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是美丽的,它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一会儿变成春天,一会儿变成夏天,一会儿变成秋天,一会儿变成冬天,真是四季如画。

春天,小草、小花刚发芽,小树也长出了翠绿的嫩芽,山上的冰都融化了,变成了一条小溪,叮咚、叮咚地响着,真好听,鸟儿在树头唱歌。

夏天,孩子们在水里玩耍,有的在捉螃蟹,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钓鱼,还有的人在树下乘凉,数已经很茂盛了,如果有微风吹来的话,一定很凉快。

秋天,树叶变红了,也有的变黄了,叶子从树枝上掉了下来,在中间飘来飘去,非常好看,好像蝴蝶一样。人们在山上看着各种各样的花,,好像在参观花的天堂。

冬天,红色的嵩山变成了白色的嵩山了,山上全都是白白的雪,好像让嵩山穿上了白色的羽绒服,头上又戴了一个白色的帽子。

嵩山就是这样子的,怎么样?是不是和前面说的一样,四季如画呢?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话,就来嵩山看一看吧!

嵩山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

王轩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嵩山少林寺

王轩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嵩山少林寺

王轩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嵩山少林寺

王轩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嵩山少林寺

王轩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嵩山少林寺

王轩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嵩山少林寺

王轩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

游嵩山

游嵩山 暑假期间,妈妈、我还有妈妈的朋友一家一起驾车去中华五岳之一——嵩山游玩。对嵩山的高大宏伟,雄伟挺拔我早就有所耳闻。

嵩山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

王轩宇

少林寺,是我们在洛阳旅游最后的一站,我和爸爸早上9点钟搭上去少林寺的车,到中午12点钟才到。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的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峰峦环抱,山崖高低参差,峰峰相连,错落有序。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教,印度僧人跋陀来东土洛阳传法,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为他修建寺院,供给衣食。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敕命名“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房上覆以硫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马大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硫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禽兽等。门首正中悬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有“康熙御书之宝”的御玺印章模型字。山门奉敕修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明间大板门,次间圆孔窗,方圆相济,简洁大方。明间建佛台,正面佛龛内塑弥勒佛坐像;背面是木雕韋驮大护法神像。

山门前由东向西是石牌坊、石狮、旗标组成的大广庭。广庭内有密布的古柏老树,使少林古刹更加神秘而渊古。

过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与山门之间,有三株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成为少林寺的一大自然景观。古树之下,从东至西有四行古碑,东西墙下两行,中路边沿又两行,形成了一处露天的小碑林,留下了古今文人许多动人的诗篇。

穿过碑林,我们来到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层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天王殿”风字匾(对称竖匾)。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少林寺的钟楼位于大雄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四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中悬挂新铸铜钟一口。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藏阁”改为“鼓楼”。 公元1928年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后,鼓楼又和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道场。

过了钟鼓楼,我们先来到“六祖殿”。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檐台的西侧,该殿建于明、清之际,曾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现在的大殿是1983年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塑像为六祖殿重建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后是泥塑“达摩只覆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滐、祖四道信、五祖慧能。

大雄宝殿,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硫璃大殿”。通常简称大殿、正殿、宝殿等。居寺之中部正位,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顶柱石、狮子顶柱石各一对,皆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所题。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释加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硫璃世界的药师佛,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大殿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得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它寺院有所不同。西山墙边神台上塑的十八罗汉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儲存佛经典籍之所。现存有《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它典籍计数万册。1928年此殿被石友三烧毁,1992年—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的16·50吨,身长7米的巨型白玉石卧佛一尊。殿外悬挂着赵朴初所书的竖匾“藏经阁”。此匾中“藏”字少了几笔,乃是赵朴初为警示后来者,要以史为鉴,保护经书。

少林寺院内,还有最后面一座大殿叫千佛殿,千佛殿

嵩山

嵩山

大家好!今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嵩山:“嵩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东距河南省会郑州74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7公里。嵩山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首批地质公园,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全国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嵩山是万山之祖,文化圣山。八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佛、道、儒三教荟萃、相融共生......

我们来到嵩山最有名的嵩山少林寺,有几个大殿每一个大殿里都有几尊佛像。佛像的人物是四大天王、大肚佛、千手观音......看完少林寺的大殿就来到了塔林。每一个塔林下面都埋着一个僧人。有一个塔林是最现代的,周围雕刻的是飞机、火车、笔记本电脑......这个塔本来是一座寿塔,是他的大徒弟为他建的,第二年这个方丈就去世了,也把这个塔当成了墓地。把人埋进了里面。塔林里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塔.......

今天我们一日游就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有时间再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