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文离题或偏题,损失重大。作文总共60分,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占40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占20分。从理论上说,内容只占20分,一篇作文离题或偏题只在内容这一项失分。但实际操作中并不是这么回事。离题或偏题之作,除内容项被判为四等或三等外,势必影响到其他两项的正常得分。离题之作语言再好构思再巧能得二类卷的分数吗?不被判为四类卷才怪呢! 也许大家都知道,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得主费滢滢参加2003年高考,她的作文因被判为偏题只得25分。如果撇开偏题,这篇作文的表达项和发展等级无疑都可以列入一等啊!可见紧扣话题写作是何等的重要! 因此高考作文取胜的第一要诀在于审题要准确,要让立意紧紧锁定话题,同时做到行文不脱轨,否则想拿高分只是一句空话。原因很简单,考场作文是遵命写作,作文试题所指定的话题,既是考生要严格执行的写作指令,也是阅卷者用来评判应试作文是否合乎要求的重要依据。一篇作文倘若背离了限定的话题,当然不合命题的要求,不合要求自然要被扣分,又怎能获得好成绩呢? 从网友的作文来看,离题者有之,偏题者有之。偏题又有半偏与微偏之分,明偏与暗偏之别。归根结底在于思维的偏差导致审题不准,行文不正。为了帮助网友走出偏离话题的误区,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把立意锁定在既定的话题上 我们常常惊叹于满分作文那超凡脱俗的立意,却往往忽略了作者把立意紧紧锁定在话题上的良苦用心和巧妙技法。其实作为考场作文,能否锁定话题是至关重要的,正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切合话题但只是常规立意的考场佳作,却永远看不到立意固然新颖却偏离话题的满分作文。那么怎样把立意锁定在既定的话题上呢? 其一,要把立意出新的基础建立在确解题意上。话题作文虽然不设置审题障碍,从而降低审题难度,但准确无误地把握题意还是立意的前提。多年来,偏离话题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一大误区,就从反面论证准确审题的重要性。更何况话题作文并非不会提高审题难度,2003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就存在着审题障碍,如果不注意审题而轻率立意,就极容易偏题。不少考生歌颂友情、亲情,抒写母爱、父爱,导致偏题,就是没有审清题目,只见“感情”,不管“认知”的结果。2004年15道高考作文试题,又有几道是零审题?因此认真读题,确解题意,抓住话题的精髓创新立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其二,要努力使立意明朗化,能够让阅卷老师一眼望穿。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平均3分钟评判一篇作文的速度,使评卷者根本无暇曲径探幽,他们只能快速扫描迅速判断,把一篇作文定位在某个等级上。因此立意的明朗化,对考场作文来说,是稳操胜券的高招。尤其是一些文学体裁的作文,更要做到叙写求曲折,主意求明朗,那种把晦涩艰深当作创新的念头万万要不得。应该知道,新颖的立意往往依托于最切题最明朗的表述。另一方面,就考生本身而言,立意的明朗化,有助于扣题行文,可以避免脱轨的失误。 其三,扣住“题眼”,把立意锁定在话题上。任何立意都是“话题”这根藤上的一枝花,扣住话题的题眼来表述,不但创新的空间大得很,而且没有偏题之忧。在行文时也要善于利用题眼或点睛的句子,以锁住话题。就拿费滢潆的作文来说吧,其立意是通过最后一段来揭示的,她写道:“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这种立意果然不同凡响,如果能从考场作文的需要出发,注意扣住题眼进行表述,点明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同时在每节文字中稍加挑明,我想出彩的机会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二、定向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从材料的有无及其与话题的关系看,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曰命题式,二曰导引式,三曰定向式。 命题式话题干脆利落,除了话题和要求没有其他表述,审题就是审话题。导引式相对命题式而言增加了话题的引语,但对立意不起任何作用,审题还是审话题。定向式话题所提供的材料多多少少限制了话题的走向,审题要把话题和材料参照着审视,否则会偏向。这类话题往往范围很大,而材料把它限定在某些方面,所以审题立意不能漫无边际。请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这样阐述“人生之美”。他说: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比如你吃东西吃得很好,但科学家的分析是,你只有15厘米的满足感,即从舌尖到喉咙。美的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比如听动听的音乐、看美幻的灯光。美的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要求我们通过努力,去认识生命中一些美好的部分。

请以“人生之美”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话题是"人生之美",按道理作文的立意只要与之相关即可。但很明显,这道题的立意在"人生之美"的圈子里还要锁住"层次",你可以就材料的"三个层次"进行立意,也可以就某一方面(层次)立论,还可以提出自己概括的"层次",但不能撇开"层次"谈"人生之美"。当然,更不可以撇开"人生之美"谈"层次"。 有篇习作,从贯穿全文的"糖果"可以看出,其立意是落在"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上,但从文章的内容看,又无法和"第一个层次"的"人生之美"联系起来,这至少是犯了偏离话题的毛病。究其原因是审题不过关。作者没能整体地把握作文题规定的话题,他只看到"欲望"、"物质"、"人生"这些词语,同时又认为追求物质没什么不对,于是以"糖果"为喻,说明"这也是值得每个人去一生的"道理。这样一来,偏题乃至离题便是情理中的事。 在此类作文题的写作中,要学会把自己的立意对照作文题加以检验,看看是否背离话题。比如你为这篇作文立意以后,可以问问自己,这是在说"人生之美"吗?是不是与"层次"(或某一层次)有关?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要重新加以考虑,尽快准确立意。

就上面提到的这篇作文而言,我觉得可以如此立意:不要否定第一层次的人生之美。在文中完全可以为正当追求物质的人生正名,并进而指出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人生之美都建筑在第一层次上,这样就可以写出符合题意的好作文。 三、关系型话题切莫取一弃一 作文题目的材料和提示性文字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话题把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对象组合起来并构成一定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型话题作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看,材料作文时期曾经有过“树木?森林?气候”(1986年)的三概念组合,话题作文时期都只有两个概念并列。对于这种关系型话题,我们在审题时要顾及两者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如果取一弃一,就会导致偏离话题。 比如说话题"影视与生活",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就要顾及“影视”、“生活”这两个概念,写出来的作文要表现影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写影视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也在影响消费时尚的走势"之类,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写生活对影视的影响(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总之,只有两者兼顾并表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才算切题。再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心研读一些好文章,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也就是说除了阅读文学作品外,还要适当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技等方面的书,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请以“读书与作文”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目的话题是“读书与作文”,不单是"读书",也不单是"作文",因此审题立意也要顾及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再看材料,想想它对话题起什么作用??从古人和鲁迅的话来看,起着明显的定向作用。也就是说,作文要从读书对写作的作用来立意。当然,这是话题作文,你完全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发散思维。除了正面阐述外,还可以换位,谈写作对读书的作用;也可以反向,谈读书对写作的反作用(譬如生搬硬套、教条主义、脱离生活等)。但不管怎样,都不可以只谈"读书与写作"中的一个方面,否则至少偏离话题。 有个网友写了一篇作文《写作的幸福》。作文话题明明是"读书与作文",可他取舍分明,来个"写作的幸福",能不偏离话题吗?这篇作文该怎么改呢?我以为可以先写读书的幸福,再写作文的幸福,最后写读书给作文带来的幸福,这样一来就合乎题目的要求了。还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应有内在联系,不能脚踩西瓜皮,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还有个网友的作文叫做"生活的良药"。此文也偏离了话题,因为话题是"读书与作文",而不是"生活与作文",作者不但舍一,而且换一,能不偏离话题吗?再看正文,除了第二段谈到生活和作文的关系外,还有第三段讲到读书的乐趣,这些地方都不能围绕"读书与作文"来写。所以一要修改题目,二要修改第二段和第三段,这些地方修改好了,也就吻合本话题了。 四、例证要避免偏离话题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但许多网友喜欢写议论文,这无可非议。话题本是谈话的中心,高中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喜欢议论当在情理之中。 写议论文自然离不开论证,论证最常用的是例证,如果例证失去向心性,就会导致偏离话题。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能用而没能用好,二是不能用而用之。请看下面这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记者采访陕北的一个放羊娃:“你为什么放羊?” “为了赚钱。”“赚钱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对此,你有何感想?

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学→工作→成家→生子→上学。这同放羊娃有何区别?我们该怎么做?请以“人生之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有个网友认为要摆脱"牧羊童"式的人生怪圈,不能安于现状,而必须懂得拼搏。这无疑是正确的。他的习作《精彩在于拼搏》在论述时基本上能够围绕这一点展开。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就出在例证上。

我们知道,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我们还知道,同样的材料由于利用的角度不同,可以成为不同论点的论据。但它要求我们在引用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作不同的陈述和阐发,使材料与观点统一。可许多网友并非如此,当他们认为某个材料可以作为论据时,就不假思索直接搬用,而没有根据论证的需要进行处理,于是论据与论点脱钩,失去了应有的说服力。

这个网友在文中用到司马迁的例子。此例就广义的"拼搏"而言可用,但要用在这篇文章里,就需要作些阐发,使之为论点服务。比如加上:“如果司马迁安于‘牧羊童’式的人生之路,在遭受宫刑之后,不再奋发拼搏,发愤著述,那还会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名垂青史吗?”当然,有的材料在引用时还必须改变行文的角度,突出论证需要的部分,弱化或删除与论点不吻合的东西,在不扭曲事实的前提下作必要的加工。遗憾的是,我们当中许多人并没有这样做,论据难以效力话题自在情理之中。??这种情况属于能用而没能用好。 另一种情况是不能用而用之。也许是因为作者的写作内存不够随便凑,也许是认识失误不知其不可用而用之,导致论据不能为论点服务。《精彩在于拼搏》中有这么一段: 再者,居里夫人研究铀的放射性,是在一间借来的破旧的贮藏室。这间房子阴冷、肮脏、潮湿。潮湿和低温使敏感的仪器失灵,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的损害。居里夫人在1899年2月6日的工作日记上记下了室温:摄氏六度,在旁边打了十个感叹号,以表示征服任何困难的决心! 这里列举的居里夫人的例子,孤立地看与拼搏有关,但放在"人生之路"的话题里其实不能用,结果用了,这一段文字游离话题是必然的。 要避免例证导致偏离话题,还得掌握行文的技巧,该点睛处则点睛,能扣题则多扣题,下笔"唯马首是瞻",绝不"顾左右而言他"。网友习作《离开,或者留下》,要议论的话题是“境界”,文章的前三段通过谭嗣同与梁启超的比较,阐明牺牲是一种境界,行文至此该有点睛之笔了,可惜没有,给人若即若离的感觉。第四段举例,行文的角度也没有扣住"牺牲是一种境界",以致论据不能很好地为论点服务。第五段进行阐述,行文倘能紧扣主意,比如把"身处高位的人"改成"高境界的人生",其向心力就大不一样了。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写作议论文进行事例论证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话题选例,按照需要剪裁,并作必要的阐发,使论据为论点服务,避免偏离话题。

哲理话题:极限

极 限

体育运动员不断冲刺极限,"更高、更快、更强"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的精神。

拉一个弹簧,如果拉力超过了弹簧的承受极限,弹簧就会失支弹性。

在某些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突破极限,在另外的领域,又需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

请以"极限"为话题写一篇800-12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材目自拟。思路领航

1) 可以写潜能与极限的关系,我们只有不断地向极限提出挑战,才能深深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如运动员们在一个个世界纪录面前不断努力,终于再创新纪录,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潜能就被挖掘出来了。

2) 可以写一种"体验极?quot;的感受。如蹦极,当从高高的悬崖跳下时,我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如看恐怖电影,《午夜凶铃》使我对电话声心存余悸等等。

3) 压力要适当,才有利于进步。在某种意义上说,极限是绝对存在的,所以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能给自己无限加压,不然,后果是过犹不及。

4) 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地球的承受力已达到极限,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迟到达极限的时间,以使人类得以生存,使我们的文明得以发展。

5) 极限可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盲目地向极限挑战,是无视客观规律的表现,结果可想而知。如文革时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无视人和地的极限 ,最终导致浮夸风,使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我的爱无极限

关键构思

1. 将"我"想像成死后的灵魂,自然就有了不平凡的遭遇。

2. "我"从"不能爱"到"爱仍在"、由"哭"到"笑"的心路历程。

有一天,我死了。那一刻,我哭了,我随着自己的灵魂走出我冰冷的身体,我想:我无法爱了,我的爱已到心头。

我独自飘荡着,没有目的地,一味地飘呀飘,我羡慕世上的每一个生灵,哪怕是一棵小草,因为它在爱。它爱孕育它的大地,它爱滋润它的雨水,它爱陪伴它的花朵,它爱……它始终在爱,它不停地在爱,我宁愿化为一棵小草。

我走在拥挤的人群中,没人看得到我,没人感受得到我,我好想让每一个从我身旁走过人知道,我爱他们!我办不到。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痛苦。爱真的会给人力量,而我再也不具备这种力量。忽然间,我看见我的家人在为我哭泣。于是,我不再哭泣,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因为爱在哭泣,他们知道我的爱!我无声地欢呼着:"我的爱并没停止!"

我不再羡慕那小草,因为它不如我爱得深。我不再注意身边的人群,因为我知道其实我并不孤单。我沿着我人生的足迹,找寻我的爱。原来我爱的花依然那么美,花的芳香中散发着我的爱。我的日记本躺在我子女的身上,它在替我传播着我的爱。我的子女用我的口气在教导着他们的孩子,他们在延续我的爱。环顾四周,我的爱无处不在。

为什么我的爱仍在?

我想是因为我曾以爱得那么深。我记起我对一切都倾注了我数不尽的爱。一切都被我的爱烙上永不褪灭的痕迹。它经得起所有的磨难,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任何事物都挡不住我的爱,尽管我死了。

有一天,我死了。

那一刻,我笑了,因为我的爱无极限。极限

关键构思

1. 将极限拟人化。

2. 从极限是"我"的敌人、导师、目标三个方面展开。

我有一个朋友,叫极限。每当我骄傲的时候 ,他总会告诉我:"不行,你差得还很远,要不断地加油才行!"听了他的话,我部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审视自己的盲目的狂傲。

我有一个敌人,叫做极限。我非常地恨他,因为每当我在用尽全力向前冲刺,想要超过他的时候,他往往毫不留情地将我推倒在地,然后用轻蔑的语气讽刺道:"你想超过我吗?别妄想了!等到下辈子吧!"看着他狂妄的眼神,我快被心中的怒火吞噬了,然而我却不能说什么,人微言轻,失败的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为自己流泪。

我有一位严厉的导师,叫做极限。他总是用"失败"这把刚劲的教鞭,鞭策着我前进,尤其是在我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他总会将目标清楚地摆在我的眼前。虽然他很严厉,但同时他又十分仁慈,他总会在我即将崩溃的时候将我领回正轨,在我被自己的征服欲逼疯之前,令我冷静下来。

我还有一个毕生追求的目标,就是突破极限。然而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美妙的梦--我可以去幻想,但终究无法实现。并非是因为我不努力,而是因为极限实在像一个魔怪,总是站在我的肩上,使我奋尽全力登上东岳之顶,天姥之巅,却还有更高的位置。我想比它站得高,然后便不停地攀登,直到累得昏倒,才停下来做个好梦。

唉,极限,我该对你说什么呢?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去爱你,还是去恨你。我爱你,因为你没有让我失去目标;我恨你,因为我总无法完完全全地超越你。我曾恶毒地诅咒过你,但你没有介意,仍然像一位导师和好友,鞭策着我前进。为此,我对你由衷地敬佩。可是如果你觉得这样,就可以把你那暴虐的本性表露出来的时候,对我肆意侮辱,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即使我摔倒了,也会再次爬起来,鼓起勇气,继续前进;我会在摔倒时吸取教训,我会从你的身上取走那些能够令我强大的魔力,然后,在同你并驾齐驱的时候,我将体会到胜利的甜蜜,而你也会尝尝失败的痛苦滋味。

好吧,极限 ,我的敌人,就让我向你挑战!同时,也让我把爱献给你--[1] [2] 下一页

以成长为话题作文 脚步下的爱

脚步下的爱有人说:父亲是孩子的守护神,而孩子是父亲的天使。但我有点恨我父亲。父亲,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可他有病,腿脚经常疼痛,行走很不方便。他瘦骨如柴,面如黄土,只有那双眼睛黑得发亮,还有一些生机。可是他头发白得不能再白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个病老头子。我恨他,恨他没有文化,恨他周身有病,恨他给我丢面子,恨他不文明,经常用指甲挑牙齿。但是,那件事却使我感到很后悔和遗憾。那天,天很黑,外面下着蒙蒙的小雨,此时我心情很烦躁,因为我的校卡、笔和复读机还留在家里忘记拿,而上课铃也响了起来。我心不在焉地在教室坐着,不时地往窗外望。顷刻间,风大了起来,雨也大了起来。不一会儿,雨点就如珍珠般大小滴落在窗前。这使我禁不住地看外面风景:雨越下越大,雷声也不甘示弱地响了起来,慢慢地,外面世界已经很难看得清楚了。但我不放弃观看,因为我准备欠全,无心上课。这时我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小黑点在行走,但我不知道是谁?渐渐地我对他似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此时跳得特别快,眼皮也不停地眨。突然,“轰”一个巨大的雷声在我们身边响了起来,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不惊慌,连老师也惊慌失措,而我的胆子似乎快要震破了,就不敢往外瞧。“同学们,快看窗外!”有一位同学大声地说。我才抬头看,见一个人正躺在操场上,正是他,我的父亲,我不顾一切直奔下楼,“飞”到他身边。他身上显得更黑了,手里满是血,死死地抱住一包东西。这时我哭了,好不容易把包拿了出来,打开看,里面包的正是我忘带的校卡、笔和复读机。可想而知,一位有脚病的人是怎样从20多公里的山路艰难地行走来校的。突然,我眼前发黑,昏了过去……虽然这事已过去了两年,但我还历历在目。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上,可以想象当时父亲是怎样用艰难的脚步来校给我送东西的。父亲安息吧!你是我的守护神,我永远爱你,但愿您能保佑我中考成功。

话题作文之五大特质

近年来,全国与上海的语文高考写作进行了渐进式的素质考核改革,在过去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看图作文及读感作文的循环交融检测过程中,又出现了“话题作文”的崭新写作题型。

话题作文,到底具有什么个性特征?应届高三毕业生到底应该如何去应对?这是摆在当前师生面前的新课题、新理念,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话题作文有五大特质,具体阐述如下:

时代性强,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一

一般来说,高考的话题总是紧紧与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结合联系。比如,2000年的上海语文高考写作的实用性人文题“关于世博会的主题口号、论证过程及合理设想”,这就是一个极其贴近当代人实际生活的人文科技话题,不论男女老幼、学历高低、职业差异、地位大小、区域不同,都是人之可言、个个想说的现实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写出你的独到见解来。就从当年同学们所列的题目来看,有说“环保”的、有谈“城建”的、有论“交通”的、有写“经济”的……范围之多、内容之广、信息之大、见解之真无法统计,十分可观。然而,不管确定什么主题口号,总是当代人说当代事、写当代话、谈当代理。因此,离开了当代的强烈时代精神,这篇作文肯定是失败的!

文体性活,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二

昔日的高考作文,或写记叙性的,或写议论性的,或说明、抒情均要使用哲理散文性的。就是说,对文体的要求相对而言比较具体单一、细明。然而,话题作文却打破了文体的界限,而是给同学们在考场上更大的表现空间,自己完全可以结合个人的专长优势、情趣爱好、文体把握来选择适合的形式加以表现抒展。比如,2002年的上海语文写作高考题《面向大海》,它完全可以写成四种文体样式: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在当年的考场上,笔者亲自阅卷过目的作文中,就有不少考生写得精彩生动而灵活多样。有的写成“大海泪叙海峡两岸的母子情深”(记叙文);有的以拟人口吻展示大海的利弊及对己的真诚观照(说明文);有的评议“大海的素养,从而引渡到人类的文明美德的承传、弘扬与完善、发展”(议论文);更有的以大海作为中介,拓展想象到更远更广的深层话题:大海般的文学、大海般的艺术、大海般的哲学……从而说透人类世界的精神文明、人文经典都是在“海样文学、海样艺术、海样哲学”的不断创新、继承发展、永恒升华中展示体现的!这样的多元文体,让考生们在高考沙场上的确得以发展个性、展现才华,充分使用文笔来表现自己的风采语言及广褒理念!

材料性新,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三

现在的考生,由于“重理轻文”、“偏科严重”。所以对语文的正确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序的准备工作极差!因此,所写文章中引用的素材不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就是伽利略、哥白尼之类。笔者以为,不是这些材料不好使用,只是篇篇用、时时用、处处用,是否显得过时、太苍老了些!记得笔者曾经为某报刊撰写过一篇模拟示范高考作文,在文中我运用了如下三段今日材料,可否给同学们一个启示:话题材料一定要用当代的热点崭新活素材———

“91年前的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在2小时40分钟里渐渐沉没。然而,8个乐队手自始至终拉着欢快的‘拉格泰姆’乐曲,在自己的双脚已经踏入坟墓之际,他们还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鼓舞他人生存的勇气!”

“21年前的某月某日,戈壁滩下风沙呼啸,气温下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此时,身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将军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突然,井下的一个信号测不到了,意外的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大家竭力劝告邓老速速离去。然而,此刻的邓老却低低地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去年3月8日,是奋战在非典第一线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身受感染而病魔缠身的严重期。在呼吸困难生命垂危之际,她面对前来治疗的医生们急切地在白纸上艰难写下了一行大字:‘不要靠近我,会感染!’”

这三例是当代鲜活实在的典例,从乐手、专家、护士的不同职业道德,点示了“让生命在历史上闪烁、在现实中张扬、在未来里永恒”的哲理,用最时尚经典的当代生活材料,来立论“生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难道用得着爱因斯坦之类的“老掉牙”的旧材料吗?!

思辨性密,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四

笔者这里使用这个“密”是逻辑严密、语言周密、结构缜密的本义。因为话题作文一般总要说理,即使叙事也是为说服效劳的,因此在思维辨析时,考虑的方方面面一定要严密,进行评说时一定要考虑“一种倾向,还有另一种倾向”,正反优劣、是非曲直全不可弃。至于结构的排列,也要富有由浅入深的层次性,使之层层推进、步步环扣、段段深入、句句紧逼。笔者试写一段《话说时尚流行》的话题作文来加以引证之:“时尚流行,应该要体现生活的本质面貌,因为只有符合人生真谛的时尚流行,那才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时尚流行,应该要提示人类的积极意趣,因为只有展示人本理念的时尚流行,那才会永葆无穷无尽的魅力;

“时尚流行,应该要点燃社会的文明火花,因为只有张扬人性完善的时尚流行,那才会绽开璀璨夺目的奇葩;

“时尚流行,应该要闪烁物质的健康亮点,因为只有引导人文纯美的时尚流行,那才会推动辉煌历史的车轮!”

同学们请你细读并且精析上述四段文字,是否在思辨性的“三密”上做得尚可?

人文性好,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五

大家可以读读2003年荣获69分的一篇一类卷作文,题目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文章略)

这位考生平时很注意积淀人文文化,对文学、绘画、艺术的资料收集广杂丰多,而且又具有个人的原创独见,所以一拿到《杂》这样的高难度作文题,却得心应手、轻快自如地钻入“人文”的领域里,写得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啊!

对此,应届高三同学们要分析、评判以往已考过的话题作文试题,好好在“五特质”上下功夫,尽量提高自己对写作的认识,并把高考作文尽力写好!

以文明为话题作文

当春汛的潮水涌上古老的堤岸,冬季连接着春天的气息。你,将怎样?

当大雨席卷了昏红深沉的落日,夏日淹沉了春天的风景。你,将怎样?

当校园里劲吹着文明的风潮,道德与素质被拍打在社会浪口之上,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将怎样?

你看,这是一个失去文明的世界——灰暗的天空笼罩着整个世界,云朵不再是纯白的点缀,树儿的盎然绿意也不复存在。人们互相谩骂,孩子们的脸上也不再洋溢着欢乐的笑容。随手扔掉的垃圾让天空烟尘弥漫,让道路拥挤堵塞,让河水臭於浑浊,让我们疾病缠身!请问,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画面,情何以堪!唉,想想吧!

你瞧,这是一个拥有文明的世界——头顶的蓝天永远是一张洁净的脸,浮云将一切渲染上洁白的色质,在天空里发着光。香樟树是流动的绿色,阳光在午后变得透明,空气里散落着点点馥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甚是惬意。我们在阳光下舞蹈,我们在草地上奔跑,让人心释然于纯净的国度。你看,阳光穿过楼房之间,投下大片温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满足惬意的笑容荡漾在脸上,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笼罩在四周,公德装在人们的心里,道德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上,美德传承在上空蔚蓝的苍穹!

如今的我们还在沉睡吗?不,一定不会!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该是重拾文明的志愿者。每个人都该在这个文明逐渐被人遗忘的时代义不容辞的付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并不是那么高深,并不要费多大的力气,而是从身边的琐事开始,作为中学生,我们每个人要做到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扔果皮`废纸,不随地吐痰,同时监督他人,尽自己的举手之劳,做文明的中学生。

为了打造我们的美好家园,重拾文明作为一个良好的契机,在前往文明的殿堂门前,铺上一条艰难而有效的大道,让我们重拾文明这朵花,大手牵小手,文明生活共享有。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话题“文明”美文放送:被带出国门的废电池

一位德国老太太在中国住了几年,回国时包里装着许多废旧的电池。她说:“在中国找不到扔电池的垃圾箱。”这句话听起来真的是很刺耳,同时也令每一个中国人羞愧。泱泱中华民族,一个屹立在东方大国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放废旧电池的垃圾箱?随着这些废旧的电池被带出国门,中国的环保制度的优劣情况,中国人素质的高低情况也被带出了国门。在国外的许多景点,有专门为中国人而悬挂的标语,有专门为中国人而准备的垃圾箱。何以会出现这些令中国人感到无地自容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是部分中国人的不文明举动使得中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成了不守规矩、不文明的代名词。

相对于飞速发展的经济,中国人的道德修养似乎处于停滞不前的“无礼”社会。据有关部门对66598位中国人的随机调查中,有57%的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17.7%的人在公共场所做出不文明的行为,如坦胸露背等等;有7.5%的人不给老弱病残孕让位;有7%的人不守秩序,喜欢插队等;有4.7%的人浪费水电。这是一组多么让人心寒的调查数字啊!它们有如一把把无情的尖刀刺痛着我们的心灵,更像一些病毒散布在我们的四周使得外国人对我们敬而远之,望而却步。

面对那些充满讽刺的标语,面对这些令人心痛的调查数据,我们真的应该反思:难道我们真的低人一等要在这样的标语下欣赏风景吗?难道我们真的甘心做不文明的代名词吗?不!谁都不愿低人一等,不管是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是道德建设方面。所以,我们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更要提高我们的国民的文明素养。它是关乎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其实,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并不难,从小处着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可以了。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将饮料空瓶扔进垃圾箱,在公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个座,在洗手间随手关掉开着的水龙头等等。这些都是文明的具体体现。我相信,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坚持做到这些,很快的,那些专为中国人而悬挂的标语将会消失,那些骇人的调查数据也会销声匿迹。再也不会出现废旧电池被带出国门去扔的现象。那时,中国才能算是真正的强国,我们中国人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敬。

[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充实,论述有力的议论文佳作。文章开头通过一个“废旧电池被带出国门去扔”的事例带出本文的主题。以小见大,切入巧妙。在论述中,一组调查数据把话题引向深处。然后作者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深入剖析,全面分析问题的根接,最后提出解决方法。文章结尾再次点题,进一步突出主题。全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启人深思。

关于文明

佛曰:人生路上有百叶草,开千朵花,结一枚果。若有人能遇到此草,守其花开,待其花落,摘其果实,又能将其文明地弃之者,便可入我佛门。

关于文明,以前似乎从未认真思考过,只是偶尔看到了一句佛语,开始让自己浮想联翩。在我的印象当中里,更多呈现的可能是另一个很飘渺的词语价值。无论是对待学习、生活,还是确立自己的人生憧憬,文明的概念都是那样的模糊.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中国文明》的文章,刊发在一期已经记不得名字的杂志上,引来很多我身边人的的争论。文明的概念应该很广泛吧,每个国家乃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文明观点。也许,在我们看来相当文明的一些举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已经显得不那么文明了,我们是否考虑过可以放弃一些也许源自我们祖先积淀的习惯呢?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拉近距离?可能这只是一个话题,距离它的实现还遥遥无期吧~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的确是的。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传承或者发扬呢?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文明却走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境界,使每一个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汗颜。在墨尔本,随着华人的踪迹所至,这里的许多公共场所都给华人提供了特殊的“待遇”,如郊区的公共厕所外面都是英文男女标示,里面却只有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大小便!”在韩国,许多公寓、写字楼的电梯口烟筒、垃圾箱上都贴着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吐痰”;在巴黎、伦敦的许多公众场所都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汉文标示……难道全世界只有华人不讲礼貌、不讲卫生吗?怎么就没有其他语言的提示?比如日语啊。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我无话可说。可以说,我已经说不出话了。

就拿自己来说,我曾经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假设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有960万人,每人都能以自己的努力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就实现了吗?如果中国有14亿人口,那么140个人里面有10个树立了这样的理想,而且有1个人能够为这个理想终生努力并最终实现的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过2030年的时间而已。今天看来,真的是有些幼稚了。理想化的价值观在现实的“文明”面前面临着挑战。

但是,我只能这么说。因为,我想我自己也做不到文明的标准。那么是肯定的,倘若每个人都不讲文明,可想而知:以后的路该有多难过。冷漠与自私,胆小而惧怕,麻木甚至不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文明”的话题。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平起平落,不能以大欺小;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你是军人,就要和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文明。什么是文明呢?顾名思义,文明就是互相帮助要说谢谢,不客气等词……体现出一个人的人品修养。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文明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文明,也就获得了打开友谊大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有文明就有朋友,不文明就很难有什么朋友。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文明呢?你一定读过周总理的故事吧,那可算得上是人与人之间文明的典范了。周总理在理发时咳了一声,在给他修胡须的容师傅一不小心,一刀划在周总理的脸上,容师傅立即说:“总理,对不起”,周总理说:“没关系,这事不怪你,是怪我咳嗽时没跟你打招呼”。从此容师傅便和周总理成了好朋友。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周总理和容师傅成为朋友呢?我想,这主要是靠周总理和容师傅彼此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吧!这时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位青年骑马要到校场那里去,但他不知道路在哪里,便问一位老人:“呔,老头儿,小校场赶往哪儿去。”老人头也不回说:“无礼,”那位青年听成“五里”便骑马走了。过了一会儿,岳飞来到这里,下马给老人鞠了一个躬,问:“老伯,小校场的路您知道吗?”老人连忙给岳飞指点,岳飞临走进说:“老伯,谢谢您。”在说那位青年走到一半才猛然醒悟,连转马回去给老人谢罪请安。请老人给他指点。老人见他这么诚恳,便答应了。可见,成功的文明不仅要心中彼此想着人,而且还要善待他人,尊敬他人的精神。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文明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文明,才能取得更多的友谊,更大的成功。

关于文明的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讲文明,随时随地做一个文明的人,今天,我就跟大家来讲一讲关于文明的话题。

首先,我们杭州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为杭州市民,我们难道不应该以身做则,做一个文明的人?文明其实很简单,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反映出你是不是个文明的人。无意间,你发现地上有纸片,轻轻弯一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筒里,你就是个文明的人;课间不追跑打闹,玩一些文明的游戏,你就是个文明的人;说话讲礼貌,遇到老师长辈问好,你就是个文明的人。有时候,文明就差一步。只要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他的名和姓,但他的那一举一动深深地激励了我,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我看见了一位女人对一们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大呼小叫无理取闹。我想上去阻止她,可又不敢,正在犹豫的时候,一位叔叔走了过来,对那位女人说:“尊敬长辈,连小孩子都懂,你这个大人为什么不懂?你还是不是个文明的人?说完,扶着那位老人去休息了。那位女人也低着头快步走开。就剩我呆呆地站在那里…

我在这里呼吁大家!讲文明,做文明的人,尊重长辈,做一位孝顺的孩子。让校园少一点脏话与垃圾,多一点文明和快乐!

让我们一起争创文明,争做好公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