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典美正是构建在距离上的亭台池榭。我们大可想象,这距离是“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的相远相思,或者是比地理距离更加遥远的门第观念与等级尊卑,或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生死相隔,或又是忠臣与“不己知”的君王一段扼腕叹息。

有人说“诗是痛苦的结晶”,而文学则爆发于强烈的情感,而距离则是横亘在现实与美之间的通途。而当今这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却大大缩短了本应天水相隔的距离。手机,网络随时将信息迅速传递,火车飞机将相爱的人立刻送到对方身边,网络上各种体验让爱情、阅读这本应严肃而投入的内容“快餐化”、“泡面化”,并黯淡化,让本应结集于心,奔突于胸的块垒并非用酒或诗浇灌,而是自行崩溃,永远不再。

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强烈的情感,没有了尖锐的锋芒,所有人都是鹅卵石,在互相促进更为圆滑中失去了古典美丽,只留下现代的忧伤。

没有了征人送行,又怎会有为良人缝寒衣的怨妇在七月流火中的叹息?没有了君臣相隔,怎会有“文死谏,武死战”的激昂正气和《出师表》的赤子忠心?没有了父亲去无所侍的小儿女“清辉之臂”的月下守望,没有了朋友远离塞外风寒的痛苦,又怎会有一出出《阳关三叠》,一枝枝折柳赠别,一涟涟十里长亭的泪,一句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相安互慰?

秋雨先生说“由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现代剥离了“山脉”,“水道”,黯淡了“遥远”,“忧伤”,在文学与美的领域,我们只能淡淡绝望点点悲哀,愿距离还在,人情还在,美,还在。

从科幻到现实

从科幻到现实从科幻到现实——向同学们隆重推荐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迄今为止最有名的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以严格的科学理论、精准的计算数据和合理的想象预见为基础,用引人入胜的细腻描写、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和妙趣横生的幽默叙述表现出来。这些作品问世百余年来,曾经极大地影响和启发了包括爱迪生、爱因斯坦、丁肇中、杨振宁、钱学森等科学大家在内的无数前辈,并将继续把我们及我们以后的无数青少年引入科学的殿堂。我花了差不多一年的课余时间来读《凡尔纳科幻经典全译本》,这套全译本是由《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十五岁的小船长》、《从地球到月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太阳系历险记》这九部长篇科幻小说编成,是凡尔纳科幻作品中的一小部分。我一打开这套书,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一,《神秘岛》。美国南北战争快结束之前的20天,五名被关押在里士满的北军战俘和一只叫托普的小狗,趁乱悄悄爬上一只的悬停在地面的、容积约20000立方米的氢气球,砍断缆绳后立刻升天,在狂风的吹动下以每小时超过140公里的速度飞越美洲大陆进入太平洋,在一望无际的洋面上空飞行上万公里,降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他们之中的当然头领、北军工程师军官塞勒斯•史密斯先是掉进了海里,却不知道是被谁救上了岸,并藏在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岩洞里,不仅如此,以后这群“鲁宾逊”们一旦有难,就会有神秘的力量在暗中帮助他们。他们以他们所敬爱的林肯总统的姓来命名这座百余平方公里的孤岛为“林肯岛”,在以后的两年里开垦了“农场”,用捕来的野羊和野鸡办起了“牧场”、“禽场”,开发岛上的矿产建立了“冶炼厂”和“制造厂”,架设了几个点之间的电报线路,很快就把孤岛改造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微缩版的小型工业化社会。他们不断地试图与外界联系,并建造了一艘性能不错的帆船来探索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居然找到了12年前被英国人格里那凡爵士根据法律放逐到“达抱岛”上的已经脱胎换骨的前海盗艾尔通。在火山即将爆发,孤岛即将沉入海水之际,那个暗中无数次救了他们的神秘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已经病到了弥留之际的“诺第留斯”号潜艇的尼摩船长,至此“神秘岛”真相大白。最后这帮劫后余生的人搭乘前来迎接艾尔通的“邓肯号”游船,跟随格里那凡爵士返回了文明世界。“逃犯们”在困难和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坚韧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使我感到震撼。二,《海底两万里》。在现代意义的潜艇诞生前四十年,凡尔纳所描写的潜艇“诺第留斯号”就在全世界海洋里几乎是随心所欲地遨游了。潜艇“雪茄形的外观、排注水的升潜方式、海底声纳巡航、鱼雷、探出式潜望镜、无声的电力动力系统”等等与现代潜艇尤其是核潜艇基本上毫无二致,性情古怪而侠义的尼摩船长、训练有素的艇员、知识渊博的“我”——阿罗纳克斯教授与四大洋几万公里的海底世界一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地球的概念十分陌生,看着家里的地球仪,我觉得它和篮球的差别并不太大。但书中所描写的那艘非凡的“邓肯号”游船从英格兰出发经大西洋到达南纬37度并沿着这个纬度绕行一周时,地球的概念顿时在我的心中清晰起来。船主格里那凡爵士那无私的、乐于助人的、忘我的高尚品德立即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意外乘客”、法国地理学会秘书巴加内尔那博学的、喜欢较真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很令我崇拜;差不多和我同龄的12岁的罗伯尔这么小就绕着地球探险,并在与同伴们的一起努力下终于战胜了狂风巨浪、地震等天灾和以艾尔通为首盗匪集团带来的人祸,亲手救出了父亲,让我羡慕不已。四,《八十天环游地球》。菲利斯•福格先生是伦敦著名的“改良俱乐部”的会员,几年如一日近乎刻板地过着“家——俱乐部——家”这种两点一面的单调但却精准的生活,而一次偶然的打赌使他带上他忠实的、热忱的新仆人“万事通”,登上了充满凶险的环球之旅,有趣的是一位极其负责的警探费克斯竟然与他们同行并添了不少麻烦。福格先生不仅睿智,而且还侠义心肠地在险象环生的印度丛林里冒着生命危险奋勇出手救下了行将惨遭殉葬的美丽女子爱欧达夫人,并将她带回了英国。随着凡尔纳流畅的笔触,我们跟随他在140年前的地表上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穿过刚通航不久的苏伊士运河由红海进入印度洋,横穿印度半岛,再次登船过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到达香港,然后经日本,跨过太平洋到达美国,历尽艰辛甚至靠着“风帆雪橇”的帮助到达纽约,再次来到大西洋并最终回到伦敦,结果却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十分钟,让人惋惜。不料峰回路转,第二天那位可爱的“万事通”发现由于向东绕了地球一圈竟多出了正好一天,于是他们在最后一分钟来到改良俱乐部,赢得了打赌;福格先生和爱欧达夫人也组合成了幸福的一家人。那些梦幻般的海上风光、印度神秘的原始森林、北美大陆的绚丽景致,都令我十分神往。五,《地心游记》。地壳之下是什么?人类对自己脚下这个星球内部的了解程度甚至于还不如浩瀚的宇宙空间,以至于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千亿光年之遥,但对我们的脚底下据说却只向下钻探了1万多米。《地心游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异的、充满想象力的地下世界。这位执着的、富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精神的奥托•里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我”,在一份古人探索地下世界的“天书”的指引下,与一名挑夫汉斯一起,沿着冰岛休眠了的斯奈菲尔火山的火山口进入地下,当他们行进到离地表约180公里的深度时,发觉那里不仅有很自然的亮光、犹如森林般巨大的蘑菇林、侏罗纪时期的树木、巨人和远古动物的化石,甚至还有一大片白茫茫空阔无边的“地中海”,海里有巨龙一般的至少有三四十米长的怪兽,海面上刮着猛烈的风,“天空”中打着吓人的雷。在经过了两个月又四天的艰难旅程后,这三个又饿又渴又热的探险家终于被岩浆托出了地面,这时他们才发现此处居然是意大利西西里岛北面的斯德隆布利火山,按地表距离与斯奈菲尔火山相距3000公里!我想,将来有朝一日我是不是也可以乘着我国最新研制的探地飞船(名叫“地龙号”怎样?)由昆明钻入地下,再从美国的新奥尔良钻出?六,《十五岁的小船长》。凡尔纳的这部杰作给人的印象是不太像其他的科幻作品,倒像是一个半世纪前的某一部揭露野蛮的黑奴制度的控诉书。美丽、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流浪者号”捕鲸船船主的妻子维尔登夫人带着五岁的儿子杰克和杰出的昆虫学家、对科学痴迷得有些发呆的“贝内迪表兄”,偶然地搭乘她的船由新西兰的奥克兰出发返回旧金山,途中她命令众水手从一艘失事的船上救起了五名美国黑人——其中之一是名叫埃居尔的大力士——和一条名叫丁戈的大狗。当原来的船长在一次不幸的捕鲸中遇难以后,维尔登夫人根据众人的推举果断地任命年仅十五岁的见习水手迪克•桑德担负起了船长的职责。孰料在奥克兰招聘来的厨师内格罗是个贩卖黑奴团伙的惯犯,他在导航的罗盘上做了手脚,“流浪者号”在狂风巨浪和迷雾中偏离了航向,本来要到南美大陆,却偏南穿过了德雷克海峡驶入大西洋,在非洲的刚果附近上了岸,又被一名内格罗的同伙骗到了陆地深处,船上下来的所有黑人都面临被贩卖的境地,而维尔登夫人的丈夫将被勒索巨额的赎金。迪克和埃居尔在大狗丁戈的帮助下逃了出来,救出了其他的人,杀死了可恶的内格罗,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美国。那个年代非洲大陆那种疯狂的、野蛮的、血腥的抓捕和贩卖黑人的场景,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是随着奴役和贩卖黑人而兴盛起来的”(毛泽东语),看来不假。七,《从地球到月球》。公元1969年7月16日,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坐在阿波罗11号飞船正紧张地等待发射时,一定会对凡尔纳虚拟的那次“发射”感到吃惊,因为早在100年前,那位天才的预言家已经为百年之后人类首次登月详细地开列了发射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飞行时间(约103小时)、登月人数(三人)等等数字,不同的是凡尔纳所描述的登月载体竟然是“大炮”而不是后来人类所使用的火箭。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极高科学热情的美国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主席因倍•巴比康先生在政府、社会各界和外国团体及个人的支持下,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建成“发射中心”,并亲自与另外两名敢为科学献身的“宇航员”一同飞向了月球。读着这部数据精准、想象力丰富、具有超凡预见性的书,不禁让我想到了法国著名的利奥台元帅一次在下议院的演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请参阅《凡尔纳经典全译本•作者简介》)八,《气球上的五星期》。塞缪尔•弗格森博士是英国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和地理学家,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为了全面地、准确地考察并描绘出非洲大陆的概貌,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设计出了一种“电解水——燃氢——再电解水”模式的热气球,从非洲东岸的桑给巴尔升空,乘着气流向西进入非洲大陆。今天的人们可以随着故事的叙述,犹如身临其境般地来到一个半世纪前的非洲,体验那些蛮荒的原始部落,看到电视里常播的栖息着无数动物的塞伦盖提草原、神秘莫测的尼罗河上游和炎热的赤道附近但却终年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本书据说是凡尔纳创作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可能是万事开头难,竟连投16家出版社都遭退稿,凡尔纳愤而将手稿投入火里,所幸被他贤惠而睿智的妻子抢救出来,送到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从此凡尔纳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此后的大批科幻小说。倘若当时就被烧了,凡尔纳的科幻创作之路自然终止,岂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无法估量的损失!九《太阳系历险记》。天文学知识告诉我们,宇宙空间的星体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运行轨道,而一旦偏离了轨道,就会发生碰撞。公元186ⅹ年1月1日凌晨两点47分35又3/5秒,住在地中海南岸阿尔及利亚谢里夫河口一间简陋茅屋里负责搞测量的法军上尉赫克托•塞尔瓦达克和他的勤务兵本•佐夫正在欣赏上尉自己写的十三行诗,云遮雾罩的夜空里泛出了绚丽的光,一个看上去比月亮大几十倍的不明天体悄无声息地靠上了地球,一阵大于九级地震的猛烈震动和震耳欲聋的巨响使这两名法军官兵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当他们醒来后从废墟中钻出来时,还以为发生了龙卷风,但很快就发现了异常:首先是怀表指针显示的是夜间四点,但太阳已经悬在了地平线之上;其次是悬在地平线之上的太阳是在西边,却在冉冉上升;第三是“地球”的引力变小了,本•佐夫随手扔出的一块石子竟飞出了200开外;第四是昼夜缩短了一半,变成了12小时,等等。他们在孤寂与绝望中四处寻找,终于在已经面目全非的各个犹如孤岛一样的小块陆地中找到了其他的幸存者,其中有一位是上尉中学时的物理老师、现时的天文学家帕米兰•罗赛特教授。教授告诉人们,他们所在的星球不是地球,而是一颗叫做“加利亚”的慧核,这片土地只是加利亚与地球擦碰时所带走地表的一个部分!人们随着加利亚以每天约250万公里的速度在太阳系里遨游,将穿过金星轨道到达近日点之后,再次穿过金星轨道、地球轨道,依次向外穿过火星轨道、木星轨道,看看能不能幸运地逃出木星的强大引力而进入土星轨道,奔向海王星,在到达距太阳8.8亿公里的远日点后开始向着地球“返回”。他们躲进一个火山的岩洞里靠着熔岩的余热避开了零下60°的严寒,调动所有的物资战胜了饥饿,并在距地球越来越近时制作了一只巨大的热气球,当两星在数十公里距离擦肩而过时飘在大气中,安全地降落在了地球表面,这时他们离开地球正好两年,而遭此巨变的地面上居然看不到一丝异常,仿佛什么事都未曾发生过,于是欧洲知识界对这些幸存者所撰写的回忆给出的答案竟是“少数人子虚乌有的臆想。”今年十月我国将与俄罗斯合作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这也是我国的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将来积极参与我们地球人类所进行的真正的载人太阳系历险!读完这套书后我觉得意犹未尽,于是请妈妈又网购了凡尔纳的《机器岛》、《流星追逐记》、《测量子午线》、《绿光》等22部科幻小说,在此也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古幢小学六•一班姚楠耀指导老师王欣波

梦很美

梦很美

在网络中认识她以后我开始无眠。

无眠的日子里我也不让自己闲着,梦中都停止不了对她的思念。

在许许多多与她有关的梦中,有的是我“造的”有的是我梦中梦的。但第二天起来,我也不清楚那个梦是自己造的还是真的梦的,但我知道梦中有她、梦很美。

记得有一个梦是这样的:

我独自漫步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却无心赏景,搜寻的目光在四处游移。就在这时一道七彩长虹在我的惊讶中洒在我的面前,彩光消失后她便出现了。温暖醉人的笑容比开在草地的鲜花更要迷人,淳朴的衣着不失幽雅的气质。我说:“我们好象在那见过?”

“傻瓜,不是前世就是今生”他用手边拍我的头边微笑着说。

“哦,想起来了,你叫”

“别说,就叫我‘彩蝶’就行了。”她边说边用手轻轻地捂住了我的嘴。

后来我们开始在草地上漫步,蝴蝶在我们身旁飞舞,笑声在大地上回荡,快乐在心中唱歌。

梦太美了,起床钟响了,但我依然沉浸在美好的梦中不愿醒来。

当我们在网上再次相遇后,我迫不及待地把梦说给她听。她的笑容更加美丽,微撅的小嘴更加迷人。

“你的梦很美,但梦永远是梦,它远离现实。”我看着她的回答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才从梦中清醒过来,现实不会因梦的美丽而改变,现实的距离也不会因梦的距离缩短而变近。

梦依然在继续,梦中依然离不开她的影迹。我能控制住自己不去想她,但停止不了思念。控制不了思念,控制不了梦。梦很美,现实却很无奈。

面对梦想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有许多很美的梦想。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做工程师,有人想成为宇航员……每一个梦想都是那么真,那么美。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梦想似乎随着时间之流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开始害怕和别人谈论自己的梦想,甚至自己也开始害怕思考自己的梦想。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开始明白梦想与现实是那么遥远,是那么遥不可及。因而面对梦想,我们没有了勇气,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力量。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这样?是老师和父母那一双双满怀希望的眼睛吗?是千千万万高考学子的狭路相逢吗?还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留下的创伤?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梦与现实总有那么一段距离。

梦与现实的距离总是存在的。但我们还得向前看,因为梦在前方。面对梦想微笑吧!振振自己的肩膀喊一声我能。失败算什么?苦难有几多?路灯下瘦弱的我们,教室中寂寞的我们,黄昏中奔跑的我们,没有柔情,没有诗意,只有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有苦难与失败的交替,但我们坚信,我们在奔跑,梦与现实的距离在缩短。

面对梦想,别叹气,别流泪,用我们的微笑去战胜苦难,用我们的执著与自信去编织梦的翅膀。用坚强面对梦想的我们将会是成功的一群!

我的梦想

矿大附小 四(二)班 徐可欣 指导老师:于惠

自从我刚踏进小学那天起,就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称职的老师,教出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效力。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遥远的。要想实现一个美好的梦想,就要用奋斗和努力去缩短它们之间的距离,这样梦想才会变为现实。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我一直在勤奋地学习着。转眼间,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以前的功课不算太紧张,我想:以后课程会慢慢地增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我更要努力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独立思考,要到实在不会做的时候,才去请教父母、老师或同学,不能像以前那样不愿独立思考问题,要在完成作业,搞好学习的情况下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让父母太累,为父母分忧。自己也可以从劳动中得到锻炼,劳动其实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我相信,只要有美好的梦想,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所有的挫折都会被打败,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

向往是一段距离

耳机里传来Rock,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那强有力的声音不断传入耳膜。他唤醒了我所有的细胞,浑身血液随之沸腾,开始有了力量。这已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听那酷爱摇滚的男孩宣泄自己的情绪,那个男声永远唱着对未来的向往,就象我,一直在向往的路上谱写着自己的乐章。

人生因为向往而开始有了色彩,在向往中不断追逐,虽然梦想与现实间隔着一段明媚的距离,但那个使梦想更加闪光。是的,触手可及的东西谁又会好好珍惜呢,而且何用向往呢。所以我享受向往,在那段距离中努力向前,不论结果怎样我都会无怨无悔,因为我付出过,那些时光碎片将凑成最美的画面,我的流年,我的奋斗的流年,我会为此而骄傲!

曾经是那样的彷徨,那样的无可奈何。当时的自己就像一只陀螺,一直不停的转呀转,停止就意味着倒下,我只能坚持,并且义无反顾,因为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在中考面前都那么不堪一击,我没有借口停下来。我是个渴望自由的人,我抗拒我的人生变成一场带有功利性的表演,有点机械,有点失真,所以那种生活让我恨透了。然而有一天,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停下来思考一下,我发觉不能那么没有目的的硬干。是的,那一刻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畅然,我应该想一想自己的梦,应该有个让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曾经不是向往过许多吗,但都因为太遥远就渐渐淡忘了不是吗,觉得走好眼下的学习路才是现实不是吗。其实我错了,过于偏激的思想和错误的方法,导致了我的失败。我开始清晰脑中原有的模糊幻影,对了,那是我的蓝天白云,我的屋顶大海,我的向往,我的梦!于是,我开始了向往的旅程,在那中距离中奋斗着我开始微笑着面对一切,每每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总有一片纯蓝融入眼底,那么真实,那么温暖,于是开始发自内心的笑,发自内心的向往。

有些时候不要太勉强自己,给自己一分希冀,一分向往,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灵感。现在的我在追梦旅途中不断长大,不断成熟,不断缩短着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