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读书。

这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发出的一则不收学费、膳宿费也很低、毕业后即可担任教师的招生广告,引起了他的兴趣。一年前,他考入全省高等中学的试题就是《民国肇造,百废待兴,教育、实业何者更为重要》,他以梁启超的“以教育为主脑”之说立意下笔。现在,再三权衡,觉得自己将来还是最适合当教师。

一九一三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四师是春季开学,一师是秋季开学,因此他重读了半年预科,到一九一八年暑期在一师毕业,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长沙南门外妙高峰下,面对着滔滔北流的湘江:东侧靠着粤汉铁路。隔江望去,西岸是郁郁葱葱的岳麓山。周围的大自然环境是那么优美。经常驰过的火车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又不时传来时代的气息。

第一师范创建于一九○三年,最初称湖南师范馆,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Ы惭У某南书院。同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只有一江之隔。一九一二年改称现名。它的规模、教师力量和设备,都是毛泽东以往读过的几所学校所不能比拟的。校章规定的教育方针“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义”,即“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各种教授应提倡自动主义”,很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学校还先后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与毛泽东差不多同时,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第一师范,其中有蔡和森、张昆弟、陈章甫、罗学瓒、周世钊、李维汉、萧子升、萧子?У取1纠匆咽切悴牛?让?蠖?笫?咚甑暮叔衡,也一起考了进来。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

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毛泽东进入一师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皇朝变成了共和,中国却并未由此获得新生。人们在革命前所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不仅没有到来,相反,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恢复帝制,张勋又演出复辟闹剧,各路军阀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严峻的现实不允许人们长期沉浸在迷惘之中。新的一代在探索着新的出路。

毛泽东当时还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他为自己规定的读书目的是什么呢?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诸如将来要当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①。一九一五年九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这以前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说:“齑其躬(意思是:即便自己粉身碎骨)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字华生,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一九○三年留学日本,改名怀中,意思是身在异邦,心系中土。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以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的博学和高尚人格,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在自己的周围。

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而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他总是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

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假期里有时也放弃回家的机会,到板仓杨宅请教。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一九一四年,毛泽东和同学们曾组织一个哲学小组,还请杨先生担任指导。师生之间,相交甚深。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七月给友人的信中说:“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

这对青年毛泽东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难以磨灭的。

杨昌济在长沙的学生先后以千百计,他最欣赏的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一九一五年四月五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对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看来,杨昌济一开始便把这个学生看作“异材”的。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一九一五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从四月到八月,毛泽东共去拜访了黎锦熙近二十次。九月,黎离湘赴京,在教育部做教科书特约编辑员。两人仍书信不断,相交介乎师友之间。黎很看重他,在这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两人略同,皆可大造”。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序,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①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时代思想家的著作,从二十四史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全集》,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七十七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包括人格修养和智慧,对青年毛泽东都留下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很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对书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他当时有许多种笔记本,包括听课的,自学的,摘抄的,随感的和日记等,积了有好几网篮。后来送回韶山存放。一九二九年国民党军阀何键派人到韶山抄他的家,族人听到风声,就把它们连同毛泽东存放的书籍报刊一起烧掉了。一位塾师先生从火堆里抢出两册教科书和一个笔记本。

幸存的这个笔记本,是一个九行直格本。前面有他手抄的屈原《离骚》、《九歌》,后头毛泽东把它题为《讲堂录》,是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的听课笔记,也间有读书札记。主要是修身和国文两门课的内容。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

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重内圣之道的理学,和重外王之术的实学,在湖南交织扎根。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在近代以来成为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有贺长龄、陶澍、魏源一批人,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倡导变革。在维新运动中,出现了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变法志士。辛亥革命时期,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禹之谟等更走在前列。这一批又一批的人物,绝大多数曾就读于岳麓书院。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对湖南学风有着巨大影响。他是湖南衡阳人,早年就学于岳麓书院,晚年因隐居在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他著述宏富,在学术上能独树一帜,富于批判精神。他崇尚实学,主张“理依于气”,强调“行”在认识过程的作用,颇能开一代风气之先。

近代湖南,还出了一个曾国藩,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兴将相”集团,包括胡林翼、左宗棠、罗泽南、曾国荃等。他们也都曾受教于岳麓或城南书院。一方面执守理学,同时又师承王船山的实学。曾国藩便着力传刻《船山遗书》,糅和理学与实学,贯通内圣和外王。他镇压太平天国时打着“保卫名教”的旗号,同时又严格地整军治政。他还是早期洋务活动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

一心修学储能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他一跨进一师大门,就体会到这种特殊的气氛。每逢集会,学生们就高唱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杨昌济也是岳麓书院的毕业生。在他的倡导下,研究船山学问在一师成为风气。毛泽东尤其用功,还经常到杨的好友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课。同时,还细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讲堂录》里抄写了好些曾国藩的话,如:“涤生(“涤生”是曾国藩的号——引注)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看来,他很赞成扎实、厚重的人生风格。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曾国藩还是个既“传教”又很能“办事”的人物。稍后,他在一封信中同时提到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几个近代风云人物,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①。

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

这个命题出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本意是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一九一六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这四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自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解释,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

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沿着注重实际的路子吸吮传统思想中的优秀遗产。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王夫之“行先知后”的学说,颜元的“心中思想,口中讨论,尽有千万义,不如身行一理之事”的观点,都影响着毛泽东。他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还特别说到顾炎武,推崇他“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一九一七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湖南俗话,称“游学”为“打秋风”。指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口,形同乞丐。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为了纪念这次旅行,他和萧子升还换上游学时的草鞋短褂,到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在一师期间,他总共花了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的课堂并不平静。

一九一五年一月,日本以赞助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吞噬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于五月七日发出最后通牒。五月九日,袁世凯政府复文表示基本接受。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名《明耻篇》。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这时,与毛泽东过从甚密的易永畦同学因病去世了。五月二十三日,学友会为他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这是首长达四十行的五言古风,也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留下手迹的最早诗作。它同《明耻篇》封面题词一起,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民族危艰的沉重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学子抱负。外患常同内政相联系。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开始复辟帝制。杨度等出面网罗名士,组织筹安会。湘中一度风传在京谋职的黎锦熙也被拉了进去。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九日写去一信:“方今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当龙潜不见,以待有为,不可急图进取”,还劝黎离开北京这块“腐臭之地”,“急归无恋”。后来弄清了这是误传,他才如释重负,又驰函致歉。

反袁声浪日益高涨,就连昔日主张君主立宪的康有为、梁启超、汤化龙也起而响应。毛泽东当时担任校学友会文牍,主持把三人有关时局的言论编印成《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在校内外广为散发。已从一师毕业的陈昌在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八时接润之兄书,并承赐《汤康梁先生之时局痛言》一本。”

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控制着北京政权。曾参与策划护国战争的梁启超,转而致力于南北和解,以防事久引发革命危机。毛泽东对袁世凯称帝深恶痛绝,但对袁氏所培植和依赖的北洋军阀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而很赞成梁氏的主张。六月下旬,他赶回韶山看望病卧在床的母亲,因南方军队在银田寺一带骚扰,被阻隔途中,越发认为政局应该稳定。

七月十八日和二十五日,他两次写信给萧子升,陈述对时局的看法。他说:“国局自上月三十日约法、国会、内阁三大问题解决后,南方相继取消独立,撤除军务院,渐趋统一。此由于南部诸英之深明大义,和段氏之中枢斡运,黎公之至诚感人,其力尤多。……中央举措,究可佩服。”这里,他把段祺瑞、黎元洪反袁的“南部诸英”列在一起来称赞。

湖南人这时驱逐了袁世凯任命的都督汤芗铭。他列举驱汤后的一些消极现象,诸如“暴徒乘机报复”,“自推长官”,无视中央而不得统一等,忧心忡忡地觉得“湘省之祸,比之辛亥为烈”,“杀机一起,报复未已。法兰西之祸,最为可惧,不意此次竟演此恶剧”。看来,在反袁前后,毛泽东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还处于彷徨时期,露出了后来一度信奉过的“无血革命”的端倪。

当时,国内报刊传出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将要改组的消息。大隈重信是制造《二十一条》的罪魁,许多人希望他下台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会有所改善。毛泽东却在七月二十五日给萧子升的信中说:“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而且断言: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砺以待日本”。

一九三七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这位二十四岁的师范生果然言中。

如果把毛泽东在一师的学习生活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那么,一九一六年正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前期,他更多地关注传统典籍。后期,他把重点放在哲学、伦理学上,社会实践也更加广阔和丰富了。不管在前期还是后期,他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救济时危的真理,可是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和当时的思想界状况是息息相通的。辛亥革命后几年的痛苦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件好事。旧的路子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道路。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惊醒了世人。许多人认识到,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和巩固,关键是缺少一场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先觉者们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也是一个根本原因。这样,先进分子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思想文化领域,主张着重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一九一五年九月,辛亥革命时当过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他撰文强调,“伦理的觉悟是吾人最后之觉悟”①。

这就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由来。

很快,在《新青年》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先进青年。这个杂志及其撰稿人的文章,铸造了一代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旧式士大夫的新人。

在《新青年》众多的读者和追随者中,就有毛泽东。当时,杨昌济为这个杂志写文章,还向学生们推荐这个杂志。毛泽东的同窗好友周世钊发现,毛泽东读了《新青年》后,“读韩文杜诗的兴趣降低了”①。毛泽东自己后来也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一时成了我的楷模。”②毛泽东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觉得“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要改变这种状态,须“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因为哲学便于研讨思想,伦理学便于阐发道德,“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③。这样,改造哲学、伦理学,就同变化民质、改造国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了。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是相当普遍的。

一九一七年前后,毛泽东读了不少哲学、伦理学书籍。在哲学和伦理学之间,他更有兴趣的是伦理学。在他看来:“伦92二、师范生

③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摘自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馆藏资料。45

理学是规定人生目的及达到人生目的的方法之科学。”①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的日记里记载,“余借毛君泽东手录西洋伦理学七本,自旧历六月底阅起,于今日阅毕。”这里说的是杨昌济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毛泽东把它十分工整地抄录下来。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到次年第一学期,杨昌济给学生们讲授伦理学,采用的课本是十九世纪德国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该书由蔡元培从日文转译过来,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三年出版,约十万字。毛泽东除认真听讲外,细读了这本书,用红黑两色画了大量的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叉等符号。还在书中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绝大多数是抒发自己的哲学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以及对原著的引申或批判,小部分是对原著的赞同语和章节提要。他批阅的这本书后来被一位同学借去,直到一九五○年,托周世钊还给了毛泽东。

他当时为什么这样下工夫去读这本书?毛泽东从周世钊手里接过它时,有过解释。他说: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

毛泽东贯穿《伦理学原理》的批语的基本观点,是哲学上的二元论。他说得很明白:“一人生死之言,本精神不灭、物质不灭为基础(精神物质非绝对相离之二物,其实即一物也,二者乃共存者也)。”①他认为,事情有的是发生于自然的,有的是得之于人为的。后来他说自己早年信奉过康德的心物二元论,大概就是指这样的观点。

二元论的特征是调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青年毛泽东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自然观方面,他说:“凡自然法则者,有必然性”,“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吾人之心灵本之自然,其范围有限,安能有一毫之创作”。这是他从原来接受的唯心主义观念中逐渐解脱出来、走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二元论的通病,是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便作出唯心的解释。毛泽东也是这样。他说:“实则全世界文明历史之生活,乃皆观念之所管辖也”;“观念造成文明,诚然,诚然。”

如此强调主观观念的决定作用,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有它的必然性。知识界中推崇思想革命的社会时尚,本身就容易夸大精神的作用,过分强调主观对改造社会的能力;再加上毛泽东本人长期以来耳濡目染的,主要是孔、孟、程、朱、陆、王以及新康德派、新黑格尔派的思想。杨昌济说自己以《伦理学原理》为教本,“所讲不限于西洋之伦理学说,中国之先儒如孔、孟、周、程、张、朱、陆、王及王船山之学说,亦间取之”②。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陆(九渊)、王(守仁)学派13二、师范生

②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页。

毛泽东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同此。

47

更为杨昌济推重,毛泽东当然也受到熏陶。他常和蔡和森、张昆弟等讨论宋明理学,研读过朱熹编的《近思录》、《四书集注》和《朱子语类》等,对朱熹、王守仁都很佩服。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便常用这些观点来作比较,发挥原著的一些论述。诸如“孟轲之义内,王守仁之心即理,似均为直觉论”;“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等等。

中国近代社会正处在空前剧烈的变动中,旧的传统秩序渐趋崩溃,外患内乱迭起相承,政治舞台风云变幻,这就使“尚动”“主变”成为人们寻找出路的重要倾向。这个时代特点同样体现在毛泽东的探索中,并蕴含着浓厚的辩证法色彩。一九一七年,他曾提出“天地盖唯有动而已”①的观点。在《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他写道:“此世界中变化万殊。”还把它运用到人类社会的考察当中,说历史从来就是一个治乱交替的过程,声称特别喜欢战国七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那些“事态百变,人才辈出”的时代。认为:“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用这个观点看当今中国,他说:“国家有变化,乃国家日新之机,社会进化所必要也。”对于中国社会,他的意思是“必须再造”,再造的办法,是“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因此,“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字里行间,洋溢着改造社会的乐观激情。他后来从大乱求大治的想法,看来是早有伏笔的。

在“动”中求变、求新,其内在依据是什么呢?毛泽东当时特别重视两个概念。一个是“差别”。他说:“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别比较而现”,如阴阳、上下、大小、彼此、好恶、美丑、是非、正反、明暗、胜负等等。“无此差别相,即不能构成历史生活。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另一个概念是“抵抗”,即各种差别引起的压力和反抗。毛泽东特别赞同泡尔生提出的世界一切事业和文明“无不起于抵抗决胜”的观点,称其“无抵抗则无动力”的论述,是“至真之理,至彻之言”。他热情洋溢地写道:“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他过去那种向往社会“大同”境界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觉得即使人们真的进入了“大同”社会,“亦必生出许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把“差别”、“抵抗”这两个概念,和“动”、“变”及“成毁”联系起来,表明毛泽东当时的认识已接近矛盾构成事物并实现转化的辩证法观点,还多少同社会历史发展有所联系。他后来关于矛盾普遍性的理论,大体也滥觞于此。

五四前期,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个最突出的根本点,就是首先要把握住事物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它的意思,是在面对万千事物时,要从大处着眼,首先抓住它的根本。把根本抓住了,其他枝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以后,他也常强调要善于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而在当时,他心目中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很有些像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目中的“道”(老子)、“理式”(柏拉图)、“绝对精神”(黑格尔),总之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朱熹就曾说万事万物皆源于“一本”,“大本不立,小规不正”。杨昌济讲课时,也特别强调,“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皆由此大原则而生,吾人当神思默会,洞晓此大原则,此所谓贯通大原也。”①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给北京的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集中表述了对“本原”的看法。

他把“本原”通俗地说成是“宇宙之真理”,认为它是支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拯救中国,也必须从寻求本原开始。他表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里,自己“只将全副工夫,向大本大原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这样,毛泽东开出了自己的救国药方:“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这封信是了解早年毛泽东的思想的珍贵资料。八月三十一日,黎锦熙收到信后,在日记里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把“本原”落实到“人心”上面,就是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建设。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把自己这时的主张概括为两个,一个是“精神上之个人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

针对封建专制和束缚个性的三纲五常的旧道德,主张个人主义,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毛泽东写道:“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始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他认为,人类的目的在实现自我。但他在个人主义前面加上“精神”两个字,却有他自己的特色。这种个人主义强调“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力求达到最高境界,使“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正鹄”不能只是“纯然利己”,而是应该实现的理想和价值。例如,看到自己所爱的人有难,关键的时候,“宁可使自己死,不可使亲爱之人死。如此,吾情始浃,吾意始畅”。否则,自己的生活就不完满,就“未达正鹄”。依此类推,“古今之孝子、烈妇、忠臣、侠友、殉情者、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他甚至极端地说:“予谓人类只有精神之生活,无肉体之生活。”这种理解,已经超出了西方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原义,包含着新道德观的萌芽。

关于“现实主义”。毛泽东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能脱离现实去追求虚幻的理想和价值,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我”。他说:“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一方面,他反对空谈,“凡吾思想之所及,吾皆有实行之义务”;另一方面,他又强调道德行为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反对盲目动作。毛泽东写道:“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极高”是指追求独立不羁。“极卑”是指我终究又“一毫跳不出此自我以外之世界”。这个矛盾,他已觉察到了,但一时还不能完整地加以说明。

毛泽东在哲学、伦理学的王国里寻觅着、遨游着。他从中外文化里汲取营养,又闪烁着他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智慧之光。他这个时候并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宇宙之真理”。夸大精神力量的唯心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无疑占有很大比重。这期间,他还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作文,深受杨昌济的赞赏,得了一百分。

但他这时的思想并没有定型,还在探索过程中。当他写下《伦理学原理》批注时,他在给黎锦熙的信中说道:“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然未定。”既然还“茫然未定”,就得继续向前探索。在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中,这类状况是常见的。由于他坚持把改造社会、匡济民族危亡作为出发点来进行理论探索,决定了他思想中的积极方面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他坚持一种从我做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在进行理论探索的时候,一直特别注重自我思想修养的磨练。

毛泽东从来把读“无字之书”看得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或许,他当时的实际活动比保存下来的几篇文字表现得更富有个性和朝气,对他以后思想发展产生的作用也许也更大。

说来很有趣,毛泽东这样一位后来举世注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却是体育论文。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新青年》上刊载了一篇《体育之研究》,全文约七千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个“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是杨昌济把他的文章推荐给陈独秀的。他在文章里开宗明义,把体育和国力联系起来,说:“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他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在中学和中学以上,应该实行德、智、体“三育并重”。针对重文轻武的颓风,他提出一个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因为体育锻炼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许多好处,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可以说,《体育之研究》主要不是对体育这个运动形式的研究,毛泽东是想借此提倡武勇世风和充满朝气的奋斗向上的人生观。这期间,他在日记里写下了后来十分著名的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还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编的一套体操。他当时采用的锻炼项目很多,如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

所谓风浴,张昆弟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记里记载:“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概。”所谓雨浴,有一个夏天的夜晚,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毛泽东一个人爬上岳麓山顶,再返回来。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中所说“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的情趣。

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挥臂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同班好友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①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毛泽东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他在《讲堂录》的笔记中就写下:“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陆象山曰:激励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无非使心地光明)。”以后,在他的一生中确实一直表现出那种坚忍不拔、冲破重重阻力、一往无前的惊人毅力,而这种惊83毛泽东传(1893-1949)

①毛泽东1958年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的批语。所引这段话,是对《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一句的解释。

54

人的毅力又是建立在对事情能“见得透”的基础上的。这是他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常对人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同学们用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毛奇”。毛奇(molkt)是普鲁士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一九一七年六月,一师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近二十个项目。全校有四百多名学生参加,当选者三十四人,毛泽东得票最高。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胆识”一项,则为他所独有,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

毛泽东的胆识,半年后有过一次受到众口称赞的显露。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从湖南衡宝一线沿铁路线向北溃退。长沙市民很是惊慌。一师位于南郊,靠近粤汉铁路,是溃军必经之地,随时可能遭受劫掠。学校当局准备将师生疏散到城东暂避。担任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提出,可以让正在受军事训练的学生自愿军负责守卫。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一些零散溃兵途经校门口,都不敢轻易闯入。十八日,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溃军因为不知长沙的虚实,在一师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把几百个学生自愿军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分布到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由他们鸣枪呐喊,学生自愿军大放鞭炮。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本来就张皇失措的溃兵不敢抵抗。毛泽东便派人去交涉,他们全部缴了枪。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

对毛泽东来说,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他的大胆却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对情况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同班同学邹蕴真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回答说:“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旧,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①第一师范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毛泽东的社会活动日益扩大了。一九一七年十月学友会改选时,他担任总务,还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从前这两个职务都是由教员担任的。学友会会长由学监方维夏代理,毛泽东实际上主持工作。学友会开展了许多课余活动,如成绩展览会、讲演会、辩论会、运动会等。这年上半年,学校曾办了一期工人夜校,由教员上课,办得不成功,中途停下了。这学期还办不办?由谁来办?大家看法不一。毛泽东认为这是学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应该办下去,而且要办好。方维夏同意他的意见,并决定由三、四年级的学生来办,由学友会教育研究部具体负责。十月三十日,毛泽东写了一则《夜学招学广告》,用语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话,倾吐出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的拳拳之心:

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益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语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都是个人,照这样看起来,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益的。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学。……教的是写信、算帐,都是列位自己时刻要用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快快来报名,莫再担搁!

这则广告先托警察贴到街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九个工人来报名。毛泽东遇到难题总是先从弄清情况着手。他召集同学们分析原因。最后弄明: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又带着印好的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毛泽东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进了《夜学日志》,说工人要求入学的心情,“如嗷嗷待哺也”,他们分发广告时,“大受彼等之欢迎,争相诘问,咸曰‘读夜书去!’”这大概是毛泽东最初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

在毛泽东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其中大多数是一师的学友,包括有些已毕业的。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这当中,也有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正在长郡中学读书的罗章龙,就是看到毛泽东张贴的《征友启事》后结识的。他们多来自农村,了解民间疾苦,没有少爷公子的浮华,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节假日,他们经常到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相约不谈身边琐事。正如毛泽东后来追忆的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①

从一九一六年开始,他们讨论最多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相与讨论这类问题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内外。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至款密,讨论的次数大概在百次以上。”他们逐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潮的猛烈冲击,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顿觉静的生活与孤独的生活之非,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生活之追求”②。发生这种“一个翻转”的剧烈思想变动的,自然也包括毛泽东在内。在这个基础上,一九一七年冬天,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开始商量组织一个团体,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

要成立团体,首先得有章程。一九一八年三月,毛泽东和邹鼎丞开始起草会章。萧三的日记说道:“三月三十一日,二兄(即萧子升——引注)来坐已久,交阅润之所草新学会简章。二兄意名为新民学会云。”“四月八日,接二兄手书,力主子出洋。附来润之所重草新民学会简章。”“四月十三日,夜,润之来,明日新民学会开成立会。”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是个星期天。新民学会在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萧三、张昆弟、陈书农、邹鼎丞、罗章龙等十三人,再加上没有到会的李和笙(维汉)、周世钊等人。这样,最初的会员就有二十余人。经过讨论,通过了会章,以“新民”为会名,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还规定了几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看来,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团体。成立会上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便由毛泽东主持。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它的会章重点强调个人修养,政治性还比较含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当时达到的思想水平,受杨昌济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但它和毛泽东当时的实际想法也有距离。对此,毛泽东稍后曾有一个说明,他说:“会章系鼎丞、润之起草,条文颇详;子升不赞成将现在不见诸行事的条文加入,颇加删削;讨论结果,多数赞成子升。于是表决会章的条文如次……”。①联系到萧子升后来一直不赞成激烈变革、主张温和改良的思想,被他认为是“不见诸行事”而“颇加删削”的条文内容,大致属于毛泽东当时更高远的理想追求。

三个月后,他和蔡和森就突破了最初的会章宗旨。七月二十六日,他就新民学会的组织活动问题,写了一封长信给蔡和森。蔡在回信中说:“杨师东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过是能读其书而已,其他究何所得!”又说:“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且尤不讳忌嫌疑于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者之间。以为清流既无望,心地不纯洁者又不可,吾辈不努力为之,尚让何人去做?此区区之意,相与共照也。”蔡和森还表示,“三年之内,必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①看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杨昌济老师那种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许而去回避政治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毛泽东正是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道探求中国的出路的。

这时,会员多数已经从学校里毕业或即将毕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负呢?学会成立之初,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人不愿“堆积”在湖南一地,想散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处去学习和考察。毛泽东也认为,这样做每个人都可以去开辟一个方面,对将来大有好处。“向外发展”,成了会员的共识。

两个月后,毛泽东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他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这年他满二十五岁。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英语知识

英语知识早、午、晚要用in,at黎明、午夜、点与分。年、月、年月、季节、周,阳光、灯、影、衣、帽in。将来时态in...以后,小处at大处in。有形with无形by,语言、单位、材料in。特征、方面与方式,心情成语惯用in。介词at和to表方向,攻击、位置、恶、善分。早、午、晚要用in例:inthemorning在早上intheafternoon在下午intheevening在晚上intheday在白天at黎明、午、夜、点与分例:atdawn,atdaybreak在黎明时候atnoon在中午atnight在夜间atmidnight在午夜以上短语都不用冠词atsixo'clock在6点钟at7:30(seventhirty)在7点半athalfpasteleven在11点半atninefifteen在9点15分attenthirtya.m.在上午10点30分也可以写成seventofive5点差7分(半小时以上)fiveminutesaftertwo2点过5分ataquartertotwo1点45分attheweekend在周末年、月、年月、季节、周即在“某年”,在“某月”,在“某年某月”(但在某年某月某日则用on),在四季,在第几周等都要用in。例:in1986在1986年in1927在1927年inApril在四月inMarch在三月inDecember,19861986年12月inJuly,l9831983年7月inspring在春季insummer在夏季inautumn在秋季inwinter在冬季inthefistweekofthissemester这学期的第一周inthethirdweek在第三周阳光、灯、影、衣、冒in,即在阳光下,在灯下,在树阴下,穿衣、着装、冒雨等都要用in。例:Don'treadindimlight.切勿在暗淡的灯光下看书。Theyarereviewingtheirlessonsinthebrightlight.他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复习功课。Theyaresittingintheshadeofatree.他们坐在树阴下乘凉。aprisonerinirons带着镣铐的囚犯Hewentintheraintomeetmeatthestation.他冒雨到车站去接我。Thepoordressed(clothed)inragsinoldsociety.旧社会穷人们衣衫褴褛。以及:inthebrightsunlight在明亮的阳光下amerchantindisguise乔装的商人thewomaninwhite(black,red,yellow)穿着白(黑、红、黄)色衣服的妇女inuniform穿着制服inmourning穿着丧服inbrownshoes穿着棕色鞋inhisshirtsleeves穿着衬衫将来时态in…以后例:Theywillcomebackin10days.他们将10天以后回来。I'llcomeroundinadayortwo.我一两天就回来。We'llbebackinnotime.我们一会儿就回来。Comeandseemeintwodays'time.两天后来看我。(从现在开始)After…(从过去开始)小处at大处in例:LiandIarrivedatHeishancountysafeandsound,alliswell.Don'tworry.李和我平安地到达黑山县,一切很好,勿念。Iliveinagreatcity(bigcity),mysisterlivesatasmalltownwhilemyparentsliveatavillage.我住在大城市,我姐姐住在一个小城镇,而我的父母则住在农村。I'minLiaoning,atAnshan.我住在辽宁省鞍山市.有形with无形by,语言、单位、材料in例:Theworkersarepavingaroadwithstone.工人们正用石子铺路。(有形)Theteacheriscorrectingthepaperwithanewpen.这位教师正用一支新笔批改论文。(有形)“TakingTigerMountainbyStrategy”isagoodopera.&amplt&amplt智取威虎山&ampgt&ampgt是—出好戏。(无形)Theproductisseparatedbydistillationintogasolineandgasoil.这种产品是用蒸馏分离出汽油和粗柴油。(表示方式、手段、方法——无形)Ireallycan'texpressmyideainEnglishfreelyin-deed.我确实不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我的思想。(表示某种语言用in)IwroteanovelinRussian.我用俄语写了一本小说。(同上)Thekilometeristhebiggestunitoflengthinthemetricsystem.公里是米制中最长的长度单位。(表示度、量、衡单位的用in)Thelengthismeasuredinmeter,kilometre,andcentimetre.长度是以米、公里、厘米为单位来计算的。(同上)Thisboardwascastinbronzenotingold.这个牌匾是铜铸的,不是金铸的。特征、方面与方式、心情、成语惯用in特征或状态:例:TheDemocraticPartywastheninpower.那时民主党执政。Theyfoundthepatientinacoma.他们发现病人处于昏迷状态。Hehasnotbeeningoodhealthforsomeyears.他几年来身体一直不好。Manywhocameindespairwentawayinhope.许多人带着绝望情绪而来,却满怀希望而去。Thehousewasinruins.这房屋成了废墟。Thepoorgirlwasintears.这个贫苦女孩泪流满面。Herclotheswereinrags.她的衣服穿破了。Hisshoeswereinholes.他的鞋穿出窟窿了。Ionlysaiditinfun.我说这话只是开玩笑的。Shespokeingriefratherthaninanger.与其说她讲得很气愤,不如说她讲得很伤心。还有一些短语也用in,如:injest诙谐地,injoke开玩笑地,inspite恶意地,infairness公正地,inrevenge报复,inmercy宽大,insorrow伤心地等。Hismindwasingreatconfusion.他脑子里很乱。Todayeverybodyisinhighspiritsandnooneisinlowebb.今天大家都兴高采烈,没有一个情绪低落的。Sheandherclassmatesareinflowerages.她和她的同学都正值妙龄。Thecampaignwasinfullswing.运动正值高潮中。方面:例:Weacceptedtheiteminprinciple.我们在原则上接受了这个条款。Theyareneverbackwardingivingtheirviews.他们从来不怕发表自己的意见。Thebackwardareahasachievedself-sufficientingrain.这个落后的地区在粮食方面已能自给。Agoodteachermustbeanexampleinstudy.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学习的模范。方式:例:Allthespeechesweretakendowninshorthand.所有报告都用速记记录下来了。ThePartyhasalwayseducatedusinthespiritofpatriotismandinternationalism.党一贯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育我们。如下成语惯用in例:inall总计inadvance事前inthemeantime与此同时inplace适当地inhopesof(或inthehopeof)怀着……希望inconnectionwith和……有关incontactwith和……联系inadditionto除……以外incaseof倘若,万一inconflictwith和……冲突inforce有效的,大批indepth彻底地inregardto关于intheneighborhoodof大约、邻近inretrospect回顾,一想起inbehalfof代表……利益intheleast一点,丝毫inalarm惊慌、担心intheopinionof据……见解inthelongrun从长远说来inone'sopinion在……看来inword口头上inaword总之invain无益地,白白地incase如果,万一,以防indetail详细地inhaste急急忙忙地inconclusion总之inspiteof尽管inotherwords…换句话说inreturn作为回报inthenameof以……名义beconfidentin对……有信心beinterestedin对……感兴趣indoubt怀疑inlove恋爱中indebt负债infun(jest、joke)玩笑地inhesitation犹豫不决inwonder在惊奇中inpublic(secret)公开他(秘密地)inagoodhumour心情(情绪)好“介词at、to表方向,攻击、位置、善、恶、分”介词at和to都可以表示方向用at表示方向时,侧重于攻击的目标,往往表示恶意用to表示方向时,突出运动的位置或动作的对象,侧重表示善意。试比较下列各句:1.A.Shecameatme.她向我扑过来。B.Shecametome.她向我走过来。2.A.JakeranatJohn.杰克向约翰扑过去。B.JakerantoJohn.杰克朝约翰跑去。3.A.Herushedatthewomanwithasword.他拿着剑向那妇女扑过去。B.Herushedtothewomanwithasword.他带着剑向那妇女跑过去。4.A.Heshoutedattheoldman.他大声喝斥那老人。B.Heshoutedtotheoldman.他大声向那老人说。5.A.IheardhermutteringatXiaoLi.我听见她在抱怨小李。B.IheardhermutteringtoXiaoLi.我听见她在同小李低声说话。6.A.Shetalkedatyoujustnow.她刚才还说你坏话呢。B.Shetalkedtoyoujustnow.她刚才还同你谈话呢.7.A.Shethrewaboneatthedog.她用一块骨头砸狗。B.Shethrewabonetothedog.她把一块骨头扔给狗吃。8.A.Hepresentedapistolatme.他用手枪对着我。B.Hepresentedapistoltome.他赠送我一支手枪。日子、日期、年月日,星期加上早、午、晚,收音、农场、值日on,关于、基础、靠、著论。着、罢、出售、偷、公、假,故意、支付、相反,准。特定时日和“一……就”,on后常接动名词。年、月、日加早、午、晚,of之前on代in。步行、驴、马、玩笑on,cab,carriage则用in。at山脚、门口、在当前,速、温、日落、价、核心。工具、和、同随with,具有、独立、就、原因。就……来说宾译主,对、有、方状、表细分。海、陆、空、车、偶、被by,单数、人类knowtoman。this、that、tomorrow,yesterday,next、last、one。接年、月、季、星期、周,介词省略已习惯。over、under正上下,above、below则不然,若与数量词连用,混合使用亦无关。beyond超出、无、不能,against靠着,对与反。besides,except分内外,among之内along沿。同类比较except,加for异类记心间。原状becauseof,owingto,dueto表语形容词。Under后接修、建中,of,from物、化分。Before,after表一点,ago,later表一段。before能接完成时,ago过去极有限。since以来during间,since时态多变换。与之相比beside,除了lastbutone。复不定for、找、价、原,对、给、段、去、为、作、赞。快到、对、向towards,工、学、军、城、北、上、南。butfor否定用虚拟,复合介词待后言。ing型由于鉴,除了除外与包合。之后、关于、在……方面,有关介词须记全。in内to外表位置,山、水、国界to在前。英语中的介词搭配比较复杂,是初学英语的难点。本文讲时态的使用制成口诀,可以帮助大家更快的掌握介词的使用方法。如大体掌握如上介词用法口诀,就不易出错。后面会有文章对口诀的使用做专门解释。日子、日期、年月日,星期加上早午晚以下皆用on。例:onOctoberthefirst19491949年10月1日onFebruarythethirteenthl8931893年2月13日onMaythefirst5月1日onthefirst1号onthesixteenth16号onthesecondofJanuary或onJanuarythesecond1月2日onasummerevening在夏天的一个夜晚onBoxingDay在节礼日(圣诞节次日)onNewYear'sDay在元旦onmybirthday在我的生日但intheChristmasholidays在圣诞节假期intheeighteenthcentury在十八世纪inancienttimes在古代inearliertimes在早期inmoderntimes在现代,则用in,atthepresenttime现在,atthepresentday当今则用at。onMayDay在“五·一”节onwinterday在冬天onDecember12th1950l950年12月12日onSunday在星期天onMonday在星期一onTuesdaymorning星期二早晨onSaturdayafternoon星期六下午onFridayevening星期五晚上但lastnight昨夜;intheevening在晚上ontime准时,intime及时,等则不同。年月日,加早午晚,of之前on代in例:onthemorningof18th18日早晨ontheeveningof4th4日晚上Ontheeveoftheirdeparturetheygaveafarewellbanquetandtheirheadgaveafarewellspeech.他们在临行前夕举行了一次告别宴会,他们的团长发表了告别讲话。收音、农场,值日on例:Didyoursupervisorlikethestoryover(oron)theradiolastnight?您的导师喜欢昨天从收音机里听到的故事吗?Iheardthenewsover(oron)theradio.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一条消息。talkovertheradio由无线电播音onTV从电视里……hearsomethingonthewireless在无线电里听到MybrotherworksonanArmyreclamationfarm.我哥哥在一个军垦农场工作。Thestudentsareworkingonaschoolfarm.学生们正在校办农场劳动。Thisisafarmer'shouseonafarm.这是农场的农舍。Whoisonduty,today?今天谁值日?Wegoondutyat8a.m.我们上午8点钟上班。关于、基础、靠、著论例:Thisafternoonwearegoingtolistentoareportontheinternationalsituation.今天下午我们要听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ProfessorShenwillgiveusatalkontravelinginAmerica.申教授将给我们做关于美国之行的报告。Youarewrongonalltheseissues.在这些问题上你的看法都错了。Thebeliefisbasedonpracticalexperience.这种信念是以实际经验为基础的。Theorymustbebasedonpractice.理论必须以实践为基础。Thepeopleinthesouthliveonrice.南方人主食大米。(靠)Thecitizensliveontheirsalaries.城市人靠薪金生活。Youcan'taffordluxuries,onanincomeof100yuanamonth.靠月薪100元的收入,你是买不起奢侈品的。Herpetdogswerefedonthechoicestfood.她用精饲料喂养她心爱的狗。Heisjustascrounger,wholivesonotherpeople.他正是一个小偷,专靠损害别人过日子。Keepthekettleontheboil(=boiling).让水壶的水一直开着。Theenemyareontherun(=running).敌人在逃跑。On后接the加上一个作名词的动词.其意义与现在分词所表达的相近。类似例子很多如:onthemarch在行军中,onthemend在好转中,ontheprowl徘徊,onthemove活动中,onthescrounge巧取豪夺(俚语),onthego活跃,忙碌,onthelookout注意,警戒,onthewatch监视着。onthehop趁不备抓住某人等等。onthePeople'sDemocraticDictatorship《实践论》和《矛盾论》onthePeople'sDemocraticDictatorship《论人民民主专政》“onCoalitionGovernment”《论联合政府》着、罢、出售、偷、公、假,故意、支付,相反、准注:口诀中的“着”是指着火,“罢”指罢工,“偷”指偷偷地,“公”指出差、办公事;“假”指休假,“准”指准时。例:Thehousenexttominewasonfire.我邻居的房子着火了。Theworkersoftherailwaystationwereonstrike.铁路工人罢工了。GrapesandbigwatermelonsfromSinkiangareonsaleonalargesale.新疆葡萄和西瓜大量上市了。Dosomethingonthesly(quiet).秘密地(暗地里,偷偷地)做某事。I'vecomehereonbusiness.我是有公事来的。TheywenttoBernonamission.他们到伯尔尼去执行一项使命。Theyhavebeenawayonalongtrip.他们出去做一次长途旅行。I'llgohomeonleavenextmonth.下月我将休假回家。IwentonbusinesstoShanghai.Ididnottakeleave.我是公出去上海的,不是不告而别。Shecametoseeyouonpurpose.她是专程来看你的。Hecamehereonpurposetodiscussitwithyou.他到这来是要与你讨论这件事的。“Thislunchisonme.”“这顿午饭我付钱。”“No.let'sgoDutch.”“不,还是各付各的。”Onthecontrary,itwasveryeasytounderstand.相反,这事儿很容易理解。P1easecomeontime.(onschedule).请准时来。注:intime是“及时”的意思。Thetrainarrivedonschedule.火车准时到达。特定时间和“一……就”,左右on后动名词例:Gasesexpandonheatingandcontractoncooling.气体加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特定时间)Onenteringtheroom,hefoundhisfriendsdancinginhighspirits.一进屋,他就发现他的朋友们在愉快地跳舞。OnreachingthecityhecalledupLaoYang.一到城里他就给老杨打了一个电话。I'llwritetohimonhearingfromyou.我接到你的来信就给他写信。(一……就)以及ontheleft,right向左向右,onthestair在台阶上等

给姐姐的一封信

亲爱的姐姐:

你好!

你在南宁过得好吗?那边天气怎么样?你可不要感冒了呀!呵呵!

今年你应该上大二了吧?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新变化?你可要说到做到呀!你说过,你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放开手去描绘自己的蓝图。你妹妹我可是很欣赏你这句话的,不要让我失望啊!你在心里告诉我,大学活动很多,什么旅游,运动会,自己组织聚会,舞蹈......把我听得那个羡慕。不过,今年我们可不比你们差。今年我们学校特别重视读书,所以举办了“书香满校园”活动,这可以只要坚持到期末,平时要多读书,多练字,期末要在全校举行书法比赛呢!所以我现在每天坚持练字,读书,做一个书香少年!前一阵子,我们举行了篮球比赛,这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篮球,手法上还很生疏,不过没关系,在运动方面我可以只比你强!我骄傲,呵呵,现在你一定想揍我吧?但这你不能怪我,谁让你不爱运动呢?四月左右,我们要举行春季运动会(还是你的弱项),再过一阵,还要歌咏比赛,那时场面一定很壮观,等不急了呢!在五月中旬,要举行主题队会竞赛,这个我们是有底子的!在上学期,我们举行过“做廉洁少年”主题队会,是表演给外来领导的,那一次,不是跟你吹,相当的成功。六月!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月,这可是我最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去年,你在南宁替我过了“六.一”节,替我吃了大餐,我那个不服啊!555......今年,就全补回来了!

总之,这一个学期,将在活动中对过,将在快乐中度过,!

好了,姐姐,不说了!你要记住,在中国的另一端,你的亲人在想着你,再见!

身体健康,快乐每一天!

想你的妹妹:琦

2009年3月25日

记一次拔河比赛

看图作文:

请以“记一次拔河比赛”为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作文。

记一次拔河比赛上海市闵行江川路小学二(3)班 李 馨

一年一度的学校春季运动会开始了,我们二年级的同学也参加了拔河比赛。

我们的对手是二(4)班。只见场上两军对垒,我们二(3)班的参赛选手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拉开脚步,两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摆好阵势。

只听裁判员一声令下,参赛选手一鼓作气,一个个奋力拼搏,脸涨得通红。双方选手互不相让。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们班的拉拉队发起了总攻,“二(3)班,是好汉,拔河比赛比比看!”“二(3)班,是好汉,拔河比赛……”天空的小鸟也在大声地叫着为我们加油。

我们班的选手们顿觉力量倍增,一齐用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胜利了!

运动会随想2(教师手记之186)

运动会在今天上午结束了,整个运动会是比较顺利的,对学校来说是相当成功的,即所谓的取得了“精神、成绩双丰收”,达到预期想达到的目的,既保证了安全卫生,又让孩子们有了一个互相比拼的过程,而且还在下午把风筝比赛也搞掉了。 运动会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是在比团结合作、比拼搏精神,为了班级利益,同学们能做到戮力同心,为了班级利益大家可以不计个人得失,可以咬咬牙坚持到底,可以为了取得胜利而奋力拼搏,可以在各方面为班级作贡献,如写报道、喊加油、做救护、搞卫生、做宣传标语等等。最让人看到班级凝聚力的是50*10的迎面接力,那种与其它班级同时比拼的场面可说是扣人心弦,所有人的心都是很紧张的,作为班主任最担心的是本班同学掉棒而失去机会,作为运动员怕的是自己辜负这么多同学老师的期望,不小心出错或掉棒或跑得太慢等,而观战的同学则恨不得自己的力量长在运动员身上,担心自己班级落后,拼命的喊是爆发出的心中对这个集体的热爱,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运动场上,我们很少看到同学哭,更多的是看到他们奋力地不顾一切拼搏的样子,他们能克服平时不敢想像的困难而上,能爆发出比平时大得多的力量、快得多的速度,因为有这个场,因为有这个团队和舞台。他们能在跌倒时迅速爬起来继续跑,能在坚持不了的情况下顽强地完成自己的项目,像长跑时更能看出在最后拼搏的同学的意志,他们是用一种强烈的毅力支撑着前进的,这种精神可以摧毁一切,不管用在哪里,它都是最强的。 不过,在运动会上,我也看到和听到了很多现象,林林种种、方方面面都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来。比如现代孩子的社会化问题,最明显的是高段学生特别是六年级的种种成人化的模仿性的做法,像有的学生为了让自己班在卫生上不扣分,用钱或东西收买在检查的同学,还有的许下承诺,如果对方能做到什么的话,他便给他多少好处;有的为了把别人拉下马,就让另外检查的同学去扣相关班级的分,以达到平衡;有的检查者为了给一些班扣分,利用自己的权利还故意制造出一些扣分的依据,如说放在地上的东西叫乱扔垃圾;有的与裁判进行私下交易,“买通”裁判,做一些他自己所谓的“行贿”的方法,针对一些老师的弱点进行“攻击”;有的为了在宣传上面多投稿、多播稿(我们还有一项所谓的“精神文明代表队”的评比,即各方面做到文明、安全、卫生等的班级在年段中评一个,其级别相当于运动成绩团体第一名,其中有一项指标是投广播稿的数量和播出量,其原因是常常没人愿意去写去投,那样一来就会有班主任去“逼”出来了),采用了第一天从网上摘录优秀文句的方式直接抄上去投的方法,结果该班的投稿数量和播出来的篇数都遥遥领先,因为审稿者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更有夸张的是低段学生请家长在头天晚上就写好了稿子,以至于第二天运动会一开就有很多“出色”的稿子被播了出来,什么说“红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也能听到(大概是想说发令枪响时在烟屏上出现的白色烟雾吧,晕);有的在今天下午参赛风筝评比的时候拉票(运动会从昨天上午开始到今天上午为止一天半时间结束了,下午是制作风筝的评比和放飞),利用“我给你打勾,你也给我打勾”的方法,他分别给十个班同学打勾,而十个班又都给他打了勾;有不少学生在下午火辣辣的太阳下请了家长来放,结果我看到操场上近三分之一的风筝由家长在放,真是难为啊。 运动会上自然还会有许多怪现象,比如检查的同学在草坪里穿来穿去地抓乱穿草坪或偶尔踩踏的同学;几乎所有班级的观众都坐在操场边的草坪上,而近在咫尺的草坪就是不可以踩,谁踩谁就被记下来并扣分;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横幅是这样的“柯桥小学教育集团柯北校区’2006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后来改成“柯桥小学教育集团柯北校区’2006春季田径运动会”,也不知这“’”是干什么用的,正确的用法应该是表示省去2006的前两个数字吧;升旗仪式时在国旗还在下面拉着时,就喊:“升旗,奏国歌,敬礼!”了,以至于后面出旗完后,只能喊“奏国歌”了;去年下半年的柯北运动会开幕式上最后一句话更令人咋舌:“……,闭幕式到此结束!请运动员退场。”;径赛所有单项都已在今天上午九点左右结束了,而最后的拉力赛却因为垒球比赛的延迟而推迟,结果所有师生在三十度左右的日光下等到十点三十分以后才开始;裁判的自主权很大,有时只要错得让人看不出来就可以了,学生在大多的情况下是不会知道自己的成绩的,特别是预赛的成绩;学生的吃是一大奇迹,我眼看学生在早上时一大包一大包的零食背来,竟然都能在下午放学时倾囊而尽,有的同学的吃的东西比平时书包的份量要重,不知他们是如何吃完它们的,对于学生来说,运动会就是一个吃的节日。 这样的日子真是很有意思的。 (时2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