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前夕,各级各类媒体都会有关于高考作文的信息和猜测。到目前为止,有关今年高考作文的诸多信息和各种猜测,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将仍然是话题作文。笔者也将近四年北京卷、上海卷、全国卷的春季和夏季高考作文试题作了一个统计分析。

根据附表不难判断,今年的高考作文仍然考查话题作文应该不成问题,问题是会考什么样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命题人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首先,我们的思路应该摆脱一种思维惯性,跳出一个思维怪圈,这就是从1999年至今由“记忆———创新———诚信———规则、选择———转折、杂、理智与情感———寻找、忘忧”构成的一个话题陷阱。我觉得不仅语文教师和高三学生要跳出这个陷阱,命题组和命题人更应该跳出这个陷阱,否则就会作茧自缚。

其次,应该明确确定话题的基本原则。第一,这个话题应该是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广大高三学生的,不能超出他们的智力范围、生活范围、情感范围。

第二,话题应该是适合城市和乡村的广大高三学生的。比如中学生出国留学、网络交友、性教育、低龄化写作等等,这些话题比较城市化,广大农村学生将会无话可说,会导致高考城乡不公。

第三,话题应该是可叙可议、可诗可文的,这样才能体现话题作文的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三自方针”。

第四,这个话题应该尽量避开社会上的猜题和押题,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人既感冷僻,又觉亲切。

因此,根据上述思路和原则,笔者不揣冒昧,推荐热点话题如下。

话题一:校园安全。

这个问题是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问题的一部分,写起来可大可小。既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又让学生有话可说。

话题二:规范用字。

在城市和乡村有很多不规范的字体,墙壁上写的,广告牌上写的、霓虹灯上挂的,有大量的繁体字、错别字、缺边字(一个字不完整的)。这与城乡文明是不相符的,既与语文有关,更与作文有关。

话题三:社会公德。

比如香口胶已成为城市污染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焦点。有关资料显示,在2002年国庆期间,游客在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中竟留下了60万块香口胶残渣,总耗资达100万人民币才彻底清除。而在深圳,有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呼吁消灭香口胶污染。而在农村,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现象非常普遍。既污染了城乡环境,也是与城乡文明极不相符的。

话题四:名著阅读。

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03年5月又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对中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验,有话可说。

话题五:流浪乞讨。

北京市关于要对地铁禁乞的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在王府井禁乞的办法刚一出台,各种正反意见仍在激烈交锋中,江苏、上海、成都等地就顺着首都的示范效应“呼应”而上。

这个问题虽然是城市问题,但是问题的根源在农村,相信城乡学生都会有议论可发、有故事可叙。

话题六:“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这个问题虽然是农村问题,但也是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城市学生理应关注。

话题七:“春运”问题。

中国特有的春运高潮问题,成了让全世界惊愕的“世界奇观”。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隐藏在春运高潮背后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户口壁垒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

这个问题是联结城乡最好的话题,相信全国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的春运故事。

由于话题作文文体开放、立意开放、选材开放,容纳个性才华,允许并鼓励考生以擅长的文章体裁和样式,选择摹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切的思想感情,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因此笔者建议,高考语文的作文备考仍应研究话题作文,揣摩作文话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家乡的小桥

曾几何时,听得别人说过:“桥是南方独特的风景线。”我是北方女孩,对西湖的断桥、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桥等只闻其名,未见其形。我觉得家乡的小桥也自有其韵味。

对于我们农村来说,最普遍的要数两种桥了。一种是土桥,另一种就是钢筋混凝土桥。

土桥是最常见的。土桥,顾名思义,就是以土为主要材料垒成的桥。一条几米宽的小河,两岸垒起几块石头,在上面搭几块石板,再铺上些土,压平,这样一座土桥就建成了。

它造型古朴、简单,建构平庸是它最大的特点。桥面上还会有几处坑坑洼洼,几乎与路面一体,这样不起眼的桥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视线中,它近乎于不存在。

土桥两岸有些柳树与之相伴。柳梢被风吹拂的时候,趁机亲吻了一下小桥,本已“桥比黄花瘦”的土桥竟有别样的风采。小河看着这一切,忍俊不禁,“哗哗哗”笑出了声。土桥、花草树木、房屋田舍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农村风景画,大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钢筋混凝土桥是近几年来逐渐出现的桥。古朴而不失庄重的土桥年久失修,有的为人们默默奉献了一生,慢慢老去了。于是作为长江后浪的新生事物——钢筋混凝土桥就在这儿安家落户了。

钢筋混凝土桥最突出之处莫过于外形简洁明了,构造坚固耐用。这种桥受重能力强,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桥面平坦、结实,一般只有一个大大的桥洞,水流畅通无阻,为春季灌溉田地和雨季庄稼排水提供了方便。桥学生作文网http://www.youxianggang.cn与地面相接,高度与地面相同。风吹来的一层土被过往了车辆压实了,好像给桥面穿了件黄色的外衣。要不是桥下的流水嘻笑玩闹惹人注目,有时还真忽略了哪是路,哪是桥呢。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是啊,桥的作用与板凳大致相同,都起着载重、连接的作用。

中国的建筑大都讲究造型美观,如曲线的柔和多变;其次,环境的搭配也至关重要。正是由于桥的存在,既联系着交通,又美化了环境。家乡的小桥虽然简陋,但一直维系着父老乡亲们的交通和收获,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家乡的小桥啊,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

美丽的台安,我的家

美丽的台安,我的家台安县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曾有过县的建制,名曰险渎。其遗址在今新开河镇李家台安县窑村孙城子屯。当时险渎县属幽州的辽东郡(治所襄平,在今辽阳市)。1913年设治,定名台安县。

1945年10月,台安第一次解放,成立台安县民主政府,属辽西行署(驻地锦州)领导,同年12月,划为辽宁第一专员公署(驻地辽阳)领导;1946年2月,县民主政府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建立台安县政府,属辽宁省管辖;1948年月1月,台安第二次解放,同年2月,成立台安县政府,先后属辽南第五、第二专署(驻地营口)和辽宁省领导,至11月台安全境解放;1949年4月,台安县划归辽西省;1954年8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台安又归属辽宁省;1955年12月,划归辽阳专属;1959年1月,辽阳专署撤销,台安又划归沈阳专署;1964年3月,改属沈阳专区领导;1965年1月改归铁岭专署所辖;1968年7月,划归盘锦垦区;1976年1月1日,改由鞍山市管辖至今.土地资源

全县102万亩耕地土质肥沃,各类名牌农副产品享誉海内外,“银亮大米”走俏深圳和广州等东南沿海地区,年销量3万吨;“银鼎大米”远销日本、美国、叙利亚等国家,年销量2万吨;嘉禾绿色蔬菜、乔坨子网纹瓜打入沈阳、大连等地超市;台安肉鸡畅销日本、中东等1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3,000吨。林业资源

全县102万亩耕地土质肥沃,各类名牌农副产品享誉海内外,“银亮大米”走俏深圳和广州等东南沿海地区,年销量3万吨;“银鼎大米”远销日本、美国、叙利亚等国家,年销量2万吨;嘉禾绿色蔬菜、乔坨子网纹瓜打入沈阳、大连等地超市;台安肉鸡畅销日本、中东等1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3,000吨。渔业资源

县内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水域总面积为30.3万亩.其中坑塘水面5万亩,占水域总面积16.5%。全县地表水总量为1.04亿立方米。有饲养鱼类共24种,常见凶猛鱼类1种,其它常见鱼17种,甲壳类3种,贝类1种,淡水两栖类3种。鲤鱼、草鱼、鲢鱼、鲶鱼为主要品种。矿产资源

台安地下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矿泉水及石英砂、草炭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1970年以来,辽河石油勘探局在境内的新台、桑林子、桓洞等地打出油气井330眼。台安已成为辽河油田重要采油区之一。新华镇的矿泉水经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鉴定为偏硅酸、锶型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东北第一泉。水资源

境内大小河流14条,总长115.8公里。主要有辽河、浑河、绕阳河等3条外河,分属两大水系。辽河、绕阳河属辽河水系,浑河属大辽河水系。辽河从县境中部东北、西南方向贯穿(境内河段总长70公里),浑河由县境东部南下(流经台安段36公里),绕阳河沿县境西侧的东北和西南边界流过。境内河道纵横交织,河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4.58%。地下水年安全采量10亿立方米。气候资源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冬季西伯利亚一带的寒冷干燥气团南侵;春、夏季海洋温暖湿润气团北移,台安处于其过渡带,气候变化较大。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温暖适宜,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春季风大,冬季寒冷。农业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富民产业升级、基层组织创新、村屯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向上、社会保障有力、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开展了“一村当先,十村示范,百村创建”和“企业联村、部门帮村、园区带村”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了鞍羊路设施农业产业带开发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5.8亿元建成鞍羊路设施农业产业带,今年完成投资1.5亿元,新建温室大棚5000栋,其中,投资510万元为全县204个村建设公益性温室大棚204栋,建设瓜菜、葡萄、花卉等设施园区8个,鞍羊路设施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全县温室大棚面积达到15万亩。设施养殖业进一步发展,新建村外牧业小区30个。粮豆总产量实现9.5亿斤,增长18.8%,创历史新高。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9万亩,完成通江子、九股河、湘水3座排(灌)水站更新改造,治理河道堤防险工险段11处,完成保护性耕作5.6万亩,植树造林1万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四清四改”工程,清垃圾8万余立方米,清粪堆、路障、柴垛4.5万处。完成农村改水工程13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59%。改造县乡公路37公里,铺设村屯砂石路200公里,乡村公交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完成梅园新村生物质燃气站二期工程,新建新开河镇雷屯村生物质燃气站,改厕3000座。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5个百分点,广播、电视、网络整体覆盖网基本形成。台安历史

史书关于台安的记载,为“八角台”。明朝时,此地一片荒芜,此乃辽沈、关内之孔道,行人至此,往往迷途,不辨方向,于是有人运筹谋划,垒筑高台,以为标志,也是关外漫漫长途上的里程碑,荒漠沙海里的航标灯。台型八角,取“八方共见”之意,故名八角台。八角台址在台安城中,有遗存一处,立有碑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台以一个“乳名”的身份,作为“喻体”指代“台安,这里有地方乡绅远见卓识、据理力争的背景故事。清朝末年,八角台属镇安县(今黑山),当时“县街道四周筑有土围,由南至北长半余里,由东至西长一里余,周四里许,高七八尺,辟四门。商市栉比,梨园妓馆,亦略皆备,繁盛之况,逾于今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分八角台、达都牛录(今台安县达牛镇)为辽中县治,隶奉天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达都牛录设辽中分县,于民国两年撤销。早在光绪末年,台安地方乡绅刘春烺、任朝武等就曾联名禀报省府,申请建治。八角台属辽河下游,九河下稍,水患频仍,由是滋生绿林聚党,民风刁悍,加之地面辽阔,鞭长莫及,距离辽中县府太远,掌控困难,因此民众迫切要求建治立县,以求平安。民国两年(1913年)春开始谋篇布局,当时西佛牛录(今台安县西佛镇)为八角台第一大镇,在设治选址上,与八角台势均力敌,同执“牛耳”,乡绅豪强,各有打算,利益所系,互不相让。最后经高人运作,实力较量,最终将县府公所定在八角台(今台安县县城)。1913年11月14日,省公属派崔国光到八角台主持设治,他以省设治委员的身份,会同辽中县知事沈兆伟、参议长程覃普到达牛分防(辽中分县)召开建治筹备会议。他一面与辽中、辽阳、海城、盘山、黑山等邻县交涉地面,一面深入乡闾征询民意。民国三年(1914年)3月,方案始成,拟名“台安”,“台”缘“八角”,“安”取“安宁”(一说“台”取“八角台”,“安”自“镇安县”,例如“盘锦”,为盘山—锦州之间也)。崔国光劳苦功高,正式担任台安县第一任县知事。设治伊始,百废待兴,他深知地方财力困难,民心所向,走马上任,不兴土木,不讲排场,租用民房,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留有美名。2003年,台安县府北迁,新楼落成,时值台安建县九十周年,台安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并发行纪念邮票一套(共16枚,内含新台安16处景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台安先后出版了《台安风》、《辽河水》、《康庄路》和《八角台》四部大型地域文化丛书,全方位展现了台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亮点。

原来春天已经来了

下午到文化馆拿《亭江》杂志听阿丹老师说乡间的油菜花已经开了,我竟有些诧异,这么快。下班后按捺不住心里的那份冲动,竟想回乡下老家走走,一来是看看家里新修的房子,另外也想看看那撩人的油菜花。

刚一出城,郊外大片大片的金黄就充盈着我的眼晴。真是油菜吐芳华,千里尽金黄”原来春天真的已经到来,广阔的田野间万物正在拼命的拔节发芽。整天被繁琐的事务包围,我竟忘记了季节,差一点丢掉了岁月。

所以,总在心里默默的暗示自己,别浪费了。尤其是那些美好的时光。千万不要让它流得太匆匆。

至从某一天我们可以控制屋里的温度时,我们对季节的那份敏感就大打折扣。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总能从醉人的夕阳中、从牧童的短笛中、从树梢的鸟啼中,从甲虫翻弄泥土的气味中找到春天。而今天我们却只能通过新闻,通过朋友的几条短信与问候才能找到季节来临的时刻。

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一切搀扶进我的文字里。为这个不寻常的春天留一份永恒的纪念,若干年后当什么都老了的时候这些文字会依然年轻。

一路上尽是这样的黄灿灿,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夕阳的余晖流光似的飘浮在这些金黄上,悠悠天地共一色。一幅暧色调的巨画正拓开卷轴徐徐展开。那些醉人的黄是点缀在大地上的一首首抒情的诗,浓得有些化不开,每每读来都让人醉得一塌糊涂。看着这些景致竟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心里那根尘封已久的弦,又被重新拨动。自己又重新觅回了那份丢失已久的自然与慰藉;浪漫与豁达。

三月和煦的春风吹绿了田野,吹艳了那些花,同时也吹醒了我那颗沉睡已久的心。

想想整天生活在城市里,看惯了车水马龙,听惯了市井喧嚣,平日行走于那条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的公路上,对路旁的那几盏街灯再熟悉不过了,但却忽略了这个本应该被我们重视与向往的季节。拖着疲惫的步伐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时竟感觉有些局促不安。当我再次亲近这些原野与土地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已的心灵之所在,也才深知时光还被我拽得紧紧的,只是感觉这些光阴越发的珍贵与不易。

置身于天地之间,行走于田野阡陌。心灵如释重负;灵魂重返

静谧。丢掉了那些拖泥带水的东西与多余的牵挂,透透郊外清新的空气,同时也透透那颗被世俗打湿的心。

这是地震后的第一个春天,不少格调新颖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在蜀西平原拔地而起,粉墙黛瓦;高梁红檐,与一浪一浪荡遍田野的麦苗,成片成片铺满原野的油菜花还有碧波翠柳、莺啼鸟鸣。共同組成这个春天最诗意盎然,最具内涵的丰美意象。

晚风轻轻撩拨着时光,夕阳静静的沉睡在夜的怀抱里。远处农家的灯光隐隐约约透着这个春夜朦胧的美。村落间传来几声悠远的狗吠。我带着那颗还在田埂上流浪的心与这些浪漫的情节挥手作别,渐行渐远。然而思念却在那个村庄落了一地。

又见车水马龙,夜灯初上。有人行色匆匆,有人闲情逸逸。回到家洗了一个热水澡,同时也洗掉这些日子来的烦躁与不堪。感觉身心轻盈如风。

打开电脑用键盘梳理着纷繁的心绪,重归那份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坐下来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了,前段日子的留白我竟找不到东西来填补它。那些被我忽略的日子竟无从整理。所以心里总有些许奥悔。如果不是今日朋友的提醒,我真的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了。

于是才想起应该用文字记录下这个季节带给我的触动。同时也为这个不平凡的春季,涂鸦属于自己的那份心情。

阿健已丑年春于雍城

蜀西春韵

蜀西的春是一首香醇的诗,每一处风景都格外让人着迷和陶醉。蜀西的春是一支悠扬的歌,每一丝春雨都快意的吟唱出动人的夜曲,蜀西的春是一幅优美的画,每一片绿都是分外的生机盎然。

漫步在春日的乡间小径上,哼一曲乡间童谣、听一听牧童的短笛尽情的在歌唱。亦或约几个朋友转转这散发着浓浓泥土芬芳的田野。足以让人畅快悠情。你看那小河边的杨柳快活的吐着新绿,轻风一过它在向你微笑。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麦苗轻轻的乏着绿浪。河水哗哗的流入这油油的绿海中,你听,麦苗们正在愉快的喝着这潺潺河水。这声音是多么美妙和神奇啊!

阳光洒在田地里,洒在树叶上,洒在河面上。整个世界都是金灿灿的,甚是好看。细细数数落在秀秀的草地上那一束束暖暖的阳光。把最优美、最浪漫的那一片好好收藏。在这样的日子里,要是坐在自家小院的藤椅上,喝一杯淡淡清茶,细细的嚼咀散发着文学悠香的小说或散文,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或者你可以翻翻昔日的照片,重温那让人感动的每一个瞬间。

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在蜀西的春季雨是最寻常的。那一丝丝春雨,宛如飘在空中的一串串绿色的音符。演奏着和诣、温馨的春之交响曲。在细雨的歌声中蕴含着明天的美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庄稼又拔节了,更绿了。清晨的露珠在叶尖潇洒跳着舞。

春雪在蜀西平原是很少见的。记得在我童年时川西平原下过一场很大的雪。而今年我们又迎来了这洁白可爱的春雪。这飘在空中的小小雪花委实让人陶醉。我轻轻拾起树枝上的一片片雪花。就像拾起了童年时的记忆一样温馨与激动。

蜀西的春天是农村是最繁忙的季节。人们从早到晚都在这片富饶的田地里耕种,流汗。每当夕阳西下时,当晚霞露出了酡红的脸。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就会荷着锄头,忙着回家做晚饭。当夜暮降临,你会发现在村庄的上空飘浮着丝丝散发着清香味的炊烟。这是幸福的炊烟,这是沃野千里的蜀西平原的炊烟。

蜀西的春是悠悠花香,耐人寻味。蜀西的春是丝丝琴瑟,扣人心弦。蜀西的春是弯弯山泉,流不完的乡情与思念。

农村运动会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体裁判员、运动员,为赛事服务的全体工作人员,农民朋友:

大家好!

春风徐徐送暖,万物欣欣向荣。刚刚送走“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盛世,我们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这样一个充满着朝气,洋溢着青春的节日,在这个涌动着无限热情和激情的时节,新塘乡春季运动会隆重召开了。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代表组委会向2011年春季运动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亲临比赛现场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参加比赛的裁判员、运动员以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

近年来,新塘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和“432”工作重点,紧密结合乡情,艰苦奋斗,以干求促,开拓进取,带领全乡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奔小康”。特别是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123451”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党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头强劲,小康建设的步伐铿锵有力,十件实事的全面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强身健体的文明新风在农村已然成风。新塘历来爱好体育运动、把健身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去年8月,总投资200余万元的新塘文化广场顺利动工,并于去年底完工。文化广场建成后,有灯光、看台的塑胶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2个,购置乒乓球台三张,健身器材11件/套,广场音响6个,音乐喷泉一个。完善的体育健身设备,使新塘文化广场成了农民文化体育健身活动的大本营、俱乐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前来娱乐健身。我乡也成为目前全州第一个实施乡镇农民健身工程的乡。今天,我们隆重举办本次运动会,就是要弘扬东乡文化,展示东乡风采,展现东乡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呈现东乡文明,就是要让长期扎根在基层,战斗在一线的干部职工以及农民朋友感受体育的乐趣,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娱乐身心,以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和任务。

本次运动会是我乡近年来规模最大,项目设置和参赛人员最多的一次盛会,将充分体现我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卓越成效,更好的展示我乡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团结拼搏的士气。本次运动会分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两个大项,共设男子篮球、拔河、六人七足、蛙跳迎面接力、滚雪球、花样迎面接力、六个团体项目和掷飞镖、跳绳跑、乒乓球三个个人项目。参赛人员涉及全乡各村(居),乡直各单位、服务中心,并有幸邀请到市住建局的嘉宾代表队前来助力。在此,我希望全体运动员要顽强拼搏,讲究文明的体育精神,以高昂的斗志,赛出友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取得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同时,希望全体裁判员忠于职守,公正裁判,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良好竞赛环境;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各司其职,积极配合,乐于奉献,遵章守纪,努力使本次运动会赛出友谊,赛出成绩。

农村体育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将极大的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身体素质,陶冶情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坚信,本次活动将掀起我乡农民体育运动的新高潮,积极推动全乡群众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风尚。我乡农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也将为提高全乡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重要的阵地作用。

最后预祝本次春季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花样人生

花儿的一生时间很短暂,只有一年、几个月,甚至是几天;花儿的一生愿望很简单,只求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笑容。花儿的一生就在为这个而不断的努力。 ——题记 芍药,花香浓郁,有着和牡丹相媲美的雍容华贵的花朵。当她绽放在阳光下的时候,你一定会为之心动倾倒。我家门口就有一棵芍药花。我常常想她应是花世界里的佼佼者,应该属于高贵的上层人士,有着幸福、无忧、典雅的生活。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她一般,即使我只是个农村里的孩子。并把它当作自己的梦想去追逐。 春天又来了,天气乍暖还寒。芍药从土里探出红红的嫩芽,渐渐地长成绿色的新苗,几周后就舒展出像手掌似的叶子,不久在绿叶丛中露出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她精神饱满地立在阳光中,如世界顶尖模特一般高傲地顶着桂冠亭亭地、优雅地站着。 正当我为她倾心时,不幸发生了——花骨朵被不懂事的小孩摘了。 我呆呆地望着空空的断枝,心想:此刻花儿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一定会在哭泣吧?那是她一生的希望与骄傲,是她美丽青春的见证呀。可是现在美丽还来不及展现,希望就已经破碎。芍药会绝望吗?我不也处在青春的路口,拥有自己美好的梦想,期待自己如芍药一样绽放出自己的精彩。 看着芍药,我想起了在地震中失去左脚的那个爱跳舞的女孩李月。人有旦夕祸福!我突然有了悲伤:如果有一天我也和她们一样突然失去了追逐梦想的翅膀,我会怎么样呢? 我没有再去看芍药,生怕无名的忧伤缠绕着自己。 今年的春季也如我的心情一般,缠缠绵绵地一直下雨。又是周末,我站住窗前向外张望。啊,芍药开花了! 我冲了出去。芍药丛又开着一朵黄蕊红瓣的花,在雨的洗礼下,依然在吐露着芬芳。我仔细一看,是在断枝的底端又抽出一杆嫩枝,吐绿,长叶,开花。 原来芍药不曾绝望,而是努力地孕育了另一个希望。这才是花样人生吧! 那个失去左脚的女孩李月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翩然起舞,用手臂舞蹈一段《永不停跳的舞步》,感动了多少人! 是的,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与磨难,但只要怀有梦想,坚持不懈地追求,一定会有另一扇门为你打开着! 我豁然开朗!

从冬到夏

六年级的日子不如五年级那么温馨惬意,但与中学时代比起来,就是乐园了,令人怀念。

11月16日,开始冬季晨跑。与往年集体排着队长跑不同,这个冬天改为自由参加,从到校到晨读之间同学自己随意安排,要求记录并汇报圈数。我一般和陆长永、姜连平、于文军、张红(男)等同学一起跑,每天都在一个专门的记录本上记下圈数。陆长永也使用一个类似的32开的自己缝的本子记录。我们的操场周长400米,我们一般跑5-10圈,有时跑11圈甚至更多。到春季,累计有上千圈了。

冬天,几乎每周都有一次全校主题教育队会,都是在下午第二节课,一起搬了凳子坐在操场西侧听老师讲。有国旗国徽教育。国旗教育、诚实教育……

冬季六年级又举办了一次作文竞赛,提前没有通知和准备,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几名同学到一班教室里去参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题目,发给每人一张8开的白纸,就开始写。这次我没有发挥好。郝庭艳得了第一。

1月27日,大队里的张文海送来订阅的《天津日报·农村版》,是几期一起送来的。后来是弟弟妹妹去张文海家或大队里领取。我自从1982年春天在家里偶然看到一份《天津日报·农村阪》后,爱不释手,一直非常想订阅,尽管每份才1分钱,家里也拿不出啊!直到1983年底,父亲才同意订阅。我经常在学习之余翻阅,有时中午看了半截,没来得及收拾好,就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再拾。老姨也经常来看这份乡土气息浓郁的报纸。可惜很多期没有领到,去领时被告知“丢了”,成了永远的遗憾。

1984年3月,是第三个“全民文明礼貌月”。与1982和1983年轰轰烈烈的“全民文明礼貌月”相比,广播电视和报纸似乎不怎么重视,班里的秩序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尤其是我的恶霸同桌等个别同学,捣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还有人竟然与张老师动起手来……1985年,再也没有人提起“全民文明礼貌月”了。我怀念第一个和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那时的民风淳朴,社会秩序安定,可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满意,总要力求更好——那是多么美好的精神世界啊!

学习第十二册第13课《古诗三首》的那天中午自习时,张红(男)用市区方言朗诵课文,就像天津快板一样。他越读越有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张老师走进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只有他一个人在忘我地读着,大家哄堂大笑。

夏初,我们开了晚自习,感觉很新鲜。五年级下学期,姜连平多次用自行车把我带到学校,两个人在昏暗的电灯下写作业。而全班一起到校,校园里热闹,教室里明亮,感觉迥然不同。天还没黑,我就来到学校。夜幕降临了,站在教室外,凝望天宇,真是空阔辽远,大家纷纷说出星星的名字。由于总是停电,晚自习没有坚持几天,就不了了之。一天晚上,停了电,老师让我们回家。刘树云悄悄地告诉我:“明天语文第二单元考……”这时,她已经不再与我同桌了。同桌时,她是最关心我的同学,离开座位就极少说话,只说过两次,都是六年级夏初她不再与我同桌以后。

6月27日早晨,来到学校,张老师让我们记录了《为人民服务》一课几句话的含义。这是复习提纲上的一道题,可是教参上没有。张老师前一天晚上从一位老农那里找到了十几年前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材料,终于补上了这一课。然后,准备去中学参加升学考试。因为不许带书包,许多同学把书交给王老师保存。一位同学还给我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小学生作文选评》,我也交给王老师请她保管。然后,两位老师带领我们走向中学。上午考语文和数学,下午考作文。王老师告诉我们6月30日到校。回到家,我一边帮着母亲灌小麦,一边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套节目那一组最美的儿童歌曲,心里空落落的。小学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