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取得考场高分作文,在确保基础切入分的同时,还要在争取“发展等级分”上下功夫。“发展等级分”主要看“独到的视觉”、“鲜活的人事”、“真实的情感”、“哲理的思辩”、“别样的文采”、“优美的语言”、“工整的书写”等方面。

独到的视觉

独到的视觉,体现在思维的多角度上。例如,论证“爱国”角度:正常的思维角度:①爱国是公民的神圣使命②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③爱国不能盲目排外④爱国要从自我作起⑤爱国就不会为祖国的贫穷而悲观等。而有人将纯净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用字作为爱国的表现,这就是独到的视觉,写作口径小了,表达的却是大主题。

鲜活的人事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是作文题材的源泉。要善于捕捉生活、提炼和加工生活。例如,2004年甘肃某考生《父亲的布底鞋》:“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楞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了的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村祖上风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争了一回脸,咱村人脸上光彩……大家来送送娃儿……‘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作者写父亲当年考取大学离开村子去读书时的情景。通过爷爷和父亲面对全村人送行的活生生的细节描写,为下文写“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的事实伏一笔。文中无论是爷爷、父亲;还是村长、村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历历在目,让人动容。

真实的情感

真善美是衡量一篇佳作的试金石。特级教师喻旭初谆谆告诫:“文章内容要实实在在。写记叙类文章,不要胡编乱造,即使虚构,也应源于生活,能被人接受,不要过于‘另类’,写议论类文章,不要大话连篇,而应力求事例新鲜,说理充分。”专家的话说明了作文的真谛。例如,湖南考生这样写高考:“我爱这个六月,因为我们走到这个六月的路上,除了我们自己洒下的汗水,更有父母师长全身心的爱的浇灌。老师,还记得我们每一点进步带给您的喜悦吗?还记得我们的”屡犯旧错“带给您的焦急吗?还记得您为我们搜集最新高考信息而四处奔波吗?还记得您阅卷至凌晨的辛劳和您那因过分操劳而嘶哑的声音吗?谢谢您,敬爱的老师,请相信我们会在这个六月交给您一份最完美的答卷!爸爸,还记得您为了给我一个绝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而放弃了最爱的足球欧锦赛吗?妈妈,还记得您为模拟考中失败的我鼓气,用并不宽裕的开支为我买营养品吗?谢谢你们,亲爱的父母,我会在这个六月‘金榜题名’。这个充满着温馨的六月,我喜欢!”考生将“黑色六月”反弹琵琶,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爱”的心灵赞歌。

哲理的思辩

从哲学的角度,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然而事物又是多面的。因此,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例如,2005年福建卷作文题:以“一个圆圈”为题写一篇作文。首先。我们要根据文题所提供的图形已经提示的话语进行联想,从中找出与此有关系的文章或者心灵的感悟。从人生的轨迹而言,吴克诚《人生与碗》哲理散文给我们有所启发:“人生多么复杂,人生又何其简单,简单到只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条直线。一个动作是捧起碗,一个动作是放下碗。在捧起碗与放下碗的过程中,生命一点点的绚烂,又一点点的枯萎。当那只碗最后一次放下,永不被捧起的时候,生命也就戛然而止了。生命的线也因不在延伸而拥有了可以丈量的长度。”(《中学语文园地》卷首语2005年第6期)这里用捧碗与放碗形象地诠释了人的生与死的关系,用“碗”的“圆圈”轨迹与生命的直线的“长度”这一哲学命题,图解出活着和死了的两种不同的以及相同的价值取向,充满了哲理的思辩。

别样的文采

用小小说笔法来写记叙文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以某人某事为主,再兼取其他的人和事;也可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语),将多件事整合成某一件事。然后比较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某一个侧面。江苏考生《赤兔之死》,就塑造了一个以诚实为本的人格化了的“赤兔马”的形象,通过伯乐和赤兔马的对话来敷衍情节,将一个自编的寓言故事切合题旨地娓娓道来。这是用小说笔法来写的考场记叙文。应该强调:这样的文章虽然写的不是真人真事,但一定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另外,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议论文也可以采用杂文(文艺性议论文)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发表见解,品评时事。

优美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如果语言运用得好,内容也许就会妙笔生花: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叙述事件生动活泼,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不同的人生:“三分之一的菊花,我需要它的超脱;三分之一的古剑,我需要它的锐气;三分之一的酒,我需要它的‘难得糊涂’。于是,我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微笑着喝尽杯中酒,然后上路。”作者借菊花、古剑、酒三种意象,喻指人生的三种选择,象征了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可谓中国文化的“人生三味”。这一形象议论,充满文化品位和显豁的哲理。其文章的魅力,当数优美的语言。

工整的书写

写得一笔好字,犹如人的漂亮的外衣,甚至为人的第二副面孔。这也是作文得高分的要素之一。今年江苏率先将考生的作文扫描到电脑上批阅,这意味着对书写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我们要重视书写的训练。首先,要采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笔尖稍细的黑墨水钢笔)书写。这样,扫描效果好,黑白分明。其次,书写正确,不涂改,注意卷面整洁。最后,值得题及的是字的书写应占作文方格纸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字一定不要写得过大,否则,满目拥挤,破坏了行与行之间的疏朗之美。

热搜: 读书 课余生活 秋天 解读各大重点中学 高考加分政策简述 小升初全攻略 2012小升初大事记 小升初家长入门100问小升初简历全攻略 小升初考试真题区小升初占坑全攻略 提高小升初自主学习 中高考直通车仿句让写作变成填空题 作文如何避免三段式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中考作文破题思路 话题与材料作文100题 作文写作指导让作文语言“活起来” 高分作文写作技巧教你如何让作文更生动 考场作文每分必争小学作文训练反思 怎样培养作文创新能力 十月有奖征文比赛火热进行中![22期PK赛主题:诚信] [21期PK赛获奖名单]

[高璐个人文集] [李棋个人文集] [王君个人文集]

原创文章赏析>>更多[演讲稿] 祖国在我心中(684字) 畅江君[话题作文] 月是故乡明(987字) 董睿智[抒情散文] 青春絮语(737字) 顾婷婷[叙事作文] 难忘的军训(834字) 占艳 [话题作文] 寻找幸福(1257字) 徐雨榕[写景作文] 暑假赏江南(945字) 郗彤彤[抒情散文] 理想的力量(662字) 邓美娜[哲理散文] 幸福的颜色(841字) 欧晓铜 热点话题作文关于秋天的作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关于亲情的作文 关于感动的作文关于青春的作文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文章的内容如能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示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那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湖南益阳市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以《关心》为题作文,当不少考生把目光锁定在人类的亲情时,有位考生却把爱心投向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文章将“绿荫如盖的大地”、“浩瀚无垠的大海”、“交错分布的江河”分别喻为地球,“美丽的肌肤”、“蓝色的衣裳”和“奔流不息的血脉”并引入被喻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大片森林被焚烧而染上“炎症”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由于新知迭出,读者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双丰收。

2、以事出新

初中三年的学生生活常常进入考生的选材视野,但雷同者多,出新者少。而有些考生却能把眼光锁定在特殊日子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上,给人“人有我新”之感。浙江宁海市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以“明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考生取“明天”的引申义构思,有位考生却取“明天”的本义作文,拟题《明天就是中考》,记叙了“挤独木桥”的前一天老爸赠送“作战武器”派克笔、老妈熬出高能量食物小米粥和表哥提供新式手表三件事,并在“后记”中这样结束全文:“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动,已被小米粥填饱的肚子正在提供能量,nike在忠实地记录时间……”有的同学把叙事的笔触延伸到考场,更体现出所选角度之新。更有独具眼光的作者把叙述的时空就锁定在眼前的语文考场。2001年武汉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服务”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所叙时间变一般考生的“过去进行时”为“现在进行时”,自拟题目《谢谢您,护花使者》,叙述自己在语文考场上的两次意外(一次墨水用完,一次鼻子出血),两次得到“如慈母般”的穿白裙的监考老师的关心和鼓励的具体经过。文中的“护花使者”身份特殊,所处时空特殊,这些都闪耀着作者创新思维的火花,使“服务”这一文旨演绎得别具魅力。

3、以能出新

这里的“能”指某种特长或技能。如果你能选择“人无我有”的“能”作为题材,并在文中不断亮出有关此“能”的种种术语,那么阅卷老师的眼睛会为之一亮,你的文章也就会因此而脱颖而出。江苏南通市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以《我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位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下象棋的考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特长,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棋如人生”四字。文题将特长与哲理思考融于一体,已见出手不凡;行文时又以对比手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棋手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及其结局,由棋艺世界的副赢得失联想到生活之帆的顺逆进退,诸如“……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以增对手的傲气,灭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尔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陷阱,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俯首称臣为止”。这些体现技能的用语不时亮出,更使文章增添了创新的色彩。

4、以悟出新

以悟出新就是在文中展示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武汉考生写的《本店微笑服务》就是一例。文章描写“诚信商店”微笑迎宾、笑着问话、笑着介绍、笑着送别甚至笑着耍赖的种种细节,述说了“我”在“笑”的迷惑下被欺诈的经历。文章选材之新不仅体现在事件本身,更体现在作者精辟的理性思考。结尾处,作者不是一叹了之,而是由事而“悟”:“再美的微笑也掩盖不了商品的假冒伪劣本质,最好的服务莫过于保证商品的质量。”作者不是简单的否定“微笑服务”,而是在呼唤一种内外皆美的人文精神的回归。这样的感事悟理,视角新颖而不落俗套,给人启迪。

5、以情出新

情贵真,而真情是个性化的。围绕个性化的真情选材,便能以情动人。湖北荆州市2001年中考要求自拟题目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一词。有位考生拟题《我喜欢童年的竹林》,叙写在山区竹林里与小伙伴“摇雪”“觅果”“盖小屋”等生活片段,着重抒写了“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摇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这份独特的情。绵绵的乡情,充满自由欢乐和童趣的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一直流入读者的心田,使人久久难忘。因为这产生于山区竹林间的秋千下和小屋中的情味,个性色彩鲜明,是很多读者所未曾经感悟过的,因而是全新的、动人的。

[9—1]有一位老师在作文课上,画了这样一幅画:上面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太阳下是一把伞,伞下有一盆仙人球。要求学生根据这幅图画写一篇议论文。

导思: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对文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假如我们能在这方面推陈出新,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①大多数同学经过分析,可能会提炼出“过分的爱就是害”这样一个观点,虽然不算错,但总觉得有些肤浅。②如果你将“太阳”比作地方政府,将“伞”比作地方保护主义,将“仙人球”比作乡镇企业的假冒伪劣产品,从而揭示出“仙人球”之所以肆无忌惮,就是因为有“太阳”和“伞”的庇护,才得以屡禁不止,并泛滥成灾的道理。③也可以认为太阳象征法律,伞象征高官,仙人球象征不法分子。一些不法分子只所以会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就是因为有“伞”的保护,“伞”一旦被撕破,他们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样的立意,能不令人耳目一新?能不得到好评吗?

[9—2]“奥运会”“申奥”是2001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同时,由于申奥成功和中国决心在2008年举办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奥运会,“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奥运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其实,追述百年奥运史,中国人一直心系奥运。请以“奥运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导思:文体创新是写作出奇制胜的有效途径。抛弃通常使用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体裁,至少可以选用以下几种文体:①书信体,如让一个孩子向父母写一封信,恳求父母准许他去北京现场观看奥运会。②故事新编,让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复活”走进奥运会。③童话,如奥运会吉祥物的产生过程等等。当然,对某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事先有所了解,是运用得当的前提。

相关阅读: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扩续缩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虚实相应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结构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选材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构思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解说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一事一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景物情志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引议联结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描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有理有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拟题方法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应用写作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拓展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真切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文从字顺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自我修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审题技巧

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满分作文密码解读3

第三章明眸善睐亮全篇

——拟题篇[写作启示]

臭蛋何须尝

美国外交官佩奇曾当过编辑,在工作中他退回许多稿件。一天,他收到一位妇人的来信:“你上星期退还了我的短篇小说,我知道你没有读我的小说,因为我作了记号:把8、9、10这三页粘在一起,稿子退回来,这三面还粘在一起,我认为你很不应该,没有看我的稿子便退稿。”

佩奇复信说:“早餐时我打开一个鸡蛋,我不必尝便能知道它是坏的。”

给文章拟标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密码解读]

有人形象地把作文题目比作人的眼睛,确实再恰当不过了。一双眼睛顾盼生辉,人就显得精神俊秀,如果双目无神,人自然就萎靡不振了。作文也是如此,所以有“题好一半文”之说。尤其是在中考、高考中话题作文成为主流之后,拟题的意义更加重要。题目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文得分的高低。很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考试作文中图省事,顺手拿过“话题”做“文题”,造成“千篇一题”的现象。阅卷老师打开试卷,首先进入他视野的就是你的作文题,如果此时有一个亮丽的文题,一定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拟一个好的文题,就等于有了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同时,也等于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拟出新颖、简洁、醒目、有文采的标题呢?我们只要留心一下众多流光溢彩的中考佳作文题,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1、?善补题,以小见大。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体验”为话题,可拟《爱的初体验》、《生命的体验》、《体验孤独》、《体验长大》、《体验》等,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2、?巧点化,妙趣横生。此法指的是引用或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广告词等作为文题。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产生独特的魅力。如:

①“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②“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③“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个小鸟的心声》

④“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⑤“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⑥“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⑦“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⑧“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标题①②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标题③④和⑤分别引用和活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标题⑥⑦引用的都是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标题⑧则是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必然会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

3、?妙修辞,匠心独运。这种方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使文章锦上添花。如:

①“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②“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

③“生态”话题——《一只小鸟的自述》

④“故乡”1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

⑤“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

⑥“青春”话题——《长发长,短发短》

⑦“关爱”话题——《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⑧“环保”话题——《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

标题①,明喻;标题②,暗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生动形象。标题③,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标题④,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标题⑤,反诘,加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省。标题⑥,对偶,表意凝练,琅琅上口,抒情酣畅。标题⑦,双关,意味深长,启人深思。标题⑧,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又像一块磁石,吸引读者的心。

4、?新视角,别开生面。拟题不仅要恰当,更要新颖。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书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可以违反常情,如《苦难也是一笔财富》、《真想做个差生》、《我最需要一剂良药》等;也可展开想像,如《古莲家族的灭绝》、《灵魂的乞求》、《最后一只老虎》等这些文题就拟得很有穿透力,阅卷老师自然会“一见钟情”。

5、?设悬念,矛盾生疑。悬念就是疑团,文学上称之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让人虚惊一场,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让文题一反常规,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防盗门不防盗》;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小题大做,运用错觉制造悬念,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可以借用数字设悬,如以《1、3、5》抒写音乐情怀;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等。

6、?巧组合,中外交融。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英语单词或短语作为标题。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阅读的轻松感。如:

①“爱心”话题——《我的感觉,I am fine》

②“科技”话题——《How are you, E?mail》

③“电脑”话题——《因特网,my love》

④“生活”话题——《搞笑课堂 One and Tow》

⑤“幸福”话题——《Come on,给我感觉》

⑥“亲情”话题——《Modern,老妈》

⑦“青春”话题——《Crazy BABY(疯狂三个组)》

⑧“校园”话题——《女孩,Sorry》

标题①,付出爱心,即为永恒。标题②,面对科技,我心从容。标题③,网上风情,神奇无限。标题④,花样年华,花样心情。标题⑤,幸福感觉,越多越好。标题⑥,网上老妈,返老还童。标题⑦,激情飞跃,我心飞扬。标题⑧,青春花季,演绎浪漫。总之,以上这些标题形式活泼,散发出一股青春气息。

总的来说,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拟题,都应做到文题精练、醒目、新奇、生动且在话题之中,还要与所写文章文体一致。我们不能单纯为了拟题而拟题,在拟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在这个文题下能不能写出文章来,不要一味地标新立异,结果却给自己出了难题。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文贵“明眸善睐第一瞥”。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为我们自拟题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我们可不能轻易错过哟!

[教你一招]

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

拟题首先要审清文意。文题应符合话题作文的命题要求,这是拟题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文题要符合话题在内涵、范围、重点等方面的限制。拿到作文试题,一定要花三五分钟的时间把表述话题的文字、有关提示、注意等认认真真读两遍,把试题的内涵、范围、重点等理清楚,特别是要搞清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拟题要符合文体。文章体裁是文章行文的内在规范,对整个文章的结构、语言、题目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因此所拟的文题要与文章的体裁协调一致。这是拟题的另一个原则。

文章题目在达到两大基本要求后,要想让文题熠熠生辉,还要遵循以下原则,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遵循原则:①用语新奇,亮出文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②着意铺排,强化主旨,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③文题要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能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营造一种悠远而抒情的意境,引人遐思。④要尽量拟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有个性的文题,可以使人文思泉涌,有难以抑制的写作欲望和冲动。

避免误区:①表意不明如雾里看花;②题目太大,不便驾驭;③脱离话题,另起炉灶;④俗不可耐,了无新意;⑤千人一面,千篇一“题”;⑥冗长繁杂,没有个性,缺乏文采。

家庭·亲情写作指导及例文

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人,作为社会的人,首先并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亲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的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1)“家庭·亲情”这类话题还可延展为这些话题:母爱、父爱、手足情、单亲家庭、代沟等。

(2)可以说,每一个高考作文题都与我们的家庭、亲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从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吧,像“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包容”“语言与沟通”“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家庭教育”“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等等,哪一个都可以从家庭、亲情的角度构思,而且都有以此为内容的高考满分文出现。所以,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在备考高考作文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加倍重视对家庭、亲情素材的梳理与运用。或许,你会在考场上有一份意外的收获,在最关键的时候,亲情会助你一臂之力。因为,每一个阅卷老师都不会面对真情而无动于衷的,情感,这种人类最美好的精神具有无与伦比的美与冲击力。没有人能抵挡得住它的撞击。然而,你也必需得注意,亲情来不得半点虚假,情感决不能被编造所代替。所以,当我们准备用自己的笔去抒写丰富的家庭生活,表达美好的亲情的时候,你必须做到:写属于我的独特生活,独特才能真实,独特才能新颖,独特才能精彩!

(3)家庭、亲情这个话题是很大的,而要用800字写好一篇文章非得从小处入手不可,在考场上一定要学会“化大为小”。可采用层层缩小的办法,以此题为例,“亲情”这个话题,可划为几类,如母子、父子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孙之情等。可以再小到写父子之情,父子之情的表现方式很多,还需再次化小,要小到只写一件事,这件事一定要典型,然后集中笔墨写好这一件事,要写出波澜,写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再配以适当的抒情议论,文章就很有魅力了,切忌记流水帐。

(4)考场作文的素材怎样才能独特呢?唯有来自自己生活深处的东西才是独特的。还应注意,大多数人都有可能经历的事,即使真实,独特性却没有。写“亲情”,许多同学选择素材时常会落入一些俗套中,比如写自己大病一场、父母如何劳累,头发如何出现了白色,皱纹如何爬上了父母的脸庞。又比如写自己家境如何贫困,父母如何咬紧牙关供自己读书。此类素材尽管来自生活,但写的人太多,也就失去了感人的魅力。同学们要想一想,哪些是大家都可能经历的,哪些则是唯有我自己独有的,自己独有的东西,自然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这样的素材,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

【例文】

我爱我家

在我家,爸爸自称学识渊博,无所不能,人称“博学先生”;妈妈则以“万能太太”自居,而我,则是个地地道道的“乐天派”,无论大事小事,我都要笑上两声。我们一家三口凑到一块,屋里便是笑声四溢了。

话说这一天,“博学先生”一不小心把我的随身听弄坏了,无论什么磁带放进去,拿出来,肯定是被搅得乱七八糟。嘿嘿,这让我那个自称“无所不能”的老爸损伤了不少脑细胞,他翻烂了使用说明,按遍了所有能按的键,就是不起作用。于是他呆呆地望着我自言自语道:“完了,它又该进修理厂了……千古罪人呀……”正说着,妈妈迈着四方步,慢条斯理地走进屋来,拿起随身听,不屑一顾地看了几眼,打开盒,捣鼓起来,一会儿工夫,递给爸爸道:“给,好了。”爸爸望着她,哪肯相信,冷笑了两声,试探性地把磁带放了进去。刹那间,优美的音乐从里面“流”出,而且音质似乎比原来更好,我不禁拍手称绝,再看看爸爸,他惊讶地望着妈妈,眼睁得滴溜圆,我真担心他的眼球会从眼眶里掉了出来。“好了,作为答谢,你洗一个星期的碗吧!”“万能太太”打着官腔道。“好,好”。爸爸一边作答,一边放下手中的随身听,走进厨房,洗碗去了。

不一会儿,妈妈哼着小调,走出屋来,见了我,高兴地唱道:“这周有人洗碗啦……”“好啦!唉,妈,你怎么修好的?”妈妈立刻闭上嘴,一甩头发,一扬眉毛——“保密”。

作文指导:考场作文每分必争

要想取得考场高分作文,在确保基础切入分的同时,还要在争取“发展等级分”上下功夫。“发展等级分”主要看“独到的视觉”、“鲜活的人事”、“真实的情感”、“哲理的思辩”、“别样的文采”、“优美的语言”、“工整的书写”等方面。

独到的视觉

独到的视觉,体现在思维的多角度上。例如,论证“爱国”角度:正常的思维角度:①爱国是公民的神圣使命②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③爱国不能盲目排外④爱国要从自我作起⑤爱国就不会为祖国的贫穷而悲观等。而有人将纯净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用字作为爱国的表现,这就是独到的视觉,写作口径小了,表达的却是大主题。

鲜活的人事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是作文题材的源泉。要善于捕捉生活、提炼和加工生活。例如,2004年甘肃某考生《父亲的布底鞋》:“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楞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了的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村祖上风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争了一回脸,咱村人脸上光彩……大家来送送娃儿……‘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作者写父亲当年考取大学离开村子去读书时的情景。通过爷爷和父亲面对全村人送行的活生生的细节描写,为下文写“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的事实伏一笔。文中无论是爷爷、父亲;还是村长、村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历历在目,让人动容。

真实的情感

真善美是衡量一篇佳作的试金石。特级教师喻旭初谆谆告诫:“文章内容要实实在在。写记叙类文章,不要胡编乱造,即使虚构,也应源于生活,能被人接受,不要过于‘另类’,写议论类文章,不要大话连篇,而应力求事例新鲜,说理充分。”专家的话说明了作文的真谛。例如,湖南考生这样写高考:“我爱这个六月,因为我们走到这个六月的路上,除了我们自己洒下的汗水,更有父母师长全身心的爱的浇灌。老师,还记得我们每一点进步带给您的喜悦吗?还记得我们的”屡犯旧错“带给您的焦急吗?还记得您为我们搜集最新高考信息而四处奔波吗?还记得您阅卷至凌晨的辛劳和您那因过分操劳而嘶哑的声音吗?谢谢您,敬爱的老师,请相信我们会在这个六月交给您一份最完美的答卷!爸爸,还记得您为了给我一个绝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而放弃了最爱的足球欧锦赛吗?妈妈,还记得您为模拟考中失败的我鼓气,用并不宽裕的开支为我买营养品吗?谢谢你们,亲爱的父母,我会在这个六月‘金榜题名’。这个充满着温馨的六月,我喜欢!”考生将“黑色六月”反弹琵琶,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爱”的心灵赞歌。

哲理的思辩

从哲学的角度,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然而事物又是多面的。因此,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例如,2005年福建卷作文题:以“一个圆圈”为题写一篇作文。首先。我们要根据文题所提供的图形已经提示的话语进行联想,从中找出与此有关系的文章或者心灵的感悟。从人生的轨迹而言,吴克诚《人生与碗》哲理散文给我们有所启发:“人生多么复杂,人生又何其简单,简单到只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条直线。一个动作是捧起碗,一个动作是放下碗。在捧起碗与放下碗的过程中,生命一点点的绚烂,又一点点的枯萎。当那只碗最后一次放下,永不被捧起的时候,生命也就戛然而止了。生命的线也因不在延伸而拥有了可以丈量的长度。”(《中学语文园地》卷首语2005年第6期)这里用捧碗与放碗形象地诠释了人的生与死的关系,用“碗”的“圆圈”轨迹与生命的直线的“长度”这一哲学命题,图解出活着和死了的两种不同的以及相同的价值取向,充满了哲理的思辩。

别样的文采

用小小说笔法来写记叙文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以某人某事为主,再兼取其他的人和事;也可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语),将多件事整合成某一件事。然后比较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某一个侧面。江苏考生《赤兔之死》,就塑造了一个以诚实为本的人格化了的“赤兔马”的形象,通过伯乐和赤兔马的对话来敷衍情节,将一个自编的寓言故事切合题旨地娓娓道来。这是用小说笔法来写的考场记叙文。应该强调:这样的文章虽然写的不是真人真事,但一定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另外,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议论文也可以采用杂文(文艺性议论文)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发表见解,品评时事。

优美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如果语言运用得好,内容也许就会妙笔生花: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叙述事件生动活泼,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不同的人生:“三分之一的菊花,我需要它的超脱;三分之一的古剑,我需要它的锐气;三分之一的酒,我需要它的‘难得糊涂’。于是,我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微笑着喝尽杯中酒,然后上路。”作者借菊花、古剑、酒三种意象,喻指人生的三种选择,象征了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可谓中国文化的“人生三味”。这一形象议论,充满文化品位和显豁的哲理。其文章的魅力,当数优美的语言。

工整的书写

写得一笔好字,犹如人的漂亮的外衣,甚至为人的第二副面孔。这也是作文得高分的要素之一。今年江苏率先将考生的作文扫描到电脑上批阅,这意味着对书写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我们要重视书写的训练。首先,要采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笔尖稍细的黑墨水钢笔)书写。这样,扫描效果好,黑白分明。其次,书写正确,不涂改,注意卷面整洁。最后,值得题及的是字的书写应占作文方格纸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字一定不要写得过大,否则,满目拥挤,破坏了行与行之间的疏朗之美。

热搜: 读书 课余生活 秋天 解读各大重点中学 高考加分政策简述 小升初全攻略 2012小升初大事记 小升初家长入门100问小升初简历全攻略 小升初考试真题区小升初占坑全攻略 提高小升初自主学习 中高考直通车仿句让写作变成填空题 作文如何避免三段式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中考作文破题思路 话题与材料作文100题 作文写作指导让作文语言“活起来” 高分作文写作技巧教你如何让作文更生动 考场作文每分必争小学作文训练反思 怎样培养作文创新能力 十月有奖征文比赛火热进行中![22期PK赛主题:诚信] [21期PK赛获奖名单]

[高璐个人文集] [李棋个人文集] [王君个人文集]

原创文章赏析>>更多[演讲稿] 祖国在我心中(684字) 畅江君[话题作文] 月是故乡明(987字) 董睿智[抒情散文] 青春絮语(737字) 顾婷婷[叙事作文] 难忘的军训(834字) 占艳 [话题作文] 寻找幸福(1257字) 徐雨榕[写景作文] 暑假赏江南(945字) 郗彤彤[抒情散文] 理想的力量(662字) 邓美娜[哲理散文] 幸福的颜色(841字) 欧晓铜 热点话题作文关于秋天的作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关于亲情的作文 关于感动的作文关于青春的作文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文章的内容如能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示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那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湖南益阳市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以《关心》为题作文,当不少考生把目光锁定在人类的亲情时,有位考生却把爱心投向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文章将“绿荫如盖的大地”、“浩瀚无垠的大海”、“交错分布的江河”分别喻为地球,“美丽的肌肤”、“蓝色的衣裳”和“奔流不息的血脉”并引入被喻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大片森林被焚烧而染上“炎症”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由于新知迭出,读者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双丰收。

2、以事出新

初中三年的学生生活常常进入考生的选材视野,但雷同者多,出新者少。而有些考生却能把眼光锁定在特殊日子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上,给人“人有我新”之感。浙江宁海市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以“明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考生取“明天”的引申义构思,有位考生却取“明天”的本义作文,拟题《明天就是中考》,记叙了“挤独木桥”的前一天老爸赠送“作战武器”派克笔、老妈熬出高能量食物小米粥和表哥提供新式手表三件事,并在“后记”中这样结束全文:“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动,已被小米粥填饱的肚子正在提供能量,nike在忠实地记录时间……”有的同学把叙事的笔触延伸到考场,更体现出所选角度之新。更有独具眼光的作者把叙述的时空就锁定在眼前的语文考场。2001年武汉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服务”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所叙时间变一般考生的“过去进行时”为“现在进行时”,自拟题目《谢谢您,护花使者》,叙述自己在语文考场上的两次意外(一次墨水用完,一次鼻子出血),两次得到“如慈母般”的穿白裙的监考老师的关心和鼓励的具体经过。文中的“护花使者”身份特殊,所处时空特殊,这些都闪耀着作者创新思维的火花,使“服务”这一文旨演绎得别具魅力。

3、以能出新

这里的“能”指某种特长或技能。如果你能选择“人无我有”的“能”作为题材,并在文中不断亮出有关此“能”的种种术语,那么阅卷老师的眼睛会为之一亮,你的文章也就会因此而脱颖而出。江苏南通市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以《我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位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下象棋的考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特长,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棋如人生”四字。文题将特长与哲理思考融于一体,已见出手不凡;行文时又以对比手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棋手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及其结局,由棋艺世界的副赢得失联想到生活之帆的顺逆进退,诸如“……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以增对手的傲气,灭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尔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陷阱,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俯首称臣为止”。这些体现技能的用语不时亮出,更使文章增添了创新的色彩。

4、以悟出新

以悟出新就是在文中展示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武汉考生写的《本店微笑服务》就是一例。文章描写“诚信商店”微笑迎宾、笑着问话、笑着介绍、笑着送别甚至笑着耍赖的种种细节,述说了“我”在“笑”的迷惑下被欺诈的经历。文章选材之新不仅体现在事件本身,更体现在作者精辟的理性思考。结尾处,作者不是一叹了之,而是由事而“悟”:“再美的微笑也掩盖不了商品的假冒伪劣本质,最好的服务莫过于保证商品的质量。”作者不是简单的否定“微笑服务”,而是在呼唤一种内外皆美的人文精神的回归。这样的感事悟理,视角新颖而不落俗套,给人启迪。

5、以情出新

情贵真,而真情是个性化的。围绕个性化的真情选材,便能以情动人。湖北荆州市2001年中考要求自拟题目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一词。有位考生拟题《我喜欢童年的竹林》,叙写在山区竹林里与小伙伴“摇雪”“觅果”“盖小屋”等生活片段,着重抒写了“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摇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这份独特的情。绵绵的乡情,充满自由欢乐和童趣的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一直流入读者的心田,使人久久难忘。因为这产生于山区竹林间的秋千下和小屋中的情味,个性色彩鲜明,是很多读者所未曾经感悟过的,因而是全新的、动人的。

[9—1]有一位老师在作文课上,画了这样一幅画:上面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太阳下是一把伞,伞下有一盆仙人球。要求学生根据这幅图画写一篇议论文。

导思: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对文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假如我们能在这方面推陈出新,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①大多数同学经过分析,可能会提炼出“过分的爱就是害”这样一个观点,虽然不算错,但总觉得有些肤浅。②如果你将“太阳”比作地方政府,将“伞”比作地方保护主义,将“仙人球”比作乡镇企业的假冒伪劣产品,从而揭示出“仙人球”之所以肆无忌惮,就是因为有“太阳”和“伞”的庇护,才得以屡禁不止,并泛滥成灾的道理。③也可以认为太阳象征法律,伞象征高官,仙人球象征不法分子。一些不法分子只所以会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就是因为有“伞”的保护,“伞”一旦被撕破,他们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样的立意,能不令人耳目一新?能不得到好评吗?

[9—2]“奥运会”“申奥”是2001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同时,由于申奥成功和中国决心在2008年举办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奥运会,“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奥运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其实,追述百年奥运史,中国人一直心系奥运。请以“奥运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导思:文体创新是写作出奇制胜的有效途径。抛弃通常使用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体裁,至少可以选用以下几种文体:①书信体,如让一个孩子向父母写一封信,恳求父母准许他去北京现场观看奥运会。②故事新编,让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复活”走进奥运会。③童话,如奥运会吉祥物的产生过程等等。当然,对某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事先有所了解,是运用得当的前提。

相关阅读: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扩续缩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虚实相应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结构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选材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构思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解说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一事一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景物情志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引议联结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描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有理有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拟题方法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应用写作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拓展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真切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文从字顺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自我修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审题技巧

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