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痛的忆念(博客征文)

周亚平

巳过了花甲之年的我,可谓历事无数。然而,有的事却似过眼云烟,不久就会淡忘;但有的事憾人心扉,虽几十年过去,仍彷彿发生在昨日一般,经久不忘。下面所述即为其中之一。

1968年夏天,在杭州念大学的我正在浙江海宁盐官的老家度暑假。当时,轰轰烈烈的“文革”仍在进行之中,风云激荡的政治运动已使校园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日常所能看到的不过是几本经典的政治著作和千篇一律的几份报纸而已。盐官古镇素以观看钱塘江大潮和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而闻名于世,但此时也和其它各地一样处在“万马齐喑”的境况中。

那天傍晚,如同往日一样,我和邻居们在住房边的院落一起纳凉。大人们一边摇扇一边闲聊,扯谈着家长里短,传闻些“小道消息”;小孩们则在一旁奔来跑去、戏闹玩耍。突然,一位邻居在海宁三中念书的儿子跌跌撞撞跑来,结结巴巴地说:“听人讲三中的王钰宪老师上吊死了!”啊!纳凉的人都惊呆了,张着嘴巴半晌说不出话来。我更是如雷轰顶,惊愕之余又痛心不已,王老师是我念初中时的语文老师,这可是一位尽心尽责的好老师呵!泪水不禁从我的眼眶中汩汩流出……

盐官当时只是个数千人的小镇,第二天在街上就到处传谈着王老师自缢身死的消息,还传说“造反派”在批斗王老师时往他身上扎图画钉,清理阶级队伍一开始便铁定他是“混入教师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云云……

王钰宪老师是我在海宁三中读初中时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当时正值三十来岁的盛年。王老师虽身材不高,但喜爱运动,是当时学校教师男篮的主力。王老师讲课声音洪亮,表情生动,讲到动人处,常习惯将右手作下劈状。我还记得,王老师在给我们上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课文时,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你们现在是学生,将来是社会的主人,为人处世决不能做“根底浅”的墙上芦苇和“腹中空”的山间竹笋,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王老师还说到,你们中的个别同学,作文的“八股气”也太重了些,模仿名作和范文是可以的,但决不能无视实际、生搬硬套;情感也是自然产生的,可不是机械地用几个“啊”、“呀”所能代替得了的。我还记得王老师一次在我的作文后面这样评语:写得还可以,能做到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但文字枯燥欠生动。请记住“功夫在文章之外”这句话,多看、多想、多写、多练,才能更上一层楼。此后,我就有意识地看了一些如巴金的《家》、《春》、《秋》及曲波的《林海雪原》等名著,并为班报多写一些文章以练笔,经过一个学期后我的写作水平果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王老师讲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对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与劳动人民共患难同安乐的精神境界大为赞赏。并对我们说,“文章合为事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杜甫的诗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即使按现在的标准来说,也达到了政治和艺术较好的统一。你们在可能条件下,还可以再读一些杜诗和《唐诗》、《宋词》中的其它一些诗词,以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还对我们说,你们是新社会的未来栋梁,一定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学校里贯彻“阶级路线”,讲究家庭成份和家庭出身。我出身于非工农家庭,且直系社会关系中又有一个成员有政历问题,所以初三时连学生干部也不宜当了。对此我有些沮丧,作为班主任的王老师也看出来了。一天,王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无法选择,但走的道路却可以自己选择。我的家庭成份比你差许多,但我努力要求上进,现在不仅是人民教师,组织上还委我以一定职责。我希望你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振作起来,继续前进。”俗话说:“出自内心的才能进入内心”,在王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下,我重新扬起了积极上进、奋发学习的人生风帆,不仅在初中时加入了共青团,还在嘉兴地区初中统考和中考中都获得了好成绩。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历史终于翻过了极其沉重的一页。与当时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冤假错案一样,横加在王老师身上的一切诬谄不白之辞也全部被推翻,人们重新看到的是一个忠于教师事业并且兢兢业业、爱生如子的好老师,九泉之下的王老师终于也得以安息了。1993年4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盐官镇志》第145页,在记述海宁三中“文革”期间的史实时,也记上了厚重的一笔:“前工会主席、语文教研组长王钰宪竟遭迫害致死。”由此可见,时至今时,盐官镇民和编志的人都还没有忘记王老师。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月,王老师为了捍卫自己的清白和尊严,毅然以生命之重作出了奋力的抗争,至今仍令人叹惋不已。也许,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赞的“硬骨头”精神吧! (2011年9月)

作者简介:周亚平,男,1946年1月出生;1970年7月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物理系,原为浙江省海宁市计量检定测试所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计量测试学会会员、嘉兴市工程技术中评委成员、海宁市工程技术初评委成员。

与相关企业协作研制的lwp-500型连续可调式微量配液器获1981年度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奖。至今巳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技术论文56篇(其中2/3以上为全国性刊物,9篇为全国核心期刊,并有多篇技术论文被国家级、省级学会评为优秀论文),科普文章5篇,社科类文章40多篇(且有数篇散文类作品获得各种奖项)。《未来的计算机》及《鲁迅和周恩来同是周勃后裔新考》等文章被多家刊物登载与转载,并获诸多奖项与好评。个人简绩入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10多种名录,还曾被《嘉兴日报》、《海宁日报》作过报道。

中国科普网(www.kepu.gov.cn/科学漫谈/科学面面观)今年5月发布了我的一篇综述性科普文章《全球性气候与地质异常带来的思考》,请大家一阅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鲁迅

在荒原中呐喊 喜欢鲁迅,不是一件美事。一个人宁可去欣赏徐志摩的酸腐诗句,去恋慕郁达夫的颓废作派,但是,不要轻易沉迷于鲁迅。纵然是郁达夫一派阴沉沉的忧郁里,也总有几处黎明和灯光。 鲁迅的色调是黑的,让人错觉他一直在黑暗中奋笔。灿烂阳光下鲁迅斑斑皱纹的老脸,是有史以来最荒谬最不可思议的情状。他总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潜行,好像一个人在封闭的管道里边匍匐,没有光亮,没有温情,没有同行者。"高出不胜寒"的寂寞,没有一个智者能够躲避。 (第一范文网 home.sanwen8.cn整理) 鲁迅很偏激,这和他另一面的智慧是不相符的,在为人处世上他是个失败者。他不能学得钱钟书式的超逸。在中国,大师都应该是跳出红尘,俯看凡世的;惟独鲁迅不是,他无法忘却"非人间",永远承受一个思想者的痛苦,而脱不出这尘世去享受一个仙者的宁静。他和每个国人那样读完了《庄子》,然而,他无法置身世外。丰子恺在看这个世界时,他会吸收全部的阳光;鲁迅则残忍地滤去有光的一切,剩下一片血淋淋的惨景露给人看。人们欣赏丰子恺漫画,脸上会不自觉现出赤子般的微笑,甚至可以忘记窗外的狂风;读鲁迅杂文,则无论如何晴空万里,读者都紧锁双眉,脸色铁青,咳着痰一个字一个字带血地抠入腹中,沉重、愤怒、痛苦、绝望,青年的热血沸腾起来,又冷下去,最后凝结成稠状的东西。阳光是有的,只是通向太阳的路很长很长。青年不能得到凭了一腔激情便指点江山的快感,有的只是重负与壮志结合起来的、难以名状的悲哀。于是,悲哀产生力量。 智者的悲哀在于看得太清,而鲁迅的悲哀更在于看清之后不肯忘却,他阴冷的批判把自己一层层掩盖起来,装作忘记了人间之爱。这是另一种逃逸。爱且痛的折磨中他没有别的选择,《呐喊》尚且只是溢于言表的悲烈,《祝福》则已成了"无写处"的哀伤。他又不肯彻底地绝望下去,留下夏瑜坟前的花圈,不知是为了抚慰做着好梦的青年,还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不灭的希望。 有人认为鲁迅将时间浪费在大量笔战杂文上,实在不值得。小说可以传世,而这些文坛争斗的杂文则会在数月后被人遗忘。这话不假,然而这恰恰合了鲁迅的想法:"只要做起来。"他终究是一个黑暗中孤独的行路者,不可能超脱地去做"为艺术而艺术"的大家。他的理想遥远,但他已经一步、一步地踩出一条路来。 如他自己所言,口难出善言的他"做人不好",孤僻古怪的性情折磨下,五十多岁便撒手人寰。临死前一篇《女吊》,更是诅咒般叫喊出他"睚眦必报"的脾气。他不能呼酒买醉,恐怕斗酒也难换一醉,竹林七贤已经消逝,"广陵散"也已成绝响。 魏晋风度不能再来一次,"真正的艺术家"又能维持几天风雅?鲁迅在黑暗中呐喊到最后一刻,仍未唤来黎明。而雅致清逸的"艺术家"周作人,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名誉曲折而终。在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所能做的唯有呐喊。鲁迅是一个,也许还应该有更多,叫得更加野蛮,更加凶狠,因为我们没有退路。 教师点评: 一个作家很少给人希望的原因只有两条:恨得太深,爱得太切。这样的人对于他的民族的全部态度是:要么接受我,要么毁灭我。这是一种决绝,是几千年苦难的压迫造成的二元选择。这是新生青年对失足父亲的期待,也是父亲对新生青年的要求。站在文化断裂的新旧两个时代的交点上,鲁迅扮演着整个民族的逆儿和严父的形象。中国人已经等得太久了,现在既然有一个人醒了,就再不能昏睡过去。他凶狠地呐喊,因为这个民族已经"没有退路"。 忘记鲁迅的时代 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鲁迅,但我至少敢笑那些以为只有武侠,言情,及痞子文学这种作品才算创作的人的浅薄。忘掉了鲁迅的时代就是一个该灭亡的时代。我是个喜欢甚至崇拜鲁迅的男孩,我一直觉得,在近现代的作家中,只有鲁迅还算一个值得一提的作家。

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等必需因素,没有人会将鲁迅的杂文读上4,5遍,我不愿骂人,可我实在想骂,我已经记不清读过多少遍了,至今还在读着,而且必将永远的读下去。每次阅读,总有感悟,我不知道我读懂了多少,只知道我一次比一次懂得多,每次,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真的和鲁迅,我眼中最伟大的作者交流。

我懂得越多,就越知道他的伟大。有人居然说,他是靠骂街出名的,我觉得这是对鲁迅最大的侮辱。有人宁愿看林雨堂,看余秋雨,看张爱玲,也不愿看鲁迅,为的是讨厌那种压抑的气氛,那种积血的悲哀。记得丰子恺有副漫画,名字叫‘一肩担尽古今愁’,我总觉得,那就好像鲁迅,也只有鲁迅,才配得上这样的名字。鲁迅是一座凝聚的大山,他托起的是民族,而不是个人的名利,或是写作的乐趣。错过了鲁迅,在近现代史上,就只有一座座小小的土丘。

只有读鲁迅,才知道我们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也只有读鲁迅,才会了解,国民的劣根性竟是如此的严重。鲁迅留下的不是几篇好文章,他留下的绝不是文章那么单纯,他留下的是一笔无穷的财富。他被誉为“民族魂”,我并不觉得有多少夸大,反而,我觉得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鲁迅的生命,消耗在不停的斗争中,和刽子手斗,和帮凶斗,和伪君子斗,和御用文人斗。鲁迅好像并没有为自己活着,这是种伟大,是一种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伟大。在鲁迅以笔为刃,在厮杀的时候,林雨堂之流,正在悠闲的作着他们的小品,散文。他们远比鲁迅聪明,这样,不至使自己的生命受到任何的威胁,又可以安然的享受着作家的虚名,而且,从长远来看,散文的生命力远比杂文的久。从他们悠闲的文章中,看不出有什么血的痕迹。甚至于,去骂鲁迅的激进,骂学生的冲动,然后,有去享受他们的文字乐趣。鲁迅很傻,却似一种近于神圣的傻。

文革的时候,鲁迅是被迫读的,因为没有其他的著作。所以才会在文革后,有一种摒弃鲁迅的冲动。填鸭式的灌输,只会带来相反的结果。可是当你真正解脱了著作的禁忌,你就会对鲁迅开始回归,明白到现在的时代,还是一个鲁迅的时代。而在改革的今天,却对鲁迅以这样的评价,我觉得现在的读者已经很危险了。现在的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的是快餐文化,喜爱的书籍是娱乐的武侠,言情,或是与心灵交流的散文,小品。一句尖锐的话,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心情,只是自己的。越不读鲁迅,就越蔑视鲁迅,淡漠鲁迅,甚至仇视鲁迅。鲁迅的文字太沉重了,可是只有这些沉重的文字才提示我们文学的作用,不是用来玩文字游戏,把自己的一点点小小的心情变化写出来就是文学,而是去拯救民族,提高人们的素质。现在,这样的作家已经近于绝迹了。只有鲁迅,好像一座活火山,在冰冷的外壳下面奔涌着火热的岩浆。才给每天都苟活着的我以慰藉。 从鲁迅的风格来看,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却切中要害,每次都让那些拼命掩饰的面具无情的滑落。鲁迅不讲任何的情面,只要是对人们有害的,他决不会放过。哪怕是他以前的好友,这一点,正是他人格的伟大。现在的作者,有几个敢直言不讳,而不怕得罪人?他们就算是要不得已的批评人,也会不痛不痒的说几句,然后陪尽小心,好话。鲁迅的风格无人能继承,也无人敢继承。现在的作者,总是谨小慎微,怕得罪了那个达官要人,给自己带来祸端。

爱的教育资料

yiyanggongzi91 实习小编一级|消息(1)|我的百科|我的知道|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核心用户春节 《爱的教育》在百度百科中为本词条的同义词,已为您做自动跳转。 爱的教育 百科名片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同名电影《爱的教育》是钟启文导演于1961 香港所拍摄。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目录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特色人物 内容概要 名家点评 主演 剧情 《爱的教育》(原版插图版)——权威完整版 展开 编辑本段 作品简介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通过埃·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不仅如此,本书实际上还涉及到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会受到人类全部美好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夏沔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的教育》不仅能教育孩子,而且能教育那些正在教育别人的人.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埃·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等。他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891年加入社会党此后,他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1908年3月11 日因心脏病猝死于博尔迪凯拉。

本书译文因其优美生动的传神,于2000年荣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编辑本段 特色人物

恩里科:小说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 编辑本段 内容概要

《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作者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得感人至深,全书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作品带有明显的引导性,它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位.思考.引导他们用爱心与读者对话。 编辑本段 名家点评

这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撰写的,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它所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

此书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无不溢流与纸上,动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了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的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学习范本部分情节概括(带号为重点情节)旁边为另一个名字十月:

1开学的第一天(无概括)

2 我们的老师

配巴尼先生叫我们默写,他看见有一个脸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问他有没有发热。一个学生乘着先生没注意,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默写完了先生教育我们要用功,要规矩。放学后,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请求饶恕,先生原谅了他。

2、灾难(一个不幸事件)

一个叫洛佩谛的学生,上学时在街上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在路上摔倒了。此时,有一辆马车向他驶来,于是洛佩谛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大家都称赞洛佩谛是个勇敢的孩子。

3、格拉勃利亚的孩子

有一个来自格拉勃利亚的意大利男孩来到班级里。老师告诉同学们不管在哪所学校,同学们都应该亲如一家,不应该因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就歧视他。因此,在级长德罗西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赠送礼物给那位新生并和谐相处。

4、宽宏大量的品德()

一天,班级里的三四个小孩正在取笑家庭贫穷有残疾的同学克洛西。克洛西大怒,将墨水瓶向弗朗蒂掷去,却打着了老师。卡罗纳怕克洛西受罚便替他顶罪。但最后克洛西承认了错误,老师批评教育了那些欺负克洛西的同学。安利柯由此看出卡罗纳的美好品德。

5、在阁楼上

母亲带安利柯去看望报纸上登载的穷妇人。在她住的阁楼里,安利柯发现原来她是残臂穷困的克洛西的母亲。阁楼里的物品简陋,克洛西连读书的灯也没有但仍然刻苦读书。母亲由此教育安利柯要像克洛西一样刻苦用功。

★6、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法班子,饱受困苦。又辗转法国、西班牙,后来逃出来,得到意大利领事馆的帮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给了他一些铜币,少年起初很高兴,后来他听到那些人辱骂他的祖国,他毫不犹豫地将钱砸还给他们,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十一月:

7、清扫烟囱的孩子

一个清扫烟囱 的孩子因为不小心弄丢了自己挣来的三十个铜币,因害怕师傅打他而哭泣。几个三年级女生知道后,号召大家募捐,结果许多人都掏出钱赠给孩子,没带钱的女孩便送给孩子一些鲜花。孩子高兴地擦干了眼泪。

8、万灵节

万灵节――一个祭祀所有死者的日子。在这一天,安利柯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给他,告诉他应该向所有的死者寄托哀思,特别是那些所有为少年儿童死去的人。

9、卖炭者与绅士

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在与烧炭工的儿子倍梯争执时,气急败坏的辱骂了倍梯的父亲,绅士知道后,逼着儿子向烧炭工和他的儿子道歉,又要求老师将他们安排坐在一起,绅士与烧炭工亲切握手,诺比斯和倍梯友好拥抱,老师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

10、我的同学可莱谛

我在散步时遇到可莱谛。他正忙着搬运木柴,还一边复习功课。随后,我跟着他到他家做客。可莱谛到家后还是忙个不停,做作业、卖木柴、为妈妈煮咖啡、照顾妈妈。当货车来了,他又忙着搬木柴。我很羡慕可莱谛的幸福――既学习,又劳动,为父母担忧。

11、纳利的保护人

驼背的纳利,身体小而弱,经常被人捉弄。但为了不使母亲伤心,常独自哭泣。有一次,弗朗蒂欺负他,卡罗纳把弗朗蒂打得狼狈不堪,从此再也没有人欺负纳利,卡罗纳成了他的保护人。纳利的母亲很感激卡罗纳,并将项链送给卡罗纳。

12、班级第一名

德罗西总是得第一。他开朗活泼,待什么人都和气总是毫不在乎地把所有的东西送给别人,像个大方的绅士。同学们都喜欢他。我嫉妒他,但后来与他形影不离。当我看到他抄写每月故事感动得哭了的时候,我由衷的敬佩他。

★13、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

1859年,伦巴第解放战争期间,一小队意大利骑兵,在树林中一家农舍门口,看见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少年。带队军官问少年能否替他望望前面有没有敌兵。少年不用报酬,很快爬上树顶为军官报告侦察到的敌情,敌人发现了他便开了枪,少年不顾危险,继续侦察敌情,一颗子弹击中了他,少年微笑着死去。人们敬佩他并以军礼安葬了他。

14、穷人

安利柯的母亲看到安利柯在一个抱着小孩的女乞丐前冷漠的走过后,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应设身处地为穷人着想,并告诉他穷人受施舍后的祝福会给自己快乐和健康,告戒安利柯要关爱穷人。

十二月:

15、雪球

放学时一群孩子在街上扔雪球,不幸砸伤了一个老人的眼睛,小孩们立刻逃散了。在围观的人群中,卡罗纳鼓励卡罗菲认错,但他因为害怕而不敢,人们从他慌乱的样子中了解到真相,想打他。卡罗纳阻止了他们。卡罗菲吓得哭着向老人道歉,有人要他跪着认错,老人原谅了他。

★16、少年笔耕 (叙利奥替父抄签条)(每月故事)

叙利奥家生活清苦,父亲只好利用业余时间替人抄写签条。叙利奥想为父亲分担,等父亲休息后起来替父亲抄写。由于睡眠不足,叙利奥白天经常打盹,父亲因而误解他,但叙利奥为了家庭咬牙坚持着。最后,父亲知道真相,请求叙利奥原谅,也更爱叙利奥了。

17、意志

斯达尔迪十分勤奋,尽管大家说他木头木脑,但他锲而不舍耕耘,从一开始连算术一窍不通作文错误百出到算术会解作文会写,甚至还得了奖。老师表扬他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依旧全神贯注,刻苦努力。他的父亲因此十分高兴。

一月:

★18、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库斯脱扎战役打响。我军遇到敌军的疯狂反扑,只好躲进那所房屋里。大尉命令少年鼓手送求援信件到驻扎在远处草地的部队。这位少年鼓手义无返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不料,他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但是他一点也不畏惧,向目标一瘸一拐地快速前进。最后,他终于到达了目标,完成了任务,使这一战役得到了胜利。而他,却付出了失去左腿的代价。

二月:

19、隆重的颁奖仪式

上午,督学来颁奖。德罗西仍是头等奖。一番讲话后督学将二等奖授予班上最勤奋的学生波列科西,波列科西非常感动。督学将他获奖的情况告诉了他的父亲,平时虐待孩子的父亲深受触动,忍不住紧紧抱住儿子。

★20、爸爸的看护人(每月故事)

一个少年受母亲嘱咐到医院照顾离家一年后刚回国就生病住院的爸爸。少年看到病重无法说话的父亲非常伤心,尽管医院里发生的凄惨景象让他心惊,但他仍然精心照顾着父亲。后来,他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原来他认错了人。爸爸要少年和他一起回家,但少年坚持留下来照顾错人的“父亲”,直到他死去。

三月:

★ 21、血溅罗马涅(每月故事)

在一个下雨的晚上,费鲁乔刚从外面鬼混回来,而他的外婆由于瘫痪不得不在摇椅等他回来。当费鲁乔被外婆用真情感动,想向外婆认错时,突然,他家闯进了两个歹徒,当其中一个歹徒被费鲁乔的外婆认出后,歹徒就要用刀残忍伤害她,费鲁乔就用身体挡住刀,不幸遇难,但他最终得到外婆的谅解。

四月:

★ 22、公民英勇行为(义士的行为)(每月故事)

老师带大家到市政府大楼参加一个少年皮诺特的颁奖仪式。市长向大家讲述了少年的故事,原来少年以顽强的意志和毫不动摇的决心勇救落水儿童。市长高度赞扬了少年,并亲自将公民荣誉奖章挂在少年胸前。获救男孩向少年致谢,人们也拍手向少年致敬。

五月:不同版本的爱的教育(10张)

★ 23、马尔科万里寻母记(每月故事)

为了摆脱贫困,两年前马尔科的母亲远到阿根廷当佣人。因为音信全无,少年马尔科便坚持独自到美洲去找母亲。经二十七天艰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满以为可以很快见到母亲,却被告知堂伯死了,无法知道母亲的住址。几经周折得知母亲随主人搬到科尔多瓦,当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车到科尔多瓦时,又被告知母亲在图库曼,历尽千辛万苦到图库曼并找到母亲时,母亲因为思念亲人而不肯动手术已经奄奄一息,马尔科的到来给了母亲精神支持,最终救活了母亲。

六月:

★ 24、客船失事(灾难)(每月故事)

几年前,意大利少年马里奥随客船从英国出发,一个意大利水手领着一个小女孩朱列塔前来与他做伴。他们聊得很投机。客船不幸遇上暴风雨,开始下沉。最后一个救生船只剩下一个位置,船长要与船同生死,女人们晕倒无法跳上救生船。片刻思索之后,少年将少女扔进海里,少女得救了,少年却随着船永远沉了下去。 编辑本段 主演

雷震 kelly lai chen ....father

林翠 jeanette lin ....lin

王引 yin wang ....lin shue-hsien 编辑本段 剧情

小学教师林学贤(王引)生病,女儿静仪(林翠)去代课,受学生戏弄,回家抱怨。学生上门道歉,静仪继续任教,她本来不喜欢教书。而林学贤因教书让妻子婉霞(王莱)不满,离他而去。现又查出肺癌,命在旦夕。静仪为学生补课,感化了毒打孩子的家长。林学贤生日,学生庆祝,婉霞也回来了,并且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道歉。林学贤去世,静仪继承父亲遗志,教书育人不倦。

幕后花絮

国语黑白时装教育影片。电懋出品,本片根据意大利作家亚来契斯的《爱的教育》改编,夏丏尊翻译,是钟启文第一部执导的作品。影片继承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情节布设传统,拍得既感人,也有教育作用,更让人看到了希望。在威尼斯影展中,本片获得好评。钟启文是电懋创办初期主政的总经理,当时最高领导陆运涛,制片主任宋淇。钟启文接受西式高深教育,倾慕好莱坞文化,又以传统文化自豪。1962年,钟启文请辞,转投丽的呼声,陆运涛...经典版本 编辑本段 《爱的教育》(原版插图版)——权威完整版 基本信息

作者: (意大利)埃·德·阿米琪斯 著,王干卿 译

出 版 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爱的教育》封面 出版时间: 2010-6-1

字数: 24万字

版次: 1

页数: 328

开本: 大32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2207981

包装: 精装

价 格:26.80 元 [关于本书]

这本精装版《爱的教育》,是王干卿教授,历时十二年,经八次修订,直接由意大利古文翻译而成的权威完整版。本版本也是国内唯一荣获意大利文化奖的中译本。

该书的题目可以叫做“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某市立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写的。我说是以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写的并不意味着是直接出于他的手笔,依此而出版成书的。他日积月累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上写呀写呀,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想。到了年底,他爸爸在他的本子上加了批注,但力图保持原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孩子的语言风格。四年以后,他已升入高中。这时候,他重温自己的手稿,回忆起人和事更有了新鲜感,于是,又在手稿中加进了新的内容。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今天读一读这部书,希望能喜欢它,并从中获得教益。 [编辑推荐]

1929年,本书被评为“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之一”;

被法国《读书》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人类最佳读物”第三名。

1986年,本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

1994年,本书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

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之一。

到目前为止,本书已经被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销量超过10,000,000册

本书作者埃?德?阿米琪斯,曾经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

本书自1886年诞生后,100年来一直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也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位一定会受到人类全部美好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作者简介]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是意大利十九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他自幼酷爱学习,喜欢军旅生活,青年时代就成了一名步兵军官,著有《军事生活》一书。他曾游历过许多国家,发表过一系列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但阿米琪斯还是以描写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最为见长,《朋友们》、《大家的马车》等作品在意大利脍炙人口,《爱的教育》使他成为世界级的大作家。全世界的小学生几乎把《爱的教育》作为教科书来读。 [译者简介]

王干卿,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任译审期间,获意大利政府奖学金到意大利罗马大学文学哲学系进修两年,专攻意大利儿童文学,曾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儿童文学研讨会和意大利儿童文学佳作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和“意大利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发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借调到意大利工作。2000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意大利文化周”上,作了题为“略论二十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的发言。

在数十年的翻译生涯中,独译代表作有《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续爱的教育》,《淘气包日记》,《露着衬衫角的小蚂蚁》,《流浪儿》和《意大利童话选》等十二部,和其他人合译作品十一部,曾荣获“中国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译作”头等奖,因“了解意大利文化并在中国传播意大利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功绩”于1999年获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爱的教育 作者: (意)亚米契斯 著,崔振翼 改写

出 版 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字数: 130000

开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546102894

定价:¥12.50 编辑本段 目录

十月

始业日

我们的先生

灾难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侠义的行为

我的女先生

少年爱国者

十一月

烟囱扫除人

万灵节

好友卡隆

卖炭者与绅士

弟弟的女先生

我的母亲

小商人

虚荣心

第一场雪

雪球事件

探望受伤老人

小抄写员

一月

教师助理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快乐的星期四

弗兰谛退学

父亲寄语

忌妒

二月

泼来可西得奖

我的决心

玩具火车

囚犯的秘密

父亲的看护者

铁工场

小艺人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盲童

病中的老师

三月

打架

孩子们的家长

七十八号犯人

颁奖仪式

争吵

姐姐寄语

费鲁乔的血

四月

迎接国王

幼儿园

体操

父亲的老师

大病初愈

卡隆的不幸

接受勋章的少年

五月

牺牲

消防队员

六千英里寻母

夏天

聋哑学校

六月

向祖国致意

炎热的夏天

母亲寄语

乡野远足

女教师之死

感谢

轮船失事

七月

母亲寄语

考试

最后的考试

告别

争吵 编辑本段 2010版图书信息

书 名: 爱的教育

作者:(意)亚米契斯,夏丏尊 译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isbn: 9787802039209

开本: 16开

定价: 22.00元 编辑本段 2009版图书信息

作者: (意)亚米契斯 著,夏丏尊 译

出版时间: 2009-10-1

页数: 312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6309408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中小学教辅 >> 语文阅读

定价:22.00 编辑本段 2005版图书信息

作者: [意]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著,卢坚,孟容 译

出 版 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3-1

字数: 130042

页数: 246

开本: 32

i s b n : 9787530943045

包装: 平装

定价:19.80

作品目录: 十月

开学的第一天

我的新老师

灾难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我的老师

在阁楼上

上学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十一月

扫烟囱的孩子

万灵节

我的朋友卡隆

烧炭工和绅士

弟弟的女老师

我的母亲

我的同学柯莱蒂

校长

士兵

纳利的保护人

班级第一名

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

十二月

小商人

虚荣心

小泥瓦匠

雪球

女老师

访问受伤者

弗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每月故事)

意志

感恩 编辑本段 《爱的教育》续 —— 故事概述

《爱的教育》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的故事,那么小学毕业后的安利柯怎样了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续爱的教育》叙述中学生安利柯因体弱休学后,跟随舅舅父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严格的教育使安利科在自然环境中体味到不同于社会人情的另一种更为宽阔博大的爱令他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认识到对人格的尊重,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从舅父赠给安利科的原稿中,我们能体会到独特的洁净与平和,同时书中像诗一般细腻优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爱的激情,及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续爱的教育》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年畅销不衰,并且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续爱的教育》给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典范。安利科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他把安利科带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续爱的教育》则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气和的对话,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本书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是老师、父母、青少年必读的教育经典。

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吸引人之处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学习。 编辑本段 《爱的教育》(美绘本青少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4版 (2010年7月1日) 丛书名: 世界少年文学精选

平装: 148页

读者对象: 11-14岁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0125267

条形码: 9787530125267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美绘本青少版)是一部讲述对爸爸妈妈、对老师朋友、对祖国的爱的故事,是关于小孩子的勇敢、执著和高贵心灵的故事。它不仅让意大利的孩子着迷,也让全世界的孩子痴迷。人们沉浸在故事中经受着持久的感动,直到长大、变老,仍会把这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作者简介

作者:(意大利)亚米契斯(amicis.e.d.) 插图作者:李海燕 改编:孙静

绘画作者介绍:李海燕,1971年出生于中国沈阳。199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装潢系。现为职业插图画家,执教于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插图与卡通设计课程。199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招贴大奖赛中,《爱护树木》荣获铜奖,《鹤舞丝巾》荣获优秀奖。2006年沈阳国际花车巡游大奖赛中作品分别荣获铜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2007年沈阳国际花车巡游大奖赛中作品分别荣获金、银、铜奖。

目录

十月

开学第一天 十七日

可爱的新老师 十八日

意外 二十一日

格拉勃利亚小孩 二十二日

同窗好友 二十五日

挺身而出 二十六日

贫困的母子 二十八日

少年爱国者(每月例话)

十一月

清扫烟囱的小孩 一日

卡隆——我的好朋友 四日

烧炭工人和绅 十七日

弟弟的女老师 十日

父亲生气了(致安利柯) 十日

我的同学可莱谛 十三日

老师们和校长先生 十八日

士兵 二十二日

耐利的保护者 二十三日

优等生 二十五日

少年侦探(每月例话)

十二月

小商人卡洛斐 一日

虚荣心的惨败 五日

“小石匠” 十一日

雪中悲剧 十六日

学校的女教师们 十七日

探望受伤老人 十八日

小抄写员(每月例话)

学贵有恒 二十八日

一月

助教老师 四日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友人来访 十日

二月

喜悦的奖牌 四日

玩具火车 十日

朋友的秘密 十七日

爸爸的看护者(每月例话)

金不换的铁匠 十八日

可怜的盲童 二十四日

病中的老师 二十五日

三月

七十八号犯人 八日

争吵 二十日

我的姐姐(致安利柯) 二十四日

病中的“小石匠” 二十八日

四月

春日 一日

温培尔脱王 三日

幼儿园 四日

自强的体操 五日

父亲的老师 十三日

五月

牺牲 九日

消防队员 十一日

万里寻母记(每月例话)

诗 二十六日

聋哑学校 二十八日

六月

酷暑 十六日

乡野远足 十九日

夜校颁奖典礼 二十五日

七月

考试 四日

口试 七日

告别 十日 编辑本段 图书信息

书 名: 爱的 教育

作者:岳贤伦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510702396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元

第1缉 爱与奉献

导言

1.凝固的母爱

2.上帝的女儿

3.孤儿院献血的男孩

4.分享,让心灵开花

5.哥哥的梦想

6.邮差与路边的花儿

7.蔬菜店的老板

8.沙漠里的一罐水

9.与歹徒抗争的母亲

10.村边的两口水井

11.血脉相连的兄妹情

12.一封爱的遗书

第2缉 爱与关怀

导言

13.爱,让天使张开翅膀

14.玫瑰花的话语

15.在雨中传递的爱

16.买下爸爸1小时

17.理解也是一种爱

18.7元钱的母爱

19.师生爱的互动

20.让座的故事

21.公交车上的问候

22.把阳光带给奶奶

23.穿过针孔的爱

24.拐弯处的回头

25.妈妈般的关爱

26.直射心田的阳光

第3缉 爱与友谊

导言

27.永恒的爱

28.除草的故事

29.重拾友谊

30.对手也是朋友

31.两根蜡烛

32.艾迪的盒饭

33.与人友善

34.邻居间的误会

第4缉 爱与责任

导言

35.最后一块纱布

36.10年没有上锁的门

37.医生的职责

38.最重要的决定

39.寒风中别样的爱

40.被爱感化的孩子

第5缉 爱与尊重

导言

41.小狗的尊严

42.盖茨的小费

43.吃牛排的礼仪

44.你我都是军人

45.学校特殊的规定

46.大明星与修车工

第6缉 爱与宽容

导言

47.向他开枪的战友

48.世上最美味的泡面

49.最珍贵的祝福

50.绅士的遗嘱

51.一位母亲的宽容

52.一本数学书

53.富翁儿子的梦想

54.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第7缉 爱与诚信

导言

55.华盛顿与樱桃树

56.最满意的答卷

57.两只不同号的鞋子

58.检测诚信的老板

59.卖花的小男孩

60.得了第一名的士兵

第8缉 爱与信念

导言

61.10美分的奇迹

62.母爱的呼唤

63.孩子你要做哪一个?

64.学会爱你自己

65.没有不开花的草

66.难民与神父

67.感天动地的爱

68.小泥人的梦想

69.沙漠里的一壶水

70.老师的鼓励

71.最好的倾听者

第9缉 爱与智慧

第10缉 爱与感恩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不同版本的爱的教育(10张) 扩展阅读: 1 图书 《爱的教育》http://www.zhuoyuewangshangshucheng.com/book/14229.html 2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51068&ref=search-0-a 3 《爱的教育》(美绘本青少版)http://top-taobao.net/items/b172.html 开放分类: 名著,儿童文学,儿童读物,亚米契斯,儿童小说 我来完善 “爱的教育”相关词条: 新美南吉怀古伤今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1169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10_555 ,桃花矢 ,thxqjf ,734286517 ,天紫冰吻 ,jwq980916 ,打☆灰☆机☆ ,樱飘璃茉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yiyanggongzi91 0 0 成长任务 加速升级,快速成长。我要去参加>> 进入我的百科 登录有礼 除夕到正月初六,百科连续7天送红包啦! 每天赠送财富值、经验值各20,记得领哦!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480676 次 编辑次数:156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1-02-01 创建者:处处皆学问 更多突出贡献者 鼠标滑过用户名,我们有名片啦! lamiu兰缪 展开 gouamaoa 版本 csr605 版本 eggpudding2 版本 成ぁ语 版本 查看更多突出贡献者 最新动态 百科陪你过大年: 百科消息: 春节不寂寞有玩有欢乐 新春大放送百科有大奖 神秘的百科人物温馨的甜蜜祝福 动物神秘群体死亡事件 百度百科词条突破300万 百度百科“知识先锋”计划启动 不可回避的住房问题 回顾“五年计划”展望“十二五” 我的船长我的船--百科船长日志 番薯网携源创力作入驻文库 推广链接 买《爱的教育》来当当网 专业的少儿精品书店,汇聚10万世界经典童书!给孩子选好书,看当当.. www.dangdang.com 买化妆品?就上「乐蜂网」 「乐蜂网」全球化妆品直销,0运费+免费试用+全年《美丽俏佳人》.. www.lafaso.com 2011 baidu 权利声明 gouamaoa 等级10 百科高手都是从零学起的。 我就是正在学习的潜力派! 通过版本数:14081 版本通过率:91% 百科祝您新年快乐! 鞭炮响,兔年到!百科送上知识专题、春节活动、用户回馈三重新年祝福大礼,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关闭

刚好才好

短篇小说的写作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 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留遗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那末,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短篇小说的写作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 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留遗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那末,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短篇小说的写作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 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留遗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那末,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短篇小说的写作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 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留遗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那末,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短篇小说的写作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 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留遗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那末,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短篇小说的写作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 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留遗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那末,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短篇小说的写作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 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怎样写作短篇小说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 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 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留遗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 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 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 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 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 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严格选材,深入开掘 1931年,沙汀和艾芜写信给鲁迅,请教短篇小说的题材问题。鲁迅回信说:“只要 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 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高尔基也说过:“在短篇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 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短篇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那末,短篇小说怎样进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呢?

短篇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一 泓清新之泉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合上这本书,回味着行云流水般的笔锋,我不禁涌起钦佩之情,流畅的语言,轻快的笔触,丰富的见识,大胆的想象,将散文点缀得那样经典。《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篇篇都是流传百世的经典佳作。书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无论是清香的、醇厚的还是劲烈的,都好似一泓洗涤心灵的甘泉,带来美好的享受,产生余味无穷的感慨。最让我感动的是《背影》一文。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观察地那样体察入微,这是一个胖子的背影,滑稽的动作,吃力的身躯是那样平凡,但却体现了一位父亲伟大对子女伟大无私的爱。这一幕深深地都印在作者的脑海里,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在这篇文中,作者将父亲对儿子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平实的语句却有催人泪下的魔力,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书中,作者还用其时而质朴、时而华丽的词藻描述了其丰富的阅历,将读者带入到一个个精彩斑斓的美丽世界。有欧洲公园瑞士,有如诗如画的莱茵河,有水上之城威尼斯,还有清新静谧的荷塘月色……在写实之余,又精雕细琢,情景交融,就象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如身如其境,又象一首首名曲,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耳畔,让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这本散文集中,凝聚着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对世界的饱览,对家人的关怀,对光阴的留恋。我终于明白了好书不厌百回读的道理,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理。作者在一生当中挥洒笔墨,领略了人世间的真谛。虽然作者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作品还活着,在这一篇篇鲜活的散文中,我不仅获得了艺术享受,更领略了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小作者文笔流畅,颇有鉴赏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