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踏进校门,我就听到从教室里传来了朗朗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是在读什么呢?走近一看,原来是同学们在看《三字经》。 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了《三字经》,可是却不懂内在的涵义,现在明白了,应该读起来更方便吧!可是我的脑海中闪出了两个念头:为什么要读三字经?读后有什么好处?我苦思冥想半天,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我赶紧去查有关资料,不一会儿这几个困扰着我的问题就解决了。首先,“三字经”内包括了许多知识,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也很方便。其次,读了“三字经”后,会增加我们的知识和见闻,使人注重品德修养,按“三字经”去做将成为一个博学广文、品德优秀的人。 为什么这本书称作“三字经”呢?是因为它从头到尾始终是以三字一句的形式写的。了解了这些,我觉得人人都应该认真读、认真学“三字经”并找出蕴含在内的知识,平时的行为规范按照“三字经”上的要求踏踏实实去做。 最后,我想: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学习“三字经”,我们必将成为一个“四会”好学生。|||

我与三字经

我与三字经我与三字经修文县第二实验小学六(三)班杨峣《三字经》这本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只是它本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丰富。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富有音韵美。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无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都会受益,这本书的文化内涵,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人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探索的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赢政,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胜者王,败者冠”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每一个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在他从政期间国泰民安。我们现在有美好的生活,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他对古代文明所做的一切是不可抹灭的,这为中国文明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字经》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只要我们刻苦学习,将来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重读《三字经》

《三字经》掀“重读经典”热

2009年2月,央视《百家讲坛》联手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重新解读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在备受金融海啸侵扰的寒冬里,钱文忠教授的“重读”给国人带来一丝暖意,也创下该栏目一年来收视率新高,由此掀起了“重读经典”热。

《三字经》全篇仅1 700多字,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历举了中国文化义理历史典籍,可谓小型百科全书。章太炎曾把它和《千字文》作了对比,认为它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三字经》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堪称一部简明中国通史。

世易时移,古代通俗浅显的词句,对于今人而言已显陌生;当初的主流意识形态,也遭遇新的检视。与当时的语言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三字经》,在当今语境下又该如何解读呢?

这,正是重读《三字经》的缘起。

素材点拨 《三字经》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教学”和“历史”。它宣扬的刻苦、尊老、礼让等品质都是超越民族和时代的。看似浅显,却内涵深厚,人们在其中生活,须臾难离——传统的魅力就在于此。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而《三字经》恰恰能够将这样的沟壑填平一些,使文化衔接更为牢固。

运用方向 重读经典、沟通、学习的意义、时间、古与今

名家妙笔

为何要重读《三字经》?

◆ 钱文忠

为什么一本儿童启蒙读物被大家尊称为“经”?在看似简单易懂的文字背后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

每到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看见很多可爱的孩子,背着一个很大的沉甸甸的书包,里边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课本。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传统中国,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来做教科书呢?当然,毫无疑问是有的,只不过,当时没有一种政府统一安排的启蒙教科书!

宋朝以后,突然出现了一部《三字经》,来历不明,我们连它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而这部《三字经》,它用最简单的语句,最凝练的方式,把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集聚下来的最重要的道德、知识,汇聚在里边,也正因如此,它流传不绝。

也许大家会说,既然是给儿童看的书,那它一定很简单,有什么值得讲的呢?这个看法错了!《三字经》的确非常简明扼要,但也正因为此,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经》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才能理解《三字经》为什么能够流传到今天,才能理解《三字经》对于中国人来讲,特别是对今天还在学习的孩子们来讲,有什么不可替代的意义。(文章有删节)

运用指南 作者开篇便提出两个问题,启发读者思考《三字经》的意义。接着从《三字经》的历史背景与渊源引导读者了解其独特的价值,道出《三字经》在今天的地位。

重读《三字经》

◆ 葛均义

《三字经》是我儿时读熟了的,不用想,张口就能背出一长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时候,也只是背,并不知道是啥意思。

前几日因写一小篇东西,又把《三字经》翻出来,认真地重读了一遍,内心竟然是一种震撼!

短短的《三字经》,内容包罗万象。全书614句,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言简意赅,气度恢宏,放射着传统文化耀眼的光芒!

这仅仅是一首儿歌般的启蒙读物啊,怎不令人感慨万千。数千年里,中国人使用同样的文字,学习同样的典籍,堂堂中华,曾经是西方人心目中的礼仪之邦。可今天的“礼仪之邦”……无怪乎德国的汉学家费彬说中国的当代文化都是垃圾。

多少年来,我们都做了一些什么?我们丢弃了什么?我们今天翻读文言文,已经是望而生畏,如同学习一门陌生外语,祖传的血脉已经在断流,我们已经失去了根!虽然我们仍旧还站立在祖先曾经站立过的土地上,但这已经是一片被人心沙化异化、腐蚀污染了的土地!我们的身体长大了,思想却没有长大。我们需要回归自己先天最纯正的文化,去接受一种伟大心灵的呼唤。(文章有删节)

运用指南 人类的智慧,要靠文化的传承;人类的伟大,因为有伟大的文化。作者由对《三字经》的震撼联想到当今“文化沙化”的可怕后果,令人掩卷深思。

有趣的三字经

三字经,含义多么深刻的三个字经呀!三字经,多么令人瞩目的三个字呀!三字经,从古代留传到现代,它是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面记载了许多有关做人、做事、读书等的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简单的24个字却蕴含了许多的道理在里面: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是善良的。从这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其实是善良的,重要的是那个人的父母怎样教他。如果从小就对孩子管得非常严格,他一定会成人材!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喧哗的集市中,所以,现在还是喜欢喧哗。但是,像我表姐那样的话,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在农村上学,远离城市的喧哗,躲到幽远而偏静的农村生活,感觉会是很好的!每每听到这几句时,心里总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变成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礼仪,不能成才。从这里可以看出玉石如果不经过打磨雕刻,就不完美,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什么也不知道。记得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不学无术目光浅,勤奋好学前程远。这些都是含义深刻的诗句,所以,我们必须勤奋起来,好好学习。“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凡是求学的人,在读经书、诸子书和史书时,都要遵循一边口中朗读,同时心中进行思考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有所进步。不但白天要认真学习,就是到了晚上也要勤学苦练。就算是知识渊博的孔子,到了晚年还是像年轻时苦学苦练呢!啊!我们少年儿童也应有此意才行啊!三字经,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着许多的道理!三字经,正是培养我们少年儿童的志气、孝心、忠心、信心……三字经,有趣的三字经,总是时不时地在我耳旁疑绕。“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南宁市上尧小学六(2)班

我学《三字经》

我学《三字经》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妈妈买回来一本带注音和绘图的《三字经》读本,教我读背。这《三字经》可有意思了,三字一顿、三字一句的,还押着韵,朗朗上口,我很快就记住了许多内容。妈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她总是等我把其中某一段背熟之后,问我是否明白文字的意思,然后再向我作解释,并讲述文字后面的故事。妈妈还说:“小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她经常要求我反复背诵。等我上了一年级,妈妈又要求我抄写《三字经》。因为背得顺了,妈妈所说的那些难字我其实早会认了。抄写《三字经》,不仅加深了记忆,同时也练习了写字,真是一举两得。通过学习《三字经》,我知道了寒来暑往、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知道了我们的古人靠种五谷、养六畜生产、生活;知道了“一而十,十而百”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知道了一些我国古代国家兴亡的历史故事;我还知道谢道韫和蔡文姬都是古时非常出色的女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四岁懂得礼让弟弟,黄香九岁为父母暖被窝,祖莹八岁能咏诗,李泌七岁会赋棋等这些小朋友的故事。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团结朋友,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道理,我明白了做人要结交良师益友,要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知识和经验,还要“幼儿学,壮而行”。我的《三字经》就是我的好朋友,它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它还将继续陪伴我成长,并且做我永远的好朋友。我学《三字经》昆明市西山区西华园小学二年级2班马越指导老师:张蕾

三字经》

三字经》

朋友们,你们听过“三百千”吗?它是三本中华第一启蒙读物,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三字经》又位居其首,自然是最重要的了。令人发笑的是我第一次见识这本伟大的书,既不是在学校,也不是在家里,而是在暑假的英语夏令营中接触的。老师告诉我们《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了广大人民,这不止是因为它有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四句一组。读起来琅琅上口。 它的词藻朴实无华,并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礼仪。

在文学讲座课上,我们拜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其中一些句子的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说 “首孝弟,次见闻。”,它的意思是: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我认为,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大写的人,而是一个外表是人,内心冷酷的冷血动物。还有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包含的意义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我想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就像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在告诉我们蚕吐丝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给人们吃。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那就连小动物也不如了。

《三字经》告诉我们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和风、雷、雨、电,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这个世界。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了解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浓郁的文化底韵.在同时也让我结识了五千年来的名人。《三字经》包罗万象,真不愧为中华儿童第一启蒙读物!

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拜读过这本著作的话,赶快到书店解解眼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