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中学C226 赵玉情

步入初三了,我们都仿佛被烙上了“忙碌”的烙印。可是,我想:“初三的殿堂里,难道只有被排得满满的学习时间吗?”“不!”我想到快乐的课余生活,发出内心的呼喊。“我可不能让初三成为禁锢自由的牢笼,成为生命里‘忙碌’、‘乏味’的鼻祖,我要change(改变)!于是,我心中暗暗打起了“拯救初三、拯救课余生活”的算盘。一曲堪称完美的四重奏就这样被酝酿出来了……

一重奏:我的读书生活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这种知识匮乏的中学生来说,“书”自然成了我最重要的精神养料,也自然成了我的课余生活“四重奏”的一部分了。

我喜欢读书,喜欢在优美的诗句中沉醉,喜欢在迷奇的情节中探索,也喜欢在经典的名句中遨游,更喜欢在有趣的故事中得到身心的舒展,在深奥的名著中让心灵获得成长。在书中,我能体会到泰国“让睁眼看着玫瑰的人也看看它的刺”的哲理;在书中,我能领悟到柯罗连科“生活就是战斗”的含义;在书中,我能了解到鲁迅“寄意赛星荃不察,我以我敌国荐轩辕”的深奥。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我尽可流转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我尽可以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我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我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读书是幸福的,所以处在读书生活中的我更加幸福!I love books!(我喜欢书)。

二重奏:我的写诗生活

生活贵在实践,随着读书“书龄”的增长,我也渐渐地爱上了写诗。独坐在桌前,独品一杯香茗,独写一首安静的诗。有时,看到暴雨将至,狂风呼啸的壮景,我会写下一首激昂又略显哀伤的诗;有时,看到荷花傲立雨中的美景,我会写下一首委美又略带倾佩的诗;有时,看到雾中笼罩的大地,我会写下一首朦胧又略带赞美的诗。我的诗由我作主,当我的心情好时,写诗就成了记录快乐的方法,但当我心情坏时,写诗也成了我倾诉宣泄烦恼的途径。不同的诗代表了我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用笔在纸上刻出一个个文字,一首首诗之后,我的心情就会宛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般地豁然开朗起来。自然而然的,写诗生活就成为了我的课余生活重要的一个篇章啦!

三重奏:我的网上生活

进入初三以来,我渐渐喜欢上了上网,但绝不是沉迷于网络喔!利用上网,我浏览了许多优秀的文章,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利用上网,我结识了许多不认识的网友,增广了我的交际圈;利用上网,我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计学习,分享成果。我上网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写日志。开始时,我只不过是把当天的心情记录下来,慢慢地,我也把写的诗拿出来到网上晒晒,和别人一起分享心情,分享美好的景物。最近,我开通了微博,和大家一起快乐地分享每天的故事。有时,我也会听听音乐,放松放松心情,让整个身心得到舒展,迎接美好的明天!

四重奏:我的体育生活

我天生就是一名体育爱好者,全身上下的细胞仿佛都是运动细胞,让我与运动成为了生活的好友。在课余生活中,体育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一有时间,我就会拉着好朋友练习羽毛球。在蓝天白云下,在清风绿草间,任意地挥舞着球拍,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我不仅钟爱于羽毛球,也喜爱跳绳。跳绳不需要太多的前缀,只要有一片小小地平坦的地,一根跳绳,一个人就行了。在跳绳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还能提高自己的耐力。真是两全其美!我love体育,我爱运动。我就是一蛋白质girl(女生)。我运动,我快乐!

瞧,这就是我的课余生活“四重奏”,它夹杂着丰富、精彩、美好、快乐的音符,让初三的殿堂里多了一份自由快乐的空间,让初三的生活多了几分生气与活力。我爱你——我的课余life(生活)“四重奏”。

这日子过得贼滋润

在跌跌撞撞中和时光又一次的磨合中过去了又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在某个转角重逢了谁,又俏无声息的遗落了谁......我们是用文字祭奠青春的孩子,拥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在名为“成长”的舞台中。我们静静的倾泻着青春、冷冷的等待高考的谢幕!

曹颖:传说中,一个“迷”一样的人。不被世俗所理解的人。

自然:一个你易被其表象迷惑的女生(看似文静,实则野蛮!)

程程:自然的新欢,我这旧爱早被她丢到耶路撒冷了~~~~~~

臭喵:原一(8)班傻字当头领军人物。至于为啥叫臭喵,那你去问香猫总裁吧!

张洲:二(2)班转校生。身高、体重、品行不详。

财哥:学校叱咤风云人物排行榜榜首。令二(1)班闻风丧胆的NO.1

珊珊:原一(8)班傻字当头领军人物之一。现沦为二(2)班一棵无名小草。

第一回:

自然:为什么你晚上讲话都那么经典?

曹颖:那是在你睡觉之前给你最后的印象!

第二回:

乱也是一种艺术!(当曹颖发现自己的桌子是全班最乱时发表的感叹)

第三回:

什么人都喜欢看我这边!(当曹颖发现幻灯片上哥白尼正看着她时所说的话)

第四回:

程程:明天听写我完了!

曹颖:没事儿,天塌下来还有我在!

第五回:

自然,你学不起来了那......(自然向程程学习系鞋带,两天后没有任何起色)

第六回:

就这几本书,何必这样端呢?(生物老师把作业本扛在肩上)

第七回:

打起来,冤家路窄~~~~~~~~(财哥在讲地面上垃圾时,同学的反应微激动)

第八回:

程程:曹颖啊!这题怎么写?

曹颖沉思后:虽然我不会写,但我很谦虚!

第九回:

曹颖长叹道:“诶....女人啊!”(当看到自然独自一人在那疯疯癫癫时)

第十回:

程程:曹颖啊,你微严肃啊~~~~

曹颖:我是49%内向,51%外向。

第十一回:

财哥:眼保健操还是要做滴....

曹颖:放P.....

第十二回:

这老太婆。。。娘子滴( 曹颖看到《西厢记》里催莺莺母亲赖婚时。。。)

第十四回:

自然:我明天早餐吃什么呢?

曹颖:为早餐而活着的人....

第十五回:

疯了吗?这群女人?(当一大群女生涌向厕所时)

第十六回:

老师:六是不是大于五?

臭喵:为什么?

第十七回:

张洲:我们是二(2)班的13朵花!(众花纷纷自诩牡丹、茉莉、玫瑰.....)

珊珊:你们忘了另一朵花————狗尾巴花......

第十八回:

曹颖:张艺谋的电影不适合老百姓看!

自然:老百姓?我以后就不是了。

第十九回:

妈的,屁股还不叫大!(当翁凯伦和应静雪打架时不小心用他的大屁股撞到曹颖的桌子)

第二十回:

自然:珊珊说,最后一条有点微不雅

曹颖:稍微不雅,不是问题!

珊珊:大哥,问题是你的问题是什么问题?

高考在持续,她们的生活亦颠覆着枯燥的课堂!

我说黛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 。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诲人不倦”地教她。这不也是“为他人着想、温柔平和”的表现吗?所以,黛玉身上有着宝钗的性格,宝钗身上也有黛玉的性格。在性格上,她们是合一的。

黛玉和宝钗的结局也同样充满了悲剧性。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时辰含恨归天。宝钗尽管遂了她的心愿,嫁给了宝玉成为宝二奶奶,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的出家使她只能独守空房,禁锢了自己的青春。

由此,我想起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仙姑奉上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细细想来,不正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两个美好的女子,却都有着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对黛玉、宝钗的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将黛玉和宝钗并列排于“金陵十二钗”首位,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 。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诲人不倦”地教她。这不也是“为他人着想、温柔平和”的表现吗?所以,黛玉身上有着宝钗的性格,宝钗身上也有黛玉的性格。在性格上,她们是合一的。

黛玉和宝钗的结局也同样充满了悲剧性。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时辰含恨归天。宝钗尽管遂了她的心愿,嫁给了宝玉成为宝二奶奶,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的出家使她只能独守空房,禁锢了自己的青春。

由此,我想起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仙姑奉上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细细想来,不正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两个美好的女子,却都有着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对黛玉、宝钗的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将黛玉和宝钗并列排于“金陵十二钗”首位,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 。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诲人不倦”地教她。这不也是“为他人着想、温柔平和”的表现吗?所以,黛玉身上有着宝钗的性格,宝钗身上也有黛玉的性格。在性格上,她们是合一的。

黛玉和宝钗的结局也同样充满了悲剧性。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时辰含恨归天。宝钗尽管遂了她的心愿,嫁给了宝玉成为宝二奶奶,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的出家使她只能独守空房,禁锢了自己的青春。

由此,我想起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仙姑奉上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细细想来,不正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两个美好的女子,却都有着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对黛玉、宝钗的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将黛玉和宝钗并列排于“金陵十二钗”首位,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 。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诲人不倦”地教她。这不也是“为他人着想、温柔平和”的表现吗?所以,黛玉身上有着宝钗的性格,宝钗身上也有黛玉的性格。在性格上,她们是合一的。

黛玉和宝钗的结局也同样充满了悲剧性。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时辰含恨归天。宝钗尽管遂了她的心愿,嫁给了宝玉成为宝二奶奶,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的出家使她只能独守空房,禁锢了自己的青春。

由此,我想起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仙姑奉上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细细想来,不正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两个美好的女子,却都有着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对黛玉、宝钗的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将黛玉和宝钗并列排于“金陵十二钗”首位,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 。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诲人不倦”地教她。这不也是“为他人着想、温柔平和”的表现吗?所以,黛玉身上有着宝钗的性格,宝钗身上也有黛玉的性格。在性格上,她们是合一的。

黛玉和宝钗的结局也同样充满了悲剧性。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时辰含恨归天。宝钗尽管遂了她的心愿,嫁给了宝玉成为宝二奶奶,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的出家使她只能独守空房,禁锢了自己的青春。

由此,我想起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仙姑奉上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细细想来,不正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两个美好的女子,却都有着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对黛玉、宝钗的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将黛玉和宝钗并列排于“金陵十二钗”首位,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 。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诲人不倦”地教她。这不也是“为他人着想、温柔平和”的表现吗?所以,黛玉身上有着宝钗的性格,宝钗身上也有黛玉的性格。在性格上,她们是合一的。

黛玉和宝钗的结局也同样充满了悲剧性。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时辰含恨归天。宝钗尽管遂了她的心愿,嫁给了宝玉成为宝二奶奶,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的出家使她只能独守空房,禁锢了自己的青春。

由此,我想起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仙姑奉上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细细想来,不正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两个美好的女子,却都有着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对黛玉、宝钗的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将黛玉和宝钗并列排于“金陵十二钗”首位,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 。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诲人不倦”地教她。这不也是“为他人着想、温柔平和”的表现吗?所以,黛玉身上有着宝钗的性格,宝钗身上也有黛玉的性格。在性格上,她们是合一的。

黛玉和宝钗的结局也同样充满了悲剧性。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时辰含恨归天。宝钗尽管遂了她的心愿,嫁给了宝玉成为宝二奶奶,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的出家使她只能独守空房,禁锢了自己的青春。

由此,我想起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仙姑奉上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细细想来,不正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两个美好的女子,却都有着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对黛玉、宝钗的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将黛玉和宝钗并列排于“金陵十二钗”首位,而

为什么我不是“女生”?

其实,我是女孩,应该是个百分之百的女生,但为什么我不是“女生”呢?我郁闷,我问了时常念叨我的老爸、老妈,得到了以下答复:

答复一:粗心大意,不像“女生”。

女生一般做事都要比男生细心、周到,可我是个例外。每次考试应该对的地方总要出点差错;要不,就是这个地方对了,那个地方又错了。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总要比数学,英语差一点,就说这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来说吧,我竟然把“随遇而安”的“随”字写错了。我还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将东西随用随丢,常常害得老爸气极败坏,四处寻找。这么粗心、难道还是“女生”吗?

答复二:皮肤黑亮,不像“女生”。

女生的皮肤一般都是白白嫩嫩的,可我在这点又是个例外,我的皮肤的颜色是黑偏黄,因为我爱好游泳,每年夏天都是在游泳池中度过,人晒得黑亮,妈妈戏称我“黑非洲”、“小黑妞”,老爸格外疼我,叫我“黑牡丹”。还有,唉……,谁叫我长得像老爸,如果不这样,这一点跟本不存在。

答复三:不爱干净,不像“女生”。

女生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爱干净”。对,爱干净是每个女孩的天性,我也想爱干净,但就是不知何做。写作业的时侯,手上总会沾上墨水,甚至衣服上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了找我的橡皮头,我会毫不犹豫地趴在地板上。洗漱时,我习惯趴在盥洗盆上,将盥洗盆擦得锃亮。身上的衣服始终是脏兮兮的,妈妈每次洗衣服时,总会唠叨:我的衣服比男孩子的衣服还脏。

从行为表现上看,我应是男生而不是女生,但我要郑重宣布:我是女生,不是男生。可是怎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女生”呢?你能帮帮我吗?

年·小断章

大安王朝一统天下,已经是许多前的事情了。

如今天下太平。

所谓天下太平,就是说,太——平了。

老皇帝早已没有了当年打下这江山的气势,他老了,真的老了。人一老啊,就尤其珍惜这“太平”,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都说这天下,皆在那万年冥灵的甲背上,负青天负青天,这负的就是青天。冥灵一翻身,这天下,就由不得你说乱不乱了。

人老了呢,还有一点,就是忒信邪。

老皇帝总觉得,这负青天的冥灵累了,很快就要翻身了。

说来也是,他越来越老,皇储就越来越有势;举国越来越太平,远藩就越来越躁动。

天下蠢蠢欲动。

话说,其实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故事。

这天下嘛,太久了不乱,天上神仙憋得慌,能咋办呢。

毕竟对于仙君来说,这千秋万代,不过是那命格老儿手里一本总也写不完的簿子,随便撕它一页两页的,这多离谱事情都出得来。

东华帝君一直就是个不大靠谱的神仙,那日赴约到西天与二尊者论法,一时没找着纸抄两句,就扯了命格的两张簿子纸,用了。命格回来之后捶胸哀叹:命啊,真的命果真不是天能定的啊!

东华帝君后来也才知道,命格最近发现了一个游离在命数之外名字,却怎么都抓不住,六道众生,它不在任何一道。

近两日,命格好容易通过那人栖身的一处山谷扯住了它的命线,这下可好,让东华帝君一爪子给撕了。

再下一页,那个山谷却只剩下翩飞的蝴蝶,再不见那名字的踪影。

乱命数的人可逆天而行。

这天下,果然是要大乱了。

这个仍然不是我们要说的故事,让我们来说点茶馆说书人亦不知晓的事情罢。

事情要从大安二十三年说起。

大安二十三年,太子宫央时年八岁。在他之前全是公主,皇后在产下太子宫央后莫名失踪,皇上老年得子,自然非凡宠爱。

但就在这一年初,小太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迎来了他未来的江山的第一个神迹。

大安二十三年春还早,残雪初消,皇城藜洲的花却在一夜之间满城盛放,极东紫气翻涌,隐隐有凤徘徊不去。

天显异兆,举国皆惊,黎民匍匐于地高呼皇天在上,福泽我土!

白鹤院的莲道师仰头望着天空,沉默不语。

那于狐狸有姻亲的周家,在那之后一个月足不出户。

就在那天,有宫女在御花园熠熠生光的牡丹从中发现了一个婴儿。

婴儿额前蟠龙紫印,花片大小,咄咄耀目。

天降龙儿。

这个消息随着八百里加急送到北藩的时候,皇帝正亲率大军与叛乱的藩王对峙。

北藩王势力极大,勾结外族,竟一时逼得御军退守。

僵持中,皇帝收到了这个消息。

当夜一道天闪,劈在敌军营里,劈死了正商议对策的北藩王和北藩将军,甚至捎带了几个幕僚。

此事有点不齿,但毕竟御军大胜而归,轻松收复北藩。

皇帝快马加鞭赶回藜洲,举行典礼将那天赐的龙儿封为护国圣童。

赐名,宫鄢。

那时的宫央还吮着手指问:父皇,为什么不是护国圣子?

皇帝意味深长道:鄢不是小皇子。

宫央又问:那为什么不叫护国圣女?

皇帝叹道:咳,鄢也不是小公主。

宫央道:鄢不男不女吗?

皇帝老脸放光:你不懂,这是仙性。

于是这“仙性”的圣童在万人顶礼中长大了,果然越发龙眉凤目,面若皎月。

大安三十八年,宫鄢陪太子南巡,却在途中爱上了一个游侠,本来打算一齐天涯海角,不想却被随行禁卫捉回,一路护送回皇城,那游侠亦下落不明。

护国圣童宫鄢被毁灵台清明,额间印记全消,更怀上了那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游侠的孩子,皇室大惊,将宫鄢秘密送出皇宫,安置在一处别苑,重金请来了传说中的知道蟲枼谷秘术的医者梅吉,望能趁早除去圣童肚中胎儿。不想,那圣童果真异于常人,怀胎六月,竟已临盆。

大安三十九年,胎儿被顺利产下,为了从此避免此类祸端,皇帝密诏梅吉,用那蟲枼谷的秘医,分体拼体之术,去除圣童的半女之身。

然,翌日,待众人想起,才发觉昨夜宫鄢产下的婴孩竟不知何时被窃,早不知所踪。

宫鄢自觉已不配护国之名,伤未痊愈便从别苑逃离,一直逃出了藜洲。

大安四十二年,宫鄢遇一蒙面人,称乃是鹭庭引命,需要他的半仙之血,逆天动而命数。

生无可恋,又有何惧,宫鄢欣然应许。

引命赐其两枚飞天令,嘱咐此行需逆运时空。

宫鄢依言,辞别引命归于大安三十八年秋,江南游历数日,遇一女子,虽身份似刻意隐瞒,额覆青纱,大安王朝一统天下,已经是许多前的事情了。

如今天下太平。

所谓天下太平,就是说,太——平了。

老皇帝早已没有了当年打下这江山的气势,他老了,真的老了。人一老啊,就尤其珍惜这“太平”,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都说这天下,皆在那万年冥灵的甲背上,负青天负青天,这负的就是青天。冥灵一翻身,这天下,就由不得你说乱不乱了。

人老了呢,还有一点,就是忒信邪。

老皇帝总觉得,这负青天的冥灵累了,很快就要翻身了。

说来也是,他越来越老,皇储就越来越有势;举国越来越太平,远藩就越来越躁动。

天下蠢蠢欲动。

话说,其实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故事。

这天下嘛,太久了不乱,天上神仙憋得慌,能咋办呢。

毕竟对于仙君来说,这千秋万代,不过是那命格老儿手里一本总也写不完的簿子,随便撕它一页两页的,这多离谱事情都出得来。

东华帝君一直就是个不大靠谱的神仙,那日赴约到西天与二尊者论法,一时没找着纸抄两句,就扯了命格的两张簿子纸,用了。命格回来之后捶胸哀叹:命啊,真的命果真不是天能定的啊!

东华帝君后来也才知道,命格最近发现了一个游离在命数之外名字,却怎么都抓不住,六道众生,它不在任何一道。

近两日,命格好容易通过那人栖身的一处山谷扯住了它的命线,这下可好,让东华帝君一爪子给撕了。

再下一页,那个山谷却只剩下翩飞的蝴蝶,再不见那名字的踪影。

乱命数的人可逆天而行。

这天下,果然是要大乱了。

这个仍然不是我们要说的故事,让我们来说点茶馆说书人亦不知晓的事情罢。

事情要从大安二十三年说起。

大安二十三年,太子宫央时年八岁。在他之前全是公主,皇后在产下太子宫央后莫名失踪,皇上老年得子,自然非凡宠爱。

但就在这一年初,小太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迎来了他未来的江山的第一个神迹。

大安二十三年春还早,残雪初消,皇城藜洲的花却在一夜之间满城盛放,极东紫气翻涌,隐隐有凤徘徊不去。

天显异兆,举国皆惊,黎民匍匐于地高呼皇天在上,福泽我土!

白鹤院的莲道师仰头望着天空,沉默不语。

那于狐狸有姻亲的周家,在那之后一个月足不出户。

就在那天,有宫女在御花园熠熠生光的牡丹从中发现了一个婴儿。

婴儿额前蟠龙紫印,花片大小,咄咄耀目。

天降龙儿。

这个消息随着八百里加急送到北藩的时候,皇帝正亲率大军与叛乱的藩王对峙。

北藩王势力极大,勾结外族,竟一时逼得御军退守。

僵持中,皇帝收到了这个消息。

当夜一道天闪,劈在敌军营里,劈死了正商议对策的北藩王和北藩将军,甚至捎带了几个幕僚。

此事有点不齿,但毕竟御军大胜而归,轻松收复北藩。

皇帝快马加鞭赶回藜洲,举行典礼将那天赐的龙儿封为护国圣童。

赐名,宫鄢。

那时的宫央还吮着手指问:父皇,为什么不是护国圣子?

皇帝意味深长道:鄢不是小皇子。

宫央又问:那为什么不叫护国圣女?

皇帝叹道:咳,鄢也不是小公主。

宫央道:鄢不男不女吗?

皇帝老脸放光:你不懂,这是仙性。

于是这“仙性”的圣童在万人顶礼中长大了,果然越发龙眉凤目,面若皎月。

大安三十八年,宫鄢陪太子南巡,却在途中爱上了一个游侠,本来打算一齐天涯海角,不想却被随行禁卫捉回,一路护送回皇城,那游侠亦下落不明。

护国圣童宫鄢被毁灵台清明,额间印记全消,更怀上了那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游侠的孩子,皇室大惊,将宫鄢秘密送出皇宫,安置在一处别苑,重金请来了传说中的知道蟲枼谷秘术的医者梅吉,望能趁早除去圣童肚中胎儿。不想,那圣童果真异于常人,怀胎六月,竟已临盆。

大安三十九年,胎儿被顺利产下,为了从此避免此类祸端,皇帝密诏梅吉,用那蟲枼谷的秘医,分体拼体之术,去除圣童的半女之身。

然,翌日,待众人想起,才发觉昨夜宫鄢产下的婴孩竟不知何时被窃,早不知所踪。

宫鄢自觉已不配护国之名,伤未痊愈便从别苑逃离,一直逃出了藜洲。

大安四十二年,宫鄢遇一蒙面人,称乃是鹭庭引命,需要他的半仙之血,逆天动而命数。

生无可恋,又有何惧,宫鄢欣然应许。

引命赐其两枚飞天令,嘱咐此行需逆运时空。

宫鄢依言,辞别引命归于大安三十八年秋,江南游历数日,遇一女子,虽身份似刻意隐瞒,额覆青纱,大安王朝一统天下,已经是许多前的事情了。

如今天下太平。

所谓天下太平,就是说,太——平了。

老皇帝早已没有了当年打下这江山的气势,他老了,真的老了。人一老啊,就尤其珍惜这“太平”,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都说这天下,皆在那万年冥灵的甲背上,负青天负青天,这负的就是青天。冥灵一翻身,这天下,就由不得你说乱不乱了。

人老了呢,还有一点,就是忒信邪。

老皇帝总觉得,这负青天的冥灵累了,很快就要翻身了。

说来也是,他越来越老,皇储就越来越有势;举国越来越太平,远藩就越来越躁动。

天下蠢蠢欲动。

话说,其实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故事。

这天下嘛,太久了不乱,天上神仙憋得慌,能咋办呢。

毕竟对于仙君来说,这千秋万代,不过是那命格老儿手里一本总也写不完的簿子,随便撕它一页两页的,这多离谱事情都出得来。

东华帝君一直就是个不大靠谱的神仙,那日赴约到西天与二尊者论法,一时没找着纸抄两句,就扯了命格的两张簿子纸,用了。命格回来之后捶胸哀叹:命啊,真的命果真不是天能定的啊!

东华帝君后来也才知道,命格最近发现了一个游离在命数之外名字,却怎么都抓不住,六道众生,它不在任何一道。

近两日,命格好容易通过那人栖身的一处山谷扯住了它的命线,这下可好,让东华帝君一爪子给撕了。

再下一页,那个山谷却只剩下翩飞的蝴蝶,再不见那名字的踪影。

乱命数的人可逆天而行。

这天下,果然是要大乱了。

这个仍然不是我们要说的故事,让我们来说点茶馆说书人亦不知晓的事情罢。

事情要从大安二十三年说起。

大安二十三年,太子宫央时年八岁。在他之前全是公主,皇后在产下太子宫央后莫名失踪,皇上老年得子,自然非凡宠爱。

但就在这一年初,小太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迎来了他未来的江山的第一个神迹。

大安二十三年春还早,残雪初消,皇城藜洲的花却在一夜之间满城盛放,极东紫气翻涌,隐隐有凤徘徊不去。

天显异兆,举国皆惊,黎民匍匐于地高呼皇天在上,福泽我土!

白鹤院的莲道师仰头望着天空,沉默不语。

那于狐狸有姻亲的周家,在那之后一个月足不出户。

就在那天,有宫女在御花园熠熠生光的牡丹从中发现了一个婴儿。

婴儿额前蟠龙紫印,花片大小,咄咄耀目。

天降龙儿。

这个消息随着八百里加急送到北藩的时候,皇帝正亲率大军与叛乱的藩王对峙。

北藩王势力极大,勾结外族,竟一时逼得御军退守。

僵持中,皇帝收到了这个消息。

当夜一道天闪,劈在敌军营里,劈死了正商议对策的北藩王和北藩将军,甚至捎带了几个幕僚。

此事有点不齿,但毕竟御军大胜而归,轻松收复北藩。

皇帝快马加鞭赶回藜洲,举行典礼将那天赐的龙儿封为护国圣童。

赐名,宫鄢。

那时的宫央还吮着手指问:父皇,为什么不是护国圣子?

皇帝意味深长道:鄢不是小皇子。

宫央又问:那为什么不叫护国圣女?

皇帝叹道:咳,鄢也不是小公主。

宫央道:鄢不男不女吗?

皇帝老脸放光:你不懂,这是仙性。

于是这“仙性”的圣童在万人顶礼中长大了,果然越发龙眉凤目,面若皎月。

大安三十八年,宫鄢陪太子南巡,却在途中爱上了一个游侠,本来打算一齐天涯海角,不想却被随行禁卫捉回,一路护送回皇城,那游侠亦下落不明。

护国圣童宫鄢被毁灵台清明,额间印记全消,更怀上了那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游侠的孩子,皇室大惊,将宫鄢秘密送出皇宫,安置在一处别苑,重金请来了传说中的知道蟲枼谷秘术的医者梅吉,望能趁早除去圣童肚中胎儿。不想,那圣童果真异于常人,怀胎六月,竟已临盆。

大安三十九年,胎儿被顺利产下,为了从此避免此类祸端,皇帝密诏梅吉,用那蟲枼谷的秘医,分体拼体之术,去除圣童的半女之身。

然,翌日,待众人想起,才发觉昨夜宫鄢产下的婴孩竟不知何时被窃,早不知所踪。

宫鄢自觉已不配护国之名,伤未痊愈便从别苑逃离,一直逃出了藜洲。

大安四十二年,宫鄢遇一蒙面人,称乃是鹭庭引命,需要他的半仙之血,逆天动而命数。

生无可恋,又有何惧,宫鄢欣然应许。

引命赐其两枚飞天令,嘱咐此行需逆运时空。

宫鄢依言,辞别引命归于大安三十八年秋,江南游历数日,遇一女子,虽身份似刻意隐瞒,额覆青纱,大安王朝一统天下,已经是许多前的事情了。

如今天下太平。

所谓天下太平,就是说,太——平了。

老皇帝早已没有了当年打下这江山的气势,他老了,真的老了。人一老啊,就尤其珍惜这“太平”,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都说这天下,皆在那万年冥灵的甲背上,负青天负青天,这负的就是青天。冥灵一翻身,这天下,就由不得你说乱不乱了。

人老了呢,还有一点,就是忒信邪。

老皇帝总觉得,这负青天的冥灵累了,很快就要翻身了。

说来也是,他越来越老,皇储就越来越有势;举国越来越太平,远藩就越来越躁动。

天下蠢蠢欲动。

话说,其实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故事。

这天下嘛,太久了不乱,天上神仙憋得慌,能咋办呢。

毕竟对于仙君来说,这千秋万代,不过是那命格老儿手里一本总也写不完的簿子,随便撕它一页两页的,这多离谱事情都出得来。

东华帝君一直就是个不大靠谱的神仙,那日赴约到西天与二尊者论法,一时没找着纸抄两句,就扯了命格的两张簿子纸,用了。命格回来之后捶胸哀叹:命啊,真的命果真不是天能定的啊!

东华帝君后来也才知道,命格最近发现了一个游离在命数之外名字,却怎么都抓不住,六道众生,它不在任何一道。

近两日,命格好容易通过那人栖身的一处山谷扯住了它的命线,这下可好,让东华帝君一爪子给撕了。

再下一页,那个山谷却只剩下翩飞的蝴蝶,再不见那名字的踪影。

乱命数的人可逆天而行。

这天下,果然是要大乱了。

这个仍然不是我们要说的故事,让我们来说点茶馆说书人亦不知晓的事情罢。

事情要从大安二十三年说起。

大安二十三年,太子宫央时年八岁。在他之前全是公主,皇后在产下太子宫央后莫名失踪,皇上老年得子,自然非凡宠爱。

但就在这一年初,小太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迎来了他未来的江山的第一个神迹。

大安二十三年春还早,残雪初消,皇城藜洲的花却在一夜之间满城盛放,极东紫气翻涌,隐隐有凤徘徊不去。

天显异兆,举国皆惊,黎民匍匐于地高呼皇天在上,福泽我土!

白鹤院的莲道师仰头望着天空,沉默不语。

那于狐狸有姻亲的周家,在那之后一个月足不出户。

就在那天,有宫女在御花园熠熠生光的牡丹从中发现了一个婴儿。

婴儿额前蟠龙紫印,花片大小,咄咄耀目。

天降龙儿。

这个消息随着八百里加急送到北藩的时候,皇帝正亲率大军与叛乱的藩王对峙。

北藩王势力极大,勾结外族,竟一时逼得御军退守。

僵持中,皇帝收到了这个消息。

当夜一道天闪,劈在敌军营里,劈死了正商议对策的北藩王和北藩将军,甚至捎带了几个幕僚。

此事有点不齿,但毕竟御军大胜而归,轻松收复北藩。

皇帝快马加鞭赶回藜洲,举行典礼将那天赐的龙儿封为护国圣童。

赐名,宫鄢。

那时的宫央还吮着手指问:父皇,为什么不是护国圣子?

皇帝意味深长道:鄢不是小皇子。

宫央又问:那为什么不叫护国圣女?

皇帝叹道:咳,鄢也不是小公主。

宫央道:鄢不男不女吗?

皇帝老脸放光:你不懂,这是仙性。

于是这“仙性”的圣童在万人顶礼中长大了,果然越发龙眉凤目,面若皎月。

大安三十八年,宫鄢陪太子南巡,却在途中爱上了一个游侠,本来打算一齐天涯海角,不想却被随行禁卫捉回,一路护送回皇城,那游侠亦下落不明。

护国圣童宫鄢被毁灵台清明,额间印记全消,更怀上了那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游侠的孩子,皇室大惊,将宫鄢秘密送出皇宫,安置在一处别苑,重金请来了传说中的知道蟲枼谷秘术的医者梅吉,望能趁早除去圣童肚中胎儿。不想,那圣童果真异于常人,怀胎六月,竟已临盆。

大安三十九年,胎儿被顺利产下,为了从此避免此类祸端,皇帝密诏梅吉,用那蟲枼谷的秘医,分体拼体之术,去除圣童的半女之身。

然,翌日,待众人想起,才发觉昨夜宫鄢产下的婴孩竟不知何时被窃,早不知所踪。

宫鄢自觉已不配护国之名,伤未痊愈便从别苑逃离,一直逃出了藜洲。

大安四十二年,宫鄢遇一蒙面人,称乃是鹭庭引命,需要他的半仙之血,逆天动而命数。

生无可恋,又有何惧,宫鄢欣然应许。

引命赐其两枚飞天令,嘱咐此行需逆运时空。

宫鄢依言,辞别引命归于大安三十八年秋,江南游历数日,遇一女子,虽身份似刻意隐瞒,额覆青纱,大安王朝一统天下,已经是许多前的事情了。

如今天下太平。

所谓天下太平,就是说,太——平了。

老皇帝早已没有了当年打下这江山的气势,他老了,真的老了。人一老啊,就尤其珍惜这“太平”,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都说这天下,皆在那万年冥灵的甲背上,负青天负青天,这负的就是青天。冥灵一翻身,这天下,就由不得你说乱不乱了。

人老了呢,还有一点,就是忒信邪。

老皇帝总觉得,这负青天的冥灵累了,很快就要翻身了。

说来也是,他越来越老,皇储就越来越有势;举国越来越太平,远藩就越来越躁动。

天下蠢蠢欲动。

话说,其实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故事。

这天下嘛,太久了不乱,天上神仙憋得慌,能咋办呢。

毕竟对于仙君来说,这千秋万代,不过是那命格老儿手里一本总也写不完的簿子,随便撕它一页两页的,这多离谱事情都出得来。

东华帝君一直就是个不大靠谱的神仙,那日赴约到西天与二尊者论法,一时没找着纸抄两句,就扯了命格的两张簿子纸,用了。命格回来之后捶胸哀叹:命啊,真的命果真不是天能定的啊!

东华帝君后来也才知道,命格最近发现了一个游离在命数之外名字,却怎么都抓不住,六道众生,它不在任何一道。

近两日,命格好容易通过那人栖身的一处山谷扯住了它的命线,这下可好,让东华帝君一爪子给撕了。

再下一页,那个山谷却只剩下翩飞的蝴蝶,再不见那名字的踪影。

乱命数的人可逆天而行。

这天下,果然是要大乱了。

这个仍然不是我们要说的故事,让我们来说点茶馆说书人亦不知晓的事情罢。

事情要从大安二十三年说起。

大安二十三年,太子宫央时年八岁。在他之前全是公主,皇后在产下太子宫央后莫名失踪,皇上老年得子,自然非凡宠爱。

但就在这一年初,小太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迎来了他未来的江山的第一个神迹。

大安二十三年春还早,残雪初消,皇城藜洲的花却在一夜之间满城盛放,极东紫气翻涌,隐隐有凤徘徊不去。

天显异兆,举国皆惊,黎民匍匐于地高呼皇天在上,福泽我土!

白鹤院的莲道师仰头望着天空,沉默不语。

那于狐狸有姻亲的周家,在那之后一个月足不出户。

就在那天,有宫女在御花园熠熠生光的牡丹从中发现了一个婴儿。

婴儿额前蟠龙紫印,花片大小,咄咄耀目。

天降龙儿。

这个消息随着八百里加急送到北藩的时候,皇帝正亲率大军与叛乱的藩王对峙。

北藩王势力极大,勾结外族,竟一时逼得御军退守。

僵持中,皇帝收到了这个消息。

当夜一道天闪,劈在敌军营里,劈死了正商议对策的北藩王和北藩将军,甚至捎带了几个幕僚。

此事有点不齿,但毕竟御军大胜而归,轻松收复北藩。

皇帝快马加鞭赶回藜洲,举行典礼将那天赐的龙儿封为护国圣童。

赐名,宫鄢。

那时的宫央还吮着手指问:父皇,为什么不是护国圣子?

皇帝意味深长道:鄢不是小皇子。

宫央又问:那为什么不叫护国圣女?

皇帝叹道:咳,鄢也不是小公主。

宫央道:鄢不男不女吗?

皇帝老脸放光:你不懂,这是仙性。

于是这“仙性”的圣童在万人顶礼中长大了,果然越发龙眉凤目,面若皎月。

大安三十八年,宫鄢陪太子南巡,却在途中爱上了一个游侠,本来打算一齐天涯海角,不想却被随行禁卫捉回,一路护送回皇城,那游侠亦下落不明。

护国圣童宫鄢被毁灵台清明,额间印记全消,更怀上了那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游侠的孩子,皇室大惊,将宫鄢秘密送出皇宫,安置在一处别苑,重金请来了传说中的知道蟲枼谷秘术的医者梅吉,望能趁早除去圣童肚中胎儿。不想,那圣童果真异于常人,怀胎六月,竟已临盆。

大安三十九年,胎儿被顺利产下,为了从此避免此类祸端,皇帝密诏梅吉,用那蟲枼谷的秘医,分体拼体之术,去除圣童的半女之身。

然,翌日,待众人想起,才发觉昨夜宫鄢产下的婴孩竟不知何时被窃,早不知所踪。

宫鄢自觉已不配护国之名,伤未痊愈便从别苑逃离,一直逃出了藜洲。

大安四十二年,宫鄢遇一蒙面人,称乃是鹭庭引命,需要他的半仙之血,逆天动而命数。

生无可恋,又有何惧,宫鄢欣然应许。

引命赐其两枚飞天令,嘱咐此行需逆运时空。

宫鄢依言,辞别引命归于大安三十八年秋,江南游历数日,遇一女子,虽身份似刻意隐瞒,额覆青纱,大安王朝一统天下,已经是许多前的事情了。

如今天下太平。

所谓天下太平,就是说,太——平了。

老皇帝早已没有了当年打下这江山的气势,他老了,真的老了。人一老啊,就尤其珍惜这“太平”,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都说这天下,皆在那万年冥灵的甲背上,负青天负青天,这负的就是青天。冥灵一翻身,这天下,就由不得你说乱不乱了。

人老了呢,还有一点,就是忒信邪。

老皇帝总觉得,这负青天的冥灵累了,很快就要翻身了。

说来也是,他越来越老,皇储就越来越有势;举国越来越太平,远藩就越来越躁动。

天下蠢蠢欲动。

话说,其实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故事。

这天下嘛,太久了不乱,天上神仙憋得慌,能咋办呢。

毕竟对于仙君来说,这千秋万代,不过是那命格老儿手里一本总也写不完的簿子,随便撕它一页两页的,这多离谱事情都出得来。

东华帝君一直就是个不大靠谱的神仙,那日赴约到西天与二尊者论法,一时没找着纸抄两句,就扯了命格的两张簿子纸,用了。命格回来之后捶胸哀叹:命啊,真的命果真不是天能定的啊!

东华帝君后来也才知道,命格最近发现了一个游离在命数之外名字,却怎么都抓不住,六道众生,它不在任何一道。

近两日,命格好容易通过那人栖身的一处山谷扯住了它的命线,这下可好,让东华帝君一爪子给撕了。

再下一页,那个山谷却只剩下翩飞的蝴蝶,再不见那名字的踪影。

乱命数的人可逆天而行。

这天下,果然是要大乱了。

这个仍然不是我们要说的故事,让我们来说点茶馆说书人亦不知晓的事情罢。

事情要从大安二十三年说起。

大安二十三年,太子宫央时年八岁。在他之前全是公主,皇后在产下太子宫央后莫名失踪,皇上老年得子,自然非凡宠爱。

但就在这一年初,小太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迎来了他未来的江山的第一个神迹。

大安二十三年春还早,残雪初消,皇城藜洲的花却在一夜之间满城盛放,极东紫气翻涌,隐隐有凤徘徊不去。

天显异兆,举国皆惊,黎民匍匐于地高呼皇天在上,福泽我土!

白鹤院的莲道师仰头望着天空,沉默不语。

那于狐狸有姻亲的周家,在那之后一个月足不出户。

就在那天,有宫女在御花园熠熠生光的牡丹从中发现了一个婴儿。

婴儿额前蟠龙紫印,花片大小,咄咄耀目。

天降龙儿。

这个消息随着八百里加急送到北藩的时候,皇帝正亲率大军与叛乱的藩王对峙。

北藩王势力极大,勾结外族,竟一时逼得御军退守。

僵持中,皇帝收到了这个消息。

当夜一道天闪,劈在敌军营里,劈死了正商议对策的北藩王和北藩将军,甚至捎带了几个幕僚。

此事有点不齿,但毕竟御军大胜而归,轻松收复北藩。

皇帝快马加鞭赶回藜洲,举行典礼将那天赐的龙儿封为护国圣童。

赐名,宫鄢。

那时的宫央还吮着手指问:父皇,为什么不是护国圣子?

皇帝意味深长道:鄢不是小皇子。

宫央又问:那为什么不叫护国圣女?

皇帝叹道:咳,鄢也不是小公主。

宫央道:鄢不男不女吗?

皇帝老脸放光:你不懂,这是仙性。

于是这“仙性”的圣童在万人顶礼中长大了,果然越发龙眉凤目,面若皎月。

大安三十八年,宫鄢陪太子南巡,却在途中爱上了一个游侠,本来打算一齐天涯海角,不想却被随行禁卫捉回,一路护送回皇城,那游侠亦下落不明。

护国圣童宫鄢被毁灵台清明,额间印记全消,更怀上了那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游侠的孩子,皇室大惊,将宫鄢秘密送出皇宫,安置在一处别苑,重金请来了传说中的知道蟲枼谷秘术的医者梅吉,望能趁早除去圣童肚中胎儿。不想,那圣童果真异于常人,怀胎六月,竟已临盆。

大安三十九年,胎儿被顺利产下,为了从此避免此类祸端,皇帝密诏梅吉,用那蟲枼谷的秘医,分体拼体之术,去除圣童的半女之身。

然,翌日,待众人想起,才发觉昨夜宫鄢产下的婴孩竟不知何时被窃,早不知所踪。

宫鄢自觉已不配护国之名,伤未痊愈便从别苑逃离,一直逃出了藜洲。

大安四十二年,宫鄢遇一蒙面人,称乃是鹭庭引命,需要他的半仙之血,逆天动而命数。

生无可恋,又有何惧,宫鄢欣然应许。

引命赐其两枚飞天令,嘱咐此行需逆运时空。

宫鄢依言,辞别引命归于大安三十八年秋,江南游历数日,遇一女子,虽身份似刻意隐瞒,额覆青纱,大安王朝一统天下,已经是许多前的事情了。

如今天下太平。

所谓天下太平,就是说,太——平了。

老皇帝早已没有了当年打下这江山的气势,他老了,真的老了。人一老啊,就尤其珍惜这“太平”,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都说这天下,皆在那万年冥灵的甲背上,负青天负青天,这负的就是青天。冥灵一翻身,这天下,就由不得你说乱不乱了。

人老了呢,还有一点,就是忒信邪。

老皇帝总觉得,这负青天的冥灵累了,很快就要翻身了。

说来也是,他越来越老,皇储就越来越有势;举国越来越太平,远藩就越来越躁动。

天下蠢蠢欲动。

话说,其实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故事。

这天下嘛,太久了不乱,天上神仙憋得慌,能咋办呢。

毕竟对于仙君来说,这千秋万代,不过是那命格老儿手里一本总也写不完的簿子,随便撕它一页两页的,这多离谱事情都出得来。

东华帝君一直就是个不大靠谱的神仙,那日赴约到西天与二尊者论法,一时没找着纸抄两句,就扯了命格的两张簿子纸,用了。命格回来之后捶胸哀叹:命啊,真的命果真不是天能定的啊!

东华帝君后来也才知道,命格最近发现了一个游离在命数之外名字,却怎么都抓不住,六道众生,它不在任何一道。

近两日,命格好容易通过那人栖身的一处山谷扯住了它的命线,这下可好,让东华帝君一爪子给撕了。

再下一页,那个山谷却只剩下翩飞的蝴蝶,再不见那名字的踪影。

乱命数的人可逆天而行。

这天下,果然是要大乱了。

这个仍然不是我们要说的故事,让我们来说点茶馆说书人亦不知晓的事情罢。

事情要从大安二十三年说起。

大安二十三年,太子宫央时年八岁。在他之前全是公主,皇后在产下太子宫央后莫名失踪,皇上老年得子,自然非凡宠爱。

但就在这一年初,小太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迎来了他未来的江山的第一个神迹。

大安二十三年春还早,残雪初消,皇城藜洲的花却在一夜之间满城盛放,极东紫气翻涌,隐隐有凤徘徊不去。

天显异兆,举国皆惊,黎民匍匐于地高呼皇天在上,福泽我土!

白鹤院的莲道师仰头望着天空,沉默不语。

那于狐狸有姻亲的周家,在那之后一个月足不出户。

就在那天,有宫女在御花园熠熠生光的牡丹从中发现了一个婴儿。

婴儿额前蟠龙紫印,花片大小,咄咄耀目。

天降龙儿。

这个消息随着八百里加急送到北藩的时候,皇帝正亲率大军与叛乱的藩王对峙。

北藩王势力极大,勾结外族,竟一时逼得御军退守。

僵持中,皇帝收到了这个消息。

当夜一道天闪,劈在敌军营里,劈死了正商议对策的北藩王和北藩将军,甚至捎带了几个幕僚。

此事有点不齿,但毕竟御军大胜而归,轻松收复北藩。

皇帝快马加鞭赶回藜洲,举行典礼将那天赐的龙儿封为护国圣童。

赐名,宫鄢。

那时的宫央还吮着手指问:父皇,为什么不是护国圣子?

皇帝意味深长道:鄢不是小皇子。

宫央又问:那为什么不叫护国圣女?

皇帝叹道:咳,鄢也不是小公主。

宫央道:鄢不男不女吗?

皇帝老脸放光:你不懂,这是仙性。

于是这“仙性”的圣童在万人顶礼中长大了,果然越发龙眉凤目,面若皎月。

大安三十八年,宫鄢陪太子南巡,却在途中爱上了一个游侠,本来打算一齐天涯海角,不想却被随行禁卫捉回,一路护送回皇城,那游侠亦下落不明。

护国圣童宫鄢被毁灵台清明,额间印记全消,更怀上了那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游侠的孩子,皇室大惊,将宫鄢秘密送出皇宫,安置在一处别苑,重金请来了传说中的知道蟲枼谷秘术的医者梅吉,望能趁早除去圣童肚中胎儿。不想,那圣童果真异于常人,怀胎六月,竟已临盆。

大安三十九年,胎儿被顺利产下,为了从此避免此类祸端,皇帝密诏梅吉,用那蟲枼谷的秘医,分体拼体之术,去除圣童的半女之身。

然,翌日,待众人想起,才发觉昨夜宫鄢产下的婴孩竟不知何时被窃,早不知所踪。

宫鄢自觉已不配护国之名,伤未痊愈便从别苑逃离,一直逃出了藜洲。

大安四十二年,宫鄢遇一蒙面人,称乃是鹭庭引命,需要他的半仙之血,逆天动而命数。

生无可恋,又有何惧,宫鄢欣然应许。

引命赐其两枚飞天令,嘱咐此行需逆运时空。

宫鄢依言,辞别引命归于大安三十八年秋,江南游历数日,遇一女子,虽身份似刻意隐瞒,额覆青纱,

乱世红颜——写给上官婉儿

乱世红颜,无非两条路罢了。要么抓住机会,留给历史一个隽永的身影;要么“头白溪边尚浣纱”。一千三百年前,大明宫血腥而狭窄的“乱世”里,太多的红颜都书写了历史,将名字刻在了这个时代的碑上。

——题记

好一个大唐!

太平盛世,注定不会有明朝英宗死拒帝位的故事,只会有明宫内暗暗的刀光剑影,隐隐的血腥之味。这个时代,没有李清照那般名扬千古的才女,只有那些无名无姓,却万世传颂的女子——她们是政坛上的佳话,讲了一千多年的故事,仍绵延无尽。

这又哪里是乱世呢?

哪朝哪代,没有权力下的鲜血呢?

不过是“红颜”二字使然罢了。

谁又说大唐没有才女呢?

不过是政坛上更活跃罢了;不过是大唐文风过盛罢了;不过是不如文姬班昭那般有名罢了。武皇的区区一首《如意娘》,李太白都自愧不如呢!

要写的,不就是唐朝第一才女上官婉儿吗?

——所幸,她是有名有姓的。

掖庭内,粗茶淡饭、麻衣布裙,挡不住婉儿的才气。她便是以诗为心、以词做魂、伴着墨香的才女——她的才甚至胜过了貌,再没人注意她的天姿国色,只看到了书卷里带来的高贵脱俗罢了。

中宗如此,武皇亦是如此。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芳流华夏,光被九州。

可她看见了十四岁的婉儿,看见了婉儿的诗,亦呆住了。

于是婉儿不再被禁锢于掖庭之内。

可婉儿更寂寞了。

她不想在诏书上度过一生,她也需要爱呵。

可她,又有什么爱呢?

换来的只是伤疤、耻辱。人人赞她的梅花妆好看,可梅花下是寂寞,寂寞。她点的不是牡丹海棠之富贵,而是梅花,冰肌玉骨、暗香疏影。可繁盛的大明宫,又容得下吗?

“内宰相”,内外的界线,便是如此深吗?如果婉儿不在这个时代出生呢?——那便是普普通通的大家闺秀吧?如果也出身皇室呢?——那便也可演绎一段“皇太女”的传说吧。可是都没有。

她美得脱俗便是才气所致吧?

可迎她的不是大红嫁衣——而是无尽的诏书,也遇不到她的惜花人——李隆基的刀还在泛着寒光。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才是王者。

果然是王者。

她的出生,便是错误。

生在掖庭,宫中的乱世。

她连“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系明珠系宝刀”都做不到,只是寂寞。

上临淄王冲进来了呵!

她,上官婉儿,又何等淡定从容?一纸诏书,轻呈。

刀,挥下。

尘埃落定,她予了天空一个微笑。

最后的微笑。

她寂寞,文字亦是寂寞。乱世红颜,两个错误的相加罢了。

千百年后,一个小学生在摇头晃脑地背诗——“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从此,文字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