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坐在门前的一棵大树下读了《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深受启发。文中的萨沙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把雨衣给了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的野蔷薇,才刚满四岁的萨沙,竟然懂得去保护弱小者,而在正常情况下,刚满四岁的儿童是完全做不到的。萨沙的行为令我惊讶,我都十一岁了,从没想过保护弱小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一起去外婆家看望外婆,正当我和妹妹高高兴兴地走在路上的时候,忽然天空飘下了几滴雨点,接着很快就大雨如注。幸好我带了把小雨伞,我连忙撑开,可是这雨伞有点小了,两个人挤不下,我就自私地把雨伞往我这边挪了点,结果小妹的衣服潮湿了,她不禁哭了起来。我现在想了想,觉得自己真不应该,应该知道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我觉得我们应该自觉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我相信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夸夸我自己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长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小小的嘴巴。 在校园里的两年学习生活,我懂得了许多的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学习上,我觉得我最大的进步就是写字比一年级漂亮了很多。从一年级第一次写日记只写了一句话,到现在我会分段了,能写出很棒的日记了!还在网上发表了十多篇的日记。 在班里,我是老师的好帮手,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书写整洁,遵守学校的纪律,曾评为“三好学生”。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下,我学会了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热心助人,尊老爱幼,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学生。 黄老师常说:要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给别人看,不要给丢人的一面给别人看。很快我就要上三年级了,我要争取更大的进步,我要争取做中队长和大队长,争取评为“三好学生”! 简评:成功从认真做好一件事开始!

读《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有一天,萨沙一家到森林里度假。森林里的景色很美,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书,孩子们则看着盛开的铃兰花。就在这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接着大雨如柱。这时,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将雨披给了萨沙。萨沙问:“为什么要给我?”妈妈回答:“因为你是最弱小的啊!”听了妈妈的话,萨沙将雨披披在了野蔷薇上,问:“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微笑地说:“对。”

这个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保护需要保护的人。

在社会上,也有很多像这样的例子。在四川汶川大的地震中就有。

有一位母亲,在地震发生时,见逃不出去,为了自己的孩子,便用手撑住地,将小孩放在身下。尽管各种石块都重重地压在了她的身上,可她仍然保护着比自己弱小的人——自己的孩子。后来,救援队在废墟中找到了那个孩子,而母亲已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她仍保持着同一个姿态——用手撑着地。

而在我身边,同样也有一个保护弱小者的小小故事哩!

有一天,我和爷爷到运河公园走一走,瞧一瞧。在路上,我看见了一位老奶奶走了上来。他慢慢地走了上来,而且还一摇一晃的。我看了,赶紧走上前去,把她扶到路边的座位上坐下来。看见她坐下来后,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在无形中帮助了比自己弱小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眼前浮现出无限的往事与感人的事情。同样,这篇文章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聚精会神”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启发讲解及学生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对对子游戏)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为导入新课作好情感的铺垫。]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幻灯片出示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4﹑自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屏幕出示以上三道思考题,提示学生自读要求。)三﹑精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事情,以及萨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品读,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幻灯片出示以下两段课文]: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大雨前)

[幻灯片展示刚刚开放的野蔷薇,感受野蔷薇的娇嫩美丽]理解“芳香扑鼻”,试着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大雨中)

(幻灯片展示在大雨中被冲掉几片花瓣的野蔷薇,感受野蔷薇的娇嫩纤弱)理解“滂沱大雨”,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雨下得很大的词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暴风骤雨……)(这两段课文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的对比,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4﹑在这样的大雨中,萨沙一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朗读第3到第6自然段,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让雨衣”)。

他们是怎么“让”的?(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发言-----爸爸让给妈妈,妈妈让给萨沙)[幻灯片出示以下课文]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理解“聚精会神”,说说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并练习用这个词说一句话。理解“赶忙”,“接过”,“却”从爸爸和妈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看出他对比他弱小的妈妈的的关爱;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看出她对比她更弱小的萨沙的关爱。)(一家人传递雨衣就是在传递关爱。从他们的行动中体会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5、雨衣最终传给了萨沙,萨沙是怎么想,怎么说的?指名读萨沙的话。“干吗”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为什么)把换过的词带进原句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萨沙对全家人把雨衣让给自己感到不明白。)

6、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多媒体出示本文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名朗读这句话,说说句中哪个词对你触动最大?(“每个人”)这不仅是对萨沙疑问的解答,也包含着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例外的意思。齐读这句话,体会并试着背诵。7、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对话中的语气和含义[幻灯片出示以下两段对话,让角色扮演者看者大屏幕练习对话]:“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体会萨沙不服气的语气。)。“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指导朗读,体会妈妈话语中隐含的鼓励与期盼。)8、萨沙是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齐读第6自然段[幻灯片出示插图和文字,感受大雨中的一家人浓浓的亲情。注意加点的字词](加点的字词描写了萨沙的动作,点出了萨沙保护野蔷薇的实际行动)9﹑指名朗读反问句。[幻灯片出示萨沙的话,与第一自然段内容对比,萨沙不再是最弱小的了。]指导朗读,体会萨沙说这句话时的自信和自豪。谁能将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10﹑课文以萨沙的话做结尾,发人深思。如果你就在旁边,你想象一下:这时,妈妈会说些什么?(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11﹑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记住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四、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举事例。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一份美好的感觉正缓缓地温暖着你的心,你们想说点什么呢?同学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谈体会或收获,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事先准备的书签上并全班交流。(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在音乐的氛围中突出爱的主题)3.结语:希望大家珍藏好书签,也珍藏好一份保护弱小的爱心,每天都能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有感

星期天,我坐在门前的一棵大树下读了《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深受启发。文中的萨沙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把雨衣给了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的野蔷薇,才刚满四岁的萨沙,竟然懂得去保护弱小者,而在正常情况下,刚满四岁的儿童是完全做不到的。萨沙的行为令我惊讶,我都十一岁了,从没想过保护弱小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一起去外婆家看望外婆,正当我和妹妹高高兴兴地走在路上的时候,忽然天空飘下了几滴雨点,接着很快就大雨如注。幸好我带了把小雨伞,我连忙撑开,可是这雨伞有点小了,两个人挤不下,我就自私地把雨伞往我这边挪了点,结果小妹的衣服潮湿了,她不禁哭了起来。我现在想了想,觉得自己真不应该,应该知道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我觉得我们应该自觉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我相信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的。'