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7日日讯 据各地最新消息:今天上午11:30全国高考第一场语文已经结束,以下是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卷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北京2005作文题目:说安

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以说安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逸等。

上海卷作文题: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天津2005作文题目:留给明天

天津2005作文题目为“留给明天”,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八百字…

重庆卷作文题:筷子与自嘲(共两篇)

要求写两篇:1、以“筷子”为题,写一篇说明文;2、以“自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四川2005作文题目:以纪念或铭记为话题写作文

四川2005作文题目为:以纪念或铭记为话题写作文

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 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广东2005作文题目:以纪念为题作文 广东2005作文题目:以纪念为题作文

江苏2005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

话题作文: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自拟题材诗歌除外。

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盛去年红

以今年花盛去年红作文。

湖南卷作文题:跑的体验

先走好,还是先跑好,根据跑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叙述文。

福建卷作文题:一个圆圈(看图作文)

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根据这两幅图自拟题目的话题作文。900字以上。 湖北地区高考作文题:根据王国维的一段话写作文 湖北地区高考作文题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海南:话题作文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题目自拟,自由发挥,体裁不限。 丹麦某著名物理学家自己修建了一座实验室,在工作中他把实验室整理得特别规整,设备完善先进,他在实验室的出色工作令他闻名西欧,有学生问他:“您为什么把实验室搞得这么好?”教授只回答了一句话:“如果我犯了错误,我不会害怕学生对我的嘲笑。” 江西:写一篇关于以“脸”为话题的文章 江西卷卷作文题为:“脸”。要求:写一篇关于以“脸”为话题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考题库

四十、材料1;鲜花张开小嗽叭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细雨闪着眸子说道;“说感谢还得先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么做的。” 材料2、;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一个个稻穗长得非常饱实,但它们的头却垂得很低,眼睛总是望着根底。 要求;1、发挥合理想像,以《如果没有——》为题,写记叙文 2、记叙的内容要与材料寓意一致。 3、不少于700字。 [审题导引] 本题属寓意型材料记叙文。材料的寓意就是记叙文的中心。这两则材料寓意一致。细雨让鲜花去感谢春风妈妈,因为春风是春的使者;稻穗低头望根,是因为她忘不了这片供给她养料的沃土。于是扩展开去,作为子女,不应忘记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作为中华儿女,更不应忘记培养我们的祖国。一句话,不能忘根。 四十一、“做功不同,人生将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品味这名言,你一定会产生许多石感触与联想。那么就请你以皮为话题,将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想抒发的感情写出来。 要求;1、内容要具体,想象联想丰富。2、自拟题目3、不少于700字。 四十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正在越变越大;建筑物的高度已达到510米,游艇上的活动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飞机客仓能安置650个座位……于是引起了人们对“大”的思考和议论—— “越大就意味着越好吗?” “大,又有什么不好呢?”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文题(不要写成诗歌)。 2、力求思路开阔,可以说古论今,也可以预估未来,只要与“大”有关就行。 3作文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 四十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形形色色的诱惑动摇着人们的心态,战胜诱惑,才能走向成熟,获得成功。 请以《战胜诱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四十四、科学家们说进入时间隧道,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往来于过去和现实之间。假若你有这样的一次机会,请以《重返+++》或《寻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己的身份可以随意设定。2、想象要合理3、不少于800字。 四十五、一曲《常回家看看》唱红了大江南北。缅怀亲情,感受亲情,成了无数在外学习、工作的共同心声。作为中学生,你更多地处在亲情包围之中。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感受亲情》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四十六、美国有一户人家,夫妻外出,留下两个孩子,不料发生雪崩,房屋雪所掩,道路阻塞。营救人员在第三天才打开房门,发现两兄弟竟安然无恙。七岁的哥哥不仅给两岁的弟弟喂了食品,还给他洗了澡。 要求;1、以《雪下三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兄弟二人三天的生活。2、联想要合理,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不少于800字。 四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它的主旨,写一篇记叙文。 像大麦那样俯身

蒂斯代尔(英) 像大麦那样俯身

在海滨的低田里, 在强劲的大风中

歌唱不息。 像大麦那样俯身,

弯倒又挺起, 我也要不屈不挠,

从痛苦中站起。 要求;1、抓住小诗的内涵,或以小诗的某句话作标题。写篇记叙文。2、字数在800字以上。 四十八 、诗人说;预言丰收是轻松的,它可以用彩笔描绘;庆祝丰收是欢乐的,它可以用响鼓紧擂;创造丰收是辛苦的,它需要像小河一样流淌的汗水。 请以“————丰收”或“丰收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丰收”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写故事,发表看法,等。2、题目自行补齐,例如“感悟丰收”、“丰收的故事”等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十九 浩淼无际的太平洋上有一座小岛,上面居住着世代与世隔绝的士居民,他们的生活十分原始,他们不穿衣服,有的只是用树叶遮盖一下。后来,这个小岛被发现了,人们惊讶于这岛上居民生活的原始。当外边人来到这个岛上时,整个岛沸腾了,岛上人纷纷跑来观看这些外来怪人,他们特别惊讶这些外来人为何与他们不同,为何还包裹着自己。 仔细阅读上段文字。以上文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五十 阅读下列一则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春天雨水勤,田里禾苗在竟翠争绿。但是你再看地边田垅上的杂草,由于雨水多,也长得旺盛,正跟禾苗争水分和养料呢。但这不要紧,把它锄掉就完了,可不能因为杂草多了就抱怨雨水勤了,多了。 提示;首先要把握材料中“春雨”“禾苗”“杂草”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再联系社会现象,找到三者的可比物,可比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写出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文章。

五十一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值得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五十二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请以“我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适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3、不少于800字

五十三 饥饿的人追求温饱;贫穷的人追求富有;处于动乱中的人追求安定~~~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这些追求往往折射出人生的思考,时代的特点。正是因为有了追求,人生才不断地攀升,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请围绕“追求”这一中心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十四 亲近自然可能是人的本能,男女老幼对自然的山川草木,花虫鸟鱼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你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思考和感悟。请以“走近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十五 生活里,每天几乎都弥满绿意。 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同样地,如果没有—— 请以《如果没有~~~》为题接着写下去。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五十六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网,有有形的有我形的,如鱼网、蜘蛛网、人情网、因特网等。 请根据这则材料,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五十七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说成熟的标志是能用理智战胜感情,有的说遇事有主见,有的说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我,有的说善于给予爱,有的说是善于否定自我~~~ 请以《成熟的标志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五十八 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来描述和赞颂世界。文学家感叹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着商机!”哲学家没有说话,深思之后在纸上画了一个“?”和一个“!”。 请以上面这个寓言或其中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 1、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 [简析]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告诉大家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世界的认识也不同;二是这些认识、答案都是正确的、符合客观现实的。两层意思告诉人们,认识问题要全面一些,不要失之偏颇。

五十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当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机会、选择、困难、金钱、死亡~~~这其中或喜或悲,有人物、有故事、更有思索。你能将你所经历的、所知道的、所想到的写下来吗? 要求;1、将作文题目补足完整,可以从材料中选择一个方面,也可以另选某个方面进行写作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题目;面临——

六十 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1、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六十一 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某市森林公园决定公开招聘一名高级管理员。几轮测试之后,1000名应聘者中有三人因分数相等同时进入复试,总管招来他们说;“有一只小山羊跑到了三号林区,你们一齐出发,谁抓住了这只山羊,谁将被录用。”三人奉命来到三号林区,甲首先发现了山羊,已用物击伤了山羊,丙抓住了受伤的山羊。 1、请你预设一下招聘结果,然后写一篇文章。或依材料写招聘故事,或引发联想写成散文,或阐发观点夹叙夹议……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700字。 [意图]本题属情景作文,旨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考查。 (1)招聘甲,因为他具有“发现”精神,“发现”是发明的源泉; (2)招聘乙,因为他具有实干精神,动手实践的能力是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3)招聘丙,因为他具有收获的才能,只知播种,不知收获的人将会一事无成; (4)破格招聘三人; (5)用“抓山羊”作招聘考题,滑稽可笑,终告失败。还可从反面思维预设出更多结果或提炼出更多的观点。

六十二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或扩写成螃蟹问路的故事,或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想,或议论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2、题目自拟,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全文不少于700字。 [析]从螃蟹角度看;1、没有正确方向,就很难达到目标;2、没有正确的方法,“横着爬”是很难实现理想的3、没有正确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疳无济于事。从青蛙角度看;1、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2、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3、指导别人要具体,要耐心。

六十三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颗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伐了无用。至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欲杀鹅相待,家仆问杀哪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树有用而被伐,无用而被保全性命,鹅因不成器而被杀之,成器而得以延留。倘若伐木工要专寻特型树呢?那么直树反而不中意。鹅主人若是喜静而怕噪呢?当下砧板伺候的,只怕是会报警的鹅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总之,条件不同,环境不同,结局也就不同。 请以“环境、条件与结局”为话题,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为内容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六十四 爱因斯坦在50年代,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经过商,做打字纲生意和办出版公司,结果亏了30万美元,赔光了稿费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本事,却有文学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创作之路。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确实,人生的决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给自己的人生增值。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地方便是废物。请以”宝贝放错地方便是废物“为话题,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为内容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六十五 站在月球上所想到的 假若你站在月球上,面对人生,你想到了什么?请以《站在月球上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了,不少于800字。

六十六 ”假若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痛苦的日子暂且忍耐,那愉快的日子定会到来。“这是一首外国名诗。请以”假若生活欺骗了你“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题不限,不少于800字。

六十七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到一位中国人空中做客,主人两岁多的小宝宝在客厅里跑动,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当妈妈的赶紧跑过来抱起小孩,然后一面用手打椅子。心理学家见此情景,不禁有些孤疑。根据上述材料,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六十八 当人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人人都会从心底里涌出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体味,见闻,感触呢? 请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 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是有感而发,就符合要求。 2、文题不限(除诗歌外)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3、题目自拟

六十九 有人说,生活如诗,生活如歌;有人说,生活如藤,生活如萝;有人说,生活如溪流,生活如小河;有人说,生活如~~~ 你认为“生活”如什么?请以“生活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你选填的内容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七十 钱这东西~~~ 提示;题目中的删节号不但提供给我们一个比较广泛的思维空间,也让我们有一个比较广泛的选材自由,由此,凡思想、情绪、经历、体味,只要与“钱这东西”有关都可写进文章,凡一人一事,多人多事,只要与“钱这东西”有关,都可写进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七十一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人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上微笑。” 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出一个类似的故事。或就此发表议论。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七十二 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沙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七十三

据1999年9月19日报载:为纪念大连市建市100周年,大连市修建了世纪仓,将反映20世纪该市变化的100件物品珍藏其中,留给100年后的大连人开启。这100件物品中有1999年时的大连市长给2099年大边市长的亲笔信。 假若在你的学校也修建了一个类似的世纪仓,请你以20世纪的高中生身份写一封致21世纪末本校高中生的信。 注意:1、内容只要与“20世纪末的高中生致21世纪末本校高中生”题意相符即可,具体角度和写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讲述今天的故事,畅谈学习的苦衷,介绍兴趣爱好,发表人生见解,探讨百年间各方面的异同,预测百年后的发展状况,等。 2、题目自拟,也可直接以“致~~~的一封信”为题。3、不少于800字。

七十四 有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来对各类学生进行测验,结果是: 大学生:(太简单。不屑回答) 高中生:是零。 初中生:是英语字母“欧”。 小学生的回答最有趣:“是太阳!”“是月亮!”“是铁环!”“是皮球!”“是乒乓球!”“是足球!”“是烧饼!”“是汤圆!”“是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 提示:测验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想像力越贫乏。 请以“想像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诗歌不少于80诗行)。

高考作文

高中作文题库一、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1)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2)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3)牵挂能催人奋发向上。 请以“牵挂”为题,选择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选择除诗歌以外的某一种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内容、题材不限,只要合情合理。(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三 、据报载,一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在经过了丰年的精心准备后,和电脑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大师输给了电脑。于是,人们开始忧虑,电脑今后是不是将取代人脑? 四 、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亲情,是人类感情中崇高温馨的部分,因此历来是文学作品(也包括学生习作)的永恒主题。请你写一篇表现亲情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其余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神笔马良”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马良自幼勤奋好学,但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他用树枝画画的刻苦精神感动了神仙。神仙给了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后来这枝神笔被贪婪的皇帝抢走了。皇帝拿着这枝社笔却是画一样,就多了一样与自己作品的东西。 请以“假如我有一枝社笔”为作文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六、————漫想 要求:(1)在横线上填补完整你作文的标题(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提示]写本文要注意三点。(1)所填的词语例如“时间”“水”“二十一世纪”“灯”“圆”等,无论是什么样的概念,都必须是你写作的中心,联结全文的纽带,必须有储备,可驾驭。(2)驰骋千里的想象也应有清晰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或逻辑事理顺序,或兼而有之等。(3)行文要注意虚与实,放与收的合理安排。 七 、将“我发现——”补充完整,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思想健康,内容具体,力求有创意 2、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八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从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走过,被这繁星般美丽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约定,从小路的起点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取的最大。当然,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此为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 (1)题目自拟(2)文体和写法不限(3)不少于800字 九 、人在这个世界上总离不开风雨雷电。你可能有关于风雨雷电的事情;面对风雨雷电,你可能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请以“我和风雨雷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作文内容与“风雨雷电”中的一项或几项有关都行(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十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 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十一 、如果这世间真的有轮回,那么,你将选择怎样的一个新的生命?是一只盘旋的鹰,一条快乐的鱼,一只轻盈的蝴蝶~~~还是仍旧做一回现在的你? 请展开联想,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十二 、《与——的对话》 要求; 1、空白处可任意填写。如;时间、历史、未来、环保、人口、科学、自然,还可填奶奶、妈妈、老师、同学,还可填风、雨、沙尘暴,还填三毛、余秋雨、鲁迅、司马迁、杜甫等 这道作文题给予考生的思维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寄语抒情,但更重要的是与时代结合起来,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经纵横驰骋,遨游古今。 十三 、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着个性化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请结合成长中的切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题目背景,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十四、美国莱州制作了一个非常坚固而精致的盒子,里面装有一封致三千年以后的地球人的信。盒子被深埋地下,三千年后方可启封。如果让你执笔写这封信,你将给三千年之后的未来人说些什么呢?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十五、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上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愚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内容、题材不限,只要合情合理。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十七 、生活有坎坷,可脸上不能没有微笑;生活有叹息,可心灵不能没有微笑。狂风暴雨中笑一笑,美好的前程向你走来……请以上述文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十八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人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请以“学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十九、一们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当仿世界,孩子最需要培养的性格有5种;自信心,希望,富有同情心,热情,灵活性。 请以“我是这样培养性格的”为正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二十、在对表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 请你从这五句话中任选一句作为题目(或作为写作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小说、戏剧外,文体不限。2、可单独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3、不少于600字。 二十一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表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书写清楚,800字左右。 [构思纲要点拨] “感悟”后面所填词语可经是动词(动词短语),写对某一种活动的感悟,如“感悟踢球”;也可以是名词(名词短语),写对某一事物的感悟,如“感悟飞瀑”,或对某一段时光的感悟,如“感悟高三”;甚至于可以是形容词,写对事物属性的感悟,如“感悟美丽”,叙写自己对美丽的感觉、感受与领悟,说明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写议论文必须以具体形象为也发点,以对基本一形象的感悟,阐发为主要内容。比如《感悟花芽》可以写自己面对花芽时产生的联想,表述自己“愿做小小的花芽,让风雨的洗礼催开成功的花朵”的观点,然后以别人看来“花芽太小”“花芽太嫩”“花芽太弱”三句话,分别引出若干事例——有志不在年高的事例,年小位卑也能为国争光的事例,论证花芽虽小、嫩弱,但历经奋斗磨练,定能催开成功的花朵的道理。 写抒情散文必须让自己的情感与具体形象(细节)水乳交融。比如写《感悟高三》,构思时高三学习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会浮现在眼前。写什么?高三生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可以根据高三生活的一些特点,选取典型细节,在还将有叙夹议中抒发感情。 写记叙散文或小小说必须高置情节,安排人物。人物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她)”,情节(或者说人物的命运)是文章的“感点”,人物的“感悟”一般在结尾“画龙点睛”,但高明的写法可以让人物的感悟贯串在整个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十二、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要求:根据本诗的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抒发你对自己的人生路的感受,或阐发你对人生路的看法的文章。 注意: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二十三、阅读,已经融入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之中,于你而言又如何呢?请写一篇文章,可以描述你自己的阅读故事,可以抒写你自己的阅读得失,也可以介绍你自己阅读的习惯方法,或是你阅读的体验认识…… 注意;1、文章要紧扣“阅读”这个话题,中心要突出,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4、800字以上。 二十四、树的年轮,一圈一圈……是日的赤足刻下的脚印?是日的银丝纺织的花环?是历史留下的印痕?是风雷灌制的唱片?树的年轮,引我浮想联翩…… 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二十五、据报载,一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在经过了半年的精心准备后,和电脑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大师输给了电脑。于是,人们开始忧虑,电脑今后是不是将取代人脑? 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二十六、 门 提示语: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人的一生也会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入不了“门”有时又出有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打不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它给我们带来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内容具体,要运用联想和想象3、不少于800字。 二十七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在一起。 挨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微型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即将告别高中学习生活的你们,处在世纪之交的青年人,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 请你写一篇作文,倾听自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 要求:1、作文取材不加限制。题目自拟2、内容要具体,写现实,想未来都可以。3、除诗歌外,不限文体;全文不少于800字。 二十八、梵文《百喻经》里有个故事,说一个愚人要住三层楼,南昌不让匠人造底下两层。钱钟书先生曾引用这个故事,说明学术研究不能一味追求那种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但在文学世界里,空中楼阁又确乎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高一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就叫做《我的空中楼阁》。 请以上面的话题为范围,自所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写剧本和诗歌。 二十九、培根在《谈愤怒》一文中提到;“怒气就低像倾塌的房屋,它在其倒下的地方留下一片废墟。”我们身边常见到发怒之类的人和事,自己也有此类感受。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三十、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边结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的风景,可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三十一、请以“盼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如;海峡两岸的同胞盼望骨肉团圆;年迈的父母盼望出门远行的儿女常回家看看;高考考生盼望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等等。可以记叙、议论、抒情,也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内容不限。 要求;1、题目自拟2、除赞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三十二 、也许你听过海浪拍击堤岸,也许你听过山风掠过林梢,也许你听过燕语呢喃。也许你听过雨打芭蕉……这自然的歌声,会引发你想些什么?是你本色的学生生活,还是你倾心自然的一段旅程?是你对自然朴实人生的追求,还是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注意; 1、内容必须与“自然的歌声”有关,可以从题干中选择一个角度,也可以选择新的角度。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三十三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请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十四 、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遗憾;一个单位,一仆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请你以“遗憾”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三十五、根据下面材料和要求作文 “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一个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其他的木板即使长出许多也没有价值,要增加木桶的容量,就必须加长这块最短的木板。 要求;从这个理论中得到什么启示?联想自己、周围人或社会上的事物,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三十六 、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有一种稀珍的鹿种,主人们为了使鹿群不受伤害,将狼、豹野兽捕杀光。从此,这些鹿置于没有任何危险的“安乐窝”中,活动量逐渐减少,体质也越来越差,在瘟疫浒时大量死亡。后来,主人们特意从外地“引进”狼珍稀的鹿群为了生存,整天来回奔跑,体质和生命力逐渐增强。 要求;请依据提供的这段材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700字。 三十七 、人生幸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闵的。~~~若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何以世界各民族的幸福不能一样呢?

————陈独秀 请以“幸福”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三十八 、又是————飘香时 无论经过多少年,往日的回忆依旧炽热,旷野的风吹过窗棂,仿佛又闻到了那————的清香……1、从花草植物中,任选一种填入所给标题及开关的空白处。 2、以此为开关,续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三十九、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学习的革命》 要求;1、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外再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2、不要写成诗歌3、不少于800字

让我为你唱支歌(作文评点)

作文题:请以“善待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让我为你唱支歌 (拟题新颖)

高三(11)班 周石

可曾见过怒绽的紫藤萝,小心翼翼地将花蕊中最细最嫩的部分藏于鼓鼓的紫帆中,然后仰起脸迎接风吹雨打?

可曾见过美丽的玫瑰,一点点地往身上缀着小刺,然后昂起头展示自己不俗的风姿?

也可曾见过悠闲地散步的蜗牛,一旦危险来临,便立即缩入“家”中,任你如何敲打,断不肯伸出脑袋?(用排比句式,以生命中自我保护之例,引出话题。)

它们在对你说呢:善待生命。

生命,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词!小草破土而出,枯木逢春发芽,鸟儿翱翔天空,鱼儿潜游水底,无不昭示着生命的伟大力量。(对生命的赞歌,深化主题。)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珍惜时间,便是善待生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匆匆流逝,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行走着,面对眼前的美景,是驻足不前,浪费时间,还是目视前方,加紧赶路,相信前方定有更美的风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写道: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充满哲理的话曾让多少人幡然醒悟,继而为之奋斗!是的,珍惜时间,我们应赶快生活。

采花酿蜜,为谁辛苦为谁甜。珍惜亲情,便是善待生命。多少个初冬的夜晚,有人为你捧上一杯喷香的牛奶;多少个寒冷的清晨,有人为你叠好该穿的毛衣;多少个酷热的午后,有人为你轻轻摇扇,驱蝇赶蚊。可曾注意岁月的印痕已爬上他们的额头,时间的风霜已染上他们的双鬓?要记住,你是他们的唯一,珍惜亲情,善待自己,也是善待身后的父母。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他人,便是善待生命。朋友,同学,老师,他们与你息息相关。一个轻轻的许诺,一次促膝的交谈,一句真心的祝福,温暖就在我们身边。牵起朋友的手,带上同学的祝福,捎上老师的期望,生命便变得更加美丽。(用“时间、亲情、友情”为载体,分别阐述对“善待生命”的理解)

生命,是那待放的含苞,是那待哺的雏鹰,是那呀呀学语的婴儿;生命,是那母亲温存的笑脸,种子破土而出的勇敢,小鸟离巢而飞的风姿。拾起岁月的阳光,谱写一曲美妙的生命之歌!(文中括号内文字为点评内容)

总评:本文能紧扣话题,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感悟,但联系生活不紧,内容较空乏,拟给14分;语言优美,语句流畅,文字功底深厚,拟给20分;文章结构严谨,以杂文的手笔,表达得淋漓尽致,拟给16分。合计给分:50分。(本文为某省示范高中第二次月考作文原文,卷面得分:42分。请专家给予评析)

(指导老师 钱叶成。点评老师 周晓毛)

2009安徽卷

安徽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体现辩证思维

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一改过去旧材料作文材料繁杂、晦涩难懂、不易把握主旨的弊病。材料层次分明,题意指向明确,考生易于把握材料主旨。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较小。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的新意义:“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层次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是考生立意、提炼主旨的信息所在。考生只要抓住最后这一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那么如何立意,并让作文出彩呢?考生首先应该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弯道”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个人发展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危机,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危机中孕育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因此,考生只要扣住材料中的“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去写“如何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是扣题的立意。另外,立意的角度可大也可小。大的可谈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谈政治、经济领域如何超越。如面对金融海啸,世界各国都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的智慧抓住机遇,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也可小到写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充满困难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的体会、反思,感悟如何超越他人或自我。

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因为材料作文多是说明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观点,本题也不例外。具体写作时,可用传统的“引—析—点—联—结”的结构模式,先引述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从中概括出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联系历史或现实展开论述,结尾再回应材料,总结全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主题,一定要挖掘深刻,不可胡编乱造,语言干瘪,内容单薄。

误区警示:写作本题,最忌把原材料扩充加工。也忌就事论事,拓展不开,空洞说教。还怕有的考生,认为“弯道”就是困难、挫折,大谈如何面对挫折,而不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超越,就偏离了题意。

评分细则

一、参考答案评分要求

1. 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3. 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个评分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安徽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体现辩证思维

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一改过去旧材料作文材料繁杂、晦涩难懂、不易把握主旨的弊病。材料层次分明,题意指向明确,考生易于把握材料主旨。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较小。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的新意义:“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层次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是考生立意、提炼主旨的信息所在。考生只要抓住最后这一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那么如何立意,并让作文出彩呢?考生首先应该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弯道”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个人发展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危机,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危机中孕育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因此,考生只要扣住材料中的“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去写“如何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是扣题的立意。另外,立意的角度可大也可小。大的可谈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谈政治、经济领域如何超越。如面对金融海啸,世界各国都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的智慧抓住机遇,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也可小到写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充满困难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的体会、反思,感悟如何超越他人或自我。

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因为材料作文多是说明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观点,本题也不例外。具体写作时,可用传统的“引—析—点—联—结”的结构模式,先引述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从中概括出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联系历史或现实展开论述,结尾再回应材料,总结全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主题,一定要挖掘深刻,不可胡编乱造,语言干瘪,内容单薄。

误区警示:写作本题,最忌把原材料扩充加工。也忌就事论事,拓展不开,空洞说教。还怕有的考生,认为“弯道”就是困难、挫折,大谈如何面对挫折,而不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超越,就偏离了题意。

评分细则

一、参考答案评分要求

1. 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3. 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个评分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安徽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体现辩证思维

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一改过去旧材料作文材料繁杂、晦涩难懂、不易把握主旨的弊病。材料层次分明,题意指向明确,考生易于把握材料主旨。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较小。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的新意义:“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层次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是考生立意、提炼主旨的信息所在。考生只要抓住最后这一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那么如何立意,并让作文出彩呢?考生首先应该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弯道”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个人发展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危机,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危机中孕育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因此,考生只要扣住材料中的“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去写“如何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是扣题的立意。另外,立意的角度可大也可小。大的可谈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谈政治、经济领域如何超越。如面对金融海啸,世界各国都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的智慧抓住机遇,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也可小到写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充满困难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的体会、反思,感悟如何超越他人或自我。

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因为材料作文多是说明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观点,本题也不例外。具体写作时,可用传统的“引—析—点—联—结”的结构模式,先引述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从中概括出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联系历史或现实展开论述,结尾再回应材料,总结全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主题,一定要挖掘深刻,不可胡编乱造,语言干瘪,内容单薄。

误区警示:写作本题,最忌把原材料扩充加工。也忌就事论事,拓展不开,空洞说教。还怕有的考生,认为“弯道”就是困难、挫折,大谈如何面对挫折,而不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超越,就偏离了题意。

评分细则

一、参考答案评分要求

1. 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3. 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个评分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安徽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体现辩证思维

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一改过去旧材料作文材料繁杂、晦涩难懂、不易把握主旨的弊病。材料层次分明,题意指向明确,考生易于把握材料主旨。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较小。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的新意义:“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层次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是考生立意、提炼主旨的信息所在。考生只要抓住最后这一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那么如何立意,并让作文出彩呢?考生首先应该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弯道”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个人发展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危机,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危机中孕育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因此,考生只要扣住材料中的“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去写“如何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是扣题的立意。另外,立意的角度可大也可小。大的可谈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谈政治、经济领域如何超越。如面对金融海啸,世界各国都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的智慧抓住机遇,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也可小到写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充满困难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的体会、反思,感悟如何超越他人或自我。

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因为材料作文多是说明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观点,本题也不例外。具体写作时,可用传统的“引—析—点—联—结”的结构模式,先引述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从中概括出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联系历史或现实展开论述,结尾再回应材料,总结全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主题,一定要挖掘深刻,不可胡编乱造,语言干瘪,内容单薄。

误区警示:写作本题,最忌把原材料扩充加工。也忌就事论事,拓展不开,空洞说教。还怕有的考生,认为“弯道”就是困难、挫折,大谈如何面对挫折,而不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超越,就偏离了题意。

评分细则

一、参考答案评分要求

1. 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3. 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个评分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安徽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体现辩证思维

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一改过去旧材料作文材料繁杂、晦涩难懂、不易把握主旨的弊病。材料层次分明,题意指向明确,考生易于把握材料主旨。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较小。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的新意义:“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层次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是考生立意、提炼主旨的信息所在。考生只要抓住最后这一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那么如何立意,并让作文出彩呢?考生首先应该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弯道”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个人发展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危机,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危机中孕育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因此,考生只要扣住材料中的“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去写“如何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是扣题的立意。另外,立意的角度可大也可小。大的可谈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谈政治、经济领域如何超越。如面对金融海啸,世界各国都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的智慧抓住机遇,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也可小到写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充满困难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的体会、反思,感悟如何超越他人或自我。

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因为材料作文多是说明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观点,本题也不例外。具体写作时,可用传统的“引—析—点—联—结”的结构模式,先引述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从中概括出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联系历史或现实展开论述,结尾再回应材料,总结全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主题,一定要挖掘深刻,不可胡编乱造,语言干瘪,内容单薄。

误区警示:写作本题,最忌把原材料扩充加工。也忌就事论事,拓展不开,空洞说教。还怕有的考生,认为“弯道”就是困难、挫折,大谈如何面对挫折,而不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超越,就偏离了题意。

评分细则

一、参考答案评分要求

1. 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3. 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个评分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安徽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体现辩证思维

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一改过去旧材料作文材料繁杂、晦涩难懂、不易把握主旨的弊病。材料层次分明,题意指向明确,考生易于把握材料主旨。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较小。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的新意义:“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层次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是考生立意、提炼主旨的信息所在。考生只要抓住最后这一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那么如何立意,并让作文出彩呢?考生首先应该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弯道”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个人发展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危机,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危机中孕育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因此,考生只要扣住材料中的“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去写“如何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是扣题的立意。另外,立意的角度可大也可小。大的可谈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谈政治、经济领域如何超越。如面对金融海啸,世界各国都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的智慧抓住机遇,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也可小到写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充满困难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的体会、反思,感悟如何超越他人或自我。

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因为材料作文多是说明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观点,本题也不例外。具体写作时,可用传统的“引—析—点—联—结”的结构模式,先引述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从中概括出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联系历史或现实展开论述,结尾再回应材料,总结全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主题,一定要挖掘深刻,不可胡编乱造,语言干瘪,内容单薄。

误区警示:写作本题,最忌把原材料扩充加工。也忌就事论事,拓展不开,空洞说教。还怕有的考生,认为“弯道”就是困难、挫折,大谈如何面对挫折,而不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超越,就偏离了题意。

评分细则

一、参考答案评分要求

1. 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3. 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个评分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安徽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体现辩证思维

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一改过去旧材料作文材料繁杂、晦涩难懂、不易把握主旨的弊病。材料层次分明,题意指向明确,考生易于把握材料主旨。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较小。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的新意义:“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层次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是考生立意、提炼主旨的信息所在。考生只要抓住最后这一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那么如何立意,并让作文出彩呢?考生首先应该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弯道”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个人发展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危机,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危机中孕育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因此,考生只要扣住材料中的“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去写“如何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是扣题的立意。另外,立意的角度可大也可小。大的可谈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谈政治、经济领域如何超越。如面对金融海啸,世界各国都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的智慧抓住机遇,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也可小到写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充满困难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的体会、反思,感悟如何超越他人或自我。

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因为材料作文多是说明一个道理,表明一种观点,本题也不例外。具体写作时,可用传统的“引—析—点—联—结”的结构模式,先引述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从中概括出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联系历史或现实展开论述,结尾再回应材料,总结全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主题,一定要挖掘深刻,不可胡编乱造,语言干瘪,内容单薄。

误区警示:写作本题,最忌把原材料扩充加工。也忌就事论事,拓展不开,空洞说教。还怕有的考生,认为“弯道”就是困难、挫折,大谈如何面对挫折,而不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超越,就偏离了题意。

评分细则

一、参考答案评分要求

1. 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3. 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个评分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

2007湖南卷

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 “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多年的等待,“诗意地生活”这道人文气息浓郁、满载画意诗情的高考佳题终于出现在了湖南考卷之中!湖南省独立命题的这几年,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影响,考题往往蕴含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遗憾的是,题目虽好,考生却无法意到笔随。“诗意地生活”这一题目则是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从“新浪网”对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调查情况来看,此题的“题目质量”与“创新程度”均明显高于湖南往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则与去年考题“谈意气”较为接近,57%的考生认为写作难度大。这也说明,要让精彩的题目变为漂亮的文章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们认为,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得做好三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

现实生活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幸福指数却在逐渐下降——情感变得冷漠,道德出现真空,环境开始恶化。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感官享受,却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美感。从这个角度说,“诗意地生活”是对民生福祉与和谐环境的一种向往。写作时,如果审题不细,容易出现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诗意地生活”便是浪漫的生活,是与诗歌或诗人有关的生活。考题显然不是培养简单的诗情画意,也不是动员大家去幻想生活,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换一句话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必须做一个诗意的生存者。二是忽视“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虽然考题明确提示要注意标题中的“地”字,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两个词组,一字之差,前者是偏正式的动词短语,强调我们应该如何去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后者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重在描述或赞美某一种诗意的生活。读懂了题目,我们才能像考题所强调的一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进行写作;忽视了这一提示,文章容易偏离主题。

二、深入挖掘诗意的内涵

湖南省高考作文一直是限制文体的(要求用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据统计,今年大概有6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写作的。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得学会挖掘考题的思想内涵。面对日常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我们是否能“诗意地生活”呢?我们能够用微笑来承受负重、淡然地面对责难、乐观地感受失败吗?我们怎样才能在纷繁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呢?由此看来,诗意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智慧之树的蓬勃,是心灵清泉的喷涌,是修养之花的绽放。它是一种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一种对不良心态的中和,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比如,在特别的日子里给亲友送一束花,让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愉悦;在事业与爱好发生冲突时,给爱好留个位置,给自己留点空间……如果能够实现自我调适,也许在凄风苦雨中你会想到日后将会出现的明朗晴空,在失落彷徨时你会想到前方终将会前程似锦。有了这样深刻、乐观而积极的理解,我们对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解自然会深刻三分,用诗意点亮生活,创造诗意人生与社会的梦想也许会成为现实。

三、巧妙选用出彩的材料

这道考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生活的舒适感与安全感,环境的和谐美与宁静美,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等等。虽然考题明确要求结合自我经历,但并不一定全部要写自我经过的事。我们可以以现实为触发点,回首历史;也可以以历史为触发点,展望未来。如可以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可以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苏轼,他一生中曾屡遭贬谪,却达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创作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千古佳句。诗意地生活,让词人在东坡之上开垦出了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也可以将目光转向艺术,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

评分细则

一、关于内容

(一)审题

1. 命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 “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多年的等待,“诗意地生活”这道人文气息浓郁、满载画意诗情的高考佳题终于出现在了湖南考卷之中!湖南省独立命题的这几年,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影响,考题往往蕴含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遗憾的是,题目虽好,考生却无法意到笔随。“诗意地生活”这一题目则是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从“新浪网”对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调查情况来看,此题的“题目质量”与“创新程度”均明显高于湖南往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则与去年考题“谈意气”较为接近,57%的考生认为写作难度大。这也说明,要让精彩的题目变为漂亮的文章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们认为,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得做好三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

现实生活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幸福指数却在逐渐下降——情感变得冷漠,道德出现真空,环境开始恶化。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感官享受,却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美感。从这个角度说,“诗意地生活”是对民生福祉与和谐环境的一种向往。写作时,如果审题不细,容易出现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诗意地生活”便是浪漫的生活,是与诗歌或诗人有关的生活。考题显然不是培养简单的诗情画意,也不是动员大家去幻想生活,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换一句话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必须做一个诗意的生存者。二是忽视“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虽然考题明确提示要注意标题中的“地”字,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两个词组,一字之差,前者是偏正式的动词短语,强调我们应该如何去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后者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重在描述或赞美某一种诗意的生活。读懂了题目,我们才能像考题所强调的一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进行写作;忽视了这一提示,文章容易偏离主题。

二、深入挖掘诗意的内涵

湖南省高考作文一直是限制文体的(要求用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据统计,今年大概有6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写作的。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得学会挖掘考题的思想内涵。面对日常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我们是否能“诗意地生活”呢?我们能够用微笑来承受负重、淡然地面对责难、乐观地感受失败吗?我们怎样才能在纷繁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呢?由此看来,诗意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智慧之树的蓬勃,是心灵清泉的喷涌,是修养之花的绽放。它是一种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一种对不良心态的中和,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比如,在特别的日子里给亲友送一束花,让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愉悦;在事业与爱好发生冲突时,给爱好留个位置,给自己留点空间……如果能够实现自我调适,也许在凄风苦雨中你会想到日后将会出现的明朗晴空,在失落彷徨时你会想到前方终将会前程似锦。有了这样深刻、乐观而积极的理解,我们对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解自然会深刻三分,用诗意点亮生活,创造诗意人生与社会的梦想也许会成为现实。

三、巧妙选用出彩的材料

这道考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生活的舒适感与安全感,环境的和谐美与宁静美,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等等。虽然考题明确要求结合自我经历,但并不一定全部要写自我经过的事。我们可以以现实为触发点,回首历史;也可以以历史为触发点,展望未来。如可以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可以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苏轼,他一生中曾屡遭贬谪,却达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创作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千古佳句。诗意地生活,让词人在东坡之上开垦出了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也可以将目光转向艺术,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

评分细则

一、关于内容

(一)审题

1. 命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 “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多年的等待,“诗意地生活”这道人文气息浓郁、满载画意诗情的高考佳题终于出现在了湖南考卷之中!湖南省独立命题的这几年,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影响,考题往往蕴含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遗憾的是,题目虽好,考生却无法意到笔随。“诗意地生活”这一题目则是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从“新浪网”对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调查情况来看,此题的“题目质量”与“创新程度”均明显高于湖南往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则与去年考题“谈意气”较为接近,57%的考生认为写作难度大。这也说明,要让精彩的题目变为漂亮的文章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们认为,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得做好三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

现实生活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幸福指数却在逐渐下降——情感变得冷漠,道德出现真空,环境开始恶化。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感官享受,却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美感。从这个角度说,“诗意地生活”是对民生福祉与和谐环境的一种向往。写作时,如果审题不细,容易出现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诗意地生活”便是浪漫的生活,是与诗歌或诗人有关的生活。考题显然不是培养简单的诗情画意,也不是动员大家去幻想生活,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换一句话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必须做一个诗意的生存者。二是忽视“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虽然考题明确提示要注意标题中的“地”字,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两个词组,一字之差,前者是偏正式的动词短语,强调我们应该如何去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后者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重在描述或赞美某一种诗意的生活。读懂了题目,我们才能像考题所强调的一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进行写作;忽视了这一提示,文章容易偏离主题。

二、深入挖掘诗意的内涵

湖南省高考作文一直是限制文体的(要求用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据统计,今年大概有6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写作的。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得学会挖掘考题的思想内涵。面对日常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我们是否能“诗意地生活”呢?我们能够用微笑来承受负重、淡然地面对责难、乐观地感受失败吗?我们怎样才能在纷繁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呢?由此看来,诗意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智慧之树的蓬勃,是心灵清泉的喷涌,是修养之花的绽放。它是一种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一种对不良心态的中和,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比如,在特别的日子里给亲友送一束花,让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愉悦;在事业与爱好发生冲突时,给爱好留个位置,给自己留点空间……如果能够实现自我调适,也许在凄风苦雨中你会想到日后将会出现的明朗晴空,在失落彷徨时你会想到前方终将会前程似锦。有了这样深刻、乐观而积极的理解,我们对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解自然会深刻三分,用诗意点亮生活,创造诗意人生与社会的梦想也许会成为现实。

三、巧妙选用出彩的材料

这道考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生活的舒适感与安全感,环境的和谐美与宁静美,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等等。虽然考题明确要求结合自我经历,但并不一定全部要写自我经过的事。我们可以以现实为触发点,回首历史;也可以以历史为触发点,展望未来。如可以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可以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苏轼,他一生中曾屡遭贬谪,却达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创作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千古佳句。诗意地生活,让词人在东坡之上开垦出了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也可以将目光转向艺术,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

评分细则

一、关于内容

(一)审题

1. 命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 “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多年的等待,“诗意地生活”这道人文气息浓郁、满载画意诗情的高考佳题终于出现在了湖南考卷之中!湖南省独立命题的这几年,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影响,考题往往蕴含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遗憾的是,题目虽好,考生却无法意到笔随。“诗意地生活”这一题目则是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从“新浪网”对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调查情况来看,此题的“题目质量”与“创新程度”均明显高于湖南往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则与去年考题“谈意气”较为接近,57%的考生认为写作难度大。这也说明,要让精彩的题目变为漂亮的文章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们认为,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得做好三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

现实生活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幸福指数却在逐渐下降——情感变得冷漠,道德出现真空,环境开始恶化。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感官享受,却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美感。从这个角度说,“诗意地生活”是对民生福祉与和谐环境的一种向往。写作时,如果审题不细,容易出现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诗意地生活”便是浪漫的生活,是与诗歌或诗人有关的生活。考题显然不是培养简单的诗情画意,也不是动员大家去幻想生活,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换一句话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必须做一个诗意的生存者。二是忽视“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虽然考题明确提示要注意标题中的“地”字,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两个词组,一字之差,前者是偏正式的动词短语,强调我们应该如何去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后者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重在描述或赞美某一种诗意的生活。读懂了题目,我们才能像考题所强调的一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进行写作;忽视了这一提示,文章容易偏离主题。

二、深入挖掘诗意的内涵

湖南省高考作文一直是限制文体的(要求用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据统计,今年大概有6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写作的。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得学会挖掘考题的思想内涵。面对日常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我们是否能“诗意地生活”呢?我们能够用微笑来承受负重、淡然地面对责难、乐观地感受失败吗?我们怎样才能在纷繁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呢?由此看来,诗意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智慧之树的蓬勃,是心灵清泉的喷涌,是修养之花的绽放。它是一种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一种对不良心态的中和,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比如,在特别的日子里给亲友送一束花,让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愉悦;在事业与爱好发生冲突时,给爱好留个位置,给自己留点空间……如果能够实现自我调适,也许在凄风苦雨中你会想到日后将会出现的明朗晴空,在失落彷徨时你会想到前方终将会前程似锦。有了这样深刻、乐观而积极的理解,我们对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解自然会深刻三分,用诗意点亮生活,创造诗意人生与社会的梦想也许会成为现实。

三、巧妙选用出彩的材料

这道考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生活的舒适感与安全感,环境的和谐美与宁静美,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等等。虽然考题明确要求结合自我经历,但并不一定全部要写自我经过的事。我们可以以现实为触发点,回首历史;也可以以历史为触发点,展望未来。如可以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可以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苏轼,他一生中曾屡遭贬谪,却达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创作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千古佳句。诗意地生活,让词人在东坡之上开垦出了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也可以将目光转向艺术,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

评分细则

一、关于内容

(一)审题

1. 命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 “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多年的等待,“诗意地生活”这道人文气息浓郁、满载画意诗情的高考佳题终于出现在了湖南考卷之中!湖南省独立命题的这几年,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影响,考题往往蕴含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遗憾的是,题目虽好,考生却无法意到笔随。“诗意地生活”这一题目则是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从“新浪网”对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调查情况来看,此题的“题目质量”与“创新程度”均明显高于湖南往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则与去年考题“谈意气”较为接近,57%的考生认为写作难度大。这也说明,要让精彩的题目变为漂亮的文章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们认为,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得做好三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

现实生活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幸福指数却在逐渐下降——情感变得冷漠,道德出现真空,环境开始恶化。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感官享受,却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美感。从这个角度说,“诗意地生活”是对民生福祉与和谐环境的一种向往。写作时,如果审题不细,容易出现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诗意地生活”便是浪漫的生活,是与诗歌或诗人有关的生活。考题显然不是培养简单的诗情画意,也不是动员大家去幻想生活,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换一句话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必须做一个诗意的生存者。二是忽视“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虽然考题明确提示要注意标题中的“地”字,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两个词组,一字之差,前者是偏正式的动词短语,强调我们应该如何去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后者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重在描述或赞美某一种诗意的生活。读懂了题目,我们才能像考题所强调的一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进行写作;忽视了这一提示,文章容易偏离主题。

二、深入挖掘诗意的内涵

湖南省高考作文一直是限制文体的(要求用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据统计,今年大概有6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写作的。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得学会挖掘考题的思想内涵。面对日常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我们是否能“诗意地生活”呢?我们能够用微笑来承受负重、淡然地面对责难、乐观地感受失败吗?我们怎样才能在纷繁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呢?由此看来,诗意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智慧之树的蓬勃,是心灵清泉的喷涌,是修养之花的绽放。它是一种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一种对不良心态的中和,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比如,在特别的日子里给亲友送一束花,让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愉悦;在事业与爱好发生冲突时,给爱好留个位置,给自己留点空间……如果能够实现自我调适,也许在凄风苦雨中你会想到日后将会出现的明朗晴空,在失落彷徨时你会想到前方终将会前程似锦。有了这样深刻、乐观而积极的理解,我们对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解自然会深刻三分,用诗意点亮生活,创造诗意人生与社会的梦想也许会成为现实。

三、巧妙选用出彩的材料

这道考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生活的舒适感与安全感,环境的和谐美与宁静美,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等等。虽然考题明确要求结合自我经历,但并不一定全部要写自我经过的事。我们可以以现实为触发点,回首历史;也可以以历史为触发点,展望未来。如可以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可以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苏轼,他一生中曾屡遭贬谪,却达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创作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千古佳句。诗意地生活,让词人在东坡之上开垦出了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也可以将目光转向艺术,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

评分细则

一、关于内容

(一)审题

1. 命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 “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多年的等待,“诗意地生活”这道人文气息浓郁、满载画意诗情的高考佳题终于出现在了湖南考卷之中!湖南省独立命题的这几年,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影响,考题往往蕴含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遗憾的是,题目虽好,考生却无法意到笔随。“诗意地生活”这一题目则是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从“新浪网”对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调查情况来看,此题的“题目质量”与“创新程度”均明显高于湖南往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则与去年考题“谈意气”较为接近,57%的考生认为写作难度大。这也说明,要让精彩的题目变为漂亮的文章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们认为,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得做好三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

现实生活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幸福指数却在逐渐下降——情感变得冷漠,道德出现真空,环境开始恶化。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感官享受,却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美感。从这个角度说,“诗意地生活”是对民生福祉与和谐环境的一种向往。写作时,如果审题不细,容易出现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诗意地生活”便是浪漫的生活,是与诗歌或诗人有关的生活。考题显然不是培养简单的诗情画意,也不是动员大家去幻想生活,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换一句话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必须做一个诗意的生存者。二是忽视“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虽然考题明确提示要注意标题中的“地”字,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两个词组,一字之差,前者是偏正式的动词短语,强调我们应该如何去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后者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重在描述或赞美某一种诗意的生活。读懂了题目,我们才能像考题所强调的一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进行写作;忽视了这一提示,文章容易偏离主题。

二、深入挖掘诗意的内涵

湖南省高考作文一直是限制文体的(要求用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据统计,今年大概有6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写作的。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得学会挖掘考题的思想内涵。面对日常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我们是否能“诗意地生活”呢?我们能够用微笑来承受负重、淡然地面对责难、乐观地感受失败吗?我们怎样才能在纷繁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呢?由此看来,诗意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智慧之树的蓬勃,是心灵清泉的喷涌,是修养之花的绽放。它是一种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一种对不良心态的中和,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比如,在特别的日子里给亲友送一束花,让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愉悦;在事业与爱好发生冲突时,给爱好留个位置,给自己留点空间……如果能够实现自我调适,也许在凄风苦雨中你会想到日后将会出现的明朗晴空,在失落彷徨时你会想到前方终将会前程似锦。有了这样深刻、乐观而积极的理解,我们对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解自然会深刻三分,用诗意点亮生活,创造诗意人生与社会的梦想也许会成为现实。

三、巧妙选用出彩的材料

这道考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生活的舒适感与安全感,环境的和谐美与宁静美,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等等。虽然考题明确要求结合自我经历,但并不一定全部要写自我经过的事。我们可以以现实为触发点,回首历史;也可以以历史为触发点,展望未来。如可以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可以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苏轼,他一生中曾屡遭贬谪,却达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创作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千古佳句。诗意地生活,让词人在东坡之上开垦出了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也可以将目光转向艺术,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

评分细则

一、关于内容

(一)审题

1. 命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 “诗意地生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多年的等待,“诗意地生活”这道人文气息浓郁、满载画意诗情的高考佳题终于出现在了湖南考卷之中!湖南省独立命题的这几年,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影响,考题往往蕴含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遗憾的是,题目虽好,考生却无法意到笔随。“诗意地生活”这一题目则是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从“新浪网”对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调查情况来看,此题的“题目质量”与“创新程度”均明显高于湖南往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则与去年考题“谈意气”较为接近,57%的考生认为写作难度大。这也说明,要让精彩的题目变为漂亮的文章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们认为,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得做好三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

现实生活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幸福指数却在逐渐下降——情感变得冷漠,道德出现真空,环境开始恶化。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感官享受,却无法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与道德的美感。从这个角度说,“诗意地生活”是对民生福祉与和谐环境的一种向往。写作时,如果审题不细,容易出现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诗意地生活”便是浪漫的生活,是与诗歌或诗人有关的生活。考题显然不是培养简单的诗情画意,也不是动员大家去幻想生活,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换一句话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必须做一个诗意的生存者。二是忽视“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虽然考题明确提示要注意标题中的“地”字,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两个词组,一字之差,前者是偏正式的动词短语,强调我们应该如何去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后者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重在描述或赞美某一种诗意的生活。读懂了题目,我们才能像考题所强调的一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进行写作;忽视了这一提示,文章容易偏离主题。

二、深入挖掘诗意的内涵

湖南省高考作文一直是限制文体的(要求用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据统计,今年大概有60%左右的考生是用议论文写作的。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得学会挖掘考题的思想内涵。面对日常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我们是否能“诗意地生活”呢?我们能够用微笑来承受负重、淡然地面对责难、乐观地感受失败吗?我们怎样才能在纷繁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呢?由此看来,诗意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智慧之树的蓬勃,是心灵清泉的喷涌,是修养之花的绽放。它是一种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一种对不良心态的中和,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比如,在特别的日子里给亲友送一束花,让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愉悦;在事业与爱好发生冲突时,给爱好留个位置,给自己留点空间……如果能够实现自我调适,也许在凄风苦雨中你会想到日后将会出现的明朗晴空,在失落彷徨时你会想到前方终将会前程似锦。有了这样深刻、乐观而积极的理解,我们对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解自然会深刻三分,用诗意点亮生活,创造诗意人生与社会的梦想也许会成为现实。

三、巧妙选用出彩的材料

这道考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生活的舒适感与安全感,环境的和谐美与宁静美,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等等。虽然考题明确要求结合自我经历,但并不一定全部要写自我经过的事。我们可以以现实为触发点,回首历史;也可以以历史为触发点,展望未来。如可以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可以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苏轼,他一生中曾屡遭贬谪,却达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创作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千古佳句。诗意地生活,让词人在东坡之上开垦出了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也可以将目光转向艺术,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

评分细则

一、关于内容

(一)审题

1. 命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

2008安徽卷

题目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守正中平稳过渡

将安徽卷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与去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相比照,可以明显地看出两道题一脉相承。“提篮春光看妈妈”关涉感恩主题,以引导学生回报亲情、关注自然(“妈妈”可理解为“地球母亲”)为目标;而“带着感动出发”也体现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包蕴人间真情这一内涵,反映了命题者在“新课标”指引下所采取的“守正”态度。

从命题形式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新材料作文与标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拟制标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就题目本身看,关键词之一“感动”无需多说——2008年实在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火炬手金晶极力保护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挽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助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人士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无不令人感动。(当然,不盲目从众,避开当下热点,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也未尝不可)写好本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出发”如何理解、诠释与落实。《现代汉语词典》对“出发”的解释是“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在此题中,对“出发”含义的界定大可宽泛些,比如“出发就是行动,就是你被打动后自己的某种举动”“出发就是尝试着完成某项任务”(包括高三一年迎接、冲刺高考)。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完全可视为“出发”。文体选择上,除常规体裁外,本题也适合写成小小说、童话、小剧本等;从谋篇布局说,考生可根据时间顺序,让一系列素材形成一条“感动链”(此之谓“一线串珠”式),也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写成其他样式(比如“曲径通幽”式、“采访问答”式、“网络发帖”式等),但切忌仅仅罗列几个素材就了事。

总体来说,“带着感动出发”立意门槛较低,不易偏题,虽与“提篮春光看妈妈”意旨相近,但避免了去年的命题诗意有余而不够实在的欠缺,在虚实并举、实中见虚这一点上处理得更好些。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一、两级评分

1. 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

内容:包括题意、材料中心含义;表达:包括语言、文体特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以16个评分点最突出的一点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每少50字扣1分,1个错别字扣1分,3处标点错误扣1分。

5. 套作、文体不明应适当扣分,确认为抄袭的在第四等内评分,不给发展分。

6. 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作要求,的、地、得不分,不作要求,笔误不作要求。

二、命题立意

1. 逻辑关系:

人、事、物——情——悟理——行动

(客体) (主体)

感动

出发

2. 不能跨等级打分。

3. 先判一个总体分,再看错别字、标点去扣分。

4. 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35分以下。

5. 评分

(1)扣题紧,几层关系密切,语言流畅,为一类卷。

(2)a. “感动”与“出发”联系不够紧密。

b. 只写“感动”而无“悟理”内容,最后点一下题目;只写“出发”(想象具体做法)无“感动”具体内容,但二者之间联系较紧密,为二类。

(3)只讲感动,不提“带着……出发”或所写不能体现“感动”,点题,但对题目理解不准,为三类。

(4)没有写出感动,甚至不提感动,更没有“带着……出发”,为四类。

(5)残篇——600字以上:40~30分

401~599字以内:30~20分

399字以下:15分

(6)套作:不超过45分

(7)抄袭现代文阅读:0分

(8)另拟题,视同无题,扣两分,内容按标准给分。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0分 表达19分

发展20分 总分59分

带着感动出发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题目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守正中平稳过渡

将安徽卷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与去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相比照,可以明显地看出两道题一脉相承。“提篮春光看妈妈”关涉感恩主题,以引导学生回报亲情、关注自然(“妈妈”可理解为“地球母亲”)为目标;而“带着感动出发”也体现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包蕴人间真情这一内涵,反映了命题者在“新课标”指引下所采取的“守正”态度。

从命题形式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新材料作文与标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拟制标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就题目本身看,关键词之一“感动”无需多说——2008年实在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火炬手金晶极力保护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挽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助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人士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无不令人感动。(当然,不盲目从众,避开当下热点,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也未尝不可)写好本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出发”如何理解、诠释与落实。《现代汉语词典》对“出发”的解释是“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在此题中,对“出发”含义的界定大可宽泛些,比如“出发就是行动,就是你被打动后自己的某种举动”“出发就是尝试着完成某项任务”(包括高三一年迎接、冲刺高考)。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完全可视为“出发”。文体选择上,除常规体裁外,本题也适合写成小小说、童话、小剧本等;从谋篇布局说,考生可根据时间顺序,让一系列素材形成一条“感动链”(此之谓“一线串珠”式),也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写成其他样式(比如“曲径通幽”式、“采访问答”式、“网络发帖”式等),但切忌仅仅罗列几个素材就了事。

总体来说,“带着感动出发”立意门槛较低,不易偏题,虽与“提篮春光看妈妈”意旨相近,但避免了去年的命题诗意有余而不够实在的欠缺,在虚实并举、实中见虚这一点上处理得更好些。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一、两级评分

1. 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

内容:包括题意、材料中心含义;表达:包括语言、文体特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以16个评分点最突出的一点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每少50字扣1分,1个错别字扣1分,3处标点错误扣1分。

5. 套作、文体不明应适当扣分,确认为抄袭的在第四等内评分,不给发展分。

6. 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作要求,的、地、得不分,不作要求,笔误不作要求。

二、命题立意

1. 逻辑关系:

人、事、物——情——悟理——行动

(客体) (主体)

感动

出发

2. 不能跨等级打分。

3. 先判一个总体分,再看错别字、标点去扣分。

4. 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35分以下。

5. 评分

(1)扣题紧,几层关系密切,语言流畅,为一类卷。

(2)a. “感动”与“出发”联系不够紧密。

b. 只写“感动”而无“悟理”内容,最后点一下题目;只写“出发”(想象具体做法)无“感动”具体内容,但二者之间联系较紧密,为二类。

(3)只讲感动,不提“带着……出发”或所写不能体现“感动”,点题,但对题目理解不准,为三类。

(4)没有写出感动,甚至不提感动,更没有“带着……出发”,为四类。

(5)残篇——600字以上:40~30分

401~599字以内:30~20分

399字以下:15分

(6)套作:不超过45分

(7)抄袭现代文阅读:0分

(8)另拟题,视同无题,扣两分,内容按标准给分。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0分 表达19分

发展20分 总分59分

带着感动出发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题目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守正中平稳过渡

将安徽卷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与去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相比照,可以明显地看出两道题一脉相承。“提篮春光看妈妈”关涉感恩主题,以引导学生回报亲情、关注自然(“妈妈”可理解为“地球母亲”)为目标;而“带着感动出发”也体现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包蕴人间真情这一内涵,反映了命题者在“新课标”指引下所采取的“守正”态度。

从命题形式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新材料作文与标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拟制标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就题目本身看,关键词之一“感动”无需多说——2008年实在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火炬手金晶极力保护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挽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助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人士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无不令人感动。(当然,不盲目从众,避开当下热点,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也未尝不可)写好本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出发”如何理解、诠释与落实。《现代汉语词典》对“出发”的解释是“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在此题中,对“出发”含义的界定大可宽泛些,比如“出发就是行动,就是你被打动后自己的某种举动”“出发就是尝试着完成某项任务”(包括高三一年迎接、冲刺高考)。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完全可视为“出发”。文体选择上,除常规体裁外,本题也适合写成小小说、童话、小剧本等;从谋篇布局说,考生可根据时间顺序,让一系列素材形成一条“感动链”(此之谓“一线串珠”式),也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写成其他样式(比如“曲径通幽”式、“采访问答”式、“网络发帖”式等),但切忌仅仅罗列几个素材就了事。

总体来说,“带着感动出发”立意门槛较低,不易偏题,虽与“提篮春光看妈妈”意旨相近,但避免了去年的命题诗意有余而不够实在的欠缺,在虚实并举、实中见虚这一点上处理得更好些。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一、两级评分

1. 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

内容:包括题意、材料中心含义;表达:包括语言、文体特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以16个评分点最突出的一点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每少50字扣1分,1个错别字扣1分,3处标点错误扣1分。

5. 套作、文体不明应适当扣分,确认为抄袭的在第四等内评分,不给发展分。

6. 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作要求,的、地、得不分,不作要求,笔误不作要求。

二、命题立意

1. 逻辑关系:

人、事、物——情——悟理——行动

(客体) (主体)

感动

出发

2. 不能跨等级打分。

3. 先判一个总体分,再看错别字、标点去扣分。

4. 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35分以下。

5. 评分

(1)扣题紧,几层关系密切,语言流畅,为一类卷。

(2)a. “感动”与“出发”联系不够紧密。

b. 只写“感动”而无“悟理”内容,最后点一下题目;只写“出发”(想象具体做法)无“感动”具体内容,但二者之间联系较紧密,为二类。

(3)只讲感动,不提“带着……出发”或所写不能体现“感动”,点题,但对题目理解不准,为三类。

(4)没有写出感动,甚至不提感动,更没有“带着……出发”,为四类。

(5)残篇——600字以上:40~30分

401~599字以内:30~20分

399字以下:15分

(6)套作:不超过45分

(7)抄袭现代文阅读:0分

(8)另拟题,视同无题,扣两分,内容按标准给分。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0分 表达19分

发展20分 总分59分

带着感动出发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题目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守正中平稳过渡

将安徽卷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与去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相比照,可以明显地看出两道题一脉相承。“提篮春光看妈妈”关涉感恩主题,以引导学生回报亲情、关注自然(“妈妈”可理解为“地球母亲”)为目标;而“带着感动出发”也体现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包蕴人间真情这一内涵,反映了命题者在“新课标”指引下所采取的“守正”态度。

从命题形式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新材料作文与标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拟制标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就题目本身看,关键词之一“感动”无需多说——2008年实在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火炬手金晶极力保护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挽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助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人士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无不令人感动。(当然,不盲目从众,避开当下热点,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也未尝不可)写好本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出发”如何理解、诠释与落实。《现代汉语词典》对“出发”的解释是“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在此题中,对“出发”含义的界定大可宽泛些,比如“出发就是行动,就是你被打动后自己的某种举动”“出发就是尝试着完成某项任务”(包括高三一年迎接、冲刺高考)。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完全可视为“出发”。文体选择上,除常规体裁外,本题也适合写成小小说、童话、小剧本等;从谋篇布局说,考生可根据时间顺序,让一系列素材形成一条“感动链”(此之谓“一线串珠”式),也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写成其他样式(比如“曲径通幽”式、“采访问答”式、“网络发帖”式等),但切忌仅仅罗列几个素材就了事。

总体来说,“带着感动出发”立意门槛较低,不易偏题,虽与“提篮春光看妈妈”意旨相近,但避免了去年的命题诗意有余而不够实在的欠缺,在虚实并举、实中见虚这一点上处理得更好些。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一、两级评分

1. 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

内容:包括题意、材料中心含义;表达:包括语言、文体特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以16个评分点最突出的一点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每少50字扣1分,1个错别字扣1分,3处标点错误扣1分。

5. 套作、文体不明应适当扣分,确认为抄袭的在第四等内评分,不给发展分。

6. 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作要求,的、地、得不分,不作要求,笔误不作要求。

二、命题立意

1. 逻辑关系:

人、事、物——情——悟理——行动

(客体) (主体)

感动

出发

2. 不能跨等级打分。

3. 先判一个总体分,再看错别字、标点去扣分。

4. 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35分以下。

5. 评分

(1)扣题紧,几层关系密切,语言流畅,为一类卷。

(2)a. “感动”与“出发”联系不够紧密。

b. 只写“感动”而无“悟理”内容,最后点一下题目;只写“出发”(想象具体做法)无“感动”具体内容,但二者之间联系较紧密,为二类。

(3)只讲感动,不提“带着……出发”或所写不能体现“感动”,点题,但对题目理解不准,为三类。

(4)没有写出感动,甚至不提感动,更没有“带着……出发”,为四类。

(5)残篇——600字以上:40~30分

401~599字以内:30~20分

399字以下:15分

(6)套作:不超过45分

(7)抄袭现代文阅读:0分

(8)另拟题,视同无题,扣两分,内容按标准给分。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0分 表达19分

发展20分 总分59分

带着感动出发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题目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守正中平稳过渡

将安徽卷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与去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相比照,可以明显地看出两道题一脉相承。“提篮春光看妈妈”关涉感恩主题,以引导学生回报亲情、关注自然(“妈妈”可理解为“地球母亲”)为目标;而“带着感动出发”也体现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包蕴人间真情这一内涵,反映了命题者在“新课标”指引下所采取的“守正”态度。

从命题形式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新材料作文与标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拟制标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就题目本身看,关键词之一“感动”无需多说——2008年实在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火炬手金晶极力保护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挽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助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人士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无不令人感动。(当然,不盲目从众,避开当下热点,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也未尝不可)写好本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出发”如何理解、诠释与落实。《现代汉语词典》对“出发”的解释是“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在此题中,对“出发”含义的界定大可宽泛些,比如“出发就是行动,就是你被打动后自己的某种举动”“出发就是尝试着完成某项任务”(包括高三一年迎接、冲刺高考)。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完全可视为“出发”。文体选择上,除常规体裁外,本题也适合写成小小说、童话、小剧本等;从谋篇布局说,考生可根据时间顺序,让一系列素材形成一条“感动链”(此之谓“一线串珠”式),也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写成其他样式(比如“曲径通幽”式、“采访问答”式、“网络发帖”式等),但切忌仅仅罗列几个素材就了事。

总体来说,“带着感动出发”立意门槛较低,不易偏题,虽与“提篮春光看妈妈”意旨相近,但避免了去年的命题诗意有余而不够实在的欠缺,在虚实并举、实中见虚这一点上处理得更好些。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一、两级评分

1. 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

内容:包括题意、材料中心含义;表达:包括语言、文体特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以16个评分点最突出的一点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每少50字扣1分,1个错别字扣1分,3处标点错误扣1分。

5. 套作、文体不明应适当扣分,确认为抄袭的在第四等内评分,不给发展分。

6. 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作要求,的、地、得不分,不作要求,笔误不作要求。

二、命题立意

1. 逻辑关系:

人、事、物——情——悟理——行动

(客体) (主体)

感动

出发

2. 不能跨等级打分。

3. 先判一个总体分,再看错别字、标点去扣分。

4. 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35分以下。

5. 评分

(1)扣题紧,几层关系密切,语言流畅,为一类卷。

(2)a. “感动”与“出发”联系不够紧密。

b. 只写“感动”而无“悟理”内容,最后点一下题目;只写“出发”(想象具体做法)无“感动”具体内容,但二者之间联系较紧密,为二类。

(3)只讲感动,不提“带着……出发”或所写不能体现“感动”,点题,但对题目理解不准,为三类。

(4)没有写出感动,甚至不提感动,更没有“带着……出发”,为四类。

(5)残篇——600字以上:40~30分

401~599字以内:30~20分

399字以下:15分

(6)套作:不超过45分

(7)抄袭现代文阅读:0分

(8)另拟题,视同无题,扣两分,内容按标准给分。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0分 表达19分

发展20分 总分59分

带着感动出发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题目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守正中平稳过渡

将安徽卷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与去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相比照,可以明显地看出两道题一脉相承。“提篮春光看妈妈”关涉感恩主题,以引导学生回报亲情、关注自然(“妈妈”可理解为“地球母亲”)为目标;而“带着感动出发”也体现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包蕴人间真情这一内涵,反映了命题者在“新课标”指引下所采取的“守正”态度。

从命题形式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新材料作文与标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拟制标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就题目本身看,关键词之一“感动”无需多说——2008年实在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火炬手金晶极力保护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挽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助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人士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无不令人感动。(当然,不盲目从众,避开当下热点,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也未尝不可)写好本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出发”如何理解、诠释与落实。《现代汉语词典》对“出发”的解释是“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在此题中,对“出发”含义的界定大可宽泛些,比如“出发就是行动,就是你被打动后自己的某种举动”“出发就是尝试着完成某项任务”(包括高三一年迎接、冲刺高考)。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完全可视为“出发”。文体选择上,除常规体裁外,本题也适合写成小小说、童话、小剧本等;从谋篇布局说,考生可根据时间顺序,让一系列素材形成一条“感动链”(此之谓“一线串珠”式),也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写成其他样式(比如“曲径通幽”式、“采访问答”式、“网络发帖”式等),但切忌仅仅罗列几个素材就了事。

总体来说,“带着感动出发”立意门槛较低,不易偏题,虽与“提篮春光看妈妈”意旨相近,但避免了去年的命题诗意有余而不够实在的欠缺,在虚实并举、实中见虚这一点上处理得更好些。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一、两级评分

1. 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

内容:包括题意、材料中心含义;表达:包括语言、文体特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以16个评分点最突出的一点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每少50字扣1分,1个错别字扣1分,3处标点错误扣1分。

5. 套作、文体不明应适当扣分,确认为抄袭的在第四等内评分,不给发展分。

6. 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作要求,的、地、得不分,不作要求,笔误不作要求。

二、命题立意

1. 逻辑关系:

人、事、物——情——悟理——行动

(客体) (主体)

感动

出发

2. 不能跨等级打分。

3. 先判一个总体分,再看错别字、标点去扣分。

4. 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35分以下。

5. 评分

(1)扣题紧,几层关系密切,语言流畅,为一类卷。

(2)a. “感动”与“出发”联系不够紧密。

b. 只写“感动”而无“悟理”内容,最后点一下题目;只写“出发”(想象具体做法)无“感动”具体内容,但二者之间联系较紧密,为二类。

(3)只讲感动,不提“带着……出发”或所写不能体现“感动”,点题,但对题目理解不准,为三类。

(4)没有写出感动,甚至不提感动,更没有“带着……出发”,为四类。

(5)残篇——600字以上:40~30分

401~599字以内:30~20分

399字以下:15分

(6)套作:不超过45分

(7)抄袭现代文阅读:0分

(8)另拟题,视同无题,扣两分,内容按标准给分。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0分 表达19分

发展20分 总分59分

带着感动出发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题目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解读 守正中平稳过渡

将安徽卷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与去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相比照,可以明显地看出两道题一脉相承。“提篮春光看妈妈”关涉感恩主题,以引导学生回报亲情、关注自然(“妈妈”可理解为“地球母亲”)为目标;而“带着感动出发”也体现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包蕴人间真情这一内涵,反映了命题者在“新课标”指引下所采取的“守正”态度。

从命题形式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新材料作文与标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拟制标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就题目本身看,关键词之一“感动”无需多说——2008年实在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火炬手金晶极力保护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挽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助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人士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无不令人感动。(当然,不盲目从众,避开当下热点,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也未尝不可)写好本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出发”如何理解、诠释与落实。《现代汉语词典》对“出发”的解释是“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在此题中,对“出发”含义的界定大可宽泛些,比如“出发就是行动,就是你被打动后自己的某种举动”“出发就是尝试着完成某项任务”(包括高三一年迎接、冲刺高考)。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完全可视为“出发”。文体选择上,除常规体裁外,本题也适合写成小小说、童话、小剧本等;从谋篇布局说,考生可根据时间顺序,让一系列素材形成一条“感动链”(此之谓“一线串珠”式),也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写成其他样式(比如“曲径通幽”式、“采访问答”式、“网络发帖”式等),但切忌仅仅罗列几个素材就了事。

总体来说,“带着感动出发”立意门槛较低,不易偏题,虽与“提篮春光看妈妈”意旨相近,但避免了去年的命题诗意有余而不够实在的欠缺,在虚实并举、实中见虚这一点上处理得更好些。

评分细则

表格

说明:

一、两级评分

1. 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 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

内容:包括题意、材料中心含义;表达:包括语言、文体特点。

3. 发展等级,用一点评分,以16个评分点最突出的一点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满分。

4. 每少50字扣1分,1个错别字扣1分,3处标点错误扣1分。

5. 套作、文体不明应适当扣分,确认为抄袭的在第四等内评分,不给发展分。

6. 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作要求,的、地、得不分,不作要求,笔误不作要求。

二、命题立意

1. 逻辑关系:

人、事、物——情——悟理——行动

(客体) (主体)

感动

出发

2. 不能跨等级打分。

3. 先判一个总体分,再看错别字、标点去扣分。

4. 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35分以下。

5. 评分

(1)扣题紧,几层关系密切,语言流畅,为一类卷。

(2)a. “感动”与“出发”联系不够紧密。

b. 只写“感动”而无“悟理”内容,最后点一下题目;只写“出发”(想象具体做法)无“感动”具体内容,但二者之间联系较紧密,为二类。

(3)只讲感动,不提“带着……出发”或所写不能体现“感动”,点题,但对题目理解不准,为三类。

(4)没有写出感动,甚至不提感动,更没有“带着……出发”,为四类。

(5)残篇——600字以上:40~30分

401~599字以内:30~20分

399字以下:15分

(6)套作:不超过45分

(7)抄袭现代文阅读:0分

(8)另拟题,视同无题,扣两分,内容按标准给分。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0分 表达19分

发展20分 总分59分

带着感动出发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

2009重庆市

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袭。

(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工作一天后,打来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见了妈妈的这一举动,也打了一盆洗脚水,一巅一巅地端到妈妈面前,说:“我也要给你洗脚。”

(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在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

请以“________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权威解读

从近两三年的重庆中考作文命题来看,2006年的题目是二选一,第一题提供了一则材料,然后理解“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句话,要求根据感悟作文;第二题以“_________(横线上必须填写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词语)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目作文。2007年只有一个题目,以“翅膀”为话题写作。2008年汶川地震让世人震惊,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从我们眼前消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同时涌现了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坚强。中考作文命题与热点挂钩,“震撼”和“生命”两个关键词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题目是二选一,分别是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和阅读有关“生命”的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分析这些命题,我们不难看出,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细节和在成长过程中思考社会人生方面一直有着不遗余力的引导。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母爱的理解”和“_________的承诺”就体现了这个方向: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有关母爱的材料写作成文,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承诺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的是我们对人生这个命题的理性思考。

第一题中两则材料,不论是孟郊的《游子吟》, 还是“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都透露出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的信息。如果说第一则材料是用诗意的想象表达出对似春日般母爱的感恩,那么第二则材料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母爱的回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写好本题需对下面两个问题来一番通透的思考,一是什么是母爱?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的?二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所以,感受母爱、回报母亲就是我们写作时需要把握的两个点。别以为这个题目好写,但一联系到本题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很多同学就会天马行空,空话、假话、套话满纸飞扬。母亲是如何的伟大,如何地对我付出,如何地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涉及具体的生活细节的地方,我们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想一想,“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宠溺,很多好事都被我们摊上,似乎没有哪一件事情让我们操心,母爱对我们来说,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平时你对母爱是这样的认识,就算搜肠刮肚也未见得能写出真情。写作的时候,要以小见大,从细节中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感人。一声叮咛、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次拥抱……甚至是一些让人“讨厌”的唠叨、偶尔的责骂和误解,都可以看到母爱的影子和隐藏其中的大爱。特别注意的是,文章的结尾我们还要用言行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动、理解、感恩,以深化文章主题。

第二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都知道,半命题审题,最关键的是补题。补题决定你的写作方向,甚至是你写作的内容。一个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老师,往往看你补题就能决定你作文得分的高低。所以,补题对半命题作文来说相当重要。

很显然,从提示语中抓关键词语,如“冲动”“埋在心底”“庄重”“严肃”等,是一种很省力的方法;但是,这却有极大的危险,一是极容易和其他考生撞车,二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和后果严重的猜测——怎么这么偷懒,看样子水平也不怎么高呐!所以,要补好题目,就要费一番心思,力求补题亮眼,给人新、奇、靓的感觉。如,病床前的承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韩惠民“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的一声承诺,化为了他34年的行动,使卧病在床的初恋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袭。

(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工作一天后,打来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见了妈妈的这一举动,也打了一盆洗脚水,一巅一巅地端到妈妈面前,说:“我也要给你洗脚。”

(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在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

请以“________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权威解读

从近两三年的重庆中考作文命题来看,2006年的题目是二选一,第一题提供了一则材料,然后理解“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句话,要求根据感悟作文;第二题以“_________(横线上必须填写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词语)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目作文。2007年只有一个题目,以“翅膀”为话题写作。2008年汶川地震让世人震惊,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从我们眼前消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同时涌现了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坚强。中考作文命题与热点挂钩,“震撼”和“生命”两个关键词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题目是二选一,分别是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和阅读有关“生命”的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分析这些命题,我们不难看出,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细节和在成长过程中思考社会人生方面一直有着不遗余力的引导。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母爱的理解”和“_________的承诺”就体现了这个方向: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有关母爱的材料写作成文,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承诺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的是我们对人生这个命题的理性思考。

第一题中两则材料,不论是孟郊的《游子吟》, 还是“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都透露出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的信息。如果说第一则材料是用诗意的想象表达出对似春日般母爱的感恩,那么第二则材料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母爱的回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写好本题需对下面两个问题来一番通透的思考,一是什么是母爱?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的?二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所以,感受母爱、回报母亲就是我们写作时需要把握的两个点。别以为这个题目好写,但一联系到本题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很多同学就会天马行空,空话、假话、套话满纸飞扬。母亲是如何的伟大,如何地对我付出,如何地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涉及具体的生活细节的地方,我们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想一想,“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宠溺,很多好事都被我们摊上,似乎没有哪一件事情让我们操心,母爱对我们来说,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平时你对母爱是这样的认识,就算搜肠刮肚也未见得能写出真情。写作的时候,要以小见大,从细节中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感人。一声叮咛、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次拥抱……甚至是一些让人“讨厌”的唠叨、偶尔的责骂和误解,都可以看到母爱的影子和隐藏其中的大爱。特别注意的是,文章的结尾我们还要用言行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动、理解、感恩,以深化文章主题。

第二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都知道,半命题审题,最关键的是补题。补题决定你的写作方向,甚至是你写作的内容。一个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老师,往往看你补题就能决定你作文得分的高低。所以,补题对半命题作文来说相当重要。

很显然,从提示语中抓关键词语,如“冲动”“埋在心底”“庄重”“严肃”等,是一种很省力的方法;但是,这却有极大的危险,一是极容易和其他考生撞车,二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和后果严重的猜测——怎么这么偷懒,看样子水平也不怎么高呐!所以,要补好题目,就要费一番心思,力求补题亮眼,给人新、奇、靓的感觉。如,病床前的承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韩惠民“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的一声承诺,化为了他34年的行动,使卧病在床的初恋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袭。

(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工作一天后,打来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见了妈妈的这一举动,也打了一盆洗脚水,一巅一巅地端到妈妈面前,说:“我也要给你洗脚。”

(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在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

请以“________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权威解读

从近两三年的重庆中考作文命题来看,2006年的题目是二选一,第一题提供了一则材料,然后理解“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句话,要求根据感悟作文;第二题以“_________(横线上必须填写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词语)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目作文。2007年只有一个题目,以“翅膀”为话题写作。2008年汶川地震让世人震惊,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从我们眼前消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同时涌现了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坚强。中考作文命题与热点挂钩,“震撼”和“生命”两个关键词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题目是二选一,分别是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和阅读有关“生命”的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分析这些命题,我们不难看出,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细节和在成长过程中思考社会人生方面一直有着不遗余力的引导。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母爱的理解”和“_________的承诺”就体现了这个方向: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有关母爱的材料写作成文,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承诺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的是我们对人生这个命题的理性思考。

第一题中两则材料,不论是孟郊的《游子吟》, 还是“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都透露出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的信息。如果说第一则材料是用诗意的想象表达出对似春日般母爱的感恩,那么第二则材料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母爱的回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写好本题需对下面两个问题来一番通透的思考,一是什么是母爱?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的?二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所以,感受母爱、回报母亲就是我们写作时需要把握的两个点。别以为这个题目好写,但一联系到本题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很多同学就会天马行空,空话、假话、套话满纸飞扬。母亲是如何的伟大,如何地对我付出,如何地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涉及具体的生活细节的地方,我们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想一想,“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宠溺,很多好事都被我们摊上,似乎没有哪一件事情让我们操心,母爱对我们来说,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平时你对母爱是这样的认识,就算搜肠刮肚也未见得能写出真情。写作的时候,要以小见大,从细节中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感人。一声叮咛、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次拥抱……甚至是一些让人“讨厌”的唠叨、偶尔的责骂和误解,都可以看到母爱的影子和隐藏其中的大爱。特别注意的是,文章的结尾我们还要用言行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动、理解、感恩,以深化文章主题。

第二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都知道,半命题审题,最关键的是补题。补题决定你的写作方向,甚至是你写作的内容。一个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老师,往往看你补题就能决定你作文得分的高低。所以,补题对半命题作文来说相当重要。

很显然,从提示语中抓关键词语,如“冲动”“埋在心底”“庄重”“严肃”等,是一种很省力的方法;但是,这却有极大的危险,一是极容易和其他考生撞车,二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和后果严重的猜测——怎么这么偷懒,看样子水平也不怎么高呐!所以,要补好题目,就要费一番心思,力求补题亮眼,给人新、奇、靓的感觉。如,病床前的承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韩惠民“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的一声承诺,化为了他34年的行动,使卧病在床的初恋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袭。

(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工作一天后,打来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见了妈妈的这一举动,也打了一盆洗脚水,一巅一巅地端到妈妈面前,说:“我也要给你洗脚。”

(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在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

请以“________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权威解读

从近两三年的重庆中考作文命题来看,2006年的题目是二选一,第一题提供了一则材料,然后理解“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句话,要求根据感悟作文;第二题以“_________(横线上必须填写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词语)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目作文。2007年只有一个题目,以“翅膀”为话题写作。2008年汶川地震让世人震惊,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从我们眼前消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同时涌现了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坚强。中考作文命题与热点挂钩,“震撼”和“生命”两个关键词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题目是二选一,分别是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和阅读有关“生命”的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分析这些命题,我们不难看出,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细节和在成长过程中思考社会人生方面一直有着不遗余力的引导。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母爱的理解”和“_________的承诺”就体现了这个方向: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有关母爱的材料写作成文,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承诺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的是我们对人生这个命题的理性思考。

第一题中两则材料,不论是孟郊的《游子吟》, 还是“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都透露出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的信息。如果说第一则材料是用诗意的想象表达出对似春日般母爱的感恩,那么第二则材料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母爱的回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写好本题需对下面两个问题来一番通透的思考,一是什么是母爱?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的?二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所以,感受母爱、回报母亲就是我们写作时需要把握的两个点。别以为这个题目好写,但一联系到本题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很多同学就会天马行空,空话、假话、套话满纸飞扬。母亲是如何的伟大,如何地对我付出,如何地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涉及具体的生活细节的地方,我们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想一想,“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宠溺,很多好事都被我们摊上,似乎没有哪一件事情让我们操心,母爱对我们来说,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平时你对母爱是这样的认识,就算搜肠刮肚也未见得能写出真情。写作的时候,要以小见大,从细节中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感人。一声叮咛、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次拥抱……甚至是一些让人“讨厌”的唠叨、偶尔的责骂和误解,都可以看到母爱的影子和隐藏其中的大爱。特别注意的是,文章的结尾我们还要用言行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动、理解、感恩,以深化文章主题。

第二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都知道,半命题审题,最关键的是补题。补题决定你的写作方向,甚至是你写作的内容。一个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老师,往往看你补题就能决定你作文得分的高低。所以,补题对半命题作文来说相当重要。

很显然,从提示语中抓关键词语,如“冲动”“埋在心底”“庄重”“严肃”等,是一种很省力的方法;但是,这却有极大的危险,一是极容易和其他考生撞车,二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和后果严重的猜测——怎么这么偷懒,看样子水平也不怎么高呐!所以,要补好题目,就要费一番心思,力求补题亮眼,给人新、奇、靓的感觉。如,病床前的承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韩惠民“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的一声承诺,化为了他34年的行动,使卧病在床的初恋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袭。

(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工作一天后,打来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见了妈妈的这一举动,也打了一盆洗脚水,一巅一巅地端到妈妈面前,说:“我也要给你洗脚。”

(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在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

请以“________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权威解读

从近两三年的重庆中考作文命题来看,2006年的题目是二选一,第一题提供了一则材料,然后理解“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句话,要求根据感悟作文;第二题以“_________(横线上必须填写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词语)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目作文。2007年只有一个题目,以“翅膀”为话题写作。2008年汶川地震让世人震惊,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从我们眼前消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同时涌现了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坚强。中考作文命题与热点挂钩,“震撼”和“生命”两个关键词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题目是二选一,分别是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和阅读有关“生命”的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分析这些命题,我们不难看出,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细节和在成长过程中思考社会人生方面一直有着不遗余力的引导。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母爱的理解”和“_________的承诺”就体现了这个方向: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有关母爱的材料写作成文,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承诺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的是我们对人生这个命题的理性思考。

第一题中两则材料,不论是孟郊的《游子吟》, 还是“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都透露出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的信息。如果说第一则材料是用诗意的想象表达出对似春日般母爱的感恩,那么第二则材料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母爱的回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写好本题需对下面两个问题来一番通透的思考,一是什么是母爱?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的?二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所以,感受母爱、回报母亲就是我们写作时需要把握的两个点。别以为这个题目好写,但一联系到本题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很多同学就会天马行空,空话、假话、套话满纸飞扬。母亲是如何的伟大,如何地对我付出,如何地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涉及具体的生活细节的地方,我们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想一想,“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宠溺,很多好事都被我们摊上,似乎没有哪一件事情让我们操心,母爱对我们来说,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平时你对母爱是这样的认识,就算搜肠刮肚也未见得能写出真情。写作的时候,要以小见大,从细节中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感人。一声叮咛、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次拥抱……甚至是一些让人“讨厌”的唠叨、偶尔的责骂和误解,都可以看到母爱的影子和隐藏其中的大爱。特别注意的是,文章的结尾我们还要用言行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动、理解、感恩,以深化文章主题。

第二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都知道,半命题审题,最关键的是补题。补题决定你的写作方向,甚至是你写作的内容。一个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老师,往往看你补题就能决定你作文得分的高低。所以,补题对半命题作文来说相当重要。

很显然,从提示语中抓关键词语,如“冲动”“埋在心底”“庄重”“严肃”等,是一种很省力的方法;但是,这却有极大的危险,一是极容易和其他考生撞车,二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和后果严重的猜测——怎么这么偷懒,看样子水平也不怎么高呐!所以,要补好题目,就要费一番心思,力求补题亮眼,给人新、奇、靓的感觉。如,病床前的承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韩惠民“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的一声承诺,化为了他34年的行动,使卧病在床的初恋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袭。

(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工作一天后,打来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见了妈妈的这一举动,也打了一盆洗脚水,一巅一巅地端到妈妈面前,说:“我也要给你洗脚。”

(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在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

请以“________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权威解读

从近两三年的重庆中考作文命题来看,2006年的题目是二选一,第一题提供了一则材料,然后理解“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句话,要求根据感悟作文;第二题以“_________(横线上必须填写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词语)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目作文。2007年只有一个题目,以“翅膀”为话题写作。2008年汶川地震让世人震惊,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从我们眼前消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同时涌现了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坚强。中考作文命题与热点挂钩,“震撼”和“生命”两个关键词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题目是二选一,分别是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和阅读有关“生命”的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分析这些命题,我们不难看出,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细节和在成长过程中思考社会人生方面一直有着不遗余力的引导。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母爱的理解”和“_________的承诺”就体现了这个方向: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有关母爱的材料写作成文,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承诺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的是我们对人生这个命题的理性思考。

第一题中两则材料,不论是孟郊的《游子吟》, 还是“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都透露出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的信息。如果说第一则材料是用诗意的想象表达出对似春日般母爱的感恩,那么第二则材料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母爱的回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写好本题需对下面两个问题来一番通透的思考,一是什么是母爱?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的?二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所以,感受母爱、回报母亲就是我们写作时需要把握的两个点。别以为这个题目好写,但一联系到本题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很多同学就会天马行空,空话、假话、套话满纸飞扬。母亲是如何的伟大,如何地对我付出,如何地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涉及具体的生活细节的地方,我们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想一想,“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宠溺,很多好事都被我们摊上,似乎没有哪一件事情让我们操心,母爱对我们来说,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平时你对母爱是这样的认识,就算搜肠刮肚也未见得能写出真情。写作的时候,要以小见大,从细节中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感人。一声叮咛、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次拥抱……甚至是一些让人“讨厌”的唠叨、偶尔的责骂和误解,都可以看到母爱的影子和隐藏其中的大爱。特别注意的是,文章的结尾我们还要用言行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动、理解、感恩,以深化文章主题。

第二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都知道,半命题审题,最关键的是补题。补题决定你的写作方向,甚至是你写作的内容。一个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老师,往往看你补题就能决定你作文得分的高低。所以,补题对半命题作文来说相当重要。

很显然,从提示语中抓关键词语,如“冲动”“埋在心底”“庄重”“严肃”等,是一种很省力的方法;但是,这却有极大的危险,一是极容易和其他考生撞车,二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和后果严重的猜测——怎么这么偷懒,看样子水平也不怎么高呐!所以,要补好题目,就要费一番心思,力求补题亮眼,给人新、奇、靓的感觉。如,病床前的承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韩惠民“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的一声承诺,化为了他34年的行动,使卧病在床的初恋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袭。

(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工作一天后,打来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见了妈妈的这一举动,也打了一盆洗脚水,一巅一巅地端到妈妈面前,说:“我也要给你洗脚。”

(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在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

请以“________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权威解读

从近两三年的重庆中考作文命题来看,2006年的题目是二选一,第一题提供了一则材料,然后理解“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句话,要求根据感悟作文;第二题以“_________(横线上必须填写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词语)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目作文。2007年只有一个题目,以“翅膀”为话题写作。2008年汶川地震让世人震惊,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从我们眼前消逝,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同时涌现了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坚强。中考作文命题与热点挂钩,“震撼”和“生命”两个关键词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题目是二选一,分别是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和阅读有关“生命”的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分析这些命题,我们不难看出,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细节和在成长过程中思考社会人生方面一直有着不遗余力的引导。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命题“对母爱的理解”和“_________的承诺”就体现了这个方向: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有关母爱的材料写作成文,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承诺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的是我们对人生这个命题的理性思考。

第一题中两则材料,不论是孟郊的《游子吟》, 还是“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都透露出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的信息。如果说第一则材料是用诗意的想象表达出对似春日般母爱的感恩,那么第二则材料就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母爱的回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写好本题需对下面两个问题来一番通透的思考,一是什么是母爱?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的?二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所以,感受母爱、回报母亲就是我们写作时需要把握的两个点。别以为这个题目好写,但一联系到本题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很多同学就会天马行空,空话、假话、套话满纸飞扬。母亲是如何的伟大,如何地对我付出,如何地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涉及具体的生活细节的地方,我们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想一想,“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宠溺,很多好事都被我们摊上,似乎没有哪一件事情让我们操心,母爱对我们来说,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平时你对母爱是这样的认识,就算搜肠刮肚也未见得能写出真情。写作的时候,要以小见大,从细节中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感人。一声叮咛、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次拥抱……甚至是一些让人“讨厌”的唠叨、偶尔的责骂和误解,都可以看到母爱的影子和隐藏其中的大爱。特别注意的是,文章的结尾我们还要用言行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动、理解、感恩,以深化文章主题。

第二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都知道,半命题审题,最关键的是补题。补题决定你的写作方向,甚至是你写作的内容。一个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老师,往往看你补题就能决定你作文得分的高低。所以,补题对半命题作文来说相当重要。

很显然,从提示语中抓关键词语,如“冲动”“埋在心底”“庄重”“严肃”等,是一种很省力的方法;但是,这却有极大的危险,一是极容易和其他考生撞车,二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和后果严重的猜测——怎么这么偷懒,看样子水平也不怎么高呐!所以,要补好题目,就要费一番心思,力求补题亮眼,给人新、奇、靓的感觉。如,病床前的承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韩惠民“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的一声承诺,化为了他34年的行动,使卧病在床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