偏爱一首诗,名叫于谦写的《石灰吟》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短短28个字,触动了我的心弦。原来,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很有名气的人,名叫于谦,于谦他为官正直,常常平反冤案,深受百姓的爱戴,但也得罪了不少朝廷中的人。明英宗时,瓦刺入侵,俘获了英宗,于谦建议立景帝,并亲自驻守北京,用他的顽强击退了瓦刺,使人民免受这些蒙古贵族的野蛮统治,使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但当英宗复位后,又叫小人挑拨,最后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不就是于谦这位英雄光明磊落和人格的写照吗?“千锤万凿出深山”石头需要千锤万凿才能开采出来,人才不就是,于谦这位英雄不就是一块最坚硬的石头吗?“烈火焚烧若等闲","石头"把熊熊烈火看成平平常常的事,那些个志士哪一个不是经过烈火的焚烧,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真正汉子?“粉身碎骨浑不怕”“浑'这个字完全凸显出那些志士面对困难,面对坎坷浑然不怕的气概,”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把作者的志向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被这正义的力量所感染,抒发出作者不怕牺牲,立志要做一个光明的人。我们要学习于谦这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这种立志做清白人的精神,作者不仅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号召大家,呼吁大家清清白白做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学校:涿州市双语学校班级:六(6)班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的感动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于谦写的。他淳朴忠厚,忘身忧国,性格刚强,深受百姓爱戴。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反冤狱,救灾赈荒。明英宗时,瓦刺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领兵团守北京,击退瓦刺,使人民免遭蒙古的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的不容易;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是在写烧炼石灰石,而是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对怎样的严峻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接下来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粉末,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首诗深深地感动了我,感动之余,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在的许多人没有奋斗目标,即使有也缺乏“粉身碎骨浑不怕”的精神,大都抱着“鸵鸟心态”觉得只要不去面对,“把头埋进沙子里”一切就万事大吉了,但事实恰恰相反,越是回避,困难就越多,即使是小的挫折也不敢去面对,渐渐地丧失了“若等闲”的心态,缺乏积极进取,努力创新。《石灰吟》无疑给这些人注射了一剂“强心剂”,使他们惊醒,从而发奋图强,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也深深地激励了我,要做一个“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当我细细品味这些诗句时,不由得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南宋诗人——文天祥。他的经典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石灰吟》的后两句在表达诗人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和人格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享文天祥的这首千古名诗: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东华二小五(2)班江云璨

让我感动的兵部侍郎———于谦

洪武三十一年,明帝国送走了它的创造者——朱元璋,但同时也诞生了未来帝国的拯救者——于谦。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有一次,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招选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书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任重担,就让于谦担任了兵部右侍郎的职位。我最欣赏于谦的地方,还是他的清正廉洁。于谦他不像宦官王振,肆无忌弹的招权纳贿。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的人,必须献上白银百两。但于谦不同,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也有人劝他带点特产回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而且于谦也非常有才华,十二岁就写下志诗《石灰吟》。像《荒村》、《平阳道中》、《观书》等诗作也流传下来。于谦因为平等待人,许多老百姓都很爱戴他,这就是一位令我感动的人———于谦。南京珠江路小学四(1)班

石灰赞

明代的大政治家、大诗人于谦曾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民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着首诗淋漓尽致地赞扬了看似平淡无奇的石灰,其中的金髓令人回味无穷。

石灰,来自石灰岩,它是由岩石经过煅烧而成的。今天,我之所以要赞扬石灰,是因为它源自平凡,而又不平凡。

他出自深山远壑之中。那里随处可见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它相貌平凡,甚至丑陋。但它品质坚硬、顽强,非同一般。制取石灰,头一道工序就是敲击和锤打,真可谓是“千锤万击出深山。”石灰的前身:岩石默默地承受迎面而来的沉重打击,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接着,它有在熊熊烈火中经受考验。尽管火焰越烧越旺,而它的品质却越来越高,意志更加坚强。

终于石灰闯过了重重难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建筑材料。

现在的高速公路、高楼大厦、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它在现代工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专家向建筑师的设计投以赞许的目光时,有没有想到如此周到的构想需要小小石灰的献身呢?大到上海的金茂大厦,小到老百姓的居住楼,怎么也少不了默默五闻的石灰。

时候的本身是白的,保持着朴素的本色。当你搬进新居时,凝望着洁白的墙面,心中肯定会感到“多么纯洁啊!”。

时间长了,你或许会忘记它,但是它美的本质却依然存在。

不要瞧不起那渺小的石灰。它的风骨丝毫不亚于长久以来被文人墨客歌颂的“梅、兰、竹、菊”。这时,我的脑海里又出现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佳句。当进社会,同样存在具有石灰精神的人,他们坚持自己正确的选择,在艰难困苦中,豪不退缩,迎难而上。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虽然石灰没有出众的外表,也没有显赫的出身,可却有如此高尚的品质,足以显示它的不平凡。我当然要为它高歌!

指导老师:老爸

两袖清风的于谦(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廉政小故事是“两袖清风的于谦”。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代清官,人称“于龙图”、“于青天”。 于谦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4岁就能赋诗、15岁成了秀才,被称为“神童”。于谦仰慕诸葛亮、文天祥等杰出人物,写诗赞颂他们报效国家、廉洁公正的操守,以他们为自己的楷模。正是在这些先贤精神的激励下,少年于谦立下“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宏志,17岁时他写下一首流芳百世的佳作《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于谦为官以“廉洁公正”闻名。“两袖清风”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进京办事,一些同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带上土特产,也是送个人情啊!”于谦听后,哈哈大笑,举起双袖风趣地说:“谁说我什么也没带?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一首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天朝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是“两袖清风”便作为为官清廉的成语而千古流传。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任兵部尚书,成为“救时宰相”,在国家危乱时力挽狂澜,可谓位高权重,但他仍过着衣无锦绣、食不兼味的简朴生活。他常言“钱多自古坏名节”、“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他外出时摈弃前呼后拥、耀武扬威的官场恶习,既无锣鼓旗仗、又无卫兵开道,深受百姓爱戴。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皇帝以“莫须有”罪名,将年届六十、清白一世的国之栋梁于谦杀害,重演了当年岳飞的悲剧。京城百姓无不失声痛哭、诅咒奸党。抄于谦家时,人们发现,这位一品大臣竟然“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 一位功业盖世的国之重臣竟清贫到这种地步,其德行操守不由令人肃然起敬!于谦死后被安葬在杭州。西子湖头,三台山麓,筑起了一座新坟,这座坟墓犹如一座壮丽的纪念碑,和岳飞墓遥相对应,为妩媚如画的西子湖平添了几分悲壮豪迈的英雄气魄。西湖有甲天下之美,有一首诗是这样赞美它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诗中的“岳于”指的是岳飞和于谦,说因为在西湖埋葬了这两位英雄,西湖才显得如此美。可见人的美名是可以与美景永存的。纵贯于谦一生,他毕生的心力、年华都化作了熊熊炭火,散发着光和热,骨气、灵魂经受了烈火的考验,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诺言。他那刚直不阿的精神,廉洁公正的高尚品质,一直受到后人们的怀念、崇敬、爱戴和拥护。六(5)班 陆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